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现代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南
![现代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e0bee1d8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f2.png)
现代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南植物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生物学科,研究植物在生长、发育、代谢和适应环境等方面的生理过程。
为了深入理解植物生理学,我们需要进行各种实验研究,这里为大家提供一份现代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南,帮助大家系统了解植物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实验一:光合作用实验光合作用是植物体内最重要的生理过程之一,我们可以通过测量植物的氧气释放量和二氧化碳吸收量来评估光合作用效率。
实验步骤如下:1. 将一片绿叶片放入水中,并用环状金属片夹住叶片。
2. 将装有水的容器倒置在金属片上,并使叶片完全浸入水中。
3. 在光亮条件下放置数小时,测量水中溶氧量的变化,记录并计算光合速率。
4. 重复操作若干次,得出稳定的结果。
实验二:水分利用实验水是植物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缺乏或过多都会对植物生长产生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测量植物根系吸水能力和细胞渗透压来评估植物对水分的利用效率。
实验步骤如下:1. 准备两盆一模一样的植物,其中一盆为对照组,另一盆加盐水。
2. 分别测量两盆植物的根系吸水量和细胞渗透压,记录数据。
3. 将两盆植物进行比较,得出对盐水处理的植物的适应能力。
实验三:激素生理实验植物激素在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可以通过测量植物生长的速率和荷尔蒙水平来评估激素的作用。
实验步骤如下:1. 选择一些与生长相关的植物,如小麦或豌豆等。
2. 分别在一组处理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激素,另一组作为对照组。
3. 坚持一段时间,测量植物的生长速率和荷尔蒙水平,比较两组的差异。
以上是三个常见的植物生理学实验,希望这份实验指南能对学习植物生理学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实验条件的一致性和数据的准确性,以确保实验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1bf5c375a26925c52cc5bf57.png)
实验一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与理化性质及含量测定一、实验目的和意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中的叶绿体色素中进行的,了解叶绿体色素的组成、性质及测定对于理解光合作用的本质很有帮助。
因此,测定叶绿素含量便成为研究光合作用与氮代谢必不可少的手段,在作物育种、科学施肥、看叶诊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二、实验原理植物叶绿体色素是吸收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
它一般由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组成。
这些色素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提取。
色素分离的方法有多种,纸层析是最简便的一种。
当溶剂(有机推动剂)不断从纸上流过时,由于混合物(叶绿素提取液)中各种成分在固定相(滤纸纤维素所吸附的水分)和流动相(有机推动剂)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所以移动速度不同,经过一定时间后,可将各种色素分开。
▪叶绿素是一种二羧酸——叶绿酸与甲醇和叶绿醇形成的复杂酯,故可与碱起皂化反应而生成醇(甲醇和叶绿醇)和叶绿酸的盐,产生的盐能溶于水中,可用此法将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分开。
▪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都具有光学活性,表现出一定的吸收光谱,可用分光光度计精确测定。
叶绿素吸收光量子而转变成激发态,激发态的叶绿素分子很不稳定,当它变回到基态时可发射出红光量子,因而产生荧光。
叶绿素的化学性质很不稳定,容易受强光的破坏,特别是当叶绿素与蛋白质分离以后,破坏更快,而类胡萝卜素则较稳定。
叶绿素中的镁可以被氢离子所取代而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
去镁叶绿素遇铜则成为铜代叶绿素,铜代叶绿素很稳定,在光下不易破坏,故常用此法制作绿色多汁植物的浸渍标本。
▪测定叶绿体色素混合提取液中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只需测定该提取液在三个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D,并根据叶绿素a、b及类胡萝卜素在该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即可求出其浓度。
▪Ca=12.7D663–2.69 D645(3)▪Cb=22.9 D645–4.68D663(4)▪Ck=4.7D440- 0.27C a+b三、实验材料和器材1、实验材料▪菠菜或白菜叶片2、器材:722型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量筒、研钵、剪刀、漏斗、滤纸、移液管(1mL)、试管及试管架、洗耳球、酒精灯、电筒等。
植物生理学作业指导书
![植物生理学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4ebd38f1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48.png)
植物生理学作业指导书1.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植物生理学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应用,通过实际操作实验室中的常见技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 实验仪器和材料- 植物样本(如豆芽、植物叶片等)- 干燥器- 秤- 显微镜- 毛细管- 温度计- pH计- 高速离心机- 甘油3. 实验步骤3.1 实验准备3.1.1 准备不同植物材料,确保植物样本的健康状态。
3.1.2 对植物样本进行干燥处理,使其水分含量降至一定程度。
3.1.3 使用秤量取干燥后的植物样本质量,并记录下来。
3.2 水分传导实验3.2.1 取一段长度适当的毛细管,将其一端与水分容器相连,另一端插入植物茎部。
3.2.2 观察水分在毛细管中的上升高度,并记录下来。
3.2.3 根据水分上升高度计算植物茎部的水势。
3.3 光合作用实验3.3.1 准备好一片健康叶片,并在其表面涂抹甘油。
3.3.2 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中的叶绿素体,并记录下来。
3.3.3 在不同光强下测量光合作用速率,并绘制光合作用速率与光强之间的关系曲线。
3.4 酶活性实验3.4.1 取一定量的酶液,并在不同温度下进行酶活性测定。
