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的亲和力
亲和力十足是我的教学风格
亲和力十足是我的教学风格
很多听过我课的老师都说:你的课堂颇具亲和力,这是你教学上最大的特点!每每听到这样的评价,着实令我欣慰不已,我在教学上也在更加大胆地尝试着。
亲和力,就是有一种想让人亲近的情感魅力。
亲和力的魅力在于亲,课堂上,对于学生来说,体现为爱心、关心、支持和信任。
亲和力的魅力更在于和,在课堂上,体现师生之间一团和气,相互理解包容,形成高凝聚力。
在课堂上,我喜欢站在学生中间,亲近学生,关爱学生;我所关注的不仅是某个学生,更关注的是每一个学生,只有用爱心去呵护每一个学生,学生才会主动向你靠拢,成为好朋友、好伙伴。
从走上讲台的那天起,我就和学生建立了平等、互助、合作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用平易近人的语气神态和学生交流谈话;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被尊重的体验;使学生在和谐、温馨的气氛下获得知识。
亲其师,信其道。
只要学生能够从内心接纳我,自然就会接受我所教的知识。
在课堂上,设置疑问时,我往往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提问,使得每一位学生上课都有话说,有事做。
以包容的心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善于质疑、勇于答疑。
在课堂上,教师有了亲和力,定能彰显光鲜的人格魅力。
一个人的优秀特质包括颜值、风度、气质等是与生俱来和后天的历练所得。
作为教师,能够真正地吸引学生,具备优秀的人格魅力至关重要,课堂自然而然就
会生动、精彩、智慧、高效。
初中教师教学内容缺乏亲和力问题及整改措施
初中教师教学内容缺乏亲和力问题及整改措施引言在日常的初中教学中,教师教学内容是否具有亲和力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学习效果。
教师若缺乏亲和力,容易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本文将探讨目前初中教师教学内容缺乏亲和力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问题分析缺乏趣味性与实用性目前的初中教师教学内容大多数将重点放在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应试能力上,忽视了课堂内容的趣味性与实用性。
教师只是机械地灌输知识,而忽略了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
缺乏与学生的共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缺乏与学生的共情能力。
他们过于注重自己的教学目标和进度,忽视了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差异。
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兴趣爱好和学习难点,以便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和沟通。
缺乏互动性与参与感当前教师教学内容往往以单向传授为主,学生只起到被动接受的角色,缺乏真正的互动和参与感。
这种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的被动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
整改措施对于初中教师教学内容缺乏亲和力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整改措施:提高教师的示范性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示范,将抽象的知识内容转化为生动的教学案例,通过具体的事例和实践操作引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使用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注重学生的个体需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个体需求,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兴趣爱好和学习难点。
通过了解学生的差异,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讨论和互动。
课堂可以设置小组活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合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小组合作项目、设计实践任务等方式,鼓励学生实践和探索,增强学生的学习参与感。
多元评价与反馈机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与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以便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师的亲和力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例谈
权 压 人 , 即 教 师 利 用 优 势 话 语 权 把 自 己 的 思 想 和 观 点 强 加 给 学 生 ; “ 堂 灌 ” 即 教 师 单 方 的 满 ,
容 、真诚是教师 应具备的涵养 。
( ) 尊 重 。 一 个 人 最 宝 贵 一 的 是 尊 严 , 希 望 得 到 别 人 的 尊重 是 人 的 一 种 普 遍 需 要 。 随 着 大 学 生 生 理 、心 理 的 发 展 ,知 识 的增 多 ,交 往 面 的 扩 大 , 自我 意 识 不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是 对 人 的灵 魂 的
形成 。而教师 的亲 和力高低 则主
导 者 师 生 人 际关 系 好 坏 。
一 .
怀 ,态度和善 ,用心感受 学生 的
需 要 ,平 心静 气地 讨论 、讲解 ,
使学 生心悦诚 服地接受教 师 的教
诲 ;爱 学 生 还 应 广 博 、平 等 , 以
生 的 内 心 , 变 成 学 生 心 目 中 可 亲 、可 近 、 可 推 心 置 腹 的 人 。 “ 时 宽 容 引 起 的 道 德 震 动 比 惩 有
断增 强 ,特别 希望家长 、教师 以 及 周围 的人 能够信任他 们 、尊 重
他 们 ,这 种 自尊 心 往 往 是 学 生 进 步 的 内在 动 力 ,倘 若 学 生 的 自尊
绝 。表 现 在 :强 词 夺 理 , 即 对 马
宽容 的胸怀爱全 体学生 ,对不 听
话 、顶 撞 老 师 、成 绩 不 佳 的 学 生 更 要 格 外 关 心 爱 护 ,用 心 灵 的温
识 、情感 等来影响别 人 ,并使 之
信 服 。教 师 是 以 自己 的 心 灵 塑 造 学 生 的心 灵 ,教 师 的 内 心 世 界 越 丰 富 ,亲 和 力 就 越 强 ,育 人 的 力
做一个有亲和力的老师
省 毋
誊
