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态学复习材料

合集下载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热力学第一定律指的是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的当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时候,转化率并非百分之百,一部分以热的形式消散于环境中。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自于太阳发出的光能,被绿色植物转化为植物体内的化学能,经食物链再转化为消费者和分解者体内的化学能。

在能流过程中,一部分化学能转变为供生物取食和运动的机械能并进一步以热能形式散失于环境中。

由于能量的转化率不是百分之百,在上一个营养级向下一个营养级转化过程中,能量逐级减少,因此,各营养级所能维持的生物量也逐级减少,营养级的个数一般4~5级。

不超过6级全球主要生态问题包括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人口问题。

纷繁复杂的环境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因为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生活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环境污染,如农药、化肥、重金属、二氧化硫等造成的污染;另一类是由于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引起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如水土流失、沙尘暴、沙漠化、地面沉降等。

资源问题是指自然资源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以及人类过度开发利用导致的自然资源枯竭,包括矿产资源、淡水资源、生物资源和土地资源。

人口问题包括人口数量问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

人口的快速增长,加快了自然资源的消耗,加大了对自然环境的压力,世界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农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都与人口的快速增长有关;人口老龄化将对社会经济带来沉重负担,延缓经济增长速度,因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国家必须加大社会福利、救济保障、医疗服务等方面的投入,以保护老年人的利益。

解决全球生态问题的对策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减轻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提高全人类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意识,减轻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与利用程度,实现持续发展;加强法制建设,用法律手段保护环境和资源;发展科学技术,用科技力量解决全球生态问题。

哥本哈根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

环境生态学导论复习要点

环境生态学导论复习要点

环境生态学导论复习要点
一、环境生态学基本概念
1.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和目标
2.环境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1.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特征
2.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生物群落、生境、生物种群和生物的生命活动等
3.生态系统的能量和物质流动
三、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链与食物链
2.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生物量的测定方法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能量流动关系
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1.生态系统中的水、碳、氮、磷等元素循环
2.生态系统中的循环过程和关键要素
3.生态系统中的人类活动对物质循环的影响
五、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评估方法
2.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方法
六、环境变化与生态系统
1.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2.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生物适应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环境保护的意义和目标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3.环境政策与环境管理
八、环境生态学的实践与应用
1.环境生态学的应用领域和方法
2.环境评价和环境监测
3.环境修复和恢复生态
九、现代环境问题与环境生态学的挑战
1.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2.生物入侵和生态系统退化
3.环境保护的全球合作和挑战
以上是环境生态学导论的复习要点,通过对这些要点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环境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能够应用于解决实际的环境问题。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生态学定义:1.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美国-奥德姆2.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环境生态学定义:运用生态学的理论,阐明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

生态学的第四条法则:每一种事物都与别的事物相关;一切事物都必然要有其去向;自然界所懂得的是最好的;没有免费的午餐恢复生态学:研究生态系统退化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技术及方法,生态学过程与机制的科学。

第二章种的性状分类:基因型:种的遗传本质,生物性状表现必须具备的内在因素。

表型:与环境结合后实际表现出的可见性状。

生物的协同进化: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过程。

协同适应系统:两个或更多物种的单独进化常互相影响,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的协同适应系统生物多样性四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1.物种生物量:具有高生物量的生态系统能够更好地发挥生物对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使环境即使在遭受到较大的外界干扰时也不致变化太大。

2.物种的属性:不同的物种在环境中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同,它们对所在的生态系统影响产生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

3.生物地化循环:生物多样性改善了系统内部生物地化循环的性质和过程,主要目的是使单一物种或小数量的物种在生存定居中失败,不使单种栽培在波动不定的环境中遭受毁灭性打击,改变目前生态系统变化的方向性。

4.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稳定性,就是系统的抗性和弹性。

稳定性越高,多样性越高。

抗性:又称抵抗力,是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后产生变化的大小,即衡量系统受外界干扰而保持原状的能力;弹性:指生态系统干扰后恢复原来功能的能力环境因子:除生物有机体以外的所有环境要素,是构成环境的基本成分。

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1.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1)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光照强度对植物细胞的增长和分化、体积的增长和重量的增加关系密切;光还能促进组织和器官的分化,使植物各器官和组织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蛙卵、鲑鱼卵在有光的条件下孵化快,发育也快;黄化现象是光与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的典型例子,黄化是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的功能特性:1.整体性与区域性2.变动性与稳定性3.资源性与价值性4.危害作用的时滞性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的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2).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保护和利用(3).生态系统退化的机理及其修复(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对策(5).全属性环境生态问题的研究生态环境的组成:1.生物成分(1).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或能够利用化学能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的绿色植物和自养微生物。

