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专题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谈“红细胞”专题复习与知识整合

【高中生物】谈“红细胞”专题复习与知识整合

【高中生物】谈“红细胞”专题复习与知识整合摘要本文对红细胞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使教师和学生对红细胞能有比较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对这几年高考中关于红细胞的考查进行整理解析。

关键词红细胞;专题复习;知识整合红细胞不仅在动物体内起至着非常关键的生理促进作用,还做为生物科学某些领域研究的不好材料,因此,有关红细胞知识点常沦为中考命题的切入点。

在高中教材和其他高考辅导资料中牵涉红细胞的知识点比较多,内容比较零散。

现将红细胞的有关科学知识展开收集整理,概括总结,构成专题备考,并使师生对红细胞存有比较系统的介绍和掌控,进一步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红细胞的进化1.1 并无脊椎动物的红细胞在无脊椎动物中具有红细胞,只限于海生动物,如?虫、光裸星虫、绿纽虫、海豆芽、扫帚虫、魁蛤、海棒槌等。

涉及到各门约有100种,但也有的和白细胞并没有明显区别,不过和脊椎动物的红细胞则有明显的差异。

1.2 脊椎动物的红细胞在脊椎动物中,鸟类、两栖类、鱼类的红细胞是有细胞核的,而人和哺乳类动物的红细胞是没有细胞核的。

哺乳类的红细胞,是中心部凹陷的圆板状,在造血组织中是有细胞核的,但在循环血中的红细胞,除骆驼和羊驼之外,可看到细胞核退化,向细胞外放出、消失。

鸟类以下的动物的红细胞多数呈椭圆形,中心具核,中心部向两面突出。

脊椎动物红细胞的大小,可以因动物种类相同而异,哺乳类的直径为4~8微米(人的为6~9微米),厚度以1.5~2.5微米者为多见到。

鸟类的长径为12~15微米,短径为7~9微米,在爬行类的长径为17~20微米,短径为10~14微米,两栖类的更大,长径为23~60微米,短径以13~35微米者较多。

鱼类的红细胞的大小存有显著变异。

红细胞数由于物种的不同而异,但具有大形红细胞的,一般在单位体积中红细胞减少。

处于冬眠期的动物,比活动期显着减少。

2.红细胞的研究史1658年,荷兰生物学家简施旺麦丹(janswammerdam)应用早期的显微镜首先发现了红细胞,并对其形态进行了描述。

红细胞的小知识

红细胞的小知识

红细胞的小知识
关于红细胞的小知识,以下是一些有趣的事实:
1.红细胞,也称为红血细胞,是人体内最常见的细胞之一。

它们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确保人体各个器官得到充分的氧气供应。

2.红细胞的数量约占人体所有细胞总数的1/4,成年人的红细胞数量约为400亿到500亿。

3.红细胞呈双面凹的圆饼状,这种形状有利于增加表面积,从而提高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效率。

4.红细胞的颜色来源于一种叫做血红蛋白的蛋白质。

血红蛋白具有铁元素,能够与氧气结合,使红细胞呈现红色。

5.人体红细胞的寿命约为120天,之后它们会被破坏并释放出铁元素,铁元素可以被人体重新利用。

6.女性体内的红细胞数量通常比男性略少,这是因为女性需要为月经期间流失的血液补充铁元素。

7.一些疾病和状况会导致红细胞数量或质量的改变,如贫血、地中海贫血等。

8.献血是一种有益于他人的行为,每次献血可以拯救大约三个患者的生命。

在我国,每年有数百万志愿者参加无偿献血,为病患提供生命的希望。


希望这些红细胞的小知识能为您带来乐趣和启发。

医学专题实习二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检测

医学专题实习二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检测
常规涂片方法,推成薄而均匀的血膜片,自然干燥
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三页。
Φ8-9.5 µm,Wright染色(rǎnsè)呈嗜多色性红细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三页。
RC小结(xiǎojié)
百分数 0.5%-1.5%,平均
参考值
(píngjūn)1%
绝对值 24~84×109/L
失血性贫血
RC
诊断
液自动分析仪及流式细胞术检测法进行网织红细胞计数 操作:取一滴血与煌焦油蓝染液混合,制成涂片
在油镜下,观察红细胞胞质内蓝色的丝网状结构--计数1000个 红细胞,求得其中网织红细胞百分数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三页。
染色(rǎnsè)及涂片要点
在洁净(jiéjìng)载玻片上加1%煌焦油兰酒精液一滴;待干 取新鲜血液一滴,滴于载玻片的染液上,轻轻搅拌 保持载玻片上血液不致干涸,染色5分钟或更长
目的 和要求 (mùdì)
熟悉正常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的形态学特点 掌握(zhǎngwò)血红蛋白测定方法、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掌握血细胞多参数报告单的正常值及其增减的临床意

