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有机质的组成

合集下载

第2章 土壤有机质

第2章 土壤有机质
C/N比:有机质中有机碳和有机氮的重量比 土壤的C/N: 8:1~15:1 中间值为10:1~12:1。在同一气候条件下,C/N变化较小。气 温相同时,干旱气候条件下的C/N比湿润地带低;降雨量相同时,暖温地带 土壤C/N比寒冷地土壤低。底层土壤C/N比表层土壤低。 植物的C/N比:豆科植物20:1~30:1。作物秸秆为80:1~100:1 微生物的C/N比:4:1~9:1 微生物自身的细胞需要吸收 1份氮和 5份碳,同时需要20份碳作为生命 活动的能源,即微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有机质的C/N约为25:1。 小于此值N素充足,大于此值N素不足。
5 / 59
5%
0.5%
0.5-2.0%
7%
College of plant science
6 / 59
表 5-1 不同地区旱地和水田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 地 东北平原 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南方红壤丘陵
珠江三角区冲积平原 珠江三角源程序平原
区 旱地 4.45 0.99 1.74 1.65 2.01
有机 残体
mineralization 腐殖化作用
humification
13 / 59
一.有机质的矿化作用 mineralization
(一)矿化作用的概念(Mineralization ):
有 机物 质在微生物 的作用下分 解成无机营 养元素的过 程 (The conversion of an element from an organic form to an inorganic state as a result of microbial decomposition)。 (二)矿化作用的意义
第二章 土壤有机质
(soil organic matter)

土壤有机质来源和组成

土壤有机质来源和组成

(一)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和组成分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动植物残体,但是各类土壤差异很大。

作为自然土壤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高等植物残体,但因植被类型不同,植物残体的数量和成分差异很大,般是森林>草原>荒漠。

森林植被中,热带森林>亚热带森林>温带森林>寒温带针叶林;草原植被中,热带稀树草原>温带草原>荒漠化草原>荒漠植被。

植物残体的成分及含量大致如下(图1-16)糖和淀粉1-5%脂、蜡、单宁等1-8%半纤维素10-28%木质素10-30%纤维素20-50%蛋白质1-15%耕地土壤则因自然植被的破坏,作物的大部分被耕种者取走,归还土壤中的有机残体远不及自然土壤丰富,因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人工施用有机肥料,以及人畜排泄物和栽培作物的根槎和根的分泌物。

进入土壤的有机物质,按其化学组成可分为下列几类:进入土壤的有机物质,按其化学组成可分为下列几类:1.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壤微生物的主要能源之一,又是形成土壤结构的良好胶结剂,因此,碳水化合物对土壤肥力有一定的影响。

它包括各种糖类、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等,占植物组成的80%,占土壤有机质的15-27%。

简单糖类、淀粉等易溶于水,在土壤中含量甚微。

纤维素、木质素易被粘土矿物吸附和与腐殖质结合,或者与金属离子相结合,降低生物的降解作用,因而具有定的稳定性。

2.含氮化合物氮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

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

土壤中的植物残体,土壤动物和微生物均含有相当多的蛋白质。

据美国波特( Porter,1975)估算,在地球表面生物圈中的1913.17×10克氮中,47.04%的氮存在于海底的有机氮中,39.72%存在于土壤有机氮化合物中,5.23%以无机氮存在于海洋中,7.32%以无机氮存在于土壤中,0.64%的氨存在于陆地上的动植物体中,0.05%存在于海洋中的动植物体中。

(土壤学讲义)第2章土壤有机质

(土壤学讲义)第2章土壤有机质

第二章土壤有机质 (Soil Organic Matter)第一节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含量及其组成第二节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第三节土壤腐殖物质的形成和性质第四节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及管理第一节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含量及其组成一、定义是指土壤中所有含碳的有机化合物。

二、来源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落叶、死亡茎杆、根系、动物的排泄物、代谢产物等)人工施入土中的有机肥料三、含量耕层含有机质20%以上的土壤—有机质土壤而含有机质20%以下的土壤—矿质土壤但耕作土壤中表层有机质的含量通常在5%以下,一般在1%——3%之间。

