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的故事

合集下载

数学家的小故事欣赏(精选7篇)

数学家的小故事欣赏(精选7篇)

数学家的小故事欣赏数学家的小故事欣赏(精选7篇)数学家们的小故事里面也有不少让我们感兴趣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家的小故事欣赏(精选7篇),供大家欣赏。

数学家的小故事1韦达(1540—1603),法国数学家。

年青时学习法律当过律师,后从事政治活动,当过议会议员,在西班牙的战争中曾为政府破译敌军密码。

韦达还致力于数学研究,第一个有意识地和系统地使用字母来表示已知数、未知数及其乘幂,带来了代数理论研究的重大进步。

韦达讨论了方程根的多种有理变换,发现了方程根与分数的关系,韦达在欧洲被尊称为“代数学之父”。

1579年,韦达出版《应用于三角形的数学定律》,同时还发现,这是π的第一个分析表达式。

数学家的小故事2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许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

蒲丰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他又拿出很多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的一半。

蒲丰说:“请大家把这些小针往这张白纸上随便仍吧!”客人们按他说的做了。

蒲丰的统计结果是:大家共掷2212次,其中小针与纸上平行线相交704次,2210÷704≈3。

142。

蒲丰说:“这个数是π的近似值。

每次都会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求出的圆周率近似值越精确。

”这就是著名的“蒲丰试验”。

数学家的小故事31981年的一个夏日,在印度举行了一场心算比赛。

表演者是印度的一位37岁的妇女,她的名字叫沙贡塔娜。

当天,她要以惊人的心算能力,与一台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展开竞赛。

工作人员写出一个201位的大数,让求这个数的23次方根。

运算结果,沙贡塔娜只用了50秒钟就向观众报出了正确的答案。

而计算机为了得出同样的答数,必须输入两万条指令,再进行计算,花费的时间比沙贡塔娜要多得多。

这一奇闻,在国际上引起了轰动,沙贡塔娜被称为“数学魔术家”。

数学家的小故事4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从小喜欢数学,而且非常聪明。

1930年,19岁的华罗庚到清华大学读书。

著名数学家的小故事精选13篇

著名数学家的小故事精选13篇

著名数学家的小故事精选11. 赫尔曼·维尔斯赫尔曼·维尔斯(Hermann Weyl,1885-1955)是一位著名的德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他曾经是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教授。

他的主要贡献之一是建立现代几何学的基础。

他还致力于解决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一些基本问题。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维尔斯成了一位游走的演说家,穿梭于世界各地的大学和学术机构,向广大学生和研究者们传授他的知识和智慧。

有一次,当他访问了大约一周的美国斯坦福大学后,一位学生来到了他的面前,向他询问一个问题:“教授,您认为数学的目标是什么?”听到这个问题,维尔斯沉思了一会儿,并回答说:“数学的目标是证明我们所相信的一切是错的。

”这句话让这位学生和旁听的学生们感到很惊讶,因为他们都被告知数学的目标是推理和证明正确性。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逐渐明白了维尔斯所说的意义:数学是一种有关证明真理或假设的学科,而证明真理或假设之前,我们必须先证明一切可能的思路和观点都是错误的,这样我们才能找到真理。

2. 加布里埃尔·克鲁克曼加布里埃尔·克鲁克曼(Gabriel Crone,1648-1730)是一位著名的荷兰数学家,他被誉为“经验主义数学”的开创者之一。

他的主要兴趣是实用的数学应用,例如测量、工程和天文学。

他还发展了新型积分方法,被称为“克鲁克曼法”。

在他的生命中,克鲁克曼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和变革,例如荷兰的“黄金世纪”,英国的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

尽管他在这些变革中保持了中立,但他的工作和成就在数学领域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据传说,有一次当克鲁克曼在路上行走时,他听到了两个青年在讨论数学问题。

他决定加入他们的讨论,但他不告诉他们他是谁。

两个青年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你如何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克鲁克曼冷静地思考了几分钟,然后回答说:“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如果你想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你需要说明它的三条边相等。

五位数学家的故事

五位数学家的故事

五位数学家的故事一、阿基米德的故事阿基米德那可是相当牛的数学家。

据说啊,他在洗澡的时候,突然发现了浮力定律。

当时他正琢磨着怎么判断国王的王冠是不是纯金的呢。

他一躺进澡盆,水就溢出来了,他那小脑袋瓜就像灯泡突然被点亮一样,大喊着“尤里卡(我发现了)”,光着身子就跑出去了,也顾不上什么形象了。

还有一次,罗马军队攻打他所在的城市,他老人家呢,就在那专心致志地研究几何图形呢。

罗马士兵冲进来让他跟他们走,他正沉浸在数学的世界里啊,就说等他把这道题解完。

那士兵哪管这个啊,直接就把他给杀了。

阿基米德死的时候还在地上画着他的几何图形呢,你说这对数学是多大的损失啊。

二、祖冲之的故事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成就那也是响当当的。

那时候计算圆周率可不容易啊,没有啥高级的计算器。

祖冲之就靠着他那聪明的脑袋和一双勤劳的手。

他把圆切割成好多好多小块,就像切饼一样,然后一点点计算。

三、高斯的故事高斯小时候就是个数学小天才。

他上小学的时候,老师为了让学生们安静会儿,就出了一道超级难的数学题,1 + 2+3 + ……+100等于多少。

老师本以为这些小屁孩得算上好长时间呢。

结果高斯很快就举手说他算出来了。

老师都惊呆了,问他咋算的。

高斯就说啊,1加100等于101,2加99等于101,这样两两组合,一共有50组,那答案不就是50×101 = 5050嘛。

老师当时就知道这孩子不是一般人,后来高斯果然在数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什么数论、代数、统计学等等方面都有他的身影,他就像数学界的一颗超级明星,闪闪发光。

