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汪戎《管理学》第2版配套真题详解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总论 综合案例)【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篇总论综合案例案例一:2004年中国10大企业社会责任1.企业忽视社会责任将造成什么样的危害?答:企业忽视社会责任将造成如下危害:(1)影响企业声誉和企业形象,降低顾客忠诚度,最终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2)浪费自然资源,影响生态环境,破坏生态平衡。
(3)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给社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4)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引起恐慌,影响社会稳定。
(5)给企业带来相应的法律惩罚。
2.企业应该怎样去重视并承担社会责任?答:学会重视并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实现自我成长、发展、壮大、持续经营的必修课。
实现对社会责任的重视与承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1)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公司全体成员从领导者、管理者到员工都应了解并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①企业参与社会责任有利于环境的保护与资源的节约,由其是对可再生资源的节约,它是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企业节约成本,扩大经济利益的重要方法;②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有利于企业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与社区、政府、消费者更加融洽的公共关系可以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空间环境;③社会企业责任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企业发展的一项必要责任。
(2)完善企业的运作环境①规范企业运作流程,严格实行相关的产品安检制度,遵守行业操作规范。
②坚持质量控制制度,积极主动配合相关部门的质量抽查与安全检查行动,把消费者的消费安全放到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的首位。
③完善企业生产环境,为员工的人生安全提供必要的保障,将员工的作业环境危险系数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3)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环保事业积极主动额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和环保事业,既可以为企业持续经营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同时也是优化企业社会环境的有效路径。
企业应多参与支援社区教育、支持健康、人文关怀、文化与艺术、城市建设等项目的发展,帮助社区改善公共环境,自愿为社区工作。
(4)建立“权责一致”的考核制度企业责任管理规范化,是企业未来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有效方法。
管理学(第2版)习题答案(1-11章全)
第一章管理的基本概念习题解答复习题1、管理的含义是什么?试列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定义。
答:定义1(泰勒)管理就是确切地了解你希望工人干些什么,然后设法使他们用最好、最节约的方法完成它。
定义2(法约尔)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定义3(孔茨与奥唐纳)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这个定义需要展开为:作为管理人员,需完成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管理适合于任何一个组织机构;管理适用于各级组织的管理人员;…。
定义4(西蒙)管理就是决策。
定义5(许国华等)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定义6(乔忠等)管理是由组织的管理者在一定环境下,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环节来协调组织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2、管理有哪些主要的职能?简述其含义。
答:管理的主要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控制、领导、激励、协调,就有六个管理职能。
具体含义如下:1)计划职能。
计划职能的主要任务是在收集大量基础资料的前提下,对组织的未来环境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根据预测的结果和组织拥有的资源建立组织目标,然后制定出各种实施目标的方案、措施和具体步骤,为组织目标的实现做出完整的谋划。
2)组织职能。
组织职能有两层含义,一是为了实施计划而进行组织结构的设计,如成立某些机构或对现有机构进行调整;二是为达成计划目标所进行的必要的组织过程,如进行人员、设备、技术、物资等的调配,并组织、监督计划的实施等。
3)控制职能。
控制职能所起的作用是检查工作是否按既定的计划、标准和方法进行,发现偏差、分析原因并进行纠正,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
4)领导职能。
领导职能是指组织的各级管理者利用各自的职位权力和个人权力去指挥和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过程。
5)激励职能。
激励职能就是创造职工所需要的各种满意的条件,激发职工的工作动机,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
[全]郝云宏《管理学》第2版配套考研真题详解
郝云宏《管理学》第2版配套考研真题详解1下列决策哪一种更倾向于程序化决策?(等)[中国海洋大学2018年研] A.组织结构调整B.多元化经营C.企业合并D.原材料订购【答案】D查看答案【解析】赫伯特·A.西蒙根据问题的性质把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例行问题,非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例外问题。
例行问题是指那些重复出现的、日常的管理问题,如管理者日常遇到的产品质量、设备故障、现金短缺、供货单位未按时履行合同等问题;例外问题是指那些偶然发生的、新颖的、性质和结构不明的、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如组织结构变化、重大投资、开发新产品或开拓新市场、长期存在的产品质量隐患、重要的人事任免以及重大政策的制定等问题。
2对未来持悲观态度、比较谨慎的决策者在进行不确定性决策时,一般采用()。
[中央财大2013年研]A.小中取小法B.小中取大法C.大中取小法D.大中取大法【答案】B查看答案【解析】不确定性情境下,决策方案的选择有四个基本准则:①乐观准则。
