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实验复习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复习

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复习

倒放 放在 取用液体药品时,先把瓶塞拿下_____ 向上 桌面上,拿起瓶子时标签应__________ ,取完液 盖上 ,并注意使瓶上的 体后应立即把瓶塞_______ 标签向外 。 __________ 如图有40mL的液体,
哪种读数方法正确?
用如图的方法,各得到
怎样的结果呢?
常用实验操作方法介绍
例3:现有A、B、C、D、E、F六种装置(如下图):
回答下面的问题: ⑴将实验室制取O2、、H2、和CO2、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 填入下表中(填装置图的字母代号,下同): 制取的气体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O2
B C、D
H2
A C、E
CO2
A D
⑵实验室做木炭还原氧化铜并检验生成的气体的实验时, 应选用装置 B 和装置 F 连接,并对其中的 B 装置应做的改动是 将酒精灯改为酒精喷灯 。 ⑶实验室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应选用装置 A 和 B , 并对其中的 B 装置应做的改动是 去掉单孔塞,换成长玻璃导管 。
物质的除杂是指加入某种试剂或加热,使杂质变为沉淀 或可溶物或气体等与原物质不同的物质,或使杂质发生 反应变为原物质而得到纯净物。 解题原则:①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②加入的试剂不与原物质发生反应。 ③简便可行。
除杂的一般方法有:
①将杂质转化为原物质。杂质含有与原物质某种成分(离子或元素 等)相同时,可考虑采用这种方法。
3、气体的除杂与干燥 ⑴解答对混合气体进行除杂、干燥实验的相关问题, 可参考下列规律: ①考虑干燥与除杂顺序时,若采用溶液除杂, 则先除杂后干燥。
②接口的连接:吸收装置(或洗气装置)应 “长”进“短”出;量气装置(排水法)应“短”进“长”出。 ③尾气的处理,常采用吸收或点燃两种方法。

人教版初三年级化学实验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初三年级化学实验知识点总结归纳

为⼤家整理的⼈教版初三年级化学实验知识点总结归纳的⽂章,供⼤家学习参考!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1:常⽤的仪器(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A:不能加热:量筒、集⽓瓶、漏⽃、温度计、滴瓶、表⾯⽫、⼴⼝瓶、细⼝瓶等B:能直接加热:试管、蒸发⽫、坩埚、燃烧匙C:间接加热:烧杯、烧瓶、锥形瓶(1)试管常⽤做①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②也可⽤做收集少量⽓体的容器③或⽤于装置成⼩型⽓体的发⽣器(2)烧杯主要⽤于①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②也可⽤做较⼤量的物质间的反应(3)烧瓶----有圆底烧瓶,平底烧瓶①常⽤做较⼤量的液体间的反应②也可⽤做装置⽓体发⽣器(4)锥形瓶常⽤于①加热液体,②也可⽤于装置⽓体发⽣器和洗瓶器③也可⽤于滴定中的受滴容器。

(5)蒸发⽫通常⽤于溶液的浓缩或蒸⼲。

(6)胶头滴管⽤于移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注意:①使⽤时胶头在上,管⼝在下(防⽌液体试剂进⼊胶头⽽使胶头受腐蚀或将胶头⾥的杂质带进试液②滴管管⼝不能伸⼊受滴容器(防⽌滴管沾上其他试剂) ③⽤过后应⽴即洗涤⼲净并插在洁净的试管内,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别的试剂④滴瓶上的滴管必须与滴瓶配套使⽤(7)量筒⽤于量取⼀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

不能①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决不能对量筒加热。

也不能②在量筒⾥进⾏化学反应注意:在量液体时,要根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的误差),读数时应将量筒垂直平稳放在桌⾯上,并使量筒的刻度与量筒内的液体凹液⾯的最低点保持在同⼀⽔平⾯。

(8)托盘天平是⼀种称量仪器,⼀般精确到0.1克。

注意: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按由⼤到⼩的顺序放在右盘,取⽤砝码要⽤镊⼦,不能直接⽤⼿,天平不能称量热的物体, 被称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在两边先放上等质量的纸,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玻璃器⽫中称量。