(2)消费者:是指以有机物质作为食物来源的各种动物、某些寄生和腐生的菌类。

(3)分解者:又称还原者,主要是指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和土壤中的小型动物。

2.非生物成分:是指生态系统中的原料部分(如温度、阳光、水、土壤、气候、各种矿物质等)、媒质部分(水、土壤、空气等)和基质(岩石、泥土、砂等),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生存的物质、能量的源泉和活动的场所。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一是需要,即指发展的目标要满足人类需要二是限制,强调人类的行为要受到自然界的制约三是公平,强调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

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如土地、水、气候、生物与矿产资源等。

协同作用:是指联合作用的毒性大于其中各毒物成分单独作用毒性的总和,即其中某一毒物成分能促进机体对其他毒物成分的吸收加强、降解受阻、排泄迟缓、蓄积增多或产生高毒代谢物等。

其协同作用的死亡率为M>M1+M2。

相加作用:是指联合作用的毒性等于其中各毒物成分单独作用毒性的总和,即其中各毒物成分之间均可按比例取代另一毒物成分,而混合物毒性均无改变。

当各毒物成分的化学结构相近,性质相似、对机体作用的部位及机理相同时,其联合的结果往往呈现毒性相加作用。

其相加作用的死亡率为M=M1+M2。

独立作用:是指各毒物对机体的侵入途径、作用部位、作用机理等均不相同,因而在其联合作用中各毒物生物学效应彼此无关,互不影响,即独立作用的毒性低于相加作用,但高于其单独毒物的毒性。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生态圈生态圈是生物圈与生命支持系统的统一体,是地球上全部生物和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环境的总和。

二、生态圈运行的主要特点1、生态圈的物质是封闭循环的2、生态圈是具有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的自持系统3、生态圈具有优化演进方向的能力三、环境生态学是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育对策的科学,即运用生态学的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

四、环境生态学的诞生<<寂静的春天>>的发表, 是对人类和环境关系传统的行为和观点的理性反思。

五、环境生态学的研究范畴1、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2、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3、各类生态系统功能及其保护的措施和技术研究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六、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1、人为干扰方式及强度的识别2、退化生态系统地特征判定3、探索人为干扰下的生态演替规律4、受损生态系统修复和重建技术研究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6、生态系统管理7、生态规划8、生态预测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一节、地球上的生物一、生物种物种是客观存在的,是由内在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个体的合集,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基本进化单位和功能单位。

二、种的性状基因型:种的遗传本质,即生物性状表现所必须具备的内在因素表型:与环境结合后实际表现出的性状三、生物的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进化必然会改变作用于其他生物的选择压力,引起其他生物也发生改变,这些变化反过来又会引起相关物种的进一步进化。

这种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过程即为协同进化。

四、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生物类群层次结构和功能多样性1、遗传多样性2、物种多样性3、生态系统多样性:生境多样性、生物群落多样性、生态过程多样性4、景观多样性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1、物种生物量2、物种属性3、物种库(区域物种库中的物种根据其适应与相互关系而进入新群落的过程称为物种拣选)4、输入环境的总能量5、纬度、栖息地异质性和生产力6、生物地化循环7、系统稳定力五、地球自我调节理论——Gaia假说1、地球上的所用生物都起着调控作用2、地球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3、地球本省市进化系统4、地球系统是有机整体5、地球生理学是地球进化的方式第二节、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一、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1.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填空题1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是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各种措施。

2.环境生态学不同于以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为主的经典生态娑;不同于研究污染物在生态系统的行为规律和危害的污染生态学;不同于以研究社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演化机制以及人的个体和组织与周围自然、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社会生态学。

判断题1.广义上,环境生态学是研究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简答题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①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自然生态系统受到人为干扰后,会产生一系列反应和变化。

环境生态学将研究:这一过程有哪些内在规律;干扰效应在系统内不同组分间如何相互作用;出现了哪些生态效应以及其如何影响人类,包括各种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变化规律和危害方式。

②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评价受损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退化特征,这些退化的生态学效应和性质是什么以及危害性程度如何等。

物理、化学、生态学和系统理论的方法是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判断常用的4个基本手段,科学的评价应该是几种方法的结合。

③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各类生态系统在生物圈中执行不同的功能,被破坏后会产生不同生态效应。

环境生态学研究各类生态系统受损后的危害效应和方式,及其对区域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生态系统的保护对策,如生物资源的保护和科学管理、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的措施等。

④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单纯依靠工程技术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已被实践证明不可行。

采用生态学方法治理环境污染和解决生态破坏问题,尤其在区域环境的综合整治上已见成效,前景令人鼓舞。

依据生态学的理论,结合环境问题的特点,采取适当的生态学对策并辅之以其他方法或工程技术来改善环境质量,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重建。

环境生态学(复习重点)

环境生态学(复习重点)

