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教学大纲
8.《流行病学》(第9版)教学大纲(适用临床医学等专业)
![8.《流行病学》(第9版)教学大纲(适用临床医学等专业)](https://img.taocdn.com/s3/m/4056412e77232f60ddcca1ba.png)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epidemiology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 NN101412 课程总学时20(理论总学时20/实践总学0时)周学时(理论学时2/实践学时0)学分2课程性质限制性选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专升本)、全科医学、眼视光(七年制)、眼视光学(专升本)专业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中的一门主导课程,也是医学各学科的方法学基础。
随着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等兴起,使得流行病学也日益成为临床医学重要的基础性学科。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流行病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流行病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并了解相应的扩展知识和新进展知识,为临床专业学生学习预防医学及培养防治结合型人才奠定流行病学理论基础,也为今后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或其他有关学科中运用流行病学的理论和方法奠定基础。
本课程教学要求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重点讲解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注意传授一定比例的扩展知识、新进展知识和实际应用知识,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开拓思路、启发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内容精练,条理清楚,合理使用教学设备和教具。
并根据本章节的特点,结合课时安排规定学生必要的自学内容。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临床医学各学科中,凡涉及专业问题的调查设计、资料的获取和数据资料的分析及其解释,都要以流行病学方法为基础。
流行病学应用广泛,涉及面宽,几乎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医学科学的各主要学科。
流行病学是伴随卫生统计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以及传染病学发展起来。
现在除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外,流行病学与社会医学、心理学及一系列预防医学学科,包括卫生管理学也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在非传染病研究上与病理学、生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相应各科及预防医学有关学科关系密切。
研究健康流行病学与生理学、生化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等有关。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1.李立民主编.《流行病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曾光主编.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19943.谭红专主编.现代流行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赵忠堂主编.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5.林果为,沈福民主编.现代临床流行病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6.王家良主编.临床流行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MacMahon B, Trichopoulos D. Epidemiology-Principles and Methods, Second edition.Boston, New York, Toronto and Lond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968.施侣元主编,《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谭红专主编,《现代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叶临湘主编,《现场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1. 王建华主编,《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2.王建华主编,《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13.沈洪兵主编,《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本课程考核方法采用期末闭卷考试方式进行。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a292ac5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b4.png)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影响因素及其预防和控制的科学。
它是公共卫生和医学领域的重要学科,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人群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旨在教授学生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流行病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公共卫生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原理;2、了解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实践中的应用;3、掌握流行病学研究的设计、实施和分析方法;4、能够运用流行病学知识解决实际的公共卫生问题。
三、课程内容1、流行病学概述1、流行病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2、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和公共卫生意义2、流行病学方法1、描述性流行病学2、分析性流行病学3、实验性流行病学3、流行病学数据分析1、描述性数据分析方法2、统计分析方法3、专业数据处理软件应用4、流行病学的应用领域1、传染病流行病学2、慢性病流行病学3、伤害流行病学4、公共卫生实践中的流行病学应用案例解析5、流行病学的未来发展与挑战1、新发传染病和全球健康问题的挑战2、精准医学与流行病学的融合发展3、数据科学在流行病学中的应用前景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讲解基本概念、方法和原理,结合案例分析;2、实践操作:进行数据分析练习,掌握流行病学软件应用;3、小组讨论:围绕公共卫生实际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4、课外辅导: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和答疑解惑。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考研流行病学教学大纲题库一、引言本文旨在为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的考研学生提供一份完整的流行病学教学大纲题库。