3.4.2 使用高速离心机离心酶液,并测定上清液中的酶活性。
3.4.3 根据测定结果,分析酶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4.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步骤中所记录的数据,对每个实验环节进行结果分析。
可以通过绘制图表、计算数据指标等方式呈现实验结果,并结合理论知识进行解释和讨论。
5. 思考题5.1 就水分传导实验结果,探讨植物水势与植物体内水分传导之间的关系。
5.2 对光合作用实验结果进行解读,分析光合作用速率与光强之间的关系,以及甘油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5.3 对酶活性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探讨酶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6. 实验总结结合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思考题,总结本次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意义,提出改进措施,并陈述你在本次实验中的收获和体会。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39b73b85998fcc22bdd10d01.png)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周祖富黎兆安主编广西大学实验规则1. 做好实验前的预习及准备。
每次实验前务必将指定项目的实验指导仔细阅读,熟悉每项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程序,并复习教材或笔记中有关部分,使实验进行时能独立操作及分析实验结果2. 保特室内安静,在实验中不得随意走动或谈话,以免影响他人实验。
3. 要爱惜国家财物。
每一位同学应本着爱护国家资财及节约的精神,对器具谨慎使用,如有损坏,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并进行登记。
4.遵守仪器、器具使用规定。
贵重仪器使用时,应有教师在旁指导,未明了正确使用方法前,切勿乱动,以免损坏仪器。
凡属公用器具及药品,不得拿到自己桌上,用后应放回原处,以便他人使用。
5. 保特室内的清洁卫生。
实验室不准随地吐痰或乱掷废纸屑。
每次实验结束后,每组负责清洗并整理本组的实验器具及桌面,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值日生应负责扫地、抹桌、倒污水等工作,以保特实验室的整洁。
6. 认真做好实验观察及实验报告。
当实验有继续观察必要时,应按时观察。
凡需同学负责照管的实验,必须按规定管理。
7. 实验完毕后,应按规定格式书写实验报告,并按指定日期交给指导教师批阅。
实验报告内容应包括:实验日期;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基本原理;实验材料、仪器设备、药品;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结果与分析。
8. 实验结果应根据自己实验所得如实记录,不得擅自修改。
如因不严格按实验操作规程进行实验,而导致实验失败时,必须重做。
前言《植物生理学》是农学、园艺、植保、农业资源与环境和生物技术等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植物生理学实验是该课程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加强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初步掌握植物生理的基本测定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与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本教材根据《植物生理学》的各章节内容编写,目的在于让学生较全面接触和了解植物生理学各个过程的实验技术方法。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72779ed27f1922791688e87d.png)
实验一小液流法测植物组织水势一、目的学会用小液流法和质壁分离法测植物组织水势和渗透势。
二、材料用具及仪器药品马铃薯、刀片、移液管、培养皿、蔗糖溶液(1mol/L),显微镜三、原理1、小液流法测植物组织水势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若将植物细胞放在各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时,由于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或水势)的差异。
两者便会发生水分的交换。
当ψ cell外>ψw cell时,细胞则吸水,细胞外溶液的浓度↑,细胞外溶液的比重↑。
当ψ cell外=ψw cell时,细胞液与细胞外溶液水分平衡,细胞外溶液的浓度不变,细胞外溶液的比重不变。
当ψ cell外<ψw cell时,细胞则失水,细胞外溶液的浓度↓,细胞外溶液的比重↓。
本实验是以有色液滴的比重变化确定等渗浓度。
根据公式,即可计算出外溶液的ψs,即ψs= - CiRT[i:离解系数,蔗糖等于1;c:等渗浓度;R:气体常数,0.0083 MPa·L/mol·K;T表示绝对温度,即273+t(实验时溶液的温度)]。
2、质壁分离法测渗透势ψw=ψp+ψs。
当ψ cell外>ψw cell时,细胞则吸水。
当ψ cell外<ψw cell时,细胞则失水,发生质壁分离。
当发生初始质壁分离时,ψp=0 ,ψw=ψs=ψ cell外= - CiRT四、方法步骤小液流法测植物组织水势1.按十字交叉法把1mol/L蔗糖溶液(母液)分别配成0.1、0.2、0.3、0.4、0.5、0.6 mol/L蔗糖溶液各10ml。
分别置于5支大试管中,编号作为实验组。
2.另取5支小试管对应于实验组编号,从实验组取2ml蔗糖溶液作为观察组。
3.切约2mm左右见方的马铃薯片。
4.把马铃薯片放入实验组,每组20片,20分钟后,加一点点亚甲基蓝粉末,摇匀。
5.用吸管吸蓝色液,伸入对应观察组中部,轻轻挤出一滴液滴,轻轻取出吸量管,观察液滴移动方向。
6.根据公式ψs=-CiRT,计算出所测材料的ψ cell质壁分离法测渗透势1、按十字交叉法把1mol/L蔗糖溶液(母液)分别配成0.1、0.2、0.3、0.5、0.6 mol/L 蔗糖溶液各2ml。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张志良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张志良](https://img.taocdn.com/s3/m/294caa74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ae.png)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引言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内部生物化学和物理活动的科学。
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植物的生理过程和生理功能,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代谢、适应环境等方面的机制。
本实验指导将介绍几个常见的植物生理学实验,并详细说明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一:光合作用的测定实验目的通过测定植物光合作用的速率,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实验材料和设备•高度光合作用活跃的绿叶片•蒸馏水•滤纸•光合色素提取液•盐酸•詹氏液•光合作用速率测定仪实验步骤1.准备一片新鲜的绿叶片,并使用滤纸将其表面的水分吸干。
