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中医食养食疗学的特点
中医食疗养生
中医养生
一、药食同源 二、膳食合理,均衡全面 三、顺应四时 四、结合体质进行食疗
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
一、药食同源 中医有“药食同源”之说 人类的疾病有许多与食物有关。古人 在烹饪食物中,逐渐认识了食物的性能, 同时发现了平素食物中有对疾病治疗作 用的药物。 如红枣、薏苡仁、百合、山药、核桃、 龙眼肉等列入了中药本草。
• 抗瘤、抗增生作用 • 健脾利湿 治疗多发性小的肠息肉 小米、薏苡仁、 赤小豆粥 治疗慢性湿疹
药膳:枸杞粳米粥
• • • • [用料] 枸杞子、粳米适量。 [做法] 将粳米、枸杞子放入沙锅内,加水,用小火烧至沸腾, 粥变稠后,停火焖5分钟即可食用。 • [功效] • 长期服用可以滋补肝肾,益精明目。适用于糖尿病 以及肝肾阴虚所致的头晕目眩、视力减退、腰膝酸软 等。
辨体质
• 痰湿体质:表现为形 • 体肥胖,肌肉松弛, 喜食肥腻之品,懒动, 身体感觉困重,口中 粘腻。 饮食宜清淡,常用食 物:冬瓜、荷叶、赤 小豆、扁豆、枇杷叶 等。
辨体质
• 湿热体质:面垢油光, • 易生痤疮,常口干、 口苦、口臭,便干、 尿赤,性格多急躁易 • 怒,舌质红,苔薄黄 或黄腻。 • 宜食用清利化湿的食 品。 常用食品:薏苡仁、 莲子、绿豆、鸭肉、 冬瓜、苦瓜等。 禁忌辛辣燥烈之品, 如辣椒、牛肉、羊肉。
山楂
活血消食,降脂减肥——预防和治疗高 脂血症、高血压、脂肪肝。
•
生山楂片、菊花、决明子、绿茶各适 量——代茶饮。 • 注意:大便稀、有消化性溃疡者慎用
苦瓜豆腐汤
• [用料] 苦瓜150g,豆腐400g,色拉油30g,料酒 5g,酱油10g,香油5g,盐3g,味精2g,淀粉 5g。 • [做法] 苦瓜洗净切片;豆腐洗净切块;淀粉加水 适量调匀成水淀粉,备用。色拉油烧热略为降 温,加入苦瓜片翻炒数下,倒入沸水,推入豆 腐块,用勺划碎,调味煮沸,用少许水淀粉勾 薄芡,淋上香油即成。 • [功效] 消暑解热,对减肥以及病后调养亦有作用。
辛宝《中医食疗学》学习笔记1-3 中医食疗的特点
辛宝知到智慧树《中医食疗学》学习笔记1-3 中医食疗的特点中医食疗的特点有七个方面:一、整体性。
1、强调食物的整体性。
中医食疗不关注食物里的营养素及相关成分,不注重成分分析对比。
它认为食物是一个整体,食疗学是从食物的整体作用角度出发,重人体作用的体现,调节饮食的整体均衡,以促进机体健康的一个实现。
2、强调人是一个整体。
主要体现在结构和功能上。
中医必须考量人各个脏腑的整体协调,而非单纯的关注某个脏气的功能。
3、强调人和外部环境的整体性。
比如人和自然界是一个整体,不同季节气候等条件下,人的饮食和食疗也需要作出调整,正如古语所说:“不时,不食。
”不是这个季节的食物不吃。
而且民间所谓的“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也是这种说法的体现。
从饮食上来说,中医食疗学也强调人和社会是一个整体。
比如强调饮食结构——饮食的搭配;饮食行为——饮食的过程;饮食消费——饮食的选择;这些与健康和食疗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辨证性中医食疗根据不同病情,证候,体质等情况加以辨证分析,有区别的帮助我们选择食物。
辨证论治(包括施治,施药,施食)是中医治疗学上的一大特征。
中医学认为,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是动态变化的一个过程。
一种疾病可以随病因,体质,年龄,气候,地域或发展阶段等因素的变化,表现为不同的证。
所谓辨证施食,即指根据不同的病证来选配食物。
因此,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食物的选配应在辨证施食的原则下进行。
比如,虚证宜用补益之品;实证宜用祛邪之品;表证宜用发散之品;里实证宜用通泄之品;里寒证宜用温里之品;里热证宜用清泄之品。
针对一种疾病,在临床上表现出的多种不同的证,在食物中选择的时候也应该有所差别。
比如胃痛的辩证施膳,根据不同的病证,选用不同的药膳方:脾胃气滞,脘腹疼痛→行气和中→橘皮粥,香砂糖;脾胃气虚,脘腹疼痛→补气健脾→黄芪大枣粥;脾胃虚寒,脘腹疼痛→温补脾胃→鱼羹,姜汁黄鳝饭;胃阴不足,脘腹疼痛→益胃生津→沙参粥,玉参焖鸡。
中医食疗药膳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中医食疗药膳的应用及发展趋势一、中医食疗的概念与特点中医食疗是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一种养生方法。
通过合理饮食,选择适当的食材和食法,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强身健体的效果。
中医食疗有以下特点:1.个体化:中医食疗强调因人而异,根据个体的体质、病情和环境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食疗方案。
2.综合治疗:中医食疗是综合性治疗的一部分,通过食疗与药疗、针灸等方法相结合,实现疾病的综合调理。
3.平衡调节:中医食疗追求身体的阴阳平衡,通过食材的性味归经来调节脏腑功能,保持人体的健康状态。
二、中医食疗药膳的应用2.1 药膳的定义与分类药膳是中医食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药物与食材相结合,制作成具有药效的食品。
根据不同的功效和药材的选择,药膳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清热解毒类:如黄连薏米粥、银耳绿豆汤等,适用于感冒、咽喉肿痛等症状。
2.益气养血类:如当归煮鸡蛋、枸杞炖鱼等,适用于贫血、虚弱等症状。
3.滋阴补肾类:如淮山炖排骨、枸杞粥等,适用于肾阴不足、腰膝酸软等症状。