决策者估计每个方案的最好结果,并选择结果最好的行动方案,即大中取大法。
②悲观准则。
决策者估计每个方案的最坏结果,并在最坏结果中选择他们认为最好的行动方案,即小中取大法。
③等概率准则。
决策者认为各个可行方案的各种可能结果发生的概率相同,进而选择期望值最大的行动方案的准则,即小中取大法。
④最小后悔准则。
这是介于乐观准则和悲观准则之间的一个决策准则。
按照这一准则,决策者先构造出一个机会损失矩阵,然后从每一行中选出最大的机会损失,再从选出的机会损失中选择机会损失最小的方案,即小中取小法。
3下列项目中不属于计划范畴的是()。
[中央财大2013年研]A.课程表B.规章制度C.统计报表D.工作流程【答案】C查看答案【解析】从名词意义上说,计划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
管理学原理(第2版)习题参考答案.docx
《管理学原理》(第2版)综合练习参考答案第一章综合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组织共同劳动而生产,反映了社会协作劳动本身的要求,力求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合理地组织生产力,以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这是指管理的(C )oA科学性B艺术性C白然属性D社会属性2.“没有实践便无所谓管理”是指管理学的(A )特征。
A应用性B综合性C复杂性D独立性3.通过对客观存在的一系列典型事物(经验)进行观察,从掌握典型事物的典型特点、典型关系入手,进而分析研究事物Z间的因果关系,从屮找出事物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这种方法是管理学研究的(B )。
A比较方法B归纳法C实验模拟法D可行性试验4.“制定组织的总体目标、掌握组织的大政方针、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等式”是(B )的主要职责。
A专业管理人员B高层管理人员C屮层管理人员D基层管理人员5.( B )对于任何层次的管理人员来说,都是同等重要的。
A技术技能B人际技能C决策技能D概念技能6.带领和指挥组织中的全体成员同心协力地去执行组织的计划,实现组织的目标,这是管理的(B )oA计划职能B组织职能C领导职能D控制职能7.管理活动的本质是(A )oA对人的管理B对物的管理C对资金的管理D对技术的管理8.管理的职能也就是管理工作所包含的儿类基本活动。
这些基本活动(C )的性质。
A彼此独立,分别由不同部门的人担当B各不行同,分别由不同层次的人担当C在空间和时间上彼此交融,每一个主管人员都要承担这些活动D形式不同,但本质相同二、多项选择题1.BD2. BD3. ABCD4. ABCD5. ABC三、问答题1.管理的主要日的是什么?请给出一个管理的定义,看看合书上的有什么不同?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管理是指在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工作、组织工作、指挥及控制工作的诸过程来协调所有资源,高效率地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有人说研究管理的性质对管理本身并没有什么影响,你认为对吗?为什么?我认为不对。
汪克夷《管理学》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汪克夷《管理学》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学习型组织2.企业资源计划(ERP)3.职能部门化4.归因理论5.轮式沟通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什么是工作定额原理?2.简述预测的主要作用和类型。
3.选聘主管人员的两种途径各有什么优缺点?在实际工作中应如何运用?4.简述领导者权力体系的来源及构成。
5.控制的过程是什么?各过程中是如何决策的?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有哪些?2.在现代管理活动中,如何理解和评价目标管理?四、案例分析题(25分)1998年8月8日是A集团公司10周年大庆的日子。
而此时此刻,关于该公司濒临破产的说法却已是妇孺皆知。
从1989年的年产值4300万元到1993年以13亿元的业绩傲视群雄,再到1997年的产值降至2亿元和上市股票仅值9分钱,变化之大确实令人扼腕。
在此期间,其管理体制经历四次大的“地震”:1990年董事长L先生“杯酒释兵权”。
在保持待遇不变的情况下,原与其一起闯天下的9位“开国元勋”基本退出高层管理。
他们中间没有一个是大学生。
与此同时,一批年青的管理者脱颖而出,挑起了大梁。
1991年,企业的发展更为迅猛。
每天从各地汇往总部的现金收入达到三百万,对企业的内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时,L先生千方百计从国有企业挖来精英人物。
他们一来就担任A公司的一级经理(副总),掌管了市场部、企管部、财务部、事业发展部等七个重要部门。
有效解决了在快速膨胀过程中的管理问题,并确定A公司“层级结构”管理模式。
使A公司的整体工作风格从“主观发挥”为主转向以控制为主。
这种制度使该公司避免了出现根本性的决策失误。
但是在这种相互制衡的行政主导体制下,重要的决策却往往拖而不决。
在1995年的澳门会议上,针对决策效率低下的局面,L先生痛下决心,采取挂职下放的方式,将这些高层行政主管全部推到基层担任省级分公司副经理。
希望他们直接了解市场一线的竞争状况。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组织设计)【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第八章组织设计8.1课后习题详解1.组织设计的任务是什么?组织设计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答:组织设计的任务是设计清晰的组织结构,规划和设计组织中各部门的职能和职权,确定组织中职能职权、参谋职权、直线职权的活动范围并编制职务说明书。
影响组织设计的主要因素有:环境、战略、技术、组织规模和生命周期。
(1)环境。
环境包括一般环境和特定环境两部分。
一般环境包括对组织管理目标产生间接影响的诸如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技术等环境条件,这些条件最终会影响到组织现行的管理实践。
特定环境包括对组织管理目标产生直接影响的诸如政府、顾客、竞争对手、供应商等具体环境条件,这些条件对每个组织而言都是不同的,并且会随一般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两者具有互动性。
(2)战略。
战略是指决定和影响组织活动性质及根本方向的总目标,以及实现这一总目标的路径和方法。
钱德勒的研究认为,新的组织结构如不因战略而异,就将毫无效果。
具体来讲,战略发展有四个不同阶段,每个阶段应有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数量扩大阶段、地区开拓阶段、纵向联合发展阶段、产品多样化阶段。
(3)技术。
任何组织都需要通过技术将投入转换为产出。
那么,组织的设计就需要因技术的变化而变化。
特别是技术范式的重大转变,往往要求组织结构做出相应的改变和调整。
(4)组织规模。
布劳等人曾对组织规模与组织设计之间的关系作了大量研究,认为组织规模是影响组织结构的最重要的因素,即大规模会提高组织复杂性程度,并连带提高专业化和规范化的程度。
(5)生命周期。
组织的演化成长呈现出明显的生命周期特征,因此,组织结构、内部控制系统以及管理目标在各个阶段都可能是不相同的。
