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细菌含量的检测

合集下载

空气微生物活性浓度的检测与控制

空气微生物活性浓度的检测与控制

空气微生物活性浓度的检测与控制空气中的微生物是指以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形式存在于空气中的生物体。

这些微生物不仅对人的健康产生影响,也会影响到环境及生产等诸多方面。

因此,在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同时,对空气微生物活性浓度的检测和控制就显得尤为关键。

一、空气微生物活性浓度的检测方法空气中的微生物活性浓度的检测可以通过空气中微生物的甲基蓝染色法、平板计数法、气溶胶质量计数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以及现场荧光定量PCR法等多种方法进行。

1、甲基蓝染色法甲基蓝染色法是一种直接计数法,通过将空气中的样本液旋转盘染色后,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微生物活性生菌体的数量,从而获得空气中的微生物活性浓度。

2、平板计数法平板计数法也是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它将空气中的样本液涂抹在培养基上,经过培养一定时间后,按照培养基上的微生物形态及数量进行计数。

3、气溶胶质量计数法在气溶胶质量计数法中,首先需要将空气中的样本液在气溶胶质量计中过滤,然后通过不同孔径的滤膜和微粒计数器,测得空气中微生物活性粒子的数量,从而获得微生物活性浓度。

4、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是一种基于DNA技术的检测方法。

它通过检测空气中微生物的DNA,实时监控PCR反应的过程,从而测定空气中微生物的存在和数量。

5、现场荧光定量PCR法现场荧光定量PCR法是一种较新的技术,它通过微生物DNA 在现场直接进行PCR 反应,再将DNA 信号转化为荧光信号让检测者在现场进行测定。

这种方法检测效率较高,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高质量的检测结果。

以上几种方法不同,但都可以用来检测空气中的微生物活性浓度。

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二、控制空气微生物活性浓度空气中的微生物数量的变化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空气洁净度、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速等因素。

因此,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对空气微生物活性浓度进行控制也十分重要。

1、保持空气洁净度在实践中,通风换气是最常用的方法,人们可以利用循环风机、空气净化器等设备降低空气中的微生物浓度。

空气细菌菌落总数测试原始记录

空气细菌菌落总数测试原始记录
女一更
3
50000
63.6
女二更
3
50000
63.6
洗消间
3
50000
63.6
洁具清洗存放间
3
50000
63.6
洗衣整衣间
3
50000
63.6
洁净通道
3
50000
63.6
拆包间
3
50000
63.6
缓冲间
3
50000
63.6
称量间
3
50000
63.6
容器具存放间
3
50000
63.6
容器具清洗间
3
50000放入培养ຫໍສະໝຸດ 间月 日 时取出时间
月 日 时
细菌菌落总数(cfu/m³)=50000N/(A×T)
A为培养皿面积(cm²)(直径9cm)T为暴露时间(min)N为平均菌落(cfu)
房间面积≤30m²
功能间名称



平均
平板个数
系数
平板面积
暴露时间
细菌总数
男一更
3
50000
63.6
男二更
3
50000
63.6
培养记录
设备名称
设备编号
培养基名称
培养基批号
培 养 温 度
GB 15979要求温度为:35℃±2℃)
培养时间
GB 15979要求的培养时间为:24h
放入培养皿数量
培养24小时
可用培养皿数量
放入培养时间
月 日 时
取出时间
月 日 时
设备名称
设备编号
培养基名称
培养基批号
培 养 温 度

沉降法检测空气中微生物数量

沉降法检测空气中微生物数量

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报告实验 二 题目: 沉降法检测空气中微生物数量 第16周 星期 三 第 10-12 节(一) 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用沉降法检测空气中的微生物2.了解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状况(二)实验原理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存在着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微生物。

空气中也不例外。

虽然空气不是微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

但由于气流、灰尘和水沫的流动,人和动物的活动等原因,仍有相当数量的微生物存在。

当空气中个体微小的微生物落到适合于它们生长繁殖的固体培养基的表面时,在适温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每一个分散的菌体或孢子就会形成一个个肉眼可见的细胞群体即菌落。

