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郑州会议中心设计施工方案
郑州会议中心设计施工方案1. 引言本文档将详细介绍郑州会议中心的设计施工方案。
郑州会议中心作为一个重要的会议场所,需要满足舒适、安全、高效等多个方面的要求。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功能、美观、可持续性和成本等因素,以满足会议中心的多样化需求。
2. 设计要求在设计郑州会议中心时,需要满足以下要求:2.1 功能性要求•多功能区域划分:会议室、展览区、休息区、办公区等功能区域的合理划分,以满足不同会议、展览和办公的需求。
•设备设施配备:应根据会议、展览等活动规模和特点,提供适当的音频、视频、照明、舞台设备和会议辅助设施等。
•环境控制系统:保证会议中心室内温度、湿度、噪音、照明等环境因素的可控性,以确保参会人员的舒适度和会议的成功进行。
2.2 美观性要求•建筑外观设计:外观应简洁、大气,与郑州市区的环境风格相协调。
•室内装饰设计:室内装饰要体现现代化、专业化和高档品质,使参会人员感到舒适和专业。
2.3 可持续性要求•节能环保设计:应采用节能材料、设备和技术,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自然通风和采光:合理布局窗户,结合自然通风和采光系统,减少对新风处理系统的需求,提高使用效率。
2.4 安全性要求•紧急疏散设计:合理规划疏散通道,确保参会人员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安全撤离。
•消防设施设置:设置灭火器、喷淋系统、火灾报警器等消防设施,确保会议中心的消防安全。
3. 设计方案基于上述的设计要求,以下是针对郑州会议中心的设计方案:3.1 建筑设计•建筑造型简洁大气,采用现代化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专业化和高档品质。
•利用自然光和绿化设计,提高室内舒适度和照明效果,并减少能源消耗。
•留有充足的休息区和公共空间,方便与会人员进行交流和休息。
3.2 设备设施设计•剧场式会议室:配备先进的音频、视频、舞台设备和舞台照明系统,满足大型会议和演讲需求。
•会议室划分:设置不同规模的会议室,配备适当的会议辅助设施,以满足小型会议和讨论的需求。
郑州商品交易所技术中心方案设计
1 ・ 6
第3 8卷 第 2 4期 20 12 年 8 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 T HI EC URE T
Vo . 8 No 2 13 . 4 Au . 2 1 g 02
文章编号 :0 9 6 2 2 1 ) 40 1 — 2 10 —8 5【0 2 2 —0 6 0
国民生产总值的新的增长点。 21 0 3年大 连将 和沈 阳共 同举 办第 十二 届全运会 , 届时将 有数
1 1 国际空港— — 东北 亚 国际枢 纽机 场 .
近年来大连机场客流吞吐量 的增长率 持续增 长 , 客吞 吐量 旅
从 20 00年的不足 30万人次 到 2 1 0 00年突破 100万人次 。预计 0 22 0 0年大连机场旅客吞吐量将达到 250万人 次 , 邮吞吐量 达 0 货 到3 5万 t 。根据 国际航空 港 的发展经 验 , 00万 客流吞 吐量 是 10 机场进入快速增 长时期 , 临空产业 聚集 发展 的重要 门槛 , 大连 即
城市 间的距离将 大 大拉近 , 围绕 大连新 火 车站将 形成 区域 大 大连空港新 区位于大连市 中心城 区北 部 , 为大连 唯一坐拥 展 , 作 型综合交通枢纽 , 随着 人流 、 物流 、 息流 的集 聚 , 建设 必将 带 信 其 海、 、 、 、 陆 空 轨 铁立体交通 的枢纽区域 , 城市北进 的必 由之路及 全 域城市化 的重要 区域 , 空港 新 区对未来 城市 发展 、 “ 对 三个 中心 、 动周边 区域快速发展 。
S h m e d sg ft c n l g c lc n e fZh n z o o me ca x h n e c e e i n o e h o o i a e t r o e g h u c m r i le c a g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郑政 〔2017〕35号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郑政〔2017〕3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现将《郑州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7年10月23日郑州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纲要的通知》 (豫政〔2016〕12号),推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郑州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全面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重要意义制造业创新中心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内,面向制造业创新发展和未来方向,以企业为主体,由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各类创新主体自愿组合,以独立法人形式建立的新型创新载体。
其主要特点是以解决行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为主要目的,通过整合科研设施设备、知识产权以及人才、技术、信息、资本等各类创新资源和要素,完成从技术开发到成果转移扩散到首次商业化应用的创新链条各环节的活动,并面向行业、企业提供公共技术服务。
当前,我市工业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产业层次不高、终端产品少、节能减排压力大等问题和矛盾日益凸显,根本原因在于创新能力弱,创新机制不强,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无法突破,创新成果产业化少。
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就是通过协同创新和强化机制,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以产业链推进创新链,以创新链提升产业链,实现我市制造业创新水平的提升和转型升级。