环境生态学导论由07环科班委整理第一章绪论环境生态学内容结构图环绪论生物与环境境生物圈中的生命系统生态系统生态学生生态系统服务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恢复态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生态系统管理学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所谓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生态破坏: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生态效应。

☐环境污染:因工农业生产活动和人类生活所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污染。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演变:⏹原始文明(渔猎文明)时期对自然的开发、支配能力极其有限和生活的漂泊是原始社会的特征。

人类把自然视为神秘的主宰,他们无力与各种自然灾害的肆虐和饥饿、疾病及野兽的侵扰、危害抗争,此时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人类对自然的适应,人类属于“自然界中的人”。

⏹农业文明时期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业文明出现了若干个文明中心,城市人口集聚,对粮食、燃料和建材的需求也随之大增。

为满足这种需求,不得不砍伐森林,开垦更多的草原,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或退化,甚至造成了某些物种的灭绝,许多文明中心也随着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而走向衰落。

这时的人已成为有能力“与自然对抗的人”。

此时,社会、经济和人口、资源协调发展的问题已经开始,但还主要是生态破坏问题。

这一时期被视为人类对生物圈的第一次重大冲击。

⏹人类对生物圈的第二次重大冲击进入现代工业文明后,小规模的手工业被大规模的机器生产所替代,以畜力、风能、水能为主的能源动力被以化石燃料为能源动力的机械所取代,这使生产力大大提高的同时,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

⏹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蒸汽机时代)进入蒸汽机时代,推动了炼铁业、机器制造业和采矿业的迅速发展,使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的发展,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各种资源的需求量剧增,城市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而非城市区域的环境退化、资源耗竭、景观破坏,工业污染成为新问题,人类社会开始面临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并存的格局,但从全球来看,这时的环境问题还是区域性的。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涉及到生命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

其主要研究对象是生物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环境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生态过程。

以下为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知识点:
1. 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生物非生物相互作用形成的。

生态系统可以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两大类。

生态系统包括物种间相互作用、能量流和物质循环等方面。

2.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指生态系统中的有机体以及它们在土地、水、空气等物理和化学环境因素和文化环境下的生活和发展的整体。

3. 生态因子
气候、土壤、水、光照、微生物等组成了生态系统的生态因子,其中光照与温度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两个生态环境因素。

4. 生态能量
生态能量是指生态系统内由光能转化而成的化学能、动植物的代谢能、以及除了化学能以外的其他能源。

5. 生态物质循环
生态物质循环是指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中各种物质元素的转化、传递和循环,实现了物种生存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其中包括碳、氮、磷等元素循环。

6.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种群与生态系统相互联系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态过程的稳定性、物质和能量的循环、环境质量的效益和人类生存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7. 生态灾害
生态灾害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生态系统崩溃,导致生态环境质量的急剧下降。

其中包括水污染、土地土壤的荒化和沙漠化、生物灭绝等。

以上就是本次环境生态学的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复习相关知识点,取得
好成绩。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第一篇: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环境生态学复习一,名词解释1.环境生态学:是研究人为的干扰下,生态系统的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修复,重建和保育对策的科学,即运用生态学的理论,阐明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

2.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生活,相互影响,彼此能交配繁殖的同种个体的集合。

3.群落: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

4.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范围内,植物、动物、真菌、微生物群落与其非生命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动态复合体。

5.生态监测:利用生命系统各层次对自然或人为干扰引起环境变化的反应来监测与评价环境质量的一套方法和技术体系,是环境质量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6.指示生物法:是利用指示生物来监测环境状况的一种方法。

7.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

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8.食物链:是指由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组成的能量运转序列,是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的体现,即生物因捕食而形成的链状顺序关系,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的基本载体。

9.群落演替:生物群落常随环境因素或时间的变迁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包括一个群落自身所经历的发育,即群落由发育初期,成熟期和衰老期的变化。

同时在一定的地段上群落由一个类型转变成另一个类型的有顺序的演变过程。

10.景观生态系统:景观生态系统是若干类型系统的组合,其数据的空间尺度要比生态系统大,主要是气候、地形、群落与生态系统、土壤物理特征、生态系统类型的空间分布等。

11.生态系统服务:指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消费、流通、还原和调控活动提供有形的或无形的自然产品,环境资源和生态损益的能力。

12.生态系统管理:是指在充分认识生态系统整体性与复杂性的前提下,以持续地获得物质产品,生态及社会效益为目标,并依据对关键生态过程和重要环境因子长期监测的结果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考点:选择题(20分)、填空题(20分)、名词(15分)、简答题(30分)、分析题(15分)1、“地球之肾”--湿地:地球之肺一热带雨林2、逻辑斯谛增长及其方程(P84)逻辑斯谛增长:逻辑斯谛增长与密度有关,有一个环境容纳量;增长率随密度上升而降低。

