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期末复习

合集下载

教育学期末复习重点

教育学期末复习重点

1.教育学研究对象: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单选就选教育问题2.()教育学产生标志:夸美纽斯的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被看作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赫尔巴特1806年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的、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

3.赫尔巴特在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4.杜威“三中心”:反对传统教育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主张新的“三中心”(即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5.生产力与教育发展的关系。

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②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③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和专业设置;④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⑤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教育改革。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3)教育对生产力的影响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6.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

(一)社会的政治经济决定着教育:1.政治经济决定教育的性质2.政治经济决定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3.政治经济决定教育目的的制定4.政治经济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5.政治经济决定教育体制(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和积极作用 1.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3.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来为社会服务。

7.人的身心发展特点。

(不懂)8.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不平衡性;发展的互补性9.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

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10.教育如何促进人的发展。

(1)发现和培养个体的强项与优势(2)鼓励个体参加集体活动(3)转变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11.素质教育的理念。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精)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精)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绪论1.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2.教育学的萌芽和发展A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B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1776-1787年,德国哲学家康德曾4次在格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较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讲授。

1806年,赫尔巴特接替了康德在格尼斯堡大学的教育学教席,并出版了《普通教育学》。

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C 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3个阶段<1>1861年,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出版<2>20世纪初1901年,德国的梅伊曼首先提出了“实验教育学”这一术语1908年,德国教育家拉伊出版《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3>19世纪末20世纪初1916年,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出版《民主主义与教育》(是在批判脱离儿童生活的、以教师传授书本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基础上提出的1930年,我国的扬贤江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

(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D 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1963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发表了《教育过程》(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倡发现学习1975年,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赞科夫出版了《教学与发展》(书中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3.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第一章教育的概念1.教育的概念: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2.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学》大学期末考试 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大学期末考试 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期末复习提纲一、选择题1.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一)教育学的萌芽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因材施教)道家老子主张回归自然,一切任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教育。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而著名(产婆术)。

明确提出“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

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提出和谐发展教育。

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

比较系统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阶段1.英国哲学家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全面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按照年龄分期确定了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提出著名“白板说”。

4、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近代教育论述中最完备的关于教育年龄阶段的划分。

5、德国哲学家康德明确主张进行“教育实验。

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旧三中心7、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书中提出教育目的是全面和谐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

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8、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提出“做中学”的思想,构成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

(新三中心)现代教育派的代表。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2.教育家及代表作: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被认为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第一本教育著作。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第⼀章教育与教育学第⼀节:教育的认识1、教育: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的⾝⼼发展、培养⼈为⽬的的,在⼀定社会背景下发⽣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2、教育要素:学习者(受教育者)、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中介)学习者(受教育者):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教育的对象、学习的主体。

重点: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教育活动的促成者。

职责:传道、授业、解惑、引导、促进、规范教育影响(教育中介):学习者与教育者进⾏教育活动时所依赖的⼀切事物的总和。

有形客体:场地、设备、⼿段、⽅法、组织形式、教育内容、⽬的⽆形客体:交流、谈⼼,⼈格的交流3、教育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有机运⾏的整体、完整实践活动的系统、教育活动的双重性:⽣产活动=主体—客体(对象化活动)教育活动=主体—主体(交往性活动)第⼆节教育的产⽣与发展⼀、关于教育起源的种种学说1.“⽣物起源说”勒图尔诺、沛西·能(法)教育是超出⼈类社会范围的⼀种现象⽣来具有、遗传、潜在的教育2.“⼼理起源说”孟禄(美)⼉童对成⼈的本能的、⽆意识的模仿⽆⽬的、⽆意识、⾮社会性3.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起源说”“劳动起源说”教育是⼀种社会现象,是⼈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王守恒《教育学教程》教育起源于为传递在⼈类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以⽣产劳动经验为主的超⽣物经验的需要。