(9)集⽓瓶①⽤于收集或贮存少量的⽓体②也可⽤于进⾏某些物质和⽓体的反应。

(瓶⼝是磨⽑的)(10)⼴⼝瓶 (内壁是磨⽑的) 常⽤于盛放固体试剂,也可⽤做洗⽓瓶(11)细⼝瓶⽤于盛放液体试剂,棕⾊的细⼝瓶⽤于盛装需要避光保存的物质,存放碱溶液时试剂瓶应⽤橡⽪塞,不能⽤玻璃塞。

春九年级化学下册 专题复习(二)实验与探究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

春九年级化学下册 专题复习(二)实验与探究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化学

专题复习(二) 实验与探究专题概述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考中的必考内容,考查的内容主要有:(1)实验基本操作,如药品的取用、检查装置气密性、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等;(2)气体制取的原理及装置的选择的应用;(3)几个重要实验,如混合物的分离、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操作、物质在氧气中发生燃烧反应的实验;(4)常见物质的检验,主要是H+、OH-、Fe3+、Cl-、SO2-4、CO2-3、NH+4等的特征反应;(5)掌握物质的鉴别和鉴定及分离和提纯;(6)综合实验和简单实验方案设计(或包括确定实验原理、仪器、药品、装置及实验步骤或对实验进行补全或改进等)。

一、化学基本操作与实验1.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例1】下列玻璃仪器的名称错误的是( )A.普通漏斗 B.锥形瓶 C.集气瓶 D.长颈漏斗【解析】分液漏斗有一活塞可以控制液体的流量;而长颈漏斗没有活塞,无法控制液体流量,故D为分液漏斗而不是长颈漏斗。

【答案】 D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药品的取用方法,物质的加热,仪器的连接,仪器的洗涤,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过滤,蒸发,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药品的存放实验安全要求,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例2】(某某中考)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本操作。

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A不正确;试剂瓶的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B不正确;给试管加热时,液体的体积应少于试管容积的1/3,C不正确;胶头滴管应竖直向下,不能伸入试管内,D的操作是正确的。

【答案】 D二、气体的制取、干燥与净化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发生装置的选择取决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的选择取决于气体的性质,收集气体的方法取决于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

【例3】气焊和气割都需要用到乙炔。

乙炔俗称电石气(化学式为C2H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实验知识点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实验知识点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实验知识点化学实验,是一件很有趣同时也危险的事。

所以,为了我们安全着想,一定要背熟化学注意事项再去做实验。

下面是作者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实验知识点,欢迎大家浏览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空气①装置不漏气。

由于若装置漏气,虽然装置内气体压强减小,但是从外界又进入一些气体,并不能使压强减小很明显,因此水并不能上升到集气瓶中。

②燃烧匙里要放入过量的红磷,目的是使红磷燃烧,尽可能消耗尽钟罩内的氧气。

③应当到温度冷却到室温时才可以视察,由于如果温度较高时,虽然气体减少,但是压强并不能减少很明显,因此也不能上升到集气瓶体积的1/5。

红磷燃烧时生成无氧化二磷固体小颗粒,因此描写为白烟。

烟指的是固体小颗粒。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该数值是体积分数,不是质量分数。

空气中各成分体积分数一样是比较固定的。

物质可以分为纯洁物和混合物。

纯洁物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绝对纯洁的物质是没有的,纯洁物是相对而言的。

混合物中各成分保持各自的性质。

根据氮气的性质得知其用处广泛,有:a.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b.用作保护气,如焊接金属常常用氮气作保护气,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里充氮气用来防腐;c.医疗上用液氮医治一些皮肤病和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d.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