方程:dNdt =rN(1−NK)=rN(K−NK);N t=K1+e a−rt。

3、①贝格曼规律:因为个体大的动物,其单位体重散热量相对较少。

②阿伦规律: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这也是减少散热的一种形态适应,这一适应现象被称为阿伦规律。

③高斯假说:高斯假说认为,两个物种的生态习性越形似,种间的竞争就越激烈。

④谢尔福特耐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性限制时,而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这一概念被称为Shelford耐性定律。

4、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本条件:生物多样性。

5、昼伏夜出是动物躲避高温的适应:有效行为适应,因为夜晚温度低,可大大减少蒸发散热失水,特别是在地下巢穴中,这就是所谓夜出加穴居的适应对策。

6,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大量氮、磷等的有机废水进入水体,使藻类大量繁殖、水体缺氧、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而引起的二次污染现象。

7、引起植物群落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呈现桌直地带性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温度。

8 、在农田弃耕地上发生的群荐演替:次生演替。

10、群落成员型:优势种、建群种、正优种。

群落成员型分类:(1)优势种和建群种:优势种:对群落其他种有很大影响而本身受其他种的影响最小的物种。

(2)亚优势种:亚优势种,亚优势种指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生态过程方面起着一定作用的物种。

(3)伴生种:伴生种为群落的常见物种,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

(4)偶见种或罕见种。

11、地带性顶级群落的类型:(1)气候顶级群落。

(2)土壤顶级群落。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环境生态学复习题名词解释1.酸雨:是指雨水中含有一定量的酸性物质(硫酸、硝酸、盐酸等)的自然降水现象。

2.人为环境:人类区别于动物之处不是被动的去适应环境,而是以自己的智慧,劳动去改造环境。

这种由于人类的活动干扰环境质量的变化所形成的环境为人为环境。

3.纬度地带性:由于地理纬度的差异,自然环境具有规律的变异特点。

4.垂直地带性:因太阳辐射和水热状况随着地形高度的不同而不同,生物和气候自山麓至山顶出现垂直地带分布差异的规律性变化。

5.实际出生率: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种群实际出生率称实际出生率。

6.毒性叠加作用:二种或多种化合物共同作用时的毒性各为化合物单独作用时毒性的总和。

7.环境生态学:就是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8.最低死亡率:种群在最适环境条件下种群个体都是由于年老而死亡,此时的死亡率为最低死亡率9.拮抗作用:是各个因子在一起联合作用时,一种因子能抑制或影响另一种因子起作用。

10.种群的性比:即种群的雌雄比例。

11.可持续发展:在不危害后来人满足其需要的前提下,寻求满足我们当代人需要和愿望。

12.生命表:反映种群从出生到死亡的动态关系的表格。

13.净化作用: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消除水、气、土中的污染物,使其符合技术或卫生要求的过程。

14.耐受性定律:即每种生物适应范围都有一个最低点和一个最高点,两者之间的幅度为耐性限度,此即为谢尔福德的耐受性定律。

15.动态生命表:是根据观察种群同时出生的生物之死亡或存活动态过程所获得的数据编制而成的生命表。

16.内禀增长率:在最适条件下种群内部潜在的增长能力。

17.种群的内分布型: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及分布格局,有均匀型、随机型、集群型。

18.热污染:由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以及人们的生命需要,使能源的消耗量大大增加,从而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汽、热废水,引起环境增温而影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效应的现象称为热污染。

环境生态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环境生态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一、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形成与发展1.定义(掌握)2.形成与发展二、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1.研究内容(掌握)2.学科任务3.发展趋势4.研究方法三、环境生态学与相关学科(了解)1.生态学2.环境科学3.恢复生态学4.其它相关学科一、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形成与发展一、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形成与发展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口问题:人口的激增,生产规模的扩大,废物排放量增加,污染加剧资源问题:资源的短缺(森林、土地、淡水)环境污染: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害化学品的污染生态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盐碱化、森林生态功能衰退等总之,环境生态学是随着环境问题的产生、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及寻求调节人类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途径而产生的。

《寂静的春天》(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20世纪60年代)它是环境生态学的启蒙之著和学科诞生的标志。

《增长的极限》(20世纪70年代),是环境生态学发展初期阶段的主要象征。

《人类环境宣言》《只有一个地球——对一个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它们丰富了环境生态学的理论,促进了它的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环境生态学》教科书(1987年,福尔德曼),它的出版对环境生态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1.研究内容a.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的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的研究b.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保护和利用研究c.生态系统退化机理及修复研究d.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e.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研究2.学科任务3.发展趋势4.研究方法2.学科任务a.人为干扰的方式及强度b.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判定c.人为干扰下的生态演替规律d.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技术e.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f.生态系统管理g.生态规划和生态效应预测3.发展趋势4.研究方法3.发展趋势a.生态系统对人为干扰的反应机制与监测b.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c.生态规划、生态安全和生态风险预测d.环境生物技术和生态工程e.区域生态环境监测4.研究方法4.研究方法a.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结合b.野外调查、实验室和长期定位试验结合c.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d.系统分析方法和数学模型的应用e.新技术的应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三、环境生态学与相关学科1、生态学环境生态学是生态学学科体系的组成部分,是依据生态学理论和方法研究环境问题而产生的新兴分支学科。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全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全