——陈焕章《教育原理》⼆、⼈类教育产⽣的前提1.⼈类教育产⽣的⽣物前提教育的必要性:种⽣命:与动物既相同⼜不同,不同之处表现为⼈的未特定化、未完成性教育的可能性类⽣命:⼈类的发展主要依靠间接经验、间接知识,⽂化进化⼈类的双重⽣命2. ⼈类教育产⽣的社会前提⼈类社会的诞⽣劳动——标志着动物的本能活动已经转变为⼈类⾃觉的劳动劳动的技术结合——制造和使⽤⼯具、传递经验、⾃我意识的形成、语⾔的产⽣个体经验的类化劳动的社会结合——集体劳动、集体获益◎⽣产劳动为教育的产⽣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三、教育的历史发展1.农业社会的教育农业社会的基本特征:⾦属劳动⼯具;第⼀产业的形成;剩余价值与私有制;阶级分化教育的特点1、脑体分⼯、统治阶级垄断教育⼤权2、鲜明的等级性、专制性3、教育与⽣产劳动相对⽴、脱离⽣产2.⼯业社会的教育(18世纪末)⼯业社会的基本特征:⼤机器⽣产;第⼆产业的形成;科学技术的发展;资本市场的扩⼤;劳资关系的改善教育的特点:(1)教育的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学校的建⽴(2)教育的内容:教育的⽣产性、科学技术(3 )教育的公共性:初等、中等教育、义务教育3.信息社会的教育(20世纪60年代)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第三产业的形成;⾼智能科技的发展;民主平等关系的建⽴教育的特点:(1)学校教育的变⾰:教育理念、⽅式、内容、课程、组织。

《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1、广义的教育概念和狭义的教育概念;教育学的概念;十八大教育热点2、人的发展以及影响人的发展因素;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具体特点;教育与人的尊严的关系;素质教育概念;当前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在教育改革中推行素质教育3、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与教育发展的辩证关系4、教育目的概念;《教育法》规定的教育目的内容;对我国教育目的分析;我国教育目的实施要求(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与教育目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概念;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区别;我国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人的全面发展概念及内涵5、学制的概念及类型;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发展趋势;义务教育的概念;义务教育的特征;当前实施义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6、教师职业道德;教师成长阶段特点;进步主义学生观代表人物及思想;现代学生观;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师生关系的内涵和意义7、广义的课程概念;影响课程的因素;课程标准概念;学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潜在课程;课程资源利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8、当代教学观的演变趋向;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教学设计的概念;中小学常用的具体教学方法;9、德育的概念及地位;德育原则;德育基本途径10、班主任概念;班主任素养;班主任工作内容;班级活动的设计。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判断、选择、简答、论述、班级活动设计、案例分析教育学考点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目的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

3.个人本位论个人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目的应当由人的本性、本能的需要来决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这就是所谓个人本位论。

代表人物:卢梭、福禄培尔、裴斯泰洛齐4.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目的是由社会的需要所决定的,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就是教育要追求的根本目的,教育应该按照社会对个人的要求来设计。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填空题1.从形式上看,教育经过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再到制度化教育的发展过程。