第二页,共三十三页。
红细胞计数(jìshù)(red blood cell count)
红细胞计数是取一定微量血液,经稀释后计算出血液内 所含红细胞数目
各种失血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三页。
RBC与Hb小结(xiǎojié)★
红细胞(×1012/L) 增多 正常 减少
男性 >6.0 4.0-5.5 <4.0 女性 >5.5 3.5-5.0 <3.5
类型
MCV MCH
大细胞性贫血 >100 >34
正细胞性贫血 80-100 27-34
小细胞性贫血 <80 <27

高中生物高考专题0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专题提分攻略(原卷版)

高中生物高考专题0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专题提分攻略(原卷版)

专题0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必备知识1、细胞膜的制备(1)原理:利用渗透作用,把红细胞放入清水中,使红细胞吸水涨破,除去细胞内的其他物质,得到细胞膜。

(2)材料: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3)过程①选材:哺乳动物的新鲜的红细胞稀释液。

②制片:用滴管吸取少量红细胞稀释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③观察:先用低倍镜找到要观察的视野,再转到高倍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

④滴清水: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蒸馏水,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小心吸引。

⑤观察:近水的部分红细胞凹陷消失,体积增大,细胞涨破,内容物流出。

2、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与功能3.细胞膜的结构——流动镶嵌模型(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的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3)糖类与细胞膜外表面上的某些蛋白质构成糖蛋白,可形成一层糖被,糖蛋白与识别、保护、润滑有关。

4、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二、通关秘籍1、细胞膜的制备实验中的注意事项(1)选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为制备细胞膜的材料的原因:①动物细胞无细胞壁,细胞易吸水涨破,制备细胞膜更容易;②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可避免其他膜结构的干扰。

(2)用适量生理盐水稀释血液的目的:①使红细胞分散开,不易凝集成块;②使红细胞暂时维持原有的形态。

(3)纯化细胞膜的方法:细胞破裂后细胞内物质流出,细胞膜和细胞质中的其他结构质量不一样,可以采用离心的方法将细胞膜与其他物质分开,得到较纯的细胞膜。

2、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三、基础知识必备1、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2、生物膜系统的概念(1)细胞膜、核膜以及细胞器膜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它们所形成的结构体系,叫做生物膜系统。

(2)生物膜的组成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大致相同,都含有磷脂、蛋白质、糖类、胆固醇等,但含量不同,这与各种膜的功能有关。

高考复习三轮复习红细胞小专题

高考复习三轮复习红细胞小专题

红细胞一、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1.结构特点: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2.制备细胞膜:因为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膜,可以获得纯净的细胞膜。

(注意引流法)3.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提取的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铺成单层分子,其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注意:(1)原核细胞也为此(2)其他细胞为大于2倍4.因为是没有线粒体的真核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5.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

6.不能完成遗传信息的传递(中心法则),即没有DNA的复制、转录、翻译(不能合成蛋白质)。

7.形态:双凹的圆饼状,有利于增大膜面积。

8.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因为碱基对替换导致基因突变,血红蛋白结构发生变化。

显微镜观察不到突变的基因,但是能观察到红细胞形态。

9.血红蛋白(1)Fe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2)煤气中毒,CO易于血红蛋白结合,而且不易分离。

二、蛙的红细胞:无丝分裂。

(1)无纺锤丝和染色体变化(2)核延长、核缢裂,质缢裂(3)完成DNA的复制(4)核膜核仁一直存在三、鸡的红细胞:DNA的粗提取与鉴定例:1.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能合成酶和ATP。

(错)2.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对)3.除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外,凡是活细胞都能合成酶。

(对)4.严重却铁的人容易乳酸中毒。

(对)5.下列关于人体成熟的红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 )A.细胞膜上存在协助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载体蛋白B.线粒体内膜上存在ATP合成酶C.能够吸收氧气,并利用氧与NADH结合产生水D.没有细胞核,能通过无丝分裂进行细胞增殖6.人成熟的红细胞中的Na+浓度只有血浆的六分之一,是主动运输的结果,这一过程与线粒体有关。