二、总体思路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增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制造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以集成优化创新资源配置为核心,以建立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为手段,围绕制造业重点领域的重点需求,建设一批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攻克解决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瓶颈,转化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和标准,积累储备一批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建设发展一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应用基地,培养造就一批技术创新领军人才,加快形成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新动力,全面提升我市制造业竞争能力,积极推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方案
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方案目录一、前言 (3)1.1 编写说明 (3)1.2 目的和意义 (5)1.3 范围和定义 (6)二、背景分析 (7)2.1 全球化与国际技术转移的历史背景 (8)2.2 当前国际技术转移的现状与趋势 (9)2.3 我国国际技术转移的现状与挑战 (10)2.4 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的必要性 (11)三、建设目标与定位 (12)3.1 建设目标 (13)3.2 功能定位 (14)3.3 发展战略 (15)四、功能与任务 (17)4.1 科技资源共享与服务 (17)4.2 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 (18)4.3 人才培养与国际合作 (19)4.4 政策研究与管理咨询 (20)五、建设策略与措施 (21)5.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23)5.2 创新体制机制 (24)5.3 引入多元化资金来源 (25)5.4 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26)六、实施计划与步骤 (27)6.1 短期计划(1-2 年) (28)6.2 中期计划(3-5 年) (29)6.3 长期计划(5 年以上) (30)七、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32)7.1 技术风险 (33)7.2 管理风险 (35)7.3 市场风险 (37)7.4 政策风险 (37)八、保障体系与支持系统 (39)8.1 组织架构与管理体系 (40)8.2 制度建设与政策支持 (41)8.3 资金保障与财务管理 (43)8.4 技术支持与创新平台 (44)九、总结与展望 (45)9.1 建设成果与经验总结 (47)9.2 发展前景与展望 (48)9.3 结语与致谢 (49)一、前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技术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的建设已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共同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加快技术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进程,我们制定了本建设方案。
本方案旨在明确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的建设目标、任务、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以期为我国技术转移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5.26•【字号】•【施行日期】2016.05.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各省辖市、直管县(市)党委和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直机关各单位,省管各企业和高等院校,各人民团体:现将《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2016年5月26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支持郑州、洛阳、新乡三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中央着眼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
当前,全省正处在蓄势崛起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承担着实施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规划的重任,建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引领支撑河南创新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具有重大意义。
为加快推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郑洛新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国函〔2016〕63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创新政策的先行先试为切入点,以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示范为着力点,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发展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为动力,以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为目标,实现开放创新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培育创新龙头企业、产业集群与引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结合,引进高端科技人才与发挥河南人才人力资源优势相结合,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相结合,把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成为引领带动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综合载体和增长极。
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考察科易网
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考察科易网