稀有气体的用处有:a.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是用稀有气体来隔绝空气,灯泡中充入稀有气以使灯泡经久耐用。

b.电光源,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出不同的光。

灯管里充入氩气,通电时发出蓝紫色光;充入氦气发出粉红色光;充入氦气发出红光。

c.用于激光技术。

d.氦气可作冷却剂。

e.氙气可作麻醉剂。

当进入大气中的某些有害成分的量超过了大气的自净能力,就会对人类和生物产生不良的影响,这就是大气污染。

利用压强差,使水进入,测出氧气的体积,或利用压强差,使密闭系统的活塞移动,根据活塞移动的体积测出氧气的体积。

期末复习:学生必做实验课件---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期末复习:学生必做实验课件---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解析] 热水提供的热量中,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因此锥形瓶中的白磷燃烧,红磷不能燃烧; 热水不仅为锥形瓶提供热量,而且还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锥形瓶中的白磷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物质C与物质B都不燃烧,不能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8.如图2装置可用于实验室探究燃烧的条件。
[解析]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D
A.检查气密性
B.加入药品
C.验满
D.短暂存放
[解析] A.长颈漏斗的下端没有伸入液面以下,与外界相通,无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向锥形瓶中添加块状固体药品时,将锥形瓶倾斜,用镊子将大理石放到瓶口,然后将锥形瓶慢慢竖起,使药品滑落到锥形瓶底部;C.二氧化碳验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盖上玻璃片后瓶口向上正放在桌面上。
(2) 、 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_ ____;
[解析] 、 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 。
(3)请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 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4)在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增强水的导电性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备与性质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碳的制备:
①写出仪器 的名称:__________。
分液漏斗
[解析] 仪器 是分液漏斗。
②实验室可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写出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填字母)。选择收集装置需要考虑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化学复习测试(实验探究)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化学复习测试(实验探究)

九年级化学复习测试(实验探究)班级: 姓名: 得分:一、填空题1.下列四个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选项 目的方案 A 除去木炭粉中的少量CuO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B 除去KCl 中混有的少量KClO 3 取样,加二氧化锰,充分加热C 鉴别化肥NH 4Cl 和(NH 4)2SO 4 取样,加熟石灰,研磨 D除去N 2中混有的少量O 2通过灼热的铜网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3.下图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②③④B.②③C.①②③D.③④⑤ 4.下列实验方法不正确的是( )A .通过溶解、过滤、蒸发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达到初步提纯的目的B .用KClO 3制氧气通常加入MnO 2作催化剂C .氢气可以燃烧,在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D .配制50克5%的NaCl 溶液时,把称好的固体倒入到量好水的量筒中进行溶解 5.下列图示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6.根据实践经验,下列课外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 .用冷碟子收集蜡烛火焰上方的炭黑B .用洁净的蛋壳和食醋制得二氧化碳C .用两杯等体积的水比较报纸与保鲜膜的透气性D .用自制简易净水器制得纯净水 7.下列做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洗涤剂去除油污B.用白酒去除水垢C.用小苏打发酵面粉D.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8.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稀盐酸和BaCl 2溶液检验Na 2SO 4溶液中是否含有H 2SO 4B.用肥皂水鉴别蒸馏水与CaCl 2溶液C.用足量NaOH 溶液除去CO 2气体中的少量HCID.用澄清石灰水检验Na 2CO 3溶液中是否含有K 2CO 3 9.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除去MnO 2固体中的KCl,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B.鉴别化肥氯化铵和硝酸钾,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C.配置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称取5.0g 氯化钠,加入50.0g 水使之溶解D.鉴定本地雨水是否为酸雨,用pH 计测定雨水的pH 值 二.填空题10.用化学符号填空(1)三个硫酸根离子 (2)氖气 (3)17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4)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5)碱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11.阿伏加德罗曾经总结一条定律: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目。

人教版初三化学全册化学实验

人教版初三化学全册化学实验

人教版初三化学全册化学实验
本文档旨在介绍《人教版初三化学全册》中的化学实验内容。

通过进行化学实验,学生们可以亲自动手,观察和探索化学现象,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以下是本教材中一些典型的化学实验实例:
实验一:酸碱中和反应
实验目的:观察酸碱中和反应过程。

