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正常分娩指南要点解读:产程的观察及处理(全文)
产程观察及护理要点
产程观察分娩全过程是从开始出现规律性宫缩至胎儿胎盘娩出为止,简称总产程。
影响分娩的因素包括:产力、产道、胎儿及待产妇的精神心理状态。
产力包括子宫收缩力、腹肌和膈肌收缩力以及肛提肌收缩力,其中子宫收缩力是最重要的,在整个分娩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一、先兆临产及临产开始的标志1、先兆临产:①子宫不规则收缩;②胎儿下降感;③见红。
2、临产开始的标志:有规律的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秒以上,间歇5~6分钟,同时伴有进行性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
二、产程分期1、第一产程(宫颈扩张期):从有规律的子宫收缩开始至宫颈口开全,初产妇约需11~12小时,经产妇约需6~8小时。
2、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从子宫颈口开全到胎儿娩出,初产妇约需1~2小时,经产妇约需数分钟至1小时。
3、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期):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需5~15分钟,一般不超过30分钟。
三、第一产程处理1、精神鼓励初产妇对分娩过程陌生,思想紧张,有恐惧心理,有文献报道,心理状态越差,分娩结局越不理想。
护理上应做好产妇思想工作,做好心理护理。
2、观察胎心0.5h听胎心1次,如胎心>160次/min或<120次/min,予产妇左侧卧位,吸氧并行胎心监护。
如胎心持续异常不缓解或出现晚期减速,行阴道检查。
如果短时间不能经阴道分娩者,予及时行剖宫产。
3、宫缩观察宫缩规律,但产程进展不明显,或宫缩不协调,产妇疲惫,应用镇静剂、杜冷丁100mg肌注或安定10mg静脉注射;宫缩乏力,宫口无进展,行人工破膜,必要时给缩宫素2.5u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8gtt/min开始,视宫缩调节,速度<40gtt/min。
如产程仍无进展,予行剖宫产。
对产程异常需做手术的产妇,对产妇及家属详细解释清楚目前的情况和采取的相应措施,不仅可以消除其疑虑,还能够增强对护士的信任,取得理解和配合。
4、活跃期处理此期宫缩进一步增强,对因宫缩而引起的精神紧张、产生恐惧心理的产妇,助产士要经常陪伴产妇,主动和她交谈,说明这些均是生理的过程,并指导产妇宫缩时配合做深呼吸及腹部按摩以减轻疼痛。
产程的观察与处理
切开部位:
多行侧切,有时行正中切开。 会阴侧切开 自会阴后联合向左侧或右侧坐骨结节方向(与会阴正中切线成45~60°角)剪开,切口长 3~4cm。 切开时机: 切开时间应在儿头露出会阴部约5~6cm直径时进行。切开过早可造成不必要的失血,过迟则失去切开 的意义。术者以左手食、中二指插入胎儿先露部与阴道壁之间,二指略展开,使会阴稍隆起,然后用绷 带剪(或普通剪)剪开。剪开后用纱布压迫止血,必要时结扎止血。
胎盘胎膜和脐带的完整性,产后出血也常发生。
第一产程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护理书写:
①临产、血压、胎心、肛查、宫缩记录字迹 清楚整齐。 ②分娩记录用医学术语,内容简略,正确反 应分娩过程,字迹清楚。 ③各种填写项目齐全。
临床表现
1.规律宫缩
2. 宫颈扩张。 3.胎头下降 4. 破膜 自然破膜多发生在活跃期。破膜多发 生在子宫颈口近开全时,多发生活跃期内宫 口开大近8cm。
产程的观察与处理
正常分娩定义与分类
定义:
妊娠满28周(196天)及以上,胎儿及其附属物
从临产开始到全部从母体娩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分类
早产:28~ 36周末 足月产:37周 ~ 41周末
过期产:满42周及以上
决定分娩的因素
产力: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宫腔内逼出的力
量 产道:胎儿娩出的通道 胎儿:胎儿大小、胎位及有无畸形 精神心理因素:分娩是持续而强烈的应激
胎儿因素
胎儿大小:
决定分娩难易的重要因素之一
纵产式(头先露或臀先露),胎体纵轴与骨
盆轴相一致,容易通过产道 横产式:足月活胎不能通过产道 肩先露
产程观察要点
1.观察生命体征每隔4-6小时,测量血压一次。
若发现血压升高,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子痫病人,应酌情增加测量次数,并给与相应处理。
2。