观察大小、形态各异的菌落,就可大致鉴别空气个存在的微生物的种类。

(三)实验器材1、 试剂牛肉蛋白胨培养基配方:牛肉膏 1.0g, 蛋白胨 2g ,NaCl 1g, 琼脂粉 4g 水200mL ,pH 7.2~7.42、仪器及其他用品高压灭菌锅,操作工作台,三角瓶,培养皿,酒精灯,培养箱等(四)实验方法1、倒平板:按常法配置上述培养基,装于500mL 三角瓶中,高压灭菌备用。

冷却至45-47℃左右,在超净工作台,倒8个平板备用。

2、暴露取样在指定的地点各放2皿,将平板皿盖打开,在空气中暴露5min 和10min,时间一到,立即合上皿盖。

3、培养观察: 细菌置于37℃培养,培养48h 计数平板上的菌落,观察各种菌落的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

4、计算1m 3空气中微生物的数目奥梅染斯基(Омелянский)曾建议:如面积为100㎝2的平板培养基,暴露在空气中5分钟,置于37℃培养24小时后所生长的菌落数,相当于10L 空气中的细菌数。

X=2100100r N π⨯⨯ X :每m 3空气中的细菌数N :平板暴露5分钟,置37℃培养24小时后生长的菌落数r :平皿底半径(㎝)(五)实验结果1、列表比较不同放置地点空气菌落种类以及数量的差异?X=01001002=π⨯⨯rN (六)思考题1.对沉降测定法的结果,进行分析。

空气中微生物的检测

空气中微生物的检测
空气中微生物数量的检测
2011.11.21
精选ppt
1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步骤 四、结果计算 五、结果评价
精选ppt
2
一、实验目的和意义
掌握检测和计数空气中微生物的基本方法
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和微生物实验的基本操 作
学习对室内空气进行初步的微生物学评价
精选ppt
3
实验意义
精选ppt
11
三、实验步骤
1.自然沉降法 配制琼脂培养基(已做) ↓
培养皿暴露空气中5min/10min ↓
37℃温箱培养24h ↓
计数和结果评价
精选ppt
12
采样布点原则 a. 根据室内面积进行对角线或者梅花式均匀布点,
小于50m2的房间应设3个点,50~100m2设3~5个 ;100m2以上至少5个点 b. 采样高度 和人呼吸高度一致(1.2~1.5m) c. 采样点应避开风口,离墙壁距离应大于0.5m,采样 时关闭门窗,减少人员走动
空气中细菌总数常作为室内空气质量和空 气受到微生物性污染程度的指标。
用于医院、公共场所等空气质量的评价
精选ppt
4
二、实验原理
1:自然沉降法(沉降平板法)
根据空气中携有微生物气溶胶粒子在地心引力的 作用下,以垂直的自然方式沉降到琼脂培养基上, 经过24h,37℃温箱培养计算出菌落数。
特点:此法简单方便,但稳定性差,直径1~5μm 的粒子在5min中内沉降距离有限,使小粒子采集 率较低。
精选ppt
8
各种粒径大小的菌落易沉降的部位及意义
精选ppt
9
特点 a. 采集粒谱范围广,一般在0.2~20μm以上; b. 采样效率高,逃逸少 c. 微生物存活率高

用菌落计数器检测空气中细菌的方法

用菌落计数器检测空气中细菌的方法

1 对象与方法1.1 监测对象电子阅览室2个、学生食堂3个、教室6个、学生宿舍10个(其中女生宿舍5个、男生宿舍5个)、学生实验室4个。

1.2 采样点设置按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 2002)[3]的要求进行。

每个监测目标设置5个采样点,即室内墙角对角线交点为一采样点,该交点与四墙角连线的中点为另外4个采样点。

采样高度为1.5 m.采样点应远离墙壁l m 以上,并避开空调、门窗等空气流通处。

1.3 空气样品采集与细菌培养采用自然沉降法采集样品。

采样时,将营养琼脂平板置于采样点,打开皿盖,于空气中暴露5 min,盖上皿盖,翻转平板,经37℃、24 h培养后,计数每块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数,求出全部采样点的平均菌落数。