四、组成1、元素组成C——52%-58%O——34%-39%H——3.3%-4.8%N——3.7%-4.1%其次为P、S等,C/N比大约在10左右2、化合物组成类木质素蛋白质纤维素半纤维素乙醚和乙醇可溶性化合物第二节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一、分解和转化过程 (Decomposition of Organic)(一)矿质化过程1、定义:指在微生物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彻底分解而最终释放出二氧化碳、水和能量,所含氮、磷、硫等营养元素在一系列特定反应后,释放成为植物可利用的矿质养料,这一过程称为有机质的矿化过程。

2、各种化合物矿质化过程1)碳水化合物好气条件下分解—速度快,中间产物有机酸不易积累,最终产物是CO2和水,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

嫌气条件下分解—速度很慢,并有大量中间产物——有机酸积累,最终产物中除有CO2外,还有大量还原性物质CH4、H2等出现,同时释放的热能也低些。

2) 脂肪、树脂、蜡质、单宁等在好气条件下—除生成CO2和水,并放出能量外,还常产生有机酸在嫌气条件下—则可产生多酚类化合物,氧化可转化为酮类化合物,也可通过聚合、缩合等作用,形成土壤沥青。

3) 木质素类不同植物的木质素,都含芳香核,是一类成分和结构都极复杂的有机化合物,是最不易分解的有机成分。

在好气条件下—主要通过真菌和放线菌的作用,先进行氧化和脱水,再缓慢分解,其芳香核变为醌型化合物在嫌气条件下—分解极漫,在沼泽泥炭地木质素大量累积。

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

第二章土壤有机质一、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含量及其组成1土壤有机质的概念指存在于土壤中所有含碳的有机质。

由生命体和非生命体两大部分组成。

2来源(1)土壤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最早来源(2)动、植物残体是自然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3)作物根茬、有机肥料、工农业和生活废水、废渣、微生物制品、有机农药等有机质3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不同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很大,其含量与气候、植被、地形、土壤类型、耕作措施等因素密切相关。

耕层含有机质20%以上的土壤称为有机土壤;20%以下的称为矿质土壤。

4有机质的组成元素组成:主要为C、H、O、N,其次是P和S。

化合物组成:主要是类木质素和蛋白质,其次是半纤维素以及乙醚和乙醇可溶性化合物。

5土壤腐殖质:除未分解和半分解、植物残体及微生物残体以外的有机物质总称。

由非腐殖质物质和腐殖物质组成,占土壤有机质的90%。

(1)非腐殖物质:有特定的物理化学性质、结构已知的有机化合物,包括一些经微生物改变的植物有机化合物,和微生物合成的有机化合物。

如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蛋白质、氨基酸、脂肪、蜡质、木质素、树脂、核酸、有机酸等。

在土壤中存在时间短、易被降解和作为基质被微生物利用,占土壤腐殖质的60%~80%。

(2)腐殖物质:是经土壤微生物作用后,由多酚和多醌类物质聚合而成的含芳香环结构的、新形成的黄色至棕黑色的非晶形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是土壤有机质的主体,也是土壤有机质中最难降解的组分,占土壤有机质的60%~80%二、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一)矿质化过程土壤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及其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其中的矿质养分和能量的过程。

1单糖的分解:在有氧条件下彻底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在缺氧条件下,形成有机酸类的中间产物,并产生还原性的甲烷及氢气。

2纤维素的分解:首先分解为单糖,然后进一步分解。

3含氮有机质的分解主要是蛋白质的分解,是土壤氮素循环的主要过程。

包括4个过程:(1)水解过程:蛋白质在水解酶作用下分解成简单的氨基酸(2)氨化作用:在氨化细菌作用下,有机态氮变成无机态氮(即氨或铵)的过程。

第二章 土壤有机质2

第二章  土壤有机质2

3.含磷有机物质的转化
土壤中含磷有机物主要有核蛋白、 卵磷脂、核酸、核素等,它们在有机磷 细菌的作用下进行分解:
核蛋白质
磷细菌 水解
磷酸
K++Na++Ca2+
磷酸盐
产生的磷酸盐是植物可吸收的磷素养
分,但在酸性或石灰性土壤中易与Fe、Al、 Ca、Mg等生成难溶性的磷酸盐,降低其有 效性。在缺氧条件下磷酸又被还原为磷化 氢,其反应如下:
nC6H12O6+6O2 6CO2+6H20+热量

