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考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强调引导青年用人类创造的一切知识财富丰富自己的头脑。
(三)列宁、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论述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1、列宁反复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才 能使人们懂得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斯大林进一步认为,在社会主义时期,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 教育尤为重要。 3、列宁在创建布尔什维克党的过程中,明确提出了“政治教育”这一 概念,并身体力行,在实践中做了大量的政治教育工作和宣传鼓动工作 ;斯大林在联共“十七大”总结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政治思想工作 ”的概念,并明确规定了政治思想工作的六项具体任务,等等。这些概 念、理论的提出,为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对苏联、东欧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的借鉴 (一)对苏联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的借鉴
1、强调对青年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系统制定共产主义教育计划; 3、利用群众团体,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二、对东欧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的借鉴
1、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 2、东欧各国普遍重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东欧各国普遍认识到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在对人民群众进行法 制教育; 4、重视社会实践教育,是东欧各国对青年一代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 突出的特点。
2、在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上,坚持以人道主义为基础
西方就开始提倡人的价值和尊严,注意人的需要和利益,强调人的地 位和作用。这种人道主义的原则成为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 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 在昆体良、卢梭、裴斯塔洛齐等人的德育思想中,认为从小培养和发 展儿童之间的友谊关系、培养他们善良的爱人之心是必须的;要通过 多种教育来激发、唤起儿童的友爱、信任、感激的种子;学校应给学 生那些能促进人类福利的价值观,用服务的精神熏陶每一个人;每个 人从幼年起就要学会关注别人的精神世界,学会给别人带来快乐。
3、社会和个人并重的价值取向 在当代世界思想政治教育中,盛行个人主义的西方文化传统国家开始 强调社会价值,而向来以集体主义为本位的东方文化传统的国家也开 始关注个人价值,使得社会和个人并重成为一种新的价值取向。 4、不拘一格的形式和途径 (1)注重受教育者主动性的发挥,在教育理念上出现了“终身教育”和 “终身社会化”的观念; (2)更多运用“渗透式”、“隐蔽式”等间接的方式进行教育,非常注 意营造好的教育环境; (3)注重以活动为载体,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方案的可操作性; (4)教育途径上家庭和学校仍居重要地位,宗教、政党、社区、大众传 媒也逐渐成为重要的途径。
(二)当代世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和趋势
1、毫不减弱的“意识形态化” 东西方“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在各地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丝毫没 有被遗忘和淡化。毫不减弱的“意识形态化”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 个基本特征,在将来的发展中这一特征仍将保持下去,意识形态的本质 ,决定了它具有强烈的社会政治倾向性。 2、日益强化的政治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简单说就是凝聚人心、巩固政权、化解矛盾 、稳定社会、引导发展。这种功能,在当代世界各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正被有意识地加强。其表现集中在:各国都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节 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和发展
一、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创立
阶级基础:19世纪30、40年代,爆发的三大著名工人运动(1831-1834 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的西里 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登上了 历史舞台。 组织基础:1847年改组“正义者同盟”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共产主 义者同盟”作为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党。 理论基础:1848年2月,“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共产党宣言》正 式发表。作为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完备周详的党纲,它的发表标志 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
4、在道德教育方法上,倡导情感教育和理性教育相结合
柏拉图:道德教育要使心灵达到和谐完善的境地,获致理性。
卢梭:道德教育就是要培养善良的感情、正确的判断和坚强的意志。
5、西方道德教育思想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样化的具体道德 教育方法 根据儿童思想形象性的特征和情感的作用,他们主张在游戏、 娱乐、音乐、故事中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主张让儿童在实际 道德的行为锻炼中培养德性,提出并开展了挫折教育、生存训 练等教育试验。强调教育者要以身作则,用模仿、榜样的方法 进行道德教育,把好、坏榜样放在儿童面前,让他们实际地去 认识和鉴别美和丑、善和恶。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历史考察
一、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的关系 二、对剥削阶级社会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借鉴和利用 三、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和发展 四、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第一节
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的关系
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一)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中国古代思想道德 教育的优秀传统,诸如德教为先、修身为本、以身作则、慎独等 教育思想、原则和方法。另一种是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 传统。诸如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民主集中制等。继承思想政治 教育的优良传统,势必会夯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二)发展是继承的目的和要求 发展的过程即科学扬弃的过程,不发展便不能更好地继承,使 不能前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必然会丰富其优良传统的内 容。
三、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主要内容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必须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要防止把两个方面对立起来,一提到创新 就否定传统,认为传统的东西与创新无缘,要创新就得另辟蹊径; 二是借鉴与创新的关系。要防止把两者等同起来,一说要创新就 把眼睛盯向外国特别是西方,似乎只要把外国的东西搬进来,就 可创新了。 (二)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主要内容 1、思想观念上创新;