根据奥梅梁斯基公式计算空气细菌总数。

细菌总数(cfu/m3)= 50 000N/AT,式中:A:平板面积(cm2);T:平板暴露时间(min);N:平均菌落数(cfu/平皿)。

1.4 评价标准依据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室内空气菌落总数≤2 500 cfu/cm3 为合格,超过以上结果为不合格。

1.5 统计分析数据用表示,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校园不同场所空气中细菌浓度检测对校园内共25个不同功能区进行采样分析,除了有一间学生宿舍细菌数超标外,其余各检测点的合格率均为100%(表1)。

表1 校园不同场所空气中细菌浓度检测结果2.2 学生宿舍空气中细菌浓度检测共检测10间学生宿舍,其中男生宿舍5间,女生宿舍5间。

两者空气中细菌浓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男生宿舍的菌落均数高于女生宿舍,且有1间男生宿舍空气中细菌浓度明显超标,达到3 065.207 cfu/m3(表2)。

表2 学生宿舍空气中细菌浓度检测3 讨论空气中微生物含量是衡量室内空气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空气中细菌浓度为700~l 800 cfu/m3时,有发生空气感染的明显危险因素,当≤180 cfu/m3时,就安全得多[4]。

空气环境微生物检测报告

空气环境微生物检测报告

空气环境微生物检测报告引言空气中的微生物是指一种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它们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空气中,并且常常对人类的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空气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本报告旨在通过空气环境微生物的检测结果,为建筑物、办公室和其他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本报告将介绍所采用的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和相应的解读。

检测方法在本次空气环境微生物检测中,我们采用了常用的空气采样和实验室检测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空气采样:采用空气采样仪器,在被检测的场所中进行空气采样。

采样仪器能够捕集空气中的微生物颗粒,并将其固定在采样器中。

2.样品处理:将采集到的空气样品送往实验室进行处理。

处理过程包括样品的过滤、培养基的准备等步骤。

3.培养和鉴定:将处理后的空气样品接种在适当的培养基上,并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

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微生物生长。

4.结果记录:对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进行鉴定和计数,并记录相关信息。

检测结果菌落总数菌落总数是指在特定培养条件下,培养基上形成的微生物菌落的总数。

菌落总数是评估空气环境微生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根据本次检测结果,空气中的菌落总数为XXX CFU/m³。

根据卫生标准,空气中的菌落总数应该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超过规定的限值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疾病的微生物。

在空气环境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有很多种类,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根据本次检测结果,我们未检测到空气中存在的病原微生物。

这说明被检测场所的空气环境相对较为安全,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较低。

常见微生物类型除了菌落总数和病原微生物外,还存在许多其他常见的微生物类型。

这些微生物在空气环境中广泛存在,并且对人体的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

根据本次检测结果,我们检测到了以下常见的微生物类型:1.细菌:XXX (例: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2.真菌:XXX (例:霉菌、酵母菌等)3.病毒:XXX (例: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结论与建议根据本次空气环境微生物检测结果,空气中的菌落总数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未检测到病原微生物,并且检测到了常见的微生物类型。

空气落菌检测方法

空气落菌检测方法

空气落菌检测方法空气中的微生物落菌检测是判断环境是否洁净、食品是否受污染等领域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空气中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这些微生物在特定环境中落下来并滋生繁殖,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风险。

因此,空气落菌检测在医院、食品加工厂和实验室等场所广泛应用。

一、空气中微生物落菌检测的目的1.评估环境卫生状况:了解特定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水平,评估环境的卫生状况。

2.监测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污染:监测食品加工车间、工作台面和设备表面等区域的微生物污染情况,确保食品加工的卫生安全。

3.控制室内空气质量:监测办公室、实验室以及医院病房等场所的空气中微生物落菌数量,保障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洁净。

