古典诗词中月的意象
(完整版)古典诗词中月意象
诗词中咏“月”的佳句顺手拈来,细细品味起来,作者眼中的“月”早已不能用一两个词来概括说明了,“月”早已随着诗人那真挚丰富的情感而蕴蓄了多重含义,成了一个立体的情感寄托物:失意人眼中的“冷月”,正气者心中的“日月”,别离者泪中的“残月”,欢娱者笑中的“明月”。
如果按月的蕴含不同而分类,“月”意象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月”的时间意象月有阴晴圆缺,又有规律的循环,因而古人早有以月计时的历法,诗词中用“月”单纯表示季节的也非常多:“二月春风似剪刀”、“毕竟西湖六月中”、“八月秋高风怒号”等等。
但人事的兴衰,朝代的更迭,与那亘古不变依旧东升西落的月相比如白驹过隙,千百年来,有多少人发出时光飞驰、人生苦短的感叹!“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唐·张若虚)人间不知流转了多少英雄豪杰、凡人庸才,而“月”仅是相似,其实又何止是相似,而是“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啊!面对那“年年今夜,月华如练”(宋·范仲淹)的永恒意象,多少人“惯看秋月春风”。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这是李白的质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苏轼的探询。
有人问其始,自有人问其终。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南唐·李煜)。
但前不见其始,后不见其终,那“秦时明月”尚照汉家宫阙,那古时明月,今日依旧朗照九州。
“长沟流月去无声”,物换星移人不同。
面对宇宙的浩瀚,明月的无穷,人生的有限,多少伤时、惜时、叹时之作流传千古,月早已由“白玉盘”意化为如流水一般东去不回的时间意象,让人在浩淼无穷、深邃永恒的宇宙面前,顿生渺小之感、短暂之感,更激起和历史洪流相融,奋力在短暂的人生中有为的斗志。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操问怎么有为,但生活中更多的却是无数的人成为“鸡声茅店月”下的匆匆早行人。
(二)月的空间意象月挂中天,月光铺洒大地,或朦胧,或明亮,于是物质上的月又成了占据巨大空间的月,更在文人笔下拥有了文化的内涵。
古典诗词中月亮的意象
古典诗词中月亮的意象
古典诗词中月亮的意象涉及多个层面。
月亮可以比作明朗的审判者,可以比作人性的映射,可以表达对爱情的追求,也可以描绘赞扬节令
的壮丽。
以下分成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月亮的美。
古典诗词中月亮气质温柔,神态优雅,没有破坏性,
是艺术和审美的统治者。
从《春江花月夜》的“波澜不惊,一任碧池山
白鹭洲”中可以感受到月亮安详的气象;《渔家傲·钱塘湖春行》中月光明媚,柔婉肃穆,一袭素裳拂过江天。
二、对爱情的描述。
月亮在古典文学中始终是各类恋歌的“主角”,它
是热情与温柔的象征,具有特殊的爱情含义,将浓浓的情感传达出来。
《满江红·夜来香》中的“春日里,月明如霜,轻烟一树,淡妆十里”,
充分表现了月亮下淡雅异璧的爱情场景。
三、对节令的赞美。
古典诗词中月亮作为新月宫中的“女主人”,统治
者时节,成为秋、冬、春、夏四季变幻无穷的见证者。
《赋得古原草
送别》中,“野花深处月光灿,晨钟暮鼓春色变”,月亮被作者赋予了
高贵的精神特征。
月亮的神圣、荡气回肠、令人感慨的气质,正是古
典诗词中它的独特意象。
古典诗歌中的月意象
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常常引发诗人们的哲理思考:明月亘古如斯,跨越时空, 而相比之下,人生是多么的短暂和渺小。在他们的诗歌中,月亮这一意象成了亘 古不变的象征和世事变迁的永恒见证。 李白《把酒问月》中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 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明月亘古如斯,而相比之下,人生是多么的短暂,这 几句诗句将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读来意 味深长,荡气回肠。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本诗开篇便用“秦时明月汉时关”勾勒出一幅极为壮阔的月 夜之景,纵横历史,时空交错,物是而人非。本诗表面上看写月夜的美景与对李 广老将军的推崇之情,实际上,诗人以李广自喻,抒发了自己欲建立像李广一样 的丰功伟业,但却因为小人的陷害而无所作为的无奈与悲凉之情。月在此,成了 跨越时空的见证人
3、从月亮的特征来看,尽管人们身在不同的地方,
但看到的月亮都是相同的。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都 是和这一特性有关的,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 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 远》),看着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诗 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时此刻他也和我 望着同一轮明月。诗人思念远方的友人,以至于彻 夜难眠,埋怨长夜漫漫。这与谢庄《月赋》“美人迈 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如出一辙,自然浑成, 意境雄浑壮阔;再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 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诗人借这轮同照两地的明月,来传达自己对朋友的 一片真心,通过诗人的艺术想象,无知的月亮,就 这样成为了李白与王昌龄心灵之间的纽带。
古典诗歌中的月意象
何为“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 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说来,就是主观的“意” 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 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概括地 说就是借物抒情。由于作者心境不同,在不同的古