四、欧几里得的故事欧几里得就一门心思地研究几何,把几何的知识整理得井井有条。

他从一些基本的定义、公理出发,一步步推导出各种各样的定理。

就像搭积木一样,一块一块地把几何的大厦给建立起来了,后世的几何学习都离不开他打下的基础。

五、华罗庚的故事华罗庚可真是个传奇人物。

他家里穷得叮当响,初中都没读完就辍学了。

但是他对数学那是爱得深沉啊。

他就自己在家自学数学,靠着几本数学书,像着了魔一样整天研究。

关于数学家的小故事

关于数学家的小故事

关于数学家的小故事数学家是指一些对数学有深入了解的人士,将其所学知识运用于其工作上(特别是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家专注于数、数据、集合、结构、空间、变化。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数学家的小故事5篇_有趣的数学家小故事,欢迎借鉴参考。

数学家的小故事一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

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有一天高斯的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

对同学们说:“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

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

”结果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

“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

”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这个8岁的小鬼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答案呢?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

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

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

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数学家的小故事二罗庚(1910——1982)出生于江苏太湖畔的金坛县,因出生时被父亲华老祥放于箩筐以图吉利,“进箩避邪,同庚百岁“,故取名罗庚。

华罗庚从小便贪玩,也喜欢凑热闹,只是功课平平,有时还不及格。

勉强上完小学,进了家乡的金坛中学,但仍贪玩,字又写得歪歪扭扭,做数学作业时倒时满认真地画来画去,但像涂鸦一般,所以上初中时的华罗庚仍不被老师喜欢的学生而且还常常挨戒尺。

金坛中学的一位名叫王维克的教员却独有慧眼,他研究了华罗庚涂鸦的本子才发现这许多涂改的地方正反映他解题时探索的多种路子。

名人数学家的故事

名人数学家的故事

以下是一些关于名人数学家的故事:
1. 阿基米德: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了浮力原理,他兴奋地跳出澡盆,裸身跑回家中,一路高喊:“我发现了!我发现了!”这个故事说明了阿基米德对于科学的热爱和执着。

2. 牛顿:英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牛顿在苹果树下休息时,被掉落的苹果砸中头部,从而启发了他对万有引力的思考。

这个故事展示了牛顿的观察力和对于自然现象的敏锐感知。

3. 高斯:德国数学家高斯在小学时,老师要求全班同学计算从1 加到100 的总和。

高斯很快就想出了一种简单的方法,他将数字从 1 到100 分成50 对,每对的和都是101,因此总和为5050。

这个故事展示了高斯的数学天赋和创新思维。

4. 陈景润:中国数学家陈景润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时,花费了数年时间,用了几麻袋的草稿纸,最终证明了这个猜想。

这个故事展示了陈景润的毅力和对数学的执着追求。

这些故事展示了这些数学家在探索数学领域时的独特思维和创新精神,他们的贡献对数学和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数学名人故事(12篇)

数学名人故事(12篇)

数学名人故事(12篇)数学名人故事篇1女数学家王贞仪(1768-1797 ),字德卿,江宁人,是清代学者王锡琛之女,著有《西洋筹算增删》一卷、《重订策算证讹》一卷、《象数窥余》四卷、《术算简存》五卷、《筹算易知》一卷。

从她遗留下来的著作可以看出,她是一位从事天文和筹算研究的女数学家。

算筹,又被称为筹、策、筹策等,有时亦称为算子,是一种棒状的计算工具。

一般是竹制或木制的一批同样长短粗细的小棒,也有用金属、玉、骨等质料制成的,不用时放在特制的算袋或算子筒里,使用时在特制的算板、毡或直接在桌上排布。

应用“算筹”进行计算的方法叫做“筹算”,算筹传入日本称为“算术”。

算筹在中国起源甚早,《老子》中有一句“善数者不用筹策”的记述,现在所见的最早记载是《孙子算经》,至明朝筹算渐渐为珠算所取代。

17世纪初叶,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发明了一种算筹计算法,明末介绍到我国,也称为“筹算”。

清代著名数学家梅文鼎、戴震等人曾加以研究。

戴震称其为“策算”。

王贞仪也从事研究由西洋传入我国的这种筹算,并且写了三卷书向国人介绍西洋筹算。

她在著作中对西洋筹算进行增补讲解,使之简易明了。

王贞仪介绍的纳皮尔算筹乘除法,当时的读者认为容易了解,但与当时我国的乘除法筹算的方法相比,显得较繁杂,因此,数学家们没有使用西洋筹算,一直使用中国筹算法。

今天的读者把中外筹算乘除法视为老古董,采用的是由外国传入的笔算四则运算,这种笔算于1903年才开始被使用,故我国与世界接轨使用笔算的历史只有100年。

数学名人故事篇2陈景润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的闽侯镇,他的父亲陈元俊是一个邮电局的小职员。

陈景润到了上学的年龄,父母给他找了一所离家近的小学,送他去读书。

在所有的学科中,他特别喜欢数学,只要遨游在代数、几何的题海中,他就能够忘却所有的烦恼。

陈景润平时少言寡语,但非常勤学好问,他总是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或借阅参考书。