2.2 药膳的应用领域药膳在中医食疗中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1.疾病预防:适度摄入具有药用价值的食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常见疾病,如中药材茯苓可以降低血压、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
2.疾病治疗:药膳可辅助治疗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中药材枸杞具有降血糖、降血压的作用,可以与药物联合使用。
3.康复养生:药膳对于疾病康复和健康养生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中药材当归有促进血液循环、调理月经等功效,可以用于女性的康复养生。
三、中医食疗药膳的发展趋势3.1 科学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医食疗药膳将更多地依靠科学实验和研究,明确药材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从而更好地指导食疗的应用。
3.2 标准化为了提高中医食疗药膳的疗效和安全性,建立一套药膳制作和应用的标准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制定药膳的原料选择、配伍比例、烹饪方法等标准,有助于保证药膳的质量和稳定性。
中医食疗学
萌芽时期(夏—春秋) “药食同源”——最早的药物都是食物,中医学从它初起时便 与饮食结下了不解之缘,最早的医疗正式饮食疗法。 “火”的发现与后来食疗的发展具有密切关系。 “酒”的认识和利用,对医药和食疗饮料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 作用。
2020/4/20
中医食疗学的发展简史
2020/4/20
《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特别强调了药治与食治相结 合的重要,“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气味合而服之,以益精气”。
提出了用药的同时辅以食疗的重要性,各类食物应调配得当,互相取长补短,才能 对身体发挥有益的作用。此外还论述了脏腑生理特性和食物性味的关系,以及对饮 食性味的选择和配合等,为后世食疗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中医食疗学的基本概念
✓ 中医食疗学的概念
中医食疗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食物的性能、配伍、制作和 服法,以及食物与健康的关系,并利用食物来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一 门学科。它和药物疗法、针灸、推拿、气功等学科一样,都是中医学的 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和老年医学领域中占有重要 地位。
2020/4/20
2020/4/20
王焘《外台秘要》在膳食食疗保健方面有十分宝贵的记述,除在食物 禁忌方面外,还有药膳食疗保健方,如气嗽用杏仁煎,下痢用生姜汁加白 蜜方、干姜加杂面为烧饼熟食方等,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太平圣惠方》总结了药膳的作用,并列举了多种食疗药膳保健食 品,如软食之粥、羹,硬食之索饼,饮料之酒、浆、茶、乳等。该书所载 之食疗用方和食膳类型对后代食疗影响很大。
《内经》中记载了半夏粳米汤等6个药膳方。
2020/4/20
《神农本草经》中收载药物365 种,其中药用食物就达50种左 右,包括有米谷、菜蔬、虫鱼、禽、肉等“食药物”,并记录了这些
中医饮食保健学的特点
中医饮食保健学的特点首先,强调个体化。
中医饮食保健学认为每个人的体质、气血、脏腑功能都不尽相同,所以饮食调养也应因人而异。
根据个人体质特点,进行针对性的食疗调节,达到平衡和谐的效果。
比如,对于体质虚弱的人群,中医饮食保健学会推荐他们食用一些具有滋补效果的食物,如枸杞子、龙眼等,以促进体质的恢复和增强。
其次,注重运用中药食疗。
中医饮食保健学认为食物与中药有着密切的关系,食疗中经常使用一些具备药用价值的中药材,如山药、银耳等。
这些中药食材不仅具有滋补身体、调节人体机能的作用,还能预防和治疗一些常见病和慢性病。
中医饮食保健学强调药食同源,通过熟知中药的性味、作用,选用合适的中药食材进行食疗,达到调养身体的目的。
第三,讲究饮食调节与生活方式的结合。
中医饮食保健学认为饮食是健康的基石,但仅仅依靠饮食的调节是不够的,还需要结合良好的生活方式。
比如,中医饮食保健学会告诉人们要经常参加适量的运动,保持正常的睡眠时间和规律,调节情绪等。
这些都是为了提升人体的免疫力,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而达到保健的目的。
第四,注重饮食的协调性和综合性。
中医饮食保健学强调饮食要有协调性,意思是要合理搭配,均衡饮食。
食物的性味、功效会相互影响,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搭配。
例如,肉类和蔬菜的搭配,可以使人体吸收更多的铁质,起到补血的作用。
另外,中医饮食保健学认为饮食保健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既要注重滋补,又要注重清淡,兼顾五味调和,以达到保健的效果。
综上所述,中医饮食保健学具有个体化、运用中药食疗、结合饮食调节与生活方式以及注重饮食的协调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这些特点体现了中医饮食保健学综合运用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为人们提供科学合理的饮食保健方法。
中医药的营养学和食疗方案
中医药食疗方案 的注意事项
注意食材的搭配与禁忌
食材搭配:根据食物的性质和功效,合理搭配食材,以达到最佳效果 食材禁忌:了解各种食材的禁忌,避免食物相克,保证食疗方案的安全性 食材的新鲜度:选择新鲜食材,以保证食疗方案的效果 食材的处理:正确处理食材,如清洗、切块、烹饪等,以保证食疗方案的效果