观察产程进展(1)胎心监测:潜伏期于宫缩间歇时每隔1—2小时听胎心一次。
进入活跃期后,宫缩频时应每15-30分钟听胎心一次,每次听诊一分钟。
如胎心率超过160次/分或低于120次/分或不规律,提示胎儿窘迫,立即给产妇吸氧并通知医师。
(2)子宫收缩:潜伏期应应每隔1—2小时观察一次,活跃期应每隔15—30分钟观察一次,一般需连续观察至少三次收缩.如子宫收缩不规律、间歇时间和强度异常立即通知医师,并给与处理.(3)宫颈扩张和胎头下降程度:根据宫缩情况和产妇的临床表现,适当的增减肛查的次数。
临产初期检查次数不宜过多,一般隔四小时查一次,经产妇或宫缩频者间隔时间应缩短。
宫口扩张及胎头下降是产程进展的重要标志,只有掌握宫口扩张及胎头下降的规律性,才能避免在在产程进展中进行不适当干预. (4)胎膜破裂及羊水观察:胎膜多在宫口近开全时自然破裂,前羊水流出。
一旦胎膜破裂,应立即听胎心,观察羊水颜色、形状及流出量,并记录破膜时间。
如羊水呈墨绿色,混有胎粪,应立即应立即行阴道检查,注意有无脐带脱落。
破膜超过12小时者应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观察产程进展此期宫缩频而强,需密切监测胎心,仔细观察胎儿有无急性缺氧情况,应勤听胎心,通常每5—10分钟听一次,最好用胎儿监护仪监测胎心率及其基线变异。
若发现胎心减慢,需尽快结束分娩.若发现第二产程延长,应及时找出原因,尽量采取措施结束分娩,避免胎头长时间受压。
宫口开全后,胎膜多已自然破裂,若仍未破膜,常影响胎头下降应行人工破膜第三产程的观察要点1。
新生儿护理(1)清理呼吸道用新生儿吸痰管或导尿管轻轻吸除新生儿咽部及鼻腔的粘液和羊水,以免发生吸入性肺炎。
新生儿大声啼哭,表示呼吸道已通畅,即可处理脐带。
(2)Apgar评分以出生后1分钟时的心率、呼吸、肌张力、喉反射及皮肤颜色5项体征为依据,每项为0~2分。
产程观察和处理PPT课件
进行Apgar评分,评估新生儿的呼吸、心率、肤 色、肌张力和反射等五项指标,判断是否需要进 一步处理。
保暖和处理脐带
将新生儿放在辐射台上保暖,处理脐带并进行包 扎。
胎盘娩出情况检查
01 观察胎盘完整性
检查胎盘是否完整娩出,有无残留或副胎盘等情 况。
02 检查胎膜
观察胎膜是否完整,有无破损或残留。
采取非药物性镇痛方法,如呼吸法、按摩等,必 要时使用镇痛药物或分娩镇痛仪缓解疼痛。
04
第二产程观察与处理
胎儿下降情况分析
观察胎头下降程度
通过阴道检查或超声检查,了 解胎头双顶径是否已通过骨盆
入口平面。
监测胎心变化
使用胎心监护仪持续监测胎心 ,确保胎儿在下降过程中未出
现窘迫现象。
评估宫缩情况
观察宫缩的频率、强度和持续 时间,以判断其对胎儿下降的
风险评估与处理
根据产前评估和产程监测结果,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 测和处理,如胎儿窘迫、产后出血等。必要时,应及时采 取剖宫产等手术措施以保障母婴安全。
02 产前观察与准备
产前检查项目
常规检查
包括血压、体重、宫高、 腹围、胎心率等。
血液检查
血型、血常规、凝血功能 、肝肾功能、血糖等。
尿液检查
尿常规、尿蛋白等,以评 估肾脏功能。
分娩环境准备
产房环境
保持产房清洁、安静,调 节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分娩床准备
检查分娩床功能正常,确 保安全舒适。
急救设备
准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 品,以备不时之需。
无菌操作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防止感染发生。
紧急预案制定
产后出血预案
制定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正常分娩临床实践指南要点(全文)
正常分娩临床实践指南要点(全文)正常分娩是妊娠过程中最关键的时期。
为了规范临床实践,___编写了《正常分娩指南》。
___助产士分会和促进自然分娩专业委员会根据该指南,结合我国正常分娩的实践,编写了《正常分娩临床实践指南》。
本指南旨在指导不同医疗机构的助产人员在正常分娩临床实践中的规范化操作。
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人们对分娩的理念也在改变,不再盲目选择剖宫产。
这种变化带来更多的分娩照护需求,但也加剧了我国助产士数量不足、实践能力不足和执业的困惑。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分娩照护质量,还进一步匮乏了助产服务资源,影响母儿的健康和安全。
为了更新和规范临床操作,WHO于2015年制定了《妊娠、分娩、新生儿保健指南》。
2020年,___编写了《正常分娩指南》。
该指南基于不同收入等级国家的循证研究,表明受过良好教育、训练有素、积极实践并正规注册的助产士与其他医务人员有效合作,可以迅速、持久地降低母婴死亡率、提高正常分娩率和产妇生命质量。