2.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杜威、克伯屈。

3. 元教育学是以教育学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理论。

4.梅伊曼、拉伊是实验教育学流派的代表人物。

二、判断题1.从词源分析,中文中“教育”一词意思是上一代对下一代的培养(灌输),强调外塑。

(×)2.从词源上分析,西文中的“教育”一词含有“内发”、“启发”之意。

(√)3.自然界、动物界对人的影响不能称之为教育。

(√)4.师傅带徒弟,师傅什么也没教,但徒弟很机灵,在看师傅做的过程中学到了师傅的技艺,这也是教育。

(×,6)5.纯粹的身体影响不能称之为教育。

(√,7)6.教人偷盗、教人诈骗、教人说谎,也是教育(教唆)。

(×,7)7.教育的显性功能是有目的实现的功能,隐性功能则是主观愿望之外产生的意外结果。

(√)8.工具论认为教育是作为人类生存的一种工具而存在的。

(√,23)9.教育的本体功能是指教育促进社会的进步。

(×,25-26)10.布鲁纳(布雷钦卡)是元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37)三、单项选择题1.教育起源于儿童日常生活中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是哪种教育起源论的观点?( B )A.神话起源论B.心理起源论C.生物起源论D.劳动起源论2. 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这是哪种教育起源论的观点( C )A.神话起源论B.心理起源论C.生物起源论D.劳动起源论3.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D )A.勒图尔诺B.达尔文C.沛西·能D.孟禄4.原始社会的教育处于( A )阶段。

A.非形式化教育B. 形式化教育C.制度化教育D.现代化教育5.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教育处于( B )阶段。

A.非形式化教育B. 形式化教育C.制度化教育D.现代化教育6.将教育功能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的依据是( B )A.教育作用的对象B.教育作用的方向C.教育作用的呈现形式D.教育作用的内容7.( A )将教育功能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类。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精)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精)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绪论1.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2.教育学的萌芽和发展A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B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1776-1787年,德国哲学家康德曾4次在格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较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讲授。

1806年,赫尔巴特接替了康德在格尼斯堡大学的教育学教席,并出版了《普通教育学》。

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C 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3个阶段<1>1861年,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出版<2>20世纪初1901年,德国的梅伊曼首先提出了“实验教育学”这一术语1908年,德国教育家拉伊出版《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3>19世纪末20世纪初1916年,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出版《民主主义与教育》(是在批判脱离儿童生活的、以教师传授书本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基础上提出的1930年,我国的扬贤江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

(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D 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1963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发表了《教育过程》(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倡发现学习1975年,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赞科夫出版了《教学与发展》(书中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3.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第一章教育的概念1.教育的概念: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2.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认识1、教育: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培养人为目的的,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2、教育要素:学习者(受教育者)、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中介)学习者(受教育者):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教育的对象、学习的主体。

重点: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人,教育活动的促成者。

职责:传道、授业、解惑、引导、促进、规范教育影响(教育中介):学习者与教育者进行教育活动时所依赖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有形客体:场地、设备、手段、方法、组织形式、教育内容、目的无形客体:交流、谈心,人格的交流3、教育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有机运行的整体、完整实践活动的系统、教育活动的双重性:生产活动=主体—客体(对象化活动)教育活动=主体—主体(交往性活动)《论语》:学而时习之、有教无类、学思结合温故而知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记》:长善救失、教学相长、启发诱导,中国第一步教育专著《理想国》柏拉图:儿童教育(身体、习惯、品质)培养哲学王《雄辩术原理》昆体良:重视德性、培养雄辩家、教育内容(文法、修辞、音乐、几何、天文学、哲学),第一步教育专著(二)形成阶段夸美纽斯(1592—1670年)捷克教育家《大教学论》1632年:班级授课制、直观教学。

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赫尔巴特(1776—1841年)德国教育家《普通教育学》1806年:教师中心论、四段教学法。

第一部现代教育学著作。

(三)发展阶段实科教育学:斯宾塞《教育论》(1861年)实验教育学: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1914年)拉伊《实验教育学》(1908年)文化教育学:狄尔泰《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性》(1888年)斯普朗格《教育与文化》(1919年)克伯屈《设计教学法》(1918年)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教育的阶级性: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教育的目的:促使人的全面发展三、当代教育学的状况1、研究问题、领域的扩大化2、理论基础、研究模式的多样化3、学科的分化和体系化4、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密切化5、教育学元理论的形成四、学习教育学的意义1、科学解释教育问题2、掌握教育规律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4、促进教育科学的发展第二章教育功能第一节教育功能概述一、教育功能的含义教育功能是指教育在其内外联系中所表现出的特性和能力。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发现教育问题,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行动研究法:是以教师作为研究者,在日常的教育情境中,以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教育教学活动目标的达成或者教育活动的改进为研究目的的实践反思活动。