(错)7.缺氧时,人成熟的红细胞主动运输转运物质的速率下降。

(错)8.绘制O2浓度对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主动运输的速率的影响。

红细胞的分类和功能

红细胞的分类和功能

红细胞的分类和功能
1、浓缩红细胞:最小限度扩充血容量,减少受血者循环负荷,并减少血液添加剂对患者影响。

适用于存在循环超负荷高危因素患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及婴幼儿患者等;
2、洗涤红细胞:去除全血98%以上血浆,可以降低过敏、非溶血性发热等输血不良反应。

适用于对血浆成分过敏者、IgA缺乏患者、非同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高血钾以及肝肾功能障碍患者、新生儿输血,宫内输血以及换血等,可改善慢性贫血或者急性失血引起缺氧症状;
3、红细胞制剂:冰冻红细胞保存期比较长,解冻洗涤过程中去除绝大多数白细胞及血浆,适用于稀有血型的患者;
4、悬浮红细胞:红细胞压积适中,输注过程中较为通畅,适用于绝大部分贫血患者,即除去上述三种类型之外所有慢性贫血和急性失血的患者。

“红细胞专题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红细胞专题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 3 )能够关注与 红细胞 、 血红蛋 白有关 的疾病 , 并 为形成科学 、 健康 的生 活习惯 提出有价值 的建议 。
3 教 学 过 程
形态结 构各 不相 同 , 分化过 程 细胞会 发生结 构上 的稳
教师展示运 动员 长跑 比赛 照片 , 提 出 定性差异 , 那 么红细胞 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呢?
3 . 3 知识梳理
导图 。
对相关知识进行 梳理 , 同步绘制 思维
教师展 示 考题 : “ 哺乳 动 物成
是红细胞 的结 构 、 血 红蛋 白、 镰刀 型细 胞贫 血症 等 , 难 点是相关考题 的分析作答及 知识网络 的建构 。
2 教 学 目标
3 . 3 . 1 红细胞 的形 态
涉及红细胞起 源 、 结构 、 寿命 、 物质 运输 、 功能、 血 红 蛋 白、 相关实 验 及镰 刀型 细 胞贫 血 症 等 , 覆 盖面 广 。将 “ 红细胞 ” 作为高 三二轮专 题复 习的 主题 之一 , 把红 细
胞知识进行归纳 总结 , 能帮助 学生加强知识 前后联 系 , 落实整体教学 原则 , 建构 知识 网络 。复 习教 学 的重 点
影响 。
的“ 老家” 在哪儿 ?
3 . 3 . 2 红 细 胞 的起 源 展示教材 图片“ 骨 髓 中造 血 干
细胞分化 出各种血 细胞 ” ( 必修 1图 6—1 2 ) , 让学 生说 出造血干细胞和各种 血细胞 的关 系。教 师指 出: 造 血 干细胞 通过 分化形 成各种 血 细胞 , 图中各种 血细胞 的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 教材 知识作答 , 并展 示必 修 1 第4 0 页实 验 中部分文 字 , 指出: 人 和其他 哺乳 动 物成熟 的

红细胞检查专题知识讲座

红细胞检查专题知识讲座

缺点
➢ KCN有剧毒 ➢ HbCO转化较慢 ➢ 高WBC和高球蛋白血
症可致溶液浑浊
红细胞检查专题知识讲座
第26页
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测定 临床意义
红细胞检查专题知识讲座
第27页
生理改变
年纪与性别
新生儿:RBC高,两周后
下降,6-7岁最低
男性:25-30岁高峰
女性:13岁-15岁达高值,
21岁-35岁低水平,以后
比如:HiCN参考品
Hb g/L: 50 100 150 200 A : 0.14 0.27 0.41 0.54
K=ΣHb / ΣA = 370.37
假如标本A为0.32,则标本Hb = 0.32×370.37 = 118.52(g/L)
红细胞检查专题知识讲座
第25页
方法学评价
优点
➢ 操作简单 ➢ 呈色快且稳定 ➢ 除SHb外均可检测 ➢ 依据吸光度直接定值
渐渐增高
红细胞检查专题知识讲座
第28页
精神原因
肾上腺素 RBC
猛烈体力劳动或运动
相对缺氧
Epo
气压降低
RBC
缺氧 代偿性RBC
妊娠中后期
血液稀释 RBC
老年人
造血功效减退 RBC
红细胞检查专题知识讲座
第29页
病理改变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 相对增多: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所致,如呕吐、
第68页
测定方法
温氏法(常量,中速离心) 微量法——首选常规方法 放射性核素法——参考方法 折射计法、黏度法、比重法、电阻抗法(仪器)来自红细胞检查专题知识讲座
第69页
参考值
温氏法:男性0.4 ~ 0.54 女性0.37 ~ 0.47 微量法:男性0.42 ~ 0.52 女性0.37 ~ 0.48 仪器法:男性0.40 ~ 0.52 女性0.37 ~ 0.48