食疗需要长期坚持,不能期望 短期内看到明显效果
食疗要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 不能完全依赖食疗
注意食疗的长期坚持与调整
长期坚持:食疗需 要长期坚持,才能 看到效果
调整方案:根据个 人体质和病情,适 时调整食疗方案
饮食搭配:注意食 物之间的搭配,避 免相克
适量饮食:控制饮 食量,避免过量摄 入导致身体不适
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的规律
注重食物的温热寒凉性质
避免食用过于生冷或燥热的食 物
因地制宜原则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体质的人群,制定相应的食疗方案 注重食物的地域性、季节性和体质差异性 选用当地特产、应季食物和适合体质的食物 结合中医理论和现代营养学知识,制定科学合理的食疗方案
辨症施膳原则
秋季:以养肺为主,推荐食物 如银耳、梨、蜂蜜等
冬季:以养肾为主,推荐食物 如黑豆、核桃、海参等
不同地区的中医药食疗方案
北方地区:注重温补,如羊肉炖萝卜、红枣粥等 南方地区:注重清热祛湿,如冬瓜汤、薏米粥等 东部地区:注重养阴润燥,如银耳莲子羹、枸杞粥等 西部地区:注重温阳散寒,如姜汤、羊肉火锅等
XX
注意食疗的安全与卫生
选择新鲜、 无污染的食 材
避免食用过 期、变质的 食物
保持厨房卫 生,避免交 叉污染
合理搭配食 物,避免食 物相克
适量食用, 避免过量摄 入
中医食疗与食养
中医食疗与食养主讲:李雪英—、概述中医食疗学是研究中国传统食疗、食养的理论和经验并加以整理和提高,使之与现代营养治疗学和食养卫生学相结合的一门医疗保健方面的实用科学。
饮食疗法简称食疗,即根据病情或病人的需要,采用针对性的饮食,对疾病进行治疗或防病健身的一种方法。
食疗在提高疗效上与其它医疗、护理、药物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对病人来说特殊营养配合的食物,有的能直接影响疾病的转机,有的可以为机体进行其它的治疗(如手术)创造必要的条件。
二、中医食疗的原则1、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突出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中医食疗必须有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辨证的方法及治疗原则,运用中医理论的辨证施治在食物调配上以充分利用食物中一些非营养物质的特殊治疗作用。
选择配膳,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如〃阴虚“之体应选择甘寒、甘凉、甘平及酸性食品,甘酸能化阴,甘凉可治热。
2、因人因病,辨证施食食物虽为养人之品,然亦与脏腑有宜、不宜。
"食物入口,等于药物治病同为一程,合则于人脏腑有宜,而可去病卫生,不合则与人脏腑有损,而即增病促死〃。
故必须认真运用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及药物归经学说来分析食物的作用,是中医食疗的特点,也是选择食物的原则。
"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性质,根据中医理论的"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治疗原则,凡属寒性或凉性食物,食后能起到清热、泻火甚至解毒的作用,遇到热证或炎暑、温热、疫毒盛行的季节,可以选用。
相反,凡属热性或温性食物,食后能起到温中补虚、防寒的作用,遇有寒证或气虚之证,阴虚证可选用。
〃五味"是指酸、辛、甘、苦、咸。
食物的五味具有不同的作用。
如凡辛味能散,能行气血,对于表证、气血阻滞都应选择辛味食物。
甘味食物能补益和中缓急,用甘味食物可滋补强壮,以疗人体五脏气血、阴阳任何一方之虚证,同时甘味可用来缓和拘急疼病等。
酸、涩食物有收敛、固涩作用。
中医食疗的概念及特点分类
中医食疗的概念及特点分类中医食疗是中医学中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调整人体的饮食结构和食物的选择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食疗在中医学中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着关于饮食与健康的论述。
中医食疗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饮食与药物的结合:中医食疗是将食物和药物结合起来,通过特定的食材和食疗方法来调理身体,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
在中医理论中,食物具有药物的特质,不同的食材对身体有不同的功效和作用,可以起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2. 个体化调理:中医食疗注重根据个人的体质、病情和所处环境的不同来进行针对性的调理。
中医认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同样的食物在不同的人身上可能有不同的效果和反应,因此需要根据个体特点来制定食疗方案,实施个性化的调理。
3. 平衡阴阳五行:中医食疗认为人体的健康与阴阳五行的平衡息息相关。
根据中医的理论,人体由阴阳两个相对统一的方面组成,阴阳失衡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中医食疗通过选择含有不同属性的食材,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达到和谐健康的状态。
4. 直击病因:中医食疗注重从病因入手,通过调节饮食来直接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因。