3、教育叙事研究法:是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它不直接给教育下定义,也不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呈现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

4、校本研究法:是以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既注重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又关注经验总结和规律探索的研究。

5、教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说,凡是有目的、有意识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上说,教育即学校教育,即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6、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一定社会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规定了人才培养总的质量规格。

7、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职业发展的需要,逐步缩小与社会期望的差距,成为合格的教育专业人员的过程。

8、课程:课程是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等的规划和设计,是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材及其进程的总和。

9、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是指,在光与课程基础上,为使教育内容充分发挥其统一性,可以某一社会问题为核心,由一个教师或教师小组连续教学。

学科课程:学科课程是根据学科组织教材,把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基本要素有组织的进行传授,能够让人系统的掌握文化遗产。

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是侧重于学生直接经验的一种课程形式,他认为课程应该是一系列由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

10、学科教程标准:学科教程标准从整体上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及其在课程体中的地位,规范性地规定学科教学目标、内容范围、顺序,是对课程的总体设计,也是教科书编写和教学质量测评的依据。

《教育学》复习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教育学》复习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

……教育起源:神话、生物(最早)、心理、劳动(马克思主义)起源说。

认为教育是儿童对成人的模仿是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孟禄……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

……填空题……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的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射击、投枪、打猎、下棋&吟诗)。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简答、填空……教育民主化的内涵:a.实现教育机会均等;b.师生关系民主化;c.教育方式、内容民主化;d.教育自由化。

……教育在提升人类地位中的作用: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潜能的发掘、力量的发挥、个性的发展。

第二节教育学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揭示教育规律;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学的研究价值:宏观:超越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微观(学习研究教育学的意义):a.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b.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c.利于掌握学生思品发展规律,做好教育工作;d.利于教师构建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e.有助于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改。

《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1、教育学:研究培养人、开发人的潜能的学问,是研究教育活动、探索教育规律的一门人文社会科学。

2、教育: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中、有目的培养人才社会活动,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基本途径,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狭义指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地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教育目的:是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要求,是根据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4、教育规律: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本质性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性。

5、“课程开发”的概念。

课程开发是指课程开发主体基于不同的课程观自主自觉地进行调研审视与研制课程方案的过程6、“教学”的概念。

是以学生学习间接经验为基础,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系列教学交往活动,并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师指导下的学习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

7、教学原则:指教师的教,也指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它反映了人们对教学活动本质性特点和内在规律性的认识,是指导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

8、教育政策:是政党或国家为实现教育目标而制定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方针、策略和行动准则9、教育法规:是教育方面的法律、法令、条例、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是国家管理教育的基本依据。

10、启发性原则:指教师的教要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配合,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并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从而有效地发展智力11、什么叫儿童的主体性?主体性在人的发展中有何作用?儿童的主体性就是儿童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意志和发展要求支配自己和行为,具有主动、积极的心态以及探索未知和创新的内在需求。

作用:1、发挥儿童主体性,使儿童积极参与生活和教育活动,可以促进身体的发展和心智的成熟。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学校教育:由专职人员和专职机构承担的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教育者进行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社会活动。

2.教育目的:指社会对教育所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体设想或规定,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3.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的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4.义务教育:是按照法律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于保障的国民教育。

5.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新的、意外的情况正确而迅速地做出判断,并巧妙加以解决的能力。

6.课程:狭义: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广义: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安排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7.课程编制:完成一项课程计划的整个过程它包括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实施课程和评价课程等阶段8.教学计划:是课程的总体规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9.教学大纲: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确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规定学科的教材范围,教材体系,教学进度和教法上的基本要求10.教学方法:是指老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教育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一整套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11.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12.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13.陶冶法:是教育者利用或创造良好的教育情景,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法。

《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2篇)

《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2篇)

