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颅脑CT表现

合集下载

颅脑CT影像学表现

颅脑CT影像学表现

六、硬膜下积液
【典型病例】 患者,男,45岁,外伤后10天,伴头痛、头晕来诊。
【CT诊断要点】
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低密度区,呈脑脊液密 度,多发生于额颞顶部,常深入到纵裂前部,无或 有轻微的占位效应,周围脑组织无水肿。
七、脑创伤继发性疾病
【典型病例】 患者,男,61岁,脑创伤3年,近日头痛、头晕伴左侧肢 体活动不利1周,高血压病史10年。
二、颅底骨折
【典型病例】 患者,男,18岁,外伤3小时 ,右侧外耳道流血伴局部肿 胀。
【CT诊断要点】
经过颅底横断面图像观察清晰可见骨折线的部位、 形态和走行,对于细小的颅底骨折应薄层高分辩检 查,重点注意脑脊液鼻漏的漏出部位,尤其是筛板 、眶顶、蝶窦或额窦、视神经管,有时可见颅内积 气。
三、脑挫裂伤
【典型病例】 患者,男,19岁,因车祸来诊。
【CT诊断要点】
1. 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高密度影,边界较清, 大小不一,小灶性出血可相互融合。白质、灰质同时受累 ,较大范围的脑挫裂伤,有明显的占位征象,脑室受压变 小或闭塞,多伴脑疝形成。
2. 动态观察 早期低密度水肿区逐渐扩大,约3~5天达到 高峰,以后时间推移出血灶吸收则病变演变为低密度,水 肿范围减小占位减轻,形成软化灶;如继续出血可形成血 肿,并发脑内、脑外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见蛛网膜 下腔、脑沟、脑池和大脑纵裂内条带状高密度影。
【CT诊断要点】
1. 早期双侧大脑半球皮层灰质、灰白质交界区、基底核多 发低密度影,形态不规则,两侧常不对称,增强可见线样 或结节样强化。 2. 晚期在脑部坏死中心出现钙化,常在室管膜下区,呈多 发结节或线样高密度影。 3. 颅脑畸形 小头、憩室性畸形、神经元移行异常、脑发 育不全。

正常头颅CT与MRI表现

正常头颅CT与MRI表现
• 在T2Flai图像上,正常脑室与脑沟、脑 池为低信号,正常情况下脑室旁可以有 少许室管膜下渗出为高信号,除此之外一 旦发现高信号即为异常,
正常轴位 T2Flair
正常轴位 T1Flair
弥散加权成像 DWI
• 弥散加权成像的基本原理是分子的不 规则随机运动,单位是mm2/s;
• MR弥散成像的宏观表现用表观弥散系 数 ADC 表 示 , 正 常 组 织 的 ADC 值 在 6~8×10-4mm2/S,
• 在正常脑组织中水分子的弥散方向是均匀的, 所表现的ADC值是相对稳定的;
• 脑梗死发生时,首先是细胞毒性水肿,细胞内 水份增加,水分子的弥散受限制,即ADC值降低, 故弥散加权成像上病灶表现为高信号,而ADC 图上表现为低信号,在脑梗死后期,细胞破裂和 血管源性水肿,水分子的弥散又恢复正常,表现 为弥散加权上高信号逐渐减低,ADC值逐渐增 高,在1周至10天左右恢复正常,即假正常化,一 般DWI 上信号恢复慢于ADC的恢复,当DWI仍 是高信号,而ADC未见低信号是,即为亚急性期,
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 • 体积不到中枢神经系统的2%,但结构功能复
杂 • 上丘脑--松果体
下丘脑—垂体、视交叉
松果体
• 松果体:位于四叠体池内,可能为内分泌腺体
– 通过松果体柄连于第Ⅲ脑室顶的后部,柄分为上脚和下 脚,中间夹着松果体隐窝,上脚连于缰连合,下脚连于后 连合,其内均含有神经纤维
– 5%的正常人松果体为囊性
脑池
• 桥池:又称桥前池,位于桥脑腹侧面和枕骨斜坡之 间,其内有几根动脉,此池向上通向脚间池,向后通 入小脑延髓池,
脑池
• 脑桥小脑三角池:其前外侧界为颞骨岩部的内侧面, 后界为小脑中脚和小脑半球,内侧界为桥脑基底部下 部和延髓上外侧部,池内有面神经和前庭窝神经,