古典诗词中“月”意象的作用探究
《我与地坛》这篇文章中,他记录下了自己对生命的
他度过了漫长的时光,渐渐帮他打开了心扉,让他感
思考。下面,笔者就简要地谈一谈。
一、由园中之物感受生命的活力
受到了生命的美好。
地坛在四百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由一座皇帝祭
在最美好的年华里,史铁生迎来的却是人生中
祀的神圣建筑变成了一个少有人问津的废园。这个
最黑暗的时光。双腿残废令史铁生再也不能像正常
美的画卷。著名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写道:
的思念之情。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以“月”为意象,将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这句诗描写了
思乡之情融入其中。庭院静谧,四周无人,诗人夜不
“月”初升的状态。诗人以“月”与“江”为描写对象,描
能寐,抬头望见皎洁的明月,不由得想起故乡,借这首
绘出一幅迷离朦胧的春江月夜图。在“月”的照耀下,
诗抒发了怀乡之情。诗人没有正面描写自己有多么
江水与天空似乎连成了一片,
“月”仿佛是从海面上升
的思念故乡,而是用疑问的语气从侧面抒发思乡之
起来的,又好似是与潮水一起涌上来的。在静谧的月
情,引发读者的思考。
光下,流霜与白沙黯然失色,唯有皎洁的月光映入眼
前。
“月”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衬托出四周景物的美。
文
篇
月涌大江流。”诗人表面上是在写雄浑壮观的景象,实
于青春年少的光阴又能有多少呢?诗人借月的变化,
际上却是在写自己暮年漂泊的凄苦境况。他借“月”
揭示了光阴无情、岁月短暂的哲理,告诫人们要珍惜
呈现了自己当时悲戚的心境。
时光。
四、揭示哲理
总之,在古典诗词中,
“ 月”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意
“月”有盈、虚之变化,能够引发人们对时间和宇
古典诗词中的月文化
古典诗词中的月文化古典诗词中的月文化月亮,是文人墨客最喜欢吟咏的对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有神秘色彩而且最具亲切感的意象。
千百年来,月光带给读者无尽的温暖和感伤,无尽的希望和怀念。
以至于成为中国人寄托情感的最好的载体。
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李白《古朗月行》)此句先把月亮比作白玉盘,符合小孩的认知特点,又将其比作瑶台镜台镜,想象奇特,充满了童真童趣。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的《暮江吟》)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多么像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真珠”,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多么可爱的九月初三夜啊!诗人用生动的比喻,描写出了初秋江上的清冷夜景。
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先写出词中人“无言独上西楼”的孑然身影,再摹写其人所见的楼外之景:月不是圆月,而是如钩的残月。
残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紧锁。
一切无不笼上冷落凄清的浓郁色彩。
这里虽未出现“愁”字,但不言“愁”而愁自见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第一句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入流速缓慢(因江面开阔)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第二句是白昼眺望所见:天上的云彩,层层叠叠,构成海市蜃楼。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那拉得满满的弓不正像空中的圆月吗?比喻很恰当。
此句表述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意思是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
这里用“天狼星”代指从西北来侵扰的西夏军队。
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是很重视友情的,当他听到好友王昌龄遭贬远放时,心情十分忧愁。
他心想世上惟有明月能分别照见远隔千里的人,那就将“愁心”寄与明月吧。
古诗中月亮的象征意义
古诗中月亮的象征意义
在古诗中,月亮常常被赋予多种象征意义。
以下是月亮在古诗中的一些象征意义:
1.思乡之情:月亮常常被用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例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2.离别之痛:月亮也可以用来象征离别的痛苦。
例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清高与雅致:月亮还被用来表现清高、雅致的情感。
例如:“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唐·王维《竹里馆》。
上述只是我提供的一个简略列表,符合的诗词可能还有很多。
总的来说,月亮在古诗中是一个富含象征意义的意象,不同的诗人和诗篇可能会赋予它不同的含义。
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
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在古诗中月亮可以表达多种情感,她已不是一个单纯的星体,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一)对人生及永恒的哲思月亮高高挂在夜空,它激发了人们浩渺如烟的宇宙意识以及遥远悠长的历史意识,促使人类生出一种探索生命奥秘的哲人式愿望,它不断启发人类对宇宙进行思索。
正是在人们这样的心态下,明月意象成为了永恒不变的象征。