《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2篇)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第一篇)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历史发展1.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不仅关注教育实践,还探讨教育理论,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2. 教育学的历史发展古代教育思想:从中国古代的孔子、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这些思想家对教育的本质、目的和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近代教育学的形成: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的诞生。

洛克、卢梭等人的教育思想进一步丰富了教育学的内容。

现代教育学的发展: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育理论等,都对现代教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3.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思辨法:通过逻辑推理和哲学思考来探讨教育问题。

实证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收集数据,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历史法:通过研究教育历史,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

二、教育的本质与功能1. 教育的本质社会性: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传递文化、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

个体性:教育是个体社会化和发展个性的过程,旨在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2. 教育的功能社会功能: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个体功能:教育通过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价值观塑造,促进个体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发展。

3. 教育的类型正规教育:指学校教育,具有系统性、计划性和规范性。

非正规教育:指学校教育以外的各种教育形式,如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等。

非正式教育:指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教育,如家庭教育、社会交往等。

三、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1. 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指国家和社会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总的要求。

狭义的教育目的:指各级各类学校对培养对象的具体要求。

2. 教育目的的确定依据社会需求:教育目的必须符合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个体发展:教育目的必须符合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和需求。

3. 教育制度教育制度的定义: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活动的组织体系和管理规范。

(完整版)教育学期末复习名词解释+简答

(完整版)教育学期末复习名词解释+简答

(完整版)教育学期末复习名词解释+简答一、名词解释:教育规律: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过程的规律性教育: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自觉地有目的地促进人的发展的活动狭义的教育:一种专门组织的不断趋向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的教育教育者:参与教育活动、与受教育者在教学或教导上互动,对受教育者体、智、德、美、行(实践智慧与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产生影响的人,主要指教师受教育者:参与教育活动、与教育者在教学与教导上互动,以期自身在语言、知识、智慧、学业、品德、审美和体魄等方面获得发展的人,主要是学生。

教育活动方式: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学习教育内容所选用的交互活动方式。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引导人的社会化,影响人的社会实践,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与变革。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转换、调动和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人的智慧才能,实现其人生价值。

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所要培养的人的个体素质的总的预期与设想,是对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的个体素质的规定。

个人本位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与个性,至于社会的要求是无关紧要的。

社会本位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由社会发展的需要所决定的,至于人的潜能与个性的需要是无关紧要的。

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是人不断走向自由和解放的过程,是人类历史追求的真正目的。

教育制度: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实施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则课程:由一定的育人目标、特定的知识经验和预期的学习活动方式构成的一种蕴含着丰富、基本而又有创造性与潜质的一套计划与设定。

课程方案: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的文件课程标准: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的关于课程的性质与价值、目标与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教科书:亦称课本,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教学规范用书课程设计:以一定的课程观为指导制定课程标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预设学习活动方式的活动,是对课程目标、教育经验和预设学习活动方式的具体化过程。

教育学 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 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教育学是以教育事实为基础,以教育价值观引导下形成的教育问题为对象,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动规律性联系,并服务于教育实践的一门学问。

2.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指泛指一切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狭义: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3.教育目的: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阶级利益需要提出的培养人的质量规格的总设想或规定,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影响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想结果。

4.学校教育制度(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学校之间的纵横衔接关系。

5.义务教育: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是一种普遍的、全民的教育。

6.课程:广义的课程指的是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全部经验,狭义的课程是指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

7.课程计划: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8.课程标准:指学科课程标准,它是各学科的纲领文件。

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9.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配。

10.教学:是以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为基础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是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互动、动态生成为存在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11.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具体方式和手段的总称。

12.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

13.班级授课制: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程,由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制度。

教育学期末复习要点

教育学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含义广狭之分从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增强人们体质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可以称之为教育活动。

广义教育即包括制度化的教育,也包括非制度化的教育,它是众多形态教育的总称。

它包括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职场中、社会上所受到的各种有目的的影响。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它是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由社会专门机构即学校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影响,促使人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人们日常所说的教育,多数情况下是指这种狭义的教育。