环境⽣态学复习资料全第⼀章绪论1. ⽣态学。

(1)⽣态学定义:研究⽣物与周围环境(⽣物、⾮⽣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研究对象:⽣物个体、种群(Population)、群落(Community)、⽣态系统(Ecosystem)、⽣物圈(Biosphere)。

2.环境⽣态学定义:研究⼈为⼲扰下,⽣态系统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是⽣态学和环境科学的交叉学科。

3.环境科学的研究容①⼈类与其⽣存环境的基本关系。

②污染物在⾃然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循环和积累的过程及规律。

③环境污染的危害。

④环境污染的控制与防治。

⑤⾃然资源的保护与合理使⽤。

⑥环境质量的调查、评价和预测。

⑦环境质量的监测、分析技术和预报。

⑧环境规划。

⑨环境管理。

第⼆章⽣物与环境1. 物种(种)的概念(1)概念:形态相似的个体之集合。

(2)在因素:⽣殖、遗传、⽣理、⽣态、⾏为。

2.⽣物协同进化(1)概念:⼀个物种的进化必然会改变作⽤于其他⽣物的选择压⼒,引起其他⽣物也发⽣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会引起相关物种的进⼀步变化。

(捕⾷者和猎物之间)3.环境科学和⽣态学中“环境”的概念。

(1)环境科学的“环境”:以⼈为主体,其他的⽣命物质和⾮⽣命物质都被视为环境要素。

(2)⽣态学的“环境”:以⽣物为主体,⽣物体以外的所有⾃然条件称为环境。

4.环境因⼦与⽣态因⼦的区别点(1)环境因⼦:指⼈之外的所有环境要素。

(环境因⼦=环境要素,如⽔、⼤⽓、⼟壤、声) (2)⽣态因⼦:对⽣物的⽣长、发育、⽣殖、⾏为和分布起作⽤的环境因⼦。

5.⽣态因⼦空间分布特征。

(1)纬度地带性(2)垂直地带性(海拔)(3)经度地带性6.相关概念(1)⽣境:⽣物⽣活地段上的⽣态环境。

(2)⽣态幅:每种⽣物对⼀种⽣态因⼦都有耐受的最低点和最⾼点,其围即⽣态幅或⽣态价。

(3)光补偿点:光合作⽤强度和呼吸作⽤强度相当处的光强度为光补偿点。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生态破坏:生态破坏(ecology destroying)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造成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条件发生恶化的现象。

2、环境污染(environment pollution)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

3、环境问题:是指人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产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4、生态学: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

5、系统生态学(systems ecology):即把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概念中的生物,看成是完整的统一体,并对其动态系统应用系统分析(systems analysis)的方法论,采用数量的生态学的一种观点。

6、群落生态学(community ecology):研究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

7、经典生态学是以动植物种(个体)、种群、群落为主要研究对象,学科上主要发展了生理生态学、动物行动学、种群生态学与群落生态学。

8、现代经济学向宏观和微观两极化发展,宏观是主流。

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已在宏观方向上扩展到生态系统、景观与全球研究。

宏观表现在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系统的发展,微观领域主要体现在生理生态、分子生态学等。

9、应用生态学(applied ecology):将理论生态学研究的所得到的基本规律和关系应用到生态保护、生态管理和生态建设的实践中,使人类社会实践符合自然生态规律,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10、环境生态学(environment ecology):是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作用,寻求受损害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11、生态监测: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阐明环境污染状况,从生物学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环境生态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名词解释环境问题P1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表现:究其原因,它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资源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各种生态效应,即通常所说的生态破坏问题;二是因工农业发展和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污染,即环境污染问题。

2.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和酸雨。

P3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和生态破坏问题。

3.生态学和环境生态学的概念P6,P7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

环境生态学: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即运用生态学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

4.环境生态学的研究重点:环境污染的生态学原理和规律、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废弃物的能源化和资源化技术,研究目的是改善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达到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经济、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P9第二章1.生物的多样性主要有: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P11,12(1)遗传多样性:指同一物种内不同种群之间和同一种群内不同个体之间的遗传变异的总和。