诗人身处月光中就会生出一种难以掩饰的思古情感,这时候的月亮就化作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
张若虚曾经在《春江花月夜》中这样描述月亮:“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朦胧的月光中,诗人神思飞跃,他由人生联想到月亮,寻求着浩瀚无际的宇宙奥秘以及人生哲理。
人的生命在月亮面前显得那么短暂易逝,可是从人类总体来看,又是永久存在的,一代又一代绵延不息,正因如此,年年相似的月亮得以与代代无穷的人类实现共存。
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二)对时空意象的表达月亮不仅仅是短暂易逝的人生的对照,更是历史长河的永恒参照。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出自王昌龄《出塞》)该诗开始主要描述景物。
“秦时明月汉时关”,皎洁的月亮高挂天际,万里关塞一览无余,把边关的寂静寥廓以及景物的萧条表达得淋漓尽致。
将“秦汉时”放置在“月”以及“关”之前进行修饰,提升了诗词的意境,而我们也彷佛回到了遥远的时代,引发出人们无限的思考:自从秦汉开始边防战争就一直没有断过,直到今天,拖得如此之长。
这是诗人站在时间的角度对边塞悠久的描述。
“今年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出自李白的《把酒问月》)世事不断变迁,旧人早已老去,只有月亮依旧,世世代代依然,它静默地注视着人世间的沧桑巨变,而月光有没有由于哀伤而更加阴寒呢?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和《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则是利用月亮意象感今怀昔,感叹历史的荣辱兴衰。
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含义
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含义(1)月:望月思乡、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例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水:①引发绵绵愁思、离愁别恨。
例如,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②指时光流逝。
例如,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3)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例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4)柳: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
"柳"多表示惜别、思乡之情。
例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港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5)梅花:象征高洁人格。
例如,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6)菊花:象征坚强品格、清高气质、高洁志向。
例如,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7)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影也。
"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刘禹锡:"后来富贵已零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李山甫∶"孤标百尺雪中见,长啸一声风里闻。
桃李傍他真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
"(8)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把伤心、愁闷一股脑儿倾吐出来。
葛胜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中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更令人觉得凄恻。
(9)杜鹃:杜鹃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
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地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
论中国古典诗词中月的象征意象
论中国古典诗词中月的象征意象一、以“残月”写忧愁古人常以残月来衬托内心的痛楚与忧愁。
“残”本身就给人一种凄清的感觉,残月这一意象则更加重了这份感伤与悲愁。
故人Combraille,杜鹃枝上残月。
——文天祥《酹江月》这是作者被囚禁之后,想想过去,面对当时的处境而产生的壮志未酬的伤感与悲愁。
而这伤感与悲愁的宣泄,所借助的`就是那“残月”,读来,使人深受感染。
筹钱残月言恨的诗词很多,下面再握几例:1、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曹组《青玉案》2、白露交残月,清风贫晚霞。
——仲殊《南柯子·忆旧》3、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牛希济《生查子》4、伤感小莺残月,二者别,从此隔音尘。
——韦庄《荷叶杯》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二、以“明月”写下忧伤古人常用明月来营造清丽、冷寂的氛围,用明月与亲人相离、恋人相隔等心境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烘托相别之意,感伤之情。
明月译音浮生痛,斜光至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词人为倾吐对恋人的思念之情,营造了一种凄冷静寂的氛围。