本《指南》根据该指南和我国正常分娩的实践编写,旨在指导不同医疗机构的助产人员在正常分娩临床实践中的规范化操作。
本《指南》所指的正常分娩是指妊娠37周~41周+6的孕妇自然临产,产程进展正常,胎儿以头位自然娩出,且分娩后母儿状态良好的分娩。
总产程是指从临产开始至胎儿胎盘娩出的全部过程,分为3个产程阶段。
在进行胎心监测时,建议在潜伏期每60分钟听诊1次,在活跃期每30分钟听诊1次,以及在宫缩后听诊1分钟并计数。
电子胎心监护也可以进行,但不建议在产程中持续监护。
这些方法可以早期发现晚期减速。
宫缩监测时,观察孕妇的面部表情、呼吸、、紧张、屏气用力等。
进行腹部触诊,了解宫缩的持续时间、间隔时间和强度。
如果间断听诊胎心有异常,可以进行持续电子胎心监护,以了解胎儿宫内储备能力。
产程进展监测时,观察会阴膨隆、血性分泌物、流血或流液的量及性状。
进行检查,判断子宫颈管位置、长度、软硬度、容受度,宫口扩张程度以及子宫颈是否水肿等,胎头下降程度及胎方位,胎头与骨盆的适应度,是否存在脐带先露或脱垂,胎膜完整性。
产程的观察及处理
产程的观察及处理
分娩的全过程,是从规律宫缩开始,到胎儿胎盘娩出为止。
称为总产程。
分为三个产程:
第一产程从规律宫缩到宫口开全。
初产妇需11-12小时,经产妇
需6-8小时。
第二产程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初产妇需1-2小时,经产妇在
1小时内。
第三产程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需5-15分钟,不超过30分
钟。
总产程超过24小时为滞产,小于3小时为急产。
(一)第一产程的观察和处理
1、临床表现
(1)规律宫缩产程开始时,出现伴有疼痛的子宫收缩,初起时宫缩持续时间较短约30秒且弱,间歇期较长5-6分钟,随产程的进展,持续时间渐长50-60秒且强度增加,间歇期渐短期2-3分钟。
(2)宫口扩张可通过肛诊或阴检确定宫口扩张程度。
宫口于潜伏期扩张速度田头慢,进入活跃期后速度加快。
若不能如期扩张,多因宫缩乏力、胎位异常、头盆不称等原因有关。
(3)破膜:产程进产中,胎先露下降,可形成前羊水囊,当宫缩压力增强时可破膜,多发生在宫口开全时。
产程观察与处理
(1)一般处理安慰产妇,消除紧张与顾虑,鼓励进食和饮入
(2)观察胎心及宫缩产程开始后,潜伏期每隔1-2小时听胎心音1次及宫缩情况,每次听1分钟,进入活跃期后,每15-30分钟听一次,并记录。
(3)胎儿监护仪监护:进入活跃期后,即可监护,以观察胎心率变异及其与宫缩、胎动的关系,此法能判断胎儿的状态。
(4)观察宫口扩张和先露下降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
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产程观察及处理
•
活跃期:为宫口扩张的加速阶段,可在宫口开至4-5cm即进入活跃期,
最迟至6cm才进入活跃期,直至宫口开全。此期宫口扩张速度应≥0.5cm/h。
• 第二产程:又称胎儿娩出期,指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未实施硬膜外
麻醉者,初产妇最长不超过3小时,经产妇最长不超过2小时;实施硬 膜外麻醉者,可在此基础上延长1小时,即初产妇最长不超过4小时, 经产妇最长不超过3小时。
• 4:指导产妇用力
异常产程的观察及处理
• 第二产程异常:包括胎头下降延缓、胎头下降停滞、第二产程延长。
• (1)胎头下降延缓:第二产程初产妇胎头先露下降速度<1cm/h,经产妇
<2cm/h。
•
(2)胎头下降停滞:第二产程胎头先露停留在原处不下降>1小时。
•
(3)第二产程延长:初产妇>3小时,经产妇>2小时(硬膜外麻醉初
产程的观察及处理
周明利
产程的定义 正常产程的观察及处理 异常产程的观察及处理
产程的定义
分娩全过程即总产程,指从规律宫缩开始至胎儿、胎盘娩出的全过程
• 第一产程:又称宫口分娩全过程即总产程,指从规律宫缩开始至胎儿胎盘娩
出的全过程,临床上分为三个产程扩张期,指从规律宫缩开始到宫口开全。
• 潜伏期:为宫口扩张的缓慢阶段,初产妇一般不超过20小时,经产妇不
妇屏气用力情况、胎心率、胎方位、骨盆、胎头位置高低、胎头水肿或 颅骨重叠情况,若无头盆不称或严重胎头位置异常,可用缩宫素加强产 力;指导产妇屏气用力,若胎头为枕横位或枕后位,可徒手转胎头为枕 前位。若胎头下降至≥+3水平,可行产前或胎头吸引器助产术;若处理 后胎头下降无进展,胎头位置在≤+2水平以上,应及时行剖宫产术。
产程观察和处理
表1 Bishop宫颈成熟度评分法
指标
宫口开大(cm)
宫颈管消退(%) (未消退为2cm)
先露位置 (坐骨棘水平=0)
分数
0
1
表1 Bishop宫颈成熟度评分法
0
1~2
2 3~4
0~30
40~50
60~70
-3
-2
-1~0
宫颈硬度
硬
பைடு நூலகம்
中
软
宫口位置