2.将绿叶片放入提取瓶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盖好瓶盖,放置在强光下静置30分钟。
3.将提取瓶中的绿叶片取出,并将其压碎,制成绿叶片提取液。
4.在一次容器中加入10ml绿叶片提取液,同时加入1ml盐酸,用詹氏液调节为酸性条件。
5.将调节好酸性的绿叶片提取液瞬时注入光合作用速率测定仪中。
6.根据测定仪的说明书进行操作,记录每个时间点下的光合作用速率值。
注意事项•实验中所使用的绿叶片应当是光合作用活跃的绿叶片,新鲜度较高。
•测定的过程中应注意光照的稳定性,以免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准确性。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操作,避免盐酸和其他化学试剂的直接接触。
实验二:渗透压的测定实验目的通过测定植物细胞内外溶液的渗透压差,了解渗透压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实验材料和设备•草莓或马铃薯等含有较多汁液的植物组织•单质水•盐水•倒置显微镜•毛细管实验步骤1.取一片新鲜的含有较多汁液的植物组织,如草莓或马铃薯。
2.用刀将该组织剪碎,并将碎片放入一个玻璃杯中。
3.加入适量的单质水,使植物组织完全浸泡其中,静置12小时。
4.取一根毛细管,在一端封闭后,用吸管吸取约5cm 长的盐水,并保持液柱不断。
5.将封闭端的毛细管插入玻璃杯中,并用胶带固定在较深的位置。
6.进行倒置显微镜观察,记录质点的运动情况。
7.根据质点的运动情况,判断渗透压差的大小。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8ce371ec71fe910ef12df8ff.png)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目录植物材料的采集、处理与保存..................................... 实验一拟南芥种植和形态观察................................... 实验二植物细胞的活体染色和死活的鉴定......................... 实验三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和融合............................... 实验四植物叶面积测定原理、方法和步骤......................... 实验五植物细胞渗透势的测定(质壁分离法)..................... 实验六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小液流法)......................... 实验七植物根系活力的测定(TTC法)............................ 实验八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的测定..................... 实验九离体叶绿体的制备以及完整度的测定....................... 实验十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和理化性质....................... 实验十一植物叶片光合速率的测定(改良半叶法)................. 实验十二氧电极法测定植物组织的光合与呼吸速率................. 实验十三小篮子法(广口瓶法)测定植物的呼吸速率. (37)实验十四谷物淀粉含量的测定(旋光法)......................... 实验十五类似生长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实验十六赤霉素对α-淀粉酶的诱导形成........ 错误!未指定书签。
实验十七植物种子生活力快速测定............................... 实验十八植物光周期现象的观察................................. 实验十九植物抗逆性的测定(电导仪法)....... 错误!未指定书签。
植物生理学模块实验指导
![植物生理学模块实验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c39559fa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c0.png)
植物生理学模块实验指导植物生理学是生物学中研究物质合成、物质积累和物质运输等生命活动,以及与之有关的光、热、水等环境因素的科学。
它是植物和环境的互动的一个研究方向,是进行农业生物学研究所需的一门重要基础课。
植物生理学模块实验指导旨在提供学生一个系统的实验指导,帮助他们深入了解植物生理学实验的各个方面。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中,共有四个实验模块,分别是:光合作用模块、植物激素与营养元素模块、水营养模块和叶色谱模块。
1.合作用模块光合作用模块是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中最重要的模块,用于研究光能的转化、光的光谱特性、植物的光合速率等。
实验原理主要是研究植物的光合特性,以及光照下植物的叶绿素彩谱特征;具体包括:测量植物光合速率,观察植物叶片上不同类型光谱的变化,测定植物叶绿素的分布,了解光照下植物细胞活性蛋白的变化。
2.物激素与营养元素模块这个模块强调植物激素以及植物营养元素的作用。
主要子模块研究内容是植物激素的影响和作用,如:植物激素对营养元素和生长的影响,营养元素对有机物合成的影响,以及植物激素对植物的构造及功能的影响。
3.营养模块水营养模块重点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生理活性的变化,主要通过观察植物根系和叶片的水分变化,以及植物叶片的膨大、伸长、剪切和扭曲等性状变化来评价植物对水分的响应。
4.色谱模块叶色谱模块用于评价植物对光照和营养元素的响应,可以通过叶绿素的吸收和发射特性来评价植物的生长、叶片颜色、响应光照强度以及叶片表层的温度等。
实验中,学生将学习如何操作叶色谱仪,进行叶片的色谱测定,并对植物的叶片表层温度做出正确的判断。
以上就是本文关于植物生理学模块实验指导的内容,希望能够对学生们有所帮助,更好地理解植物生理学实验,并在实践中获得成功。
只要学生们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仔细按照实验模块所提供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搭配实际的实验演示和练习,就能够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02346f21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33.png)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引言部分的内容:1.1 概述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内部生物化学过程和生理功能的科学领域。
它涉及到植物的生长、发育、营养吸收、代谢反应等方面,对于揭示植物的生命活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验方法,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植物生理过程中的变化和机制,并为改善农业生产、保护植物资源等提供科学依据。
