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教案 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下册 8_1 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8_1 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堂小结】
用多媒体进行展示
【达标测评】(8分钟)
学生当堂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一、惯性
二、惯性现象
三、惯性的应用与防止
【教后反思】
2.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注意观察。
3.各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统一认识。
4.各组推荐一名同学站起来进行抢答,不足之处小组组长进行补充。
5.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导学三惯性的应用与防止
1.各组以小组为单位对探究活动三的内容进行讨论,统一认识。
2.各组推荐一名同学站起来进行抢答, 不足之处小组组长进行补充。
导学一惯性的概念( 5分钟)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8页“惯性的概念”部分。
2.学生讨论完成导学案探究活动一。
3.小组以师徒结对的形式进行交流,师徒尽量教会徒弟。
4.让各小组5号学生进行抢答,如有问题,各组的师付进行补充。
5.教师对惯性的定义和大小不进行归纳总结。
导学二惯性现象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8页“惯性现象”部分,独立完成探究活动二的相关习题。
导学四典例解析
1.学生独立完成例题1~3。
2.抽查2组5号同学展示例题1,不足之处对应师傅进行补充。
3.抽查4组5号同学展示例题2,不足之处,对应小组组长进行补充。
4.抽查6组3号同学进行点评。
5.抽查8组5号同学展示例题3,不足之处,对应小组组长进行补充。
6.抽查9组3号同学进行点评。
7.教师对本题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6.在水平轨道上滑行的两节车厢质量相同,行驶速度较大的车厢不容易停下来,说明速度较大的物体惯性大。
学法指导:此说法是错误的。由惯性的 定义可知,质量相等惯性相同,跟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无关。而速度较大的车厢不容易停下来原因是:物体因为有惯性,所以速度大的物体要改变原来的速度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不能说明速度较大的物体惯性大。

9.2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导学案2023-2024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9.2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导学案2023-2024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9.2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导学案 20232024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初中物理教师,下面是关于“9.2牛顿第一定律”的第二课时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源自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的第九章第二节。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含义及其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具体包括:1. 牛顿第一定律的表述:一个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解释了物体为何会保持当前的运动状态,以及外力作用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理。

3. 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际应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一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内涵,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在物理学中的重要地位。

2. 学生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物理学的乐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内涵,以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放在桌面上的书本,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没有外力作用,书本会保持哪种运动状态?2. 知识点讲解: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内涵和外延,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概念。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乘坐公交车时的前倾和后仰,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这些现象。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解决一些与牛顿第一定律相关的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9.2 牛顿第一定律2. 板书内容:定义: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苏版初二下册物理导学案: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

苏版初二下册物理导学案: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

苏版初二下册物理导教案:牛顿第必定律(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经过实验 .推理 .总结得出牛顿第必定律2.牛顿第必定律的理解及运用。

正确理解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

3.经过实验剖析,培育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剖析.归纳 .推理〕【知识链接】在装有水的杯子上放一硬纸板,纸板上放一鸡蛋。

快速击打鸡蛋下的硬纸板,鸡蛋竖直落入杯中,并无沿水平方向运动。

英勇地试试看,同学们!【学法指导】利用惯性来解说一些现象时,要先确立好研究对象。

【温故知新】全部物体在没有遇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 __________状态或_____________状态,这就是牛顿第必定律。

依据牛顿第必定律可知,本来静止的物体 ,假如不受任何力 ,那么保持 ________状态;本来运动的物体 ,假如忽然不受任何力 ,不论物体原来如何运动,都要保持 _______________。

【研究新知】一 .自主学习1.由牛顿第必定律可知,全部物体都有保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牛顿第必定律也叫做定律。

2.汽车忽然启动或加快时,乘客的脚随车厢一同运动,而上身因为保持本来的________状态 ,故人向倾倒;汽车忽然刹车或减速时,乘客的脚随车厢一同停止运动,而上身因为保持本来的________状态 ,故人向_倾倒。

3.以下对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只有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B 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C 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D 子弹走开枪口后,还能持续高度向前飞翔,是因为子弹拥有惯性4.以下现象不属于惯性现象的是()A 人走路时脚被绊了一下, 会向前倒下B 投出去的篮球会持续向前飞翔C 封闭了发动机的汽车会向前滑行D 熟透了的桃子会从树上掉下来5.很多高档轿车中安装了安全气囊 ,特定状况下它会〝蹦〞出来 ,免得身体直接撞到车身上而受伤 ,安全气囊最有可能〝蹦〞出来的状况是轿车在 ( )A 高速公路上急速行驶时C 刚开始忽然启动时B 盘山公路上迟缓行驶时D 与前面物体发生剧烈碰撞时二.合作研究1.假如你坐在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上,用手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小球会落在手上 .手的前面仍是手的后方?同学们思虑后观看视频文件。