一个中午,最后一节课下了,陈景润走出教室,回家吃饭。

数学名人故事7篇

数学名人故事7篇

数学名人故事7篇数学名人故事范例(精选篇1)华罗庚一生都是在国难中挣扎。

他常说他的一生中曾遭遇三大劫难。

自先是在他童年时,家贫,失学,患重病,腿残废。

第二次劫难是抗日战争期间,孤立闭塞,资料图书缺乏。

第三次劫难是“文化大路程”,家被查抄,手槁散失,禁止他去图书馆,将他的助手与分配到外地等。

在这等恶劣的环境下,要,做出成就,需付出何等,需怎样坚强的毅力是可想而知的.早在40年代,华罗庚已是世界数论界的领袖家之一。

但他不满足,不停步,宁肯另起炉灶,数论,去研究他不熟悉的代数与复分析,这又需要何等的毅力寻!华罗庚善于用几句形象化的语言将深刻的道理说出来。

这些语言简意深,富于,令人难忘。

早在SO年代,他就提出“天才在于积累,在于勤奋”。

华罗庚虽然聪明过人,但从不提及的天分,而把比聪明重要得多的“勤奋”与“积累”作为的,反复教育年青人,要他们学数学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经常锻炼自己。

50年代中期,针对当时数学研究所有些,做出一些成果后,产生自满情绪,或在同一水平上写论文的倾问,华罗庚及时提出:“要有速度,还要有加速度。

”所谓“速度”就是要出成果,所谓‘加速度”就是成果的质量要不断提高。

“文化大路程”刚结束的,一些人,特别是青年人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某些部门,急于求成,频繁地要求报、评奖金等不符合科学规律的做法,导致了学风败坏。

表粗制滥造,争名夺利,任意吹嘘。

1978年他在中国数学会成都会议上语重心长地提出:“早发表,晚评价。

”后来又进一步提出:“努力在我,评价在人。

”这实际上提出了科学发展及评价科学工作的客观规律,即科学工作要经过历史检验才能逐步确定其真实,这是不依赖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华罗庚从不隐讳自己的弱点,只要能求得学问,他宁肯暴露弱点。

在他古稀之年去英国访问时,他把成语“不要班门弄斧”改成“弄斧必到班门”来自己。

实际上,前一句话是要人隐讳缺点,不要暴露。

华罗庚每到一个,是讲专长的,从而得到呢,还是对别人不专长的,把讲学变成形式主义走过场?华罗庚前者,也就是“弄等必到班门”。

有关数学家的故事(通用12篇)

有关数学家的故事(通用12篇)

有关数学家的故事(通用12篇)有关数学家的故事(通用12篇)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数学家的故事篇1苏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

虽然家境清贫,可他父母省吃俭用,拼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学。

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

可是,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

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

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

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

”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

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

”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给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能量。

读书,不仅为了摆脱个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国广大的苦难民众;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找出路,而是为中华民族求新生。

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

一迷上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

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一本几何练习薄,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

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

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于1931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数学家小故事3篇

数学家小故事3篇

数学家小故事第一篇:高斯与算术平均数高斯是著名的数学家,他曾经提出了很多深刻的数学理论。

其中一个关于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的故事,非常有趣。

有一天,高斯的老师给他出了这样一道数学题:有两个正整数,它们的算术平均数为5,它们的几何平均数为3。

请问这两个正整数是多少?高斯很快就解出了这道题。

他发现,设这两个正整数为a 和b,那么有:(a+b)/2 = 5 (算术平均数为5)(a*b)^(1/2) = 3 (几何平均数为3)由于a和b都是正整数,那么可以猜测a和b的取值可能是2和8,或者4和6。

[(2+8)/2=5,(2*8)^(1/2)=4] [ (4+6) / 2 = 5, (4*6)^(1/2) = 4]只有4和6的积是36。

于是,高斯得出了结论,这两个正整数是4和6。

这个小小的问题虽然简单,但是却启示了高斯对于数学中深刻的思考。

第二篇:庞加莱和四维空间庞加莱是著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

他的名字常常和热力学、力学等领域的研究联系在一起。

庞加莱发现了四维空间的存在,这一发现也影响了他对于物理学和几何学的研究。

他提出了许多关于四维空间的深刻问题。

庞加莱问道:假设地球是一个球体,上面有一条细线,这条细线绕着地球的赤道一周,然后再平均放松,使得细线距离地球表面的距离处处相等。

那么,请问这条放松后的细线会形成一个什么样的形状?庞加莱解释到,这个问题需要用四维空间的概念来解答。

具体方法是,将地球表面拉到四维空间中,然后再找出一条距离球面距离恒定的直线。

对于这个问题,庞加莱得出的结论是:这条在四维空间中的直线,会形成一个环绕着球面的螺旋形状。

庞加莱在这个问题上的深刻思考,为四维空间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他的研究成果也极大地促进了现代数学和物理学的发展。

第三篇:高斯-博内定理高斯-博内定理是关于多项式方程的一种基本结论。

它由高斯和博内在不同时间独立发现,因此被称为高斯-博内定理。

这个定理表述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多项式方程有整系数解,那么这个方程的有理数解一定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解的商。

数学家的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世界著名数学家的故事推荐度:数学家高斯的故事推荐度:数学家的名人故事推荐度:数学家的小故事推荐度:数学家小故事推荐度:相关推荐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家的故事1李冶(1192-1279)是中国古代数学家,原名李治,字仁卿,号敬斋,金代真定府栾城县(今河北省栾城县)人。