科易网讯6月15日上午,河南省科技厅对外科技合作处调研员王雪率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运营机构——河南省中原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相关领导一行7人到访科易网,就技术转移网络平台建设及资源整合等问题展开调研。
科易网首席政府官康中天热情接待了来访客人。
在康总的陪同下,来访客人先后参观了科易产品研发中心和科易展厅。
科易产品研发中心是国内首个科技服务产品研发中心,来访客人在这里了解了科易云平台、活动中心、在线技术评估、在线技术交易服务系统、知识产权服务、科易招商、科易名校招等科易服务产品。
来访客人参观科易产品研发中心
随后,大家来到科易展厅。
通过对科易展厅的参观,来访客人进一步了解了科易网企业概况和发展历程。
同时,通过观摩科易全国网上技术交易市场实时交易、服务动态,以及各类服务数据统计分析图表,来访客人更是直观体验到了科易服务的有效性。
来访客人参观科易展厅
随后,双方在会议室展开座谈交流。
来访客人介绍了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的背景及此次来访的主要目的,表达希望进一步了解科易网,并结合科易网的成功经验,为郑州中心的运营提供借鉴。
康总向客人介绍了科易网在技术转移方面的创新理念以及科易技术市场的创新模式、成功案例。
最后,双方围绕技术转移平台的建设、运营工作展开了交流,共同探讨后续合作以及资源共享等相关事宜。
双方交流座谈
经过一番交流探讨,来访客人对科易理念高度认可,并表示,科易网的服务模式创新性很强,希望双方继续保持联系,早日实现合作共享!。
郑州市科学技术局关于组织申报2020年度郑州市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通知
郑州市科学技术局关于组织申报2020年度郑州市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郑州市科学技术局•【公布日期】2020.08.07•【字号】•【施行日期】2020.08.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郑州市科学技术局关于组织申报2020年度郑州市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通知各开发区、县(市、区)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各有关单位:为促进全市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根据《郑州市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认定管理办法》(郑科规〔2017〕5号)要求,决定开展2020年度郑州市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认定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申报对象本办法适用于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从事技术转移活动的各类服务机构。
二、申报条件申报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 有稳定的技术转移项目来源,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技术转移项目,并具有进行技术转移的成功经验;2. 有符合条件的固定经营场所,有满足经营要求的办公设备和条件;3. 有从事技术转移工作的专职人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占本机构从业人员总数的60%以上,科技人员的比例不低于本机构从业人员总数的50%;4. 管理规范,规章制度健全,有明确的从事技术转移服务的章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在区域内有良好的信誉;5. 有较显著的服务业绩,经营状况良好。
2019年度促成并在郑实现技术转移5项以上或技术合同成交额不低于100万元。
6. 申报当年及上一年内未列入郑州市信用中心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未发生科研严重失信行为。
三、申报程序及要求(一)系统登录。
登录郑州市科技局网站(),点击“郑州市科技业务管理系统”,跳转“河南政务服务网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登录(详见附件)。
(二)项目填报。
申报单位在线填报《郑州市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认定申请书》并上传附件,填报的数据及资料须真实有效,上传的各类附件均要求为PDF格式。
2020年河南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方案【模板】
附件12020年河南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方案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河南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根据科技部《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指引》(国科发创〔2017〕353号)、《关于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总体方案(暂行)》(国科发区〔2020〕70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建设领域智能传感器、新一代信息技术及人工智能、5G、量子通信、智能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及网联汽车产业、生物育种、农产品加工、动物疫病防控、生物医药、人口健康、资源能源高效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公共安全、智慧城市等领域。
二、建设目标依托拥有技术优势的创新型龙头企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建设5-10家符合产业升级和发展需求的省技术创新中心。
三、建设任务(一)突破产业重大关键核心技术面向国家和我省发展战略重点产业的重大技术创新需求,开展战略技术、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推动重大科技成果熟化、产业化。
(二)协同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针对产业发展瓶颈和上下游技术研发需求,协同相关领域上、中、下游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主体,以技术、人才、资本、市场等创新要素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与产业发展之间的通道。