高中物理 3.2 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教学案 教科版必修1

高中物理 3.2 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教学案 教科版必修1

高中物理 3.2 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教学案教科版必修11、3.2牛顿第肯定律第二课时[目标定位] 1.学会用“掌握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2.会用图象表示加速度与质量、加速度与力之间的关系.1.试验器材:小车、砝码、小桶、砂、细线、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垫木、打点计时器、沟通电源、纸带、刻度尺、天平.2.试验原理:试验的基本思想——掌握变量法(1)保持讨论对象即小车的质量不变,转变小桶内砂的质量,即转变作用力,测出小车的对应加速度,验证加速度是否与作用力成正比.(2)保持小桶中砂的质量不变,即保持作用力不变,转变讨论对象的质量,测出对应不同质量的加速度,验证加速度是否与2、质量成反比.想一想:试验中小车的加速度怎样得到?答案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利用逐差法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一、试验方案的设计1.三个物理量的测量方法——体会近似法本试验的讨论对象: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小车(装置如图321所示).图321(1)小车质量的测量:利用天平测出,在小车上增减砝码可转变小车的质量.(2)拉力的测量:当小桶和砂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的状况下,可以认为小桶和砂的重力近似等于小车所受的拉力(合外力),即F≈mg.(3)加速度的测量:由纸带依据公式Δx=aT2,结合逐差法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2.试验数据的处3、理方法——图象法、“化曲为直”法(1)讨论加速度a和力F 的关系图322以加速度a为纵坐标,以力F为横坐标,依据测量数据描点,然后作出图象,如图322所示,若图象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就能说明a与F成正比.(2)讨论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如图323甲所示,因为aM图象是曲线,检查am图象是不是双曲线,就能推断它们之间是不是反比例关系,但检查这条曲线是不是双曲线,相当困难.若a和M成反比,则a与必成正比.我们实行“化曲为直”的方法,以a为纵坐标,以为横坐标,作出a图象,若a图象是一条通过原点直线如图乙所示,说明a与成正比,即a与M成反4、比.甲乙图323二、试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小车的质量M,并把数值记录下来.2.按图324所示的装置把试验器材安装好(小车上先不系绳).图324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木块,反复移动木块位置,直到轻推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为止(纸带上相邻点间距相等).4.在小桶里放入适量的砂,并把细绳系在小车上,在小车上加放适量的砝码,用天平测出小桶和砂的质量m,记录下来.接通电源,放开小车,待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好点后取下纸带,并设计表格如下.次数123456小车加速度a/(ms-25、)砂和小桶的质量m/kg拉力F/N5.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转变砂和小桶的质量,按步骤4再做5次试验.6.在每条纸带上选取一段比较理想的部分,算出每条纸带对应的加速度的值,填入表格中.7.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横坐标表示作用力,依据试验结果画出小车运动的aF图象,从而得出aF的关系.8.保持砂和小桶的质量不变,在小车上加放砝码,重复上面的试验,求出相应的加速度,并设计表格如下.依据试验结果画出小车运动的a图象,从而得出aM的关系.次数123456小车加速度a/(ms-2)小车质量M/kg1/M/kg -19.整理试验器材,结束试验.三、6、误差分析1.托盘和砝码的总重力约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但会带来肯定的误差.小车的质量与砂桶和砂的总质量相差越大,这种误差越小.2.为减小长度测量时的偶然误差,可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3.没有平衡摩擦力或摩擦力平衡不好,试验中作出的aF或a图象不过原点.四、留意事项1.试验中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且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2.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悬挂小桶,但小车应连着纸带且接通电源.用手轻轻地给小车一个初速度,假如在纸带上打出的点的间隔匀称,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跟它受到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平衡.3.转变砂的质量过程中,要始终保证砂桶(包7、括砂)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4.作图时应使所作的直线通过尽可能多的点,不在直线上的点也要尽可能的对称分布在直线的两侧,但若遇到个别偏离较远的点可舍去.典例精析例1 用如图325所示的装置讨论在作用力F肯定时,小车的加速度a与小车质量M的关系,某位同学设计的试验步骤如下:图325A.用天平称出小车和小桶及内部所装砂子的质量;B.按图装好试验器材;C.把轻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悬挂砂桶;D.将电磁打点计时器接在6V电压的蓄电池上,接通电源,放开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并在纸带上标明小车质量;E.保持小桶及其中砂子的质8、量不变,增加小车上的砝码个数,并记录每次增加后的M值,重复上述试验;F.分析每条纸带,测量并计算出加速度的值;G.作aM关系图象,并由图象确定aM关系.(1)该同学漏掉的重要试验步骤是________,该步骤应排在________步试验之后.(2)在上述步骤中,有错误的选项是________,应把________改为________.(3)在上述步骤中,处理不恰当的是________,应把________改为________.解析试验中把小桶及其中砂子的重力看做与小车所受拉力大小相等,没有考虑摩擦力,故必需平衡摩擦力.电磁打点计时器 9、接在6V电压的蓄电池上将无法工作,必需接在6V以下沟通电压的学生电源上.作aM关系图象,得到的是双曲线,很难作出正确的推断,必需“化曲为直”,改作a关系图象.答案(1)①平衡摩擦力B(2)步骤D 6V电压的蓄电池6V以下沟通电压的学生电源(3)步骤G aM a借题发挥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将不带定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托盘状况下,使小车带动着纸带(打点计时器打点时),沿长木板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目的:使托盘与砝码的重力等于小车受到的合力.例2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活动中,某小组设计了如图326所示的试验装置.图10、中上下两层水平轨道外表光滑,两小车前端系上细线,细线跨过滑轮并挂上砝码盘,两小车尾部细线连到掌握装置上,试验时通过掌握装置使两小车同时开始运动,然后同时停止.