后
中
前
3
5~6
80~ 100
+1~ +2
产程观察与处理
位
产妇的自身重量对脊柱产生的牵拉作用会使其躯体拉长。多数 第二产程体位都需要产妇弯曲躯体和颈部,增加对骨盆底的压 力,促进胎儿下降。然而,如果胎头倾势不均或俯屈不良,这 种增加的力量是没有帮助的。悬吊体位能够增加骨盆空间,利 于胎头自身重新置位。
胎儿枕后位时,若产妇 采取背部垂直于床面的 侧卧位,胎背应该“朝 向床面”。如果胎儿是 右枕后位,产妇应面向 右侧躺,重力会带动胎 枕和躯体转向右枕横位; 胎儿枕后位时,产妇采 取侧俯卧位的“正确” 体位是“胎背朝向天花 板”。如果胎儿是左枕 后位,产妇应该面向左 侧躺。
产程观察与处理
产妇在活跃期特征 多数产妇在此期行动受限,懒于正常活动 腰骶部的疼痛下移 多数产妇阴道有血性分泌物排出,呻吟、 恶心、呕吐、渴望减少刺激或无助无奈的表 情
产程观察与处理
正常第二产程特征:
产妇自发性用力 阴道出现血性分泌物增多 肛门扩张 胎头明显下降 阴查不能触及宫颈
宫颈完全扩张 自发用力
产程观察与处理
产程观察与处理
临产定义:有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 缩,持续30秒,间歇5-6分钟,伴 随进 行性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先露下降
正常分娩指南(2020)要点解读—产程的观察及处理(全文)
正常分娩指南(2020)要点解读—产程的观察及处理(全文)2020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联合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发布了正常分娩指南,旨在更新和规范产科围分娩期处理,强调以母胎为中心的照护,优化孕妇在产程和分娩中的体验。
我们结合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 ACOG)、加拿大妇产科医师协会(The Society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aecologists of Canada,SOGC)、澳大利亚昆士兰卫生组织(Queensland Health)等的相关指南,对其中产程的时限及处理进行解读,明确产程中的观察重点及处理要点,以期指导助产人员在临床中的应用。
1、产程时限的问题我国指南在产程时限上的定义与国际上多数国家的指南大致一致。
见表1。
表1 各国指南产程时限的比较2产程处理的问题2.1潜伏期管理与旧产程相比,新产程对潜伏期时限的设定更为宽泛,在保证母儿安全前提下,给予孕妇充分试产的机会。
潜伏期管理的重点不是积极干预促进产程,而是观察及支持治疗,包括完整的入院评估、饮食管理、自由体位的选择、给予孕妇精神安慰及镇痛支持。
对入院孕妇进行快速评估,包括孕妇的生命体征、胎心率、宫缩、胎位、胎儿大小、羊水等情况,评估是否存在产科高危或急症情况以便进行紧急处理。
与卧位(平卧、侧卧、半卧位)相比,产程中采用直立位(步行,坐位、蹲位、跪等)的产妇第一产程缩短82分钟,硬膜外镇痛和新生儿转入NICU的几率降低,鼓励孕妇采取让自己舒服的体位。
鼓励孕妇自主进食来满足液体及热量的需求量,不需要常规持续静脉输液。
潜伏期的时间占总产程的绝大部分,孕妇对于镇痛的需求在潜伏期非常突出,联合应用药物和非药物的分娩镇痛的方法,最大程度上满足每位孕妇的要求。
产程的观察及处理
产程的观察及处理产程是指孕妇从胎儿入盆到胎儿娩出完毕的整个过程。
对于孕妇和家属来说,产程是一段充满期待和紧张的时期。
正确观察和处理产程的各个阶段对于安全顺利地进行分娩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产程观察及处理的相关内容。
一、产程观察的目的和内容:1.判断分娩的阶段和进展情况,保证分娩的顺利进行。
2.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和危险征象,并给予相关处理。
3.提供相关数据和信息,为医务人员正确判断和决策提供依据。
产程观察的内容主要包括突然水破、宫缩频率、宫缩强度、宫缩持续时间、宫颈扩张情况、胎心监护、阴道出血和阴道分泌物等。
二、产程观察的方法和技巧:1.定期记录孕妇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判断孕妇的一般情况。
2.观察和记录突然阴道出血的时间、量和颜色,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观察和记录宫缩的频率、强度、持续时间和休息时间,可通过产床上的宫缩图仪进行监测。
4.通过宫颈检查,观察和记录宫颈扩张情况和胎膜完整性。
5.使用胎心监护仪观察和记录胎心的频率、节律和变异情况,判断胎儿的健康状况。
6.观察和记录孕妇的自主排尿能力和排尿量,预防尿潴留引起的问题。