(三)带动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充分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培育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形成引领产业发展新优势,带动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四)构筑高端人才集聚地探索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创新人才政策,营造宜居宜业宜创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吸纳集聚一批能够发挥“塔尖效应”的科研人员,集聚一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具有创新意识、管理能力突出的优秀企业家,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五)探索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以产业和市场的实际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在运营管理、项目实施、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探索建立有利于产出创新成果、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管理运行机制,培育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多元协同的利益共同体。
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方案
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方案项目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技术转移逐渐成为推动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技术转移中心作为一种机构化的平台,旨在促进技术创新、加强技术转移和知识共享,对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促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技术转移中心的建设方案,包括组织架构、主要职能和运营模式等。
1. 组织架构技术转移中心的组织架构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能够有效履行其职能和推动技术转移活动。
典型的技术转移中心组织架构应包括以下部门:1.1 管理层管理层主要负责制定技术转移策略和决策,并对技术转移中心的整体运营负责。
管理层应包括理事会、顾问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等。
1.2 技术转移部门技术转移部门是技术转移中心的核心部门,负责技术转移项目的开展和管理。
该部门应包括技术评估、技术推广、技术合作和知识产权管理等子部门。
1.3 服务支持部门服务支持部门主要提供技术转移中心运营所需的各类服务,包括财务、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和公关等。
2. 主要职能技术转移中心的主要职能是促进技术创新、加速技术转移和推动产学研用结合。
具体职能包括:2.1 技术评估技术转移中心应设立技术评估机构,负责对技术项目进行评估和筛选,以确保技术的可行性和商业潜力。
2.2 技术推广技术转移中心应制定技术推广计划,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推广和推动技术转移项目的市场应用和推广。
2.3 技术合作技术转移中心应积极促进技术合作和联合研发,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推动技术的转化和产业的升级发展。
2.4 知识产权管理技术转移中心应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保护技术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同时为技术转移项目提供知识产权咨询和保护服务。
3. 运营模式技术转移中心的运营模式应综合考虑市场需求、政府支持和科技资源等因素,制定合理的运营模式。
典型的运营模式包括:3.1 自主运营模式技术转移中心可以通过自主运营的方式开展技术转移活动,包括建立技术转移项目数据库、组织技术交流会和技术咨询等。
郑州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方案编写指引
阐述在拟突破的技术领域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及知识产权分步情况,本创新中心牵头单位及成员单位掌握的相应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含购买的授权)情况,预期未来在拟突破技术研究过程中及实现突破后将形成的知识产权数量及水平等情况.在技术标准方面主要说明拟突破技术领域现阶段的技术标准体系建立情况,以及技术突破需要建立的标准。此部分可以简述.
在该条应明确提出创新中心吸收新成员单位的机制(规则)及规划、对外技术转让时保障会员单位权益保障的机制、对以缴纳会员费形式加入创新中心的单位相应的管理办法等。
六、制造业创新中心创新中心研发投入方案
(包括各成员单位投入资金、人员、设备等情况)
阐明拟建立或通过改制建立的制造业创新中心依托载体的具体细节。包括:
(一)现有基础条件
(发起单位及参与单位的技术创新团队情况,已形成的产学研用产业技术联盟融合情况;可用于联合研发、生产的软硬件条件,完成预期目标的技术、人才、机制、设施设备情况等。)
应分别阐明以下事项:
1.牵头单位(即申报牵头单位,下同)及成员单位被命名(认定)为省级及以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创新龙头企业、工业设计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工程实验室、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质检中心、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工业公共技术研发设计中心等情况,须列明命名(认定)单位、时间及相关文件编号,并在申报书中提供相应文件的复印件或扫描件。
牵头单位近5年来承担国家或省级重点研发项目的情况(须同时在申报书中提供相关单位发布文件的复印件或扫描件)及验收通过情况(须提交有关单位验收意见批复文件的扫描件或复印件)。
2。牵头单位牵头成立或担任主要成员的国家级或地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成立时间及主要成员、活动开展情况.