图326(1)在安装试验装置时,应调整滑轮的高度,使________;在试验时,为减小系统误差,应使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______(选填“远大于”“远小于”或“等于”)小车的质量.(2)本试验通过比较两小车的位移来比较小车加速度的大小,能这样比较,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11、_________________.(3)试验中获得数据如下表所示:小车Ⅰ、Ⅱ的质量均为200g.试验次数小车拉力F/N位移x/cm1Ⅰ0.1Ⅱ0.246.512Ⅰ0.229.04Ⅱ0.343.633Ⅰ0.341.16Ⅱ0.444 .804Ⅰ0.436.43Ⅱ0.545.56在第1次试验中小车Ⅰ从A点运动到B 点的位移如图327所示,请将测量结果填到表中空格处.通过分析,可知表中第________次试验数据存在明显错误,应舍弃.图327解析(1)拉小车的水平细线要与轨道平行.只有在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时,才能认为砝码盘12、和砝码的总重力等于细线拉小车的力.(2)对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时间相同时,依据x=at2,得=.(3)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mm,要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读数为23.86cm-0.50cm=23.36cm.答案(1)细线与轨道平行(或水平) 远小于(2)两小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两小车的运动时间相等(3)23.36(23.34~23.38均对) 3例3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试验装置如图328甲所示.图328(1)在平衡小车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过程中,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328乙所示.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13、为0.02s.从比较清楚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该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m/s2.(结果保存两位有效数字)(2)平衡摩擦力后,将5个相同的砝码都放在小车上.挂上砝码盘,然后每次从小车上取一个砝码添加到砝码盘中,测量小车的加速度.小车的加速度a与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F的试验数据如下表: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F/N0.1960.3920.5880.7840.980加速度a/(ms-2)0.691.181.662.182.70图329请依据试验数据在图329中作出aF 的关系图象.(3)依据提供的实14、验数据作出的aF图线不通过原点,请说明主要缘由.解析(1)计数点时间间隔T=0.1s,间距x1=3.52cm.x2=3.68cm,x3=3.83cm.因x2-x1=a1T2,x3-x2=a2T2,a=,得a==0.16m/s2.(2)aF图象如下图.(3)设砝码盘的重力为F0,则a==+,因F0≠0,故F=0时,a≠0,图线不过原点.答案(1)0.16(2)aF 图象见解析图(3)未计入砝码盘重力或砝码盘的重力不能忽视借题发挥试验中作出的aF图象有时不过原点,如图3210所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缘由是:试验中没有考虑砝码托盘15、的质量,误将砝码的重力等于拉力F,或是平衡摩擦力时垫得太高了,会出现图象甲的状况;试验中没有平衡摩擦力或摩擦力平衡不充分,会出现图象乙的状况.图32101.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试验中,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打上的点计算出.(1)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________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及盘中砝码的重力.(2)一组同学在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试验时,保持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肯定,转变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测出相应的加速度,采纳图象法处理数据16、.为了比较简单地观测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应当作a 与______的图象.(3)乙、丙同学用同一装置做试验,画出了各自得到的a图线如图3211所示,两个同学做试验时的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m乙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m丙.图3211解析(1)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试验中,要保证m?M,才能保证绳子的拉力约等于m的重力.(2)依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合力肯定时,a 与M成反比,因为反比例函数图象是曲线,而依据曲线很难判定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正比例函数图象是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就比较简单判定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17、关系.所以试验数据处理时作出a与的图象.(3)在小车质量M相同的状况下,拉力越大,加速度越大,试验中我们又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和盘中砝码的重力.所以两个同学做试验时盘中砝码的质量不同,m乙大于m丙.答案(1)M?m (2) (3)大于2.(2021四川绵阳期末)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试验中:(1)为了探究小车(包括里面所装钩码)总质量M肯定时,加速度a与合力F的定量关系,需要在砝码盘里面添加砝码来转变小车所受到的合力.砝码质量m和小车总质量M分别选取以下四组值:A.M=500g,m分别为50g、70g、100g18、、125gB.M=500g,m分别为20g、30g、40g、50gC.M=200g,m分别为50g、70g、100g、125gD.M=200g,m分别为30g、40g、50g、60g若其他操作都正确,那么应当选用________组值(选填字母)进行试验时的试验误差较小.(2)如图3212是试验中得到的一条已打点的纸带,纸带上的A、B、C、D、E、F、G均为相邻计数点,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0.02s,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计时点未画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已标注在图上,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m/s2,打19、C点时的速度大小vC=______m/s.(以上结果都保存2位有效数字)图3212解析(1)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试验中,要保证m?M,才能保证绳子的拉力约等于m的重力.(2)计数点时间间隔T=0.1s,间距x1=2.67cm.x2=3.57cm,x3=4.46cm,x4=5.37cm,x5=6.28cm,x6=7.20cm.由a==0.91m/s2.vC==0.40m/s.答案(1)B (2)0.91(0.90~0.93都正确) 0.40。