7.观察和记录孕妇阴道分泌物的颜色、量和气味,判断感染和破水情况。
三、产程处理的原则和方法:1.鼓励孕妇保持平静和放松的心态,减轻焦虑和恐惧感。
2.提供适当的饮食和饮水,保持充足的营养和水分供给。
3.为孕妇提供舒适的产床和环境,保持适宜的气温和湿度。
4.随时观察孕妇的体位和姿势,鼓励合适的活动和行走,有利于分娩进程。
5.给予孕妇定期的褥垫换洗,保持皮肤的干燥和清洁。
6.鼓励孕妇主动排尿和排便,避免尿潴留和便秘的发生。
7.及时给予孕妇适当的镇痛措施,缓解疼痛感并促进产程的顺利进行。
8.预防感染的发生,保持产道的清洁和无菌状态。
9.协助孕妇进行适当的呼吸训练和骨盆底肌肉锻炼,有利于分娩的进行和顺利恢复。
四、产程观察和处理的重点问题:1.突然性胎膜破裂:观察和记录破水的时间、量和颜色,判断胎儿和胎盘的情况。
2020正常分娩指南(完整版)
2020正常分娩指南(完整版)摘要妊娠和分娩过程存在着各种危及母胎健康和安全的风险。
随着我国产科的发展,亟须撰写正常分娩的指南,以规范正常分娩的处理,提高阴道分娩率。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联合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组织全国专家进行多次讨论和修改,参考相关指南、查阅大量高级别证据文献并结合我国国情,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撰写了本指南,旨在更新和规范全国各级医院产科围分娩期处理,强调以母胎为中心的照护,优化孕妇在产程和分娩中的体验,并且维护其尊严与隐私。
妊娠和分娩是自然的生理过程,但在这一生理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危及母胎健康和安全的风险。
循证医学证据显示,经过规范化培训的助产士与产科医师密切合作及产程的恰当管理,能够提高正常分娩率、降低难产率,从而有效降低母婴死亡率、患病率,提高孕产妇生命质量,达到孕产妇健康、围产儿安全的目标[1]。
我国尚缺乏正常分娩相应的指南,不同地区和不同医院正常分娩的临床管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也是导致我国剖宫产率偏高的原因之一。
随着我国产科的发展,亟须正常分娩的指南,以规范正常分娩的处理,提高阴道分娩率。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联合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组织全国专家进行多次讨论和修改,参考WHO、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ACOG)、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NICE)、澳大利亚昆士兰卫生组织(Queensland Health)等的相关指南[2‑5],查阅大量高级别证据的相关文献并结合我国国情,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撰写了本指南,旨在更新和规范全国各级医院产科围分娩期处理,强调以母胎为中心的照护,优化孕妇在产程和分娩中的体验,维护其尊严与隐私,保障其在围分娩期的知情权,即使在医疗条件有限的地区,也要帮助孕妇在围分娩期获得信心和尊重。
产程的观察与处理
h 、经产妇超过1 h。
(5)第二产程停滞:第二产程达1 h 胎头下降无进展。
(6)胎头下降延缓:活跃晚期至第二 产程,胎头下降速度初产妇< 1cm/h,经产妇<2cm/h 。
(7)胎头下降停滞:活跃晚期胎头停 留在原处不再下降达1 h以上。
处理
★产程处理:8:4:1 → 4:2:1
潜伏期
杜冷丁4h
人工破水
宫颈扩张延缓 内诊除外头盆不称—宫颈封闭
活跃期
安定/间苯三酚2h
静滴催产
素
转诊
(乡镇卫生院)
• (一)转诊指征 产程中如发现下列征象应及时上转:
(1)潜伏期8小时以上,给安定休息2 小时产程仍无进展者。
(2)胎头下降曲线
胎头下降是以胎头颅骨最低点与 坐骨棘水平的关系判断。颅骨最 低点在坐骨棘水平以上1cm,即为 “– 1”,棘下1cm者为“+ 1”,依 次类推,在坐骨棘水平者为“o”。 可见坐骨棘水平是判断胎头高低 的标志。
产程图
4.破 膜
破膜时,应立即听胎心,并观察羊 水的性状、颜色和量,记录破膜 时间。若先露为头,羊水呈黄绿 色,混有胎粪,应立即行阴道检 查,注意有无脐带脱垂,并给予 紧急处理。
第二产程宫缩频而强,须注意 胎儿有无急性缺氧,应勤听 胎心,一般5~10分钟听一次, 必要时用胎儿监护仪监测。 如有异常,应设法迅速结束 分娩。
2.指导产妇屏气
宫口开全后,指导产妇在宫缩 期屏气,增加腹压。防止用 力不当,消耗体力,影响产 程进展。
3.接产准备