它主要包括染色体水平的多样性和基因水平的变异性,是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

一个物种遗传变异越丰富,对环境适应能力越强,进化的潜力越大。

(2)物种多样性:指一定区域内物种的多样化及其变化,包括一定区域内生物区的状况、形成、演化、分布格局及其维持机制等。

物种被认为是生物多样性的中心,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基础和核心类容。

(3)生物多样性:自己看看。

(4)景观多样性:景观要素分为斑块、廊道和基质。

斑块是景观尺度上最小的均质单元,廊道是呈线状或带状的联系斑块的纽带,基质是景观中面积大、连续性高的部分。

环境生态学复习材料.doc

环境生态学复习材料.doc

《环境生态学》复习材料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生物群落:指在特定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或生境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植物、动物、真菌、微生物群落与其非生命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动态复合体。

3、食物链:指由生产者和齐级消费者组成的组成的能量运转序列,是生物Z 间食物关系的体现,即生物因捕食而形成的链状顺序关系,是生态系统屮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的基本载体。

4、群落演替:生物群落常随环境因素或时间的变迁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包括一个群落自身所经历的发育,即群落由发育初期、成熟期到衰老期的变化。

同时,在一定地段上,群落有一个类型转变成另一个类型的有顺序的演变过程被称为群落演替。

5、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某一特性由于1111应另一物种的某一特性而进化,而后者的该特性也同样由于冋应前者的特性而进化。

1、生态因子:是指在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别有直接或者间接彩响的环境要素。

2、环境因了:生物有机体以外的所有环境耍素,环境基本成分。

3、富营养化:由于直接向湖泊排污或农用化肥随地表径流输入湖屮,使很多以硅藻和绿藻占优势的湖泊转变成以蓝绿藻占优势的湖泊,这个过程叫富营养化。

4、生物放大:又叫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在生物休内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时,在生物体内残留浓度不断升高的现象。

5、贝格曼规律:恒温动物在比较寒冷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大;在比较暖和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小。

渐变慢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关于顶极群落的学说有单元顶级论、多元顶级论、顶级一格局假说。

2.在有限环境屮,种群増长的数学模型为__逻辑斯蒂—。

3.生态系统屮,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4.瑙基耶尔的生活型系统选择—休眠芽在不良季节的着生位置_作为划分生活型的标准。

5.受损草地生态系统的主耍特征包括一植被退化—和—土壤退化—。

6.草牧食物链,是以一绿色植物为基础,以_食草动物—为开始的食物链。

环境生态学 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 复习资料

生态学1、全球环境问题十六个中,请列举十大环境问题?气候变化、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2、环境生态学的定义:是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修复、重建和保育对策的科学,即运用生态学的理论,阐明人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和效应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途径的科学。

3、生态学的定义:研究有机体与周围环境——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4、个体生态学:是以生物个体和栖息地为研究对象,研究栖息地环境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对栖息地的适应和生态适应的形态、生理及生化机制。

5、环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要素的总和。

(定义)(内涵)环境的本质就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或影响这种资源的因素。

6、小环境:直接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边邻环境(洞穴、树荫)7、环境因子:指生物有机体以外的所有环境要素,是构成环境的基本成分。

环境因子具有综合性和可调剂性。

8、光饱和点: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的效率与光强成正比,但是到达一定强度后,光合效率不会再增加,倘若继续增加光强,光合效率不仅不会提高,反而下降,此点称为光饱和点。

9、光补偿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条线的交叉点就是光合作用补偿点。

10、植物的光周期——根据对日照长度的反应,可把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

11、描述温度与生物的发育关系最常采用的是“有效积温法则”。

12、有效积温及双曲线关系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农作物全年的种植安排,必须根据每一作物所需的总有效积温,否则,将是盲目的。

一种可能是土地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另一种可能是作物尚未成熟而低温已经降临,甚至导致颗粒无收。

13、生态因子:是指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温度、湿度、食物、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相关生物等。

环境生态学期末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期末复习资料

环境生态学期末复习资料(说明:宋体是要掌握的,楷体要知道)第一章绪论1、生态圈的定义生物圈与生命支持系统的统一体,是地球上全部生物和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环境的总和2、生态圈的结构(1)生命系统生物圈:①地球上所有生物存在的空间;②地表以上达23km高空,地表以下可延伸到12km的深海。

(2)生命支持系统生命系统生存所需的必要条件:①大气圈;②水圈;③岩石圈;④能量。

3、生态圈运行的主要特点①生态圈运行的主要能量来源于太阳能②生态圈的物质是封闭循环的③生态圈是具有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自持系统④生态圈具有优化演进方向的能力4、环境问题的定义与分类(1)定义:所谓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或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不利的反馈效应。

(2)类型:两大类①一是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生态效应,即通常所说的生态破坏问题;二是因工农业生产活动和人类生活所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污染,即环境污染问题。

