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 第二章 第二节 城镇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 第二章 第二节 城镇化](https://img.taocdn.com/s3/m/1297ee5a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b4.png)
课前篇自主预习
必备知识
自我检测
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问题 (1)环境问题:当城镇生产和生活排放的污染物超出一定的限度,城 镇环境质量就会下降,甚至出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 声污染等环境问题。 (2)社会问题:城市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加上缺乏合理的 城市规划和管理,城市的基础设施远远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会出现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现象。 2.区域差异 (1)发展中国家:各类城镇化问题较多,有的国家城镇化畸形发展,与 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失业率高、贫困等社会问题突出。 (2)发达国家:曾出现过环境污染问题,经过治理,大部分得以解决。
表现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 早晚 早
晚
时间 原因 工业化早
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目前 速度
快慢 慢
快
原因
城镇化已发展到成熟 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 独立,经济发展迅速
高低 高
低且发展不平衡
城镇化 水平 原因
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 劳动生产力大大提高,
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 城镇人口
亚非国家城镇化进程落 后于经济发展和工业化 水平;南美洲国家城镇化 水平超过经济发展和工 业化水平
必备知识
自我检测
课前篇自主预习
拓展延伸解决城镇化问题的答题思路 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等大都是城镇人口过度 膨胀导致的,要针对具体问题从减轻人口压力和合理布局城镇结构 两方面入手提出解决措施,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答题:分散城镇职 能,建立卫星城;合理进行城镇规划,改善城镇交通和居住条件;扩大 绿地面积;加强外来人员管理,制定人口迁入政策等。
第二章 第二节 原子磁矩
![第二章 第二节 原子磁矩](https://img.taocdn.com/s3/m/aa53d52b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fd.png)
PJ H mJ
总磁量子数:mJ = J, J-1, …… -J共2J+1个可能值
按原子矢量模型,角动量PL与PS绕PJ 进动。故μL与μS也绕 PJ 进动。
第二节 原子磁矩
二、原子磁矩表达式的推导
μL与μS在垂直于PJ 方向的分量(μL)┴与(μS)┴在一个进动周期中平 均值为零。 ∴原子的有效磁矩等于μL与μS平行于PJ的分量和,即:
J gJ J J 1B
J 6.7B
如果已知原子基态光谱基项
L 2S 1 J
,则可以直接得到S、L、J
三个量子数,从而算出原子基态的磁矩。
第二节 原子磁矩 四、随堂练习 1、试计算自由原子Fe (3d6) 、Co (3d7) 、Ni (3d8) 、Gd (4f75d1) 、 Dy (4f10)等的基态具有的原子磁距μ各为多少?并写出基态光谱 基项。(课后习题1)当堂交作业
S1113
L 210 3
222 2
基态光谱基项的表示方法: 2S 1 LJ
J LS 3 2
轨道量 子数L
0
1
2
3
4
5
6
大写英 文字母
S
P
D
F
G
H
I
所以, Cr3+的基态光谱基项表示为:4 F3 2
第二节 原子磁矩
三、计算原子磁矩实例
2、Dy3+,4f9电子组态 f 电子,l = 3,磁量子数m = +3, +2, +1, 0, -1, -2, -3
2、原子磁矩μJ在磁场中的取向是量子化的 μJ 在H方向的分量为:
J
mJ
J J 1
gJ mJ B
J gJ J J 1B
第二章 第二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第二章 第二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23ba912c2af90242a895e5b3.png)
3、影响静息电位的影响因素 、
• (1)细胞内外 +浓度差 )细胞内外K • (2)膜对 +和Na+通透性 )膜对K • (3)钠-钾泵的活动水平 ) 钾泵的活动水平
(二)动作电位 二 动作电位
1、定义 、 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 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细胞膜在静息电位的 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 受刺激而兴奋时 基础上产生的一次迅速短暂、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基础上产生的一次迅速短暂、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 可兴奋细胞:神经细胞、肌细胞、 可兴奋细胞:神经细胞、肌细胞、部分腺细胞
膜电位 项目 产生机制 平衡电位 通道 阻断剂 电荷分布 状态 特点
静息 电位
K+外流
动作电位
峰电位 后电位 上升支 下降支 负后电位 正后电位 Na+内流 K+外流 K+外流↓ 钠泵活动
EK
四乙胺 极化 稳定直 流电位
ENa
河豚毒素
EK
四乙胺 四乙胺
去极化(含 复极化 未恢复到 轻度超极 RP 反极化) 化 快速、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四)局部兴奋及其总和