世界航空发射技术的先进行列。可见 ,爱 的情感 。爱有 着无 比强大 的力量,它是拉近 师生 ;国激情和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是科技工 关 系的一把金钥匙 。教 师能时 时关 爱学生,处处 作者成功的支柱,实践证 明感情 的陶冶往 为学 生着想 ,亲近学 生,体贴学生 ,无微 不至地 往要 比其它德育方式牢固可靠, 情感通融, 关照学生, 自 然就拉近 了与学生 的距 离,达到彼 学生的思想境界就能升华。 此间的接 受和理解 。 对 学生进行 爱 国主 义教育 。我 国是 宽容 的态 度。对学生 应最大 限度 地理解 、宽 世 界四大文 明古国之一 ,在物 理学 的理 容,能容忍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不必把学生所有 论和实践有着 辉煌的成就 。例 如 ,在理
头
市
十
五
出
二 的过失都记 得一清二 楚。遇 到突发事件 ,能控制
刘
分
中 自己的情绪, 保持平静的心态,有分寸、有节制、
字 有方法地 处理 问题 ,做 到 以理服人 ,以情 动人。
、 ,
不要揪住学生的一点过错不放 ,得饶 人处且饶人 ,
发火和 指责往往不 能激 发学生 的学 习热 情、进取 心和 荣誉感 ,反而会伤 害学生 的 自尊心,拉大师 生之 间的心理距离 。 微笑 的面容 。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 和颜悦色 , 让学生觉得老师 和蔼可亲 ,这会 带来积极 的暗示
教育 。”因此,我们在德育因素 比较突出
和集 中的教材 中应集 中渗透德育 。如在说 明火箭照片时介绍我 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以技术成熟、继承性好、可靠性高、适应
师合 作。以下 是笔者 的几点粗浅的体会。 真 心 的关 爱。教师 的亲 和力本质上 是一种爱
教师亲和力
教师亲和力一、教师亲和力的本质内涵教师亲和力是指教师为有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在与学生交往中,采用易被学生接纳,喜爱的亲近行为,使师生关系达到和谐的能力。
作为学生喜爱教师的优秀特质,教师亲和力应该具备以下特点:教育性。
一个人的亲和力与其亲和动机有关,亲和动机一般来自亲和主体对其所处的环境的认识和自我需求,不同的外部环境和内在需求会产生不同的亲和动机。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任务。
教学交往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最基本形式,是动态表现出来的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是师生最基本的精神需要之一,也是教师职业基本的存在形式。
亲合力是有效教育教学的必要条件,应是教师的必备素质。
所以,教师的亲和动机应来自对所承担的教育教学任务的认识和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是教师科学的教育教学观和专业发展观的体现,具有鲜明的教育性生本性。
教师亲和力作为一种关系性存在,具有明显的生本性。
首先,教师的亲合力应真诚的指向学生。
不是以无私的真正的指向学生利益而是实图为了自己的目的而操纵学生的行为不能与教师的亲合力相提并论。
如果教师处于某种私利,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帮助的手势、一句有好的话语、一个暖人的身体接触可能表现出的是不屑一顾而不是真诚,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
其次,学生是衡量教师亲和力的主体,学生是教师亲和力的指向者也是亲合力有无和高低的衡量者,教师的亲近行为必须使学生接纳的或喜爱的。
如有的教师尽管出于教育的动机,但采取的是学生不愿接受的“打是亲”、“骂是爱”的表现形式,往往会导致老师的“好心”得不到“好报”,甚至敬而远之的现象发生。
和谐性。
亲和力的关键语素是“亲”、“和”。
“亲”为亲近、亲切、亲爱,“和”为和好、和睦、和谐。
“亲”的行为所追求的是“和”的目标。
所以,生生关系的和谐性是教师亲和力的价值追求。
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消解教师惟我独尊、自恃清高、盛气凌人的“师道尊严”,但也绝非是“学生无错、学生无过”、目无师长、我行我素的“生道尊严”,而是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谈教学中的亲和力
谈教学中的亲和力亲和力是比喻使人亲近、愿意接触的力量。
亲和力最早是属于化学领域的一个概念,是特指一种原子与另外一种原子之间的关联特性,但现在越来越多地被用于人际关系领域,某人对另外一人具有的友好表示,通常就形容这个人具有亲和力。
有亲和力的双方就是有共同力量表示的双方,这种友好表示,使得双方合作在一起,有一种合作的意识和趋向意识,和共同作用的力量。
有亲和力是促成合作的起因,只有具有了合作意想,才会使双方结合在一起共同合作。
教学实践证明,亲和力是一种潜在的教育资源。
倘若教师在教学中能充分发挥亲和力的作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就思想政治课教学而言,建立师生之间的亲和力,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构建和谐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然而,亲和力这个隐性的资源却经常被教师所忽视,当教育教学效果不理想时,教师往拄只是抱怨学生不肯用功、不下苦,却从没有一个教师,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
亲和力来自强烈的师爱。
平等的对待每位学生,带着爱心走向学生,这是师生之间亲和力建立的起点。
师道尊严不是老师板着脸说教,而是老师以一颗真诚之心去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和生活,与学生促膝谈心、谈生活、谈学习、谈人际交往等,师生就会成为无所不谈的朋友。
教师用真诚和努力搭建起一个共话人生、共诉真情的桥梁,在师生平等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爱心与期待,让学生在真情体验中感受,在真实生活中感悟,就会为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做好铺垫,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师生之间的亲和力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前提和基础。
“和谐”是课堂教学的深情呼唤。
何谓“和谐”?“和”者,协调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合也,含力避抵触、冲突之意。
和谐课堂的构建过程也是师生之间亲和力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教师要热爱学生,带着微笑走向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要善于运用鼓励性评价,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宽容学生,等待学生,赋予他们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