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首先,我们会介绍实验的背景和目标;其次,将详细阐述实验的准备工作,包括所需材料和设备以及实验设计;然后,给出实验步骤,并说明如何进行样本处理、观察测量以及控制变量与数据收集;接下来,在结果与讨论部分,我们将展示并解读实验结果,并分析所得数据;最后,通过总结主要发现、评估实验贡献以及提出可改进之处建议,我们将给出结论。
1.3 目的本文旨在提供一份关于植物生理学实验的指导,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实验的目标、设计和步骤,并具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的能力。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掌握植物生理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并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注意:以上内容为普通文本格式,不包含任何网址链接。
2. 实验准备2.1 材料和设备在进行植物生理学实验之前,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和设备:- 植物样本:选择一种适合的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并确保样本鲜活、健康。
- 培养基:根据实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如MS培养基或Hoagland培养基等,并准备好所需的量。
- 生长环境: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以促进植物生长,在实验室中可使用温室或生长箱来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 实验室设备:包括显微镜、离心机、天平、移液器、试管架等常见实验室设备,以及pH计和电导仪等特定于植物实验的设备。
2.2 实验设计在进行植物生理学实验之前,应先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
以下是一些实验设计要考虑的因素:- 实验目标:明确所要研究的问题或假设,并制定相应的研究方法。
- 处理组与对照组:根据研究目标确定不同处理组并设置相应的对照组,以比较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实验结果。
植物生理实验指导
![植物生理实验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11be166ba98271fe910ef9bd.png)
目录实验一植物细胞的观测 (4)实验二植物液泡的观察 (6)实验三用染色法测定原生质的等电点 (6)实验四原生质运动的观察 (8)实验五细胞质壁分离法测定植物组织渗透势 (9)实验六叶绿体色素及其理化性质 (10)实验七叶绿体色素的分离──纸层析法 (12)实验八叶绿素的定量测定 (12)实验九植物光合强度的测定──改良半叶法 (13)实验十植物呼吸强度的测定 (14)实验十一离体线粒体的氧化作用和磷酸化作用 (15)实验十二植物呼吸酶的简易鉴定法 (17)实验十三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小液流法 (19)实验十四植物伤流液的成份分析 (20)实验十五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的选择吸收 (22)实验十六单盐毒害与混合盐的拮抗作用 (23)实验十七植物的溶液培养与矿质元素缺乏症 (23)实验十八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 (25)实验十九根系活力的测定(TTC法) (26)实验二十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 (27)实验二十一植物生长区域的测定 (29)-1-实验二十二生长素类物质对根芽生长的影响 (31)实验二十三生长素的生理效应及生物鉴定法 (32)实验二十四用水稻幼苗法测定赤霉素类物质的浓度 (33)实验二十五赤霉素对α-淀粉酶的诱导形成 (35)实验二十六细胞分裂素的保绿与阻止衰老的作用 (36)实验二十七细胞分裂素对菜豆叶片生长和衰老的效应 (37)实验二十八用棉花幼苗外植体测定脱落酸的活性 (38)实验二十九用萝卜子叶增重法测定细胞分裂素类物质的浓度或效价 (39)实验三十乙烯的生物测定──黄化豌豆幼苗的“三重反应” (40)实验三十一乙烯的催熟作用和对性别分化的影响 (41)实验三十二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效应 (43)实验三十三开花刺激物在短日植物中通过嫁接的传递 (44)实验三十四花粉管的生长及其向化性 (46)实验三十五不良环境对植物的伤害 (47)实验三十六植物体内游离脯氨酸的测定 (48)实验三十七根际pH的显色测定 (49)实验三十八钾离子对气孔开度的影响49实验三十九希尔反应的观察50 实验四十植物离体叶片失水表型观察及其失水率测定 (51)-2-植物生理学实验规则植物生理学实验的目的在于配合课堂教学,验证理论内容,并在实验过程中学习有关作物的植物生理学方面的实验室技术操作及一些田间应用方法,从而能够初步熟悉科学研究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并作出正确结论。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实验指导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实验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cdf698cc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3c.png)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实验指导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实验,了解植物的生理与生物化学特性,并培养学生科学观察、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器材与试剂1. 植物材料:小麦种子、豌豆种子、苹果、香蕉等;2. 实验器材:培养皿、试管、移液管、显微镜、载玻片等;3. 试剂:甲醇、乙醇、蒸馏水、酸性乙酸纤维素溶液等。
三、实验步骤1. 植物生理实验(1) 观察植物生长选择小麦种子和豌豆种子,分别在培养皿中播种,并按照不同条件进行培养,观察不同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 光合作用的测定将小麦种子水培至一定生长阶段后,将其放置于不同光照强度的环境中,观察和记录其光合作用的效果。
2. 植物生物化学实验(1) 植物组织的抽提将苹果和香蕉等植物样品切碎,用甲醇、乙醇等溶剂进行抽提,获取植物的总酚类物质。
(2) 酸性乙酸纤维素反应测定将酸性乙酸纤维素溶液与植物抽提液混合,并观察其颜色变化,判断植物中的还原糖、淀粉和蛋白质等物质的存在。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植物生理实验结果(1) 观察植物生长不同环境条件对小麦和豌豆的生长有明显影响,比较发现,适宜的光照、温度和水分条件能促进植物生长。
(2) 光合作用的测定在光照强度适宜的条件下,小麦的光合作用效果较好,其叶片呈现出绿色鲜艳。
2. 植物生物化学实验结果(1) 植物组织的抽提经过甲醇、乙醇抽提后,苹果和香蕉样品中提取出了一定量的总酚类物质。
(2) 酸性乙酸纤维素反应测定加入酸性乙酸纤维素溶液后,植物抽提液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颜色变化,表明植物中存在着还原糖、淀粉和蛋白质等物质。