4.检测空气传播疾病的传播风险:通过监测空气中病原体的存在和浓度,判断疾病在空气中的传播风险。

二、空气中微生物落菌检测的方法1.落菌皿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最经典的方法。

将含有培养基的琼脂平面培养基装于无菌落菌皿中,暴露在待测空气环境中,一定时间后,将落菌皿送入恒温箱培养。

培养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落在培养基上的微生物形成的菌落。

2.空气采样器法:通过使用专用的采样器采集空气中的微生物颗粒,然后将采样器上的微生物颗粒转移到含有培养基的培养皿上,再进行培养。

这种方法比较准确,可以获得更高的检测灵敏度。

3.空气质量监测仪器法:这种方法通过使用空气质量监测仪器,例如空气微生物光敏仪,可以直接计量空气中的微生物颗粒数量。

这种方法快速、精确,并且可以实时监测。

三、空气中微生物落菌检测的操作流程1.空气采样前,需要准备好培养基,根据要检测的微生物类型选择相应的培养基。

并且需要在实验室内进行培养基的质量控制,确保无菌。

2.根据所用的空气采样方法,准备相应的采样器和采样器具。

同时,对采样器进行必要的消毒和灭菌处理,避免交叉污染。

3.在待测区域中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采样。

一般有指定的采样点,例如食品加工厂的工作台面、医院病房的空气出风口等。

空气中微生物检测

空气中微生物检测

空气中微生物检测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用灭菌后的培养皿在空气中采样后并培养一段时间,测定空气中的微生物,其实验意义在于:(1)了解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状况。

(2)比较普通实验室和无菌室空气中存在的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

(3)验证无菌操作法在微生物学实验中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空气是人类保持正常活动的物质条件,并与人类键康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随着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空气微生物采样检测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已研制出快速、敏感、特异,自动化程度高的各类仪器,为保持高质量的空气环境,应使用正确先进的空气监测方法。

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存在着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微生物。

空气中也不例外。

虽然空气不是微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

但由于气流、灰尘和水沫的流动,人和动物的活动等原因,仍有相当数量的微生物存在。

空气中微生物的采集方法很多,主要有用空气微生物采样器采样监测和用自然沉降采样法进行采样。

本文就各类采样方法的性能做了介绍,使能正确选用各类采样方法。

空气微生物采样主要涉及采样器、采样介质、采样方法及检验程度4 个方面。

空气微生物采样器主要有:撞击式采样器、过滤式空气采样器、离心式空气采样器、气旋式采样器、静电沉降采样器等等。

当空气中个体微小的微生物落到适合于它们生长繁殖的固体培养基的表面时,在适温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每一个分散的菌体或孢子就会形成一个个肉眼可见的细胞群体即菌落。

观察大小、形态各异的菌落,就可大致鉴别空气个存在的微生物的种类。

本实验通过检测普通实验室和消毒后的无菌室空气中存在的微生物,从而判断无菌室的消毒效果,了解空气中常见的微生物类群。

三、实验装置与仪器1.实验仪器(1)无菌平皿,数量若干套(2)酒精灯,数量×1(3)培养箱,数量×2(4)高压蒸汽灭菌器(5)干热灭菌器(6)冰箱(7)平皿(直径9cm)(8)量筒(9)三角烧瓶(10)p H计2.实验所需试剂(1)蛋白胨,数量10g(2)牛肉膏,数量3g(3)氯化钠5g(4)琼脂15-20g(5)蒸馏水1000mL四、实验步骤1.琼脂培养基制作方法:将蛋白胨、牛肉膏、氯化钠、琼脂和蒸馏水混合,加热溶解,校正pH至7.4,过滤分装,121oC 20min分钟高压灭菌,用自然沉降法测定时,倾注约15mL于灭菌平皿内,制成营养琼脂平板。

公共场所空气中细菌总数检验方法

公共场所空气中细菌总数检验方法

公共场所空气中细菌总数检验方法1 定义撞击法(impacting method)是采用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采样,通过抽气动力作用,使用空气通过狭颖或小孔而产生高整气流,使用悬浮在空气中的带菌粒子撞击到营养琼脂平板上,经37°、48h培养后,计算出每m3空气中所含的细菌菌落数的采样测定方法。

自然沉降法(natural sinking method)是指直径9cm的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15分钟,经37°、48h培养后计数生长的细菌菌落数的采样测定方法。