用师生之间的亲和力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地活跃状态。
亲和力,教师教书育人的制胜法宝之一
亲和⼒,教师教书育⼈的制胜法宝之⼀亲和⼒,教师教书育⼈的制胜法宝之⼀鲁⼭三中吴⽟花新世纪的优秀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具有亲和⼒。
在教学实践中,没有⽐受学⽣欢迎更令⼈惬意、更令⼈愉快的事情了。
古⼈云:亲其师,则信其道。
要赢得学⽣的喜爱、欢迎,教师的亲和⼒是很重要的。
所谓“亲和⼒”,从⼼理学的意义上讲,是指与⼈交往时保持亲密关系,和睦相处的能⼒。
教师的亲和⼒本质上是⼀种爱的情感,只有发⾃肺腑的爱学⽣,才能真正的亲近学⽣、关⼼学⽣和尊重学⽣。
学⽣得到教师的爱,⾃然⽽然地会激发出对教师的爱,并产⽣⾃觉尊重教师的劳动、与教师合作、努⼒求知的愿望和动⼒。
⼼理学上称之为“动情效应”。
所以⼀个教师可以没有渊博的知识,可以没有很⾼的教学技能,但是,不能没有亲和⼒!只有亲近学⽣,语⾔亲和,教态⾃然,学⽣才会愿意与你接近,才愿意思考发⾔,才有可能参与到课堂中来,你的教学过程才会流畅,课堂才会是学⽣的乐园,才会有智慧的⽕花。
⼀、优雅的教态和良好的形象能体现出亲和⼒塑造学⽣喜爱的教师形象,能提⾼教师的亲和⼒,迅速拉近师⽣的距离,给师⽣关系注⼊⼀缕春风,⼀丝惬意。
教态是教师给学⽣第⼀印象的重要"亮相",它包括教师上课时的的形体动作--站态、坐态、⾏态等,以及教师的语⾔、语调、⾯部表情系统等。
在课堂上,教师的教态很⼤程度上显⽰出教师是否真正全⾝⼼地投⼊课堂,投⼊忘我的教学之中。
亲切、优美的教态,使学⽣在视觉或感觉上置⾝于⼀种愉悦的学习氛围,不由⾃主地受到教师的吸引,唤起学⽣听课的注意⼒。
反之如果教师整天板起⾯孔说教、摆出⼀副孤寡清⾼、唯我独尊相;或者⾯⽆表情、形同槁⽊,底⽓不⾜,⽬光不敢与学⽣交流,只顾⾃⼰瓮声瓮⽓的"念经";或者动作夸张、过于做作,⼀种姿态⼀种⼿势翻来覆去的机械运动,学⽣如同在看⼀出⼩丑表演戏,这些都是极端,容易引得学⽣的疏远、反感、嘲笑甚⾄敌视。
⾃然影响教学效果。
浅谈教师的亲和力
浅谈教师的亲和力教师亲和力的强弱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高低。
那么教师亲和力来源于哪些方面呢?一、高尚的人格魅力教师高尚的人格不仅表现在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教育事业的无比挚爱,还表现在对学生无比的钟爱。
教师的亲和力主要就是来源于这样一颗火热的爱心:以博大的师爱去包容、谅解每一个学生的行为。
感化、督导学生,使之在正确的人生轨道上健康成长。
久而久之,无论是听话的孩子还是调皮的孩子,都会在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有厌学倾向的张海瑞同学,经父母的耐心劝说又回到了学校,意在叩开高一的大门。
事与愿违,任性、调皮的他,总是面带孩子恶作剧成功后那种得意的微笑端坐在座位上,时而优哉游哉地望着窗外,时而伏桌小睡,时而不经意的做几道小题。
这令他的任课教师们深感棘手。
班主任的多次教导、批评及与家长的配合等策略均已失效。
满怀师爱,不肯轻易放弃的我总是面带阳光般灿烂的笑脸。
我深知,要想转变这名学生的学习观念,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抓住契机,有的放矢,并适当借助集体的力量来教育他,帮助他。
利用一次讲改作业的机会,我对全班同学对他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
严肃的气氛,肺腑之言的流露,令全班学生陷入了深思。
见到时机成熟,我立即声情并茂的说:“张海瑞同学,你真的就这么没心了吗?又对其他同学说:“你们能成为同学不容易,你们应该多提醒张海瑞,多帮助他,让他像你们一样努力学习,成为一名好学生。
张海瑞,老师相信你是个有志气的孩子,你要对自己有信心。
”只见张海瑞把头深深地埋在书堆里。
从此以后,终于拨动了他那根学习的心弦。
可是这个孩子认真学习了几天后又恢复了原来的坏习惯。
我们都很失望,可是却不能放弃!我又找他私下里谈心。
这次谈心发现这个孩子不爱学习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基础太差又不知道怎么学。
于是我就教他一点一点进步的方法。
从此以后这个孩子真的比以前爱学习了。
这例教育个案的成功,充分体现了乌申斯基所说的“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所蕴含的道理。
怎样提高教师的亲和力
怎样提高教师的亲和力作为新时代的一名教师,我牢牢记得“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
如果自己的学生因为自己教师独有的亲和力而更加努力学习,那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就能事半功倍了。
正是因为认识到这一点,我一直努力地践行着,几年下来,积累了这么一些认识。
一、爱护学生是亲和之基爱生是每位教师最基本的职业素养,也是我们从事教育的基本前提。
这里的爱生,是指热爱每位学生,爱生不分尊卑优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这两句话说得好:“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相比优秀的学生,我们更需要关爱那些学习行为习惯落后的差生。
在很大程度上,差生更需要我们的关注和培养。
经常赞扬和鼓励差生可鼓舞他们的勇气,增强他们的信心。
学生都具有可塑性,我们要坚信他们的落后只是暂时的,在他们的成长路上,这只是一段不大平坦的道路。
这样,学生沐浴到教师的爱了,我们还愁他心无所感,浑噩度日吗?二、用微笑构建沟通之桥在我们的学生生涯中,可能都不太喜欢整天板着面孔,动辄斥责学生的教师。
那么反过来,现在轮到我们执教了,我们就得改变这一做法。
要想拥有亲和力,微笑就一定不能少,微笑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能成功搭建起教师和学生的心桥。
如果一个教师能保持微笑授课,那么无形中他就能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试想一下,谁不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呢?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具备好的心情,好的心态。
三、用知识提升人格魅力学生和教师接触,学生感知的除了教师的外在外,还有教师的内在资质。
学生都希望碰到一个知识渊博、谈吐幽默、教学得法的教师。
因此,教师在潜心研究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扩大自己的视野,善于接受新知识。
在教师要求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同时,顺便也给自己敲敲警钟。
如果我们贪图安逸止步不前,那么吃的一定是我们的“老本”,没有任何新鲜的东西,再加上现在学生接受信息、接受教育的方式比较多,教师授课不再是他们获得知识的唯一渠道。
作为一个教师应该如何培养亲和力
