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现状与对策25页PPT
我国的利率体制改革现状PPT演示文稿
![我国的利率体制改革现状PPT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6d68dec414791711cd791749.png)
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机遇
9
1.有利于增强银行业的资金实力 央行此次存贷款利率平均上调的幅度基本是一致的。
存款利率的上调特别是中长期存款利率上调幅度大 于短期,对抑制居民投资、刺激储蓄、存款增长起 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于银行业的资金实力来说可 谓是增加了无穷动力。此次加息,中长期存款利率有 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对于老百姓来说是件好事,对于银 行来说更是扩大资金来源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利率的管理在方法上更为多样,手段 上更为灵活,并适时根据经济形势调整利率,对宏观经济 进行调控。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社会中利率作用的发 挥还受到一定的限制,其中最主要的是利率形成机制没有 实现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 资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 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 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 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 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 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结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 和利率形成机制。
6
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挑战
7
1.银行业信贷风险增大
2.加息对银行长期债券投资的负面影响:
虽然此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只有27个基点,但明确表示中国已 经真正确立了加息周期,今后资金的必要收益率将会随通货膨胀 的提高而特别是固定利率的长期债券投资逐步陷入价格下跌的窘 境。
3.不利于我国银行业参与市场竞争
此次加息将金融机构(不含城乡信用社)的贷款利率原则上不再 设定上限,贷款利率下限仍为基准利率的0.9倍。这一举措表面上 遏制了银行间的恶性竞争,同时也意味着我国的利率制度开始走 向市场化。市场化的利率给予外国银行业更多的进入中国的机会, 也说明我国的银行业即将面临大的银行竞争压力。对国内银行而 言,利率市场化改革赋予商业银行自由定价的权力,银行要与存款 人和借款人进行利率谈判,但国有银行市场地位的进一步弱化使 银行业的竞争不再局限于国内的几家银行,同时还要接受来自国 8 外的有相当实力的外资银行的竞争。
利率市场化及其影响PPT课件
![利率市场化及其影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ca29d9377232f60dccca188.png)
9
银行2011年相关业绩发布后,银行高利润增长被广 泛关注。根据银监会统计数据,2011年商业银行的净利 润达1.04万亿元,净息差达2.7%;同时,银行的非利息 收入占比仅为19.3%,这意味着银行业有80%的利润收 入来源于利息收入。这也引发了新一轮对 “利率市场 化”“促进银行转型”的呼声。今后银行业象这样的好 日子很难再有。
14
高收益理财产品迫切要求利率市场化
高息揽储、高收益理财产品迫切要求利率的 市场化
15
在服务细致的商业银行,一笔20万元的存款资金到期,银 行马上给客户发短信,建议可购入一个投资期90天,年息高达 5.2%的银行理财产品。这种高收益低风险的产品,从其最新的 理财产品合同上可以发现,其投资方向为“理财资金投资于同 业存款”——这意味着银行把储户的钱又存到了另一家银行。 银行之所以如此高息拉存款,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缺钱。
4
2013年7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 民银行决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 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
一、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 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 水平。
二、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 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 融机构自主确定。
国内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快速膨胀、投资收益率持续高企, 与偏紧的货币政策、日趋严格的监管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共同 摆在了金融市场参与者和决策者的面前。
高息理财产品的大规模发行,正在挑战我国银行存贷款利 率半管制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银行通过创新理财产品来规 避一些利率管制,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的表现。另一方面随着 银行脱媒现象的加剧,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利率市场化 的进程。
利率市场化ppt课件
![利率市场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6408fc5ba0d4a7302763ae7.png)
1、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 2、建立存款保险体系。 (1)实行强制性存款保险制度; (2)设立存款保险基金; (3)实行差别风险费率机制; 3、建立和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 的相关法律法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央银行学
中央银行学
5 利率市场化途径分析
1 2 利率管理 体制转变
完善金融 市场发展
3 加快金融基 础设施建设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难点与途径研 究
1 什么是利率市场化
中央银行学
2 为什么要推进利率市场化 3 我国利率市场化历程
4 利率市场化存在的问题 5 利率市场化途径分析
1 什么是利率市场化
利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 (利率是单位货币在单位时间内的利息水平,表 明利息的多少,其实就是资金的价格)
5 利率市场化途径分析
中央银行学
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是一一蹴而就的,需 要许多条件的协调配合,鉴于我国目前整体 经济环境可能蕴藏的金融风险,利率改革不 能操之过急,应循序渐进、审慎采取相关措 施,根据经济坏境、金融坏境有计划、分步 骤地进行。
5 利率市场化途径分析
1 利率管理 体制转变
中央银行学
1、建立以央行基准利率为核心的利率结构体系。 2、建立以综合利差水平为基准的利率调节体系。 3、建立以资金成本核算为重点的利率监控体系。 4、建立以央行监督管理为主体的利率督查体系。
2000年:推进境内外币利率市场化
2003年:放开多个外币小额存款利率管 理
2012年:央行降低贷款利率浮动下限
中央银行学
4 利率市场化存在的问题(难点)