• 1、局部兴奋的概念 、 • • 由阈下刺激引起的局部细胞膜的微小去 极化。 极化。 少量内流引起, 由Na+少量内流引起,局部兴奋可提高 细胞膜的兴奋性。 细胞膜的兴奋性。减小膜电位与阈电位的 差距。 差距。
2、局部兴奋的特点(与动作电位区别) • 局部兴奋 1.等级性现象(没有“ 1.等级性现象(没有“全 等级性现象 或无”) 或无” 2.呈衰减性传导 2.呈衰减性传导 3.总和现象(无不应期) 3.总和现象(无不应期) 总和现象 • 动作电位 1.“全或无” 1.“全或无” 现象 2.不衰减性传导 2.不衰减性传导 3.脉冲式 3.脉冲式
第二章 第二节环烷烃
![第二章 第二节环烷烃](https://img.taocdn.com/s3/m/26aa6834eefdc8d376ee3295.png)
纽曼投影式
透视式
环己烷的椅型构象
(2) 船型构象
• 所有键角也接近 所有键角也接近109.5°,故也没有角 ° 故也没有角 张力.但相邻 但相邻C-H键却并非全是交叉 张力 但相邻 键却并非全是交叉 以及C-5和 的.C-2和C-3上的 C-H 键,以及 和 上的 以及 和 C-6上的 C-H键都是重叠式的 键都是重叠式的. 上的 键都是重叠式的 • C-1和 C-4上两个向内伸的 由于距 上两个向内伸的H由于距 和 上两个向内伸的 离较近而相互排斥,也使分子的能量 离较近而相互排斥 也使分子的能量 有所升高. 有所升高
取代基在e键上的构象较稳定 取代基在 键上的构象较稳定. 键上的构象较稳定 • 若有多个取代基 往往是 e 键取代基最多的构象最稳 若有多个取代基,往往是 取代基最多的构象最稳 定. • 若环上有不同取代基 则体积大的取代基连在 e键上 若环上有不同取代基,则体积大的取代基连在 键 的构象最稳定. 的构象最稳定 二甲基环己烷, 例1: 1,2-二甲基环己烷,顺式如下: 二甲基环己烷 顺式如下: •同一平面上的比较 同一平面上的比较. 同一平面上的比较 •在同侧为顺, a,e 在同侧为顺 在同侧为 •在异侧为反.a,a;e,e. 在异侧为反 在异侧为 •反式 反式(e,e)比顺式的稳定 (a,a)实际上不存在(能量太高) 比顺式的稳定. 反式 比顺式的稳定 )实际上不存在(能量太高)
5 2 3 4
1,2-二甲基环戊烷 二甲基环戊烷
• 例2:
例3:
1-甲基 乙基环己烷 甲基-3-乙基环己烷 甲基
1,1,4-三甲基环己烷 三甲基环己烷
**小取代基为 位. 小取代基为1位 小取代基为
环烷的顺反异构: 环烷的顺反异构 由于碳原子连接成环,环上 单键不能自由旋转. 由于碳原子连接成环 环上C-C单键不能自由旋转 环上 单键不能自由旋转 只要环上有两个碳原子各连有不同的原子或基团, 只要环上有两个碳原子各连有不同的原子或基团 就有构型不同的顺反异构体. 就有构型不同的顺反异构体 例: 1,4-二甲基环己烷 二甲基环己烷
第二章 第二节 哥尼斯堡七桥问题
![第二章 第二节 哥尼斯堡七桥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1a15185ccf84b9d528ea7a20.png)
第二节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教学目标1.了解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的由来2.理解欧拉解决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的方法3.掌握一笔画问题的步骤教学重点掌握一笔画问题的技巧教学过程一、导入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的由来哥尼斯堡曾是东普鲁士的首府,现称加里宁格勒,在俄罗斯境内。
在第二次是世界大战时,的军警哲理入侵波兰。
后来,苏军也是从此地打进德国的。
所以哥尼斯堡是一座历史名城。
同时,在这里诞生和培养过许多伟大人物。
如著名唯心主义哲学家康德,终生没有离开此城。
在哥尼斯堡城中有一条布勒格尔河,横贯城中。
河有两条支流,一条称新河,一条叫旧河,在城中心汇合成一条主流,在合流的地方中间有一座河心岛,这是城中繁华的商业中心。
由于布勒格尔河的流过,使全城分成为四个地区:岛区、北区、东区和南区。
在布勒格尔河上,架了七座桥,其中五座将河岛与河岸连接起来,另有两座架在二支流上。
这一别致的桥群,吸引了众多的哥尼斯堡居民和游人来此河边散步或去岛上买东西。
早在18世纪,就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能否在一次散步中每座桥都走一次,而且只能走一次,最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这个问题吸引了不少人去思考实验。
事实上,要走遍这七座桥的所有走法共有7!=5040种,要想一一验过,谈何容易。
是否在这5040中走法中存在着一条走遍七座桥而又不重复的路线呢?谁也回答不了。
因而形成了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
二、新授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的解决1735年,有几名大学生写信给当时正在俄国彼得堡科学院任职的天才数学家欧拉,请他帮忙解决。
欧拉并未轻视生活小题,他似乎看到其中隐藏着某种新的数学方法。
经过一年的研究,29岁的欧拉于1736年向彼得堡科学院递交了一份题为《哥尼斯堡的七座桥》的论文,圆满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同时开创了数学的一个新分支——图论。
问题的抽象——数学化欧拉是如何将这生活的趣味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呢?又是如何证明要想一次走过这七座桥是不可能的呢?欧拉的方法十分巧妙:他用点A、B、C、D表示哥尼斯堡城的四个地区B(岛区)、C(北区)、A(东区)、D(南区);七座桥看成这四个点的连线,用f,d,a,c,b,e,g七个数字表示,如图3-1。
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价电子对互斥模型-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课件
![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价电子对互斥模型-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e32274e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c6.png)
模型
角形
形
体形
形
形
空间
平面三 四面体 正四面 三角锥
V形
直线形
结构
角形
形
体形
形