《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

《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专题CHUZHONGWULIZHUANTI《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教学设计辽宁省辽阳县柳壕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陈璐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本章的最后一节,分为两课时,第1课时学习惯性,第2课时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三大定律之一,是整个力学的基础,它确立了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深入研究运动和力关系的本质,是前面力的作用效果的延伸,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之前的知识。

牛顿第一定律是本章的重点,是本章所学知识的升华。

二、学情分析在第1课时知道惯性的前提下,第2课时的探究实验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基本可以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教学中应组织好学生交流,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经分析、比较,认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进一步归纳和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到结论的方法。

(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能区分惯性和惯性定律。

(3)知道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而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概括,推理总结得出的一条规律。

(4)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难点: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五、设计思路在上一课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从而引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在课程设计上先利用生活例子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再运用得出的规律解释问题,引导学生反思对常见现象的认识是否准确。

利用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学生较好地融入课堂教学,在教学中灵活利用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感受到任何知识的形成都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的发展是漫长的,科学家是伟大的,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演示实验:在桌面上缓缓推动黑板擦,使其从静止开始慢慢向前运动,撤掉推力后,黑板擦立即停止运动;在桌面上用力推一下黑板擦,使其从静止开始向前运动,黑板擦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

3.4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导学案)七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

3.4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导学案)七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

3.4 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惯性,知道惯性是物质的固有属性;2.能用惯性知识解释有关的现象;3.知道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的实例。

【学习重点】了解惯性,能用惯性知识解释有关的现象;【学习难点】惯性只与质量有关;惯性是一种现象不是作用;利用惯性知识解释相关的一些现象。

【自主学习】(此模块是回顾与预习)1.牛顿第一定律内容:,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我们把叫做惯性。

3.物体惯性的大小只由决定。

【课堂探究】一、惯性原来,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性质。

1.惯性定义我们把叫做惯性(inertia)。

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活动1:如图所示,向右拉动木块,当木块受阻碍而停止运动时,上面的木块将会。

为什么?说明活动2:如图所示,用手指弹击卡片,卡片上的硬币会跟着飞出吗?为什么?说明活动3:如图所示,取一只开有一个洞的纸板箱(纸板的其他接缝均用胶带纸封住),用两肘抱住纸箱,让洞口对着点燃的蜡烛,用两手同时拍击箱的两个侧壁,将会看到。

你能用惯性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吗?说明2.惯性的理解深刻理解惯性1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属性,无论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无论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具有惯性。

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深刻理解惯性2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是力,我们可以说“物体具有惯性”,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的作用”,任何物体在任何时间都有惯性。

深刻理解惯性3物体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的质量决定。

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而一个物体惯性的大小则意味着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惯性与物体的形状、位置、体积、是否运动及速度大小等因素均无关。

思考与讨论1.离开喷泉口的水,为什么还会继续向上运动?2.倒胡椒粉时,手为什么需要晃动?3.用惯性解释一些现象惯性现象解释的一般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2)研究对象原来做什么运动;(3)确定受力物体发生了什么变化,突然静止还是突然运动;(4)另一个未受力的物体由于具有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从而推测其运动轨迹。

8.1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教学教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同步教学(人教版)

8.1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教学教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同步教学(人教版)

8.1 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教学教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同步教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牛顿第一定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掌握其内容和意义。

2. 学习运用实验探究和科学推理的方法研究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分析实际问题。

2. 学会运用实验探究和科学推理的方法研究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难点:如何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分析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小车、滑轮、阻力板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会停下来?引出本节课的内容——牛顿第一定律。