中医认为很多疾病的发生与饮食不当、营养不良有关,因此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选择营养丰富的食材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中医食疗可以根据治疗的特点进行不同的分类,根据疾病的分类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寒热食疗:中医认为寒热是疾病的一种表现,通过选择寒热性质的食物来调节体温,达到治疗的效果。
比如,寒症宜吃温性食物,热症宜吃凉性食物。
2. 平衡五行食疗:中医将五行(金、木、水、火、土)与人体的脏腑相对应,通过选择五行相关的食物来平衡人体的五脏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 调理气血食疗:中医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元素,通过选择富含气血营养的食物来调理气血,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4. 调理脏腑食疗:中医将人体的脏腑系统看做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通过选择有针对性的食物来调理脏腑功能,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中医食疗学
八、气郁质(H型) 总体特征: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 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瘦者为多。 常见表现: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烦闷不乐,舌 淡红,苔薄白,脉弦。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虑。 发病倾向:易患脏躁、梅核气、百合病及郁证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 不适应阴雨天气。 食疗原则:健脾理气,疏肝解郁。 食物选择:玫瑰花、柑橘、豆豉、荞麦、蘑菇、 苦瓜、丝瓜、海带等 三花茶、佛手陈皮茶、大蒜炒丝瓜等
九、特禀质(I型) 总体特征: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过敏体质者一般无特殊;先天禀赋异常者或有畸形, 或有生理缺陷。 常见表现:过敏体质者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喷嚏 等;患遗传性疾病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征;患胎 传性疾病者具有母体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关疾病特征。 心理特征:随禀质不同情况各异。 发病倾向:过敏体质者易患哮喘、荨麻疹、花粉症及药物过 敏等;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愚型等;胎传性疾病如五迟 (立、行、发、齿和语)、五软(头、项、手足、肌肉、 口)、解颅、胎惊等。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差,如过敏体质者对易致过 敏季节适应能力差,易引发宿疾。 食疗原则:因人而异
祛除邪气:辛温解表(姜、葱、蒜)、辛凉解表(薄荷、 荸荠、豆豉)、止咳平喘(杏仁、枇杷、白果、梨)、 化痰(海带、紫菜、萝卜、橘络)、清热泻火(苦瓜、 蕨菜、西瓜)、清热燥湿(茄子、荞麦)等。 现代医学分:降血脂(荞麦、小米、苦瓜、冬瓜、芹菜、 竹笋、木耳、橄榄油、红酒、山楂、香菇等)。降血压 (菊花、芹菜、山楂、洋葱葡萄酒、菠菜、丝瓜、葛粉 等)、软化血管(黑木耳、洋葱、山楂、醋、草莓、茶 叶、枣等)、补钙(牛奶、豆制品、海带、紫菜、虾皮、 鸡蛋、海鱼等)、降糖(银耳、百合、山药、莲子、茯 苓、扁豆、枸杞、绿豆、苦瓜等)、防癌抗癌(苡仁、 灵芝、玉米、葡萄、海带、木耳、银耳、大蒜、猕猴桃、 香榧、香茹等)
中医药膳食疗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则
中医药膳食疗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则
中医药膳食疗是一种通过食物来调养身体的方法,其特点和应用原则如下:
1. 个体化:中医药膳食疗强调个体化调理,根据个人体质、病情和所处环境等方面的不同,制定相应的膳食方案。
2. 食物为药:中医药膳食疗倡导“食物即药物”的理念,认为食物具有调理身体的作用,不仅能够满足营养需求,还能改善体质和治疗疾病。
3. 动态平衡:中医药膳食疗注重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根据具体病情调整膳食的性味、热量、营养比例等因素,以达到防病、治病和养生的目的。
4. 综合治疗:中医药膳食疗通常与中草药、针灸、推拿等综合治疗方式结合,相互补充、增强疗效,并能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5. 预防为主:中医药膳食疗注重预防疾病,在人体还没有发生病变时,通过合理膳食的调理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6. 强调整体观念:中医药膳食疗注重人体整体的调理,通过调整不同脏腑的功能,增强人体的自愈能力,达到平衡和谐的状态。
中医药膳食疗主要应用在以下方面:
1. 预防常见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等。
2. 调理各类亚健康状况:如失眠、疲劳、体虚等。
3. 辅助治疗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消化系统疾病等。