作者心中那因思念而引发的感伤,也借助月亮这一意象,比较委婉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利用明月写下忧伤的词句也很多,下面再握几例:1、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2、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
——温庭筠《菩萨蛮》3、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苏轼《永遇乐》4、谁共我,醉酒明月?——辛弃疾《贺新郎》5、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临江仙》三、以“淡月”写下忧伤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
——谢逸《千秋岁》词人利用淡月这一意象,去写下人们熄灭后莫名其妙的伤感,堪称形单影只,淡月相共,伤感无穷!借助淡月来咏愁的词句还有:1、春落花细雨,笼愁淡月。
——卢祖皋《安清都·初春》2、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陈亮《水龙吟·春恨》四、筹钱“新月”写下忧伤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古典诗词中的月文化
古典诗词中的月文化月亮,是文人墨客最喜欢吟咏的对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有神秘色彩而且最具亲切感的意象。
千百年来,月光带给读者无尽的温暖和感伤,无尽的希望和怀念。
以至于成为中国人寄托情感的最好的载体。
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李白《古朗月行》)此句先把月亮比作白玉盘,符合小孩的认知特点,又将其比作瑶台镜台镜,想象奇特,充满了童真童趣。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的《暮江吟》)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多么像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真珠”,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多么可爱的九月初三夜啊!诗人用生动的比喻,描写出了初秋江上的清冷夜景。
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先写出词中人“无言独上西楼”的孑然身影,再摹写其人所见的楼外之景:月不是圆月,而是如钩的残月。
残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紧锁。
一切无不笼上冷落凄清的浓郁色彩。
这里虽未出现“愁”字,但不言“愁”而愁自见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第一句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入流速缓慢(因江面开阔)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第二句是白昼眺望所见:天上的云彩,层层叠叠,构成海市蜃楼。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那拉得满满的弓不正像空中的圆月吗?比喻很恰当。
此句表述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意思是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
这里作者用“天狼星”代指从西北来侵扰的西夏军队。
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是很重视友情的,当他听到好友王昌龄遭贬远放时,心情十分忧愁。
他心想世上惟有明月能分别照见远隔千里的人,那就将“愁心”寄与明月吧。
明月也确乎有情,将“愁心”传与王昌龄,带去了诗人莫大的精神慰藉。
中国古典诗词中“月”意象的解读
中国古典诗词中“月”意象的解读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存在着一脉朴素无华、隐逸高蹈、诗意绵绵的月文化,它是一种表达个体生命体验的文化,是与老百姓的情感方式密不可分的民间文化。
有月相伴,就有精神的自由飞升,就有诗兴,就是一种诗意的栖居。
所以,从古到今,文人骚客们总爱对月吟咏,写出了许多与月有关的名篇佳句。
而这些诗人们笔下的月,由于个体生命体验的不同,在诗人们的笔下,又体现了不同的意蕴。
一、爱情的使者无论是人间还是天上,世间只有情难诉,而最富有诗意的男女爱情却总要向那一轮圆月诉说,月亮成了爱情的证明,成了寄寓男女相思之情的多情之物。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明月千里寄相思”,只有“月亮代表我的心”,也才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
自古以来,月亮、爱情、诗就这样难分难解。
二、乡情、亲情、友情、家国情的纽带静寂之夜,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
李白的绝句《静夜思》便是游子思乡的名篇之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写月光洁白如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写望月思乡,于平淡之中见出款款思乡之深情。
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更是唱出了杜甫的万千思乡、念人之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又是李白对好友王昌龄的切切关怀与思念。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是照我还”吟出了诗人心中因思念而起的疑问。
而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与弟共享明月,正是思念至深至切的体现,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丁楼”对满月的期盼,也正是满腔相思之情的外露。
在这些文人骚客的笔下,已难以分清究竟是月有情还是人有情。
三、高洁志行的寄托月悬于天,何等高洁,何等神圣。