五、实验讨论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植物的生长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适宜的光照、温度和水分条件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2.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命活动中重要的过程,光照强度越高,植物的光合作用效果越好。
3. 苹果和香蕉等植物中富含总酚类物质,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4. 酸性乙酸纤维素反应能够检测植物样品中的还原糖、淀粉和蛋白质等物质的存在。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a8fa7e31650e52ea551898ef.png)
1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主编张立军参编(按姓氏汉语拚音)樊金娟郝建军刘延吉阮燕晔朱延姝旷旷沈阳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教研室2004年1 月序实验课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植物生理学教研室的全体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经过多年的教改探索,认为实验课教学要注意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助于使学生熟悉实验工作;实验内容要有挑战性,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
为此,我们在借鉴国外高校和国内其他高校的先进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改革措施,这些措施涉及到实验内容的设置、实验的设计、实验报告的写作,以及实验指导书的编写等多个方面。
本学期的实验教学是我们实验教学改革探索的一部分。
所有的实验都设计成研究型的,有适当的处理,并尽可能的设置重复。
同学们能够通过实验解释一个理论或实际问题。
在本次编写的实验指导中我们给出了大量的思考题,有的涉及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有的涉及实验技术的应用,有的涉及实验方法的应用扩展;此外,我们还要求实验报告的形式类似于正式发表的科研报告,并附有写作说明,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写作科研论文的能力。
为了培养良好的科研习惯,对每个实验还都给出相应的记录方式。
本学期是我们教研室首次按这项教学改革研究成果组织教学,希望广大同学配合,也希望相关专业老师、相关部门的领导及广大同学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使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更加完善。
张立军2004 年1月30日2014年12月29日 1附:参加教学改革人员:刘延吉郝建军樊金娟朱延姝阮燕晔康宗利付淑杰于洋目录Section 1(1h)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简介1.教学目的2.教学要求和考核3.实验内容介绍4.实验室安全要求Section 2(6h)一、植物的光合速率测定-----改良半叶法二、植物叶绿素素含量测定----丙酮提取法Section 3(6h)三、植物组织水势测定----小液流法四、植物根系活力测定----甲烯蓝法Section 4(6h)五、植物抗逆性鉴定----电导率仪法六、植物组织丙二醛含量测定Section 5(4h)七、植物组织硝态氮含量的测定Section 6(4h)八、植物呼吸酶活性测定2旷旷附录一、如何写实验报告二、简单常用的生物统计公式三、分光光度计的操作四、电导率仪的操作Section 1(1h)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简介1.教学目的植物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及其生理机制都是通过实验揭示的。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19488e6e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60.png)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第3版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第3版,为研究生们提供了最新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带领他们深入植物生命过程的内部,开启植物生理学前沿研究的新大门。
它将帮助研究生们拓宽学术智慧,思维宽广,了解植物如何适应环境,如何产生有利于生存的关键器官活动,它对植物生理学研究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撑。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第三版介绍:这是一篇关于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的文章,本文主要介绍植物生理学实验的指导内容,以及如何进行实验的步骤。
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1. 植物生理学实验目的2. 植物生理学实验准备3. 植物生理学实验步骤4. 植物生理学实验结果记录1. 植物生理学实验目的:植物生理学实验旨在了解植物体内的生理学过程,如细胞分裂、光合作用、离子转运等,以及植物对外界环境影响的反射作用等。
2. 植物生理学实验准备:在实验之前,需要准备实验介质(如固定剂、浸泡液等)、材料(如PVC管、果皮等)和实验仪器(如离子色谱仪、表面形变仪等)。
此外,你还需要安排实验的所有准备工作,例如采集样本、以及将所采的样本灵活地处理,最后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3. 植物生理学实验步骤:(1)采集实验样本:采集合适的实验样本,并将样本妥善处理,以确保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2)准备实验介质和材料:确保实验介质和材料的细致准备,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使用实验仪器:使用适当的仪器进行实验,以保证所需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4)记录实验结果:结合实验结果对数据进行合理分析,提出研究建议,并将数据有效地记录下来。
4. 植物生理学实验结果记录:实验所需数据应按要求有效地记录,方便数据后期综合分析。
有两种方式可记录实验结果,即:测量实验数据记录表、试验图表。
测量实验数据记录表可用以记录测量得到的数据,但仅用于数据的简单摘要;试验图表可用以表达实验结果中的规律,可加以简明的文字注释。
总之,植物生理学实验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执行起来需要认真准备并做好记录,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数据。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829c704c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42.png)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第3版本文旨在探讨植物生理学的实验方法,通过分析和观察,了解植物如何作出反应,并用这种反应来研究不同环境条件如何影响植物生长和发育。