01
价电子对互斥模型
四、VSEPR模型的局限性
1.中心原子孤电子对的计算公式不适用于多中心原子的分子。
可以通过书写电子式得出每个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数。
2.VSEPR模型不能用于预测以过渡金属为中心原子的分子。
PART
分子
中心
原子
σ键电子对数
CO2
C
2
SO2
S
2
SO3
S
3
OF2
O
2
NCl3
N
3
SiH4
Si
4
O3
O
2
孤电子对数
×(4-2×2)=0
×(6-2×2)=1
×(6-3×2)=0
×(6-2×1)=2
×(5-3×1)=1
×(4-4×1)=0
×(6-2×2)=1
价层电子
对数
VSEPR模型
S
4
ClO4-
Cl
4
NH4+
N
4
孤电子对数
×(6-2×2)=1
×(6-3×2)=0
×(6-3×2)=0
×(8-3×2)=1
×(8-4×2)=0
×(8-4×2)=0
×(4-4×1)=0
2第二章 第二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
![2第二章 第二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388198da2af90242a995e582.png)
第二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一、考点扫描1、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直线上运动,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速度变化相等,a 是恒量,且a 与0v 在同一直线上。
2、运动规律:t v =0v +a t s =0v t +21a t 2 2t v -20v =2as v =20t v v + s =v t 以上各式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然后把矢量化为代数量求解,通常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凡是跟正方向一致的取 “+” 值,跟正方向相反的取“—”值。
3、推论:(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之差是一个恒量,即:s ∆=a t 2=恒量 (2)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2tv =20t v v+(3)某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初速度0v 和末速度t v 平方和一半的平方根,即: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还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1t 末、 2t 末、3t 末……速度之比:v 1∶v 2∶v 3∶……∶v n =1︰2︰3︰……︰n(2)1t 内、2t 内、3t 内……位移之比:s 1∶s 2∶s 3……∶s n =12∶22∶32∶……∶n 2(3)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的位移之比为:s1︰s 2︰s 3︰……∶s n=1︰3︰5︰…︰(2n-1)(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1∶t2∶t3∶……∶t n=1∶(13-)∶……∶2-)∶(2(1-n)-n二、典型例题例1、质点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第一秒内通过2米,第三秒内通过6米。
求:(1)质点运动的加速度;(2)6秒内的位移;(3)第6秒内的平均速度。
分析和解答:(1)设质点在第一秒内运动的位移为s1,第三秒内运动的位移为s3,则s1∶s3 =2∶6 ≠1∶5 ,所以此质点做的是初速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由s = v0t +1/2 at2,得:2 = v0t+1/2a×12 = v0+1/2 a6 = 3v0 +1/2 a×32 -(2v0+1/2 a×22)= v0+5/2 a解得:a = 2m/s2v0 = 1m/s(2)6秒内的位移s6= vt + 1/2 at2= 1×6 +1/2×2×36 = 42 m(3)第6秒内的平均速度即为第5.5秒末的即时速度:v6= v5.5 = v0+ at =1+2×5.5 =12m/s 。
第二章 第二节 向心力
![第二章 第二节 向心力](https://img.taocdn.com/s3/m/3f867d16eff9aef8941e06c4.png)
返回
返回
感受向心力
1.向心力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的
合力作用,这个力总是沿着半径指向 圆心 ,叫做向心力。
2.向心力大小
2 v F= mω2r 或F= m r 。 3.向心力的特点
(1)向心力的方向沿半径指向圆心和质点运动的方向 垂直 。 (2)向心力不改变质点速度的 大小 ,只改变速度的 方向 。 返回
2 v2 4π a= r =ω2r= 2 r=ωv。 T
返回
4.a 与 r 的关系 图像如图 2-2-1(a)(b)所示。
图 2-2-1 由 a-r 图像可以看出:a 与 r 成正比还是反比,要看是 ω 恒定还是 v 恒定。
返回
5.向心加速度与合加速度的关系 (1)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向心加速度就是物体运动的 合加速度。 (2)物体做非匀速圆周运动时,合加速度既有沿切线方向 的分量,又有指向圆心方向的分量,其指向圆心方向的分量就 v2 是向心加速度,此时向心加速度仍满足:a= r =ω2r。
到的向心力为多大?这个向心力是由什么力提供的? 返回
2π×6 π 解析:因角速度 ω=2πn= rad/s= rad/s, 60 5 又 r=1 m,m=30 kg,则小孩受到的向心力 π2 F=mrω =30×1×( ) N≈11.8 N。 5
2
对小孩进行受力分析可知,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水平方 向上仅受静摩擦力,所以小孩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静摩 擦力提供。
作用外,还一定受到一个向心力的作用