郑州会议中心设计施工方案
郑州会议中心设计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与特点郑州会议中心作为城市的新地标,集会议、展览、商务活动等功能于一体,具有现代化、智能化的特点。
工程总建筑面积约为X万平方米,建筑高度达到XX米,分为地下X层、地上X层。
工程地处市中心繁华地带,周边环境复杂,施工难度较大。
因此,本工程在设计与施工中需充分考虑安全、环保、节能等多方面因素,确保工程质量与效益。
二、设计理念与目标设计理念:以现代建筑美学为指导,融合郑州地域文化特色,打造一个既具有时代感又充满文化内涵的会议中心。
设计目标:实现功能性与美观性的完美结合,提供高效、舒适、安全的会议环境;满足绿色建筑标准,实现节能减排;充分考虑后期维护与保养的便捷性,降低运营成本。
三、结构与材料选择结构形式: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材料选择:主要选用高强度、耐久性好的钢材和混凝土;外墙采用隔热性能优良的保温材料,提高建筑的保温效果;屋顶采用绿色植被覆盖,既美化环境又有助于节能。
四、施工现场布置根据工程特点和周边环境,合理布置施工现场,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施工现场设置临时围挡,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合理规划材料堆放区域和加工区域,提高施工效率;设置临时道路和排水设施,确保施工现场的通行和排水顺畅。
五、施工进度与计划根据工程规模和施工难度,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
将工程划分为若干个施工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施工内容和时间节点;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和设备,确保施工资源的充分利用;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六、质量与安全控制质量控制: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施工质量标准和规范;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检测和控制,确保进场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定期对施工过程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整改措施。
安全控制:制定详细的安全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加强现场安全管理,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确保安全措施的落实。
技术转移中心建筑方案
技术转移中心建筑方案技术转移中心建筑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转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一个现代化、高效率的技术转移中心势在必行。
本文将探讨技术转移中心建筑方案。
二、建筑定位技术转移中心是技术成果的展示、交流和推广平台,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因此,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其功能性、实用性和品质。
三、建筑规模与布局技术转移中心应具备一定的规模,既能容纳相关办公室和会议室,又能为科技成果展示和交流提供足够的空间。
建筑的总面积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确定,但应尽可能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
建筑的布局应坚持“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注重功能分区和流线分隔。
主要建筑应包括展示区、交流区、办公区和会议区,并合理分配空间。
此外,应设有配套设施如厕所、餐厅、休息区等,以提供便利的工作环境。
四、建筑外观设计技术转移中心应具备现代化、科技感和专业性的外观设计。
建筑形式可选择简洁大方的现代风格,以展示科技成果和行业特色。
同时,建筑的造型和立面设计应与环境相协调,增强建筑在城市中的形象。
五、建筑材料选择在技术转移中心的建筑材料选择上,应优先考虑环保、可持续性和节能的原则。
建筑材料应具备良好的耐久性和抗风化能力,以确保建筑的寿命和使用效果。
此外,材料的选择还应与建筑的外观设计和定位相匹配,塑造出一个专业、高端的形象。
六、建筑设施和设备技术转移中心作为一个科技创新平台,应配备先进的设施和设备,以提供舒适、高效的工作环境。
设施和设备的选择应根据中心的功能需求进行,如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高清投影仪、音响系统等,以满足展示和交流的需求。
七、建筑节能与环保在建筑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节能和环保的要求。