头颅CT诊断总结

头颅CT诊断总结

2.脑梗塞( Brain infarction) (1)缺血性脑梗塞(Ischemic infarction)较常见, 系供养区缺血、缺氧致脑组织坏死。发病24h内CT可无 阳性发现;1-2W内由于缺血性脑水肿,累及皮质和髓 质,多为楔形轻度低密度区,水肿范围大时可有占位征 象;2-3W病灶变为等密度,与脑水肿消失和巨噬细胞 反应有关;4-6W病灶发生液化和疤痕形成,呈边缘锐 利的低密度区,邻近脑室发生牵拉扩大,脑皮层沟增宽, 甚至中线结构移向患侧。 腔隙性脑梗塞(Lacunar infarction)系因小的终未 动脉闭塞,好发于基底节区和脑干,表现为直径小于 1.0cm的边缘清楚的低密度灶。
图 7- 8 侧 脑 室 1.半球纵裂2.胼胝体3.侧室前角 4.透明中隔5.三脑室体上部 6.松果体 7.侧室后角 8. 大脑大静脉 9.下矢状窦 10.上矢状窦 11.侧脑室脉络 12.丘脑 13.壳核14.内囊 15.穹 窿16. 外侧裂丛钙化 17.尾状核头
颅底层面
颅底层侧脑实质密度对称,不应出现一侧高或低密 度区。脑室和脑池在不同层面显示。侧脑室边界清楚。 轮廓整齐,形状及大小对称;透明隔与三脑室在较低层 面中线上。蛛网膜下腔为薄层低密度带,位于颅骨内板 与脑皮质之间;半球纵裂显示较高层面,为位于中线的 低密度带,外侧裂池对称位于两侧。鞍上池呈五角星形, 在鞍上池前1/3可见视神经交叉。四叠体池居后方,外 形不整,四叠体突入池的前方。环池呈窄带状围绕中脑 周边。后颅窝层面可见第四脑室位于中线,呈马蹄形。 可见小脑桥脑角池和枕大池。枕大池变异大,常误认为 异常。
(二)脑外伤 CT检查脑外伤安全、迅速、方便、能确定脑挫伤、颅 内血肿及其他合并症。 1.颅内血肿 根据出血部位分为脑内和脑外血肿,后者又分为硬膜 外及硬膜下血肿。 (1)硬膜外血肿(Epidural hematoma)表现为颅骨内 板下方梭形均匀高密度影,常有轻度占位表现。两周后, 血肿内红细胞及蛋白质逐渐被分解和吸收,其密度也相应 下降为等密度或低密度。硬膜外血肿常伴发局部骨折及头 皮下血肿。 (2)硬膜下血肿(Subdural hematoma)表现为颅骨内 板下方新月状,薄层广泛均匀高密度区。由于血肿体积大 并以外周包绕和压迫大脑半球,压迫脑室,中线结构被推 向对侧。亚急性期,形状不变,呈等密度,可借助于灰、 白质界线与颅骨间距离增宽来确定。

2018年颅脑ct-文档资料-695b439280c1

2018年颅脑ct-文档资料-695b439280c1

急 性 硬 膜 外 血 肿
急性硬膜外出血
硬膜下血肿
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的血肿,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硬膜 下血肿。 急性硬膜下血肿:3天内 亚急性硬膜血肿:4天—3周 慢性硬膜下血肿:3周以后
急性硬膜下血肿病情较危重,发展快,很少出现中间清醒期, 颅内高压和脑疝症状出现早,定位征不明显。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表现与急性相似,症状出现较晚、较缓和。 慢性硬膜下血肿常发生于脑萎缩的老年人,外伤轻微,常在
筛窦
颧弓
蝶窦 颈内动脉
(破裂孔)
外耳道 第四脑室 小脑半球
小脑扁桃体 小脑溪
眼球
颅 眼眶外侧壁 底