实验材料:稀盐酸、稀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

实验步骤:
1. 取一些稀盐酸溶液倒入试管中。

2. 滴加少量酚酞指示剂。

3. 逐滴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4. 当试管中液体由红色变为无色时,记录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

实验结果:酸碱中和反应的产物是盐和水。

实验二:金属与酸的反应
实验目的:观察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现象。

实验材料:锌粉、稀盐酸。

实验步骤:
1. 将一些锌粉放入试管中。

2. 慢慢加入稀盐酸,观察气体的产生及现象。

3. 记录锌粉完全消失时加入的盐酸体积。

实验结果:金属与酸反应会产生气体。

实验三: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实验目的:观察金属与氧气反应产生的现象。

实验材料:镁条、打火机或火柴。

实验步骤:
1. 点燃打火机或火柴,使其燃烧产生火焰。

2. 将镁条靠近火焰,并注意观察。

实验结果:金属与氧气反应会产生明亮的光和火焰。

以上仅为《人教版初三化学全册》中的部分化学实验内容。

通过实验的亲身体验,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化学原理和反应过程。

希望本文档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复习课件——实验专题复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复习课件——实验专题复习
管口略向下倾斜,去塞,将导管伸人试管底部)
F
三、气体干燥、除杂、检验装置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植物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循环的主要环节) (1)药品: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氯酸钾(二氧化锰)
或高锰酸钾。 2H2O2 =M==n=O=2 = 2H2O + O2↑
(2)反应原理: 2KClO3==M==n=O=2 2KCl + 3O2↑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2)盐酸和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
也可用于 MnO2催化H2O2溶液制取O2, Zn和稀硫酸反应制取H2
3.实验顺序(以制氧为例) (1)连接装置 (2)检查装置气密性 (3)装药品、(塞棉花) (4)准备收集装置 (5)加热试管(预热、集中加热) (6)收集气体(时机、验满) (7)先撤导管、停止加热
(3)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会看图选取仪器)
固液不加热型、固固加热型 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
(4)检验: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可证明。 (5)验满: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可证明。 (6)操作步骤: 连—查—装—固—点—收—移—熄
①检查气密性,②加入药品,③固定试管,④加热, ⑤收集,⑥停止加热,⑦先移导管,后熄酒精灯。
A
D
B
AC
检验H2O 除水 的存在
检验H2O 是否除尽
检验H2的存在
典型例题3:证明导出的气体中同时含有 CO和CO2?
下列装置可重复使用
A
B
C
D
方案评价:
C BC A
C
检验CO2 的存在
除CO2
检验CO2 是否除尽
检验CO 的存在

2024年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三部分化学物质与定量研究实验4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

2024年人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三部分化学物质与定量研究实验4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

实验4 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重温真题】1.(2023·成都中考)电解水,反应一段时间后,用燃着的木条检验生成的气体,记录的现象如下表。

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D)项目两电极正极端的玻璃管负极端的玻璃管现象有气泡体积为5.15 mL,木条燃得更旺体积为10.38 mL,气体燃烧A.通电前应将玻璃管内空气排尽B.两电极产生气泡的速率不相同C.正极气体为氧气,负极气体为氢气D.结合气体密度可计算水中氢、氧原子个数比2.(2022·青岛中考节选)“追梦”学习小组走进实验室,探究“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

一段时间后。

发现两电极都有气泡产生,左右两侧玻璃管中的液面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1)a管中产生的气体和b管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玻璃管口,打开活塞,观察到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说明a管中产生的气体为氧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玻璃管口,打开活塞,气体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该气体是氢气。

(2)由上述实验可以得出:①水是由氢、氧(填元素名称)元素组成的。

②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能量的转化。

在电解水的过程中,电能主要转化为化学能。

(3)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2H2O2H2↑+O2↑。

3.(2023·宜宾中考)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

为探究水的组成及变化,某小组同学设计如图1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先在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水(含少量NaOH),再接通直流电源。