C.向心力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中的某个力,也可 以是这些力中某几个力的合力,或者是某一个力的分力 D.向心力只改变物体速度的方向,不改变物体速度的大 小
返回
解析:向心力是矢量,方向不断变化,因此是变力,A
第二章 第二节 脂 类
![第二章 第二节 脂 类](https://img.taocdn.com/s3/m/bbdb3ffb700abb68a982fbe4.png)
必需脂肪酸的功能 是磷脂的重要组成成分—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结构 成分,故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直接相关。 是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前列腺素扩血管和收缩、 神经传导等。 与胆固醇的代谢有关:体内约70%的胆固醇与必需脂
肪酸酯化成酯,被转运和代谢。
2、类脂 又称定脂,其在体内的含量一般不随人体的营养状况 而改变。
磷脂:含有磷酸、脂肪酸、甘油和氮的化合物
鞘脂类:含有磷酸、脂肪酸、胆碱和氨基醇的化合物
糖脂: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酸、和氨基醇的化合物
固醇类:含有环戊烷多氢菲环化合物
脂蛋白:脂类与蛋白质的结合物
(二)功能
1、体内能量贮存形式 2、维持体温正常及保护作用 3、内分泌作用 4、节约蛋白质作用 5、机体重要的构成成份 6、其它作用:延缓胃排空,增加饱腹感
备注 鱼肝油是动物脂肪富含不饱和脂肪 酸椰子油是植物油富含饱和脂肪酸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常见食物胆固醇含量(mg/100g)
食物名称 猪肉 牛肉 鸭蛋 草鱼 鸡肉 牛奶 奶油 羊肝 鸡肝 鲫鱼 含量 107 194 634 81 117 13 168 323 429 93 食物名称 猪肝 羊肉 鸡蛋 鲤鱼 鸭肉 牛油 猪油 牛肝 鸡蛋黄 带鱼 含量 368 173 680 83 101 89 85 257 1705 97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改善食物的感官性状
二、食物来源及供给量
来源: 动物脂肪、植物油 目前较有前途的产品有: 蔗糖聚酯(蔗糖+脂肪酸、燕麦素
供给量 20%~25%
P:S=1:1
动物脂肪与植物油营养价值比较
动物脂肪 消化率 熔点 EFA含量 脂溶性维生素 <90% 45℃~50 ℃ 少 无 植物油 98% <37°C 多 VE
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课件1
![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895769de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59.png)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用电安全规范》中要求:不要用湿
手去接触电源开关、插座或其他电
器设备。为什么?
这主要是因为人的皮肤分 泌的汗液中有盐分(主要 成分是NaCl),这样湿手
×
就成了导电体,此时去摸
开关是十分危险的。
NaCl固体溶于水到底发生 了什么变化呢?
思考与交流:
1、就日常知识了解哪些物质的能导电?
电解质: ② ③ ⑤ ④ ⑩ ⑾ 强电解质: ② ③ ④ ⑩ ⑾
弱电解质: ⑤
思考二、能用化学符号来表示电解质在水
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吗?
3、电离:物质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离解成 能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4、电离方程式:用化学符号来表示在电解 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的离 子的过程
请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号是否使用正确
练习、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的对错
1、Cu放入稀盐酸中: Cu +2H+= Cu 2+ +H2↑ ×
2、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
CO32+ +2H+= CO2 ↑ +H2O ×
3、Cu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Cu +Ag+= Cu2+ +Ag
×
4、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SO42- + Ba2+ = BaSO4↓
③HCl+NH3·H2O H + +NH3·H2O = NH4 + + H2O
④Ba(OH)2+H2SO4
Ba2+ + 2OH- + 2H+ + SO42- = BaSO4 ↓+2H2O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 第二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 原电池(共18张PPT)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 第二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 原电池(共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43e2ca52af90242a895e5bc.png)
高中化学微课堂
原电池构成条件
四.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实验探究
A
Zn
Cu
① A
Zn
C
② A
Zn
Zn
H2SO4
H2SO4
原电池
①
H2SO4
②
电流表指针 区别 结论
偏转
偏转
不偏转
两极材料不同
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 属(或非金属)作电极
四.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1.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非金属)作电极
Fe(NO3)3
Fe-Ag
Fe(SO4)3
你知道了吗?
哈哈!化学也能解决医学问题?