2. 讲解: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让学生理解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物体在受到不同阻力时的运动状态,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探究和科学推理的方法研究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分析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牛顿第一定律内容: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意义:揭示了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原因。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分析一个问题,并写出解答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应用,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完全不受外力的物体?进一步探讨牛顿第一定律的局限性。

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教案

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教案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的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

2、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想象能力。

3、了解惯性及生活中惯性的应用教学重点:1、牛顿第一定律2、惯性的概念教学难点:1、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2、惯性的理解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识师: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生: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师:你能举出一些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例子吗?生:①力能使静止的木箱运动②力能使钉子钉进木板③力能使足球飞出去④力能使火车的速度大小改变,方向改变……(学生七嘴八舌抢着回答)师:可见力可以使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速度越来越快或越来越慢,运动方向改变。

2、新课教学师: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生:受到摩擦阻力师:如果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又将会怎样?生甲:不受力,物体应该可以继续运动下去。

生乙:不受力,物体就不会动或停止运动;必须有力,物体才能动。

生丙:不受力,物体可能会永远运动下去。

师:让我们来看看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要维持物体作匀速运动,就必须给物体施加一恒定的力。

(与学生乙的看法一致)伽利略: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其运动会是匀速的,而且将永远运动下去。

(与学生甲和丙的看法一致)师: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到底谁的观点正确呢?让我们先用实验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实验探究师:既然实验研究的是“阻力对物体小车运动的影响”,那在开始时小车的运动状态就要保持相同,然后改变阻力的大小,观察小车运动的远近。

我们采取的这种方法是哪一种物理研究方法?生:控制变量法师:怎样才能控制小车开始时的运动状态相同?然后又怎样改变小车受到的阻力?(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再指导学生参考课本图)共同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让一辆小车分别几次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后,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比较它在几种不同平面上的运动距离。

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师:观察收集到的证据,你能发现三次实验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生甲:相同的是:①用的都是同一小车②小车都是从同一高度滑下师:为什么要这样做?生甲:保证小车在不同平面上开始运动时的速度相同。

2.7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_教学设计

2.7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_教学设计

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惯性,认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会用物体的惯性解释惯性现象,[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通过惯性现象,向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二、教具:惯性球、惯性小车和木块。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ppt01】:展示【[视频]牙买加百米飞人博尔特9’69震惊世界】问:到终点后能马上停下来吗?你有这样的经验吗?此时有东西绊住你的脚,会怎样?为什么?学生:不能,有,向前倒,……【设计意图】本课引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把学生引入到现实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了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强调与现实生活的密切结合的重要理念。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1.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保持什么状态?学生:静止2.原来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保持什么状态?学生:匀速直线运动(二)新课教学教师【ppt02】:从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一、任何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也可以说物体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板书】【设计意图】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又在具体事例的启发下,引导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再思考,来开发学生的思路,体现学无止境的境界。

我国以前有人用“动者恒动,静者恒静”来表述物体的惯性。

这句话可以做如下解释。

物体具有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物体运动时要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物体静止时要保持静止状态不变。

恒是永久的意思,即原有的运动状态会永久保持,直到有力的作用才能使它的运动状态改变。

这里提出了:二、一切物体都有惯性,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板书】三、惯性现象教师【ppt03】:物体在什么时候具有惯性?哪些物体具有惯性?活动【ppt04】:如图,向右拉动小车,当小车受阻碍而停止运动时,车上的木块为什么会向右倾倒?学生:小车上的木块原来随小车一起向右运动;小车由于受到阻碍突然停止运动;小车上的木块由于______仍然要向_____运动;但因为木块下部受到小车的______力而静止,于是木块会向右倾倒。

9.2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导学案2024-2025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9.2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导学案2024-2025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9.2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导学案 20242025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因此,我设计了一堂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物理课程,旨在引导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并掌握这一重要的物理定律。

一、设计意图: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 让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科学的乐趣,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车、斜面、毛巾、滑轮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等。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观察一辆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小车会在斜面上滑动?2. 第一次实验:让孩子们用毛巾铺在斜面上,观察小车在毛巾上的运动情况。

引导他们发现:小车在毛巾上运动的速度变慢了,停下来需要更长的时间。

3. 第二次实验:让孩子们将毛巾替换为滑轮,观察小车通过滑轮时的运动情况。

引导他们发现:小车通过滑轮时的速度变快了,停下来需要更短的时间。

5. 揭示牛顿第一定律:向孩子们解释,小车在光滑表面上的运动情况符合牛顿第一定律,即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难点:让孩子们理解并掌握小车在不同表面上的运动情况与停止时间的关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孩子们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程度较高,他们在实验和观察中能够积极参与,并提出了一些有趣的问题。