已知:水中加入的NaOH只起增强导电性作用,本身不参与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1)电解时,乙玻璃管中产生气泡的位置在 c (填“a”“b”或“c”)处。

(2)甲、乙两支玻璃管中生成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

(3)切断电源后,用燃着的木条在乙玻璃管尖嘴口检验产生的气体,观察到的现象是木条燃烧得更旺。

(4)电解时,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如图2,补全横线上的模型图。

九年级化学实验复习专题 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实验复习专题 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
3、向NaOH溶液中逐滴滴入盐酸 胶头滴管 。 4、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 5、取粉末状药品 集气瓶 。 。
药匙或纸槽
量筒
6、溶液蒸发、浓缩和结晶 蒸发皿 。
7、量取80mL的盐酸

8、将锌粒加入试管
镊子

9、取18克NaCl固体 天平
10、往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 漏斗

11、盛硫磺在集气瓶中燃烧 燃烧匙 12、拿到热的蒸发皿 坩埚钳 。 13、使烧杯、烧瓶均匀受热 石棉网
②气体的收集
A装置适宜收集 B装置适宜收集 C装置适宜收集
气体; 气体; 气体;
指出图中存在的错误之处:
实验操作顺序
③气体的净化、转化与检验
实验目的 检验水蒸气 检验CO2气体 检验HCl气体 装置 所用药品
A A B 除去N2中的O2 将CO转化为CO2 将CO2转化为CO
NaOH溶液
饱和NaHCO3
碱石灰
练习1、为了除去N2中混有的少量的CO2和
水蒸气,两位同学将混合气体分别通过下面两 个装置,最后得到的气体分别是什么?
练习2、实验室用锌和盐酸反应来制取的氢气 中常常混有少量的HCl气体和水蒸气,现用下 面的装置除去HCl气体和水蒸气,装置如何连 接?
下一单元 综 合 实 验
/
四、综合实验


14、用于装配气体发生器,便于往装置中添 加液体长颈漏斗 。
15、给较大量加热,较大量物质反应容器, 烧杯 过滤中用于承接滤液 。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指出错误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检验气密性
下一单元 气体的制取、净化和检验
/
三、气体的制取、净化和检验 1、气体的制取—— ①发生装置

人教版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教材实验基础知识总结

人教版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教材实验基础知识总结

1.1 对蜡烛燃烧的探究1.如图1所示,用火柴点燃蜡烛,蜡烛燃烧,火焰分为三层,最里面的火焰底部呈淡蓝色、次层暗淡、最外层明亮但不耀眼。

将火柴梗伸入火焰中,约1 S后取出,观察到在火焰最外层的部位最先变黑,,第二层次之,最里层变黑最慢,说明外层火焰温度最高,第二层次之,内层火焰温度最低。

2.如图2、3所示,分别取一个干燥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观察到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另一只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由此可知,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3.如图4所示,点燃蜡烛熄灭后产生的白烟(石蜡固体小颗粒),蜡烛又重新燃烧,说明石蜡固体小颗粒具有可燃性。

4.蜡烛燃烧时产生的“黑烟”是蜡烛不充分燃烧生成的炭黑。

1.2 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用相同规格的集气瓶分别收集两瓶空气和两瓶人体呼出的气体。

1.如图1,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人体呼出气体样品中,观察到盛空气样品的集气瓶中木条无明显变化,盛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说明人体呼出气体中O2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的少。

2.如图2,向空气样品和人体呼出气体样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无明显变化,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人体呼出气体中CO2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的高。

3.如图3,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或镜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观察到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无明显变化,另一块上有水雾出现,说明人体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的多。

2.1 红磷燃烧※1. 实验原理利用物质在密闭容器中与空气的氧气反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入密闭容器中,进入容器中水的体积即为消耗的氧气的体积。

2. 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4P+5O 2======2P 2O 5 3. 实验现象(1)集气瓶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2)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沿导气管进入集气瓶,集气瓶中的水面上升,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总体积的15 。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专题复习课件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专题复习课件