2.何谓部门化?部门化的形式有哪些?这些不同形式有何特征?答:(1)部门化是指按照职能相似性,任务活动相似性或关系紧密性的原则把组织中的专业技能人员分类集合在各个部门内,然后配以专职的管理人员来协调领导,统一指挥。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第十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10.1课后习题详解1.组织变革的动因有哪些?答:推动组织变革的因素可以分为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环境因素两个部分。
(1)外部环境因素。
主要包括:①整个宏观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诸如政治、经济政策的调整,经济体制的改变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等等,都会引起组织内部深层次的调整和变革。
②科技进步的影响。
知识经济的社会,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对组织的固有运行机制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
③资源变化的影响。
组织发展所依赖的环境资源对组织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
组织必须要能克服对环境资源的过度依赖,同时要及时根据资源的变化而顺势变革组织。
④竞争观念的改变。
基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竞争的方式也将会多种多样,组织若要想适应未来竞争的要求,就必须在竞争观念上顺势调整,争得主动,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内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①组织机构适时调整的要求。
组织机构的设置必须与组织的阶段性战略目标相一致,组织一旦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机构,新的组织职能必须得以充分的保障和体现。
②保障信息畅通的要求。
随着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多,组织决策对信息的依赖性增强,为了提高决策的效率,必须通过变革保障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
③克服组织低效率的要求。
组织长期一贯运行极可能会出现某些低效率现象,其原因既可能是由于机构重叠、权责不明,也有可能是人浮于事、目标分歧。
组织只有及时变革才能进一步制止组织效率的下降。
④快速决策的要求。
决策的形成如果过于缓慢,组织常常会因决策的滞后或执行中的偏差而坐失良机。
为了提高决策效率,组织必须通过变革对决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梳理,以保证决策信息的真实、完整和迅速。
⑤提高组织整体管理水平的要求。
组织整体管理水平的高低是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组织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会出现新的发展矛盾,为了达到新的战略目标,组织必须在人员素质、技术水平、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都做出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全球化管理)【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第三章全球化管理3.1课后习题详解1.什么是国际化经营?国际化经营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答:(1)约翰·费耶维舍认为,尽管人们可以给国际化经营一个非常复杂的定义,但它只有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它涉及两个或更多国家的经营活动,或者说其经营活动被国界以某种方式所分割。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企业的资源转化活动超越了一国国界,即进行商品、劳务、资本、技术等形式的经济资源的跨国传递和转化,那么这个企业就是在开展国际化经营。
跨国界的经营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商品在国际间的交换,即国际贸易;特许,包括商标、专利权、专有技术及具有财产价值的知识产权的使用;劳务输出,包括市场广告、法律服务、财务信息咨询、保险、货物运输、会计以及管理技术咨询等服务的输出;国际间接投资,包括证券及不动产投资等;国际直接投资。
(2)国际化经营的阶段,可以从历史发展和企业发展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和判断。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国际化经营经历了一个不断向更高层次演变的过程。
这一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比较典型的阶段。
①初始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是从19世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
当时企业国际化经营活动的主要特点是,活动方式主要以进出口贸易为主,跨国投资的方式较少且所涉及的国家和行业也十分有限,此时的跨国投资主要被当作各发达国家的企业保卫各自海外市场的防卫手段。
②高速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20世纪80年代。
这一阶段突出的特征在于,国际化经营的产物——跨国公司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核心组织者和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
对外直接投资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导方式,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国际贸易。
在这一阶段,虽然发达国家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但一些新兴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也纷纷崛起,并成为国际化经营中的一支重要的新兴力最。
③全球竞争阶段。
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各国经济相互联系与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被纳入到国际分工体系中;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革命和各国市场的日趋开放,国家间、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汪戎《管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读书笔记模板
这是《汪戎《管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汪戎《管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作者介绍
这是《汪戎《管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目录分析
01
第一章管理 学概论
02
第二章计划 职能