5、环境生态学的定义: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6、环境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1)环境生态学产生于 20世纪 60年代初。

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发表了《寂静的春天》,为环境生态学的启蒙之著和学科诞生的标志。

2)20世纪70年代,《增长的极限》的发表,是环境生态学发展的初期阶段的主要象征。

为环境生态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

3)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大会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只有一个地球—对一个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发表,促进了环境生态学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4)1987年,B.福尔德曼出版了第一本《环境生态学》的教科书,对环境生态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5)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于 1987年提交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研究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性环境问题1土地退化和荒漠化 2.全球气候变化3.臭氧层损耗4.淡水资源缺乏和水质污染5.森林面积严重减少,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6.生物多样性减少7,过度开发海洋资源和海洋污染8化学污染威胁动植物和人体健康,引发癌症,并导致土壤肥力减弱9,大气污染的越界传输和酸雨问题10,城市无序扩大,严重破坏环境环境问题产生原因1经济超速增长2,科学技术快速增长3,宗教鼓励人口增长和对人对自然贪欲的结果生态圈运行的主要特点和启示:生态圈的物质是封闭循环的2,生态圈是具有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的自持系统3,生物圈具有优化演进方向的能力启示:生态圈是一个具有反馈调节能力的系统,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改进多借鉴生态圈的运行机制,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是不可分的统一体,人类社会的发展强度和方式应考虑自然界的承受能力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报告分为“共同的问题,共同的挑战,共同的努力”环境科学是研究和指导人类在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中,正确协调人与环境相互关系,寻求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环境生态学:是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制,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2,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3,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学科任务:1.人为干扰方式及强度的识别2.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判定3.探索人为干扰下的生态演替规律4.受损生态系统修复重建技术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6,生态系统管理7,生态规划8,生态预测生态学研究对象: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甚至是生物圈生物进化由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共同作用恢复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退化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技术及方法,生态学过程与机制的科学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

生物多样性有四个水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

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1.物种生物量2.物种的属性3.生物地化循环4.系统的稳定性5物种库6,输入环境的总能量7,维度,栖息地异质性和生产力地球自我调节理论—Gaia 假说的主要论点:1.地球上所有生物都起着调控作用2.地球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3.地球本身是进化系统4.地球系统是有机整体5.地球生理学是地球进化的方式物种是内在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个体的集合,是自然界中一个基本进化单位和功能单位生物的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进化必然会改变作用于其他生物的选择压力,引起其他生物也发生改变,这些变化反过来又会引起相关物种的进一步变化。

其中包括:昆虫与植物间的协同进化;大型草食动物与植物的协同进化;互惠共生物种间的协同进化;协同适应系统;总之:所有物种都处于协同进化的相互适应中。

环境的概念: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按环境的主体:人类环境和生态环境按环境的性质: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按环境的范围: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为环境、内环境在环境中,对生物个体和群体的生活或分布起着影响作用的因素称为环境因子,或称为生态因子。

环境因子具有综合性和可调性环境因子分为气候类,土壤类和生物类。

以及土壤,水分,温度,光照,大气,火和生物因子。

环境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具有综合性,非等价性,阶段性,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生态因子作用的基本特征1.综合性2.非等价3.阶段性作用4.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5.不可代替性和可补偿性生态因子和环境因子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环境因子具有综合性和可调性,它包括生物有机体以外的所有的环境要素。

而生态因子更侧重于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部分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当处的光强度为光补偿点;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光合产物不再增加或增加得很少,该处的光强度即为光饱和点长日照植物:小麦、油菜短日照植物:苍耳、水稻长日照动物,如雪貂、野兔、刺猬短日照动物,如绵羊、山羊和鹿等。

有效积温法则的意义:1预测生物地理分布的北界;2预测害虫来年的发生程历;3制定农业气候区划,合理安排作物;4预测生物发生的世代数;5应用积温预报农时。

贝格曼规律:高纬度的恒温动物比低纬度的相似种类个体要大。

如东北虎大于华南虎。

阿伦规律:在寒冷地区生活的哺乳动物的四肢、耳、鼻、尾均有明显缩短的趋势。

水的生物学意义:水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组成成份;水是生物体所有代谢活动的介质;水为生物创造稳定的温度环境;生物起源于水环境水生植物: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陆生植物的生态类型: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旱生植物失水的主要途径:皮肤蒸发、呼吸失水、排泄失水补充水的主要途径:食物、代谢水、饮水土壤的生态学意义:为陆生植物提供基底,为土壤生物提供栖息场所;提供生物生活所必须矿质元素和水分;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水热肥气;维持丰富的土壤生物区系;生态系统的许多很重要的生态过程都是在土壤中进行最小因子定律:当某一特定因子的存在量低于某种生物的最小需要量时,便成为决定该物种生存或分布的根本因素。

