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层理论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界层(Boundary Layer)是高雷诺数绕流中紧贴物面的粘性力不可忽略的流动薄层,又称流动边界层、附面层。这个概念由近代流体力学的奠基人,德国人Ludwig Prandtl(普朗特)于1904年首先提出。从那时起,边界层研究就成为流体力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和领域。在边界层内,紧贴物面的流体由于分子引力的作用,完全粘附于物面上,与物体的相对速度为零。
边界层又称附面层,它是指流体流经固体表面时,靠近表面总会形成那么一个薄层,在此薄层中紧贴表面的流体流速为零,但在垂直固体表面的方向(法向)上速度增加的很快,即具有很大的速度梯度,甚至对粘性很小的流体,也不能忽略它表现出来的粘性力。而在此边界层外,流体的速度梯度很小,甚至对粘度很大的流体而言,其粘性力的影响也可以忽略,流体的流速与绕流固体表面前的流速V0一样。这样就可把边界层外流动的流体运动视为理想流体运动,不考虑粘性力的影响。边界层内、外区域间没有明显的分界面,而把边界层边缘上的流体流速V x视为V x=0.99 V0,因此从固体表面至V x=0.99 V0处的垂直距离视为边界层的厚度δ。这样大雷诺数下绕过固体的流动便简化为研究边界层中的流动问题。
边界层内的流动可以是层流,也可以是带有层流底层的紊流,还可以是层流、紊流混合的过渡流。
图1 边界层结构
综上所述,边界层的特征可归结为:
(1)与固体长度相比,边界层厚度很小;
(2)边界层内沿边界层厚度方向上的速度梯度很大;
(3)边界层沿流动方向逐渐增厚;
(4)由于边界层很薄,故可近似地认为,边界层截面上的压力等于同一截面上边界层外边界上的压力;
(5)边界层内粘性力和惯性力士同一数量级的;
(6)如在整个长度上边界层内都是层流,称层流边界层;仅在起始长度上的是层流,而在其他部分为紊流的称混合边界层。
以上定义的边界层为速度边界层,另外在其他学科领域中对于边界层的应用还是十分广泛的,主要有温度边界层和浓度边界层。
1.温度边界层
流体在平壁上流过时,流体和壁面间将进行换热,引起壁面法向方向上温度分布的变化,
形成一定的温度梯度,近壁处,流体温度发生显著变化的区域,称为热边界层或温度边界层。
热边界层的厚度:处与壁面的垂直距离;
热边界层内:
热边界层外:
(等温区)
湍流流动热边界层与流动边界层关系:
湍流区:质点相互混合交换热量,△t 小。
缓冲层:质点混合,分子运动共同作用,温度变化平缓。
层流内层:导热为主,热阻大,温差大。
2.浓度边界层
浓度边界层又称传质边界层,当流体与它所流过的固体表面之间,因浓度差而发生质量传递时,在固体表面附近形成的具有浓度梯度的薄层。这是对流传质过程阻力所在的区域,传质边界层之外,浓度梯度可以忽略,可视为浓度均匀,不存在传质阻力。浓度边界层是流动边界层概念在流体组成非均匀情况下的推广,运用浓度边界层的特性,可简化对流扩散方程,确立浓度分布,求得传质分系数,以方便对流传质的计算。浓度边界层概念是研究对流传质的理论基础。
对于有传质情况的流动,表面上存在两个边界层,即厚度为的流动边界层和厚度为的传质边界层,两者的关系为:
31 Sc
c=δ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