4. 促进康复:中医药膳食疗可以在康复过程中增强体质,帮助恢复健康。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药膳食疗虽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调理方法,但在应用过程中仍需遵循中医理论,并结合个人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
中医食疗学
中医食疗学史丽萍绪论一、中医食疗学的概念中医食疗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食物的性能、配伍、制作和服法,以及食物与健康的关系,并利用食物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
二、食疗的基本概念(一)食疗的概念“食疗”又称“食治”是应用食物于病人或用食忌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二)食养的概念“食养”是应用食物于健康人群以达到养生之目的。
三.食疗与药疗的区别食疗,是用以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方法;是利用食物,并以饮食物的形式运用的;适应范围较广;主要针对非健康人群,其次才是用于患者,作为药物或其它治疗措施的辅助手段;是随着日常饮食生活比较自然地被接受的;而且还能给人感官上、精神上以享受。
药物疗法,主要用药物,并以药剂的形式运用的;适应范围较局限,主要针对病人,其次才用于不健康的人群,是治疗疾病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食物疗法和药物疗法各有偏长,在防病治病的过程中二者都是不可缺少的。
应利用其所长,相互配合。
四、食疗的特点1.历史悠久,文献丰富2.独特的食养卫生学说3.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4.具有民族和地方的特色5.防治并重,以防为主第一章中医食疗学的发展史一、食疗的萌芽药食同源最早的药物都是食物。
最早的医疗方法正是饮食疗法。
火的发现“炮生为熟”、“以化腥臊”使食物中的蛋白质易于吸收酒的发明对医药和食疗饮料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酒能“通血脉”、“行药势”,同时还可作溶剂、制造药酒等,以后酒还发展成麻醉剂。
二、周秦汉时期的食疗西周时期《周礼?天官》有:“食医、疾医、疡医、兽医”的设置和分工。
食医(专管食疗的的医官)食疗在这一时期已具雏形。
战国时期《黄帝内经》提出“凡欲诊病,必问饮食居处”,要求“治病必求其本”,“药以祛之,食以随1之”的治疗原则。
强调“人以五谷为本”,指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五味入口,藏于肠胃。
” 书中还将多种食物分列于五味之下,以治五脏之疾病。
并总结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膳食配制原则。
食疗学的特点和原则
食疗学的特点和原则食疗学是一门研究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学科。
它的特点和原则是基于中医理论和现代营养学的结合,通过合理地选择和搭配食物,以达到滋补身体、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的目的。
食疗学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个体化:食疗学注重个体的差异性,根据不同人群的体质、病情和生活环境等因素,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
比如,根据体质的不同,有的人适合多吃温补的食物,而有的人则适合多吃清热解毒的食物。
2. 综合性:食疗学综合运用中医学、营养学、食品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以全面地改善人体健康。
它不仅考虑食物的营养成分,还考虑其性味、归经、功效等方面的特点。
3. 绿色健康:食疗学倡导选择绿色健康的食材,强调食物的新鲜、天然和有机。
它主张少吃加工食品和含有激素、农药等有害物质的食物,提倡多吃新鲜蔬果、粗粮和优质蛋白质食物。
4. 防病为主:食疗学注重预防疾病,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比如,通过适当调整膳食结构,可以预防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
食疗学的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食物药用:食物具有药物的功效,可以通过合理的选择和搭配,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
比如,酸味的食物可以收敛肝气,苦味的食物可以清热解毒。
2. 五味调和:食疗学主张五味调和,即酸、甜、苦、辣、咸五味的食物要适度搭配。
不同味道的食物对应着不同的脏腑经络,通过调整五味的平衡,可以达到调理脏腑的效果。
3. 色香味形:食疗学注重食物的色香味形,认为不同颜色的食物对应着不同的营养成分,不同的气味可以刺激食欲,不同的形状可以促进消化吸收。
4. 适量为宜:食疗学强调适量饮食,既不过量也不过少。
适量的食物可以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过量或不足都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5. 朝气脚步轻:食疗学主张朝气脚步轻,即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
这是因为早餐是一天中的第一餐,要给身体补充能量;午餐是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候,要补充足够的营养;晚餐是一天中消耗最少的时候,要控制饮食量,避免过饱。
中医食疗学的特点