微观层面
储蓄主体
宏观层面
宏观经济 环境
投资主体
金融监管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背景、现状和展望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背景、现状和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a49b2696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b3.png)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背景、现状和展望一、背景首先了解什么是利率市场化?较为一致的观点有两种:一是政府放开对存货款利率的直接行政管制,解除对银行存贷款利差的保护,靠市场供求决定资金的价格;二是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形成,即在市场竞争较充分的情况下,任何单一的市场主体都不能成为利率的决定者。
实际上,这两种观点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利率市场化是由政府推进的一项改革,政府放开利率管制的过程就是由市场主体经过竞争机制决定利率的过程,其目标是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金融机构,由后者根据资金状况和对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金融市场利率为中介、由供求关系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其次是为什么要推进利率市场化?从各国经济发展经验看,利率管制往往造成实际负利率,导致资金利用效率低下,抑制了经济增长。
由于资金价格受到了行政性压低,一方面金融体系吸收国内储蓄的能力被削弱,造成了资金供给不足;另一方面,过低的利率又刺激企业对资金的过度需求,造成资金需求远远大于资金供给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形成资金分配的固化,弱势的中小企业很难获得资金,被排除在金融体系之外。
改革就是要减少人为因素对金融的影响,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在资金分配上的功能,消除金融抑制,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普遍采取利率管制的政策。
政府管制利率的直接目的在于经过行政方式压低资金成本以推动经济的增长,以及经过限制竞争来保持金融系统的稳定。
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以及石油危机的冲击,各国饱尝通货膨胀高企和经济增长停滞之苦,开始放弃过多干预市场的政策,由此展开了利率市场化改革。
美国自1980年开始利率市场化改革,于1986年废除了对存款利率进行管制的Q规则;日本自1977年允许商业银行承购国债上市销售,至1994年放开全部利率管制;90年代末,印度、印尼、韩国等国也在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推动下进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
利率利率市场化教学课件ppt
![利率利率市场化教学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9be2c257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b4.png)
03
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高我国金融
监管水平。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利率市场化的成果和经验
• 利率市场化的主要成果 • 金融市场的定价权得到了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 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拓展,丰富了金融产品和服务。 • 金融机构的竞争意识和风险管理意识得到了增强,促进了金融创新。 • 利率市场化的经验 •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逐步放开利率管制。 • 注重培育市场主体,增强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和风险管理能力。 • 加强监管和调控,防范金融风险。
对银行等金融机构 带来挑战
利率市场化后,银行等金融机构 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更 大的风险,这需要它们加强风险 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创新业务 模式等,以适应市场变化。
对经济带来影响
利率市场化将对经济发展产生一 定的影响,例如影响货币供应、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投资消费等 。同时,还需要注意防范和化解 金融风险,以保障经济稳定发展 。
国际经验也表明,利率市场化能够提高金融市 场的竞争力和活力,有利于经济发展和转型升 级。
利率市场化的影响
提高金融市场的竞 争力和活力
利率市场化后,银行等金融机构 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这会促 使它们提高服务质量、创新金融 产品、降低成本等,从而增强金 融市场的竞争力和活力。
提高金融资源配置 效率
利率市场化后,利率将更加真实 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金成本 ,这将引导资金更加合理地配置 到高效益的领域,从而提高金融 资源配置效率。
风险管理难度加大
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利率的 波动性增加,银行在管理风险时 面临更大的挑战。
技术创新力
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银行需要 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升级,提高 服务质量和效率。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f43f1944336c1eb91a375d56.png)
1997年6月,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式启动,同时放开了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 1998年,将金融机构对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由10%扩大到20%,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 由40%扩大到50%。
1998年3月,改革再贴现利率及贴现利率的生成机制,放开了贴现和转贴现利率。 1999年10月,对保险公司大额定期存款实行协议利率,对保险公司3000万元以上、5年以上大额定期存款,实行保 险公司与商业银行双方协商利率的办法。 1999年允许县以下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最高可上浮30%,将对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最高可上浮30%的规定扩大到所有中 型企业。 2000年9月21日,实行外汇利率管理体制改革,放开了外币贷款利率;30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由金 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 2002年,扩大农村信用社利率改革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农村信用社利率浮动幅度;统一中外资金融机构外币利 率管理政策。 2002年3月,将境内外资金融机构对中国居民的小额外币存款,纳入中国人民银行现行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管理范 围,实现中外资金融机构在外币利率政策上的公平待遇。 