通气不良的条件下

如果在通气不良的条件下,则在嫌气性 微生物作用下缓慢分解,并形成一些还 原性气体、有机酸,产生的热量少,称 发酵作用。
其反应为: C6H12O6
2CO2
4H2+CO2
CH3CH2CH2COOH + 2H2 + +热量 CH4+2H2O
土壤腐殖质的分离、提取与组分
土壤(去除有机残体)
用0.1MNaOH提取,过滤
黑色溶液
用HCl调节到pH2
胡敏素残渣
溶液-富里酸
沉淀-胡敏酸
分子结构和分子量 ---腐植酸的核心组成份是芳香族化合物, 此外还有氨基酸、多肽及碳水化合物。 ---富里酸含羧基比胡敏酸多,所以酸性较 强。 ---富里酸的分子比胡敏酸小,结构较简单。
二、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土壤有机质最初来源—微生物。 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基本来源)为高等 绿色植物的枯枝、落叶、落果、根系等; 其次是土壤中动物、微生物的遗体; 自然土壤→农业土壤 人为施用的有机肥料 (工农业废渣、微生物制品)扩大了土壤 有机质的来源。

三、土壤有机质的类型(组成)
进入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呈现三种状态: 新鲜的有机物质---动、植物残体 半分解的动、植物残体 腐殖物质

第四章 土壤有机质

第四章 土壤有机质

2、腐殖酸的化学性质
腐殖酸的主要元素组成是碳、 氢、氧、氮、硫,此外还含有 少量的钙、镁、铁、硅等灰分 元素。不同土壤中腐殖酸的元 素组成不完全相同,有的甚至 相差很大。腐殖质含 碳55%-60%,平均为58%, 氮3%-6%,平均为5.6%, C/N比值为10:1-12:1
腐殖酸分子中含各种功能基。其中主要是含氧的酸性功 能基,包括芳香族和脂肪族化合物上的羧基(R-COOH) 和酚羟基(酚-OH),其中羧基是最重要的功能基团。此 外,腐殖物质中还存在一些中性和碱性功能基,中性功 能基主要有醇羟基(R-CH2-OH)、醚基(R-CH2-O-H2-R)、 酮基(R-C=O(-R))、醛基(R-C=O(—H))和酯(R-C=O(-OR)), 碱性功能基主要有胺(R-CH2-NH2)和酰胺(R-C=O(-NHR))。富啡酸的羧基和酚羟基含量以及羧基的解离度均较 胡敏酸高,醌基较胡敏酸低;胡敏素的醇羟基比富啡酸 和胡敏酸高,但富啡酸中羰基含量最高。我国各主要土 壤中胡敏酸的羧基含量在270~480cmol/kg之间,醇羟基 在220-430cmol/kg,醌基在90-189cmo1/kg之间。富啡酸 的羧基含量为640-850cmol/kg,是胡敏酸的2倍左右,富 啡酸的醇羟基和醌基的含量分别在500-600和5060cmol/kg之间。
第四章 土壤有机质
有 机 质 是 土 壤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在土壤肥力、 环境保护、 农业可持续 发展等方面 都有着很重 要的作用和 意义
一方面它含有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 是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的能源,对土壤物理、 化学和生物学性质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土壤有机质对重金属、农药等各种有机、无机 污染物的行为都有显著的影响,而且土壤有机 质对全球碳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被认为是影响 -全球“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