颞极

鼓室

乳突气房 耳
线
岩骨 层
延髓 桥小脑角池 面
内枕骨粗隆
筛窦 蝶窦 基底动脉 桥脑
乙状窦
小脑中脚 小脑延髓池
视神经
海绵窦
颞叶


桥小脑角池 层
第四脑室 面
小脑半球 小脑蚓
直回 前床突 海绵窦
CT平扫:肿块呈等或略高密度,与硬脑膜 相连,清楚光滑,周围水肿轻,有明显均匀 性强化,侵犯颅板时骨质增生或破坏。
③垂体瘤(pituitary tumor):
多数为垂体腺瘤,直径<10mm者—微腺瘤, >10mm—大腺瘤。 包膜完整, 可向上生长, 突入鞍上池,向下生长 侵入蝶窦,蝶鞍可扩 大,其内类圆形肿块呈 等或 略高密度,有强
多 发 腔 梗
左 侧 大 脑 中 动 脉 梗 塞
左侧颈内动脉主干梗塞(大脑前、中动脉)
脑梗塞
小脑梗死
脑出血CT表现
A 皮质动脉的穿通支-------脑叶出血 B 豆纹动脉---------------壳核出血 C 丘脑穿通动脉-----------丘脑出血 D 基底动脉脑桥支---------脑桥出血 E 小脑上或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出血

头颅CT解剖

头颅CT解剖
正常颅脑横轴位CT表现
基线上:2cm 第四脑室。 3cm 鞍上池、环池。 4cm 第三脑室、四叠体池。 5cm 侧脑室前角、第三脑室、
大脑大静脉池、小脑上池、侧脑室三角 区及后角、外侧裂池。
四脑 室
2cm
上 池 环 池
3cm
三脑 室 四叠体 池
4cm
侧脑室 前角 外侧裂 池三脑 大室脑大静 脉池
小侧脑脑上 池室三
角区 及后 角
5cm
基底节区:尾
状核、
5cm
豆状核:苍白 球(内)、
侧脑室 体部
6cm
正常颅脑CT表现:颅底层面
正常颅脑CT表现:四脑室(蝶鞍)层面
正常颅脑CT表现:鞍上池层面
正常颅脑CT表现:三脑室下部层面
正常颅脑CT表现:三脑室上部层面
正常颅脑:透明隔层面
正常颅脑:侧脑室体部层面

颅脑正常MRI表现阅片

颅脑正常MRI表现阅片

中脑上部层面
中脑前方为一对大脑脚,脚间池分开左右大脑脚;视束在视交叉后与大脑脚前散开; 导水管穿过中脑;背侧是中脑顶盖(四叠体板),四叠体板从背侧看为两排突起, 上面一对为上丘,下面一对为下丘;中脑前方为脚间池,两侧为环池,后方为四叠 体池。
1-额叶,2-颞叶,3-大脑脚 , 4-下丘,5-枕叶 , 6-外侧裂,7-视交叉 ,8-视 束,9-环池 ,10-四叠体池
侧脑室中部层面
此层面见侧脑室的额角、三角部;基底节的组成与CT相应层面相似,但 结构显示更清晰;外侧裂前是额叶,包括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外 侧裂后是颞叶,包括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再后是枕叶,前纵裂两 侧是额上回和扣带回,后纵裂两侧是枕叶。 1-额叶, 2-尾状核头部,3-内囊前肢, 4-内囊膝部,5-豆状核, 6-内囊后肢,7-外 囊 , 8-岛叶,9-脑, 10-颞叶,11-枕叶 , 12-前纵裂,13-侧脑室额角 ,14-透明 隔,15-外侧裂 , 16-三脑室,17侧脑室三角部,18-大脑内静脉
颅脑正常MRI表现阅片
颅脑的应用解剖
(一)颅骨:颅顶骨和颅底骨 (二)脑:大脑、间脑、小脑、中脑、脑桥、 和延髓 (三)脑的被膜: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 (四)脑室系统: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 室 (五)脑的血管:脑动脉系统、脑静脉
延髓层面
脑干从下到上分别是延髓、桥脑和中脑,通过小脑下脚(绳状体)、 小脑中脚(桥臂)、和小脑上脚(结合臂)与小脑相连。延髓的前 部为椎体束和橄榄核,前方是椎动脉。 1-延髓,2-小脑半球,3-枕大池 ,4-鼻甲,5-鼻中隔,6-上颌 窦,7-鼻咽顶后壁,8-枕骨髁突,9-斜坡,10-乳突,11-椎动脉
侧脑室上部层面
半球的外侧面从前到后是额叶、中央前回、中央后回、缘上回与顶下小叶 的角回,内侧从前到后是额上回、扣带回、胼胝体、扣带回峡、顶叶的楔 前回、顶枕裂、枕叶的楔回;尾状核体部和尾部紧贴侧 4-胼胝体膝部,5-尾状核体部, 6-侧脑室体部,7 -胼胝体压部