作为一个教师应该如何培养亲和力1、用心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直呼其名相对于不指名道姓课堂效果会更好,把所授班级的学生座次表写出来,上课时放在讲桌上,这样做,有助于记住学生的名字,尽快地了解每个学生。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师上课时能熟记并且随时叫出学生的名字,学生就会感到获得了尊重,自然对教师产生了信任感、亲切感,这种情况下的教学效果往往会很好。
2、课前要“胸有成竹”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
(著名特级教师徐斌)教师唯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才会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才会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才会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
3、提前三分钟进教室老师要提前进教室,便于作好课前准备,同时也可以提醒学生安静下来。
千万不要不管班级里怎么样乱七八糟,傻乎乎地开始上课,那样,你很难把课上下去。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提前进教室,便于作好课前准备,了解学生的情况,稳定学生的情绪,联络师生情感……有效提高课堂的效率。
4、巧用课前三分钟课间休息结束了,一节课开始了,老师应该尽快地让孩子静下来,兴致勃勃地迎接“智力体操”的开始。
老师应该具备这种创设最佳的教学环境的本领,有效地用好上课的前三分钟,使学生对本堂课所要学习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将学习变成一种自我需要。
(著名特级教师李烈)有效地用好上课的前三分钟,使学生对本堂课所要学习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将学习变成一种自我需要。
5、第一印象很重要第一节课,如果开头的一段话热情洋溢;板书的第一个字让学生为之赞叹;第一次朗读让学生为之感动;用丰富的表情和机灵的眼神吸引住学生;得体的幽默让孩子笑起来;充满爱意的一次抚摸让学生感到亲切;教学方法的变化让学生感到有趣,那么,你就成功了。
如果这样,而且今后也不懈怠,我敢说,你绝对成功了。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师的第一节课,应该是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学生的兴趣有了,教师以后的教学就会顺畅些、圆满些。
浅谈教师语言的亲和力
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要有亲和力教师要用和谐、亲切的语言,创设学生学习的氛围与环境。
近年来,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师越来越重视这点。
新课程理念表明,教学过程是一种教师与学生“沟通”“合作”的过程。
那么教师就不应当以“一言堂”的权威意志支配学生、支配课堂,而应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整个教学过程中来体现师生之间心灵的交流与沟通。
课堂辅导也应用真诚友善的评议给学生以帮助和开导,使学生能从教师亲切的语言中感到一种温馨,一种鼓励,从而使他们在自我教育中获得一定的认识和体验。
1、亲和的语言有利于营造课堂学习氛围小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行为很不稳定,易受很多方面的影响。
加上每班有几十个学生,各自的心态千差万别。
若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集中精力上课是很难的,加上由于学生自律意识和自我约束力的欠缺,课堂上会经常出现一些破坏学习氛围的非正常现象,或突发事件。
前者如学生讲闲话,相互间打闹等,后者如学生突然提问。
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某些不规范行为时,任课老师若不加理睬,任其发展,则会影响课堂学习环境的和谐;任课老师若加以制止和指责,则有可能招致学生的不满,甚至抵触,而影响课堂学习环境的和谐。
所以,当课堂上出现上述现象时,任课老师巧妙运用教学口语,对学生及时加以引导,既指出学生的错误,又不至于导致学生不满,真正营造出一种和谐有序,和善可亲的学习氛围,这对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既有利于教师本人在心情舒畅的条件下进入最佳的教学状态,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又有利学生在愉快的心情驱使下最大限度地投入学习,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例如:有一次,班级演讲赛上,一同学演讲完毕,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可另一位同学刷地站起来,说:“老师,她的演讲稿我在作文书上见过!”顿时,全班哗然,学生都瞪着眼看我如何收拾这个场面。
为了不至于让这个女生太难堪,以免伤及她的自尊心,于是我说:“你是说这篇激情洋溢的文章你曾读过?哦,我想这位同学肯定和你一样也读过。
如何打造课堂教学中教师亲和力
如何打造课堂教学中教师亲和力亲和力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是搞好人际关系的基本因素。
一个富有亲和力的人一定是受欢迎的,同样,我们的课堂上也需要亲和力,特别是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培养自己的亲和力呢?一、微笑缩短师生心距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微笑是阳光,可以融化学生心中的坚冰。
确实,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微笑是走进学生心灵的钥匙,是和学生和睦相处的保障。
在教育教学中没有微笑就没有亲和力,所以微笑不仅要表现在生活中,更要表现在课堂上。
教师在上课前的几分钟,不仅应该准备教案,也应该准备一份好的心情,能带给学生一个轻松的微笑,也是一节成功课的必要前提。
所以在班级学生面前我尽可能保持一副和蔼可亲,笑容可掬的样子,希望我的乐观,积极能让跟我在一起的人也受到感染。
我认为微笑是相互交流的开始,微笑是对学生的鼓励,微笑能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二、体态语言展现教学魅力教师在举手投足间体现出的亲切以及富有魅力的体态语言,是构成教师亲和力的另一要素。
教师的语言有三种:有声语言,体态语言,文字语言。
学生首先接触并贯穿师生交流的是体态语言。
上课过程中,教师运用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与学生交流时,教师亲切、热情的面部表情,关注每一位学生温和、宽容、热切的目光,再配合教学内容自然得体而富有表现力的体态动作,决定着教师对学生的吸引力,也间接影响教学效果。