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
腐殖化系数***:单位重量的有机物质碳在土
壤中分解一年后的残留碳量。
2、土壤腐殖质的形成
第一阶段:有机残体在微生物分解 作用下,其中一部分彻底矿化,最终生 成CO2、H2O、NH3、H2S等无机化合 物。另一部分转化为较简单的有机化合 物(多元酚)和含氮化合物(氨基酸、 肽等),提供了形成腐殖质的材料。
4、工农业副产品及生活污水废物等
二、土壤有机质含量
1、有机质含量
一般含量在0-5%之间。
泥炭土可高达20%或30%以上 漠境土和砂质土壤不足0.5%
表5-1 中国某些自然土壤中有机质含量
土类 棕色森林土 褐土 黄壤 红壤 黑土、黑钙土 砖红壤、赤红壤 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 高山草原土、亚高山草原土 黄棕壤、黄褐土
(二)土壤特性
1、质地 粘粒含量越高,有机质含量也越高。
2、pH值 中性、钙质丰富较好,pH6.5-7.5。
3. 水分 最适湿度:土壤持水量的50-80% 低洼、积水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4. 通气性 通气不良易有机质累积 5. 温度 最适宜温度大约为25-35
(三)植物残体的特性
1、物理状态
2、C/N比***
则以矿质盐类释放出来。
在嫌气条件下,好氧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分解
作用进行得既慢又不彻底,同时往往还产生有机酸、乙 醇等中间产物。
在极端嫌气的情况下,还产生CH4、H2等还原物
质,其中的养料和能量释放很少,对植物生长不利。
三、影响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转化的因素:
(一)土壤生物的组成与活性 土壤动物促进植物残体的破碎和运输 真菌可促进木质素的分解 细菌和放线菌可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分解
常见的化合物有纤维素、半纤维素、蛋白质、木质素及脂类。

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

M-OH2+
M-OH
M-O-
式中M代表铁、锰、硅等原子。
非硅酸盐粘土矿物
1.氧化铁 土壤中常见的氧化铁矿物是针铁矿和赤铁矿。
◆针铁矿(α-FeOOH)在温带、亚热带与热带的土壤中
大量存在,一般晶体都很小,较大的带黄色,较小的 带棕色,常呈针状,故称为针铁矿。
非硅酸盐粘土矿物
◆赤铁矿( α-Fe2O3),在高温、潮湿、风化程度很深的红
色土壤中,在黄色或棕色的土壤中很少存在。即使土壤中 的氧化铁以针铁矿为主,少量赤铁矿的存在也会使土壤看 起来呈红色。赤铁矿常呈六角形的板状。
非硅酸盐粘土矿物
2.氧化铝 ◆氧化铝矿物可分为一水型(Al2O3· H2O)和三水型( Al2O3· 3H2O)。一水型氧化铝见于热带土壤和石灰岩风化物 上发育的土壤中。三水型氧化铝在土壤中最常见,一般以 灰化土和湿热气候下的砖红壤、赤红壤和黄壤较普遍. ◆ 在成土过程中,铁、铝元素经常一起形成矿物共生组合, 极易发生同晶替代,或吸附在胶体矿物表面。
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与转化
3 土壤腐殖质的分解和转化 腐殖质的分解、转化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三章 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和组成 腐殖质 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与转化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和组成
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
的有机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物、植物 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有机质 。
5%
0.5%
0.5-2.0%
7%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和组成
腐殖质
1 土壤腐殖质的概念 ◇土壤腐殖质是除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微生 物体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和。

土壤的基本组成与土壤有机质

土壤的基本组成与土壤有机质

晶体短柱状,肉红色 、浅黄色、浅黄红色 等,玻璃光泽,完全 解理,硬度6.0。正 长石在岩石中呈晶粒 ,长方形的小板状, 板面具有玻璃光泽。 伴生矿物为石英、云 母等。正长石易风化 ,风化后形成粘土矿 物高岭石等,可为土 壤提供大量K养分。 正长石类矿物一般含 氧化钾16.9%。
方解石为次生矿物,呈菱形,半 透明,乳白色,含杂质时呈灰色 、黄色、红色等,完全解理,玻 璃光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 CO2气泡。无色透明者称冰洲 石。方解石分布很广,是大理岩 、石灰岩的主要矿物,常为砂岩 、砾岩的胶结物,也可在基性喷 出岩气孔中出现。方解石的风化 主要是受含CO2的水的溶解作 用,形成重碳酸盐随水流失,石 灰岩地区的溶洞就是这样形成的 。
矿物的类型
矿物按成因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 由地壳深处熔融状态的岩浆冷凝固
结而形成的矿物称原生矿物。如石英、长石、 云母、辉石、角闪石等。 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经物理、化学风化作用
,组成和性质发生化学变化,形成的新矿物称 次生矿物。如方解石、高岭石等。
1.原生矿物
硅酸盐类
氧化物类
硫化 物类
土壤有机质
动植物、微生物残体
土壤腐殖质有机质
非腐殖物质
腐殖物质
用碱液提取
可溶性腐殖物质
用酸酸化
不溶性腐殖物质,即胡敏素
溶液即富啡酸
沉淀物即胡敏酸
感 谢 您 的 关 注
胡敏酸:碱可溶、水和酸不溶,颜色和分子量中等;(淡黄色) 富啡酸:水、酸、碱都可溶,颜色最浅、分子量最低;(棕褐色) 胡敏素:水、酸、碱都不溶,颜色最深、分子量最高。(黑色)
以颗粒大小分为: 如砾岩),粒状结构 如沙岩),中粒状 以颗粒大小分为 砾状结构 (如砾岩 粒状结构 如沙岩 中粒状 如砾岩 粒状结构(如沙岩 结构(如沙岩 如沙岩) 结构 如沙岩 以颗粒形状分为: 角砾状结构,颗粒有棱角(如角砾岩 如角砾岩), 以颗粒形状分为 角砾状结构,颗粒有棱角 如角砾岩 ,圆滚状 结构,颗粒无棱角(如砾岩 如砾岩) 结构,颗粒无棱角 如砾岩 角砾岩,砾岩 砂岩页岩,石灰岩 砾岩,砂岩页岩 主要的沉积岩 : 角砾岩 砾岩 砂岩页岩 石灰岩