月就这样以它特有的气质又成为了人们理想的寄托物,诗人们更是借它来言志抒怀。
李白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向世人展示了自己诗仙的豪情与洒脱。
(完整版)古典诗词中月意象
暑期实习报告报告名称:生产实习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实习单位:昆明铁路局牵引供电培训基地实习时间:2015.7.18~2015.7.24前言随着大三最后一门的考试结束,我们正式步入假期,也迎来本次假期最重要的事——生产实习。
本次暑期实习为专业生产实习,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必修室外实践课程,共计3学分,是专业课程的重要课外补充,与教室内的专业课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本次实习主要分成两段:第一段是2015年7月18号前往昆明正式开始,主要在昆明铁路局的牵引供电培训基地和云南铁路博物馆进行参观实习,并于2015年7月24日结束第一阶段的实习;第二阶段是2015年8月24日至8月27日期间对成都地铁、成灌高铁、运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参观学习,并现场了解生产制度和具体排班时间等,8月27日听报告了解高铁发展状况和专业就业前景。
由于本次实习为专业生产实习,而专业生产实习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大学生择业就业之前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过度时期。
对于我们学生而言,是第一次接触到生产现场,让我们提前对将来的工作岗位有一个适应性的认识,同时也增强了我们对于积极投身祖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事业中的责任感。
实习时间与行程安排:2015.07.17-2015.07.17 生产实习动员大会2015.07.18-2015.07.21 昆明铁路局牵引供电培训基地2015.07.22-2015.07.22 云南铁路博物馆2015.07.23-2015.07.23 中国高铁发展概况及其牵引供电讲座2015.07.24-2015.07.24 昆明段实习总结表彰大会2015.08.25-2015.08.25 成都地铁2015.08.26-2015.08.26 城灌高铁2015.08.27-2015.08.27 交大运达科技有限公司2015.08.28-2015.08.28 撰写实习报告目录前言 (1)目录 (4)第1章生产实习动员大会 (1)1.1生产实习动员大会 (1)第2章昆明实习 (3)2.1火车前往昆明 (3)2.2住宿安排 (4)2.3安全教育和段情教育 (4)2.4接触网 (5)2.4.1接触网简介 (5)2.4.2接触网的供电制式和供电方式 (6)2.4.3支柱与基础 (10)2.4.4支持与定位 (10)2.4.5接触网线索 (12)2.4.6锚段关节 (13)2.4.7绝缘子和绝缘器 (14)2.4.8接触网工作日常 (15)2.5电力系统 (15)2.5.1电力线路 (15)2.5.2杆塔 (16)2.5.3变压器 (17)2.5.4绝缘子和开关 (18)2.6牵引变电所 (19)2.7接触网爬杆 (20)2.8云南铁路博物馆 (21)2.9中国高铁规划与技术概述 (22)2.10实习联欢会 (23)第3章成都实习 (24)3.1成都地铁 (24)3.2成灌高铁 (25)3.3运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6)结论 (27)参考文献 (28)附录 (29)第1章生产实习动员大会1.1生产实习动员大会随着最后一门专业课自动控制系统考试的结束,我们正式进入暑假生产实习的准备前奏。
中国诗词中月亮的象征意义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
它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优美的审美意境。
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它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
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
而月亮本身安宁与静谧的情韵,创造出静与美的审美意境,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
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月亮成为永恒的象征。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
有人马上会想到与月亮相关的诗词:“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
这些诗词虽然写的是同一个物象——月亮,但是月亮在不同的诗词中其象征意义是各不相同的。
月亮这一意象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是非常丰富的,关于它的诸多象征意义,已有许多人从文化原型、诗词鉴赏等角度作过许多分析,且成果斐然。
拙文则想以中国的古典诗词为基础,粗略谈谈中国古诗词中月亮意象的象征意义。
一、月亮是美的象征中华民族历来对月亮有着特殊的感情,月亮成为文学中典型意象和永恒的主题。
《诗经·陈风·月出》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即以月光映衬人物美,可见先秦时期人们已注意到了月之美。
到汉魏六朝,月更成为诗文歌赋的直接描写对象。
南朝周祗《月赋》形象地描述了月的美感:“气融洁而照远,质明润而贞虚,弱不废照,清不激污。
”月被赋予高远、润洁、柔和、清幽的审美内涵。
而当月与世间山水相结合,便会构成更加清美的景致。
谢庄《月赋》写道:“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
升秋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
”秋月的纯净之美在山水的背景衬托下得到表现的;月亮朦胧柔和的清辉还有一种化景作用,能赋予山水景物以独特的神韵,陶渊明《闲情赋》云:“月媚景于云端。
(完整版)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