中医食疗学是中医药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以食物为治疗手段,通过合理的膳食搭配和食物的烹制方法来调理身体,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
以下是中医食疗学的一些特点:
个体化:中医食疗学注重因人而异,根据个体的体质、病情和生活环境来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需求不同,所以食疗方案需要因人而异。
综合性:中医食疗学将食物的味道、性质、功效、烹调方法等综合考虑,以达到平衡身体的目的。
它综合运用中医理论中的五行学说、阴阳平衡理论和经络学说等,将食物与身体的相互关系结合起来。
顺应自然:中医食疗学强调顺应自然的节气和环境变化,根据不同季节和地域的特点,选择适宜的食材和烹调方法,以滋养身体,增强免疫力和适应能力。
食物药用性:中医食疗学认为食物具有药用性,不仅能提供营养,还可以调理身体,防治疾病。
通过合理选择和搭配食物,可以达到治疗疾病、强身健体的效果。
防治结合:中医食疗学注重预防为主,通过科学合理的膳食搭配和饮食习惯的调整,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同时,对于已经出现的疾病,中医食疗也能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提高疗效。
经验总结:中医食疗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实践,几千年来形成了许多经典的食疗方案。
这些方案经过世代医家的实践验证,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中医食疗学的特点在于它综合运用中医理论、注重个体化、顺应自然和食物药用性,将食物与身体的相互关系结合起来,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天然、安全、经济的保健方法。
饮食养生PPT教学课件
峻补滋养法:应用补益较强,显效较 快的食物达到急需补益的目的。如羊 肉、狗肉、鹿肉、鹿胎、鹿尾、鹿肾、 甲鱼、熊掌、黄花鱼等。但此法的运 用,应注意体质、季节、病情等条件。
(如鹌鹑、燕窝、山药、山鸡等)的功 效。如绿豆、鲜萝卜、西瓜等能减弱羊 肉、牛肉、狗肉的温补气血的功效。如 辣椒、生姜、胡椒等减弱银耳、百合、 梨的养阴生津润燥功能。
4、相反:两种食物同用时,能产生毒性 反应或明显的副作用,形成了食物的配 伍禁忌。如柿子忌茶,白薯忌鸡蛋,葱 忌蜂蜜,鸡肉忌黄鳝等。
常用食物:燕窝、牛奶、蛋、兔肉、鸡 肉、猪肉、冰糖、蜜糖、芝麻等。
莲藕驻颜方
【组成】莲花7g,莲藕8g,莲子9g
【用法】农历7月7日采莲花,8月8日采 莲藕,9月9日采莲子,阴干,为末。混合 均匀,瓷瓶封存。每天早晚空腹服食1g, 温酒送服。亦可开水冲服。
【功用】驻颜轻身,葆青春。适用于肥胖 而容颜将衰败者。
我在童年和少年时代曾
在寄园求学,得到钱名 山先生的教诲,令我终 生难忘,迄今对他充满 感恩和怀念
作文马虎 找我谈话
寄 夜幕降临 促膝长谈 园 欣赏书画 读 书 先生评画
炫耀诗才 先生批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了解回忆性文章的特点 • 初步学习细致观察的作用
以及实际应用
• 体会先生爱生之心、作者 敬师之情
偏寒的体质或寒性疾病,可选用性质属 热的食品。调味品中热者偏多。如姜糖 汤可温中发汗;辣椒、生姜能通阳健胃; 胡椒、茴香可治胃寒痛;葱白合生姜煎 服可用于治疗外感风寒等。
中医食疗学
中医食疗学摘要:中医食疗学是以中医药里学为指导,专门研究各种食物在人体医疗保健中的作用及应用规律的一门实用性学科,在今天也已经成了一门古老而崭新的学科。
关键词:中医食疗(一)中医食疗学概念:中医食疗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的,以“养”、“疗”、“防”结合的主要内容的学科。
食养、食疗和药膳均为中医术语,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都与正常饮食密切相关。
食养是应用食物于健康病人以达到养生之目地。
食疗是应用食物于病人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药膳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将药物和食物相配伍,采用独特的烹调技术制成色、香、味、形、效俱全的特殊食品,根据作用的不同又分为保健药膳和治疗药膳两类。
(二)学习的收获古往今来,中国人都十分讲究养生之道,而中国的饮食文化又是博大精深,吃也是大有学问的。
利用食物来保健强身,预防和治疗疾病,或促进机体康复以及延缓衰老的方法,在中国医学中称为“饮食疗法”,或称之“食疗”、“食治”。
早在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就曾指出:“安身之本,必资之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
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不明药忌者,不能以除病也。
斯之二事,有灵之所要也。
若忽而学,诚可悲夫,是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
悦神爽志以资血气。
若能用食平病,释情遭疾者,可谓良工。
”由此可见,中医食疗的重要作用及临床意义。
通过《中医食疗学》课的学习,使我认识到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及它们在中医学中运用。
金、木、水、火、土代表和作用不同的脏腑,不同的脏腑各有其功能,而脏腑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既然要进行食疗,那么我们首先必须要弄清楚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引起疾病的原因,主要是风寒暑湿燥火六气。
然后,我们要对症下药。