我认为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一次表演,学生们就是我们的观众,观众一定喜欢朝气蓬勃、富有表现力的演员,而不会喜欢表情木然、毫无表现力的演员。
不要在乎会给别人留下“眉飞色舞、手舞足蹈”的感觉,这些也是充满活力的表现。
因此,用体态语言辅助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并有助于树立学生心目中的“Super Teacher”。
三、幽默催化人格吸引力幽默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奇妙的润滑剂。
不可否认,幽默能自然地消除陌生人之间的心理敌意,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
无论谁都愿意和一个有幽默感的人相处,而不愿和一个整天板着脸毫无趣味的人相处,学生们更是如此。
做一个有亲和力的老师
做一个有亲和力的老师——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个令学生喜欢的老师?语文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培养他们:首先要让语文学困生从心里改变对语文学科和语文教师的看法,然后让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品尝到进步与成功的快感;再从学习方法角度加以引导;最后一步就是要渐渐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暂且称之为培养初中语文学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四步走”。
以下,我就先谈谈第一步。
——密切师生关系敬业、爱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而亲和力则是最为基础的素质。
(1)亲和力的内涵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亲和力是在人与人相处时所表现的亲近行为的动力水平和能力。
教师亲和力的高低常常取决于他的性格特征,但亲和力又与亲和动机密切相关,动机强,其亲和力就高;反之,亲和力就低。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
”1教师亲和力的核心是民主平等的思想,只有把学生当成大写的人,语文教师才会对学困生和颜悦色,起悲悯喜舍之心。
(2)亲和力是优秀语文教师必备的素质在语文教学中,亲和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微笑、倾听、活力、关怀。
没有微笑就没有亲和力。
语文学科的特性是情感性较强,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决定了学生行动的趋向。
大多数语文学困生对自己的语文老师都有亲近欲望,他们渴望从教师的表情或举动中获得尊严与快感。
这种亲近的感受往往能够促使他们靠近语文教师,并更容易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中去。
倾听是获取声音信息的一种姿态,是尊重别人的表现。
学生能从老师的倾听中感觉到进而树立起“说”的信心,产生表达的愿望。
语文学困生绝大多数都在“说”的能力上未必像考试一样技不如人,教师需要长期保持耐心保持诚恳的态度,与他们进行交流,不仅有助于他们“说”功的长进,对于培养他们的“说胆”乃至于增强他们的学习效能感也都是大有裨益的。
倾听有多种途径:闲聊、讨论会,日记交流、作业批改……倾听之后一定要给倾诉的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复,这样才能充分表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关注,才能有效培养起他们“说”的愿望和勇气。
教师的亲和力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亲和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亲和力是爱心的表现,是真情的流露,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高速通道,更是培养学生爱心、帮助学生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在教学中,教师直观性的语言,能够为学生理解知识创造良好的条件。
教师把难以理解的知识,讲得通俗浅显;把枯燥乏味的知识,描述得生动有趣;把学生没见过的情景,描绘得形象逼真,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把纷繁复杂的知识,分析得条理清晰,如同在X光下透视物体一样。
运用充满魅力的语言如同一块磁石,把学生紧紧吸引住;如同一把钥匙,开启学生思维,使学生豁然开朗兴趣盎然,教学就能获得难以预计的效果。
亲和力,有利于搞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不管是哪类学校,差生始终存在着。
虽然转化差生的方法很多,但给予他们以情感为主的亲和力是较为有效的方法。
我们认为情感对于教学的作用至少与认知技能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一些。
教师的情感不能只向优等生倾斜,而应对每一位学生奉献爱心、给予期望,这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更宝贵、更重要,如果教师能厚爱后进生,在他们心中建立可亲可敬的形象,尊重他们学习的主体地位,走进学生的心灵,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进而表现出异常积极的学习情绪,逐渐变差为优。
既然亲和力在教学中有着如此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教师应如何做才能让教学充满亲和力呢我认为亲和力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因此,教师要:平视、尊重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平等是教师亲和力的核心。
一位教育家说过:在今天中国的教学中,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教师,而在精神上,这种局面恰恰颠倒,站着的教师占据着至尊之位,坐着的学生的躯体内,掩藏着一个战战兢兢地站着、甚至跪着的灵魂。
传统观念支持下的教师,往往无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努力让学生适应教学,千方百计将学生纳入应试教育的轨道,甚至不惜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的教师是缺乏亲和力的。
因此,要增强教师的亲和力,就应该平视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把学生当成大人,当作自己的亲密朋友,尊重他们的人格,才能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如何建立亲和力,让学生更加喜欢你?