组内学习成效展示
5.如图所示,过氧化氢(H2O2)在催化剂二 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氧气。 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D ) A.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B.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C.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
D.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组内学习成效展示
6.【实验目的】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 发生装置选用 B (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选用 C或 D 该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 。 能够保证实验成功并收集到一瓶比较纯净的氧气,有许多实验细节需要 注意。请任写一点 只能用C装置来收集; 。
③①
D.④③②①
组内学习成效展示
3.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时,误将药品和砝码位
置放颠倒了,待平衡时,称得药品质量读数为
9.5g(1g以下用游码),则药品的实际质量为( C )
A.9g B.10g C.8.5g D.8g
组内学习成效展示
4.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放平稳,视线与 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9mL,倒出部 分液体后,俯视液面读数为11mL,则该学生倒 出的液体的体积是( B ) A.8mL B.大于8mL C.小于8mL D.无法确定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5)检验一瓶气体是二氧化碳的方法 将澄清石灰水倒入瓶中,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为二氧化碳 (6)有氮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气体,可以鉴别两瓶气体的是( C ) A、燃着的木条 B、带火星的木条 C、澄清石灰水
当堂过关
4.某同学用空塑料饮料瓶做简易净水器,设计如图所示。 (1)请你帮他继续设计:把小卵石、活性炭、石英砂三种材料放 置在装置相应的位置以获得较好的净水效果,则图中的①②③位置 放置的材料依次是 小卵石 、 石英砂 、 活性炭 。 (2)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是 过滤 ; 活性炭的作用 主要是 吸附 。 (3)净化后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 肥皂水来检验。 (4)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要降低水的硬度,生活中常 用的方法是 煮沸 。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化学 第二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实验知识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化学 第二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实验知识归纳

制取氧气实验一、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1.反应原理及装置的选择药品高锰酸钾(暗紫色固体);氯酸钾(白色固体);高锰酸钾(黑色固体)反应原理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氯酸钾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装置的选择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

例如,用高锰酸钾或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物均为固体,反应条件均为加热,因此选用右图所示的发生装置。

注意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收集装置选择的依据:气体的溶解性和气体的密度。

当气体难溶于水或不亦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时可用排水法收集,如左图,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此法收集且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湿润;当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的以它成分反应时,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如右图,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此法收集,收集的气体比较干燥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1)操作步骤:按实验要求,将所需仪器连接好组成一套装置,按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安装。

实验步骤操作方法检查装置气密性先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过一会儿,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不漏气。

装药品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然后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并用带有导管的橡胶塞塞进试管口。

固定装置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燃酒精灯点燃酒精灯,将酒精灯火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试管中的药品部位集中受热。

收集氧气待气泡连续且均匀的冒出后进行收集。

当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证明氧气已集满。

撤离导管收集氧气结束后,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灭酒精灯当导管溢出水槽后,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2)注意事项实验操作原因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便于均匀受热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所含的湿存水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在试管口处冷凝,倒流至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试管内的导管稍伸出橡胶塞即可便于气体导出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应注意当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过早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是收集到的气体不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试管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盖上玻璃片,正放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正放可以减少气体逸出二、催化剂1.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操作现象分析在试管中加入一定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该浓度的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分解很慢,放出的氧气少,不足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加入二氧化锰后,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锰加入了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当上述试管不再产生氧气时,再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又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又复燃氧气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二氧化锰只起加快产生氧气的作用,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加热1 / 2伸入试管后没有发生改变实验结论: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速率,其本身的化学性质未发生变化2.验证某物质可做某反应催化剂的方法(1)称取一定量的某物质,记录质量m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气体制取装置 1.气体发生装置(1) 加热固体制备气体的装置(见图①)① 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的特征:反应物都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

②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将导气管的出口浸没在水中,双手紧握试管。

如果水中出现气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原理:气体的热胀冷缩) ③ 加热时的注意事项:a.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b.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大约是距试管口1/3处。

c.药品要斜铺在在试管底部,便于均匀受热。

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试管内导管应稍露出胶塞即可。

如果太长,不利于气体排出。

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被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选择装置时,要选择带有橡皮塞的弯管。