2 仪器和设备2.1高压蒸汽灭菌器。

2.2干热灭菌器。

2.3恒温培养箱。

2.4冰箱。

2.5平皿(直径9cm)。

2.6制备培养基用一般设备:量筒,三角烧瓶,pH计或精密pH试纸等。

2.7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

3培养基3.1营养琼脂培养基3.1.1成分;蛋白胨牛肉浸膏10g氯化钠3g琼脂15~20g蒸馏水1000ml3.1.2制法将上述各成分混合,加热溶解,校正pH至7.4,过滤分装,121℃20min高压灭菌。

用自然沉降法测定时,倾注约15ml于灭菌平皿内,制成营养琼脂平板。

撞击法参照采样器使用说明制备营养琼脂平板。

4操作步骤4.1撞击法4.1.1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设置采样点。

将采样器消毒,按仪器使用说明进行采样。

4.1.2样品采完后,将带核辐射营养琼脂平板置36±1℃恒温箱中,培养48h,计数菌落数,并根据采样器的流量和采样时间,换算成每m3空气中的菌落数,以CFU/m3报告结果。

4.1.3选择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的基本要求。

(a)对空气中细菌捕获率达95%。

(b)操作简单,携带方便,性能稳定,便于消毒。

4.2自然沉降法4.2.1设置采样点时,应根据现场的大小,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作为空气细菌检测的采样点。

通常设置5个采样点,即室内墙角对角线交点为1采样点,该交点与四墙角连线的中点为另外4个采样点。

采样高度为1.2~1.5m。

全院空气中细菌浓度监测规范

全院空气中细菌浓度监测规范

空气中细菌浓度监测规范一、采样时间1.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在洁净系统自净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2.未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在消毒或规定的通风换气后与从事医疗活动前采样;3.或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采样。

二、监测方法(一)采样布点:1.洁净手术部(室)及其他洁净用房可选择沉降法或浮游菌法,参照GB 50333要求进行监测。

房间面积>10m2者,每增加10 m2增设一个采样点。

手术区(operating zone),即需要特别保护的手术台及其周围区域。

Ⅰ级手术室的手术区是指手术台两侧边至少各外推0.9m、两端至少各外推0.4m后(包括手术台)的区域;Ⅱ级手术室的手术区是指手术台两侧边至少各外推0.6m、两端至少各外推0.4m后(包括手术台)的区域;Ⅲ级手术室的手术区是指手术台四边至少各外推0.4m后(包括手术台)的区域。

Ⅳ级手术室不分手术区和周边区。

Ⅰ级眼科专用手术室手术区每边不小于1.2m。

详见以下示意图:图1:百级,最少13个采样点。

图3:万级,最少7个采样点。

图2图32.未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采用沉降法:(1)室内面积≤30 m2,设内、中、外对角线三点,内、外点应距墙壁1m处;见图4(2)室内面积>30 m2,设四角及中央五点,四角的布点位置应距墙壁1m处。

见图5(二)采样方法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Φ90mm)放置各采样点,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m~1.5m;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旁,暴露规定时间后盖上平皿盖及时送检。

暴露时间:1.洁净手术部(室)和其他洁净场所:30分钟;2.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15分钟;3.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5分钟。

01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测方法细菌总数操作规程

01公共场所空气微生物检测方法细菌总数操作规程

01公共场所空⽓微⽣物检测⽅法细菌总数操作规程1、⽬的:依据GB/T18204.1—2000《公共场所空⽓微⽣物检验⽅法细菌总数测定》制订,熟练掌握此规程,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适⽤范围:本标准适⽤于公共场所空⽓细菌总数的测定。

3、责任:使操作者熟悉本规程,并在具体样品检验中严格遵照操作,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

4、内容4.1定义4.1.1撞击法细菌总数:采⽤撞击式空⽓微⽣物采样器采样,通过抽⽓动⼒作⽤,使空⽓通过狭缝或⼩孔产⽣⾼速⽓流,从⽽使悬浮在空⽓中的带菌粒⼦撞击到营养琼脂平板上,经37℃、48⼩时培养后,计算每⽴⽅⽶空⽓中所含的细菌菌落数的采样测定⽅法。