而对症下药之前,我们要通过“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确定病症,之后才能根据药性下药。
不同的药食有不同的味,而不同味道的药食则有不同的功效。
通过学习,使我掌握了不少滋补养生的食谱,以后我就可以针对自己不同时候的不同需要进行食疗,可谓终身受益。
中医饮食营养学(中医饮食营养学讲稿)
第一章中医饮食营养学的概念和内容概念“营养”一词并非外来语,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养生说》中即有“营养生者使之能逸而能劳”。
“营养”古代又作“荣养”。
[例如]《晋书·赵至传》云:“至年十三,请师受业……至日,吾小未能荣养,使老父不免勤苦。
”至今,在日本仍沿用“荣养”一词。
营:经营,营造。
荣:荣盛,繁荣。
养:养护,补养。
营养,系指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或养料,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过程。
近百年来,西方医学传入我国,其中一门与营养学性质相近的学科(nutrition)被译为“营养学”,而实际上,我国固有的中医饮食营养学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自成体系,渗透于中医各科之中。
中医饮食营养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食物来保健强身,预防和治疗疾病,或促进机体康复以及延缓衰老的一门学科。
它和药物疗法、针灸、推拿、气功、导引等学科一样,都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某种意义上讲,中医饮食营养学在预防医学、康复医学、老年医学领域中,更占有重要地位。
饮食:泛指固态、流态、半流态的食物或食品。
食物:给人提供养分,满足心理要求的自然界的一种物质。
食品:食物进一步的加工品。
天然营养保健品:介于药食之间的天然物质,古称为“饵”。
食品的标准:色、香、味、形、器(器皿)、意(含义、意义)、质(营养成分、中医作用)、效(效果)、量,或营养成分、心理满足、饱腹感。
研究内容中医饮食营养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两大部分,从历代有关文献记载和临床实际情况分析,基本包括饮食养生、饮食治疗、饮食节制和饮食宜忌四个方面,前两者是指饮食在实际生活与临床中应用的范围;后二者是指饮食在生活与临床中应用的方式方法。
四者密切相关,不可分离或孤立。
所以有一种看法,认为使用添加药物的药膳,如黄芪炖鸡之类,就是“中医饮食营养学”,实际上,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
饮食养生中医饮食养生,习称“食养”、“食补”,是泛指利用饮食来达到营养机体、保持健康或增进健康的活动。
中医养生学的六个基本特点
中医养生学的六个基本特点中医养生学最突出的特点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它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理论等,对传统的养生学说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使得中医养生学更加具备科学性、实用性。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中医养生学的六个基本特点,希望对你有用!中医养生学基本特点1、以养气为要。
气是中国医学特有的概念。
中医养生学十分重视养气。
气,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宇宙万物包括人类,都是由气的运动变化而化生的,因此养生的重要任务,就是如何保养人体之气,以保养正气为本。
中医养生学基本特点2、强调治未病。
“未病”是指可能发生的疾病或可能出现的继发症。
《黄帝内经》最早提出“治未病”的原则。
所谓治未病,简言之,它包括两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即当未病之时,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而在既病之后,要采取措施防止疾病发展、传变、恶化。
由此可见,从治未病的第一方面意义看,它与养生学的内容相一致。
从第二方面的意义看,如果患者自觉的或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药疗、食疗或起居、气功、体操等方法防止疾病发展,促进恢复,那也是养生行为。
张仲景的“养慎”说就是治未病思想。
《金匮要略》第一篇就提出这种思想。
养慎的核心就是外避六淫,内养正气。
“治未病”思想一直为历代养生学家所重视。
中医养生学基本特点3、重视厚德养生。
中医养生学强调道德修养对于养生长寿的重要性。
德高者寿高,这是中医养生学的一个基本观点。
《论语·雍也》及《孔记·中庸》中均记载孔子关于仁者寿的观点,认为仁慈的人,有爱心、心地善良的人,能享长寿。
老子把慈善、节俭和不为天下先,视为人生三件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样重视道德修养。
庄子论养生也是强调精神生命的重要性。
有仁爱之心不仅自己健康长寿,也能使他人健康长寿。
为君者仁,则其民亦寿。
《汉书·董仲舒传》说:尧舜行德,则民仁寿。
上行下效,全社会都具有真诚的爱心,自然能出现一个健康长寿的社会。
崇仁修德,这便是内养正气,属于养生学之养神养心的范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味调配2
苦味可除湿、利尿,且对肝、肾功 能有益, 但苦味过浓可抑制味觉 神经,导致呕吐恶心
辛辣能刺激胃肠蠕动,增加消化液 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和机体代谢, 但过食辛辣对眼疾、口腔炎及痔 疮不利
五味调配3