03
第三章战略 管理
04
第四章决策
06
第六章组织 变革
05
第五章组织 设计
1
第七章领导职 能
2
第八章激励
3
第九章沟通
4
第十章控制
5
第十一章全面 质量管理
1.1复习笔记 1.2课后习题详解
2.1复习笔记 2.2课后习题详解
3.1复习笔记 3.2课后习题详解
汪戎《管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精华
领导
习题
名校
内容
管理
组织变革
笔记
笔记
习题 复习
概论
汪戎
笔记
战略
习题
质量职能题Fra bibliotek内容摘要
本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 整理,每个考点都按重要程度作了星级标记(其中五星为要求掌握,三星为熟悉,一星为了解,中间依此类推)。 本书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其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2)解析课后习题, 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管理类相关资料对汪戎《管理学》的课(章)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决策与计划 综合案例)【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第二篇决策与计划综合案例案例一:准确决策与盲目投资1.决策包括哪些基本活动过程?其中的关键步骤是什么?答: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活动全过程,是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1)决策的基本活动过程①诊断问题或识别机会。
管理者必须尽可能精确地评估问题和机会;要尽力获取精确的、可信赖的信息,并正确地解释它;需要注意处在控制之外的因素也会对机会和问题的识别产生影响。
②明确目标。
所要结果的数量和质量都要明确,因为目标的这两个方面都最终指导决策者选择合适的行动路线。
目标的衡量方法有很多种,如我们通常用货币单位来衡量利润或成本目标,用每人的产出数量来衡量生产率目标,用次品率或废品率来衡量质量目标。
根据时间的长短,可把目标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长期目标通常用来指导组织的战略决策,中期目标通常用来指导组织的战术决策,短期目标通常用来指导组织的业务决策。
无论时间的长短,目标总是指导着随后的决策过程。
③拟定方案。
这一步骤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提出备选方案时,管理者必须把其试图达到的目标铭记在心,而且要提出尽量多的方案。
为了提出更多、更好的方案,需要从多种角度审视问题,这意味着管理者要善于征询他人的意见。
④筛选方案。
管理者起码要具备评价每种方案的价值或相对优势、劣势的能力。
在评估过程中,要使用预定的决策标准(如所要的质量)并仔细考虑每种方案的预期成本、收益、不确定性和风险。
最后对各种方案进行排序。
另外,管理者必须仔细考察所掌握的全部事实,并确信自己已获得足够的信息。
⑤执行方案。
方案的有效执行需要足够数量和种类的资源作保障。
方案的执行将不可避免地会给有关各方带来变化,一些人的既得利益可能会受到损害。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管理者善于做思想工作,帮助他们认识这种损害只是暂时的,或者说是为了组织全局的利益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在可能的情况下,管理者还可以拿出相应的补偿方案以消除他们的顾虑,化解方案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阻力。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决策与决策方法)【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5.1课后习题详解1.如何理解决策的含义?决策的原则与依据各是什么?答:(1)决策是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对于这一定义,可作如下理解:①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因为决策是管理的一项职能。
管理者既可以单独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个体决策;也可以和其他的管理者一道共同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群体决策。
②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
③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这就是说,决策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有时也是为了利用机会。
(2)决策的原则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现实中,组织内外的很多因素都会对组织的运行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决策者很难收集到反映这些因素的一切信息;对于收集到的有限信息,决策者的利用能力也是有限的,从而决策者只能拟定数量有限的方案;任何方案都要在未来实施,而未来是不确定的,人们对未来的认识和影响十分有限,从而决策时所预测的未来状况可能与实际的未来状况不一致。
现实中的上述状况决定了决策者难以做出最优决策,只能做出相对满意的决策。
(3)决策的依据决策的依据是信息。
管理者在决策时离不开信息。
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决策水平。
这要求管理者在决策之前以及决策过程中尽可能地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信息作为决策的依据。
适量的信息是决策的依据,信息量过大固然有助于决策水平的提高,但对组织而言可能是不经济的,而信息量过少则使管理者无从决策或导致决策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迄今为止,有关决策的理论经历了怎样的发展?答:迄今为止,决策理论经历了古典决策理论,行为决策理论两个阶段。
(1)古典决策理论:古典决策理论是基于“经济人”假设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应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决策问题,即决策的目的在于为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古典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①决策者必须全面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②决策者要充分了解有关备选方案的情况;③决策者应建立一个合理的层级结构,以确保命令的有效执行;④决策者进行决策的目的始终都在于使本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道德与社会责任)【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第二章道德与社会责任2.1课后习题详解1.何谓道德?在商业道德方面存在哪些观点?答:(1)道德通常是指那些用来明辨是非的规则或原则。