红细胞的形态特征

红细胞的形态特征

红细胞的形态特征
红细胞的形态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形状:正常成熟的红细胞呈现典型的双凹形状,类似于一个压扁的圆盘。

这种形状有利于红细胞在血管中的弯曲与变形,以适应血管的形态。

2. 直径:正常成熟的红细胞直径约为7.8微米(μm)。

这一直径大小使得红细胞能够通过狭窄的微小血管,从而有效地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3. 厚度:正常红细胞的中央部分较薄,约为1μm,而边缘部分较厚,约为2μm。

这种厚薄不均匀的形态有助于维持红细胞的柔韧性和弹性。

4. 具有柔韧性和变形能力:红细胞具有很强的柔韧性和变形能力,可以在血管中通过狭窄的毛细血管或弯曲的血管。

这种形态特征使得红细胞能够顺利地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需要注意的是,红细胞的形态特征可能会在某些疾病或异常情况下发生改变,例如贫血、溶血、遗传性红细胞病等,这些异常形态常常与相关的疾病或病理过程相关联。

有核红细胞专题报告

有核红细胞专题报告

外周血检出有核红细胞3例结果分析1.前言成熟的红细胞是无细胞核的,成分是蛋白质和铁,有运输氧的功能。

但是人体内细胞生长不可能没有细胞核,所以有核红细胞(nucleated red blood cell NRBC)实际上是未成熟的红细胞即幼红细胞。

除一周内婴幼儿外,正常成人血涂片中不会出现有核红细胞[1],但由于某些疾病的原因,常发生有核红细胞出现在外周血或静脉血的现象[2] .有核红细胞主要出现在以下血液系统疾病中:(1)溶血性贫血:RBC被大量破坏,机体相对缺氧,RBC生成素水平增高,骨髓红系增生,网织红细胞和部分幼稚红细胞提前释放入血,说明骨髓有良好的调节功能。

(2)、造血系统恶性疾病:骨髓充满大量白血病细胞使幼红细胞提前释放,有核红细胞以中幼晚幼为主。

(3)、慢性骨髓增生疾病:骨髓纤维化使有核红细胞来自髓外造血和纤维化的骨髓。

(4)、脾切除:骨髓中有个别有核红细胞能达到髓窦,当脾被切除后,不能被脾脏扣留从而释放入血2.现状分析虽然有核红细胞基本上都出现在血液科疾病中,但是在其他科室住院的病人血涂片中也会发现有核红细胞。

但血涂片的复检率却不容乐观,使得不少检验人员过分依赖仪器的结果而忽视了对血涂片细胞形态的观察。

在国外发达国家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型医疗机构中,血细胞分分析仪分析后涂片复查率约为30%,维持在较高的比率,而在国内医疗结构的调查结果显示,血涂片复查率不足15%,甚至在部分医疗机构中血涂片的复查率为0%,说明我国对血涂片复查的重要意义尚缺乏足够的重视。

因此,准确计数外周血NRBC对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

,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做好血涂片的复检工作,以防漏诊和误诊3.问题确立和解决办法本人搜集了三例血液科以外科室血涂片中发现有核红细胞的病例,现将发现过程报告如下:3.1仪器提示有核红细胞三份病例中有2份为静脉血,一份为末梢血。