师生关系:如何建立亲和力,让学生更加喜欢你?师生关系一直是教育领域中非常重要的话题。
在2023年的今天,随着教育体制不断完善和发展,师生关系更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更能够让学生更加喜欢老师,从而更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并且更加渴望学习。
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离不开亲和力的建立。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建立亲和力,让学生更加喜欢你。
1. 坦诚与信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建立在坦诚与信任的基础上。
教师需要秉持开诚布公的态度,倾听学生的话语,尊重学生的想法,并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和支持。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不仅要给予帮助,还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真诚和善意。
只有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依赖,才能够让学生更加喜欢自己的老师。
2. 关心与关注教师应该积极关心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和个人情况,同时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和进步,尽可能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和特点。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和学生互动、提出问题、分享个人故事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关心和关注。
积极关注和关心学生,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从而更加喜欢自己的老师。
3. 接纳与理解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思想和行动方式都有不同的独特性。
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接纳他们的不同之处,并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要耐心倾听,积极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进行评价或斥责。
只有接纳和理解学生,才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更加喜欢自己的老师。
4. 做一个热情洋溢的教师教师需要积极地投入到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热情和专业性。
教师需要通过自己的举止和方式,向学生展示高质量的教育和学术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引导学生,注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从中找到自己的成长和收获。
能够展示出自己的专业性和热情,能够让学生更加喜欢自己的老师。
5. 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课堂环境在课堂中,教师也需要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开放的氛围。
教师亲和力的重要性
教师亲和力的重要性亲和力是比喻使人亲近、愿意接触的力量(因为你对学生热情、宽容、真诚、友善,所以学生都喜欢和你亲近,接触,说明你有一种吸引学生和你亲近、接触的力量,这就是亲和力)。
亲和力最早是属于化学领域的一个概念,是特指一种原子与另外一种原子之间的关联特性,但现在越来越多地被用于人际关系领域。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和保证,而教师的亲和力又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所在。
一个具有亲和力的老师在教学中能让学生感受到温馨和温暖,感受到爱的力量,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的潜能在课堂上得到自由、充分的发挥。
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亲和力,营造气氛和谐融洽的课堂呢?一、让学生的心理享受高度的安全感,打造安全课堂课堂具有亲和力的最现实感受就是课堂气氛融洽、和谐,这样会让学生的心理处于高度安全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心理才不会有恐惧感和过度的紧张感,思维不会受到压制和压抑,能自由思考,大胆表达,无所顾忌,畅所欲言,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舒展和张扬,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学生在课堂上的理想生存状态,要达到这样的境界,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要做到以下五点:1、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尤其不要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打骂”学生,老师可能有“杀鸡儆猴”的想法,可是一个班里的学生中所谓的“鸡”和“猴”又有多少呢?,所以这是一种“一人之错,殃及全班”的错误做法,错就错在一是违法;二是伤害了学生的身体和心理;三是给全班学生制造了心理恐惧。
可以说,在学校学生心理产生过分的恐惧感和紧张感的根源就是老师的体罚和变相体罚,如果我们还不杜绝自身存在的体罚和变相体罚的行为,那么教师自身的亲和力就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
这对老师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信号。
体罚是侵害学生身体权和健康权的行为,体罚是一种具有严重病理性的教育法(不健康的理性),在大多数国家都被认为是违法行为,在我国已经明确定性为违法行为,如果说体罚是一种教育方法的话,那他就是一种“不懂得方法的方法”(不懂方法了,就把没有任何思想含量的“简单粗暴”拿来当方法了)。
亲和力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亲和力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摘要】要使课堂变得高效,首先应着力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是否主动学习,完全取决于他的心理是否感到安全、思想是否自由放松、情绪是否高亢,而这一切很大程度取决于老师。
教学中如果教师富有亲和力,师生相互尊重,关系融洽,课堂就会呈现积极的学习状态,学生从心底里感到学习不是负担,而是享受,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亲和力;课堂教学;教师教学中的作用一、什么是亲和力教师的亲和力是指教师通过其人格魅力以及关爱、信任学生等带有感情倾向的行为感染学生、教育学生的能力。