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在古诗中月亮可以表达多种情感,她已不是一个单纯的星体,下面是由为大家整理的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一)对人生及永恒的哲思月亮高高挂在夜空,它激发了人们浩渺如烟的宇宙意识以及遥远悠长的历史意识,促使人类生出一种探索生命奥秘的哲人式愿望,它不断启发人类对宇宙进行思索。
正是在人们这样的心态下,明月意象成为了永恒不变的象征。
诗人身处月光中就会生出一种难以掩饰的思古情感,这时候的月亮就化作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
张若虚曾经在《春江花月夜》中这样描述月亮:“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朦胧的月光中,诗人神思飞跃,他由人生联想到月亮,寻求着浩瀚无际的宇宙奥秘以及人生哲理。
人的生命在月亮面前显得那么短暂易逝,可是从人类总体来看,又是永久存在的,一代又一代绵延不息,正因如此,年年相似的月亮得以与代代无穷的人类实现共存。
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二)对时空意象的表达月亮不仅仅是短暂易逝的人生的对照,更是历史长河的永恒参照。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出自王昌龄《出塞》)该诗开始主要描述景物。
“秦时明月汉时关”,皎洁的月亮高挂天际,万里关塞一览无余,把边关的寂静寥廓以及景物的萧条表达得淋漓尽致。
将“秦汉时”放置在“月”以及“关”之前进行修饰,提升了诗词的意境,而我们也彷佛回到了遥远的时代,引发出人们无限的思考:自从秦汉开始边防战争就一直没有断过,直到今天,拖得如此之长。
这是诗人站在时间的角度对边塞悠久的描述。
“今年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出自李白的《把酒问月》)世事不断变迁,旧人早已老去,只有月亮依旧,世世代代依然,它静默地注视着人世间的沧桑巨变,而月光有没有由于哀伤而更加阴寒呢?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和《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则是利用月亮意象感今怀昔,感叹历史的荣辱兴衰。
关于月的诗句和暗示性
关于月的诗句和暗示性1.“月”具暗示性的诗句,及象征意义1.月亮的基本象征意义之一:月亮是母亲与女性的化身,反映女性祟拜的生命意味,代表母系社会的静温与和谐,她反映着女性世界的失意与忧伤.2.月亮的基本象征意义之二:月亮时晦时明,时圆时缺,周而复始,它既是运动的代表,又是永恒的象征,于是它总是引导人们对生生不已的哲学精神的礼赞,也启示人们对宇宙永恒的思考,激发人们宏大的天问意识和人生喟叹.3.映照在中国人心灵世界里有两种不同的月亮世界:一种是神话观念中的月亮,神话的月亮是诗化的月亮,它谈泊静温空寂通脱给中国的古典艺术以深刻的象征启示;一种是科学本体的月亮它盈亏变化,时晦时明,启迪着中国的科学与智慧.因而月亮可以有很广泛的衍生意:(1)思乡或相思:(2)月亮反映着古代诗人骚客孤独与寂寞的心态,反映着失意者寻求慰藉与解脱的心理.(3)月亮的永恒和盈虚的循环变化,让人想到时间和宇宙中事物在正反两面之间的辩证发展.(4)月亮作为一种永恒与自然的象征它又成为士大夫逃避纷纭的现实苦难、超群拔俗、笑傲山林的人格化身,在否定了现实的功利的人生目的和道德之后,月亮就成为一种飘逸的风范.2.关于写月的诗句,及分类分析(明月:明月松间照(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向往自然美的情感);(清新秀丽,给人以愉悦美感。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沧海月明珠有泪(沧海月明泣泪成珠,以美景衬迹长管短攮的归痊害花感伤之情)冷月: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冷月即冷心,桥虽在,时已非,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见痛惜之情,伤今怀古之意跃然纸上)秋月:春花秋月何时了;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暗示曲声的感人)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写谪居的郁闷心情,感慨)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夜月:又闻子规啼夜月(哀愁,更觉蜀道之难)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残月: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透别后心境的凄清冷落。
曲折写出作者的离情,细致深婉,被视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江月: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写饯别时的凄凉情景。
明月皎皎入诗魂——中国古典诗词中月亮意象简析
作者 单位 : 河南省 郑州 四中 责任编辑 : 杨志
2 6 /西藏教育
i
为什么“ 望月 ” 能引起人们“ 怀 俭期《 杂诗》 “ :可怜闺里月 , 常在汉 故 乡明” 杜 甫《 ( 月夜 忆舍 弟》 是 ) 远” 之情 呢?近代学 者一般认 为月
亮是 母性 的象征 。人 们望 月而 动 对女性的崇拜 。当我们长夜无眠 ,
家营 。闺中眺望的月亮 , ” 已被驱遣 乡情 ; 共看 明月 应泪 垂 , “ 一夜 乡
到边关 , 陪伴心上人 了。此月亮竟 月亮不仅通人心意 , 甚至具有 心五处 同 ” (白居 易 ) 是亲情 ;但 “ 愿人长 久 , 千里共婵 娟” 苏轼 《 ( 水 调歌头 》 是 团圆。 三十功名尘 与 ) “ 土, 八千里路 云和 月” 岳 飞《 江 f 满
牵挂之心 , 应该源于原 始母 系社会 成 了思妇的一颗心了。 坐在 如水 的月光 中 , 四周冷寂 , 孤 人 的 品性 。月 可 与人 同 坐 晤谈 :
蛆
,
P : ^
下 H 0 耳
, ’ ^ 棚 ,
I H ' L Ij F
T ’ H日 I rr ‘ U , J 双 , EI ,
乍r
\
卜J且l LLll