李冶生于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县),父亲李通为大兴府推官。

李冶自幼聪敏,喜爱读书,曾在元氏县(今河北省元氏县)求学,对数学和文学都很感兴趣。

《元朝名臣事略》中说:“公(指李冶)幼读书,手不释卷,性颖悟,有成人之风。

”1230年,李冶在洛阳考中词赋科进士,任钧州(今河南禹县)知事,为官清廉、正直。

1232年,钧州城被蒙古军队攻破。

李冶不愿投降,只好换上平民服装,北渡黄河避难。

经过一段时间的颠沛流离之后,李冶定居于崞山(今山西崞县)之桐川。

1234年初,金朝终于为蒙古所灭。

金朝的灭亡给李冶生活带来不幸,但由于他不再为官,这在客观上使他的科学研究有了充分的时间。

他在桐川的研究工作是多方面的,包括数学、文学、历史、天文、哲学、医学。

其中最有价值的工作是对天元术进行了全面总结,写成数学史上的不朽名著--《测圆海镜》。

他的工作条件是十分艰苦的,不仅居室狭小,而且常常不得温饱,要为衣食而奔波。

但他却以着书为乐,从不间断自己的写作。

据《真定府志》记载,李冶“聚书环堵,人所不堪”,但却“处之裕如也”。

他的学生焦养直说他:“虽饥寒不能自存,亦不恤也”,在“流离顿挫”中“亦未尝一日废其业”。

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李冶的《测圆海镜》终于在l248年完搞。

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系统讲述天元术的著作。

1251年,李冶的经济情况有所好转,他结束了在山西的避难生活,回元氏县封龙山定居,并收徒讲学。

1257年在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接受忽必烈召见,提出一些进步的政治建议。

l259年在封龙山写成另一部数学著作-一《益古演段》。

1265年应忽必烈之聘,去燕京(今北京)担任翰林学士知制洁同修国史官职,因感到在翰林院思想不自由,第二年辞耿还乡。

国内外数学家的故事

国内外数学家的故事

国内外数学家的故事了解数学家的故事可以帮助对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数学大有好处。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数学家的故事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数学家的故事(一)伽罗华1832年5月30日晨,在巴黎的葛拉塞尔湖附近躺着一个昏迷的年轻人,过路的农民从枪伤判断他是决斗后受了重伤,就把这个不知名的青年抬到医院。

第二天早晨十点钟,他就离开了人世。

数学史上最年轻、最有创造性的头脑停止了思考。

人们说,他的死使数学发展推迟了好几十年。

这个青年就是死时不满21岁的伽罗华。

伽罗华生于离巴黎不远的一个小城镇,父亲是学校校长,还当过多年市长。

家庭的影响使伽罗华一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1823年,12岁的伽罗华离开双亲到巴黎求学,他不满足呆板的课堂灌输,自己去找最难的数学原著研究,一些老师也给他很大帮助。

老师们对他的评价是“只宜在数学的尖端领域里工作”。

1828年,17岁的伽罗华开始研究方程论,创造了“置换群”的概念和方法,解决了几百年来使人头痛的方程来解决问题。

伽罗华最重要的成就,是提出了“群”的概念,用群论改变了整个数学的面貌。

1829年5月,伽罗华把他的成果写成论文,递交法国科学院,但伴随着这篇杰作而来的是一连串的打击和不幸。

先是父亲因不堪忍受教士诽谤而自杀,接着因他的答辩既简捷又深奥令考官们不满而未能进入著名的巴黎综合技术学校。

至于他的论文,先是被认为新概念太多又过于简略而要求重写;第二份推导详尽的稿子又因审稿人病逝而下落不明;1831年1月提交的第三份论文又因评阅人不能全部看懂而被否定。

青年伽罗华一方面追求数学的真知,另一方面又献身于追求社会正义的事业。

在1831年法国的“七月革命”中,作为高等师范学校新生,伽罗华率领群众走上街头,抗议国王的专制统治,不幸被捕。

在狱中,他染上了霍乱。

即使在这样的恶劣条件下,伽罗华仍然继续搞他的数学研究,并且写成了论文,准备出狱后发表。

出狱不久,因为卷入一场无聊的“爱情”纠葛而决斗身亡。

关于数学家的小故事

关于数学家的小故事

关于数学家的小故事数学家,是一种神秘而又充满智慧的职业。

他们用逻辑和推理,解决了许多人类难以解决的问题。

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普通人不同,他们能够看到数学的美妙之处,也能够发现数学中的错误和漏洞。

下面,我将讲述一些关于数学家的小故事,希望能够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神秘的职业。

故事一:费马大定理费马大定理是数学史上最著名的问题之一,它的内容是:对于任何大于2的整数n,不存在三个整数a、b、c,使得a^n+b^n=c^n 成立。

这个问题被数学家费马提出,但他并没有给出证明。

这个问题困扰了数学家们几百年,直到1994年,英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才证明了这个定理。

他用了8年的时间,才找到了证明这个定理的方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数学家需要耐心和毅力,才能够解决一些困难的问题。

故事二:高斯的天才高斯是数学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他在数学领域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

他的天才之处在于,他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

有一次,他的老师给他布置了一道数学题,要求他在一小时内解决。

高斯只用了一分钟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还发现了一种通用的方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数学家需要有天赋和才华,才能够在数学领域取得成功。

故事三:图灵的机器图灵是计算机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图灵机的概念,这是一种理论上的计算模型。

他认为,任何计算机都可以用图灵机来模拟。

他的这个理论对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是,图灵的生命却很短暂,他在40岁时因为自杀而离开了人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数学家需要有创新和勇气,才能够推动数学领域的发展。

故事四:纳什的疯狂纳什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他在博弈论和微分几何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是,他也有着疯狂的一面。

他患有精神分裂症,曾经在医院里接受过治疗。

但是,他的疯狂并没有影响他在数学领域的成就。

他在1994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是对他在博弈论领域的贡献的认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数学家也是普通人,他们也有着自己的弱点和缺陷。

中国数学家的故事12篇简短

中国数学家的故事12篇简短

12篇关于中国数学家的简短故事
1.祖冲之:在计算圆周率方面取得了突破,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
这比欧洲数学家计算圆周率早了一千年。