具体地讲,“亲”就是热爱之情,体现为爱心、关心、温暖、支持、信任、帮助等,“和”就是指协调、和谐,体现在师生关系的适度与合理上。
有的老师,知识渊博,学富五车,可上课时总板着一张脸,严谨而刻板,仿佛老师就代表着知识,代表着权威,学生的发笑会激怒老师,招来一顿讥讽,课堂上曲高和寡,只有老师的独唱,学生们不敢看老师犀利的目光,也不敢应声,一堵无形的墙阻挡在老师和学生中间,空气令人窒息。
比如我中学的一位数学老师就是这样,我们就象一架被上紧发条的机器,只被动地转着。
当然上这样的课很压抑,没有一点乐趣,一到下课,我们会长长地舒一口气,即便是外面美好的景物也不能驱散心中的乌云。
如果老师们良好的讲解素质再增加点亲和力,多一点笑容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亲和力在课堂中的作用有的老师“不战而屈人之兵”,往学生面前一站,孩子们就感到安全、友好,从心里接受他,有的老师通过友好的言谈举止被学生认可,而有的老师尽显教育之心,教学效果却甚微。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人,教师的亲和力在教育教学中日益显示出无可替代的作用。
通常,人们会下意识地认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师的智力水平和知识水平,然而国外的研究资料表明:当教师的知识、智力达到某一关键水平后,教学的效果同教师的知识水平及智力水平并无显著的关系。
现在,我国大多数教师学历已达标,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智力水平、知识水平已不再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一种非知识性的特殊能力就成为学生高效接收老师信息的载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亲和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教学的亲和力[摘要]:本文根据系统论、教学论、公关学的一些基本原理,结合教学实际,阐明了教学亲和力的重要性,分析了教学亲和力与教学质量的关系,概述了提高教学亲和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教学亲和力教学亲和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亲近学生、感染学生,构建和谐课堂、融洽师生关系、有效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能力。
它是一种吸引学生,并使学生亲近、愿意接触自己的力量。
教学亲和力的强弱,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浓淡、学习积极性的高低、学习效果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
特别是在中小学,教学亲和力显得更为重要,因为教师所面临的是一些青少年,他们情绪常常波动,感情比较脆弱,学习极易受到情绪的干扰。
我曾利用排课的机会,将几个教学经历、学识水平相同、年龄接近的老师,安排到平行班任教。
接手时,班级整体水平是相同的,可一年过后,成绩竟出现了明显差异。
前后三年的试验,都是同一结果。
甚至还有这种现象:同一个班、同一门课,甲老师任教时,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情绪低落;乙老师接棒后,学生兴趣陡增,课堂活跃得很。
归类分析时发现:屡屡成功者,都对学生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师生关系十分融洽;屡屡掉队者,都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师生关系疏远、甚至紧张。
教学亲和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教”与“学”的关系,是外因与内因的关系。
事实上,教师要想把教材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把教材的思想转化为学生的观点,把学生学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都得靠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才能够实现。
足见教学中,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配合,没有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就无法达到目的。
人们常说的“得到了学生的支持,任何课都不会失败;失去了学生的支持,任何课都不会成功”,就是这个道理。
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何而来?靠老师去调动。
学生是最重感情的。
如果教师理解他、尊重他、关心他,他就会感到兴奋,会主动向老师靠拢,会对老师特别热情,觉得老师可敬、可亲。
这时候,老师提问,他会积极举手,老师讲课,他会全神贯注,布置的作业能认真完成,成绩自然得到了提高。
反之,如果老师高高在上,对学生态度冷漠,没有亲和力,师生关系离异甚至对立,学生在课堂上必然会爱听不听,似听非听,甚至干脆不听。
这哪会有教学质量呢?从学生的心理特征来看,人的大脑有一个愉快中枢,还有一个厌恶中枢。
当愉快中枢接受刺激时,会出现欢乐、愉快的情绪,心理学上称之为“具有增力作用的良性情绪”。
当厌恶中枢受到刺激时,则会产生厌恶颓丧的情绪,心理学上称之为“具有减力作用的不良性情绪”。
一个有教学亲和力的教师,本来在学生心目中具有良好印象,学生乐于与之交流,很易引起共鸣,他的讲课,正好刺激着学生的愉快中枢,于是大脑兴奋,机体的活动能量增强,内分泌保持适度平衡,学生心情愉快,注意力也特别集中,接受信息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良好的学习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反之,一个对学生冷漠,没有亲和力的老师,学生对他本无好感,不愿与之沟通,而教师仍然目中无人,只顾自己拼命地讲,恰好刺激着学生的厌恶中枢。
厌恶之情随之产生,于是大脑活力急速降低减弱,学习情绪低落,注意力也随之分散,结果是人在教室,心在室外,老师讲的,他听而不闻,老师写的,他视而不见。
学习当然不会有效果。
由是观之,教学亲和力,就是教学过程中协调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和谐的能力,是拨动学生心弦,科学刺激愉快中枢的能力。
这种能力运用在教学之中,也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很好体现。
能力发挥得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
教学亲和力与那种吃吃喝喝、拉拉扯扯、不分是非、不讲原则,专跟学生拉关系的能力,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真正的教学亲和力,建立在正常的师生关系上,它有着深厚的情感基础。
它是从爱心出发,把关爱学生成长,促使学生成才作为一根红线,贯串在教学的全过程。
从爱心出发,就必须对学生熟悉、理解、体贴,并有所期待。
只有接触学生、熟悉学生,才能拉近师生的距离,才可消除学生对老师的“陌生感”、“恐师症”,才会让学生产生“安定感”,萌生“亲切感”。