初产妇宫口开全,经产妇宫 口扩张至4~5cm,应将产妇 送至产床,作好接产准备。 宫缩紧,分娩进展较快者, 应适当提前作好准备。
产程的观察与护理
注意保护母婴安全
对产妇进行全面检查,了解产程 进展和母婴状况,确保母婴安全
。
在分娩过程中,密切观察产妇的 生命体征和胎儿情况,及时处理
异常情况。
对新生儿的护理要细致周到,防 止新生儿感染和意外伤害。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情绪变化
观察产妇的情绪变化,判断是否出现焦虑、抑郁 等情况。
认知状态
了解产妇的认知状况,判断是否出现意识障碍或 认知障碍。
配合度
观察产妇对分娩过程的配合程度,判断是否需要 给予心理支持。
03
产程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
提供心理支持
在分娩过程中,产妇可能会感到焦虑、紧张或恐惧。护理 人员应提供持续的心理支持,如鼓励、安慰和解释,以帮 助产妇保持放松和信心。
观察宫缩频率、持续时间 和强度,监测胎心音,评 估宫颈口扩张程度。
护理措施
提供舒适的环境和护理, 鼓励产妇放松心情,保持 水分和能量,适时指导产 妇呼吸和放松技巧。
第二产程
定义
第二产程是指从宫颈口开 全到胎儿娩出的过程,通 常需要1-2小时。
观察要点
密切监测胎心音,观察胎 儿下降和娩出情况,注意 保护会阴部。
教育产妇
向产妇介绍分娩过程、疼痛管理、呼吸和放松技巧等方面 的知识,有助于增强产妇对分娩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促进家庭参与
鼓励产妇的配偶或其他家庭成员参与分娩过程,提供情感 支持,共同面对分娩挑战。
生理护理
监测母婴状况
密切监测产妇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理指标,以及胎儿的心率 和胎动情况,确保母婴安全。
补充水分和能量
在产程中,产妇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和能量。护理人员应适时为产 妇补充水分和高能量的食物或饮料,以维持体力。
2020分娩期各产程的护理重点(全文)
2020分娩期各产程的护理重点(全文)妊娠满28周及以后的胎儿及其附属物从有规律宫缩至从母体全部娩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每个产程分别有那些护理要点?分娩期分为四个产程:第一产程从开始出现规律宫缩至宫口开全,初产妇需11-12h,经产妇需约6-8小时;第二产程从宫口开全至胎儿娩出,初产妇一般需1-2h,经产妇需数分钟至1h;第三产程从胎儿娩出至胎盘娩出,一般需5-15min,不超过30min;第四产程为胎盘娩出后2h。
第一产程护理要点1热情接待待产妇认真评估产妇情况;对初产妇或有难产史的经产妇,应再次进行骨盆外测量,有异常者,及时与医生联系,给予相应的处理,并做好健康教育。
2产程进展情况观察(1)宫缩:观察宫缩强度、持续时间及间歇时间。
每次连续观察20-30min或至少观察3-5次宫缩,并做好记录。
(2)肛查及阴检:适时在宫缩时行肛查,次数不宜过多,以不超过10次为宜,每次检查者不超过2人。
潜伏期2-4h查肛一次,经产妇或宫缩频繁者,间隔时间应缩短。
初产妇宫口开全、经产妇宫口扩张3-4cm送入分娩室。
肛查可以了解宫颈松软度、宫口扩张程度、内骨盆情况、是否破膜及胎先露下降程度,若肛查不清,可行阴道检查。
根据检查结果绘制产程图,有特殊情况立即通知医生,并按医嘱给予相应处理。
3待产妇生命体征监测监测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特别是血压。
正常情况下,第一产程期间,每个3-6小时测量血压一次。
若发现血压升高,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子痫病人,应酌情增加测量次数,并通知意思给予相应处理。
4胎儿情况监测潜伏期1-2h听胎心一次,每次至少听诊1min,宫缩较密者可增加听诊次数。
活跃期15-30min听胎心一次,若有异常,行胎儿心电监护,并通知主管医生。
5清洁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勤换会阴垫,大小便后及时冲洗会阴。
6活动与休息产程早期鼓励待产妇下床活动,但下列情况者需卧床:a、胎膜已破者b、阴道流血者c、心脏功能Ⅲ级以上或者有其他内科合并症者d、血压≥150/100mmHg者e、孕妇发热或怀疑胎儿宫内窘迫者。
产程的观察和护理要点
第三产程
新生儿处理 胎盘剥离征象 协助胎盘娩出 检查胎盘、胎膜 检查软产道 预防产后出血
第四产程
观察:生命体征、子宫收缩、阴道出血、便意感、膀 胱充盈度、会阴情况 早吸吮 生活护理,产后指导 新生儿一般情况
第一产程
宫口扩张及胎头下降 潜伏期:8~16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活跃期:4~8小时 胎头下降:坐骨棘平面是判断胎头高低的标志。 判断方法:阴道检查