燃烧 蒸汽
发动机
间接:化学能 热能 机械能
电能
直接: 装置 原电池
工 作 原 理
构
概成
念
条 件
原电池
⑤
偏转
不偏转
电极材料不同
结论 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四.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1.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非金属)作电极 2.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3.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探究
A
Zn
Cu
Zn
A Cu
⑥
H2SO4
H2SO4
H2SO4
电流表指针 区别
原电池
⑥组
偏转
不偏转
容器不同
结论
实验探究
A
Zn
Cu
③ A
Zn
Cu
④ A
Zn
Cu
H2SO4
电流表指针 区别 结论
HCl
酒精
原电池 偏转
③ 偏转
第二章 第二节 气候 基础知识讲解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气候 基础知识讲解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35586a50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e4.png)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知识点1: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1.冬季气温分布特点:(1)特点: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
大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
漠河和海口的1月平均气温相差约50℃。
(2)原因:①纬度位置:②冬季风:(3)1月0℃等温线:1月0℃等温线大致沿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和秦岭——淮河一线分布,这条线以南的大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这条线以北的大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1月等温线分布密集。
(4)极值点: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省漠河的北极村,1月平均气温为-30.6℃,那里曾经出现过-52.3℃的极端最低气温;气温最高处是海南省南部、雷州半岛南部、台湾岛南部等。
2.夏季气温分布特点:(1)特点: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
只有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气温相对较低。
(2)成因:(3)极值点:①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7月平均气温为33℃,人称“火洲”。
那里极端最高气温曾达到49.6℃,而不是海南岛。
②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是青藏高原,不是纬度高的黑龙江省漠河县北极村。
3.温度带:(1)温度带的划分:①划分依据: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以活动积温为主要指标进行划分。
②主要温度带:从北到南,可以将我国划分为6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另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青藏高原区。
如下图所示:方法总结1:地跨多个温度带的省区地跨三个及以上温度带的省区有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省;甘肃省是我国唯一跨越了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青藏高原区四个温度带的省级行政区域。
(1)分布特点:从总体上看,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
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东南沿海一带的年降水量多在1600毫米以上,而西北内陆的大片地区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
第二章 第二节 高尔基
![第二章 第二节 高尔基](https://img.taocdn.com/s3/m/413aa40f453610661ed9f43f.png)
编年史题材
• 说艺术地描绘了19世纪70年代末 期至1917年这个历史阶段俄国社 会的变迁,副标题为“40年间”。 • 《克里姆· 萨姆金的一生》是一部编年 史,但它却是从萨姆金的心灵发展轨 迹这个角度来表现的。
• 作品描写的重点,是主人公所感受到 的社会精神生活,是他的心理、性格 、灵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小说多方 面地表现了他的思维模式、人生态度 、情感方式、价值观念,因此又可以 说,这部作品是萨姆金的心灵变迁史 。在萨姆金身上,高尔基高度概括了 具有资产阶级特征的俄国市侩知识分 子在革命过程中的生活道路。
“萨姆金习气”
在《克里姆· 萨姆金的一生》中, 高尔基出色地描绘了这样一种个人主 义者、市侩知识分子的典型:他自私 渺小又目空一切,缺乏信仰又怀疑一 切,孤芳自赏又才疏学浅,自视清高 又灵魂空虚。他的性格“复杂”,色 调斑驳,精神痛苦,无力自拔,混迹 于社会,随波逐流,是个投机取巧的 变色龙式的人物。“萨姆金习气”是 他这种性格的概括。
艺术特色
• 结构庞大复杂,历史跨度大,生活习 俗画面广阔,具有史诗风格。
• 对主人公的心理情绪和精神生活作多 方位揭示,用反衬的手法描写主人公 的心灵发展和变迁史。 • 现实主义的客观描写与非现实主义假 定性手法并用 。
三、《克里姆· 萨姆金的一生 》
• 高尔基在他一生的最后10年(19 25—1936),一直从事长篇小 说《克里姆· 萨姆金的一生》的创作。
• 这部小说共4卷,约200万字,第 4卷最后部分未能完成,作者就与世 长辞。这是一部思想内容博大精深、 艺术形式多种多样的现实主义杰作, 是作家一生• 1、情节结构与主题 • 2、人物形象
• 巴威尔: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个血肉丰 满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 尼洛夫娜:小说的中心人物。20世纪 初俄国正在觉醒的革命群众的代表, 一个由普通劳动妇女成长为革命战士 的典型。
第二章 第二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27张PPT)
![第二章 第二节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cd5ae32647d27284b73517e.png)
想一想,议一议
图中省略号代表的过程大致是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在这个过 程中,除了细胞的数量增加以外,还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分 裂的细胞要进行生长,在细胞生长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化,细胞 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组织,并由组织构成 了各种类型的器官,如鳃、心脏等;不同的器官又构成了系统,如 鱼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
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
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
游戏:找伙伴
从下列器官中找出其伙伴:
鼻、咽、口腔、食道、喉、气管、胃、 支气管、小肠、大肠、肺、肛门、心脏、 脑、血管、肾、脊髓、输尿管、脑神经、 脊神经、膀胱、尿道
三、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
1、系统: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
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 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
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 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系统
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 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
动物体 或人体
课后练习
1.(1) × (2) √ (3) ×
2.如果你的皮肤不慎被划破,你会感 到疼,会流血。这说明皮肤中可能 含有哪几种组织?