流行病学是公共卫生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涉及疾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题库,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为未来的公共卫生实践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流行病学教学大纲1、流行病学概述2、1流行病学的定义和任务3、2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和方法4、3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5、疾病的分布6、1描述疾病分布的指标7、2疾病分布的特征8、3疾病分布的影响因素9、流行病学调查方法10、1个案调查和病例报告11、2流行病学调查的设计与实施12、3调查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13、病因推断14、1病因的概念和判断标准15、2病因推断的方法和步骤16、3偏倚和控制的措施17、流行病学研究设计18、1观察性研究设计19、2实验性研究设计20、3分析性研究设计21、公共卫生监测与干预试验22、1公共卫生监测的目的和方法23、2干预试验的设计和实施24、3干预效果的评估和分析25、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实践中的应用26、1流行病学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27、2流行病学在健康相关行为研究中的作用28、3流行病学在健康管理和健康促进中的应用三、题库示例及答案解析(此处为示例,仅展示部分题库内容)1、下列哪一项不是流行病学的任务?()(A)确定疾病分布(B)研究疾病的病因(C)制定公共卫生政策(D)开展公共卫生监测。
临床流行病学教学大纲
![临床流行病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fd1e498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5d.png)
临床流行病学教学大纲临床流行病学教学大纲临床流行病学是医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研究的是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发生和传播规律,为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临床流行病学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
一、概述临床流行病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是学生学习的第一步。
学生需要了解临床流行病学与传统流行病学的区别,以及临床流行病学在疾病预防和控制中的作用。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
二、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是临床流行病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学习调查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包括研究设计、样本选择、数据收集和分析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常见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如横断面调查、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并学会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实际调查。
三、疫情监测与报告疫情监测与报告是临床流行病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监测和报告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情况,以及如何分析和解读监测数据。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疫情监测与报告的法律法规和操作规范,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流行病学研究与统计分析流行病学研究是临床流行病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设计和实施流行病学研究,包括研究问题的选择、样本的确定和数据的收集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如何进行统计分析,以从研究数据中得出科学结论。
五、临床实践与应用临床实践与应用是临床流行病学的最终目标。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将临床流行病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实际临床工作中,以提高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水平。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如何评估和改进临床流行病学的应用效果,以不断提高临床流行病学的实践能力。
六、实践教学与实习实践教学与实习是临床流行病学教学大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参与实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监测工作,以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生还需要参与临床流行病学实习,以加深对临床流行病学的理解和应用。
【精品】流行病学教学大纲
![【精品】流行病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4cb416d69dc5022abea000b.png)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前言进入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迈入知识经济时代,这是一个以信息为核心特征的时代。
知识的不断更新,信息的不断获取。
是本世纪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作为现代预防医学教育的基本的工具学科——流行病学为了跟上飞速发展的时代,流行病学在现代医学和预防医学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显重要。
流行病学不仅是预防医学的一门基本课程,而且也是现代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
事实上,在我国它已成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口腔医学、妇幼保健等专业的必修课程。
对预防医学类专业本科生进行教学。
在认真学习和总结流行病学教材的基础上,在充分理解和掌握本版教材的前提下,我们根据对预防医学类专业本科生进行教学的目的与要求编写了该教学大纲。
其基本原则是:①坚持总论为主,各论为辅;②坚持“三基”内容的同时,适当地介绍现代流行病学的最新概念与成果;③总论部分除突出流行病学研究思路和方法外,适当增加新的分支小总论,如分子流行病学、遗传流行病学等;④各论仍按系统的小总论与典型疾病相结合的形式写作,但代表性疾病一定是我国目前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以上内容基本涵盖了流行病学教学主要方法学和常见重大的社会公共卫生学问题。