本文将对常用的实验技术做出更加深入的解释,可供植物生理学实验者参考。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第3版植物生理学是一门探讨植物如何在其生命过程中生长、成熟和遭受外界环境冲击的科学。
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理解植物生物学,不断有新版本的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南推出。
以下是本指南第3版中完整的实验目录:1. 识别植物的生育动力:(1)植物的发育规律:了解植物的生育动力,例如光合作用、水分吸收、温度感受等。
(2)实验仪器:植物生长曲线仪、光度计、气温计等。
2. 分析植物对外界环境的响应:(1)植物的水分条件反应:探究干旱环境中植物的水分条件反应,如节肢的变窄化等生理反应。
(2)植物的抗性强度:比较在不同恶劣环境条件下植物抗性的变化,以及植物如何通过适应性机制来抵御外界的攻击。
(3)野外实地研究:对植物的尺寸特征数据、养分含量、气候特征、生态分布等进行详细野外观察。
3. 研究植物生理结构和性状:(1)光学显微镜观察:使用它检查植物的细胞及组织结构。
(2)速率实验:对植物生长、生理活动等进行准确测量,为研究植物的适应性提供依据。
(3)比较界型分析:通过收集植物的特征性状,比较异质的或同种的植物来分析它们的正常发育情况。
4. 研究植物的激素调节:(1)植物的激素含量:对植物的激素含量进行准确的检测,对该植物的发育动力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激素调节:检测外植体条件下植物激素含量的变化,考察植物如何通过激素来调节自身的生长发育。
5. 研究植物种类的丰富性:(1)植物本体分类:以叶片、根系、小枝、花朵等特征来识别植物的类型。
(2)植物分布调查:观察植物的自然分布,从植物的种类、数量等方面了解植物生态。
本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南为学生提供了可供深入实践的实验内容,以帮助提高它们深入植物生理学问题的理解。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56900d4e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44.png)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细胞是植物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原生质是细胞中有生命的部分。
死、活细胞原生质的理化性质有本质的差别。
如活细胞的原生质膜系统具有半透性,可与外界溶液构成渗透系统,活细胞可主动积累某些溶质等;而死细胞丧失了这些特性。
通过细胞活体染色质壁分离现象的观察,了解原生质体的某些性质,如粘滞性等,以加深对有关理论的理解。
【原理】活体染色是利用某种对植物无害的染料溶液对活细胞进行染色的技术。
中性红是常用的活体染料之一,它是一种弱碱性ph 指示剂,变色范围在ph 6.4~8.0之间(由红变黄)。
在中性或微碱性环境中,植物的活细胞能大量吸收中性红并向液泡中分泌,由于液泡在一般情况下呈酸性反应,因此,进入液泡的中性红便解离出大量阳离子而呈现樱桃红色,在这种情况下,原生质和细胞壁一般不着色;死细胞由于原生质变性凝固,细胞液不能维持在液泡内,因此,用中性红染色后,不产生液泡着色现象。
相反,中性红的阳离子,却与带有一定负电荷的原生质及细胞核结合,而使原生质与细胞核染色。
【仪器设备】1.显微镜;2.小培养皿;3.载玻片和盖玻片;4.单面刀片;5.尖头镊子;6.酒精灯;7.火柴; 8.擦镜纸;9.吸水纸适量。
【试剂】1. 0.03﹪中性红溶液;2. 1 mol · l-1硝酸钾溶液。
【材料】洋葱鳞茎(或大葱假茎基部)及小麦叶片。
【方法步骤】1.切下一片较幼嫩的洋葱鳞片,用单面刀片在鳞片内侧割划成0.5 cm2左右的小块,用尖头镊子将内表皮小块轻轻撕下,即可投入中性红溶液染色(注意应将表皮内侧向下)。
若用小麦叶片为材料,可将叶片背面朝上平放在载玻片上,再将此载玻片放入盛有少量清水的培养皿内,用左手将叶片按平,右手用刀片从一个方向轻轻刮去下表皮和叶肉部分,只留下透明的上表皮细胞。
当刮到只剩下少量叶肉细胞时要十分小心,用力太重容易损伤表皮细胞,甚至只剩下一层细胞壁,太轻又会留下过多的叶肉细胞,影响观察。
除小麦外其他禾本科植物也可用此法制备表皮细胞制片。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40c83c99284ac850ad024242.png)
实验1 植物组织渗透势的测定(质壁分离法)原理当植物组织细胞内的汁液与其周围的某种溶液处于渗透平衡状态,植物细胞内的压力势为零时,细胞汁液的渗透势就等于该溶液的渗透势。
该溶液的浓度称为等渗浓度。
当用一系列梯度浓度溶液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时,细胞的等渗浓度将介于刚刚引起初始质壁分离的浓度和尚不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之间的深液浓度。
代入公式即可计算出春渗透势。
仪器药品显微镜载玻片及盖玻片镊子刀片配成0.5—0.1mol/L梯度浓度的蔗糖溶液各50ml。
称34.23g蔗糖用蒸馏水配成100ml,其浓度为1m0le/L(母液)。
再配制成下列各种浓度:0.50mol/L:吸母液25ml+水25ml0.45mol/L:吸母液22.5ml+水27.5ml0.40mol/L:吸母液20.0ml+水30.0ml0.35mol/L:吸母液17.5ml+水32.5ml0.30mol/L:吸母液15.0ml+水35.0ml0.25mol/L:吸母液12.5ml+水37.5ml0.20mol/L:吸母液10.0ml+水40.0ml0.15mol/L:吸母液7.5ml+水42.5ml0.10mol/L:吸母液5.0ml+水45.0ml操作步骤将带有色素的植物组织(叶片),一般选用有色素的洋葱鳞片的外表皮、紫鸭跖草、苔藓、红甘蓝或黑藻、丝状藻等水生植物,也可用蚕豆、玉米、小麦等作物叶的表皮。
撕取下表皮,迅速分别投入各种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使其完全浸入,5—10分钟后,从0.5mol/L开始依次取出表皮薄片放在滴有同样溶液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于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如果所有细胞都产生质壁分离的现象,则取低浓度溶液中的制片作同样观察,并记录质壁分离的相对程度。
实验中必须确定一个引起半数以上细胞原生质刚刚从细胞壁的角隅上分离的浓度,和不引起质壁分离的最高浓度。
在找到上述浓度极限时,用新的溶液和新鲜的叶片重复进行几次,直至有把握确定为止。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eeabb76af5335a8102d22095.png)
植物生理学实验教案唐为萍韩山师范学院生物系实验一、植物组织(半透膜)渗透现象的观察一、原理:利用半透膜的选择透性,观察不同浓度溶液间的渗透现象。
二、仪器、药品:铁架台、烧杯、长玻璃管、滴管、橡皮筋、1M蔗糖溶液(2000ml)、15%的HCL溶液。
三、材料:浸泡好的蚕豆或直接买鲜鸡蛋等半透膜及自备材料。
四、方法、步骤:1.取浸泡好的蚕豆种子,小心去出子叶;2.将空皮囊用橡皮筋系紧于玻璃管的一端;3.检查不漏气后,用滴管注入1M蔗糖溶液若干于玻璃管中;4.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使二者液面平齐;5.过一段时间观察有什么变化?五、结果分析:结果:原因:现象如图:(注:34.23g蔗糖用蒸馏水配成100ml,即为浓度1ml/L)附:植物组织含水量的测定一、原理:植物组织中水遇热可以蒸发成水蒸气,用加热烘干法测定植物组织中的含水量。
二、仪器分析天平、鼓风干燥箱、称量瓶(铝盒)、剪刀(自带)。