咸可调味,增加食欲促进水盐代谢, 但食咸过量可使水盐代谢紊乱、 血容量增加而血压升高
五味调和,相得益彰 一味偏嗜,有损健康
♥对金属类毒物有一定的解毒作用
酸味 ♥具收敛、固涩、开胃作用 ♥治疗汗症、泄泻、遗精 ♥如乌梅、山楂、石榴等。 ♥此类食物可以增加胃液酸度,抑制病原
体的繁殖,有利于促进食欲、消化食 物和防止消化道感染
苦味 ♥具宣泄、清热、燥湿作用 ♥治疗热证、心烦、湿证、咳喘 ♥如苦瓜、莴苣、马兰等。 ♥此类食物具有消炎、抗菌作用,其中钙、
揭(口唇掀起) 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此五味之所伤也
五 味 调 和, 不 可 偏
嗜
五味调配1
甘甜之食有补气血、解除肌肉紧张 和解毒功能,但多食则易影响食欲;
酸味可增加食欲、健脾开胃,且可 增加肝脏功能,提高钙磷的吸收率, 但过食酸味可损伤胃粘膜而致溃 殇发生,影响牙齿的坚固,使消化 功能紊乱;
各地人群饮食习惯有差异,但 只要服食得当,均可滋生气血
因时而宜
食物的时性非常强,如同一谷 类,由于播种、收获季节不同, 其性质也可不同
各种食物,在一年四季中的营 养成分亦可有变化
河蟹在夏季瘦空,而在9、10月 份最肥最壮,营养最好
五、时时调护脾胃之气
脾胃之气为人“后天之本”
食养食疗学家认为,时时注意 护养胃气是食物养生主要手段
体质
4、迟冷质:可见形体白胖,面色不华,形 寒怕冷,唇淡,四肢冷,夜尿清长,脉沉 无力,舌质淡胖,边有齿痕。
此类体质与中医辨证中阳虚寒证类似
体质
♥忌:生冷、寒凉食物
♥宜:温阳散寒
体质
5、倦恍质:可见面色恍白,气短乏力懒言, 动辄汗出,月经淡少,脉细无力,舌质 淡。
此类型体质与中医辨证中气血两虚 证类似
脾胃虚寒、体质属迟冷者,过多食用西瓜、
蟹类、海蛤类食物而致腹泻、胃脘疼痛
阳热亢盛、燥热内盛、阴虚火旺体质病证
者,过食温热性质食物如辣椒、狗肉、羊 肉等而致口舌生疮、大便秘结,甚至痔疮 出血
重视食性寒热平衡
吃寒性食物必需佐配热性食物: 如螃蟹属寒性,生姜属热性,吃 螃蟹时佐以姜末等
对食物的要求
中医食养食疗学
特点 原则
特点
体现以预防为主的思想 注重辨证(质)食治方法 强调食物的四性五味 因人因时因地择食 时时调护脾胃之气 注意饮食禁忌
一、预防为主的思想
中华民族在很早就形成了一套 独特的膳食结构理论
将食物中的营养称之谓“精微” 物质、 “水谷之精气” ,“后 天之本”
一、预防为主的思想
此类体质与中医辨证中痰湿证类似
体质
♥忌:生冷、寒凉、油腻食物
♥宜:化痰利湿、温阳散寒的食物 苡米、薏米
体质
3、燥红质:可见形弱消瘦,口燥咽干,内 热便秘,尿黄短少, 少眠心烦,脉细数, 舌红少苔。
此类型体质与中医辨证中阴虚内热、 阳盛内热证类似
体质
♥忌:温热食物
♥宜:偏寒凉、具补阴生津、清热凉血
法
辨证论治、辨证施膳、辨证食治
辨质施食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 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疾病的原因、 病位、病性,以及邪正关系;
证
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2
病
施食用膳的原则
《内经》
“虚者补之”, 偏虚的体质用具补益作 用的食物;
“实者泻之”, 类似实证的体质用具泻 下作用的食物;
“寒者热之”, 类似寒证的体质用具温 热作用的食物;
体质
♥忌:生冷、寒凉食物 ♥宜:补益气血
辨质食治 辨质施食
三、强调食物的四性五味
四性:寒凉温热
♥温热食物对迟冷质、倦恍质以及寒证、 阳虚者适合;
♥寒凉的食物对燥热质以及热证阴虚火 旺者适合
食物中属平性较多,故大多可久服长服 而不致体质的偏颇
长服寒凉食物可致脾胃虚寒,损及脾阳;
长服温热食物可致内热内火炽盛而致 燥热、阴虚
色、香、味、形
养
五味:辛、甘、酸、苦、咸
辛味 ♥具行气、行血、发散作用 ♥治疗气血阻滞、外邪束表证。 ♥如辣椒、胡椒、葱、姜、薄荷等。 ♥此类食物多含有辣椒碱,可引起粘膜皮
肤的烧灼感,从而反射性地提高体温 与血压
甘味 ♥具和中、缓急、补益作用 ♥治疗虚证、拘急疼痛、脾胃虚寒 ♥蜂蜜、饴糖、甘草
即"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遵生八笺》高濂
"美饮食,养胃气"
" 所 谓 美 者 , 要 在 乎 生 冷 勿 食 , 粗硬勿食,勿强食,勿强饮。凡 此数端,皆损胃气,非惟致疾, 亦乃伤生。"
《素问· 藏气法时论》: "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 五畜为益 五菜为充 气味合而服之 以补精气"
一、预防为主的思想
五谷杂粮为主食 果、畜、菜为副 主副比例适当的 饮食结构
中华民族积累了正确选择食物、 合理配用膳食、用食物进行养 生防病的丰富经验
“以食代药”
“药补不如食补”
“上工治未病”
二、注重“辨证(质)食治”方
镁含量较高
咸味 ♥具散结、软坚作用 ♥治疗瘰疬 (颈淋巴结核)、痰核、瘿瘤 ♥如海带、海蛰、海藻、海蛤壳等 ♥此类食物中的钾、钠氧化物、溴化物
及碘化物含量较高
《素问·五脏生成论》
多食咸,则脉凝泣 (血流不畅)而变 色
多食苦则皮槁(皮肤不润泽)而毛拔 (毛发脱落)
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指甲干枯) 多食酸,则肉胝肘 (变硬皱缩)而唇
“热者寒之”, 类似热证的体质用具寒 凉作用的食物
体质
1、晦涩质:可见肤色晦滞,口唇色暗, 眼眶暗黑,肌肤甲错, 脉沉涩缓,舌质 暗紫。
此类型体质可进一步发展为瘀血证
体质
♥忌:生冷、寒凉食物
♥宜:活血祛瘀、偏温
体质
2、腻滞质:可见体型肥胖,中脘痞满,舌 甜粘,身重,胸满昏睡,脉濡或涩,舌苔 腻。
四、因人因时因地择食
个人年龄 个人体质 个人疾病 季节气候 地方区域 自然环境
因人而宜
现代营养学认为婴幼儿、青少 年、孕妇、产后、中老年在各 年龄阶段都有其特殊的营养要 求,应因人制宜制定各自的食 养食疗方法及食谱
因地而宜
食疗学家认为食物的产地不同, 则食物的性质亦有变化
《 调 疾 饮 食 辨 》:“ 南 人 食 米 , 北人食面,均可滋生气血,长育 子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