可以采用可再生能源来满足部分建筑能源的需求,如太阳能光伏板和地源热泵系统。
此外,建筑的能耗监控系统和照明系统也应该实现智能化控制,以降低能耗和环境负荷。
八、总结技术转移中心的建筑方案是为了满足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的需要,提供良好的展示和交流平台。
各地区技术转移中心平台建设方案比较(同名9445)
各地区技术转移中心平台建设方案比较一、目标与定位的比较郑州:技术转移全链条服务高地“一中心三高地”创新资源全球链接高地技术转移制度创新高地实施“三三四战略”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指导,立足技术转移的市场需求,以推动特色产业升级为突破口,以高端链接为手段,聚焦“链接全球、服务中部、深化本省”“三个维度”;加快实施“创新技术转移模式、创新技术转移服务模式、对接重点产业的技术转移需求”“三大重点任务”;着眼于“释放科研机构活力、激发企业创新动力、推动跨区域技术合作、培育和集聚专业人才”“四个制度创新点”,全面实施“三三四战略”,打造“一中心三高地”,打造技术转移先行先试示范区,形成以郑州中心为枢纽的跨区域、跨领域、跨机构的技术流通与转化新格局,提升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实现河南振兴、中原崛起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郑州中心建设目标着重于技术转移的横纵向引导作用,以郑州为中心的技术转移示范区辐射周边地方,带动河南、中原地区的技术需要,经济发展,同时配合政策加快国际技术转移的步伐,起到服务中部、带动中部技术转移进程。
北京: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区国家高新区区域合作中心区技术转移专业服务与合作区全面的功能区域打造技术研发合作区科技金融服务区成果应用发布交易区将国家技术转移集聚区建设成为技术转移体制改革与商业模式创新的试验田、成为我国技术成果集成转化和区域创新合作核心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技术转移大平台、成为技术转移服务的高端品牌和新兴科技成果及产品发布与交易的新地标。
北京利用其政策地理优势,建设国际化、金融化、政策化的技术转移中心,相对于各个中心,北京不止是示范中心,更是各个中心制定政策的导向标。
与经济特区的深圳作比较,虽然在金融等方面上有所欠缺,但是北京的政策优势弥补了其在金融体系上的不足。
武汉(中部):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构建以市场主导、需求牵引、开放共享、机制创新、系统推进的技术转移新格局,实现“五个一”的总体目标:将技术转移中部中心打造成一个技术转移机制完善与模式创新的示范区;构建一个共建、共享、共用的集技术交易、技术经纪、创新创业、科技金融等公共服务高度融合的线上线下有效联动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育成一批本地技术转移骨干机构,形成技术转移国际网络快速响应机制;吸引、培养技术转移团队和领军人才,建设一支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成一个汇聚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科技条件、技术人才、服务机构、科技企业的海量数据云中心和华中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大平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专业设计说明一、项目概况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工程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校园区湖心岛东北区域。
基地东临明理路,北依崇德街,均为龙子湖区重要的交通道路。
工程总用地面积为22534平方米,容积率7.0,建筑限高70 米。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179907平方米,其中地上部分面积144937平方米,地下部分面积34970平方米。
龙子湖与龙湖通过运河与其他河渠相互联系,取“望子成龙”之意。
龙子湖湖心岛,作为高校公共设施共享核心及产业园区,未来将建成众多文化科研企业及孵化基地,形成“龙生九子,子子不同”的绽放格局。
因此,本项目的规划布局及建筑造型设计当充分挖掘体现综合型科技服务中心这一特殊行业的个性特征,以独特的建筑语言展示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全链条、全方位、高端化和前瞻性的科研企业形象,充分体现高校园区建筑的人文内涵。
二、设计理念在本工程设计中,我们以科研服务功能为先导,以高校人文情怀为依托,努力营造高标准,兼具前瞻性与内涵气质的现代综合型科研服务建筑。
规划布局本工程规划布局外方内圆,外稳内秀,以科技感的建筑外形为限定,以人文化的景观环境为基础,稳重中透着灵动之气。
建筑形体本工程建筑形体在充分尊重城市设计的基础上,以“二龙戏珠”之姿沿南侧城市道路水平展开双臂,展示科研发展的开放包容姿态。