P(3~4)2.教育的要素①教育者②学习者③教育影响p(4~6)3.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

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是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P(8)4.教育学的一些著作和名人①《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②在欧洲,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先哲圣贤们有着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思想,柏拉图的《理想国》、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等是其代表作。

③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J·A·Comenius,1592—1670)出版了《大教学论》,被称作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④完整的教育学体系创立者是德国教育理论家赫尔巴特(J·F·Herbart,1776—1841),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⑤传统教育学的“三个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赫尔巴特为代表】新的“三个中心”(即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美国的杜威为代表】⑥罗杰斯(C·R·Rogers,1902—1987)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观,主张以人的本性为出发点,以发展创造力为核心,以形成独立的个性为归宿的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中心,建立新的师生关系;强调意义学习和无结构教学及其特殊的教学方法等。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一、选择填空与部分简答知识点1.教育影响(教育影响的内容):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环境2.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大约提要战国末期,儒家思孟学派撰。

3.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为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著《论演说家的教育》4.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教育学代表作:柏拉图《理想国》,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5.最先提出教育学概念的是英国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6.被称作西方教学思想史上第一部教育学著作的就是捷克教育学家夸赞美纽斯的《小教学论》(1632)7.几个重要的教育学著作:【英】洛克《教育漫话》(1693年)、【法】爱尔维修《论人及其智力和教育》(1773)、【英】斯宾塞《教育论》(1860)、【德】福禄贝尔《人的教育》(1826)8.完备的教育学体系创立者就是德国教育理论家赫尔巴特,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作“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理论奠基人”。

9.公认的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德】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806)10.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就是美国的杜威11.“崭新三艺”指数学、自然科学、外国语12.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①顺序性②阶段性③差异性④不均衡性⑤互补性13.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①遗传②环境③教育④个体的主观能动性14.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教学制15.传统课堂教学常用的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探讨法、模拟法、实验法、练习法、进修法等16.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①备课②上课③作业的布置与批改④课外辅导⑤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17.上等一堂课的标准:理念科学、目标明晰、内容恰当、语言准确、方法适度、积极性低、非政府得宜、效果杰出18.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概述(【美】科尔伯格认知心理学)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19.社会行动模式(p198起至)【美】弗雷德.纽曼①理论假设②教育课堂教学20.德育方法:①说理教育②陶冶③榜样示范④实际锻炼⑤奖赏与惩罚⑥品德修养指导法21.现代教师的专业素质:科学知识素质、能力素质、专业情意22.现代教师的专业角色:学生的诊断师、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生活与学习的辅导者、合作者、评价者、学生潜能的发现者、研究者、教育共同体的协调员、真善美的追求者23.现代教师的专业形象:道德形象,文化形象,风貌形象24.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策略:专家助推、校本教研、科研沙龙、专业深造、教师职业生涯规划25.21世纪教育发展的趋势:民主化、终身化、全球化、信息化26..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影响:①社会文化传统②社会文化水平③社会文化的传达、传播和变迁④社会文化内容二、名词解释27.教育:教育就是一种存有非政府持续展开的并以引起自学为目的的交流,就是推动人的发展的社会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教育功能
• 1、教育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教育的社
会功能 • 2、教育功能类型的划分。 • 3、教育的个体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 4、教育的人口功能表现。 • 5、教育的经济功能表现。 • 6、教育的政治功能表现。 • 7、教育的文化功能表现。 • 8、教育相对独立性的含义与表现。
• 一、教育的人口功能 • (一)教育是减少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
• 1、 提出培养现代人即全面发展的人这一
目标并将它付诸实施; •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意义日益广大, 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和加强; • 3、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教育的公共性 日益突出; • 4、拥有前所未有的新手段; • 5、日益显示出整体性、开放性;
• 6、教育功能扩展和增强; • 7、教育的社会地位逐步发生根本变化; • 8、教育不断变革; • 9、教育理论的自觉性不断提高; • 10、教育的国际化和本土化趋势明显; • 11、教育的终身化。
第六章
课程
• 1、名词解释:课程,学科课程,综合课程、
核心课程、活动课程、课程目标、课程标 准、课程实施、 • 2、主要课程理论流派的基本观点。 • 3、课程目标的特征。 • 4、主要课程类型。
• 5、影响课程变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 6、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 7、联系实际谈谈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
程存在的问题以及在课程改革中应如何纠 正。 • 8、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第七章 课堂教学
• 1、名词:教学;教学设计;教学策略 • 2、当代“教学”的新观念。 • 3、教学设计的特征和依据。 • 4、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 • 5、教学策略的特征。 • 6、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
长的手段之一 ; • (二)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改变人口质 量的手段之一 ; • (三)教育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 ; • (四)教育有利于人口的迁移 。
• 教育的经济功能: • (一)教育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 • 的劳动力,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 • (二)教育对提高劳动生产率起关键作 • 用; • (三)教育实现着知识的再生产和知识 • 创新