道德在本质上是规则或原则,这些规则或原则旨在帮助有关主体判断某种行为是正确的或错误的,或这种行为是否为组织所接受。
(2)在商业道德方面主要存在以下观点:①功利观这种观点认为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做出。
功利主义的日标是为尽可能多的人谋求尽可能多的利益。
接受功利观的管理者可能认为解雇工厂中20%的工人是正当的,因为这将增强工厂的盈利能力,使余下的80%的工人工作更有保障,并且符合股东的利益。
一方面,功利主义对效率和生产率有促进作用,并符合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另一方面,它会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尤其是在那些受决策影响的人没有参与决策的情况下;同时,功利主义也会导致一些利益相关者的权利被忽视。
②权利观这种观点认为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如隐私权、言论自由权和游行自由权等)的前提下做出。
权利观积极的一面是它保护了个人的自由和隐私。
但它也有消极的一面(主要是针对组织而言的):接受这种观点的管理者把对个人权利的保护看得比工作的完成更加重要,从而在组织中会产生对生产率和效率有不利影响的工作氛围。
③公平观这种观点要求管理者按公平的原则行事。
接受公平观的管理者可能决定向新来的员工支付比最低工资高一些的工资,因为在他看来,最低工资不足以维持该员工的基本生活。
按公平原则行事,也有得有失。
得的是它保护了弱势群体的利益,失的是它可能不利于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创新精神。
④综合观这种观点主张把实证(是什么)和规范(应该是什么)两种方法并入到商业道德中,即要求决策人在决策时综合考虑实证和规范两方面的因素。
这种道德观综合了两种“契约”:a.适用于社会公众的一般契约,这种契约规定了做生意的程序;b.适用于特定社团里的成员的特殊契约,这种契约规定了哪些行为方式是可接受的。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战略性计划与计划实施)【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第七章战略性计划与计划实施7.1课后习题详解1.举例说明企业愿景和使命陈述的主要内容。
答:远景和使命陈述包括两个主要部分:核心意识形态和远大的愿景。
核心意识形态由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目标两部分构成,它给组织提供了长久存在的基础,是组织的精神。
远大的愿景由10~30年的宏伟大胆冒险的目标和生动逼真的描述两部分构成。
(1)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组织持久的和本质的原则。
它是一般性的指导原则,不能把它与具体的生产或经营做法混为一谈,不能为了经济利益或短期的好处而放弃它。
目光远大的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不需要理性的或外在的理由,它们不随趋势和时尚的变化而变化,甚至也不随市场状况的变化。
(2)核心目标核心目标是企业存在的理由和目的,不是具体的目标或公司战略。
有效的核心目标反映了为公司工作的内在动力,它不仅描述公司的产出或目标顾客,而且表达了公司的灵魂。
(3)10~30年的宏伟的、大胆的、冒险的目标目光远大的公司经常利用大胆的目标作为促进进步的一种特别有效的手段。
一个有效的BHAG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人们会不由自主地被它吸引,并全力以赴地为之奋斗;它非常明确,能够使人受到鼓舞;它一目了然,几乎无须任何解释。
(4)生动逼真的描述当确立了核心价值观、核心目标以及宏伟大胆冒险的远大目标后,想使它们发挥激励、鼓舞作用,必须要用生动逼真的语言将他们表达出来。
表7.1以Sony公司为例,给出一个完整的远景和使命陈述的例子。
表7.1Sony公司在1950年代的远景和使命陈述2.波特的行业竞争结构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美国学者波特认为,一个行业内部的竞争状态取决于五种基本竞争作用力,这些作用力汇集起来决定着该行业的最终利润潜力,并且最终利润潜力也会随着这种合力的变化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驱动行业竞争的五种力量如图7-1所示。
图7-1驱动行业竞争的五种力量(1)现有企业间的竞争。
现有企业间的竞争状态取决于如下因素:①现有竞争者的力量和数量;②产业增长速度;③固定或库存成本;④产品特色或转移购买成本;⑤生产能力增加状况;⑥竞争对手类型;⑦战略利益相关性;⑧退出成本。
管理学第二版周三多课后习题答案.doc
第一章4.根据卡茨的研究,管理者应具备哪些基本技能?管理者具备的三类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6.術方管理理论出现哪些分支?每个理论分支的内容与特征是什么?第二章6.何为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与社会义务、社会反应有何区别?企业承担了法律上和经济上的义务,还承担了追求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的义务。
责任偏向于主观性,是企业应该承担没有法律指令强制规定。
义务是被动要求的,是国家以行政手段, 法律手段等工具强制执行的。
责任不履行受到社会的指责和讨伐,义务不履行会受到国家执行机关的惩罚和勒令执行.8.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的关系如何?古典观下,企业的社会责任指的就是利润取向,企业的唯一目的是追求利润,使股东的利益达到最人,在这样做的过程屮就白然给社会带來了最大的福利。
在社会经济观下,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利益取向相容。
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或许使企业短期利益受到损害,但换來比所损害的短期利益多的多的长期利益,企业在利他的同吋也在利己。
第三章1.什么是国际化经营?国际化经营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涉及两个或者更多国家的经营活动,或者其经营活动被国界以某种方式所分割。
商品在国际间的交换;特许、具有财产价值的知识产权的使用;劳务输出;国际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这儿种方式。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可分为三个比较典型的阶段,即初始发展阶段、高速发展阶段、全球竞争阶段。
从企业发展角度可分为出口阶段、非股权安排阶段、直接投资阶段。
2.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机有哪些?(1)利用优势能力(2)为了占领日益增长的世界商品和服务市场(3)获取关键性战略资源(4)抵御和分散风险(5)对竞争对手进行反击。
4.试从适用条件、特点、优缺点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全球战略。
(1)国际模式:全球一体化的压力和当地反应化的压力都比较低时适用这种模式。
这是一种由母公司开发现有的核心能力并传递到子公司的战略模式。
在国际模武K,母公司向世界各地的子公司转移技术和知识。
突出的缺点是它不能为子公司提供最人限度的自由,以使它们能够根据当地的情况作出反应。
汪克夷《管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题库(含考研真题)+模拟试题】