2.刘徽:提出了“割圆术”方法,用极限思想逼近圆周率,为计算圆周率做出
了重要贡献。

3.赵爽:利用“勾股圆方图”证明了勾股定理,并取得了重要的数值计算成果。

4.华罗庚:自学成才,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并推
广了优选法等数学方法。

5.陈景润: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命题,为哥德巴赫猜想的最终解
决奠定了基础。

6.熊庆来:在函数论、代数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培养了一批杰出的数
学家。

7.陈省身:在微分几何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创立了国际数学联盟。

8.吴文俊:在拓扑学、几何定理机械化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并提出了“吴
公式”。

9.杨乐和张广厚:在函数论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数学
人才。

10.谷超豪:在偏微分方程、几何光学等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并培养了一批
杰出的数学家。

11.丘成桐:在微分几何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并获得了菲尔兹奖。

12.袁隆平:利用统计学方法在农业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并被誉为“杂交水
稻之父”。

这些数学家的故事展示了他们在数学领域中的卓越成就和为人类进步做出的贡献。

关于数学家的故事

关于数学家的故事

关于数学家的故事学生可以通过数学家的故事了解数学的发生和发展,有助于培养兴趣、开阔视野、开拓创新,更深刻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数学家的故事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数学家的故事(一)泰勒斯(古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来到埃及,人们想试探一下他的能力,就问他是否能测量金字塔高度.泰勒斯说可以,但有一个条件——法老必须在场.第二天,法老如约而至,金字塔周围也聚集了不少围观的老百姓.秦勒斯来到金字塔前,阳光把他的影子投在地面上.每过一会儿,他就让人测量他影子的长度,当测量值与他身高完全吻合时,他立刻在大金字塔在地面上的投影处作一记号,然后再丈量金字塔底到投影尖顶的距离.这样,他就报出了金字塔确切的高度.在法老的请求下,他向大家讲解了如何从“影长等于身长”推到“塔影等于塔高”的原理.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相似三角形定理.一些数学家生前献身于数学,死后在他们的墓碑上,刻着代表着他们生平业绩的标志。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死于进攻西西里岛的罗马敌兵之手(死前他还在主:“不要弄坏我的圆”。

)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内切于圆柱的图形,以纪念他发现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均为其外切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三分之二。

德国数学家高斯在他研究发现了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法后,便放弃原来立志学文的打算而献身于数学,以至在数学上作出许多重大贡献。

甚至他在遗嘱中曾建议为他建造正十七边形的棱柱为底座的墓碑。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

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数学家的故事(二)丘成桐丘成桐1949年出生于广东汕头,老家在梅州蕉岭,在香港长大。

数学家小故事10篇最简短的

数学家小故事10篇最简短的

数学家小故事10篇最简短的1、陈景润:陈景润是我国有名的数学家。

他不爱逛公园,不爱遛马路,就爱学习。

他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

有一天,陈景润在吃中饭的时候,摸摸脑袋发现头发太长了,应该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见了,还当他是个大姑娘呢。

于是,他放下饭碗,就跑到理发店去了。

理发店里人很多,大家挨着次序理发。

陈景润拿得牌子是三十八号。

他想:轮到我还早着哩,时间是多么宝贵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费掉。

他赶忙走出理发店,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来。

他背了一会,忽然想起上午读外文的时候,有个地方没看懂。

不懂的东西,一定要把他弄懂,这是陈景润的脾气。

他看了看表,才十二点半。

他想:先到图书馆去查一查,再回来理发还来得及,站起来就走了。

谁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轮到他理发了。

理发员大声地叫:“三十八号!谁是三十八号?快来理发!”你想想,陈景润正在图书馆里看书,他能听见理发员喊三十八号吗?2、高斯:高斯在哥廷根大学时,有次有事迟到,赶到教室时几乎都已经下课了。

高斯走进教室后,发现教师不在,黑板上写着几道题。

高斯以为这些题目是今天的作业题,便把题目记下来。

当晚,他花了一整夜时间去研究这些数学题,没想到的是,这些题目异乎寻常地难。

高斯直到天亮也只解决了一道题,第二天他很沮丧地找到老师,把这些都告诉了他。

他的老师异常震惊:“这些可都是数学史上最著名的难题啊,你竟然只花一个晚上就解决了一道?”而高斯解决的这道难题,就是困扰了数学家两千年之久的正十七边形尺规作图问题。

那一年,高斯只有19岁!3、华罗庚:有一次正在看店的华罗庚在计算一道数学题,来了一位女士想买棉花,当她问华罗庚多少钱时,他完全沉醉于做题中,没有听见对方说的话,当他把答案算完随口说了一个数字,而女士以为他说的是棉花的价格,尖叫道:“怎么这么贵?”。

这时华罗庚才知道有人过来买棉花,当华罗庚把棉花卖给女士后才发现刚才自己的算题的草纸被妇女带走了,这可把华罗庚急坏了,不顾一切的去追那位女士,最终还是被他追上了,华罗庚不好意思地说:“阿姨,请……请把草纸还给我”。

[优秀]数学家的故事15篇

[优秀]数学家的故事15篇

[优秀]数学家的故事15篇世界著名数学家的故事推荐度:数学家的名人故事推荐度:数学家高斯的故事推荐度:数学家的小故事推荐度:数学家小故事推荐度:相关推荐[优秀]数学家的故事15篇数学家的故事1公元1902年9月23日,那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可对祖辈从福建同安逃荒到浙江平阳带溪村的父亲苏祖善家来说,那是一件难得的大喜、大吉的日子。

真是老天有眼,天官赐福。

父亲苏祖善家添了一丁,夫妻俩笑得合不拢嘴,终于有了世代务农的“接班人”。

可父亲苏祖善夫妻俩从未上过学,尝够没有文化的苦,望子成龙心切,于是给儿子选取“步青”为名,算命先生还说上一番好话,以“步青”为名,将来定可“平步青云,光宗耀祖”。