第二章土壤有机质

第二章土壤有机质
在通气不良的情况下,即发生反硫化 作用,使硫酸转变为H2S散失,并对植物 产生毒害。 因此,由上述可知,在农业生产上只 要采取措施,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就能 消除各种还原有毒物质的产生。
(二)土壤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
腐殖化过程:有机质经过微生物的改造后, 形成另一类特殊的、较稳定的高分子的复杂有 机化合物,使有机质及其养分保蓄起来的过程。 土壤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 的过程,早在 150年前就开始了研究,虽然取 得了重大的成就,但至今尚未完全搞清楚,不 少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
2NH3+3O2 亚硝酸细菌 2HNO2+2H20+热 硝酸细菌 2HNO2+O2 2HNO3+热 硝酸与土壤中的盐基结合成硝酸盐,也是植 物和微生物可以直接利用的氮素养料。
( 4 )反硝化过程 硝酸盐还原为 N20 和 N2 的过 程称为反硝化过程。 其反应式如下, 2HNO3
-2[O]
2HNO2
近代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的分解主 要靠水解酶,合成腐殖质则主要是氧化酶 的作用。一般认为腐殖质的形成要经过两 个阶段: 第一阶段 是微生物将动植物残体转 化为腐殖质的组成成分(结构单元),如 芳香族化合物(多元酚)和含氮化合物 (氨基酸)等。(矿化过程) 第二阶段 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各 组成成分合成(缩合作用)腐殖质。在这 一阶段中
(2)氨化过程。 蛋白质水解生成的氨基酸,在多种微生物 及其所分泌的酶的作用下,进一步分解成氨 (在土中成为铵盐),这种氨从氨基酸中分离 出来的作用,称为氨化作用。氨化作用在好气 或嫌气条件下均可进行。
↗RCHOHCOOH+NH3 RCHNH2COOH+H2O (有机酸) ↘RCH2OH+CO2+NH3
第三节
一、 二、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及其调节

3 土壤有机质

3  土壤有机质

(一)基本概念
1. 土壤有机质 2.土壤腐殖质 3. 矿化作用 4. 腐殖化作 用 7. 腐殖化系数 8. C/N 9. 腐殖酸 10. 褐腐酸 11. 黄 腐酸 12. 激发效应
多元酚理论(较为盛行)
(2)支链化合物:一些含氮的有机化合物,如氨基酸、肽类等。 第二阶段:合成阶段:将分解转化的基本材料在微生物作用下经过缩合和聚合
合成结果复杂的腐殖质。
图4-1 有机质的分解与合成示意图
第三节 土壤腐殖物质的形成和性质
一、土壤腐殖质的形成
二、土壤腐殖质-粘土矿物复合体
游离态
第一节 土壤有机质来源、含量及其组成特点
一.土壤有机质来源
(一)来源于数目众多微生物 1.微生物是最早出现在母质中的有机体。成为最早的土壤有机物 质来源 2.微生物数目繁多,生活代谢周期短。1g肥沃的表土含有细菌可 在10亿以上。最多细菌为杆菌,每英亩细菌活质可超过2000磅, 每公顷2000公斤。 3.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是土壤有机质来源之一 (二)来源于各种动植物残体及其它们的代谢物 树木、灌丛、草类、和其它植物残体。植物生长量成为土壤有 机质含量的主要依据 土壤动物:蚯蚓、蚂蚁、鼠类、昆虫等的残体及分泌物 (三)来源于施入的各种有机肥。
$$如何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一)、坚持两个原则
平衡原则
经济原则
(二).提高有机质含量的措施
1、施用有机肥
主要的有机肥源包括: 绿肥、粪肥、厩肥、堆肥、沤肥、饼肥、蚕 沙、鱼肥、河泥、塘泥、 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
2.种植绿肥 田菁 紫云英 紫花苜蓿等
休闲绿肥、套作绿肥
养用结合:因地制宜、充分用地、积极养地、养用结合
第二章 土壤有机质 soil organic