只有理解、信任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才能填平师生间的“代沟”,消除师生间的“隔膜”。
特别要强调的是,必须对学生充满“期待”,相信他们会有进步,能够学好,可以成才,以消除他们的“自卑感”。
诚如,美国心理学家罗孙塔尔所说:“理想的师生关系,不是一种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相处,彼此善良、推心置腹、心心相印,从而促进个性发展的关系。
”如果教师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待,被期待的学生就必然产生喜悦,就会表现乐观,就有求知的渴求,就会增强学生自觉钻研和深入探索的学习激情。
至于在教学中怎样运用教学亲和力,如何提高教学亲和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各显神通。
但有些成功的做法,是可以分享的:1、发挥“优先效应”,树立良好形象。
“公关学”特别强调“优先效应”,认为“在人对人的知觉过程中,给人留下的第一个印象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如果一个人在初见面时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就会影响人们对以后一系列行为的理解。
”教学也是如此,头一堂课砸了锅,往往以后的课很不好办。
所以每个有亲和力的教师,是很重视起始课的,利用起始课,千方百计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据一位老先生回忆:“周谷城在复旦大学讲《世界通史》课时,眯着眼睛用浓重的湖南口音说了一声‘同学们好’,然后背过身去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大字:‘世界史不是什么’。
这出乎意料的标题立刻引起了大家的惊异。
只见周先生不慌不忙讲下去:‘世界通史不是国别史的总和,世界通史不是欧洲史的扩大……’这不同凡响的讲课方式,一下子给同学留下特别的印象。
”现在看来仍不失幽默风趣,确实有亲和力。
其实何止起始课,一位有亲和力的老师,对每篇教材的开讲,都会反复斟酌的。
以语文课为例,有时巧妙设问,造成悬念,引起思索;有时引入诗词,创造意境,激发情感;有时讲述故事,渲染气氛,激发兴趣;有时……。
总之,形式不断变换,力求活泼新颖;而目标则始终如一:引导学生愉快学习。
2、精巧调控,随机应变,追求最佳教学效果。
系统论认为:“世界是一个整体,一切事物分别构成不同的系统。
”“教学过程”也不例外,它也是一个系统。
这个系统由教师、教材、学生、教室、教具、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元素组成,其中主要的元素是教师、教材和学生。
系统功能所追求的目标是“最优”。
所谓“最优”,实际上就是常说的“最佳效果”,这也正是教师在教学中所苦苦追求的。
在教学关节处,教学的亲和力积极影响着学生,而在积极的影响中,又增强了教师的亲和力。
例如,针对学生注意力难以持久的特点,教师一般讲完二十分钟后,马上会调整自己的教学,想方设法用新的方式(或设悬,或插入提问,或组织讨论,或简单小结),从另一个角度去刺激学生、诱导学生,以维持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又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凭自己的警觉,及时从学生表情中捕捉到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自己的教学。
诸如“量度”(信息量的多少)的调控,“程度”(讲解的深浅度、难易度)的调控,“进度”(讲述的快慢)的调控等等,以确保教学处于最佳状态。
还有“情”(教学情境和学生的情绪)的调,更是要特别重视的。
这当中确实有一些难以言传,只可意会、领悟的技能和技巧。
就语文课而言,最容易失控的是“情”的问题。
这是教学中的一大难题。
因为语文学科性的特点,学生对语文教学有特殊的要求,不仅要听得懂,而且要听得有“味”,这个“味”,指的就是形象生动。
扎实、生动有趣,让学生听的“有味”,确实很不容易,当然,做到了这一点,就是最大的亲和力。
我一直认为: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以确保教学的条理性;应该有很强的形象思维能力,以确保教学的生动性;语文教师应该有丰富的教学情感,应该有饱满的教学热情,应该学会形象生动的表述。
平板枯燥的叙述,苍白无力的分析讲解,极易使课堂气氛沉闷,使学生情绪低落,学习长期处于消极状态。
这是人们在语文教学中既不愿意见到的,也是学生最怕碰上的。
3、重视“感情移入”,将激励贯穿教学的始终。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教师与学生交往的过程,就是彼此认知、感情交流和互相影响的过程。
而在交往的过程中,强调“感情移入”,即常把教师摆在学生的位置上,设身处地体验、理解和同情学生的感情,以有效地缩短师生的距离。
在执教的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尽力使学生的自重感得到满足。
这样,学生才会愿意和你接近,教学方可收到最佳的效果。
一个有威信的教师,课堂上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的每一句表扬,都会让学生感到兴奋,我们应当不失时机地给学生鼓励。
比如一个差生,在课堂上主动站起来朗读,尽管声音很小很小,就得表扬,肯定他的勇气,表扬他的积极,当然,也可适当提醒:“要是声音再大点,效果会更好些,相信你下次会做到。
”切忌冷嘲热讽:“胆子倒蛮大,就是像蚊子叫。
”那是万万不可的!教师要在学生身上发现缺点,非常容易,如何正确对待,则是难题。
发现问题,应该从关爱出发,从鼓励入手,满腔热情帮助改正。
过去在教学检查中,曾发现两个典型,同一个错别字,分别出现在两位教师批改的作文本里,学生都把“吃完一吨饭”的“顿”错写成了“吨”。
甲老师批改时,在“吨”上打了一个大“×”,旁批是:“真是个饭桶!”乙老师则在“吨”字下打了个问号,眉批是:“能吃完吗?”结果是:前一个学生看后大哭了一场,直到毕业都没有和这位老师通言语;后一个学生倒很坦然,下课后笑嘻嘻地跑到老师那表决心:“老师,这个字我是这一辈子,再也不会错了!”可见有无教学亲和力,在细微处也可以显现。
鼓励,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需要的。
记得我在乡下一所中学教语文时,有一次要求学生以“三八”妇女节为题材写一篇作文,其中有个女生在《三八有感》中大大咧咧写道:“如今,男女平等了,女的可以随便和男的同吃饭、同穿衣、同睡觉、享受同等待遇了!”显然,这话是有毛病的,如果讲评时在全班宣扬,定会“哄堂大笑”。
该生也觉得无地自容。
当时我分析,这个病句全是由于作者粗心造成的。
于是采用引导的方法,尽量给学生留点面子,留有余地。
用红笔划记了一下后,旁边只批了一句:“错在哪里?”班上讲评,也没把这特殊的个例兜出来。
该学生很受感动,还在她的《作文后记》中写道:“粗枝大叶真是害死人,我的作文竟出现了这样的笑话!感谢老师的帮助,我一定狠狠地改。
”事隔几年,该学生早已初中毕业并且考入了我市的重点高中,前不久见面时,她还主动谈起那件往事,足见刻骨铭心。
社会在不断发展,文明在不断进步,各行业的人性化管理,已是历史的必然。
教学当然也不能例外,它急需改革,亟待创新。
应该说,增强教学的亲和力,也是教学人性化管理中,不可缺失的重要内容。
提高教学亲和力,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希望更多教师朋友,能有所突破,取得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