三、材料:各种植物的树叶。
(学生自己采集)四、方法步骤:1、在天平上称得铝盒的重量(W1)(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
2、将待测材料——树叶剪碎放入铝盒中盖好,准确称重(W2)。
3、置于烘箱内烘干,烘干后冷却至室温称重(W3)。
(注:新鲜组织先在105℃烘4~6小时杀死细胞组织后,再烘2小时至恒温。
)五、结果分析:树叶的含水量:占鲜重%= W2-W3×100%W2 -W1占干重%= W2-W3 ×100%W3-W1应注意的几个问题:①烘后一定要冷至室温称重。
②将材料置于烘干箱内烘干时,称量瓶(连盖)一起放入,注意在烘箱中打开盖子,再烘干。
③将烘干的材料从烘箱内取出时,一定先盖上盖子,再拿出来。
④烘干时温度、时间调整为105℃,2个小时。
(注:分几组测不同的树叶)实验二、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小液流法)一、原理:当植物细胞或组织放入溶液中时,如果植物的水势小于溶液的水势,则组织吸水而使溶液浓度变大,反之,如果植物的水势大于溶液的水势,则植物失水,溶液浓度变小,若两者水势相等,则二者保持水分交换的动态平衡,溶液浓度不变。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80ff96f1910ef12d2af9e788.png)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实验一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小液流法)一、实验目的:理解水势、渗透势的概念,掌握植物水势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当植物组织浸在已知浓度的外液中时,如果组织水势高于外液水势,则组织失水,外液浓度降低,比重变小;如果组织水势低于外液水势,则组织吸水,外液浓度升高,比重变大;如果组织水势和外液水势相等,则外液的浓度和比重都不变,此溶液的渗透势即等于组织的水势。
三、仪器、试剂、材料:青霉素小瓶(带盖)、弯头注射器、打孔器、镊子、培养皿、滴管、甲烯蓝粉末。
0.05、0.10、0.15、0.20、0.25、0.30mol/L蔗糖溶液。
植物叶片。
四、实验步骤:1、用滴管取不同浓度(0.05、0.10、0.15、0.20、0.25、0.30mol/L)蔗糖溶液各4ml,分别注入6个青霉素小瓶中(甲组);再另取上面6种溶液各4ml,注入另6个小瓶中(乙组),对应编号标记。
2、用打孔器从植物叶片上取下相同大小的圆叶片,分别放入甲组小瓶中(每瓶10片),加盖,轻轻摇动以使圆叶片浸泡于溶液中。
3、30分钟后,向甲组小瓶加微量甲烯蓝粉末,轻轻摇动使溶液均匀。
4、用注射器从甲组小瓶中吸取蓝色溶液,插入相同编号的乙组小瓶溶液中部,轻轻挤出一小滴,慢慢抽出注射器,观察蓝色液滴升降情况并填入下表。
五、结果计算:植物组织水势按下式计算:Ψw = - iCRT式中:Ψw —水势,i —解离系数(蔗糖为1 )C —等渗溶液浓度(mol/L),R —气体常数(0.0083L .MPa /moL.K)T —绝对温度( K=273 + t ℃)附:蔗糖分子量:342.29实验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和性质的观察一、实验目的:掌握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方法,加深对其性质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叶绿体色素包括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这四种色素均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常用丙酮或乙醇等提取。
叶绿体色素可采用纸层析法进行分离,当溶剂不断地从层析滤纸上流过时,由于混合物各成分在两相(即流动相和固定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它们的移动速度不同,因而使样品混合物分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五 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
2 标准曲线制作 取 6 支大试管,从 0 ~ 5 分别编号, 按下表 加入各试剂。 空白对照
管号 试剂 100 µ g/ml 葡萄糖溶液 ( ml ) 蒸馏水( ml ) 蒽酮试剂( ml ) 葡萄糖量( µ ) g 0 0 1.0 5.0 0 1 0.2 0.8 5.0 20 2 0.4 0.6 5.0 40 3 0.6 0.4 5.0 60 4 0.8 0.2 5.0 80 5 1.0 0 5.0 100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试验一 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水势
• 试验目的 了解测定植物组织水势的方法 • 原理 将植物放在已知水势的一系列溶液中, 如果组织的水势与溶液的水势不相等,则 组织吸水或失水或维持平衡,引起溶液的 浓度、密度、电导率等参数发生变化。然 后根据这些变化情况确定植物组织的水势。
试验一 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水势
实验五 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
• 四、结果计算 可溶性糖(µ g/g)= (C×V1/V2)/W 式中: C —— 从标准曲线查得葡萄糖量, µ 。 g V1 ——样品提取液总体积,ml。 V2 ——显色时取样品液量, ml。 W ——样品重( g )。
实验五 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
• 【实验报告】 1、本法测定的可溶性糖包含哪些种类?提高 试验精确度要注意那些步骤?
器材与试剂 1、实验仪器 高级分光光度计,离心机,天平,剪 刀、研钵,漏斗,移液管,20ml棕色容量瓶;
试验二 叶绿素ab含量的测定
2、实验试剂 丙酮,碳酸钙 3、植物叶片:同一种植物的阴叶和阳叶; 实验步骤 1、色素的提取 取新鲜叶片0.5g,放入研钵,加入纯丙酮5ml,少许 碳酸钙和石英砂,研磨成匀浆,再加入80%丙酮 酸5ml,将匀浆移入离心管,并用适量80%丙酮清 洗研钵。5000rpm离心5分钟,取上清液用80%丙 酮定容至20ml
实验六 丙二醛(MDA)的测定
• 【实验作业】 • 比较正常状况下植物组织中的MDA含量与 逆境情况下的有何不同?
实验五 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
•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
(一)实验材料 任何植物鲜样或干样。 (二)试剂 1. 葡萄糖标准溶液( 100 µ g/ml ):准 确称取 100 mg 分析纯无水葡萄糖,溶于蒸 馏水并定容至 100 ml ,使用时再稀释 10 倍( 100µ g/mL )。
实验五 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
实验四 小篮子法测定呼吸强度
2. 实验试剂 ①0.05mol.L-1 Ba(OH)2; ②0.1%麝香草酚酞酒精溶液; ③1/44mol.L-1草酸溶液。重结晶草酸 2.8652g,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3. 实验材料 发芽的小麦种子或其它植物活体。
实验四 小篮子法测定呼吸强度
• 【实验步骤】 1. 实验装置
实验四 小篮子法测定呼吸强度
4. 对照测定:材料为沸水煮死的种子,其余 步骤同上; 5. 计算 呼吸强度(CO2,mg/g.h)=(v1-v0)/{种子鲜 重(g) ×时间(h)} ******本实验应按照分析化学实验的要求, 对每个实验步骤严格操作,才能有实验结 果!