汪克夷《管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题库(含考研真题)+模拟试题】目录第一部分课后习题第一编管理的基本概念第一章管理、管理学和管理者第二编管理思想的演变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形成第三章管理思想的新进展第四章我国企业的实践管理第三编管理职能第五章计划职能第六章组织职能第七章领导职能第八章控制职能第二部分章节题库(含考研真题)第一编管理的基本概念第一章管理、管理学和管理者第二编管理思想的演变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形成第三章管理思想的新进展第四章我国企业的实践管理第三编管理职能第五章计划职能第六章组织职能第七章领导职能第八章控制职能第三部分模拟试题汪克夷《管理学》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汪克夷《管理学》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本书是汪克夷《管理学》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为课后习题及详解。
本部分包括汪克夷《管理学》的课后习题,并给出了详尽的答案。
第二部分为章节题库(含考研真题)及详解。
严格按照汪克夷《管理学》的章目编排,精选与各章内容配套的习题并进行解析,按照题型进行分类,精选重点院校考研真题并附有详尽答案。
所选试题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显当前热点。
第三部分为模拟试题及详解。
根据名校历年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仿真名校历年考研真题的难度和风格,精心编写了2套模拟试题,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第一部分课后习题第一编管理的基本概念第一章管理、管理学和管理者第二编管理思想的演变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形成第三章管理思想的新进展第四章我国企业的实践管理第三编管理职能第五章计划职能第六章组织职能第七章领导职能第八章控制职能第二部分章节题库(含考研真题)第一编管理的基本概念第一章管理、管理学和管理者第二编管理思想的演变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形成第三章管理思想的新进展第四章我国企业的实践管理第三编管理职能第五章计划职能第六章组织职能第七章领导职能第八章控制职能第三部分模拟试题汪克夷《管理学》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汪克夷《管理学》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本书是汪克夷《管理学》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为课后习题及详解。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领导概论)【圣才出品】
周三多《管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一章领导概论11.1课后习题详解1.何谓领导?领导在管理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领导”有两种词性含义。
一种是名词属性的“领导”,即“领导者”的简称;二是动词属性的“领导”,即“领导行为”的简称,指“领导者”所从事的活动。
领导的定义包括下列三要素:①领导者必须有部下或追随者。
没有部下的领导者谈不上领导。
②领导者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或力量。
这些能力或力量包括由组织赋予领导者的职位和权力,也包括领导者个人所具有的影响力。
③领导行为具有明确的目的,可以通过影响部下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2)领导者在带领、引导和鼓舞部下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中,要具有指挥、协调和激励三个方面的作用。
①指挥作用。
指在组织活动中,需要有头脑清醒、胸怀全局,能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领导者帮助组织成员认清所处的环境和形势,指明活动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路径。
②协调作用。
指组织在内外因素的干扰下,需要领导者来协调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和活动,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③激励作用。
指领导者为组织成员主动创造能力发展空间和职业生涯发展的行为。
2.如何根据不同标准分析和研究不同类型领导的特点?答:根据不同的标准领导风格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具体包括:(1)按领导者权力运用方式,可以将领导风格分为集权式领导者和民主式领导者。
①集权式领导者。
集权式领导者是把管理的制度权力相对牢固地进行控制的领导者。
由于管理的制度权力是由多种权力的细则构成的,如各级领导的法定权、奖赏权、惩罚权等,都有正式的规章制度严格地明文规定。
这意味着对被领导者或下属而言,受控制的力度较大。
在整个组织内部,资源的流动及其效率主要取决于集权式领导者对管理制度的理解和运用。
同时,个人专长权和模范权是他行使上述制度权力成功与否的重要基础。
这种领导者把权力的获取和利用看成是自我的人生价值。
②民主式领导者。
这种领导者的特征是向被领导者授权,鼓励下属的参与,并且主要依赖于其个人专长权和模范权影响下属。
管理学原理_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1]
管理学原理_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1]第⼀章管理、管理者与管理学⼀、单项选择题1.C2.B3.D4.C5.D⼆、多项选择题1.ABDE2.BCDE3.BCE4.ACDE5.ABCDE三、判断题1.×2. ×3.√4.×5. ×四、简答题1.简述组织的含义和类型。
组织是具有既定⽬标和正式结构的社会实体。
“社会实体”指组织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成的;“既定⽬标”指组织要获得的预期效果;“正式结构”指组织任务是由组织成员分⼯协作完成的。
按照组织的社会功能划分,可分为经济组织、政治组织、⽂化组织和群众组织。
按组织的基本性质划分,可分为营利性组织和⾮营利性组织。
2.管理的含义是什么?管理是在⼀定环境中,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有效地利⽤各种资源,以达到组织⽬标的过程。
这⼀定义包括以下含义:(1)管理是在⼀定的环境中进⾏的。
(2)管理是在⼀定的组织中进⾏的。
(3)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4)管理的客体是组织中的各种资源。
(5)管理是⼀个过程。
(6)管理的⽬的是实现组织的⽬标。
3.简述管理职能和管理过程。
管理是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四个职能构建起来的。
管理是⼀个围绕实现组织⽬标⽽展开的复杂过程。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个职能构成了管理过程。
这个过程以计划为起点,制定好计划后,就要对组织内各构成素和活动进⾏组织,继⽽实施领导,然后对计划执⾏情况和组织运⾏情况进⾏控制,最后实现计划⽬标,这样就完成了⼀个管理过程。