静脉血在COULTER GENS上检测,末梢血在ABX仪器上检测。

医学专题卵圆形红细胞

医学专题卵圆形红细胞
➢ 对于微血管病性贫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2021/7/19 星期一
34
红细胞形状异常
❖ 棘形红细胞(echinocyte,burr cell,created cell)
➢ 外周呈钝锯齿状突起(10-30个),突起一般较短、 长短常较一致,突起的间距常较一致。
➢ 见于棘形红细胞增多症(丙酮酸激酶缺乏,尿毒症, 低钾、低镁血症,等),也可见于红细胞皱缩。
2021/7/19 星期一
30
红细胞形状异常
❖ 靶形细胞(target cell) 此种细胞的中央淡染区 扩大,但中心部位因有部分色素存留而深染,状 似射击之靶标。常见于地中海贫血、不稳定血红 蛋白病,靶形细胞常占20%以上。少量出现也可 见于缺铁性贫血、其他溶血性贫血、肝脏疾病、 脾切除后。
2021/7/19 星期一
血液红细胞形态检查的概念
❖ 血液红细胞形态检查:是指通过显微镜下观察、计算 机图像分析、血液细胞分析等检验技术定性、定量分 析红细胞大小、形状、染色性质和内含物等细胞形态 特征及异常改变。其中对染色血涂片的显微镜下检查 仍是红细胞形态检查最基本的方法,同时也是参考方 法。
❖ 血液红细胞形态学检验诊断:在形态学检查结果基础 上单独或综合其它资料分析后形成检验诊断报告。
2021/7/19 星期一
21
红细胞大小异常
❖ 红细胞大小不等与RDW: ➢ 红细胞容积分布宽度(RDW)是通过自动血液分析仪
测量,反映外周血红细胞大小异质性的参数,用 所测红细胞容积大小的变异系数来表示。 ➢ 图片观察红细胞大小不等与RDW结合分析,有助于 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2021/7/19 星期一
2021/7/19 星期一
5
红细胞形态检查的临床价值

红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演变过程

红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演变过程

红细胞的形态和结构演变过程教学中经常会涉及到红细胞有关的知识,需要专题整理和拓展。

高中生物中,强调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细胞代谢过程中通过厌氧呼吸获取能量,红细胞的来源是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

问题:哺乳动物(如人)成熟红细胞的产生过程是怎么样的?既然人类成熟红细胞没有核糖体,怎么会有血红蛋白?哺乳动物红细胞演变过程典例解析试题:以下关于A T P和酶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既能产生酶又能产生A T PB.A T P含有核糖,酶一定不含核糖C.叶绿体基质中C O2合成葡萄糖的过程需要酶并消耗A T PD.酶与A T P均具有高效性与专一性解析: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不能产生酶,A错误;A T P中含有核糖,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 N A,R N A中含有核糖,B错误;叶绿体基质中发生碳反应阶段,C O2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接受A T P释放的能量,被还原成葡萄糖,C正确;酶具有专一性,但是A T P不具有专一性,可以为细胞中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错误。

答案:C人类红细胞由于有特殊的运输O2功能,没有细胞核,其细胞内细胞器在分化中都退化了,无任何细胞器,即无线粒体和核糖体等。

这种结构特点可使红细胞自身的代谢率大大降低,利于相关气体运输。

(浙科版必修3认为有少量线粒体,据资料认为已经没有产能功能)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一般没有细胞核,寿命较短,且没有D N A,不具有各种基因。

人成熟的红细胞中由于没有各种细胞器,生物膜除了细胞膜外,没有其它的生物膜(如线粒体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等)。

正因为如此,血影实验中(将红细胞分离后放入低渗溶液中,水很快渗入到细胞内部,使红细胞膨胀、破裂,从而释放出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惟一一种非膜蛋白,此时的红细胞就变成了没有内容物的空壳,由于红细胞膜具有很大的变形性、柔韧性和可塑性,当红细胞的内容物渗漏之后,它的膜可以重新封闭起来,此时的红细胞被称为血影)往往用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细胞”专题复习山东省青岛市第九中学辛建福红细胞不仅在动物体内起着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还作为生物科学某些领域研究的好材料, 且课本涉及的地方有多处。

因此,有关红细胞知识点常成为高考命题的切入点。

现将有关的考点归纳总结如下:考点1.组成细胞的分子例1.“朴雪”乳酸亚铁口服液可以有效地治疗人类缺铁性贫血症,这是因为其中的Fe2+进入人体后能()A.调节血液的酸碱平衡B.调节血液的渗透压C.构成中的血红蛋白D.促使更多红细胞的产生解析:此题考查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特有的无机盐组成和无机盐的生理作用。