第一章绪论节【目的要求】掌握流行病学定义、基本原理和特点,了解流行病学的历史、应用和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教学内容】1、流行病学历史2、流行病学的定义3、流行病学的原理和应用4、流行病学的特点5、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及流行病学的展望【教学方法】第二章疾病的分布【目的要求】掌握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掌握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常用指标,了解描述疾病三间分布特征的指标。
【教学内容】1、疾病频率测量指标2、疾病流行强度3、疾病分布的形式【授课学时】2学时第三章病因和病因推断【目的要求】掌握流行病学的病因定义、统计学关联到因果关联和病因判定的标准,了解病因模型和因果连接方式,了解病因研究的推理方法。
【教学内容】1、病因的概念2、病因推断的技术第四章描述性研究【目的要求】掌握现况研究、普查、抽样调查的概念,掌握筛检的定义和筛检试验的评价指标,了解现况研究中常见的偏倚、防止和资料分析方法,了解生态学研究的定义、研究方法、应用与局限性。
流行病教学大纲
![流行病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6735843192e45361066f5b3.png)
《流行病学》课程教学大纲(Epidemiology)一、课程说明:【课程ID】201071【课程修习类型】专业核心课【学分数】3 分【适用专业】健康管理专业【开课学院】健康管理学院【建议修读学期】三秋【学时数】总学时(课内理论、实验学时;课外学时)48(33/15;82)【先修课程】卫生统计学(201068)、临床医学概论II(200038)1.课程介绍:(1)中文介绍流行病学是从群体水平出发,以卫生统计学方法为基础,研究人类疾病和健康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近年来,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完善,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多个领域,在传染病和慢性病的防治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常用的流行病、卫生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健康的因素,学会开展疾病和健康人群的调查和实验研究,为卫生政策和卫生规划制定提供流行病学资料。
(2)英文介绍Epidemiology is a science which research the distribution andinfluence factors of disease and health situation in population, and also research the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of preventing diseases and promoting health. Recently, epidemiology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each medicaldiscipline and becomea basic subject in modern medicine for its viewpoint of emphasizing field and population, as well as the subjectcharacteristics of strict logical thinking.Though systematic theoretic teaching and practicing, to helpstudents comprehensively master the basic concept, theory and researchmethod of epidemiology, so as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developing medical research, exploring etiology and promoting health.2.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课时安排:章次内容总学时理论学时实验、实践学时一绪论 2 2二疾病的分布 2 2三描述性研究 5 2 3四队列研究 5 2 3五病例对照研究 6 3 3六实验流行病学 4 3 1七筛检 4 1 3八偏倚及其控制 1 1九病因与因果推断 3 2 1十预防策略 1.5 1.5十一公共卫生监测 1.5 1.5十二传染病流行病学 3 3十三伤害流行病学 1.5 1.5十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 2.5 1.5 1十五精神卫生流行病学 1.5 1.5十六分子流行病学 1.5 1.5十七药物流行病学自学十八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 1.5 1.5十九系统综述和Meta 分析 1.5 1.5二十恶性肿瘤自学二十一心血管疾病自学二十二糖尿病自学二十三流行性感冒自学二十四病毒性肝炎自学二十五感染性腹泻自学二十六性传播疾病自学二十七结核病自学二十八地方病自学合计48 33 15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常用的流行病、卫生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健康的因素,学会开展疾病和健康人群的调查和实验研究,为今后开展医学科研、探索病因、促进健康奠定基础。
《流行病学大纲第》word版
![《流行病学大纲第》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7e6e2063360cba1aa811dad3.png)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一、前言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通过对流行病学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和发展、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方法、临床疗效和疾病预后研究、诊断试验;了解疾病分布特点、病因概念及其推断、传染病和慢性病的预防和防制措施,药物不良反应。
要求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生更新医学观,促进实现医学模式的转变,实现由关心个体病人到从群体角度关心病人转变,提高观察、理解和解决健康问题的层次。
按温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本学科总教学时数24学时,讲授24学时。
各章讲课时间分配可参考下表: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流行病学定义,几个重要的基本内涵;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
(二)熟悉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类,流行病学用途。
(三)了解流行病学简史,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的关系,医学生学习流行病学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
(二)重点讲解流行病学定义,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类,流行病学用途。
(三)一般讲解流行病学简史,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的关系,医学生学习流行病学的意义。
习题:*1.叙述流行病学定义及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