名字毕竟不是“功名利禄”的天梯。

正当同龄人纷纷背起书包上学的时候,父亲苏祖善交给儿子的却是一条牛鞭。

从此,苏步青头戴一顶父亲编的大竹笠,身穿一套母亲手缝的粗布衣,赤脚骑上牛背,鞭子一挥,来到卧牛山下,带溪溪边。

苏步青家养的'是头大水牛,膘壮力大,从不把又矮又小的牧牛娃放在眼里。

有一次,水牛脾气一上来,又奔又跳,把苏步青摔在刚刚砍过竹的竹园里。

真是老天庇佑,他跌在几根竹根中间,未有皮肉之苦,逃过一劫。

放牛回家,苏步青走过村私塾门口,常被琅琅的书声所吸引。

有一次,老师正大声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他听后,就跟着念了几遍。

此后,他竟记住了顺口溜,放牛时当山歌唱。

老师父亲苏祖善常听儿子背《三字经》、《百家姓》,心存疑惑。

有一次,正好看见儿子在私塾门口“偷听”,为父的心终于动了,夫妻一合计,决定勒紧裤带,把苏步青送进了私塾。

数学家的故事28、陶泽轩:8岁上中学,12岁IMO金牌陶哲轩是澳大利亚的华裔数学家,20某某年菲尔兹奖得主。

兴趣广泛,对调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组合数学、解析数论等领域都要重要贡献,被誉为“数学界莫扎特”。

陶哲轩的爸爸妈妈都是在香港大学毕业的.。

母亲还是数学和物理专业的高材生。

陶哲轩实在太聪明了,很长时间找不到合适的学校。

关于数学家的故事12篇

关于数学家的故事12篇

关于数学家的故事1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案资料、说课稿、教育笔记、教师寄语、家园共育、儿童歌谣、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活动方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lecture notes, educational notes, teacher messages, home education, children's songs, work summary, work plan, activity plan,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关于数学家的故事12篇数学家故事。

十位数学名人故事

十位数学名人故事

十位数学名人故事十位数学名人故事导语: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着精深的智慧,远大的抱负,无比坚强的毅力。

他们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后世的人们作出了表率,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些名人故事,欢迎查阅,供参考。

1、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死于进攻西西里岛的罗马敌兵之手(死前他还在主:“不要弄坏我的圆”。

)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内切于圆柱的图形,以纪念他发现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均为其外切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三分之二。

2、伽罗华生于离巴黎不远的一个小城镇,父亲是学校校长,还当过多年市长。

家庭的影响使伽罗华一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1823年,12岁的伽罗华离开双亲到巴黎求学,他不满足呆板的课堂灌输,自己去找最难的数学原著研究,一些老师也给他很大帮助。

老师们对他的评价是“只宜在数学的尖端领域里工作”。

3、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出生在意大利半岛南端西西里岛的叙拉古。

父亲是位数学家兼天文学家。

阿基米德从小有良好的家庭教养,11岁就被送到当时希腊文化中心的亚历山大城去学习。

在这座号称"智慧之都"的名城里,阿基米德博阅群书,汲取了许多的知识,并且做了欧几里得学生埃拉托塞和卡农的门生,钻研《几何原本》。

4、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

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5、20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的冯·诺依曼。

众所周知,1946年发明的电子计算机,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进步。

鉴于冯·诺依曼在发明电子计算机中所起到关键性作用,他被西方人誉为"计算机之父"。

数学家的小故事3篇

数学家的小故事3篇

数学家的小故事第一篇:爱因斯坦的故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在20世纪初期创立了相对论,对现代物理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他的数学才华也是无人能比的,他的高等数学功底深厚,细节精细。

然而,爱因斯坦小时候却并不擅长数学。

据说,当他上小学时,数学成绩极差,甚至被老师称为“数学白痴”。

但是,他非常喜欢思考,经常在户外漫步,思考着许多问题,想方设法找出答案。

后来,他经过努力,在数学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最终成为了数学、物理学及哲学等多个领域的专家。

因此,爱因斯坦告诫后人:“天才并非与生俱来,需要不断的努力与实践。

”第二篇:图灵的故事艾伦·图灵是计算机科学的先驱,被誉为“计算机之父”,并且被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他发明了图灵机,推动了计算机科学的发展。

但是,他的人生充满了坎坷和不幸。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被逼迫服用荷尔蒙,以“治疗”他的同性恋倾向。

后来,他因涉嫌同性关系而被起诉,并被判刑。

在狱中,他继续研究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并且在狱中写成了著名的论文《计算机机器与智能》。

艾伦·图灵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和不幸。

虽然他的贡献对于计算机科学和数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他的悲惨遭遇也引起了社会对待同性恋的关注。

第三篇:纳什的故事约翰·福布斯·纳什是一个天才的数学家,荣膺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擅长博弈论的研究,成为博弈论的奠基人之一。

但是,他的一生却经历了悲惨的遭遇。

纳什曾经患上精神分裂症,他认为自己和一些虚构的人物有交谈和互动。

他的疾病对他的成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纳什不得不放弃他的工作和研究,并长期接受医院的治疗和药物辅助。

幸运的是,在医疗的协助下,他的症状得到了控制,他重新开始了他的研究。

最终,他赢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并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对于这些伟大的数学家和科学家来说,他们的成就不仅仅是基于智力和天赋,而是伴随着坚毅的意志,无尽的探索和不断的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數與代數範疇阿默士與雷因草紙卷阿默士與雷因阿默士(Ahmes),古埃及人,約生於公元前17 世紀。