4.1.2⾃然沉降法细菌总数:指直径9cm的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分钟,经37℃、48⼩时培养后,计算⽣长的细菌菌落数的采样测定⽅法。

细菌总数可作为判定公共场所空⽓被污染程度的标志,也可以为公共场所空⽓消毒效果的判定和评价提供依据。

4.2仪器4.2.1⾼压蒸汽灭菌器。

4.2.2⼲热灭菌器。

4.2.3恒温培养箱。

4.2.4冰箱。

4.2.5平⽫(直径9cm)。

4.2.6制备培养基⽤⼀般设备:量筒、三⾓烧瓶,pH计或精密pH试纸等。

4.2.7撞击式空⽓微⽣物采样器。

4.3培养基和试剂4.3.1营养琼脂培养基4.3.1.1成分:蛋⽩胨 10g⽜⾁浸膏 3g氯化钠 5g琼脂 15~20g蒸馏⽔ 1000ml4.3.1.2制法:将上述各成分混合,加热溶解,校正pH⾄7.4,过滤分装,121℃20分钟⾼压灭菌,⽤⾃然沉降法测定时,倾注约15ml,于灭菌平⽫内,制成营养琼脂平板。

⽤撞击法测定时,则参照采样器采样使⽤说明制备营养琼脂平板。

4.4采样4.4.1撞击法: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设置采样点。

将采样器消毒,按仪器使⽤说明进⾏采样。

4.4.2⾃然沉降法:设置采样点时,应根据现场的⼤⼩,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作为空⽓细菌检测的采样点。

通常设置5个采样点,即室内墙⾓对⾓线交叉为⼀采样点,该交点为⼀采样点,该交点与四墙⾓连线的中点为另外四个采样点。

车间空气细菌含量检测标准

车间空气细菌含量检测标准

车间空气细菌含量检测标准微生物检验标准编号:ⅢA-03-8008-0第 1页共7 页第次修改一、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出口食品车间的工艺卫生及成品微生物的标准及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实罐一、三车间、面食车间工艺卫生,公司所有产品的成品微生物检验及生产用水的水质检验。

二、术语:1、工艺卫生:指食品加工工艺过程中卫生指标控制情况,一般包括操作者的手、操作案台,直接接触食品的工器具、空气落菌、半成品、车间用水等的微生物卫生情况。

2、内包装材料: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包括塑料袋,塑料片等。

3、菌落总数:指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如培养基成分、培养温度和时间、PH、需氧性质等﹚,所得1ml(g)检样中所含菌落的总数。

本方法规定的培养条件下所得结果,只包括一群在营养琼脂上生长发育的嗜中温性需氧的菌落总数。

4、大肠菌群:指一群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三、卫生标准:物品项目单位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备注操作台、工器具个/100cm2 ≤1.0×104<50 生加工区不得检出熟加工区操作者手个/只掌面≤1.0×104<50 生加工区不得检出熟加工区空气落菌个/平板≤50 / 生加工区≤30 / 熟加工区内包装材料个/100cm2 ≤2.0×102不得检出微生物检验标准编号:ⅢA-03-8008-0第2 页共 7 页第次修改半成品个/g (ml)≤5.0×105≤1.0×103生加工区≤1.0×105不得检出熟加工区成品按各种产品成品标准四、检验方法:(一)工艺卫生:生产正常进行时,每周检验一次。

1、车间工艺卫生检验大肠菌群的检验方法:1.1培养基:大肠菌群菌落计数培养基。

1.1.1成份:蛋白胨10克氯化钠5克磷酸氢二钾(K2HPO4)2克或K2HPO43H2O 2.62克乳糖10克去氧胆酸钠1克琼脂15克柠檬酸铁铵2克中性红0.033克或0.0412克(国产)蒸馏水1000ml1.1.2制法:蛋白胨、氯化钠、磷酸氢二钾加入蒸馏水加热溶解,并用10%碳酸钠溶液调PH7.3-7.5,加琼脂溶化再加柠檬酸铁铵、去氧胆酸钠溶解后,补充消耗水份,用250ml三角瓶分装。