颅脑CT检查报告详解

颅脑CT检查报告详解

颅脑CT检查报告详解各位尊敬的患者:您好!感谢您选择我们医院进行颅脑CT检查,以下是对您的检查结果进行详细解读的报告,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

一、检查目的和方法颅脑CT检查是一种通过计算机对头颅和脑部进行断层扫描的影像学检查,主要用于了解头颅和脑部的解剖结构及异常情况。

在本次检查中,我们采用了X光技术配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通过横断面的图像呈现,以提供关于头颅和脑部内部结构的信息。

二、检查结果详解1. 颅骨:颅骨结构正常,未见明显骨折、骨质改变、畸形等异常。

2. 脑组织:脑组织密度均匀,脑沟回纹理清晰,脑室形态正常。

未发现明显的异常占位性病变。

脑实质区域无明显异常信号改变,血管分布正常。

3. 脑出血:脑内未见明显出血灶。

4. 脑梗塞:脑血管通畅,未见明显缺血梗塞灶。

5. 大脑卒中:脑血管通畅,未见卒中区域。

6. 脑肿瘤:脑组织未见明显肿块,脑实质区域无占位性病变。

7. 脑脊液:脑脊液分布正常,未发现异常聚集。

8. 颅内结构:脑膨出、脑疝等压迫征象阴性。

三、检查结果分析根据CT检查结果,您的头颅和脑部结构没有明显异常,表明您的颅脑功能正常。

同时,也未发现卒中、颅内疾病等病变,是一个良好的结果。

CT检查无创、简便、快速,能够为医生提供有关头颅和脑部的详细信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参考,有助于及早发现疾病,提高治疗效果。

四、注意事项1. 检查结果应结合临床总体情况综合分析,由专业医生进一步解读,了解病情。

2. 检查结果只是客观反映目前的头颅和脑部状态,并不排除您存在其他疾病或隐患的可能性。

如有任何不适症状或持续的临床疑点,建议及时就医咨询。

3. 在检查中,我们竭力做到了精确细致,但仍有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若有疑问或不满意之处,您可以随时向医院进行反馈以便进一步处理。

五、总结与建议综合上述检查结果,您目前的头颅和脑部状况良好,无明显异常。

颅脑CT检查作为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但仍需结合临床病史及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以达到更准确的诊断。

常见CT报告书写—颅脑

常见CT报告书写—颅脑

常见CT报告书写—颅脑1、正常颅脑CT平扫:脑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影,脑沟、脑池未见增宽或狭窄,脑室大小、形态,位置正常,中线结构居中。

增强:脑实质未见异常强化,脑沟、脑池、脑室内未见异常。

2、脑血管病(1)脑梗死A)缺血性梗死结构居中。

增强扫描示左仅0额顶叶病变皮质及皮质下区脑回状强化,左侧大脑中动脉细小,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强化灶。

B)出血性梗死肿胀、密度减低,脑池及脑室系统未见异常,中线结构居中。

C)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度减低。

侧脑室略增宽,中线结构居中。

(2)脑出血A)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B)动脉瘤破裂出血鞍上池区见大片类圆形高密度影,双侧脑室之间可见高密度影充填,CT值约62HU,边界较清,出血破人侧脑室内,脑室内出现高密度血液影,鞍上池、侧裂池、纵裂池及四叠体池内亦可见高密度影。

余脑实质密度未见异常。

中线结构居中。

C)脑血管畸形出血CT值约60HU,周围可见少量低密度水肿带环绕,相应右侧脑室后角及四叠体池稍受压,中线结构稍向左侧偏移。

(3)脑动脉瘤胼胝体体部大脑纵裂间可见直径约1.0圆形稍高密度动脉瘤灶,边界清晰,密度均匀。

余脑实质密度未见异常。

局部中线结构左侧移位。

增强:左侧前交通动脉起始部扩张,动脉瘤内腔呈卵圆形,明显强化。

(4)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双侧大脑脑沟、侧裂池内、镰旁见条状、羽毛状高密度影,CT值60HU左右,左额颞部颅板下见条状高密度灶,脑实质略内移;中线结构居中。