*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几类?3.试述流行病学用途。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常用的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用途以及注意事项;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术语。
(二)熟悉疾病三间分布的描述内容、方法及形成分布的原因;描述疾病分布的主要概念;移民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分析的原则。
(三)了解率和比的概念,潜在减寿年数、伤残调整寿命年的定义和用途。
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用途以及注意事项;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术语。
(二)重点讲解疾病分布的定义,疾病三间分布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疾病三间分布的综合描述。
(三)一般讲解率和比的概念,潜在减寿年数、伤残调整寿命年的定义和用途。
习题:*1.何为疾病分布?*2.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病死率、散发、爆发、流行的定义。
流行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流行病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a7b7050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de.png)
流行病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 )前 言一、学时分配总学时、学分:90学时,5学分。
其中理论授课52学时,实践(实验)课36学时。
二、承担课程教学院系、教研室: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系三、课程性质和任务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中的骨干课程,主要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
随着医学的逐渐发展,流行病学正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医学的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基本方法;学会开展流行病学研究工作的方法和基本内容,熟悉和了解各流行病学分支学科的发展。
四、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一) 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基础理论:疾病的分布、描述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等。
基本知识:疾病分布频率的描述、研究中的偏倚、筛检的评价指标、因果推断的标准、主要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等。
(二) 基本技能流行病学研究设计、资料收集、数据分析、结果解释、主要疾病的流行病学描述及其防制。
五、必须先修习的课程选修者必须先选修过《卫生统计学》,以及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课程。
六、教材及参考文献(一)教材:《流行病学》第五版,李立明主编,2003(二)参考书《现代流行病学》,谭红专主编,2002《M o d e r n E p i d e m i o l o g y》,K J R o t h m a n,O x f o r d P r e s s,2002(三)专业杂志:《中华流行病学》,《A m e r i c a n j o u r n a l o f e p i d e m i o l o g y》(四)学习网站h t t p://w w w.p i t t.e d u/~s u p e r1/i n d e x.h t m七、学习内容安排教学内容 理论课学时 小课讨论学时自学学时 实验(实践)学时绪论 2疾病的分布 2 2描述性研究 4 4队列研究 2 2病例对照研究 4 2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4 2筛检 2 2研究的真实性与因果推断 4 2传染病流行病学 4 10慢性非传染病流行病学 2伤害流行病学 2突发事件流行病学 2 4遗传流行病学 2分子流行病学 2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 2循证医学 2心血管病流行病学 2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2感染性腹泻 2 6糖尿病流行病学 2性传播疾病 2合计52第一章绪论一、目的和要求1、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流行病学专业有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6846a8e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ed.png)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导言:流行病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群健康与疾病分布、发生、流行规律以及相关因素的学科,在医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为了更好地进行流行病学教学,本文将为流行病学教学制定一份大纲,旨在提供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评估方式等指导,以便教师和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教学框架。
一、教学目标流行病学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 理解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设计和方法;3. 能够运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健康问题的研究与分析;4. 了解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和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和原理1.1 流行病学定义和范畴1.2 流行病学的发展历程1.3 流行病学在健康问题中的作用2. 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设计和方法2.1 流行病学研究的类型与研究设计2.1.1 受试者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2.1.2 生态学研究2.1.3 实验研究2.2 流行病学研究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2.2.1 流行病学调查问卷设计2.2.2 流行病学数据分析方法3. 健康问题的流行病学研究和分析3.1 流行病学在传染病研究中的应用3.1.1 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3.1.2 传染病的流行模式与变异3.2 流行病学在非传染病研究中的应用3.2.1 非传染病的危险因素与流行趋势3.2.2 非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预防策略4. 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和临床实践中的应用4.1 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管理中的作用4.1.1 疫情监测与防控措施4.1.2 健康政策制定与干预措施4.2 流行病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4.2.1 流行病学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意义4.2.2 流行病学在药物疗效研究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流行病学的基础知识。