产程进展异常
潜伏期延长 活跃期延长 活跃期停滞 第二产程延长 胎头下降延缓 胎头下降停滞 滞产
第一产程
血压 饮食与活动 排便与排尿 精神安慰 减痛法
第一产程
临床表现 规律宫缩 宫口开大 胎头下降 胎膜破裂
第一产程
胎心 正常值110-160 方法:多普勒仪、胎儿监护仪 宫缩间歇时听取1分钟 潜伏期每隔1~2小时,活跃期15~30分钟
第一产程
子宫收缩 手感法:将手掌放于产妇腹壁上,宫缩时宫体部隆 起变硬,间歇期松弛变软。 胎儿监护仪:压力探头固定在产妇腹壁宫体近宫底 部,宫缩曲线,可以看出宫缩强度、频率和持续时 间,是反映宫缩的客观指标。
第一产程
破膜时注意点 立即听胎心 观察羊水性状、量及颜色 记录破膜时间 卧床休息 预防感染 脐带脱垂
第二产程
临产表现 宫缩增强 不由自主屏气、用腹压 会阴膨隆、变薄、肛门松弛 胎头“拨露”、“着冠” 胎儿娩出
第二产程
监测胎心:5~10分钟听取 指导产妇屏气、用腹压 在宫缩时可采用深吸气 屏住气片刻 用力向下 屏气 迫使胎儿头下降。宫缩间歇时,放松休息,采 用均匀呼吸,等待下一次宫缩再用力。 做好接产准备 接生者应做好充分的评估
正常分娩-产程处理与分娩
正常分娩-产程处理与分娩产程处理与分娩一、第一产程(一)临床表现1. 规律宫缩2. 宫口扩张3. 胎先露下降4. 胎膜破裂(二)产程观察及处理1. 宫缩:包括宫缩频率、强度、持续时间、间歇时间、子宫放松情况2. 宫口扩张及胎先露下降:经阴道指诊检查宫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情况3. 胎膜破裂和羊水情况4. 胎心:在宫缩后听胎心,随产程进展适当增加听诊次数,必要时行电子胎心监护5. 母体情况观察胎先露高低的评估方法阴道检查判断胎头高低示意图二、第二产程第二产程的正确评估和处理对母儿结局至关重要,应在正确的时间点决定正确的分娩方式。
(一)临床表现1. 胎头拨露2. 胎头着冠3. 胎儿娩出(二)产程观察及处理1. 密切监测胎心:应增加胎心监测频率,每次宫缩过后或每5分钟监测一次,听诊胎心应在宫缩过后且至少听诊30~60秒。
有条件者建议连续电子胎心监护2. 密切监测宫缩:必要时可给予缩宫素加强宫缩3. 阴道检查:每隔1小时或有异常情况时行阴道检查4. 指导产妇用力(三)接产1. 初产妇宫口开全、经产妇宫口扩张6cm以上且宫缩规律有力时,将产妇送上分娩床作分娩准备2. 接产要领:保护会阴并协助胎头俯屈,让胎头以最小径线(枕下前囟径)在宫缩间歇时缓慢通过阴道口3. 限制性会阴切开:包括后-侧切开术(多为左侧)和正中切开术4. 延迟脐带结扎:推荐早产儿娩出后延迟脐带结扎至少60秒三、第三产程(一)临床表现胎盘剥离征象:(1)宫体变硬呈球形,宫底升高达脐上(2)阴道口外露的脐带段自行延长(3)阴道少量流血(4)用手掌尺侧在产妇耻骨联合上方轻压子宫下段,宫体上升而外露的脐带不再回缩(二)处理1. 新生儿处理:擦干、保暖、清理呼吸道、Apgar评分、处理脐带2. 协助胎盘娩出:控制性牵拉脐带3. 检查胎盘胎膜4. 检查软产道5. 预防产后出血6. 观察产后一般情况我国新生儿窒息标准þ 1分钟或5分钟Apgar评分≤ 7, 仍未建立有效呼吸þ脐动脉血气pH<7.15þ排除其他引起低Apgar评分的病因þ产前具有可能导致窒息的高危因素以上第1~3条为必要条件,第4条为参考指标---------------------------------------------------------以下是可爱的原创凑字数内容1、为何要加原创:加原创只为可以添加话题标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正常分娩指南要点解读:产程的观察及处理(全文)
2020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联合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今年发布了正常分娩指南[1],旨在更新和规范产科围分娩期处理,强调以母胎为中心的照护,优化孕妇在产程和分娩中的体验。
我们结合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2]、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 ACOG)[3]、加拿大妇产科医师协会(The Society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aecologists of Canada,SOGC)[4]、澳大利亚昆士兰卫生组织(Queensland Health)[5]等的相关指南,对其中产程的时限及处理进行解读,明确产程中的观察重点及处理要点,以期指导助产人员在临床中的应用。
产程时限的问题
产程处理的问题
1、潜伏期管理