(2)固液混合在常温下反应制备气体的装置(见上图②)① 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的特征:反应物中有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

②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在导管出口处套上橡皮塞,用弹簧夹夹紧橡皮塞,从漏斗中加水。

如果液面稳定后水面不下降,则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③ 装置(a)的特点:装置简单,适用于制取少量的气体;容易造成气体泄漏,增加药品不太方便。

装置(b)的特点:便于随时添加药品。

装置(c)的特点: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装置(d)的特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希望停止反应时,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

这时由于试管内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试管内的液面会下降) 【注意】如果使用长颈漏斗,注意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使用分液漏斗时无需考虑这个问题。

选择装置时,要选择带有橡皮塞的直管。

(a)装置使用单孔橡皮塞,(b)(c)(d)装置使用双孔橡皮塞。

固体药品通过锥形瓶口加入,液体药品通过分液漏斗加入。

2.气体收集装置A.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见右图) 适用情况:收集的气体不溶或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注意事项】(1)集气瓶中不能留有气泡,否则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2)应当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后再收集气体,否则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3)在气泡连续均匀放出之前,导气管管口不应伸入到集气瓶口。

如果瓶口出现气泡,说明气体收集满。

(4)气体收集完毕后,要在水下把玻璃片盖在集气瓶口上。

收集完毕后,若收集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集气瓶口应该朝上;若收集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集气瓶口应该朝下。

B.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适用情况:气体密度大于空气(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要求】导管伸入集气瓶底,以利于排净空气。

密度和空气接近的气体,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

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适用情况:气体密度小于空气(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要求】导管伸入集气瓶底,以利于排净空气。

密度和空气接近的气体,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

导气管属于发生装置。

把导气管画在收集装置中,是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

二、 水的电解实验(实验装置如右图)【实验现象】① 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通电一段时间后,两个试管内汇集了一些气体,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小,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大,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约为8:1。

② 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移近火焰时,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实验结论】①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2H 2O 2H 2↑+O 2↑;②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反应前后,参与反应的元素种类没有变化);③ 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注意】① 必须使用直流电。

② 预先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③ 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正极产生的是氧气。

三、 验证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如右图,取适量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 、B 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 ,加入约5mL 浓氨水。

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 、C 两个小烧杯,烧杯B 置于大烧杯外。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烧杯A 中的酚酞溶液由上至下逐渐变红。

【实验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注意事项】浓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氨气。

四、 过滤【实验器材】带铁圈的铁架台、漏斗、玻璃棒、烧杯 【注意事项】1.操作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用少量水润湿滤纸并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没有气泡(保证过滤效率)。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否则被过滤的液体会直接从滤纸与漏斗之间的间隙流到漏斗下的接受器中,使滤液浑浊)。

“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引流,使液体沿玻璃棒流进过滤器)、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使滤液沿烧杯壁流下,防止滴下的液滴四处迸溅)。

过滤时先过滤上层清液,后过滤下层浊液。

若先过滤下层浊液,滤纸上将会残留着大量不溶性杂质,再过滤上层清液时,不溶物会阻碍清液的通过,影响过滤速度。

若两次过滤之后滤液仍浑浊,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或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五、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见右图)【实验操作】① 把刚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 ② 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③ 集中加热;④ 过几分钟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

观察现象并分析。

【实验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

【化学方程式】C+2CuO 2Cu+CO 2↑【注意】①反应开始的标志: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②在酒精灯上加网罩的目的: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③配制混合物时木炭粉应稍过量的目的:防止已经还原的铜被氧气重新氧化。

④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的后果:石灰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六、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对应的探究实验:(1【实验操作】如右图(1),将CO 2气体慢慢倒入杯中。

【实验现象】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实验分析】二氧化碳气体沿烧杯内壁流下,先聚集在底部,然后逐渐上升,把杯内的空气自下而上排出。