明 月 光 ” 南 朝 乐 府 民 歌 《 曲 小梅》 是逸致 ;鹊飞 山月曙 , ( 读 ) “ 蝉噪 歌》 , ) 月亮 成了唯一可信赖的传情 野风秋 ”上官仪《 ( 入朝洛堤步月》 )
月亮 , 在中 国诗 人意 识 中, 可
达意 的使者 。 “ 此时相望不相 闻 ,
能是 一个最 通人性 的意象 。她让 愿逐月华流照君” 张若虚《 ( 春江花 人 怀远 方 , 乡愁 ; 动 载情 思 , 孤 月夜》 , 遣 ) 怕漂泊 异乡 的游 子孤独 ,
明月在古诗词中的意象
明月在古诗词中的意象明月在古诗词中的意象明月是古诗词中一个常见的意象,它在古诗词中的意象有许多传奇色彩,很有意思。
通常来说,明月可以象征着重新,纯洁,温柔,美好等意象。
明月可以象征着重生。
在古代的诗歌中,明月经常被用来象征着生命的重生和希望。
古人认为,月亮象征着新的生命,新的机会,用明月来描绘新的开始,这也是重新开始的象征。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就有这么一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里描绘出的是人们重新拿起笔,重新开始写作的开始时刻,也是一种重新开始的意象。
明月还可以象征着纯洁。
在古典诗歌中,明月经常被用来象征着纯洁,纯洁和内心的宁静。
比如,唐代诗人王维的《望月怀远》中就有这么一句:"背窗含春月,不用关梁桥”,这里描绘出的是一种纯洁,安静,内心的宁静,源于夜晚梦回的明月之意。
明月也可以象征着温柔。
明月可以象征着温柔和母爱之情。
古人认为明月能够抚慰人们的心灵,送给心灵宁静和平静。
比如,晚唐诗人王昌龄的《渔家傲晓行》中就有这么一句:"灯影摇红烛,月照轻舟行”,这里描绘出的是夜晚中,船只轻悠悠的慢慢向前行驶,而明月旁边又有灯影的温柔抚慰,这里也蕴含着温柔的意象。
最后,明月也可以象征着美好。
在古代的诗歌中,许多都将明月与自然的美景联系在一起。
比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钗头凤·昨夜雨疏风骤》中就有这么一句:"欲为红妆添丁香,凤钗雪辉明月中”,这里描绘出的是雨天晚上,凤钗上的绮丽舞姿,明月的灿烂光芒,以及红妆的妩媚,把自然的美景与明月融合在一起,表现出自然的美好意象。
明月在古诗词中蕴含着重生、纯洁、温柔、美好的意象,古人将明月用来抒发内心,表达对重生、希望、宁静、母爱和美景的记忆,这是古人对明月的情感和理解。
关于月亮的诗句及其意象
关于月亮的诗句及其意象1.关于有月亮意象的诗以下都是有月亮意象的近体诗:1《月夜》【唐】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2《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八月十五夜月》【唐】杜甫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4《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5《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旅宿》【唐】杜牧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7《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8《霜月》【唐】李商隐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9《漫兴》一首【唐】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0《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1《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2《明月夜留别》【唐】李冶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13《江楼有感》【唐】赵嘏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14《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5《春夜》【宋】王安石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16《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词中月的意象
月亮,古今诗人最钟情的诗歌意象之一,频繁出现在古典诗词作品之中。
为什么众多诗人对“月”这一意象情有独钟呢?月的意象与诗歌意境的呈现又有什么关系呢?苏轼《水调歌头》歌咏:“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月”这一意象寄托着诗人悲欢离合的主观情思。
一、悲——永恒、无常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驻足“石头城”的秦淮河畔,仰望苍穹,一弯“旧时月”引起了诗人对历史的浩叹和追思,感慨系之。
月作为历史的见证,阴晴圆缺,循环往复,亘古不变,月在诗人眼中是“永恒”;石头城昔日繁华,今日萧条,可谓“无常”。
在永恒与无常的鲜明对照中,在历史与现实的梦幻交错中,诗人不禁悲从中来。
李煜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世事无常,如烟似梦,往昔歌舞升平、雕梁画栋的故国金陵如今只能在追忆中重现——所谓无常;而春花秋月亘古不变——所谓永恒。
春花秋月的良辰美景只能越发衬托出国破家亡、君王沦为阶下囚的悲哀。
张若虚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的发问中引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感伤。
虽年年岁岁“月”相似,却岁岁年年“人”不同。
人生就如同历史长河中稍纵即逝的浪花一般,显得短暂而渺小,而明月、宇宙才是伟大而永恒的存在。
诗人以月作为人生的参照物,通过对月之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哲学思辨,抒发了绵绵无绝期的悲痛之情。
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悠悠万世,一轮皎洁的明月长挂碧天苍穹,毫不吝惜地倾泻着邈邈银辉,它晚升日隐,与人总是若即若离。
今人看不到古时的明月,古时的人也看不到今天的月亮,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