雷因(Henry Rhind),英國人,生於19 世紀。

兩人似乎毫不相干,然而阿默士的著作,卻又被稱為《雷因草紙卷》"Rhind Papyrus"。

你知道箇中的原因嗎?雷因草紙卷話說在1858 年,英國人雷因在埃及古都的廢墟中發現了一本以象形文字寫成的紙草書。

這部紙草書幅面長550 cm,闊33 cm。

經鑑定後,發現是至今流傳的兩本最古的埃及數學著作之一。

此書的作者阿默士是古埃及的祭司,他在書中寫著:「這本書的很多內容,是從金字塔時代一份更古老的文獻中抄出來的。

」在阿默士的紙草書中,提供了80 多道數學問題的解答方案,內容範圍包括:四則運算、解方程、面積、體積等等,充份展示了古埃及人的數學智慧。

此外,書中也採用了一套有趣的記數符號:阿默士的紙草書原名為《獲知一切奧秘的指南》,然而為了紀念雷因的發現,人們多稱此書為《雷因草紙卷》。

畢達哥拉斯和三角形數談到畢達哥拉斯 (Pythagoras, 約公元前551-公元前479),我們最熟悉的是「畢氏定理」。

然而,畢達哥拉斯最熱衷的,原來並不是幾何學。

畢達哥拉斯是古希臘數學家,他認為每個數字都具有獨特的個性,有善有惡。

他更認為 10 是一個完美的數字、神妙莫測。

這是因為 10 是首四個正整數 1、2、3 和 4 之和,是一個三角形數。

在音樂上,若拉緊一條長度為 1 單位的弦可發出一個音調 do,把弦的長度改為這四個正整數的比:、和,所發出的便分別是fa、so和高一均的do等主要音調。

畢達哥拉斯創立了一個學派,名為畢達哥拉斯學派。

這個學派的組織十分嚴密,並且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他們認為數是萬物的根源。

他們研究數,不是為了實際的應用,而是為了透過對數的認識,揭露宇宙的永恆真理。

可惜的是,由於學派嚴守保密的原則,所以很多研究成果都已失傳了。

丟番圖享年之謎丟番圖(Diophantus, 約246 - 330) 是希臘人,長期在亞歷山大城做數學研究工作。

當時正是亞歷山大城輝煌的年代,很多數學新觀念也是在那時形成的。

由於在丟番圖的著作中,較少提及別的數學家,所以我們很難從他的著作中,判斷他的準確生卒年份,有關他生平的紀錄也不多。

丟番圖的著作《算術》"Arithmetica" 是丟番圖的主要著作,是一部代數的論著。

原書共有13 卷,保留至今天的只有6 卷,相傳其餘7 卷在一場大火中被燒毀了。

在《算術》中,丟番圖採用了一套數學符號來表示未知量,例如:s 表示x,表示,表示,表示,他也是首位用符號來表示冪的數學家。

然而,由於他所考慮的是實際生活的問題,所以在解方程時,他並不考慮負數解。

(在實際生活中,-4 個人是沒有意義的。

)丟番圖享年之謎在丟番圖的墓誌銘中,記載了他享年的秘密:「丟番圖的一生,童年生活佔,再過他開始長鬍子,再過他結了婚,婚後5 年生了一個兒子。

他的兒子比他早 4 年辭世,享年是他的。

」你能從墓誌銘中,求得丟番圖享年多少歲嗎?我們可以把墓誌銘中的描述轉換成一元一次方程:代數學之父韋達韋達(Francis Viete, 1540 - 1603) 是法國人,早年研習法律,曾任巴黎裁判所的律師,喜歡在工餘鑽研數學。

在法國與西班牙戰爭期間,曾成功為法軍破譯西班牙軍隊的密碼,其數學成就也因而得到注意。

代數學之父韋達的數學研究範圍相當廣泛,其中以符號代數最為突出,被譽為「代數學之父」。

受到希臘數學家丟番圖以字母表示未知量和冪的影響,韋達在著作《分析方法引論》中,首次有系統地以符號表示系數。

的研究韋達對於幾何學也有相當的研究。

1579 年,他給出圓周率π 的第一個無窮乘積的表達式:並由此計算得π 準確至十六位小數的值。

度量、圖形與空間範疇巧量金字塔── 泰勒斯泰勒斯(Thales,約公元前625 - 公元前574),生於小亞細亞西南海岸米利都,是古希臘的數學家、天文學家和哲學家。