12土壤有机质.ppt

12土壤有机质.ppt
富啡酸溶于水、酸、碱;胡敏酸不溶于水和酸,但溶于碱; 富啡酸的一价、二价盐溶于水,三价盐几乎不溶于水; 胡敏酸的一价盐溶于水,但二价、三价盐几乎不溶于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络合性:络合物的稳定性随pH值的升高而增大。 在pH4.8时能与Fe、Al、Ca等离子形成可溶性络合
物,但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会产生沉淀。
7、吸水性:是一种亲水胶体, 最大吸水量可以超过500%
2.土壤腐殖化过程---腐殖质的形成过程(假说阶段)
腐殖化过程是以微生物为主导的生物和生化 过程,还有一些纯化学过程。
土壤腐殖质的形成阶段:
第一阶段:微生物将动植物残体转化为腐殖 质的组成成分;
第二阶段: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各组成成分 合成(缩合作用)腐殖质。
(三)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和转化的因素
土壤有机物质分解转化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的, 属于生物化学反应。 1.温度:在0~35℃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有机物质分解速 率增加。每上升10℃,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升高2~3倍。温 度高于45℃和低于0℃微生物的活性都会降低,有机物质分 解速率变慢。高于50℃就是纯氧化反应。
(1.724=100/58)。腐殖质含氮约3~6%,平均为5.6%,其
C/N=10:1~12:1,且在不同的腐殖质中均为:胡敏素>胡敏酸
>富啡酸。
我国土壤腐殖质的元素组成(南京土壤研究所)
腐殖酸
胡敏酸 富啡酸
C (%)
50~60 45~53
H (%)
3.1~5.3 4.0~4.8
(O+S) (%)
31~40 40~50
南方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北方土壤原因:温度增加10℃, 有机质分解速率增加2~3倍。

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含碳的有机物质,包括各种动植物的残体、微生物体及其会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固相部分的重要组成成分,尽管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只占土壤总量的很小一部分,但它对土壤形成、土壤肥力、环境保护及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作用的意义。

土壤有机质的组成决定于进入土壤的有机物质的组成,进入土壤的有机物质的组成相当复杂。

各种动、植物残体的化学成分和含量因动、植物种类、器官、年龄等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

一般情况下,动植物残体主要的有机化合物有碳水化合物、木素、蛋白质、树脂、蜡质等。

土壤有机质的主要元素组成是C、O、H、N,分别占52%-58%、34%-9%、3.3%-4.8%,3.7%-4.1%。

其次是P和S,C/N比在10左右。

(1)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土壤有机质中最主要的有机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大约占有机质总量的15%-27%。

包括糖类、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甲壳质等。

糖类有葡萄糖、半乳糖、六碳糖、木糖、阿拉伯糖、氨基半乳糖等。

虽然各主要自然土类间植被、气候条件等差异悬殊,但上述各糖的相对含量都很相近,在剖面分布上,无论其绝对含量或相对含量均随深度而降低。

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为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木本植物残体含量较高,两者均不溶于水,也不易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

果胶质在化学组成和构造上和半纤维素相似,常与半纤维素伴存。

甲壳质属多糖类,和纤维素相似,但含有氮,在真菌的细胞膜、甲壳类和昆虫类的介壳中大量存在,甲壳质的元素组成或为(C8H13O5N4)n(2)木素木素是木质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芳香性的聚合物。