北侧高层则作为整个空间中轴的对景,起到“画龙点睛”之意,象征科技发展不断创新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建筑形体大气组合、气势恢宏,铸就郑州中心作为龙子湖区域一流科研服务平台的核心地标形象。
三、总体形态布局本工程设计基于对基地和周边环境的分析,结合对任务书的充分梳理,综合考量不同功能区域的使用要求,选定以庭院围合为主的布局形态,使得各个功能区域相对独立的同时,保证地块对外形态的完整性,并最终形成“一核两轴一环三塔”的总体形态布局。
“一核两轴一环三塔”“一核”,技术转移服务平台,作为郑州中心最核心的部分,设置于基地南侧;“两轴”,总体空间形态由南北向的科技轴与东西向的景观轴,两轴统领组织;“一环”,基地内路网围绕建筑外部形成一个环状的循环体系;“三塔”,三栋70米高层分别象征郑州中心三大功能区域,以三足鼎立之姿屹立于龙子湖畔。
内外兼修的空间设计设计以内向性的人文庭院为基础,以钻石型的建筑形体界定城市界面,通过建筑的形体切割展现郑州中心高端、前瞻的整体外部形象。
报告厅、下沉广场等空间形体的引入优化和活泼了内部空间,结合基地周边景观,创造出人性化、景观化的舒适环境,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景观最大化的总体布局设计将三栋高层主楼分立于基地三侧,充分利用基地自身条件,形成全日照全景观的总体布局,使得各个单体均能够充分享受龙子湖和南侧绿地景观,做到窗窗有景,步步有境的同时,为各个单体及内院广场争取了尽可能多的日照。
四、功能结构布局根据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使用功能的设计要求,设计力求在基地内合理利用开发现有资源,最优化布置三大功能区及八大公共服务平台。
技术转移服务中心区技术转移服务中心区,作为郑州中心的核心部分,布置于地块南侧,展现出大气挺拔的城市形象的同时,形成开阔的南侧主入口广场。
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及创新成果展示和发布平台,正对主入口广场布置,满足外来人员良好的通达性的同时,充分考虑园区内部的私密要求。
技术产权交易区技术产权交易区与技术转移服务中心区息息相关,联合布置于基地南侧双塔之中,双塔与裙房沿城市界面延续伸展,组成连续并置的U字形形体,完整了城市立面的同时,形成了重要的门户形象。
技术研发服务区设计在对任务书进行充分解读和分析的基础上,将功能相对独立的技术研发服务区布置在北侧塔楼中,在充分享有北侧龙子湖景观的同时,与另外两座塔楼通过内向性庭院相互联系。
各建筑单体均通过地下空间相连,为日常办公、后勤管理、设备共享等方面提供了便利。
五、空间景观景观设计通过点、线、面、直曲、高低、刚柔、动静、大小的有机结合,使得外部城市景观与内部庭院景观巧妙联系,将“内外兼修”的核心景观设计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内外兼修结合龙子湖湖心岛城市设计导则,将龙子湖水系引入景观设计之中的同时,将基地外四周自然景观融入园区建筑。
东西向景观轴将北侧及东侧龙子湖景观相互联系,南北向科技轴则将南侧城市绿地与内部核心景观有机结合。
最终,使得整个空间景观步移景移,处处有景,形成充分体现人文内涵的办公场所。
景观庭院内庭院以两条空间轴线界定景观核心,以下沉广场,景观水系及屋顶花园作为内院环境活力元素,以水体、铺地、植物等具体元素构筑整体庭院空间,联系整合各个建筑单体,使室外环境有机的成为建筑的一部分。
六、交通流线以“安全、高效、便利、灵活、立体”为原则,合理组织人流、车流。
基地入口结合控规对地块出入口设定要求,基地主入口设置于南侧城市道路上,供办公人员及外来办事人员使用,基地西侧设辅助入口,供后勤车辆日常使用。
机动车流线机动车流线主要沿建筑外围组织,车辆可沿环路方便到达各个建筑出入口,基地内分设三个地下车库出入口。
人行流线办事人员可由主入口广场直接进入交易大厅,办公人员可由西侧及西北侧广场进入办公楼内院广场,行人亦可通过地下室到达各单体电梯。
消防车流线建筑群体周边均以硬地道路相环通,以利消防、救援。
七、立面设计总原则立面设计稳重大气、研精致思,体现前瞻性的科技感、积极向上的精神和经久不衰的品质。
虚实结合建筑通过实体和玻璃的虚实结合,凸显建筑形体的体量感。
立面线条简洁大气,以理性的立面语言体现严谨的科研精神。
同时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特征,合理控制窗墙比,达到生态节能环保的可持续设计目标。
立面细部针对不同的建筑朝向及功能采用不同的立面形式及细部设计,东西两侧采用竖向百叶设计为主,起到西晒遮阳的效果;南侧利用横向百叶,在不遮挡视线的同时,起到南向遮阳的效果。
整体立面效果对外形成完整的城市形象,对内相对开敞,使得三个塔楼之间在视觉上相互呼应。
裙房立面通过大虚大实的对比设计,另报告厅能够在第一时间脱颖而出,成为立面设计的点睛之笔。
最终,使得建筑的整体立面效果既简洁正气,又精致细腻。
八、单体功能单体功能布局以“简洁、明确、便利”为原则;内部交通以“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为原则。
技术产权交易区技术产权交易区位于南侧塔楼及其裙房的一至五层。
交易区人员由裙房南侧主入口直接进入交易大厅,并可通过自动扶梯和电梯直达二层交易服务区。
办公人员分别由两座塔楼北侧的办公大堂通过电梯到达各层。
技术转移服务中心区技术转移服务中心区位于南侧塔楼的六至十九层。