之后再提出新的计划⽬标,开始新的循环。
管理过程就是这样⼀个不断地周⽽复始的运动过程。
4.为什么环境研究对于管理⼗分重要?任何组织的管理活动都是在⼀定的环境中进⾏的,要受到各种各样环境因素的影响。
⼀个组织要在特定的环境中⽣存和发展,就必须了解其所处的环境,并及时掌握环境的变化,分析、确定环境因素对组织的影响,针对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制定相应的对策,采取与环境变化相适应的管理形式和⽅法。
汪克夷《管理学》章节题库(含考研真题)管理思想的新进展【圣才出品】
第三章管理思想的新进展一、概念题1.知识管理(上海财大2007年研、华东理工大学2007年研)答:知识管理是指通过对企业知识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的管理活动。
根据这个定义,知识管理的终极目的与其他管理的终极目的一样,都是为了提高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
但知识管理的直接目的是要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这也是知识管理在新的经济时期之所以必然出现并且广泛兴起的直接驱动力。
知识管理的主要任务是要对企业的知识资源进行全面和充分的开发以及有效的利用,这也是知识管理区别于其他管理的一个主要方面。
知识管理不同于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主要侧重的是建立并维持一个通畅且高效的信息网络,从事信息的收集、检索、挑选、分类、存储、传输和分析等。
而知识管理则是对包括信息在内的企业所有的重要知识实施全面的管理,要把企业的知识资源统筹起来,与其他资源相结合致力于企业的创新活动。
2.学习型组织(华中师范大学2008研)答:学习型组织(learning organization)是指由于所有组织成员都积极参与到与工作有关问题的学习、识别与解决中,从而形成了具有持续适应和变革能力的一种组织。
在学习型组织中,员工们不断获取和共享新知识,并有意愿将其知识用于制定决策或做好他们的工作。
学习型组织能认识和适应环境,进而能动地作用于环境。
学习型组织的特征包括:①人性是善良的,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②成员之间的交流既是垂直指令式的,又是横向协商式的;③组织的战略是先导型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是系统的;④领导方式一般是民主参与式;⑤组织分工强调扩大每个员工的工作使其灵活丰富,组织利用经济、非经济两类因素激励实现组织目标,保证成员目标的一致性。
3.供应链(中南财大2007年研)答:供应链是指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汪戎《管理学》第2版配套真题详解1管理[东南大学2019年研;东北大学2019年研;四川师大2018年研;山西财大2018年研;华南理工2017年研;四川大学2017年研;湘潭大学2017年研;福建师大2017年研;哈工大2016年研;中财2016年研;首师大2014年研;同济大学2013年研;吉林大学2012年研;中山大学2011年研]答: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在特定的时空中,对组织成员在目标活动中的行为进行协调的过程。
其具体内涵包括:①实现组织目标是评价管理成败的唯一标准。
任何组织的目标,都包含两方面的要求:效率和效果。
②特定的时空是管理的必要条件。
任何管理都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中进行的,并且对任何管理行为都必须有特定的时空要求。
③管理的核心是人的行为。
组织目标必须分解为许多具体工作,通过相关人员的实际行为去实现。
④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协调是通过管理的各项职能来实现的。
管理的基本特征有二重性、目标性、组织性、创新性。
2霍桑实验[华东理工2019年研;上海大学2018年研;山东大学2017年研;同济大学2015年研;山西财大2013年研;暨南大学2011年研;东财2011年研]答:霍桑实验是指梅奥教授参与的于1927—1932年间在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系列实验。
这个实验包括照明实验、继电器装配工人小组实验、大规模访问交谈、对接线板接线工作室的研究等几个阶段。
梅奥对其领导的霍桑实验进行了总结,得出了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观点——人际关系学说。
该学说的主要内容有: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②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③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霍桑实验的意义在于:它是管理史上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推翻了自泰罗以来把人看作“经济人”的假设,为管理学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即开始重视人、研究人的行为;人际关系的研究逐渐闻名于世,使其成了行为科学的先驱,使管理学从此进入了行为科学的新时代。
3需要层次理论[湘潭大学2020年研;北二外2011年研]相关试题: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安徽师大2018年研;中南财大2010年研] 答:需要层次理论是由美国人亚布拉罕·马斯洛提出,他认为,人的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了什么,尚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人的需要都有多种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
马斯洛将需要分为五级:①生理的需要。
人体生理上的主要需要,即衣、食、住、行、医疗等生存的基本条件。
②安全的需要。
随着生理需要得到满足,继而就会产生高一层的需要——安全的需要。
③感情和归属的需要。
包括友谊、爱情、归属感等各方面的需要。
④尊重的需要。
包括自尊和受别人尊敬。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是最高一级的需要。
4双因素理论[华东理工2019年研;厦门大学2013年研;中山大学2009年研] 答:双因素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于1959年提出。
赫茨伯格通过调查发现,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都是工作性质和内容方面的,使职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都是工作环境或者工作关系方面的。
赫茨伯格把前者称作激励因素,后者称作保健因素。
(1)保健因素。
这类因素低于一定水平时,会引起职工的不满;当这类因素得到改善时,职工的不满就会消除。
但是,保健因素对职工起不到激励的积极作用。
该因素可以归纳为:企业的政策与行政管理、监督、与上级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与下级的关系、工资、工作安全、个人生活、工作条件、地位。
(2)激励因素。
这类因素具备时,可以起到明显的激励作用;当这类因素不具备时,也不会造成职工的极大不满。
该因素可以归纳为:工作上的成就感、受到重视、提升、工作本身的性质、个人发展的可能性、责任。