某些无机盐可以用来构造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Fe2+进入人体后构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分子必需的成分。

故答案选C。

答案: C考点2.细胞的基本结构例2.若从成熟的红细胞上获取细胞膜,可用来处理细胞的试剂是()A.10%盐酸B.蛋白酶C.磷脂酶D.清水解析:此题考查成熟红细胞膜的化学物质组成和分离出纯细胞膜的方法。

获取细胞膜就是让其破裂,让内部物质释放出。

10%盐酸浓度高,使红细胞皱缩甚至杀死;脂类和蛋白质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物质,故蛋白酶、磷脂酶均使膜结构遭破坏;清水使细胞渗透吸水胀破,内部物质流出只剩细胞膜。

故选D。

答案: D例3.人的红细胞和精子的寿命都很短,这一事实体现了()A.环境因素的影响B.功能对寿命的决定C.核质相互依存的关系D.遗传因素的作用解析:此题考查红细胞的寿命和细胞的完整性。

细胞的各个部分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实际上一个细胞就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例如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人工去核的细胞和丢弃大部分细胞质的精子细胞,一般不能存活多久,有力地说明细胞完整性的重要意义。

故答案选C。

答案:C考点3.细胞的生命历程例4.青蛙红细胞的分裂方式是()A.二分裂B.无丝分裂C.有丝分裂D.减数分裂解析:此题考查非哺乳类动物红细胞的结构和蛙的红细胞独特的分裂方式。

无丝分裂的特点是在分裂开过程中核膜、核仁并不消失,也无染色体变化和纺锤体丝出现,它是真核细胞的一种分裂方式,如蛙的红细胞分裂方式就是这样。

二分裂是指单细胞生物(如细菌)一种常见的繁殖方式,进行分裂生殖时,先是核逐渐延长,然后逐渐分成两个新个体。

虽然两者都要“一分为二”,但分裂的机理和本质有所不同。

人和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器和细胞核等结构,而非哺乳类动物红细胞如鸟类成熟红细胞仍然有细胞核。

答案:B例5.下列属于衰老的人体红细胞特征()①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②某些酶活性降低③色素积累增多④核体积增大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此题考查红细胞衰老特征。

人和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细胞器,衰老的红细胞没有核体积变化这个特征,所以答案应选B。

答案:B考点4.细胞的代谢例6.当氧气含量升高时,下列哪一项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可能发生的()A.沼气池内沼气含量减少B.牛奶变酸速度减慢C.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升高D.酵母菌分解葡萄糖速度加快解析:此题考查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呼吸作用与氧气浓度的关系。

沼气池内甲烷杆菌的无氧呼吸产生沼气、牛奶中乳酸菌的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所以有氧条件下都受到抑制。

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分解葡萄糖速度加快。

当氧气含量升高时,血红蛋白容易与氧结合成为氧合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含量降低。

答案:C例7.有人从某种哺乳动物体内提取出一种成熟细胞,经化学分析,细胞中不含有DNA而有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请分析最可能发生在该细胞中的生理活动是()A.DNA→mRNA→蛋白质B.葡萄糖2C3H6O3+能量C.丙酮酸+H2O→CO2+[H]+ATPD.氨基酸甲+氨基酸乙+氨基酸丙+……蛋白质+H20解析:此题考查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特殊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殊性。

人和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等细胞器,也无细胞核结构(不能进行基因的表达),不含有DNA而富有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起运输氧气作用),体现了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答案:B考点5. DNA粗提取与鉴定例8.关于DNA粗提取的实验材料的选择,也经过了多次实验结果的比较,最终选择鸡血作实验材料。

据图回答问题:(1)鸡血细胞中有________,家鸡属于鸟类,新陈代谢旺盛,因而血液中____细胞数目多,可提供丰富的__________。

(2)实验前,教师可制备鸡血细胞液供学生作实验材料,而不用鸡全血,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在牧区的人们,采集牛羊和马的血比较方便,若他们按照实验完成步骤后,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这些动物和人类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__,但若改用动物肝脏作实验材料,实验能顺利进行,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人和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器和细胞核等结构,而非哺乳类动物红细胞如鱼类、鸟类等成熟红细胞仍然有细胞核。

答案:(1)完整成形的细胞核红 DNA (2)鸡的气血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中无DNA。