面对亘古如斯的明月,诗人
不觉感慨系之,引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探求,把宇宙的浩瀚无际、时空的苍茫无限与人生的短暂渺小巧妙融合,抒发了永恒与无常之悲。
李白《苏台览古》中的“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杜牧《润州二首》中的“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传达的都是永恒与无常之悲。
二、欢——美人、爱情
1.月与美人
在古人审美世界里,月的形态美与女子的容貌、身姿之美最为相似,明月是美人的象征,从而创造出众多用月描绘美人的句子,如人们常说的“花容月貌”、“闭月羞花”等。
晏殊的《浣溪沙》中“鬓弹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
”他用“月”与“霞”来隐喻女子的眉和脸,从而描绘出这位美人的娇艳。
再如晏几道的《蝶恋花》中“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描写一位深闺少女午睡醒后的慵懒之态。
以“绿云”暗喻少女乌发,以“新月”暗喻少女乌发之下的愁眉。
李白诗中月之意象也多有这种象征、比喻意。
如“眉目艳皎月,一笑倾城欢”(《古风》二十六),写女子的美丽胜过皎洁的月亮;“衔杯映歌扇,似月云中见”(《相逢行》),就是以月比人,写歌女用扇子遮面的娇羞模样,恰似时而云翳雾罩、时而半露娇面的云中美月。
天上美月,地上佳人交相辉映,相辅相成,至此诗人将天上人间巧妙融合,可望不可及的美月似乎相伴左右,身旁的佳人宛若天上仙子,如月的佳人带给诗人视觉和心灵的双重慰藉,这里的月是欢乐的意象。
对嫦娥曾有微词的李商隐也赞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嫦娥和青女在夜凉如水的月光中,争着显示自己的美好姿态,月成为美人的象征。
2.月与爱情
爱情诗词中常常出现“月”的意象:一是因为月夜特有的浪漫气息,特别适合烘托恋人间的柔情蜜意、勾勒有情人的缠绵缱绻;二是因为月亮的皎洁无暇、亘古长存可以象征爱情的坚贞不渝、天长地久。
在这类诗词中,“月”暂时摆脱了传统的悲愁意象,变得温柔而朦胧,清新而明朗,正如人们常说的“花前月下”,充满了诗情画意。
如晏几道《六么令》中“闲云归后,月在庭花旧栏角”一句交代了恋人幽会的地点环境,渲染了情境氛围。
再如张先的《诉衷情》:“花前月下暂相逢,苦恨阻从容。
何况酒醒梦断,花谢月朦胧。
花不尽,月无穷,两心同。
此时愿作,杨柳千丝,绊惹春风。
”全词用花、月的意象贯串而成,借“花前月下”象征昔日相恋,借“花谢月朦胧”象征爱情受阻,借“花不尽,月无穷”象征对爱情的美好期愿与执着追求。
天上月,地上花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一幅朦胧优美、花好月圆的图画,此时的月是爱情誓言的见证,是甜蜜欢愉的见证。
不论是描绘美人,还是抒写爱情,都频繁使用“月”的意象,将款款深情和欢欣喜悦寄托于明月。
此时的月不是冷清,不是悲愁,而是在诗人含情脉脉的眼中幻化为温情与喜悦。
三、离——分别、思念
白居易曾叹息“商人重利轻别离”,可生性浪漫的诗人们正好相反,常常为生离死别而叹息不已。
不管是与亲人、友人、恋人还是与故国家园的分离,当时的情怀都会在诗人心中久久萦绕——成灰亦相思,从而创作出大量的离别诗,其中不乏借助“月”来寄托离情别绪的作品。
另外,此类作品中的月都不是“满月”“圆月”而是“残月”“新月”,取残缺、不得团圆之意,这与诗作传达的离愁别绪分外吻合。
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应是境界最开阔的,诗人遥祝天下饱受离别之苦的亲人、友人、恋人可以身心无恙,共赏月光。
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诗人把对朋友的一腔思念化作奇思妙想,请明月清风代劳去夜郎转达自己的问候,寄托自己对老友的牵挂与思念。
自居易的《长相思》:“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用最浅显通俗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思妇盼归图——痴心的女子斜倚在雕梁画栋的阁楼窗外,仰望月空,形单影只,百无聊赖,一腔思
念与怨恨绵绵无绝期,只有到心上人回来的那一刻方能罢休。
这里的月是相距千山万水的恋人惟一能共同欣赏的景物,满怀心事只能与月倾诉,这里的月是相思之物。
李清照的《一剪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柳永《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周邦彦《风流子》中的“望一川暝霭,雁声哀怨;半规凉月,人影参差。
”苏轼《江城子》中的“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月作为恋人间相思的意象不胜枚举。
李白《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范仲淹《苏幕遮》中的“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都不约而同选择“月”的意象寄托思乡之情。
四、合——团聚、团圆
新月如钩,满月如镜,与“残月”“新月”相对的“满月”“圆月”历来象征着团聚、团圆,至今保留着中秋赏月的传统,对中秋的满月有一份长久的期待与珍惜。
唐宋诗人在咏叹团聚的作品中多用到“月”的意象。
在浩瀚的古典诗词里,众位诗词巨匠将自己对理想的讴歌,对未来的向往,对爱情的礼赞,对生命的叹息,对命运的无奈都融入月的世界里,在月光笼罩下倾诉一腔情怀。
不论是悲、欢、离、合,都融入朗朗的明月,在物我合一中达到灵魂的飞升,今天读来仍余韵袅袅,荡气回肠。
本文转载于网络。
【诗词微塾】对仗十七法
【诗词微塾】格律诗用韵十忌
【诗词微塾】诗词的格律细则
【诗词微塾】“诗中三昧”之对仗
【诗词微塾】“诗中三昧”之平仄
【诗词微塾】“诗中三昧”之押韵
【诗词微塾】传统词曲中的格律【诗词微塾】平仄、用韵及对仗【诗词微塾】律诗对仗技巧的变化【诗词微塾】格律诗写作章法(上)【诗词微塾】格律诗写作章法(中)
【诗词微塾】格律诗写作章法(下)【诗词微塾】诗词创作三十六技法【诗词微塾】格律诗中的对仗通病【诗词微塾】绝句的初学要旨及章法【诗词微塾】格律诗节奏的基本规则【诗词微塾】浅谈格律诗的“六要六戒”【诗词微塾】格律诗词写作十大基本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