皮
皮肤分布在人体表面, 有保护作用,说明皮
细胞分裂、细胞生长与细胞分化的关系 多细胞生物体都是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目, 经过细胞生长和分化就形成了生物体内多种多样的 细胞,这些细胞进一步形成各种组织。
细胞(分裂) 细胞(分化)
一、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1、细胞分化: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 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 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
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
第二章 第二节氯气
![第二章 第二节氯气](https://img.taocdn.com/s3/m/835556d352ea551811a6872d.png)
02
第二章 第 二节氯 气PPT- 精品课 件(实 用版)
第二章 第 二节氯 气PPT- 精品课 件(实 用版)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鼻子对着盛有氯气的瓶口,就可以嗅到氯气的气味 B.用向下排空气法可以收集到纯净的氯气
√C.贮氯罐意外泄漏,应沿逆风方向疏散群众
D.氯气车间液氯泄漏时,应弯腰逃离氯气泄漏区域
第二章 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
一、氯气的物理性质
1.氯的原子结构及存在
NaCl
化合
2.氯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毒性
溶解性
_黄__绿__色 _气__体__ _刺__激__性__气__味_ _有__毒__ 1体积的水溶解约_2__体积的氯气
相关视频
深度思考 △
已知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第二章 第 二节氯 气PPT- 精品课 件(实 用版)
3.氯水成分与性质的多样性 为探究氯水中含有的部分粒子及某些粒子的性质,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1)观察氯水颜色,发现氯水呈浅黄绿色,证明氯水中含有的粒子是_C__l2__。 (2)向氯水中滴入碳酸钠溶液,有气体生成,说明氯水中含有的粒子是_H__+_。 (3)盛有氯水的试管中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氯水中含有的粒子是_H__C_l_O_。 (4)将紫色石蕊溶液滴入新制氯水中,溶液显红色,起作用的微粒是__H_+__,过一会 儿,溶液的颜色褪去,起作用的微粒是_H__C_lO__。 (5)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氯水中含有的粒子是_C_l_-_。 (6)氯水经光照后,颜色逐渐消失,放出的气体是_O__2_,溶液的酸性_增__强__(填“增 强”“不变”或“减弱”)。 (7)将氯气通入水中,所得溶液中具有氧化性的含氯微粒是_C_l_2、__C__lO__-_、__H_C__lO__。
第二章 第二节 麻醉药品讲述
![第二章 第二节 麻醉药品讲述](https://img.taocdn.com/s3/m/15c5b605a8114431b90dd8ed.png)
二、海洛因毒品
(一)海洛因的结构与理化性质 1.海洛因的结构。海洛因的化学名称是二乙 酰吗啡,是吗啡的半合成衍生物,分子式 C21H23O5N,分子量369.4,化学结构式为:
二、海洛因毒品
(一)海洛因的结构与理化性质 1.海洛因的结构 海洛因又俗称白面,白粉,纯品为白色结 晶,外观象洗衣粉、碱面等。熔点171~ 173℃,溶于水、乙醇、乙醚和氯仿。盐酸 海洛因为白色结晶粉末,熔点229~233℃。 溶于水、乙醇和氯仿,不溶于乙醚。
(三)鸦片毒品的种类
2.精制鸦片 将生鸦片用水浸泡混合后加热,经过滤除去 罂粟叶等杂质。将滤液蒸发至沥青状,在空 气中凝固成深褐色块状,即为熟鸦片。 由于经过加工便于吸毒者抽吸。
(三)鸦片毒品的种类
3.鸦片渣 经吸食后未燃烧尽的精制鸦片,呈珠状或粉 末状。由于不完全燃烧,鸦片渣中仍残留有 相当大量的吗啡,因而具有鸦片的特性。 毒贩常将鸦片渣与生鸦片一起加工制成精制 鸦片。
种类 株高 果实 颜色 叶子 吗啡含量
观赏 罂粟
鸦片 罂粟
80~ 90cm
100~ 150cm
小
绿色
边裂深长 粗毛
边缘锯齿 状无毛
极低
大
绿白色
高
鸦片的收割
罂粟花瓣脱落后, 果实随即胀大,在果 实尚未成熟时,用小 刀在其表面上切小口, 然后再将渗出的牛奶 状液体用刀刮下,空 气中干燥后即成鸦片 膏。
1、吗啡
市场上的吗啡成品有白色结晶物、片剂和 注射用针剂等,其主要合法使用范围限于 医院。吗啡可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和静脉 注射。后一种方法常被成瘾者采用。其耐 药性和依赖性在用药者约为0.7~2.5%, 1832年第一次从吗啡中作为杂质分离出来。 虽然可待因属于天然产物。但大多数成品 却是由吗啡3位甲基化合转化而来,为甲基 吗啡。
高中化学选修三(人教)第二章 第二节--配合物