脑实质未见异常密度灶。

骨窗未见骨折改变。

3、脑肿瘤(1)脑膜瘤(2)星形细胞瘤(I-IV级)A)毛细胞星形细胞瘤B)低级星形细胞瘤C)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右顶叶皮层见一D)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3)垂体瘤50px(4)听神经瘤相贴。

内听道略扩大,内见有软组织密度影,与低密度影粘化,境界清晰。

(5)脑转移瘤40px4、颅脑损伤(1)脑挫裂伤右枕叶颅骨下大片状不规则形低密度水肿区内见团状高密度影,高密度区CT值60~76HU,右侧脑室后角略受压;邻近脑组织略肿胀,密度稍减低。

CT诊断报告书写技巧00

CT诊断报告书写技巧00

CT诊断报告书写技巧第1节颅脑1、正常颅脑CT平扫:脑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影,脑沟、脑池未见增宽或狭窄,脑室大小、形态,位置正常,中线结构居中。

增强:脑实质未见异常强化,脑沟、脑池、脑室内未见异常。

2、脑血管病(1)脑梗死A)缺血性梗死左侧额顶叶脑实质内可见类扇形低密度区,基底部贴近大脑表面,病灶边界清晰,邻近脑回肿胀、密度减低。

余脑实质及脑室、脑裂、脑沟均未见异常,中线结构居中。

增强扫描示左仅0额顶叶病变皮质及皮质下区脑回状强化,左侧大脑中动脉细小,余脑实质内未见异常强化灶。

B)出血性梗死右额顶叶可见扇形低密度灶,基底部贴近大脑表面,边界模糊,密度不均匀,病变内可见斑点状高密度灶,CT值为55-65HU;右基底节区密度不均匀,邻近脑回肿胀、密度减低,脑池及脑室系统未见异常,中线结构居中。

C)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双基底节区可见多发斑点状低密度灶,边界欠清,病灶大小不一,直径<1cm。

侧脑室旁脑白质密度减低。

侧脑室略增宽,中线结构居中。

(2)脑出血A)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右侧丘脑区可见团状高密度影,边界清晰,密度较均匀,CT值78~90HU,病灶周边可见环形低密度水肿带;出血破入双侧脑室内,右侧明显,右侧脑室体内呈高密度铸型,第三脑室内亦可见高密度积血影,右侧裂池受压变窄,中线结构略左侧移位。

B)动脉瘤破裂出血鞍上池区见大片类圆形高密度影,双侧脑室之间可见高密度影充填,CT值约62HU,边界较清,出血破人侧脑室内,脑室内出现高密度血液影,鞍上池、侧裂池、纵裂池及四叠体池内亦可见高密度影。

余脑实质密度未见异常。

中线结构居中。

C)脑血管畸形出血右枕叶可见多个点状高密度灶,部分于侧脑室后角后方融合成片,CT值约60HU,周围可见少量低密度水肿带环绕,相应右侧脑室后角及四叠体池稍受压,中线结构稍向左侧偏移。

(3)脑动脉瘤胼胝体体部大脑纵裂间可见直径约1.0cm圆形稍高密度动脉瘤灶,边界清晰,密度均匀。

余脑实质密度未见异常。

CT诊断报告规范化模板--头部

CT诊断报告规范化模板--头部

CT诊断报告规范化模板-------头部416医院放射科--诊断组第一部分--颅脑1.正常颅脑平扫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明显增宽、加深,中线结构居中,颅骨结构未见确切异常。

意见:颅脑CT平扫未见确切异常。

请结合临床2.正常颅脑平扫+增强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增强扫描脑实质内未见确切异常强化影,脑室系统形态及大小正常,脑沟、脑裂及脑池未见明显增宽、加深,中线结构居中,颅骨结构未见确切异常。

