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奥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与奥运

自19世纪中叶,中国就面临帝国主义列强的打压,国民日弱,国势日衰。亡国亡种的危机迫使中华民族高举“救亡图存”的大旗,为探寻一条“富民强国”发展道路,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在寻求“富民强国”发展途径中,中国人从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认识到,社会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现代化,取决于国民的现代化。体育,作为促进国民现代化的一种选择,融入了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

一、中国选择了奥林匹克运动

如果说中国建设现代化社会的目标,最初只是应对时局的被迫选择,那么,中国体育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则是一个主动的、自觉的行动。20世纪初,中国内外交困,国贫民弱,被列强视为“东亚病夫”。中国人迫切需要与列强平等竞争,以维护国格人格的尊严。1907年10月,在天津第五届校际运动会颁奖典礼上,张伯苓以第4届现代奥运会为题,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他不仅向与会听众介绍了现代奥运会的由来和影响,同时也向全国体育界发出参加奥运比赛的倡议。1908年,《天津青年》发表文章向国人提出了三个问题:中国何时才能派一位选手参加奥运会?

中国何时才能派一支队伍参加奥运会?

中国何时才能举办奥运会?

这是一个民族的奥运情结!也是期望与世界个民族平等竞技的心声。1911年,中、日、菲三国体育界发起组织“远东运动会”,最初曾定名为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Olympic Games for the Far East)由于国际奥委会坚持“奥林匹克”一词只能用于四年一届的“奥运会”,才改为“远东运动会”(Far Eastern Championship Games)。这是中国等国主动期望加入奥林匹克运动的表示,也是我国最初与国际奥委会发生的关系。1928年,中华体育协进会干事宋如海应国际奥委会的邀请,作为中国正式代表参观了在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9届奥运会。1930年他在介绍奥运会的《世界运动会丛录》这本书里,将副标题题名为“我能比呀”!并在扉页上写下了如此一段话:

按系古希腊运动会的名称(OLYMPIA),世界运动大会(即奥运会----编者注)仍沿用之。“我能比呀”虽系译音,亦含有重大意义,盖所示吾人均能参加比赛,但凡事皆须要决心毅勇,便能与人竞争。

为了争取民族平等的权利,中国体育界主动选择了加入奥林匹克运动。从此,为实现奥林匹克理想,中国人民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二、奥林匹克运动推动了中国体育的发展

在20世纪中国体育发展史中,凡属影响中国体育发展走向的重大历史事件,无不体现出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演进的足迹。总的来看,可概括为四个方面:

1、奥林匹克运动推动我国体育从学校走向社会、走向世界。本世纪初,在基督教青年会的推进下,体育竞赛活动逐步由校内走向社会,在校际运动会的基础上形成了华北、华中、华东等地区性运动会,并于1910年仿照奥运会举行了第一次全国性运动会。1911年9月,中、日、菲三国体育界,发起成立的远东运动会,成为中国体育走向国际的主要窗口。1924年,按照国际惯例改革了全运会,开启了中国人自己管理和组织体育竞赛的历史。1932年,在张学良等人的资助下,刘长春“单刀赴会”参加了第十届洛杉矶奥运会,实现了派一位选手参加奥运会的愿望。1936年与1948年我们分别派出141人和53人的体育代表团参加了柏林与伦敦奥运会,虽经运动员顽强拼搏,无不铩羽而归,以零的纪录而告终。但中国运动员不甘失败的精神,则始终被国人寄予厚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战胜困难,赶上第15届奥运会的末班车,使五星红旗飘扬在赫尔辛基上空;1958年,为维护一个中国的原则,我们不得不暂时断绝与制造两个中国的一些国际体育组织的关系,但中国人民并没有放弃实践奥林匹克运动的理想。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实践着奥林匹克的理想。组织运动会,培养运动员,建立了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体系,冲出亚洲,走向世界。1979年,我们找到了解决海峡两岸同胞在奥运赛场同场竞技的办法,创造了“奥运模式”,体育成为率先走向世界的排头兵。就是在楫别50多年的洛杉矶,许海峰一枪击碎了悬挂在中国人头上半个世纪之久的零的纪录。让世界感受到中国竞技体育融入世界的急促脚步。24、25、26、27届奥运会,中国不仅续写了派一支队伍、而且是派一支强大的队伍参加奥运会,并夺得金牌季军的优异成绩。这不仅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热情,也使世界人民了解了中国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状况。

与世界各国人民交往、合作和并在平等的基础上竞争,从而为整个人类的和平进步事业做出贡献,是中国体育选择奥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原动力。

2、奥林匹克运动影响了我国体育指导思想的演进与发展战略的选择。选择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体育发展道路,是20世纪中国体育事业建设的主题。在探索过程中,奥林匹克运动对我国体育指导思想的演变和发展战略的选择,产生了重大影响。

1903年我们在普通学校设置了“体操课”,将军国民教育思想作为发展体育的指导思想;20年代前后,受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我们选择了实用主义教育原则,实现了有德日体育体制向英美体育体制的过渡;从本世纪初始,就有人提出发展体育应该注意国情,在“新旧体育”之争中促进了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进程;到30年代,由于在国际体育竞赛中成绩太差,发生了“洋土体育”的讨论,提出了建设“民族本位体育”的要求;50年代,为参加奥运会,我们提出“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来协调普及群众体育与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为缩小我国运动技术水平与奥运会的差距,我们明确了以竞技体育为先导,带动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的发展战略思想,设计了群众体育部门化和竞技体育举国化的发展模式;进入90年代,针对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调“各类体育协调发展”的方针,强调“奥运争光”与“全民健身”比翼齐飞。在“奥运争光”战略不断得到强化的推进下,我国逐步实现了由传统体育向现代体育的转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