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中国央行作了大量的放权工作. 2004 年1月1 日,央行再次扩大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3 月25 日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10 月29 日放开 了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限,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上限扩大到基准利率的2.3 倍,实行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制 度,实现了“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阶段性目标。 2005年1月31日,央行发布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报告》,《报告》指出,利率市场化最为核心的问题是变革 融资活动的风险定价机制,让商业银行成为真正地买卖风险或定价风险的金融机构。2005年3月16日,央行再次大 幅度降低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并完全放开了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利率。目前,尚未进入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惟有存款 利率的上限、贷款利率的下限和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等少数利率品种。 近期,央行行长周小川公开坦陈,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相较其他改革慢了一些,央行希望这个过程走得快一点,并 且正在积极推动商业银行朝这个方向发展;
利率市场化改革PPT
![利率市场化改革PPT](https://img.taocdn.com/s3/m/2c07cfb33c1ec5da50e270f6.png)
03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第二阶段: 放开人民币贷款 利率
✓ 2007 年推出 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 2012年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 ✓ 2013年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0.7倍的下限
03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第三阶段: 放开人民币存款 利率
✓ 2014年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至基准利率的1.2倍 ✓ 2015年央行五次降准息 ✓ 2017年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 ✓ 2018年央行表示继续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THANKS
感谢观看
05 积极影响
倒逼实体经济走内涵式道路 金融资本的获利本质源自对生产资本所创造经济剩余的再次分配。这意
味着实体经济在开展资金融通活动时将存在成本压力;同时,实体经济的 最终利润则表现为经济剩余扣除借贷本金和利息的余额。
这种倒逼效应将促进企业关注资金使用的效益性,并在推动内涵式发展 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剩余最大化。根据价值转型原理,处于高位资本有机构 成的产业,通常具有明显的获利优势。
展情况分析,从而降低了政
府部门很多宏观经济调控政
策的效果。
?
利率管制导致银行
业对于有融资需求
的中小企业客户的
02
需求不愿意满足,
这就导致很多中小
企业只能够通过地
下非正规金融市场
进行融资,导致利
率双轨制度出现,
增加了金融市场的
不稳定性,在一定
程度的金融风险。
02 存在问题
在利率市场化前提下,利率与汇率预期、汇率风险、中美利差和 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但由于目前为止我国的利率市场 化还不够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上述因素对利率影响的传导机 制。
(完整版)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现状和改革
![(完整版)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现状和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9289105d76a20029bd642d92.png)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现状和改革“利率”大家都很熟悉吧,我们在银行存款,会考虑存款利率的高低,买房贷款的时候会妒忌贷款利率,在通货膨胀的时候,国家会通过调整利率,降低膨胀率,总之,利率的重要性小到个人利益,大到国家安稳,合理的利率对我们十分的重要。
首先,先谈谈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历史进程。
从人民银行成立到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对利率实行集中统一管理,金融部门不得自定利率,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家管理利率的唯一机关,其他单位不得制定与国家利率政策和有关规定相抵触的利率政策或具体办法。
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启动利率市场化改革,2003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在《2002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公布了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
把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确定为逐步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实质上分为货币市场的利率市场化、资本市场的利率市场化和金融机构存贷款的利率市场化进程。
那么,人民银行的利率调控现状怎么样呢?现阶段,人民银行对利率水平调控主要有两种方式,即直接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引导市场利率走势,间接影响利率体系。
随着中央银行调控方式逐步从直接型调控向间接型调控、从数量型调控向价格型调控转变,利率调控方式也面临重大改革。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我国存贷款利率调控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2004年以前,中央银行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和货币政策的需要,直接调整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金融机构基本没有或拥有很小的贷款利率浮动权;二是2004年以后,中央银行不断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范围,直至放开贷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将更多的利率定价权赋予金融机构。
在不触及管制利率下限的情况下,中央银行贷款基准利率对金融机构定价发挥指导性作用,贷款利率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已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