但也有部分孩子在理解小车在不同表面上的运动情况与停止时间的关系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2. 拓展延伸:在课后,我可以引导孩子们进一步探索牛顿第一定律在其他情境下的应用,如在地球上、在太空中等。

同时,也可以让孩子们尝试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正确性。

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师生讲学稿

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师生讲学稿

课题:一、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执笔:班级姓名课型:新授课讲学时间:2013年3月19日学习目标1.知道惯性的定义,知道一切物体都有惯性.2.会用惯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3.知道惯性和惯性规律的区别.重点:用惯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难点:用惯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一、达标导学与课堂交流(一)、课前预习: 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2.原来静止的物体,如果不受任何力,则保持______________.3.原来运动的物体,如果突然不受任何力,则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堂导学自学指导1.阅读课本18页第一段,找出惯性的概念,并填写下空.一切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惯性,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叫惯性定律.___________都有惯性.2.阅读课本上的“想想议议”问题1,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自己找一块橡皮,放在一张纸条上,快速把纸条抽出,看一下有什么现象?3.阅读课本18页最后几段,了解一下日常中常见的惯性现象,学会解释现象的方法,然后合上课本,自己试着用惯性的知识解释一下,最后再考虑一下下面的问题:(1)当汽车开动时,站在车上的人为什么向后仰?(2)解释一下课本图8.1-4中锤头为什么能紧套在锤柄上?典型例题惯性现象的识别例 1.飞机投弹时,不是飞到目标的正上方投弹,而是要提前投掷才能命中目标,这是因为( )A 炸弹有向前的冲力 B 炸弹受到向前惯力的作用C 炸弹具有惯性D 炸弹受到重力的作用惯性现象的解释例2.人走路时,被石头绊会向前倒,这是为什么?思路引导:人走路时,脚被石头绊住,由于________,上身仍要保持原来的________状态,而向前倾倒.二、课堂练习1.骑自行车高速行驶时(尤其是下坡),往往要刹后闸,这是因为当刹前轮时,前轮被刹住而停止运动,由于_____,后轮仍要保持原来的________状态,而容易向前翻车.2.在一个水杯的口上放上一张硬纸片,上面放一个鸡蛋,用力在水平方向上弹纸片,将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运动员百米冲刺后,并不能立即停下来,这是因为运动员( )A 失去了惯性B 具有惯性C 不受力的作用D 惯性大于阻力4.下列现象,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A 人走路时脚被绊了一下,会向前倒下B 投出去的篮球会继续向前飞行C 关闭了发动机的汽车会向前滑行D 熟透了的桃子会从树上掉下来5.下列现象或做法与惯性有关的是( )A 骑车驾驶员必须系好安全带B 水从高处流向低处C 多数人习惯用右手写字D 电动机通电时转动6.下列现象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A 运动员跳远时往往要助跑B 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继续高速向前飞行C 空中篮球正在落向地面D 古代打仗时,使用绊马索将敌方飞奔的战马绊倒7.摩托车做飞跃障碍物的表演时为了减少向前翻车的危险( )A 应该前轮先着地B 应该后轮先着地C 应该前后轮同时着地D 哪个车轮先着地与翻车的危险没有关系8.惯性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利有弊,下面现象有弊的是( )A 锤头松了,把锤柄在地上撞击几下,锤头就紧紧的套在锤柄上B 拍打衣服可以去掉衣服上的尘土C 往锅炉内添煤时,不用把铲子送进炉灶内,煤就随着铲子运动的方向进入灶内D 汽车刹车时,站在车内的人向前倾倒9.许多高档轿车中安装了安全气囊,特定情况下它会“蹦”出来,以免身体直接撞到车身上而受伤,安全气囊最有可能“蹦”出来的情况是轿车在( )A 高速公路上急速行驶时B 盘山公路上缓慢行驶时C 刚开始突然启动时D 与前方物体发生猛烈碰撞时10.下列有关物体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静止时,它没有惯性B 不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C 船在水中匀速行驶时,一人在船尾处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落下时将掉入水中D 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继续高速向前飞行,是由于子弹具有惯性11.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报道,找出一处科学性错误,在错误字句的下面画上横线.遇险情急刹车乘客受伤本报讯今天清晨6:30,本市21路公共汽车在行驶途中遇险情,司机紧急刹车,有三名坐在后排的乘客由于突然失去惯性向前急冲而受伤.三、我的收获:。

第9章第2节牛顿第1定律第2课时教学案 新苏科版

第9章第2节牛顿第1定律第2课时教学案 新苏科版

个人复备第九章第二节 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教学时间】________ 【 教者】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经过分析、归纳和推理建立牛顿第一定律。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能用于分析实际现象。

【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学:二、目标定学:三、预习探学:1.想一想:当汽车突然启动时,人会向什么方向倾倒?当汽车突然刹车时, 人又会向什么方向倾倒?2.原来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______状态的性质,原来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_____________状态的性质。