泰勒斯是一個很精明的商人,由於他預見橄欖油果會豐收,藉著租借及出售製造橄欖油的設備,而賺了不少錢,使他有足夠的金錢作科學研究及旅行之用。

泰勒斯喜歡四處旅行,相傳他在埃及遊歷時,法老王命令祭師們量度金字塔(法老王的墳墓)的高度,祭師們為此而大傷腦筋。

為了幫助祭師們解決困難,於是泰勒斯利用一個巧妙的方法量度金字塔的高度。

泰勒斯在金字塔的旁邊豎立一條木柱,當木柱的影子的長度和木柱的長度相等時,只要量度金字塔的影子的長度,便可得出金字塔的高。

由此可見泰勒斯的數學及科學才能。

敘拉古的數學家──阿基米德阿基米德(Archimedes, 約公元前287 - 公元前212),生於希臘的敘拉古,父親是位天文學家。

阿基米德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年青時曾赴亞歷山大學習數學。

皇冠的體積有一次,敘拉古的亥厄洛國王叫金匠製造一頂純金的皇冠,卻懷疑金匠隱匿了其中一些金子。

金匠矢口否認,而且證實皇冠的重量與國王所給金子重量相等。

國王一時束手無策,便請阿基米德幫忙。

阿基米德日思夜想著解決的方法。

他知道即使不同質料的重量相同,其體積是不一樣的,所以可從皇冠的體積,來鑑定皇冠是否由純金所製成,但卻苦無求得皇冠體積的方法。

一次,阿基米德在浴盆洗澡時,看到水從盤中徐徐流出,因而悟到可以用排水法來求出皇冠的體積。

若把皇冠放入盛滿水的盤中,所排出的水的體積,便是皇冠的體積了。

就這樣,阿基米德為國王解決了這個疑難,證明金匠的確在皇冠中摻入了白銀。

研究碩果阿基米德的研究領域相當廣泛,包括:數學、力學、物理學、天文學等。

以下是其中兩項幾何學的研究成果:圓周率π阿基米德採用現稱「割圓術」的方法,求得圓周率π界乎和之間,即:球體和柱體的面積和表面面積除了平面幾何外,阿基米德對立體幾何也有相當的研究,他指出:「以球體的大圓為底、直徑為高製作一個圓柱,圓柱的體積和表面面積分別是球體體積和表面面積的。

」即:體積= V1體積= V2表面面積= A1表面面積= A2我們可以運用第28 章《續面積和體積》的公式,驗證阿基米德的說法。

不要弄壞我的圖「不要弄壞我的圖」──這是阿基米德最後的一句話。

公元212 年,羅馬人攻入敘拉古。

相傳當時阿基米德正在研究數學,一名羅馬兵闖進了阿基米德的家中,並踩在幾何圖形上。

阿基米德並沒有注意對方是誰,便喊叫說:「不要弄壞我的圖」,結果被那名士兵殺死了。

測量大師── 海倫海倫(Heron of Alexandria,約1世紀) 生於埃及,是古希臘數學家、力學家、機械學家和測量家,曾在羅馬帝國的著名學術研究城市亞歷山大教授數學、物理學等。

海倫十分著重數學的實際應用,這可以從他的著作《測地術》、《幾何》、《體積求法》中略知一二。

《測地術》更被古代的人們採用了數百年之久。

除此之外,他曾替歐幾里得(Euclid,約公元前330─公元前275)的《幾何原本》作註釋及補充。

海倫以解決幾何測量問題而聞名。

他給出了很多平面圖形的面積公式和立體的體積計算公式,例如:正三邊形至正十二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在《測地術》中,他更給出著名的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海倫公式。

此外,海倫還把他的理論應用於機械設計,並著有《機械學》、《投石炮》、《槍炮設計》等著作,同時他亦是水鐘、測量儀、起重機等的設計者。

可見他是一位把數學應用於生活的天才。

卡瓦列里與面積計算公式卡瓦列里 (Francesco Bonaventura Cavalieri,1598-1647)是17世紀數學家,生於意大利的米蘭。

18 歲時,他在比薩結識了數學家卡斯泰利 (Benedetto Castelli,1577-1644),並在他的引導下,開始研究幾何學。

卡斯泰利更把自己的老師,即著名物理學家伽利略 (Galileo Galilei, 1564-1642) 介紹給卡瓦列里。

自始,卡瓦列里便成了伽利略的學生。

卡瓦列里畢生致力於幾何學的研究,曾被伽利略評為當時絕無僅有的幾何學人才。

他的主要著作為《用新方法促進的連續量的不可分量的幾何學》。

在此著作中,卡瓦列里認為平面是由無數個等距平行線段所構成的。

此外,當我們用一些平行線去切割兩個平面時,如果兩個平面的相應部分的長度均相等,如圖所示,則這兩個平面的面積相等。

利用這個理論,我們可推導出很多平面的面積公式。

讓我們看看卡瓦列里怎樣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數據處理範疇業餘數學家之王─費馬如果你有逛書局的習慣,相信都會發現近年多了有關費馬定理的書籍。

你知道費馬 (Pierre de Fermat,1601-1665)是誰嗎?他是一位律師。

然而,這位律師在工餘時卻喜愛鑽研數學。

除了博覽數學典籍外,他還與同期的數學家如笛卡兒 (Rene Decartes, 1596-1650)、帕斯卡(Blaise Pascal, 1623-1662) 等交往,討論數學問題。

他在數論、解析幾何、概率論等方面都有貢獻,被譽為「業餘數學家之王」。

賭博的學問概率的學問很大程度是由研究賭博而來的。

有一次,費馬和帕斯卡在巴黎的咖啡店討論一個數學問題:「兩個具有同等技術的人在玩遊戲,每勝一局可得一分,誰先得到所指定分數就是勝利者。

若遊戲突然中斷,賭本應如何分配呢?」在冗長的討論後,他們決定親身嘗試玩這個遊戲,並相議好以擲錢幣來定勝負。

如果擲得「正面向上」,則費馬得一分;反之,則帕斯卡得一分。

誰先得到 10 分便勝出。

他們每人拿出 50 法郎,作為賭本。

怎料,當費馬拿了 8 分而帕斯卡拿了 7 分時,費馬接到一個緊急的消息,說友人病倒了。

他立刻動身探望友人,而遊戲也中斷了。

事後,費馬寫信給帕斯卡,討論賭本應如何分配。

他認為自己只要再取2分而帕斯卡則要再取 3 分,才能勝出。

換言之,只要再擲 4 次,遊戲必定會結束。

他於是把所有的情況羅列出來:HHHH HHHT HHTH HHTTHTHH HTHT HTTH HTTTTHHH THHT THTH THTTTTHH TTHT TTTH TTTT其中H代表擲得「正面向上」,而T則代表擲得「正面向下」。

以上 16 個結果都是等可能的。

在其中11種情況下(紅色部分),費馬會勝出,而在其餘 5 種情況下(藍色部分),帕斯卡會勝出。

所以,賭本的分配方法應是費馬得,帕斯卡得。

帕斯卡同意費馬的計算方法,並把費馬應得的 68.75 法郎送回給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