2. 小组讨论: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和解决健康问题,运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研究与分析。
3. 实践实习:安排学生参与流行病学调查和数据分析实践,提升其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
流行病 教学大纲(16)
![流行病 教学大纲(16)](https://img.taocdn.com/s3/m/905e364cc850ad02df804100.png)
教学大纲本教学大纲以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流行病学》第6版为蓝本,主要供临床医学专业5年制流行病学教学使用。
本课程共16章内容,涵盖了经典流行病学方法,吸纳了新的研究进展,增加了循证医学与meta分析,补充了伤害流行病学与艾滋病防治知识等内容。
全书努力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三者融为一体,通过教学,逐步培养临床医学生预防为主的观点,熟悉并了解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思维方法、基本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21世纪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二.目的和要求:1.掌握流行病学的定义、基本内涵;2.掌握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3.熟悉流行病学的重要观点、主要应用领域及其价值;4.了解流行病学发展简史、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关系;5.了解医学生学习流行病学的意义。
三.教学内容:1.流行病学定义;2.流行病学的历史及我国流行病学的成就;3.流行病学研究方法;4.流行病学的原理和应用;5.流行病学的特点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病因与病因推断一.教学时间:2学时二.目的和要求1.掌握病因的定义、病因模型的分类;2.掌握因果推断的标准;3.熟悉病因研究方法;4.了解因果联系方式。
三.教学内容1.病因的定义:流行病学病因定义;2.病因模型:流行病学三角、轮状模型、病因网模型;3.因果联系方式;4.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致病因子、宿主、环境;5.病因研究方法;6.因果推断的标准:联系强度、联系的时间顺序、联系的一致性、联系的特异性、分布的一致性、剂量反应关系、实验证据、生物学的合理性。
一.教学时间:2学时二.目的和要求1.掌握描述疾病频率常用的测量指标;2.掌握疾病三间分布的描述;3. 了解描述疾病强度的术语。
三.教学内容1.发病率、患病率、感染率、死亡率、病死率、续发率、散发、爆发、流行的概念;2.主要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及用途;3.疾病人群、时间、地区分布的描述;4.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5.主要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计算及移民流行病学的概念。
流行病学理论教学大纲.
![流行病学理论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35ea9e6d15abe23492f4d19.png)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一、前言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保健对策和措施的学科;它在预防疾病、维护和促进人群健康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流行病作为一门方法学,应用在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妇幼卫生、口腔医学以及卫生事业管理等各相关领域中。
应用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体系可以用来阐述如何开展人群疾病、健康和卫生事件分布的研究,如何确定人群的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如何制订预防保健对策和措施以及怎样进行流行病学评价。
本课程内容包括流行病学定义及其演变与发展、流行病学与相关科的关系以及应用,疾病的分布,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几个基本的设计类型,疾病防制对策和防治措施。
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循征医学、药物不良反应等章节。
其总任务是使学生能够掌握流行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并能对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做到融汇贯通,举一反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公共卫生的整体性、群体观点及预防为主的思想,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观点,使学生能适应新时期预防医学工作方针的需要,为人民的健康服务。
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通过讲授、自学、课堂课题讨论等教学活动,以适合流行病学相关内容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提问、作业、课堂讨论、口头考核等方式进行评价。
通过学习,逐步培养学生具备预防为主的观点、群体观点、辩证思维的观点;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掌握我国固有人群常见病、多发病的流行状况、趋势及防制对策和措施。
本大纲内容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种情况。
“掌握”的内容,要求学生深刻理解,记忆并能通汇贯通;“熟悉”的内容,要求学生能记住概念;其他内容作一般了解。
教学方法:理论课与实验(习)课相结合使用教材: 王建华《流行病学》第六版二、学时数分配流行病学教学时数分配三、理论教学的基本目的和要求第一章绪论【目标和要求】掌握流行病学定义、研究范围和用途,了解其发展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基本学科发展的展望;掌握流行病学研究领域。
流行病学大纲
![流行病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8b7eee86bd97f192379e9b7.png)
流行病教学大纲流行病学教学大纲一、性质、目的与要求(一)性质: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中的一门主导专业课程,也是现代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
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各学科中,凡涉及专业问题的调查设计、资料的获取和数据资料的分析及其解释,都要以流行病学方法为基础。
他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口腔医学、妇幼保健等专业的必修课程。