木素在林木中的含量约占30%,木素的化学构造尚未完全清楚,关于木素中是否含氮的问题目前尚未阐明,木素很难被微生物分解。

但在土壤中可不断被真菌、放线菌所分解。

由C14研究指出,有机物质的分解顺序为:葡萄糖>半纤维素>纤维素>木素(3)含氮化合物动植物残体中主要含氮物质是蛋白质,它是构成原生质和细胞核的主要成分,在各植物器官中的含量变化很大。

土壤地理学第一章 土壤剖析第二节 土壤组成 - 土壤有机质1

土壤地理学第一章 土壤剖析第二节 土壤组成 - 土壤有机质1

2NH3 3O2 亚硝酸细菌 2HNO2 2H2O 661.5焦耳 2HNO2 O2 亚硝酸细菌 2HNO3 175.8焦耳
硝酸与硝酸盐可被植物生长利用,而改良酸性土壤中多添加石灰。
c.反硝化:
土壤通气条件较差,如土壤淹水或紧实时,且土壤PH值较高,C/N也大 时,易于反硝化作用的进行,造成N的固定,植物无法利用。

森林土壤:酸性有机质(acid organic mater)
草原土壤:中性有机质(neutral organic mater)

一般植物残体数量:森林>草原>荒漠 森林植被中:热带森林>亚热带森林>温带森林>寒温带针叶林
植物残体的成分及含量大致如图1-16
进入土壤的有机物质的化学组成
矿化率一般在1%~3%。由于土壤有机质的矿化率与有机氮的矿化率
同步,因而可通过测定土壤有机氮的矿化率来代表有机质的矿化率。
(四)影响土壤有机质矿质化的因素
1、温度(temperature)
25-35℃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最为旺盛,利于OM矿质化 分解,提供作物所需养分。
2、通气状况 (aeration status)
含硫蛋白质经过生物化学作用,分解产生硫酸。
含硫蛋白质 含硫氨基酸 H 2 S H 2 SO4 2H 2 S O2 S2 2H 2O 热量 2S 2H 2O+3O2 2H 2 SO4 热量
2. 脂肪(fattiness)、树脂(pitch)、蜡质(waxiness)、单宁(tannin) 的矿质化
如:甲酸3.2×10-3 M、乙酸4.6×10-3 M、 正丁酸7×10-4 M,就
会对植物根系产生较严重的危害。

第一章-土壤的基本组成-有机质ppt课件

第一章-土壤的基本组成-有机质ppt课件
土壤水分和通气状况:最适水势在0.03~-0.1MPa之间;干湿交替作用 好气嫌 气细菌的作用
植物残体的特性:新鲜的易分解;C/N 土壤特征:粘粒含量(正相关);pH
植物组织与土壤有机质的组分比较
一些有机质的C、N含量及C/N
适宜土壤微生物活动的pH值
7 有机质在生态环境上的作用
有机质与重金属离子的作用:各种功能基对 金属离子的亲和力:-NH2 (胺基)>-N=N(偶 氮化合物)>N(环氮)>COO-(羧基)>-O(醚基)>-C=O(羰基)
氨态氮被微生物氧化成亚硝酸,并进一步氧化成硝酸 的过程,称硝化作用。
这一作用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氨被亚硝酸细 菌氧化成亚硝酸;第二阶段,亚硝酸被硝化细菌氧化 成硝酸。其反应如下:
2NH3+3O2 2HNO2+O2
2HNO2+2H2O+热量 2HNO3+热量
反硝化作用
细菌在无氧或微氧条件下以NO3-或NO2-作为呼吸 作用的最终电子受体生成N2O和N2的硝酸盐还原过 程,称反硝化作用。其反应如下:
土壤对酸碱度变化的缓冲性能。
促进微生物的生命活动 土壤有机质能为微生物生活提供能量和养分,同时又能调节
土壤水、气热及酸碱状况。 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胡敏酸具有芳香族的多元酚官能团,可以加强植物的呼吸过 程,提高细胞膜的透性,促进养分进入植物体,还能促进新陈代 谢,细胞分裂,加速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长。 其他方面的作用
蛋白质 硫氨基酸
H2S
还原型的无机硫化物被硫化细菌氧化成硫酸的过程,称硫
化作用。其反应如下:
2H2S+O2
2H2O+2S
2S+3O2+2H2O
2H2SO4
硫化作用产生的硫酸与土壤中的盐基物质作用,形成硫酸