![高中化学选修三(人教)第二章 第二节--配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4817ab15ff00bed5b9f31dde.png)
配位数:直接同中心原子配位的原子的数目叫中心原子的配位数。
配离子的电荷数:配离子的电荷数等于中心离子和配位体的总电荷数的代数和。
[板书]
[练习]如:[Co(NH3)5Cl]Cl2这种配合物,其配位体有两种:NH3、Cl-,配位数为5+1=6。
[实验现象]看到试管里溶液的颜色跟血液极为相似。
[讲]这种颜色是三价铁离子跟硫氰酸根(SCN—)离子形成的配离子。利用该离子的颜色,可鉴定溶液中存在Fe3+;又由于该离子的颜色极似血液,常被用于电影特技和魔术表演。
[讲]配位键的强度有大有小,因而有的配合物很稳定,有的很不稳定。许多过渡金属离子对多种配体具有很强的结合力,是因为过渡金属原子或离子都有接受孤对电子的空轨道,对多种配体具有较强的结合力,因而,过渡金属配合物远比主族金属配合物多。
[板书](2)配位键越强,配合物越稳定。
[投影]科学视野:已知的配合物种类繁多,新的配合物由于纷繁复杂的有机
物配体而层出不穷,使得无机化合物的品种迅速增长。叶绿素、血红素和维
生素B12都是配合物,它们的配体大同小异,是一种称为卟啉的大环有机物,
而中心离子分别是镁离子、亚铁离子和钴离子。图2—25是叶绿素的结构示意图:
知识
目标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配合物)
能力
目标
1、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的概念
2、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的表示方法
重点
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的概念
难点
配合物理论
教学过程
备注
引入]我们在了解了价层电子互斥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后,我们再来学习一类特殊的化合物,配合物
第二章 第二节 共价键与分子的空间构型
![第二章 第二节 共价键与分子的空间构型](https://img.taocdn.com/s3/m/375763da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1f.png)
CO 和 N2 ; CO2 和 N2O 。
Li Be B C N O F Ne
第三课时
二、分子的空间构型与分子性质
1.手性分子
左手和右手不能重叠
左右手互为镜像
手性异构体和手性分子
概念:如果一对分子,它们的组成和原子 的排列方式完全相同,但如同左手和右手一 样互为镜像,在三维空间里不能重叠,这对 分子互称手性异构体。有手性异构体的分子 称为手性分子。
D.P4
课堂练习
• 3.若ABn型分子的中心原子A上没有未用于形 成共价键的孤对电子,运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
型,下列说法正确的(C )
• A.若n=2,则分子的立体构型为V形 • B.若n=3,则分子的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 • C.若n=4,则分子的立体构型为正四面体形 •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分子 或离子
总结:如何判断一个化合物的中心原子的 杂化类型?
一看 分子的空间构型,如果是直线型,则是sp杂 化;如果是平面三角形,则是sp2杂化;如果是正 四面体型,则是sp3杂化。
二看 中心碳原子有没有形成双键或叁键,如果有1 个叁键,则其中有2个是π键,用去了2个p轨道, 所以形成的是sp杂化;如果有1个双键则其中有1 个π键,用去了1个p轨道,所以形成的是sp2杂化; 如果全部是单键,则形成的是sp3杂化。
孤电子 杂化方式 对数
2
SP3
2
SP3
1
SP3
1
SP3
0
SP3
0
SP3
0
SP3
0
SP3
0
SP3
0
SP3
VSEPR 模型名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五)增加食物香味及饱腹感
三、食物脂肪营养价值的评定
(一)脂肪酸的种类与含量 (二)消化率 (三)维生素含量 (四)脂类的稳定性
四、影响脂肪营养价值的因素及预防 措施
正常血液胆固醇浓度为150-250毫克%。 血浆胆固醇含量过高,易使胆固醇在血管壁 沉积而致动脉硬化。
六、EPA和DHA
EPA和DHA存在于鱼油尤其是深海冷水鱼油 中含量较多。 1.EPA和DHA可降低血小板凝聚,降低血脂,降 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的流变性,减少血栓的 危险性。 2.EPA和DHA可降低胆固醇,预防冠心病,还能 抑制癌症。 3.DHA对神经细胞,特别是神经轴突的生长,网 络的形成极为有利。
各種脂蛋白的組成份比較
脂蛋白名稱
乳糜微粒
極低密度脂 蛋白
低密度脂蛋 白
高密度脂蛋 白
英文名稱 蛋白質 磷脂質 膽固醇 三酸甘油脂
chylomicron
VLDL
LDL
HDL
2 7 9 82
8 18 22 52
21 23 47 9
50 28 19 3
脂蛋白的構造
A、乳糜微粒 B、脂蛋白剖面 C、離心時,密度 輕者在上層