流行病学应用广泛,涉及面宽,几乎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医学科学的各主要学科。
流行病学是伴随卫生统计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以及传染病学发展的。
现在除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外,与社会医学、心理学及一系列预防医学,也包括卫生管理学建立密切联系。
在非传染病研究上与病理学、生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相应各科及预防医学有关学科关系密切。
研究健康流行病学与生理学、生化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等有关。
本课程为考试课。
(二)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掌握流行病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流行病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并了解相应的扩展知识和新进展知识,为学习预防医学各类卫生专业课程奠定流行病学理论基础,也为今后在卫生防疫实际工作中或其他有关学科中运用流行病学的理论和方法奠定基础。
(三)教学要求:1、基本理论理论课教学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重点突出教授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详细讲授和解释,同时注意教授一定比例的扩展知识、新进展知识和实际应用知识,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开拓思路、启发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内容精练,条理清楚,合理使用教学设备和教具。
也可根据本章节的特点规定学生必要的自学内容。
2、基本技能实习课主要对学生进行流行病学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重点掌握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组织与方法(一)讲课根据教学进度的安排和教办的要求组织教研室全体教师进行教学分工,及时拟出和上报教学计划。
教师梯度要合理,并设置AB角做较长远的安排,理论课教学高级职称医师授课率达到60%以上。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d087069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01.png)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供预防医学专业使用)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流行病学既是一门方法学,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广泛应用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等领域。
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
根据本科教学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的原则,流行病学着重培养学生的流行病学群体思维的观点,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今后的疾病预防工作奠定基础,并培养初步的科研能力以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人群健康问题。
二、课程基本要求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研究方法,并正确运用这些基本理论知识解决预防保健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7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25%,有5%左右的大纲外内容。
本大纲的配套使用教材是卫生部规划教材《流行病学》第六版(李立明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三、课程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流行病学教学总学时为99学时(其中理论学时63学时,实验学时36学时),共分二十二章。
本课程大体分为总论和各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第一章到十八章,主要内容为绪论、疾病的分布、描述性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研究的真实性与病因推断、筛检、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传染病流行病学、慢性非传染疾病流行病学、伤害流行病学、突发事件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遗传流行病学、药物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等;第二部分从十九章到二十二章,主要内容为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性传播疾病、结核病等。
流行病预防与控制培训大纲
![流行病预防与控制培训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694f762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d1.png)
流行病预防与控制培训大纲一、引言无论是新冠肺炎、流感还是其他传染病,对于人类而言,流行病都是一个威胁和挑战。
为了提高公众的流行病预防与控制意识,培训人员需要设计一份全面的大纲,以确保培训内容丰富、系统,并能够有效地传递重要的预防与控制知识。
二、流行病预防基础知识1.什么是流行病?- 流行病的定义- 流行病的分类和特点2.流行病的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 飞沫传播- 接触传播3.流行病的预防措施- 个人卫生习惯养成- 饮食卫生与健康饮食- 预防疫苗接种和免疫措施- 日常生活中的预防措施:洗手、戴口罩、通风等三、流行病监测与预警机制1.流行病监测的意义和目的- 卫生部门如何监测和报告流行病- 流行病爆发的示警指标及判断方法2.流行病的控制策略- 隔离和隔离措施- 早期病例追踪和接触者管理- 疫苗紧急应用和药物治疗四、流行病预防与控制的社会责任1.法律法规与流行病控制的关系-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 具体案例分析:中国和其他国家对流行病控制的法规与措施2.公众参与与支持- 媒体的作用和责任- 公众参与流行病预防与控制的重要性五、流行病预防与控制的挑战与策略1.新兴疾病与全球化的挑战- 跨国合作与信息共享- 国际卫生组织的支持和协调2.应对流行病的科技进展-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流行病监测和预防中的应用- 基因测序技术在流行病溯源和疫苗研发中的作用六、结语流行病预防与控制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议题,对于社会的健康和稳定至关重要。
通过全面培训,提高公众对流行病的认知和应对能力,我们将能够更好地预防和应对各类流行病的威胁。