我们将物体具有保持______ ____ 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

3.你在预习中遇到的困惑是什么?四、合作互学和交流助学:提出问题:现实中不受力的情况不存在,我们看到的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个人复备不变的原因又是什么? (一)活动:演示惯性现象(1)见课本P67图(a ) 猜一猜:下面的棋子被打出后,上面的棋子会 落在哪里?现 象: (2)演示:鸡蛋落入杯中现象 (二)惯性概念原来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______状态的性质,原来运动的物体具有 保持_____________状态的性质。

我们将物体具有保持 不变 的性质称为惯性。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原来静止的物体由于 惯性要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思考:物体具有的惯性大小由 决定,与 等无关。

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想一想:惯性和惯性定律是否相同? 惯性是物体在 所具有的性质;惯性定律是物体 所遵循的规律。

(三)解释惯性现象:1. 箭离开弓弦后,能飞行相当远的距离.2. 桌布抽出后,桌面上的物品仍停在原处。

3. 汽车启动时,人向后倾;刹车时,人后前倾。

(四)活动:请利用下述器材,设计一个能说明物体具有惯性的实验。

器材:砝码、纸条、盛水的杯子、鸡蛋、硬纸片、小车、木块、棋子、木尺。

(五)生活中的惯性现象:生活中惯性现象十分常见。

科学探究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第2课时)

科学探究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第2课时)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用物体的惯性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2、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主要讲了惯性的定义、惯性是物体的属性以及自然界中和生活中与惯性有关的现象3、中招考点分析中考时,主要考查学生对惯性的认识,会用惯性知识解释一些现象,通常会有这样的题型:下列现象与惯性无关的是哪个4、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肯定知道惯性,并且知道一些与其有关的现象,但是很难用物理的语言去解释这些现象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学习目标1、知道惯性是物体的基本属性,知道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2、知道惯性的利与弊,会利用惯性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评价任务让学生分组举例说明惯性的利弊以及人们是怎样利用惯性和防治惯性带来危害的重点难点重点:惯性以及生活中与惯性有关的现象难点: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些生活现象引入新课。

2、自主学习3、提出问题✧运动的汽车,刹车后为什么还要向前行驶一段距离?✧汽车启动时车上的人为什么会向后倒?4、解决问题惯性概念: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性质,叫惯性。

说明:1.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2.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惯性的表现形式1.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2.运动的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惯性定律:就是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与力的区别惯性不是力,所以不能说收到惯性或惯力的作用,而要说由于惯性或由于物体具有惯性。

常见静止物体的惯性现象:汽车启动车上的人向后倒突然拉动小车木块向后倒鸡蛋掉入杯子中小球不会随木块一起飞出常见运动物体的惯性现象:汽车刹车人向前倾摔跤跳远飞机提前投弹惯性的大小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惯性的利与弊自然界的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惯性有时对我们是有利的,要想办法利用;有时对我们是有害的,要想办法避免。

5、当堂训练1、向前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时,站立的乘客会向前倾倒,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由于乘客受到惯性作用B.由于乘客受到惯力作用C.由于乘客具有惯性D.由于乘客受到向前的冲力2、下列现象不是惯性现象的是[ ]A.抛出去的石头能继续向上运动.B.苹果熟了从树上掉下来.C.锤头松了在地下撞击几下,锤头就紧了.D.汽车启动时,人会向后倾倒.3、一个人站在匀速行驶的列车车厢里面向列车行驶的方向跳起,着地时他将落在起跳点的 [ ]A.原处B.前方C.后方D.无法确定4、惯性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应该注意防止和利用,请分别举两例:利用(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防止(1)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5、许多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与伤害,是与物体的惯性有关的,为了减小此类事故的再发生,在公路交通管理中有许多要求和措施,就你所知,写出二条。

八年级物理下册 8.1 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8.1 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8.1 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8、1 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经过分析归纳和推理建立牛顿第一定律、、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能用于分析实际现象、3、通过观察和归纳建立惯性的概念,理解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的性质,知道并能理解简单的惯性现象、1、课堂学习。

(一)、观察屏幕4幅导图, 我们发现以上现象似乎有一个共同特征:、观点总结: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对吗?(二)活动9、3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器材:相同条件:不同条件:实验思考(1)实验中用同样的小车从的高度滑下, 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现象接触面小球所受阻力的大小小球运动距离的远近棉布木板玻璃(3)结论:平面越光滑,滑块受到的摩擦力越小,滑块前进的距离就越远。

(4)推论:设想小车在绝对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小车受到的阻力为______,小车将会。

(三)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四)惯性1、几个现象(课本几个现象)图1:下面的棋子被尺子打出去,上面的棋子会怎样?图2:离弦的飞箭会怎样?图3:汽车启动,坐在车里的人会怎样?图4:紧急刹车,坐在车里的人会怎样?2、现象归纳原来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的性质;原来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运动的性质。