(最新整理)高师:土壤地理学_第三章

(最新整理)高师:土壤地理学_第三章

2021/7/26
9
第二节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
三 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
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合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主要的驱动
力是土壤微生物和酶,因此,凡是影响微生物活动的因素都会影
响土壤有机质的转化。
(一)有机残体的特性
有机物中碳素和氮素总量的摩尔数之比称为碳氮比(C/N)。
微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碳素和氮素,一般来说,微生物同化 1 份氮和 5 份碳来构成身体,同 时还需要 20 份碳作为能源,即微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有机质的 C/N 比约为 25/1。当 有机残体的 C/N 比为 25/1 左右时,微生物活动最旺盛,有机质分解速度最快;如果 C/N 比 <25/1,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有机质分解快,分解释放出的无机氮素除供微生物利用外, 还有多余留存于土壤中,可被植物吸收利用;如果 C/N 比>25/1,微生物会因缺乏氮素营养 生长发育受到限制,有机物分解速率缓慢,微生物不仅会消耗掉分解释放出的全部氮素,而 且会吸收土壤氮素,用来组成自身。
2021/7/26
17
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其意义可概括为如下几点:①复合体具有 较高的团聚能力,所形成的土壤结构比较稳定。肥沃土壤的表层,通 常拥有由团聚度高的复合胶体经逐级结合而形成的团粒结构。②团粒 结构的产生,改善了土壤结构,从而使土壤容重降低,孔隙状况优化, 进而使土壤的一系列理化性质发生重要的变化。③复合体具有集中和 保蓄土壤水分和养分的作用,可增强土壤保水、保肥、供肥能力。④ 复合体还具有多种功能团,表现出两性胶体的特点,有着明显的缓冲 作用,其对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土壤养分转化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腐殖酸和其他有机化合物一样,由碳、氢、氧、氮、硫、磷等 元素组成,此外还含有钙、镁、铁、硅等灰分元素。但不同的土壤 类型和腐殖酸的组分不同,其元素组成会表现出某些差异。

土壤有机质化学组成

土壤有机质化学组成

土壤有机质是指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包括植物残体、动物残体、微生物体和它们的代谢产物等。

其化学组成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物质:
1. 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双糖、多糖等,是土壤有机质中含量最高的成分。

2. 蛋白质:包括氨基酸、肽、蛋白质等,是土壤有机质中含量较高的成分。

3. 脂类:包括脂肪酸、甘油三酯、磷脂等,是土壤有机质中含量较低的成分。

4. 核酸:包括核苷酸、核酸等,是土壤有机质中含量较低的成分。

5. 多酚类:包括鞣质、黄酮类、花青素等,是土壤有机质中含量较低的成分,但对土壤的生物活性和化学性质有重要影响。

此外,土壤有机质中还含有一些无机元素,如氮、磷、钾、钙、镁等,这些元素对土壤的肥力和生物活性也有重要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有机质的组成
土壤有机质是指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包括植物残体、动物残体、微生物体和其代谢产物等。

它是土壤中最活跃的组分之一,对土壤的肥力、结构、水分保持和生物活性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土壤有机质的组成主要包括碳、氢、氧、氮、磷、硫等元素。

其中,碳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元素,占有机质总量的50%以上。

氮是土壤有机质中的次要元素,占有机质总量的1%~5%。

磷、硫等元素的含量较低,但也对土壤肥力有一定的影响。

土壤有机质的化学组成非常复杂,包括多种有机物质,如蛋白质、多糖、脂肪、核酸、酚类、醛类、酮类等。

其中,蛋白质是土壤有机质中含量最高的有机物质,占有机质总量的30%~50%。

多糖是土壤有机质中的次要成分,占有机质总量的10%~20%。

脂肪、核酸、酚类、醛类、酮类等含量较低,但也对土壤肥力有一定的影响。

土壤有机质的组成对土壤肥力和生物活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有机质中的蛋白质、多糖等有机物质可以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

有机质中的酚类、醛类等有机物质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增强土壤的生物活性。

有机质还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孔隙度和通气性,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抗旱能力。

土壤有机质的组成对土壤肥力、结构、水分保持和生物活性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保持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和质量,是维护
土壤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