办公人员由塔楼北侧的办公大堂通过电梯分别到达各层。
技术研发服务区技术研发服务区位于北侧塔楼。
办公和会议人员由南侧主入口进入大堂,通过东西两个电梯厅分别到达各层。
地下室地下一层临下沉庭院布置员工餐厅,使其拥有良好的采光及景观。
其余布置机动车库和和设备用房。
地下二层为人防区,平时作为机动车库。
单体结构为了保证舒适合理的室内净高,在可能的情况下,降低梁高,以期在3.5米的层高下,尽可能提供更高的人性化室内办公环境。
同时,针对报告厅、展厅等特殊大跨空间,分别采用特殊的结构形式,以保证在最经济合理的情况下,实现满足使用需求的室内空间效果。
单体设计充分贯彻科技性和人性化的设计核心,力求用科学的设计建造技术创造出舒适宜人的建筑空间体验。
九、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结构专业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采用的主要规范、规程:1)《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10;2)《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3)《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4)《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2008;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6)《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抗震部分)2013年版;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7-2011;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1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1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1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14)《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 ;15)《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JGJ140-2004 ;二、设计荷载与抗震和建筑使用设计标准2.活荷载(标准值kN/m2)服务大厅 3.5KN/m2办公大堂 3.5 KN/m2室外庭院 5.0KN/m2办公室、会议室 2.5KN/m2报告厅 3.0KN/m2展览厅、展室 3.5KN/m2信息中心 4.0KN/m2休息室、接待室 2.0KN/m2休息厅 2.5KN/m2餐厅 2.5KN/m2厨房 4.0KN/m2管理用房 2.0KN/m2储藏室、库房 5.0KN/m2地下车库(按客车考虑) 4.0KN/m2一般楼梯、走廊、门厅、卫生间2.5KN/m2消防楼梯 3.5KN/m2屋面荷载(非上人屋面)0.5KN/m2屋面荷载(上人屋面) 2.0KN/m2消控室 4.0KN/m2通风机房、电梯机房7.0 KN/m2未注明的荷载按有关规范或规定取值,其他机房、设备用房及特殊要求区域按实际荷载取值。
3.风荷载和雪荷载基本风压值:Wo=0.45kN/m2,高层建筑(当大于60米时)采用1.1xWo=0.5KN/m2。
基本雪压值:So = 0.40kN/m2。
4.地震荷载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即按7度计算地震作用,按7度采取抗震措施;若场地为HI类或IV类场地时,则按8度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5.建筑物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6.地下室本工程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一级。
三、结构布置本建筑采用大底盘二层地下室,深度10m,平面尺寸约为200mx120m。
地上分为南侧2个塔楼和北侧1个塔楼,南侧2个塔楼通过裙房连为一体。
南塔楼均为19层,结构高度68.80m,其中裙房5层,高度19.80m。
北塔楼19层,结构高度68.80m。
各塔楼拟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一核心筒结构体系,钢筋混凝土框架和核心筒的抗震等级均为二级。
裙房大跨度区域楼面拟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
层高3.5m楼层拟采用宽扁梁,梁高约为650mm,以尽量满足建筑净高的要求。
对于超长的单元,为消除施工和使用期间砼早期收缩和温度应力产生的不利影响,拟采用如下加强措施:(1)在适当位置设置施工后浇带,并加强养护;(2)混凝土材料中适当增添减水剂,减小水灰比;(3)注意加强楼屋面的配筋,以抵抗温度应力产生的抗力;(4)加强屋面保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