5决策[华科2019年研;湘潭大学2017年研;暨南大学2017年研;北邮2016年研;安徽大学2016年研;东北大学2015年研;大连理工2014年研;北师大2012年研;武汉大学2011年研;华南理工2011年研]答:决策是指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
其含义包括:①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②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③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利用机会。
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管理者在决策时离不开信息,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决策水平,要求管理者在决策之前以及决策过程中尽可能地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信息。
6程序化决策[湘潭大学2020年研;宁波大学2019年研;浙大2015年研;西工大2015年研;广工大2014年研]答:程序化决策是指决策可以程序化到呈现出重复和例行的状态,可以程序化到制定出一套处理这些决策的固定程序,每当它们出现时不需要再重复处理它们。
通常将“程序化决策”称为“结构良好”的决策,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例行问题,例行问题是指那些重复出现的、日常的管理问题,如管理者日常遇到的产品质量、设备故障、现金短缺、供货单位未按时履行合同等问题。
7风险型决策[东北大学2020年研;中央民大2019年研;安徽大学2018年研;南昌大学2018年研;同济大学2015年研;东财2011年研]答:风险型决策又称随机决策,在这类决策中,自然状态不止一种,决策者不能知道哪种自然状态会发生,但能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以及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
风险型决策所处理的决策问题应该具备的条件包括:①有一个明确的决策目标。
如收益最大,损失较小等。
②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并且最后只选定一个方案。
③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以决策者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状态,或者存在一个不以决策者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状态变量的概率分布。
④不同方案在各种自然状态下或某一概率分布下的损益值可以预先确定。
⑤各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或者某一概率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可以预先算出或估计出来。
风险型决策是以概率或概率密度函数为基础的,因而具有随机性。
8德尔菲法[中央民大2019年研;四川师大2018年研;山东大学2017年研;大连海事2017年研;四川大学2016年研;同济大学2015年研;南开大学2010年研]答:德尔菲法是兰德公司提出的,被用来听取有关专家对某一问题或机会的意见。
应用这种技术的第一步是设法取得有关专家的合作,然后把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分别告诉专家们,请他们单独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此基础上管理者收集并综合各位专家的意见,再把综合后的意见反馈给各位专家,让各位专家再次进行分析并发表意见。
在此过程中,如遇到差别很大的意见,则把提供这些意见的专家集中起来进行讨论并综合。
如此反复多次,最终形成代表专家组意见的方案。
9直觉决策[浙江大学2019年研]答:直觉决策是指不经下意识的考虑而对某种方案所作出的决策,是基于决策者的经验以及积累所作出的判断。
无论是理性决策还是有限理性决策,直觉决策都可以与之相辅相成。
经历过类似问题或情况的管理者,往往可以凭借以往经验在获得的信息有限时就迅速行动。
在决策时具有强烈感觉和情感的个体实际上实现了更高水平的决策绩效,尤其是当他们在制定决策且能够理解自己的感受时。
10指导性计划[安徽大学2020年研;华侨大学2018年研]答:根据计划内容的明确性标准,计划可分为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指导性计划只规定某些一般的方针和行动原则,给予行动者较大自由处置权,指出重点但不把行动者限定在具体的目标或特定的行动方案上。
比如,一个增加销售额的具体计划可能规定未来6个月内销售额要增加15%,而指导性计划可能只规定未来6个月内销售额要增加12%~16%。
11目标管理[武汉理工2019年研;西安交大2017年研;四川大学2017年研;陕西师大2016年研;华南师大2016年研;暨南大学2015年研;首师大2015年研;西北大学2015年研;华东师大2014年研;东财2013年研;北科2012年研;中山大学2011年研]答:目标管理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提出的,指组织内部各部门乃至每个人为实现组织目标,自上而下地制定各自的目标并自主地确定行动方针、安排工作进度、有效地组织实现和对成果严格考核的一种系统的管理方法。
我国企业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引进目标管理法,并取得较好成效。
12滚动计划法[中央民大2019年研;西安交大2017年研]答:滚动计划法是指根据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情况定期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计划、中期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
采用滚动计划法,可以避免因不确定性而带来的不良后果,具体做法是用近细远粗的办法制订计划。
滚动计划法虽然使得计划编制和实施工作的任务量加大,但在当今时代,其优点十分明显,具体包括:①计划更加切合实际,并且使战略性计划的实施也更加切合实际;②使长期计划、中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相互衔接,短期计划内部各阶段相互衔接;③大大加强了计划的弹性,这对环境剧烈变化的时代尤为重要,它可以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
13管理幅度[东北大学2020年研;大连理工2018年研;山东大学2017年研;广工大2015年研;北科2014年研;深圳大学2011年研]相关试题:管理跨度[中南财大2017年研;哈工大2016年研;陕西师大2015年研]答:管理幅度又称管理跨度,是指主管人员有效地监督、管理其直接下属的人数。
确定管理幅度最有效的方法是随机制宜,即依据所处的条件而定。
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主要有:①主管人员与其下属双方的能力。
②面对问题的种类。
问题是复杂的、较困难的或涉及方向性战略时,管理幅度不宜过大。
③组织沟通的类型及方法。
下属人员相互沟通比较容易,对下属考核的制度较健全时,管理幅度可加大。
④授权。
适当的授权可减少主管的监督时间和精力,可增大管理幅度。
权责划分明确,也可增大管理幅度。
⑤计划。
事前有良好的计划,可增大管理幅度。
⑥组织的稳定性。
这一点也会影响到管理的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