(二)成熟时期(1935.1.—1945.8.) 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机会主义的军事路线,确立了 毛泽东在党和军队的领导地位,从这时开始到党的七大,思想政治教育 进入成熟时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前后,中革军委加强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克 服了“左”倾关门主义和右倾投降主义,坚持了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1945年,党的“七大”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从此,毛 泽东思想便成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实理论基础和中心教育内容。 在这个时期中,党领导的延安整风运动,是一次普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 教育运动。在整风运动中,毛泽东所作《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 八股》、《整顿党的作风》等演讲,同谭政《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 的报告一道,标志着思想政治工作走向成熟。
思想;方法上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强调培养“圣贤”、“君子 ”的道德理想教育。 近代社会:康有为主张德育为先,以德育为重,并将德育贯穿教 育的全过程。梁启超提出“新民德”思想。蔡元培强调加强道德 教育和世界观教育等思想。
(二)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 1、在道德教育原则上,强调以育人为中心,德育至上。 2、在教育内容上,一方面,重视立志教育、注重“修身为本 ”,其理想人格是“圣贤”、“君子”;另一方面,还强调爱 国主义和整体主义思想。 3、在道德教育途径上,强调通过多种途径如学校、家庭、社 会等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 4、在道德教育方法上,注重教化与修身的统一,强调内化、 “内圣”。
(三)我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局限性 1、单纯采用灌输式教育方法; 2、公德、私德不分的倾向; 3、“重规范、轻人格”的倾向。 (四)对我国传统思想道德教育资源“古为今用”的思考 第二,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第三,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是实施思想道根本保证;
3、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注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柏拉图:把青少年的发展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并提出要对不同 年龄阶段的人,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和方法。 亚里士多德继承了柏拉图的思想,也把道德教育过程按照年龄特征 分为循序渐进的几个过程。 夸美纽斯、卢梭、裴斯塔洛齐:必须依人的自然本性即儿童的天性 和年龄的特征来进行道德教育。 柯尔伯格:“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根据儿童发展的阶段性特 点,把道德教育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
二、对西方国家思想道德教育资源的批判借鉴
(一)资本主义国家思想道德教育家关于思想道德教育的有关观点 1、在思想道德教育目的上,强调个性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 古希腊“荷马时代”:肯定了个性的价值,突出地颂扬了个人的力量、 智慧、信念和欲望,热情地歌颂了英雄热爱祖国,为民族,为集体奋斗 和牺牲的高尚精神。养成英雄的个性和品质,是古希腊许多城邦对青年 进行品德教育的目的。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思想道德教育就是要使儿童形成灵敏、勇敢、坚 韧、机智、公正、节制的美好品质。 近代瑞士教育理论家裴斯塔洛齐:思想道德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发展人 的个性的道德力量的萌芽,通过对儿童的抚养、教育,逐步地唤起儿童 的道德情感,形成儿童的道德观念,进而养成道德习惯。
2、内容体系上创新;
3、方式方法上创新; 4、队伍建设上创新。
第二节 对剥削阶级社会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借 鉴和利用
一、对中国传统思想道德教育资源的批判继承 (一)中国传统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西周:“明人伦”;“以德配天”、“敬德保民” 。 春秋末期:孔孟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思想。
董仲舒:“三纲”、“五常” 。 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
二、正确处理借鉴与创新的关系 (一)借鉴是创新的基础 1、在理论构建上,需要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如伦理学、心 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在综合应用的基础上力求创新,构建 自己的理论体系。 2、在实际操作上,需要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有关思想政治教育 的经验和研究成果等。 (二)借鉴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创新 首先要研究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可借鉴的资源,悟出道理以指 导今天的创新; 其次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态度,大胆吸收国外思想政治教育 中一切有益的成分。
1929年,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系统地总 结了我党我军政治工作的基本经验,阐明了政治工作的地位、作用和基本原 则。这是我军建设和政治工作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 史上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我党我军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的重要标志。 1934年,在红军第一次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周恩来、朱德、王稼祥等 党和军队的领导人,提出了“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的科学论断,在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革命导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贡献
(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主义基本原理及其立场、观点和方法,为 思想政治教育确立了根本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青年的一系列论述,为做好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提供了思想武器 1、强调对青年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将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 的根本任务; 2、强调针对青年的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3、强调引导知识青年尤其是大学生与工农相结合,摆正自己的社会地位; 4、强调引导青年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三)资本主义国家思想道德教育的局限性
1、以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思想体系为基础; 2、资本主义国家思想道德教育的出发点是抽象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 (四)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洋为中用”的思考 1、借鉴别国经验,重视思想道德教育; 2、更新思想道德教育观念,丰富道德教育内容; 3、发展道德思维,培养道德能力;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彭湃等人致力于在农民群众中开展思 想政治教育。与此同时,周恩来和其他同志一起创建了黄埔军校中共特别 支部,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了一批革命骨干。 在秋收起义及随后上井冈山途中,毛泽东在军队中着手建立党代表制度、 政治机关和政治工作制度。1927年9月,他领导的秋收起义队伍,经过“ 三湾改编”,把支部建在连上,实行军队的民主主义,创立了我军的政治 工作制度,为建设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基础。
5、方兴未艾的“学科化”运动 70年代以后,日益专业化、学科化。现在,“学科化”仍然在断续推进, 专职人员的学者化是发展的趋势。 6、百花齐放的社会适应性 各国在适应本国国情和时代变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 传统,呈现出既有民族特色又打上时代烙印的丰富多彩的面貌,表现出 极强的社会适应性。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一、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与发展
(一)创立和形成时期(1921.7—1935.1)
党成立前后:一方面创办工人刊物,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另一方面, 开办文化补习学校,传播马列主义,宣传党的主张,做唤起广大工农群众的 工作,提高他们的革命觉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