全血中除去血浆即是浓缩的血细胞,DNA含量也会相对提高 (3)很难提取出DNA红细胞无细胞核,仅有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含有少数DNA 肝脏细胞含有细胞核,并且肝组织易破坏,利于DNA提取[巩固性练习]1.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血红蛋白B.氨基酸C.葡萄糖D.CO2和O22.科学家在进行细胞膜化学成分的分析时,需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

从真核细胞分离出纯的细胞膜较为困难,因为会有细胞内其他膜的混杂。

而哺乳动物(或人)的成熟的红细胞,没有内膜,没有细胞核,将其特殊处理后造成细胞破裂发生溶血现象,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冲洗掉,剩下的结构就是较纯净的细胞膜,在生物学上称为“血影”。

对“血影”的分析得知其化学组成如下:蛋白质49%,脂类43%,糖类8%。

1925年E·Gorter 和F·Gredel用有机溶剂将“血影”中的脂类提取出来,使其在空气—水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所形成的薄膜面积是原来细胞整个表面积的二倍。

请分析作答:(1)磷脂分子参与构成动物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等(至少答出4个)。

(2)如何处理红细胞才能使其发生溶血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

(3)红细胞溶血后,溶出细胞外的物质应该是___________。

这种物质特性是___________,因而使红细胞具有___________的功能。

(4)“血影”的化学成分中的脂类主要是哪一类?_________。

它是构成细胞膜_______。

(5)脂类单分子层的面积是细胞表面积的二倍。

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

3.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美国二位科学家,他们对细胞膜离子和水的通道问题做出了杰出贡献,请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1)允许K+通过的通道却不能让比K+还小的Na+通过,这是因为_________。

(2)科学家研究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膜上的各种膜蛋白,后来在肾脏上发现一种蛋白,科学家假设该种蛋白是细胞的水通道。

A.为什么选用哺乳动物红细胞研究水通道蛋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设计实验验证科学家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请你用水通道蛋白知识解释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机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细胞分裂过程中,能用显微镜观察到染色体的是()A.蛙的红细胞B.乳酸菌C.蓝藻D.变形虫5.缺乏有氧氧化酶系统的成熟红细胞,其直接依赖的能源物质为()A.蛋白质B.葡萄糖C.乳酸D.脂肪6.下列各种细胞中存在等位基因的是()A.次级性母细胞B.人的成熟红细胞C.卵原细胞D.雄兔的精细胞[参考答案]1.A 解析:此题考查红细胞的成分和内环境的概念。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部的成分,不在细胞外液(相对人体外部环境来说,又称为内环境),即血红蛋白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

2.(1)细胞膜、核膜、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2)置于蒸馏水中,使其渗透吸水而胀裂(3)血红蛋白容易与氧结合,也容易与氧分离运输氧气(4)磷脂基本骨架(5)磷脂在细胞膜中是双分子层3.(1)膜对离子的吸收有选择透过性(2)A.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内无细胞器和细胞核等结构;B.把膜上含有该种蛋白的细胞同膜上没有该蛋白的细胞放在清水中,若发现含有该蛋白的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并逐渐膨胀,而没有该蛋白的细胞没有变化,则说明假设是正确的;C.抗利尿激素可以刺激肾小管壁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的形成;因此使尿液中水的重吸收增加。

4. D解析:此题考查蛙的红细胞的结构、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区别。

乳酸菌和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DNA分子上不含蛋白质成分,即没有真核生物细胞所具有的染色体。

虽然蛙的红细胞和变形虫都是真核生物的,但蛙的红细胞分裂过程中无染色体变化和纺锤体出现,所以叫无丝分裂,它也是真核细胞的一种分裂方式。

5. B 解析:此题考查红细胞生命活动直接依赖的能源物质是什么的问题。

葡萄糖是任何活细胞直接依赖的、最常利用的能源物质,其代谢途径有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缺乏有氧氧化酶系统的成熟红细胞仍然可以通过无氧呼吸释放能量,只不过能量的利用效率较低而已。

脂肪和蛋白质虽然可以分解释放能量,但需要经过转变,不能成为直接依赖的能源物质。

乳酸是无氧呼吸的产物,更不是直接依赖的能源物质。

6. C解析:此题考查人体或蛙红细胞是否存在等位基因的问题。

人的成熟红细胞不存在染色体,当然也不存在等位基因。

次级性母细胞和雄兔的精细胞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同样也不存在等位基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