【实验结论】①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②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实验操作】如右上图(2)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实验现象】瓶体变瘪。

【实验分析】二氧化碳溶于水时,使瓶内的气体体积减小,因而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把瓶子压瘪了。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七、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实验操作】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

第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纸花喷上水,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纸花喷上水之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纸花的颜色变化。

然后将第四朵纸花取出,小心烘烤,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① 第一朵小花变红② 第二朵小花不变色③ 第三朵小花不变色④ 第四朵小花变红⑤ 第四朵小花被烘烤后由红色变成紫色。

【实验分析】① 醋酸能使紫色小花变红,说明酸(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② 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③ 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④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⑤ 说明碳酸被分解了。

【化学方程式】CO 2+H 2O=H 2CO 3和H 2CO 3=H 2O+CO 2↑【注意事项】① 第二朵、第三朵纸花可以说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② 纸花必须是干燥的。

如果纸花不是干燥的,那么在把第三朵纸花放入水中时,CO 2会与纸花里的水分反应生成碳酸使纸花变红,这样就起不到对照的作用。

③ 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但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八、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实验装置】见下图(这是整套装置,但只需掌握虚线框中内容,并且下文的操作、现象、结论仅针对虚线框内的实验装置)。

1-稀盐酸 2-大理石 3-碳酸氢钠溶液 4-浓硫酸 5-木炭 6-氧化铜7-氢氧化钙溶液【实验操作】① 先通入一氧化碳,在加热前必须先检验一氧化碳的纯度;② 点燃酒精灯给玻璃管内的物质加热;③ 实验完毕,先熄灭酒精灯;④ 再通入一会儿一氧化碳直到试管冷却。

【实验现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一氧化碳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同时生成二氧化碳。

CO+CuO Cu+CO 2【注意事项】① 检验一氧化碳纯度的目的:防止加热空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引起爆炸。

② 一氧化碳“早来晚走”,酒精灯“迟到早退”。

③ 一氧化碳“早来”,酒精灯“迟到”的目的: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空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引起爆炸。

④ 一氧化碳“晚走”,酒精灯“早退”的目的:防止灼热的铜重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2Cu+O 22CuO )。

⑤ 因为一氧化碳有剧毒,随意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所以必须进行尾气处理。

⑥ 7溶液的目的:① 证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② 除去装置内的二氧化碳。

九、 一些特殊物质的颜色:黑色:MnO 2、CuO 、Fe 3O 4、C 、FeS (硫化亚铁) 蓝色:CuSO 4•5H 2O 、Cu(OH)2、CuCO 3、含Cu 2+溶液、液态固态O 2(淡蓝色)红色:Cu (亮红色)、Fe 2O 3(红棕色)、红磷(暗红色) 黄色:硫磺(单质S )、含Fe 3+的溶液(棕黄色)绿色:FeSO 4•7H 2O 、含Fe 2+的溶液(浅绿色)、碱式碳酸铜[Cu 2(OH)2CO 3 无色气体:N 2、CO 2、CO 、O 2、H 2、CH 4 有色气体:Cl 2(黄绿色)、NO 2(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 3(此气体可使湿润pH 试纸变蓝色)、SO 2 有臭鸡蛋气味:H 2S 实验室制取气体中常见的要除去的杂质:1、制O 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 2O )2、用盐酸和锌粒制H 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 2O )、氯化氢气体(HCl ,盐酸酸雾)(用稀硫酸则没此杂质)3、制CO 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 2O )、氯化氢气体(HCl )【除水蒸气的试剂:浓流酸、CaCl 2固体、碱石灰(主要成份是NaOH 和CaO )、生石灰、无水CuSO 4(并可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 除HCl 气体的试剂:AgNO 3溶液(并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 )、澄清石灰水、NaOH 溶液(或固体)、KOH 溶液(或固体)[生石灰、碱石灰也可以跟HCl 气体反应]】 十、常用来验证混合气体里含有某种气体的实验方法 1、有CO 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CO 2,有则先除掉)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 ,再将经过灼热的CuO 的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