只有通过全球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构建一个健康、安全的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病学》课程教学大纲(Epidemiology)一、课程说明:【课程ID】201071【课程修习类型】专业核心课【学分数】3分【适用专业】健康管理专业【开课学院】健康管理学院【建议修读学期】三秋【学时数】总学时(课内理论、实验学时;课外学时)48(33/15;82)【先修课程】卫生统计学(201068)、临床医学概论II(200038)1.课程介绍:(1)中文介绍流行病学是从群体水平出发,以卫生统计学方法为基础,研究人类疾病和健康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近年来,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完善,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多个领域,在传染病和慢性病的防治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常用的流行病、卫生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健康的因素,学会开展疾病和健康人群的调查和实验研究,为卫生政策和卫生规划制定提供流行病学资料。
(2)英文介绍Epidemiology is a science which research the distribution 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disease and health situation in population, and also research the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of preventing diseases and promoting health. Recently, epidemiology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each medical discipline and become a basic subject in modern medicine for its viewpoint of emphasizing field and population, as well as the subject characteristics of strict logical thinking.Though systematic theoretic teaching and practicing, to help students comprehensively master the basic concept, theory and research method of epidemiology, so as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developing medical research, exploring etiology and promoting health.2.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课时安排: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常用的流行病、卫生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健康的因素,学会开展疾病和健康人群的调查和实验研究,为今后开展医学科研、探索病因、促进健康奠定基础。
4.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及要求:流行病学应用比较广泛,涉及面宽,几乎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医学科学的各主要学科。
历史发展中,它伴随卫生统计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以及传染病学的发展而走过来,现在,除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还与社会医学、心理学及一系列预防医学学科,包括卫生管理学,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近年来,出现了流行病学与相关学科定义相互交叉的现象,如出现了分子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环境流行病学、健康流行病学、药物流行病学等学科。
因此,在学习流行病学之前,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卫生学、卫生统计学知识基础。
5、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讨论及案例分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相结合。
本课程将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为主,讲课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为主,网络辅导答疑。
课后布置思考题并课堂提问。
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突出各章节重点,并穿插一些图表及例题,使教学内容通俗易懂。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6课程政策:严禁旷课、迟到早退、因故不能到课必须请假。
学生尊重老师,认真听课、按时、保质完成作业;互动教学,学生积极发言。
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关爱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注重教书育人、教学相长;积极回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全心投入教学工作。
7、推荐教材及参考文献:使用教材:《流行病学》,詹思延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第7版参考书:《流行病学》,耿贯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年第4版《流行病学》,连志浩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年第3版《流行病学》,钱宇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年第2版《流行病学》,李立明主编,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王天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曾光主编,协和医科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现代流行病学》,谭红专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流行病学》,李立明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第6版期刊: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月刊.北京.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月刊.天津.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月刊.北京.中华传染病杂志,月刊.北京.8、学生成绩评定:平时考核和期终考核相结合。
平时考核:包括出勤情况、作业成绩、课堂讨论成绩、提问及测验,占总成绩的40%。
期终考核:考试分数占总分60%,其中掌握部分占60%,熟悉部分占30%,了解部分占10%。
10.课程网站:网络教学课堂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第一章流行病学绪论(2学时)1.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流行病学的定义;流行病学应用;熟悉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特征,了解流行病学的地位;流行病学的发展。
2.主要内容:第一节流行病学简史第二节流行病学的定义第三节流行病学的原理和应用第四节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第五节流行病学特征第六节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及流行病学的展望3.教学方法:理论课教学以课堂讲授和讨论为主,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组织课堂讨论。