耐受定律:每种生物对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一个生态学上的最低点和一个生态学上的最高点,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范围就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限制因子:在众多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的因子称限制因子种群是指一定空间中生活相互影响,彼此能交配繁殖的同种个体的集合群落是不同种群的集合体,一个自然的生物群落就是在一定区域或环境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种群初级参数:出生率,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率种群基本特征:数量,空间分布,遗传特征年龄锥体有三种类型:下降稳定和增长型。

中国属于下降型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五个时期:A 开始期B 加速期C 转折期D 减速期E 饱和期高斯假说:认为两个物种的生态习性越相似,中间的竞争就越激烈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的扩展。

生态对策: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对某一些特定的生态压力所采取的生活史或行为模式,称生态对策。

包括r选择 k选择R对策者多适应于严酷而易变的环境,k对策者适应于可预测的稳定的环境。

两者的理论在有害动物的防治,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等具有指导意义主要的种内相互作用是集群、竞争、自相残杀、性别关系、领域性和社会等级等。

竞争排斥原理: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物种不可能在同一地区内共存,如果生活在同一地区内,由于剧烈竞争,它们之间必然出现栖息地、食性、活动时间或其它特征上的生态位分化。

生态系统物种结构:优势种,建群种,伴生种,偶见种,特别意义的有关键种和冗杂种生态位:种群在时空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间的功能关系基因库:种群中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的总和基因型频率是指种群内每个基因型所占的比例。

基因频率是决定一个种群性质的基本因素。

基因突变是指染色体上某一位点的基因本身所发生的变异。

基因漂变:也称随机遗传漂变:是指对于所有有限大小的种群来说,由于小样本抽样的基因数量有限而导致种群的等位基因频率在世代间发生变化的现象。

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2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 3 形成群落环境 4具有一定的结构5 一定的动态特征:6一定的分布范围7 群落的边界特特征种群的群体特征:1种群密度2初级种群参数3次级种群参数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1生物因素2 干扰 3 空间异质性 4岛屿化 5 物种丰富度的简单模型生活型是描述不同种类的生物对相似环境的趋同效应。

生长型主要依据植物体进行划分。

生态型指物种表型在特定的生境中产生的变异群。

前两者决定了群落的外貌。

群落演替:自然群落中,一种群落被另一群落所取代的过程称群落演替生物群落演替的制约因素:除人为因素和外界环境条件,群落内生物的种内和种间关系及其引起的内部环境变化时重要的因素。

1.植物繁殖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 2.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3.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4.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5.人类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影响群落组成和结构变化的因素1生物因素的影响(竞争,捕食)2人为干扰对群落结构的影响。

演替类型:时间角度分为世纪演替,长期演替,快速演替。

起始条件不同分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基质性质不同分水生演替和旱生演替顶级群落学说包括单元顶级论,多元顶级论,顶级-格局假说多元顶极学说:任何一个区域的顶极群落都是多个的,都是由一定的环境条件所控制和决定的,如土壤的湿度、土壤的营养特性、地形和动物活动等。

有人则分别将这些群落称为地形顶极、土壤顶极和动物顶极顶极-格局学说:自然群落是由许多环境因素决定的,除气候外,还包括土壤、生物、火、风等因素。

在逐渐变化的环境梯度中,顶极群落类型也是连续地逐渐地变化的,它们彼此之间是难以彻底划分开。

生态系统的定义: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这个生态学功能单位称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范围内,植物,动物,真菌,微生物群落与其非生命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动态复合体。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无机物有机化合物气候因素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这种生物成员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称为食物链食物网:不同食物链相互交叉形成复杂的网络式结构生态金字塔能量通过营养级逐级减少,把通过各营养级的能流量,由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绘制,就成为一个金字塔形。

林德曼效率指n+1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占n营养级获得能量之比,它相当于同化效率,生产效率和消费效率的乘积。

次级生产是在被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中,用于生长和繁殖的部分生态系统中各类食物链特点(1)在同一个食物链中,常包含有食性和其它生活习性极不相同的多种生物。

(2)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可能有多条食物链,它们的长短不同,营养级数目不等。

(3)在人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长度可以人为调节。

(4)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各类食物链的比重不同。

(5)在任一生态系统中,各类食物链总是协同起作用。

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1收割法 2CO2同化法 3黑白瓶法 4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法 5卫星遥感 6叶绿素测定法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特点1能流在生态系统中和在物理系统中不同2单向流动,不可逆。

3能量在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过程是不断递减的过程4能量在流动中质量逐渐提高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从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中获得营养物质,通过绿色植物吸收进入生态系统,被其他生物重复利用,最后,再归入环境中的过程。

物质循环的两个基本概念1库:由存在于守恒太系统某些生物或非生物成分中一定数量的某种物质所构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