与旧产程相比,新产程对潜伏期时限的设定更为宽泛,在保证母儿安全前提下,给予孕妇充分试产的机会。
潜伏期管理的重点不是积极干预促进产程,而是观察及支持治疗,包括完整的入院评估、饮食管理、自由体位的选择、给予孕妇精神安慰及镇痛支持。
对入院孕妇进行快速评估,包括孕妇的生命体征、胎心率、宫缩、胎位、胎儿大小、羊水等情况,评估是否存在产科高危或急症情况以便进行紧急处理。
与卧位(平卧、侧卧、半卧位)相比,产程中采用直立位(步行,坐位、蹲位、跪等)的产妇第一产程缩短82分钟,硬膜外镇痛和新生儿转入NICU的几率降低,鼓励孕妇采取让自己舒服的体位[6]。
鼓励孕妇自主进食来满足液体及热量的需求量,不需要常规持续静脉输液[7]。
潜伏期的时间占总产程的绝大部分,孕妇对于镇痛的需求在潜伏期非常突出,联合应用药物和非药物的分娩镇痛的方法,最大程度上满足每位孕妇的要求。
为降低胎儿阴道菌群的医源性暴露,尽量减少阴检次数,珍惜每次阴道检查的机会,完整评估子宫颈质地、宫口开大程度、胎先露及其高低、产道情况、羊水性状等,尽可能的获得更多信息用于分娩的评估。
潜伏期每4小时进行1次阴道检查,如果孕妇出现阴道血性分泌物增多、排便感、胎心异常等,应立即行阴道检查。
对于低危孕妇产程中采用间断听诊胎心结合电子胎心监护的方式评估胎儿宫内状况,在常规行电子胎心监护后,潜伏期应至少每60分钟胎心听诊1次。
不需要采取医源性措施包括早期人工破膜、缩宫素催产及灌肠等,来预防产程延长。
需注意,尽管单纯潜伏期延长不是剖宫产指征,但是慢而长的产程会导致很多问题,其中突出的表现是宫缩乏力,难产风险增加。
因此应
尽可能避免潜伏期延长,一旦出现此类情况,必须综合考虑、积极处理和再评估[8]。
确定产程延长时可选择人工破膜及应用缩宫素。
若破膜后已给予缩宫素静脉滴注12小时以上,可诊断引产失败,引产失败应剖宫产结束分娩。
2
活跃期的管理
2010年,张军等[9]对美国62415例正常分娩的产妇的产程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无论初产妇或经产妇,宫口开大6 cm以后,宫口扩张明显加速。
如果将活跃期开始定义为宫口开3cm,会导致剖宫产率的增加。
基于以上研究,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在“新产程标准及处理的专家共识(2014)”推荐以宫口扩张6cm作为活跃期的标志。
2018年,WHO发表的《产时管理改进分娩体验》综合分析了3项近4年关于低危、自然临产孕妇产程的系统综述[10~12],纳入了更多种族人群的病例数,提示产妇的活跃期开始时间有个体差异,当活跃期起点定义为4cm时,初产妇活跃期平均时间为4~8小时(上限为20小时),经产妇平均时间为2~5小时(上限为14小时), 当活跃期起点定义为5cm时,初产妇活跃期平均时间为4小时(上限为13小时),经产妇平均时间为3小时(上限为11小时),产程的明显加速期发生于宫口扩张5~6cm之后。
因此国际上定义宫口开大4~6 cm为活跃期的起点。
为加强对活跃期的管理,我国“正常分娩指南”将5cm活跃期的起点,以期减少母儿并发症及降低剖宫产率。
活跃期需更严密的监护,若发现异常应积极处理,切不可不作为,盲目等待
至活跃期停滞后剖宫产。
每2小时进行1次阴道检查,至少每30分钟胎心听诊1次。
若宫口扩张速度<0.5cm/h,推荐人工破膜+小剂量缩宫素,如果诊断活跃期停滞,应及时选择剖宫产。
3
第二产程的管理
新产程对第二产程时限的延长有助于减少剖宫产率,但是第二产程过长,可能会增加新生儿入住NICU率、产后出血率及产褥病率,同时第二产程真正开始的时间无法精确确定,很可能在评估时已经处于第二产程一段时间了,真正的第二产程时限可能比记录的长,因此第二产程的监护与观察应更加密切。
宫口开全后每1小时阴检1次,对产力、胎先露下降程度进行评估,特别是当胎先露下降缓慢时,要注意除外宫缩乏力,必要时予缩宫素加强宫缩,同时还需对胎方位进行评估,必要时手转胎头至合适的胎方位。
第二产程中注意监测胎儿宫内状态,宫口开全后持续胎监,当出现异常或可疑异常胎心率时,可采用头皮刺激试验来了解胎儿状态,胎心监护判读参见我国电子胎心监护专家共识(2015)[13]。
若胎头下降停滞超过1小时,经阴道分娩的可能性很小,尽快剖宫产结束分娩。
经阴道分娩的孕妇不推荐常规行会阴切开术,但应采取会阴保护以减少严重的损伤。
国内外指南规定第二产程时限上限为:如未行椎管内镇痛,初产妇第二产程超过3小时,经产妇超过2小时;如行椎管内镇痛,初产妇超过4小时;经产妇超过3小时 [1~5],需警惕产程过长导致的母儿并
发症。
若积极管理后,仍出现第二产程延长,应尽快结束分娩,评估孕妇及胎儿的情况,选择剖宫产或阴道助产。
“正常分娩指南”对产程的时限和产程中的管理措施给予了更详细的描述,我们要做到的是我们强调重视产程的个体化管理,严密监护,在保证母儿安全的情况下,产程正常时不用操之过急,促进其加快进展,但若发现异常必须积极处理,不能无作为的盲目等待剖宫产的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