意见:颅脑CT平扫及增强未见确切异常。

请结合临床3.老年性脑病双侧基底节区见点片样低密度影,边界模糊,病灶大小不一,直径<1cm。

双侧侧脑室前后角及双侧半卵圆中心脑白质密度弥漫性减低,脑沟、脑裂可见明显增宽、加深,中线结构居中,颅骨结构未见确切异常。

意见:1.双侧基底节区腔梗灶。

2.符合脑萎缩改变。

3.脑白质脱髓鞘改变。

请结合临床4.缺血性脑梗塞()见斑片样低密度影,边界模糊。

邻近脑回肿胀、密度减低。

余脑实质及脑室、脑裂、脑沟均未见异常,中线结构居中,颅骨结构未见确切异常。

意见:()脑梗塞灶。

请结合临床5.出血性脑梗塞()见斑片样低密度影,边界模糊,密度不均匀;病变内可见点、片样高密度影,CT值约()HU,邻近脑回肿胀、密度减低。

脑池及脑室系统未见异常,中线结构居中,颅骨结构未见确切异常。

意见:()出血性脑梗塞。

请结合临床6.脑出血()见一cm×cm的团片状高密度影,边界模糊,密度均匀,CT值约()HU,病灶周围见环形低密度水肿带;()受压变窄、略()移,中线结构向()移位,颅骨结构未见确切异常。

意见:()脑出血。

请结合临床7.脑出血并破入脑室()见一cm×cm的团片状高密度影,边界模糊,密度均匀,CT值约()HU,病灶周围见环形低密度水肿带;出血破入(),()内呈高密度铸型,第三脑室内亦可见高密度影,()侧裂池受压变窄,中线结构向()移位。

颅脑正常CT和MRI

颅脑正常CT和MRI

CT在颅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01
02
03
04
颅脑外伤
CT可快速准确地显示颅骨骨 折、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
、脑挫裂伤等病变。
脑血管疾病
CT可显示脑梗死、脑出血等 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程度。
颅内肿瘤
CT可显示颅内肿瘤的部位、 大小、形态和密度等特征,有 助于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
其他疾病
如脑积水、脑萎缩等疾病, CT也可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
亚急性期
CT上高密度出血灶逐渐变为等密度 或低密度,MRI在T1WI上呈高信号, T2WI上呈低信号。
慢性期
CT上出血灶呈低密度,边界较清, MRI在T1WI和T2WI上均呈高信号。
脑肿瘤
01
02
03
胶质瘤
CT平扫多呈低密度或等密 度病灶,MRI在T1WI上多 呈低信号或等信号, T2WI上多呈高信号。
息。
02 颅脑正常MRI
MRI原理及技术应用
磁共振成像原理
利用强磁场和射频脉冲使人体组 织中的氢质子发生共振,通过接 收和处理共振信号来重建图像。
MRI技术应用
包括自旋回波、梯度回波、弥散 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等多种 技术,可获取不同组织特性和生 理状态下的图像。
颅脑正常MRI表现
脑组织信号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出血性脑梗死
CT平扫可见低密度梗死区内出现不规 则斑点状高密度出血灶,MRI上T1WI 和T2WI均可呈现高低混杂信号。
脑出血
超急性期
CT平扫可立即显示高密度出血灶, 而MRI在T1WI和T2WI上均呈等信号 或稍低信号。
急性期
CT仍可显示高密度出血灶,而MRI 在T1WI上呈等信号,T2WI上呈低信 号。

颅脑CT

颅脑CT

(三)头颅基本病变的CT表现
①脑实质密度改变:高密度(钙化、出血) 等密度 低密度(脂肪、水肿) 混杂密度 ②基本征象 肿块 坏死囊变 水肿 出血
• 高密度/出血(hematoma)
• 等密度/出血
• 等密度/脑膜瘤(meningioma)
• 低密度/脑梗塞
• 低密度/囊变
• 混杂密度/肿块(mass)
额叶皮层下稍高 密度影 ??
小的动静脉畸形
血管致密征(发病2小时)
24小时后
先梗死(左背4小时内
24小时—1个月
1个月
等-略低密度
低密度
软化
脑梗塞的鉴别诊断
疾病
鉴别点
脑肿瘤
脑脓肿
脱髓鞘
腔隙性脑梗塞的CT征像
• 是指发生于脑深部的小梗死灶 在卒 中病变中约占20%,病灶主要由脑穿支 动脉的阻塞所引起。好发于基底节、 内囊、丘脑、放射冠及脑干。 • 腔隙性脑梗塞灶的形态都为圆形、卵 圆形,大小一般小于15mm,小于5mm以 下者CT不易发现。大于15mm为巨腔隙, 最大径达35mm。
• 发病后第5天
分期 急性 亚急性 慢性
时间 <1周 密度 高 水肿 有 占位 有 2周 等 轻 轻 >2月 低 无 无
subacute stage: isodensity
分期 急性 亚急性 慢性 时间 <1周 2周 >2月 密度 高 等 低 水肿 有 轻 无 占位 有 轻 无
chronic stage:hypodensity
ThemeGallery is a Design Digital Content & Contents mall developed by Guild Design Inc.