空气细菌培养的采样方法

空气细菌培养的采样方法

1 空气的采样方法检测空气的培养法平板暴露法。

此法简便,目前大部分医疗单位采用。

在处理后,操作前进行,室内面积≤30m2对角线内、中、外处设3点,内外点布位距墙壁1m处,室内面积>30m2设4角及中央5点,4角的布点部位距墙壁1m处。

基本原理是:空气中细菌等可随尘粒一起下降,在室内各采样点处放好平板,采样高度距地面~,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暴露5min或10min,盖好平板。

将平板置于37℃培养48h计算菌落数。

2 细菌数的细菌总数(cfu/m3=4500N/A×T)式中A=平板面积(cm2) T——平板暴露时间(min) N——平均菌落数(cfu)这个计算公式是根据在面积100cm3的表面,5min落下的细菌相当于10L空气中含的细菌数而推算出来的。

3 效果和污染状况的评价空气消毒效果的比较应在消毒前后取样进行培养,如消毒后空气中细菌数明显下降,说明消毒效果好,下面规定适用GB15982——1995规定:Ⅰ类区域细菌总数≤10cfu/m3,并且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Ⅱ类区域细菌总数≤200cfu/m3并且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Ⅲ类区域细菌总数≤500cfu/m3并且未检出致病菌为消毒合格。

Ⅰ类环境包括层流和层流洁净病房只能采用层流通风才能空气中的微生物减到此标准以下。

Ⅱ类环境包括普通、产房、婴儿室、室、普通室、、烧伤病房、病房、采用循环风或式空气消毒器,这类均为有人房间,必须采用对人无毒无害且可连续消毒才能使空气中的微生物减到此标准以下。

Ⅲ类环境包括儿科病房、检查室、、换药室、、供应室、、、各类普通病房室和房间,采用,或喷雾消毒。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41种主要,其中经空气传播的就有14种,占首位[1]。

空气是疾病的主要传播媒介,而儿科门诊输液室是患儿及家长聚集的地方,的好坏,不仅对患儿的影响很大,也同时给家长的健康带来威胁。

这已成为重要的,也对提出严峻的考验。

调查表明,空气中浮离菌数在700 cfu/m3~1 800 cfu/m3时,就有发生感染的危险性,而如果细菌总数不足180 cfu/m3时,则这种危险性似乎很小[2]。

车间空气细菌含量检测标准

车间空气细菌含量检测标准

车间空气细菌含量检测标准微生物检验标准编号:ⅢA-03-8008-0第1 页共7 页第次修改一、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出口食品车间的工艺卫生及成品微生物的标准及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实罐一、三车间、面食车间工艺卫生,公司所有产品的成品微生物检验及生产用水的水质检验。

二、术语:1、工艺卫生:指食品加工工艺过程中卫生指标控制情况,一般包括操作者的手、操作案台,直接接触食品的工器具、空气落菌、半成品、车间用水等的微生物卫生情况。

2、内包装材料: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包括塑料袋,塑料片等。

3、菌落总数:指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如培养基成分、培养温度和时间、PH、需氧性质等﹚,所得1ml(g) 检样中所含菌落的总数。

本方法规定的培养条件下所得结果,只包括一群在营养琼脂上生长发育的嗜中温性需氧的菌落总数。

4、大肠菌群:指一群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三、卫生标准:物品项目单位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备注操作台、工器具个/100cm2≤1.0 ×104< 50生加工区不得检出熟加工区操作者手个/只掌面≤1.0 ×104<50生加工区不得检出熟加工区空气落菌个/ 平板≤50/生加工区≤30/熟加工区内包装材料个/100cm2≤2.0 ×102不得检出微生物检验标准编号:ⅢA-03-8008-0共7 页次修改工艺卫生:生产正常进行时,每周检验一次。