4.阅读材料:教材:《现代流行病学》,谭红专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期刊: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双月刊.北京.中国标准刊号:ISSN0254-6450,CN11-2338/R5.思考作业题:(1)流行病学定义的发展说了什么?其应用有哪些发展?(2)流行病学的主要特征有哪些?第二章疾病的分布(2学时)1.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描述疾病分布的常用指标:发病率、罹患率、患病率、感染率;描述死亡频率的指标:死亡率、病死率、存活率;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散发、爆发、流行;疾病的时间分布: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长期变异;熟悉疾病的地区分布、人群分布;疾病的地区、时间、人群分布的综合描述:移民流行病学。
2.主要内容:第一节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第二节疾病流行强度第三节疾病的分布3.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为主,加案例讨论。
4.阅读材料:教材:《流行病学》,李立明主编,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王天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年《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曾光主编,协和医科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年期刊: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月刊.北京.5.思考作业题(1)如何描述疾病的流行强度?(2)以一项移民流行病学研究为例,说明如何进行疾病三间分布的综合描述。
第三章描述性研究(2学时)1.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现况研究概念;熟悉现况研究目的、特点与种类:普查(概念、优缺点、注意事项)、抽样调查(概念、优缺点、抽样方法、样本量的估计、调查表的设计),熟悉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和结果解释,熟悉偏倚及质量控制,现况研究的优缺点;了解生态学研究的概念、生态学研究的目的和方法,了解生态学研究的优缺点。
2.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现况研究第三节现况研究实例第四节生态学研究3.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为主,加案例讨论。
4.阅读材料:教材:《流行病学》,李立明主编,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王天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曾光主编,协和医科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年期刊: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月刊.北京.5.思考作业题(1)请问现况研究与生态研究的异同点及优缺点是什么?(2)试比较普查与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第四章队列研究(2学时)1.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队列研究概念、目的、特点,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因素的确定、研究结局的确定、研究现场和研究人群的确定、队列大小的确定、资料的收集与随访、质量控制;熟悉队列研究类型、用途,样本量的估计、队列研究资料的整理和分析:统计描述(描述一般特征,均衡性检验)与统计推断:列整理表、人时的计算、率的计算、效应的估计(RR、AR、AR%、PAR%,剂量反应关系的分析),队列研究的偏倚及控制:选择偏倚、失访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2.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研究设计与实施第三节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第四节常见偏倚及其控制第五节优点与局限性3.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为主,加案例讨论。
4.阅读材料:教材:《流行病学》,李立明主编,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王天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年《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曾光主编,协和医科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年期刊: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月刊.北京.5.思考作业题(1)队列研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队列研究的主要用途是什么?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3学时)1.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病例对照研究概念、特点、病例的选择、对照的选择,熟悉病例对照研究种类、用途,样本量的估计,研究因素的选择,资料的收集整理,资料的分析:统计描述(描述一般特征,均衡性检验)统计推断和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的偏倚及控制: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2.主要内容:第一节基本原理第二节研究类型第三节一般实施步骤第四节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第五节常见偏倚及其控制第六节研究实例第七节优点与局限性及实施时应注意的问题3.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讲授为主,加案例讨论。
4.阅读材料:教材:《流行病学》,李立明主编,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王天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年《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曾光主编,协和医科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年期刊: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月刊.北京.5.思考作业题(1)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和对照的选择分别应注意什么?(2)病例对照研究中变量的定义很重要,为什么?第六章实验流行病学研究(2学时)1.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概念、基本特点、类型、用途;熟悉临床试验的概念、特点、设计和实施;熟悉现场试验和社区试验研究的概念、目的、注意要点和评价指标;了解实验研究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