临床颅脑CT常用窗、常见伪影、正常解剖、急诊影像示例等影像学检查正常和异常影像特征表现

临床颅脑CT常用窗、常见伪影、正常解剖、急诊影像示例等影像学检查正常和异常影像特征表现

临床颅脑CT常用窗、常见伪影、正常解剖、急诊影像示例等影像学检查正常和异常影像特征表现颅脑CT窗人体各组织结构不同,对X线衰减各异,形成不同CT值,可利用不同CT值来鉴别组织性质。

空气对X线吸收为0,空气CT值为-1000;骨组织X线衰减是水2-4倍,CT值为+1000;水CT值为0。

颅脑CT常用的三个窗(图A-C):图A:骨窗(the bone window)。

图B:脑窗(the brain window)。

图C:血窗(the blood window)。

图A:骨窗;主要用于明确骨折、窦腔病变、颅内积气。

图B:脑窗;可清晰显示灰白质,可发现中风的早期征象或其他导致脑水肿等表现的病变。

图C:血窗;更利于显示硬膜下或颅内出血。

本例表现:骨窗示:右顶骨骨折;三个窗均示:软组织水肿并皮下积气;血窗:少量硬膜下血肿。

常见伪影射线硬化伪影BEAM-HARDENING ARTEFACT 常见于颅脑基底部及后颅窝。

容积平均伪影VOLUME-AVERAGING ARTIFACT层厚较大时,可导致血液密度表现,在脑基底部较典型,易发生在眼眶上方额叶。

本例表现:四脑室囊性病变导致梗阻性脑积水。

颅脑断层常用基线Reid基线(REL):为外耳道中点至眶下缘的连线。

头部横断层标本的制作多以此线为准,冠状断层标本的制作基线与此线垂直。

眶耳线(OML)或眦耳线(CML):为外耳道中点与外眦的连线。

颅脑轴位扫描(横断层扫描)多以此线为基线。

上眶耳线(SML):为外耳道中点与眶上缘中点的连线,经该线的平面约与颅底平面一致,有利于显示颅后窝结构及减少颅骨伪影。

正常解剖颅底层面眦耳线层面颅前窝底部:眼眶,眼球,筛窦,蝶窦,前床突等。

颅中窝:前界——蝶骨;后界——颞骨岩部(岩骨);内缘——海绵窦及垂体窝;外缘——颞骨,窝内为颞叶,其内侧为海马回。

颅后窝:前缘——岩骨;后缘——枕骨;鞍背后方——脑桥前池,向两侧延伸为脑桥小脑角池。

第四脑室:位于颅后窝中线上,后面紧邻小脑蚓部,其两侧为小脑扁桃体。

头颅CT简读-课件(2)