1、车间工艺卫生检验大肠菌群的检验方法: 1.1 培养基: 大肠菌群菌落计数培养基。

1.1.1 成份:蛋白胨 10 克氯化钠 5 克磷酸氢二钾( K2HPO4)2 克 或 K2HPO43H2O 2.62克 乳糖 10 克 去氧胆酸钠 1 克 琼脂 15 克 柠檬酸铁铵 2 克中性红 0.033 克或 0.0412 克(国产) 蒸馏水 1000ml1.1.2 制法: 蛋白胨、氯化钠、磷酸氢二钾加入蒸馏水加热溶解,并用 10%碳酸钠溶液调 PH7.3-7.5 ,加琼脂溶化再加柠檬酸铁铵、去氧胆酸钠溶解后,补充消耗水份,用 250ml 三角瓶分装。

车间空气细菌含量检测标准

车间空气细菌含量检测标准

车间空气细菌含量检测标准微生物检验标准编号:ⅢA-03-8008-0第 1页共7 页第次修改一、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出口食品车间的工艺卫生及成品微生物的标准及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实罐一、三车间、面食车间工艺卫生,公司所有产品的成品微生物检验及生产用水的水质检验。

二、术语:1、工艺卫生:指食品加工工艺过程中卫生指标控制情况,一般包括操作者的手、操作案台,直接接触食品的工器具、空气落菌、半成品、车间用水等的微生物卫生情况。

2、内包装材料: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包括塑料袋,塑料片等。

3、菌落总数:指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如培养基成分、培养温度和时间、PH、需氧性质等﹚,所得1ml(g)检样中所含菌落的总数。

本方法规定的培养条件下所得结果,只包括一群在营养琼脂上生长发育的嗜中温性需氧的菌落总数。

4、大肠菌群:指一群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三、卫生标准:物品项目单位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备注操作台、工器具个/100cm2 ≤×104<50 生加工区不得检出熟加工区操作者手个/只掌面≤×104<50 生加工区不得检出熟加工区空气落菌个/平板≤50 / 生加工区≤30 / 熟加工区内包装材料个/100cm2 ≤×102不得检出微生物检验标准编号:ⅢA-03-8008-0第2 页共 7 页第次修改半成品个/g(ml)≤×105≤×103生加工区≤×105不得检出熟加工区成品按各种产品成品标准四、检验方法:(一)工艺卫生:生产正常进行时,每周检验一次。

1、车间工艺卫生检验大肠菌群的检验方法:培养基:大肠菌群菌落计数培养基。

成份:蛋白胨10克氯化钠5克磷酸氢二钾(K2HPO4)2克或K2HPO43H2O 克乳糖10克去氧胆酸钠1克琼脂15克柠檬酸铁铵2克中性红克或克(国产)蒸馏水1000ml制法:蛋白胨、氯化钠、磷酸氢二钾加入蒸馏水加热溶解,并用10%碳酸钠溶液调,加琼脂溶化再加柠檬酸铁铵、去氧胆酸钠溶解后,补充消耗水份,用250ml三角瓶分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中细菌含量的检测
空气中细菌含量的检测有两种方法即:空气采样器法和平板暴露法。

(一)空气采样器法
用空气微生物采样器,在鸡舍内四周和中央采样,采样1或2分钟,然后将琼脂平板置于37℃温箱中培养24小时,观察并计数平板的菌落,求出5个采样点的平均菌落数。

计算公式为:
(二)平板暴露法
将普通琼脂平板或血液琼脂平板,水平地放在鸡舍内四角和中央各1个,将平皿盖打开,扣放在平皿底的底边,根据鸡舍内的污染程度,暴露10~20分钟,然后盖好平皿,将平皿放在37℃温箱中培养24小时,观察并计数平板上的菌落数,求出5个平板中的平均菌落数,据测试,5分钟内在100平方厘米面积上降落的细菌数,相当于10升空气中所含的细菌数,因此,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A=平板面积(平方厘米)
T=平板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分)
N=平均菌落数
(三)鸡舍空气中细菌允许量
一般认为:在有鸡的情况下,鸡舍每立方米空气中微生物(细菌和霉菌)不应高于25~30万个,笼养雏鸡每立方米空气中微生物总数不应超过13万个,其中大肠杆菌群不应超过1900个。

否则,可引起临床大肠杆菌病,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