第四章
• • • • • •
教育制度
1、名词:教育制度 学制 义务教育 2、教育制度的特征。 3 、现代学制有哪些类型?我国现行学制主 要属于哪种类型? 4、现代学制的变革有哪些趋势?参照现代学 制变革的趋势,你认为我国的现行学制需要怎样 进一步改革? 5、联系当地实际分析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6、为什么终身教育会成为现代教育制度的 发展方向?怎样才能使我国的教育制度朝终身教 育的方向发展?
《教育学》期末复习
教育学教研室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 1、名词解释;教育 教育学 教育形态 • 2、从谢弗勒对教育概念界定方式的规定,你获 • • • • •
得哪些启示? 3、结合教育实际,谈谈你对教育三要素的认识。 4、简述目前教育学研究中对教育形态的划分。 5、古代社会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么? 6、现代社会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7、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各阶段有代表性的教育家,教育著作及主要特征 是什么?


• 6、结合教育实际说明如何结合学生发展的
一般规律施以教育? • 7、影响师生关系构建的因素有哪些?理想 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 8、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有哪些?
• • •
• •

学生身心发展与施教: 1、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规律, 决定着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 2、学生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规律要 求教育工作要有针对性 ; 3、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规律要求教育 要适时和掌握关键期 ; 4、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规律要求教育工 作必须因材施教; 5、学生身心发展的整体性规律要求教育工 作要有整体性。
• •

• • • •

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1、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在西 方还具有鲜明的宗教性; 2、教育具有非生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分 离); 3、教育是面向少数有特权阶层子弟的,以 培养统治阶级的接班人为目的; 4、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军事知识、宗教教义和 道德经典; 5、教育的主要方法是严酷的纪律和强迫下的 反省; 6、教育组织形式以个别教学为主,没有形成 系统的学校教育制度; 7、教育实践以教育经验为基础,教育理论研 究不独立、不系统、不科学。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 • •
1、名词解释:教师;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 教师的职业道德;学生发展;师生关系 2、你怎样理解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 地位和作用? 3、结合所学理论分析影响教师社会地位的 因素有哪些? 4、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具体内容包括哪 些方面? 5、一个成功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扮演的角 色有哪些?运用角色理论分析教师在教学中的行 为。
• 教育的文化功能: • (一)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 • (二)传播—丰富文化的功能; • (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 • (四)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第三章 教育目的
• 1、教育目的的含义。
2、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有哪些? 3、社会主义国家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什 么? 4、当前阶段我国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5、试分析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结构。 6、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之间是什么 关系? 7、我国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策略有哪些? 8、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 教育的政治功能: • (一)教育通过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和 • 政治人才实现教育的政治作用; • (二)教育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 • 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 • (三)组织学生直接参加社会政治活动,把学生作为 • 现实的政治力量使用; • (四)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 • 拔,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或者加速改 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