头颅CT简读-课件(2)
主要内容
了解头颅CT 头颅大体解剖结构 头颅CT正常简读 了解颅脑基本病变的主要CT表现
CT扫描基线
扫描基线 听眉线:外眶上嵴到耳屏上缘 听眦线:外眼眦到耳屏上缘头 听眶线:外眶下嵴到耳屏下缘
颅脑扫描 一般以听眶下线为基线向上扫至头顶 层厚:8-10 mm, 层距:10 mm
CT头颅扫描
(四) 较少见的还有直回疝、小脑幕裂孔上疝和切口疝等。
小脑幕切迹疝
脑内肿瘤和脑外肿瘤的CT表现
(一)脑内胶质瘤起源于脑白质,转移瘤居脑皮层 或皮层下。 CT表现: 1.肿瘤主要部分仍位于脑实质内; 2.瘤周多有水肿,肿瘤与正常脑组织分界欠清楚; 3.肿瘤以窄基与硬膜相接融; 4.颅骨一般无改变。另外,还有相应部位的脑功 能受损。
(一) 低密度肿瘤,其内部成分可以是肿瘤 的坏死组织、水分和脂类。
坏死的肿瘤常见于星形细胞瘤、室管膜 瘤、髓母细胞瘤和转移瘤等。
水样密度病变有蛛网膜囊肿、囊性胶质 瘤等。
脂类密度病变CT值更低,多为负值,见 于脂肪瘤、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等。
(二)高密度肿瘤,其内部成分可以是实性肿 瘤,也可以是肿瘤内部的出血或钙化。这三者的 CT值是依次增加的。
CT表现 ①平扫呈均匀高密度影(75%)、等密度(25%)、 低密度(1%)类圆形肿块,边缘清晰。 ②附于硬膜表面(基底宽与硬膜成钝角)。 ③钙化(占15%-20%)。 ④邻近骨质改变。 ⑤瘤周水肿。
⑥90%呈明显均一强化,10%-15%呈不典型环 状强化。
⑦上矢状窦旁的脑膜瘤可因静脉窦受侵而产 生脑水肿。
★ CT增强:脑实质转移瘤多呈均一或环状强化。室管 膜下转移则为沿脑室周围出现带状强化影。柔脑膜转 移为脑池、脑沟弥漫强化和皮质结节。硬脑膜转移多 为硬膜局限性增厚并明显强化或呈结节状强化,少数 可表现为与硬脑膜广基相连的异常强化的肿块,类似 脑膜瘤。颅骨转移为骨破坏区内异常强化的肿块,可 突破颅骨达头皮下

颅脑正常CT及颅脑损伤(翻译 By Foe)

颅脑正常CT及颅脑损伤(翻译 By Foe)

Acute Subdural Hematoma
A
SDH:新月型(A.B) SDH可能在interhemispheric fissure内(C). SDH也可在tentorium下(D) (不要误为脑内出血)
B
C
D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 慢性硬膜下血肿
Shape: Semilunar半月形, Fusiform梭形, Oval shape椭圆形 Density:
Brain Contusion
Brain edema mixed with multiple small hemorrhages 脑水肿合并出血 :最常见 Solitary hematoma 孤立的血肿 Circumscribed area of brain edema 局部脑 水肿:很少见 Diffuse brain edema 弥漫性脑水肿 Diffuse axonal injury 广泛神经轴受伤
Subarachnoid spaces (蜘蛛网膜下腔, CSF spaces)
Ventricles (脑室)--- lateral, 3rd, 4th ventricles Cisterns (脑池)--- suprasellar, quadrigeminal cisterns (四叠体脑池)…. Fissures (脑裂)--- Sylvian, interhemispheric fissures… Sulci (脑沟)
parietal lobe
F CC lv Sp P O s s
F: frontal lobe CC: corpus callosum P: parietal lobe顶叶 Sp: splenium of CC胼胝体压部 O:occipital lobe lv: lateral ventricle s: Often associates with other intracerebral or extracerebral lesions常伴脑内外病变 CT finding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颅脑CT表现
颅脑CT扫描的密度是以脑灰、白质的密度为基准的,而组织的密度是以其CT值来衡量,正常脑灰、白质属等密度,其CT值是:脑灰质32~40HU,脑白质28~32HU,其影像呈灰色。

颅骨2气腔隙:副鼻窦等因腔内含气,在平扫示为低密度影像。

脑灰、白质:正常脑灰、白质的CT值近似,值差为7.0HU±1.3HU,CT可以区别。

脑灰、白质在CT密度概念上为等密度(灰色影)。

脑室、脑池、脑裂和脑沟:脑室、池裂和脑沟,因其内含脑脊液而呈低密度影,其CT值为0~20HU。

大脑基底节及周围结构:基底节由尾状核、壳与苍白球构成,位居在两侧脑室旁,为略高密度影、双侧尾状核的头和丘脑与豆状核(壳与苍白球)之间的“〉〈”形低密度影为内囊。

延髓、桥脑和中脑。

钙化:颅内的非病理性钙化呈高密度影,CT值常在+60HU以上。

颅骨:颅骨系高密度结构,CT值>+1000HU,观察颅骨时应用大窗宽和高窗位,常产用薄层技术扫描。

增强图像:注入造影剂进行扫描时,颅内某些正常结构均可有不同的密度增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