实验五 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
Solar radiance (w.m )
-2
800
总辐射
600
400
200
0 0 500 1000 1500
-2 -1
2000
2500
光合有效辐射
PAR (umol photon.m .s )
实验五 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
3. 样品测定 取待测样品提取液 1.0 ml 加蒽酮试剂 5 ml ,同以上操作显色测定光 密度。重复 3 次。
试验一 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水势
• 实验报告 • 1、实验的结果; • 2、产生误差的原因。
试验二 叶绿素ab含量的测定
• 实验目的 熟悉测定未经分离的叶绿素ab的方法与 计算; • 实验原理 叶绿素a和b分别在663nm和645nm处有 吸收峰;
Ca=12.7OD663-2.69OD645 Cb=22.9OD645-4.68OD663
试验二 叶绿素ab含量的测定
2、测定光密度 取上述色素提取液1ml,加 80%丙酮溶液4ml,转入比色杯中中,以 80%丙酮为对照,分别测定663和645nm时 的吸收值; 3、计算 实验报告 1、比较阴阳叶叶绿素ab的含量比值的差异。
实验三 改良半叶法植物光和强度测定
• 实验原理 将植物对称叶片的一部分遮光或 取下置于暗处,另一部分则进行光合作用, 过一定时间后,在这两部分叶片的对应部 位去同等面积,分别烘干称重。开始时视 为相等,照光后叶片重量超过暗中的重量, 超过部分即为光合产物的产量,并通过一 定的计算可得到光合作用强度。
2 .蒽酮试剂:称取 1.0 g 蒽酮,溶于 80% 浓硫酸(将 98% 浓硫酸稀释,把浓硫酸缓缓加入 到蒸馏水中) 1000 mL 中,冷却至室温,贮于具 塞棕色瓶内,冰箱保存,可使用 2 ~ 3 周。 (三) 仪器设备 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恒温水浴,试管, 三角瓶,移液管( 5 、 1 、 0.5 ml ),剪刀,瓷 盘,玻棒,水浴锅,电炉,漏斗,滤纸,镊子。
• 器材与试剂 ①实验仪器:试管,移液管,毛细滴管,打 孔器,镊子; ②实验试剂:1.00 mol.L-1蔗糖溶液,甲烯蓝; ③实验材料:玉米、菠菜或其它植物叶片。 • 实验步骤 ①取8支试管,编号,配制0.1~0.8mol.L-1
试验一 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水势
的溶液,加好塞子,作为对照组; ②另取8支试管,对应于对照组编号,然后从 对照组的试管中分别取4ml溶液移入对应编号 的试验组试管中,加塞; ③用打孔器在叶片上打孔,随机取样,向试 验组的每一试管中放入20片,加塞,放置30 分钟,其间摇动数次。到时间后,用大头针 沾取少许甲烯蓝粉末加入每一试验试管。
实验五 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
• 【实验步骤】 1 样品中可溶性糖的提取 取新鲜植物叶片,摖净表面污物,剪碎 混匀,称取新鲜样品 0.5 ~ 1.0 g (或干样 粉末 5 ~ 100 mg ),放入大试管中,加 入 15 ml蒸馏水,在沸水浴中煮沸 20 min (为什么?),取出冷却,过滤入 100 m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冲洗残渣数次,定容 至刻度。
试验一 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水势
④用8支毛细滴管从试验组的各管中依次吸取 少许着色的液体少许,缓慢插入对照组相应 试管的中部,缓慢横向放出一滴溶液,观察 蓝色液滴的移动方向。 液滴向上运动——说明? 液滴向下运动——说明? 液滴静止不动——说明? ——蔗糖溶液的密度大于纯水的密度!
试验一 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水势
实验六 丙二醛(MDA)的测定
• 【实验目的】熟悉测定MDA的常用方法; • 【实验原理】植物遭遇逆境,丙二醛含量升高; 1. 丙二醛与硫代巴比妥酸(TBA)在酸性和高温条 件下呈红色,在532nm处有吸收峰;
• TBA与可溶性糖同样能反应,在450nm处有吸收峰; 2. 加入低浓度的Fe3+,增加450nm的糖吸收; 提取液C糖/(mmol/L)=11.71OD450 提取液C醛/(μmol/L)=6.45OD532-0.560OD450
• 【实验原理】 糖在浓硫酸作用下生成的糠醛或羟甲基糠醛 与蒽酮反应生成蓝绿色糠醛衍生物,在一定范围 内,颜色的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故可用于糖 的定量测定。 由于反应液中的浓硫酸可以把多糖水解成单 糖,因此,蒽酮法能测出溶液中全部可溶性碳水 化合物总量。 糖类与蒽酮反应生成的有色物质在可见光区 的吸收峰为 620 nm 。
实验五 蒽酮法测定可溶性糖
• 将各管快速摇动混匀后,在沸水浴中煮 10 min ,取出冷却,在 620 nm 波长下,用空 白调零测定光密度,以光密度为纵坐标, 含葡萄糖量(µ )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g
1200
Solar=-7.98018 + 0.50802 * PAR(P<0.0001)
1000
实验三 改良半叶法植物光和强度测 定
• 器材与试剂
1、仪器 2、试剂 三氯乙酸(10%) 3、代表性植物叶片
• 实验步骤 1、选择测定样品 选择光照条件好、叶龄一致的 叶片20片,编号。 2、叶基部处理 用5%三氯乙酸处理叶柄基部。
实验三 改良半叶法植物光和强度测 定
注意:可见灼伤,但叶片姿势保持不变。 时间(精确到分钟);剪取时 注意不要伤及主脉。 样品用湿纱布保存,置于4℃暗处保存。 4、光和后取样 4~5小时候,取样,方法同上
实验三 改良半叶法植物光和强度测 定
• 5、称重比较 测定打孔器面积;每叶片打孔15片。分别 置于不同的培养皿中。80℃烘干至恒重, 称重。 • 6、计算结果 • A=干重增加数(mg)/(叶面积*光照时数)
实验四 小篮子法测定呼吸强度
• 【实验原理】 利用Ba(OH)2溶液吸收呼吸过程中释放 的CO2,试验结束时,用草酸溶液滴定残留 的Ba(OH)2,从空白和样品两者消耗草酸溶 液之差,计算出呼吸过程中释放的CO2。 • 【器材与仪器】 1. 实验仪器 广口瓶,温度计,酸式滴定管, 干燥管,尼龙网制小篮。
• • • • • • • • ⑤计算叶片细胞的水势 Фcell= Фout=-icRT; 其中:Фcell为植物细胞水势; Фout为外界溶液渗透式; i为解离系数,蔗糖为1; c为液体浓度(mol.L-1); R为摩尔气体常数,0.083×105 L.Pa/mol.K T绝对温度值,=t℃+273
实验四 小篮子法测定呼吸强度
2. 称取萌发的小麦种子15.00g,装于小篮内, 然后将小蓝挂于广口瓶内,同时加入25.0 ml Ba(OH)2溶液,立即塞紧瓶塞,并用融 化的石蜡密封瓶口;每隔10分钟,轻轻摇 动广口瓶。 注意:勿让小篮侵入溶液中!!!!!!
实验四 小篮子法测定呼吸强度
3. 1h后,小心打开瓶塞,迅速取出小篮,加 入2滴指示剂,立即重新塞紧瓶塞。然后拔 出小橡皮塞,经滴定管插入小孔中,用草 酸滴定,直到蓝绿色变成无色为止。记录 滴定所含用的草酸溶液的体积(ml)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