九、脂肪的供给量与来源
膳食中脂肪供给量受饮食习惯、经济条件和 气候影响,变动范围较大。 每日的供给量可在25-50克之间,占总热量的 比例为25—30%。
十、脂肪营养失调对人体的影响
由于人体对脂肪的实际需要量不高,因而在 脂肪营养失调中的主要问题是脂肪摄入过多。 脂肪摄入总量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残废 率、乳腺癌、脂肪肝呈正相关。摄入脂肪过 多易致肥胖。
3.脂肪酸
根据构成甘油三酯的脂肪酸不同可分为饱和脂 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两类。 在多不饱和脂肪酸中,亚油酸(十八碳二烯 酸)对人体最为重要,它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 从食物中摄取,故称为必需脂肪酸。
二、营养功用
(一)供给热量 每克脂肪在体内完全氧化可供热能9千卡。脂肪 作为燃料的前提是机体能够获得充足的氧。 (二)构成机体组织 (三)供给必需脂肪酸
脂肪細胞﹝掃描式電子顯微鏡圖﹞
細胞膜的分子構造
膽固醇與數種其代謝產物 膽固醇 維生素D3 膽酸
睪酮
雌激素
脂肪酸的基本结构
脂肪酸的基本構造
脂肪酸类别
饱和脂肪酸
单不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
依双键位置分类
类别
n3(ω3)族: 第一個雙鍵在第三號碳上 C18:3是一種必需脂肪酸
例子
n6(ω6)族: 第一個雙鍵在第六號碳上 C18:2是一種必需脂肪酸
n3族脂肪酸 C18:3
維生素E豐富
脂肪球
乳化作用使不溶於水的 油脂形成安定的脂肪顆 粒,分散在消化道的水 溶液中
微脂粒
磷脂質構成的微脂粒 脂肪酸鏈為疏水性,磷 酸與鹽基為親水性
白色脂肪组织
棕色脂肪组织
七、運送
油脂不能溶解在水溶液中,因此在血漿中採用特別的運送形式,稱為 「脂蛋白」(lipoproteins),這是由脂質與蛋白質所構成的,含脂質越 多則比重越輕,脂質包含三酸甘油酯,膽固醇和磷脂質。 脂蛋白依照組成大約可分為四類: 1. 乳糜微粒(chylomicron):負責運送小腸細胞吸收的油脂,血中的濃度 以飯後時最高,飯後的血漿呈混濁狀態就是乳糜微粒存在之故,其中的 脂肪快速被組織利用與儲存,故濃度很快降低。組成份含三酸甘油酯 82%,膽固醇9%,磷脂質7%與蛋白質2%。因為含脂肪量最多,所以密 度最低。 2. 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主要由肝臟合成,運送肝臟合成的脂肪供其 他組織利用。組成份含三酸甘油酯52%,膽固醇22%,磷脂質18%與蛋 白質8%。 3. 低密度脂蛋白(LDL):乳糜微粒與極低密度脂蛋白之代謝產物,經肝臟 轉換而成,含膽固醇濃度最高,負責運送膽固醇供周邊組織利用,也是 造成高血膽固醇的主要成分。組成份含三酸甘油酯9%,膽固醇47%,磷 脂質23%與蛋白質21%。 4. 高密度脂蛋白(HDL):由肝臟與小腸所製造,在血液中可以回收血 管壁堆積的膽固醇,死亡細胞釋出的膽固醇,並將膽固醇送回肝臟代謝, 有助於保護心臟與血管。組成份含三酸甘油酯3%,膽固醇19%,磷脂質 28%與蛋白質50%。
七、脂肪与运动
脂肪供能优点: 1.供能时间长。体内10千克脂肪可供工作30多 天,而糖不足一天。 2.体积小,产能高,是机体的能量库。 3.只有在氧气供给充足时脂肪才能充分供能。 4.为使脂肪的供能效率提高,必须提高运动员 的呼吸机能,血液循环机能。 5.运动时作为热源质的脂肪主要是内源性的, 不直接依靠饮食中的脂肪。
n9(ω9)族: 第一個雙鍵在第九號碳上
脂肪来源及含量
常用油脂之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組成: 飽和油脂﹙飽和脂肪酸佔20%以上﹚:
飽和脂肪酸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 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不飽和脂肪酸 n3族脂肪酸 C18:3
單元不飽和油脂﹙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佔60%以上﹚
***
飽和脂肪酸
單元不飽和脂 肪酸
多元不飽和脂 肪酸
第二节
脂肪与运动
一、组成与分类
脂肪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 化合物。 1.类脂质 包括磷脂(卵磷脂、脑磷脂等)、固醇 (胆固醇)、糖脂、脂蛋白等。大多数类脂 质是人体组织构成部分,是一种在人体饥饿 时也不会减少的组织脂肪,即不是热源质的 脂肪。
2.中性脂肪
即甘油三酯。包括动物性和植物性两大类油脂。 这是一类在人体饥饿时会减少储存量的脂肪,即 热源质脂肪。
(一)油脂酸败 (二)高温 (三)污染
五、胆固醇
体内约有50—80克胆固醇,人体可通过自身合 成(内源性)胆固醇,也可从食物中摄取(外 源性)胆固醇。每天合成量约1克,从食物中摄 取约300毫克。 胆固醇有一定的生理作用,如脱氢成为7—脱氢 胆固醇蓄积于皮肤中,经紫外线照射后转变为 维生素D,分解为类固醇激素,是某些内分泌激 素的重要来源;氧化为胆汁酸,参与脂肪的消 化吸收。胆固醇与生物膜的通透性及神经传导 有一定的关系,还有破坏肿瘤细胞与某些有害 物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