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光缆技术要求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纤光缆技术规范书
1.概述
1.1本技术规范书未规定的其它技术要求应不劣于ITU、IEC建议和中国国家标准、通信行业标准的要求。
1.2本技术规范书未标明日期的ITU、IEC建议和中国国家标准、通信行业标准均使用最新版本。
1.3申请人对本技术规范的应答将作为双方签订合同以及供货期间产品检测的技术依据
1.4本文件的解释权属于采购人。
2.主要技术要求和指标
2.1光缆中的光纤
本条款中的技术要求基于如下前提:
除传输衰减及偏振模色散(PMD)等两项指标之外,光纤在成缆前后的其他技术参数指标,均不得有任何变化。
2.1.1 成缆后光纤的衰减系数
(1)光纤在1310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系数为:0.35dB/km
(2)光纤在1285 ~1330nm波长范围内,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310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0.03dB/km。
(3)光纤在1550nm波长上光纤的最大衰减系数为:0.21dB/km。
(4)光纤在1525 ~1575nm波长范围内,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550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0.05dB/km。
2.1.2 偏振模色散
(1)在1550nm波长单盘光缆的偏振模色散系数:≤0.20ps/km
(2)光纤成缆后必须满足在1550nm波长光缆链路(≥20盘光缆)偏振模色散系数≤0.10ps/km;Q(概率)=0.01%。
2.1.3 光纤识别
光缆中的光纤应采用全色谱标志,其颜色应选自表1规定的各种颜色;每个
松套管内光纤的序号,应按表1中规定的颜色顺序排列。
用于识别的色标应鲜明,在安装或运行中可能遇到的温度下,不褪色,不迁染到相邻的其它元件上,并应透明。
2.2光缆
2.2.1光缆结构型式及应用场合
申请人应根据表2及下列基本要求,提出详细的光缆结构图并注明各部分尺寸。
2.2.1.1管道光缆
管道光缆(GYTA):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填充式、铝-聚乙烯粘接护套通信用室外光缆。
2.2.1.2 架空光缆
架空光缆(GYTS):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填充式、钢-聚乙烯粘接护套通信用室外光缆。
2.2.1.3直埋光缆
直埋光缆(GYTA53):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填充式、铝-聚乙烯粘接
护套、纵包皱纹钢带铠装、聚乙烯套通信用室外光缆。
2.2.1.4阻燃光缆
阻燃光缆(GYTZA):金属加强构件、松套层绞填充式、铝-聚乙烯粘接护套通信管道用室外光缆。
2.2.2缆芯
缆芯应为层绞式松套管结构。
光缆内的光纤芯数与松套管数量要求,详见表2;
若为G.652与G.655混纤光缆结构,则两种光纤不得收纳在同一根松套管内。
同芯数各类型光缆内的松套管数、每根松套管内的光纤芯数及其色谱应一致。
缆芯内和松套管内均应充满填充材料。
2.2.2.1 松套管及填充复合物
(1)松套管的管外径标称值:
松套管的标称尺寸应随管中的光纤芯数而改变,但在同一光缆中应相同。
36芯以上光缆,松套管外径标称值为2.5-3.0mm;
36芯以下(含36芯)光缆,松套管外径标称值为1.8 -2.4mm ;
松套管外径标称值容差值≤±0.05mm
(2)松套管管壁厚度应随外径增大而增厚,其标称值为0.3 -0.5mm,容
差值≤±0.05mm
(3)松套管应有识别色标,其颜色应符合表8规定;色标应为全色标,并
且不褪色不迁移。
(4)松套管材料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脂(简称PBT)塑料,PBT的物理机械性能及电性能应符合GB/T 20186.1-2006规定。
(5)在松套管内的间隙内,应连续填充一种触变型的复合物。填充复合物应不损害光纤的传输特性和使用寿命,并应符合YD/T 839.3-2000规定。2.2.2.2 填充绳
填充绳用于在松套光纤绞层中填补空位,其外径应使缆芯圆整。填充绳应是圆形实心塑料绳,它的表面应圆整光滑。所用塑料应与填充复合物相容。2.2.2.3 加强构件
(1)加强构件应处在光缆的中心位置,应为金属材质。
(2)加强构件应具有足够的截面、杨氏模量和弹性应变范围,以增强光缆的拉伸性能;加强构件的表面应圆整光滑。
(3)金属加强构件采用磷化钢丝,在光缆制造长度内,金属加强构件不允许接头。
2.2.2.4 绞层
(1)绞层应由外径相同的5~12管松套光纤(含可能有的填充绳)以适当节距层绞在中心加强构件的周围构成。层绞可以是螺旋绞,也可以是SZ绞。
(2)绞层中各松套管的识别采用全色谱方式,松套管序号及其对应的颜色应符合表8规定。
(3)在光缆A端,沿顺时针方向上松套管序号顺序增大;在光缆B端则反之。
2.2.2.5 扎纱
(1)当采用螺旋绞时,绞层上可有绞向与绞层相反的短节距扎纱。
(2)当采用SZ绞时,绞层上应有短节距扎纱,以使绞层结构稳定。
(3)扎纱应为强度足够的非吸湿性及非吸油性塑料纱束。
2.2.2.6 包带层
(1)缆芯的绞层外可有绕包或纵包的包带层,纵包层外允许再有扎纱。包带层应具有足够的隔热和耐电压性能。
(2)包带材料应为具有足够强度的聚酯带、聚酯无纺布带、吸水膨胀带或其他合适的带材。
2.2.2.7 阻水结构
(1)光缆结构应为全截面阻水结构,光缆的所有间隙应填充阻水材料。
(2)光缆护套以内的所有间隙,均应采取有效的阻水措施。包带及以内的缆芯间隙,应采用填充复合物连续充满;包带和护套之间的间隙,应采用涂覆复合物连续充满,或连续放置吸水膨胀带等阻水材料。
(3)填充复合物和涂覆复合物应符合YD/T 839-2000等相关标准规定,吸水膨胀带应符合YD/T 1115-2001等相关标准的规定。
2.2.3 护套
光缆常用的护套,有铝-聚乙烯粘结护套(简称A护套)、钢-聚乙烯粘结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