3、定义:物体具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5惯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同样速度运行的火车与自行车,哪一个更容易停下来?(2)、分别推动静止的火车和小汽车,哪一个更费劲?结论:质量大的物体惯性,质量是惯性的唯一量度。

6、惯性现象分析(3步)(1)明确研究的是那个物体,它原来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

(2)观察那个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受到外力作用后突然改变了运动状态,并指明其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

初中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惯性教学设计

初中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惯性教学设计

2.1 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惯性》教学设计一、教学要求:知识技能:1.知道什么是惯性,认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会解释惯性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运用惯性知识解释现象,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情感目标:通过惯性应用与防止的教学,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解释惯性现象2.任何物体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教学难点:惯性大小与运动快慢无关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回忆并回答:1、牛顿第一定律的研究对象、成立的条件、结论是什么?2、牛顿第一定律能用实验直接验证吗?介绍: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二)新课教学演示实验1:惯性演示器步骤:1)使小红球静止在木片上。

让学生猜想:如果用力将木片弹出去,小红球会怎样运动?2)让学生注意观察,教师用力拨动弹簧片,使木片飞出去,结果小红球没跟着飞出去。

分析和结论: 原来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

告诉学生:物体有这种性质是因为物体具有惯性。

学生活动:将多个硬币或象棋子等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钢尺等物件瞬间水平击打最下面一个,观察现象。

(要求动作要快,手要稳。

这个活动目的是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活跃气氛,为下面的学习打基础。

)问题:是不是只的静止的物体才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有没有惯性?视频:飞机投弹结论:原来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运动状态的性质。

归纳:任何物体都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引导学生理解惯性现象:(1)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

(2)物体由于具有惯性,原来静止的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运动状态不变(匀速直线运动);(3)一切物体、任何情况下,指的是受力的和不受力的、运动的和静止的所有物体;(4)惯性与物体是否受力或是否运动无关,只与质量大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5)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惯性:物体的性质.没有任何条件,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

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

探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第二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惯性是物体保持原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知道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会用惯性知识解释一些现象,能说出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危害的事例。

过程与方法:能通过设计实验说明各种物体具有惯性。

养成思维表达的逻辑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形成利用物理知识科学分析生活现象的意识。

教具:教师:硬币、扑克牌一张,杯子一个;生熟鸡蛋各一;学生:惯性小球、棋子若干、木块和小车、烧杯和水、蜡烛一支(火柴)、蒙有橡皮膜的矿泉水瓶一个、空矿泉水瓶一个、扑克牌二张、铅笔一支;重点:用惯性解释相关现象,养成思维表达的逻辑性难点:会设计实验说明物体具有惯性并进行解释学习过程:本质上都想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所以当不受力时,没有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了,原来静止的继续静止,原来运动的就按最后时刻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也就解释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因为物体有惯性,才会有牛顿第一定律呈现的内容。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惯性通俗的说就是不想改变或抗拒改变运动状态的性质。

二、通过实验体现物体的惯性性质物体都具有惯性,那我们可以通过怎样的实验把物体的惯性性质(---不想改变运动状态的性质)表现出来呢?实验思路点拨:前后对比,物体是否有延续原来的运动状态的表现。

实验一:静止物体的惯性性质如何表现?器材:惯性小球实验教师先引导学生预判:球和贴片原来处于什么状态?若把铁片迅速弹出,由于惯性,球要保持原来的什么状态?会不会随铁片一起飞出?教师演示。

请一位同学按照规范的思路对实验现象再次进行分析:(PPT展示)小球和铁片原来处于状态,铁片受力被弹出,小球由于惯性还想要保持原来的状态,所以有现象。

播放视频《科学试验站》然后请同学按照刚才的框架解释现象。

实验二:运动中物体的惯性性质如何表现?刚才是通过实验表现了静止物体的惯性,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表现运动中物体的惯性。

演示拉动小车,碰到障碍物后向前倾倒的实验。

2012年秋季审定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导学案

2012年秋季审定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导学案

8.2 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课堂流程具体内容学法指导学习体会学习目标1分钟1.知道惯性的定义,知道一切物体都有惯性.2.会用惯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3.知道惯性和惯性规律的区别.读一读,划一划重点惯性是物体的属性读一读,划一划难点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学法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新课导入1分钟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如果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这反映了物体的一种重要属性——惯性。

带着问题开始本节课的学习预习检测5分钟1. 什么是惯性?2. 汽车刹车时乘客为什么会向前倾?3.请举出生活中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的例子。

预习,通读教材,认真思考,哪些问题还没有弄懂,记下来合作探究15分钟1.阅读课本18页第一段,找出惯性的概念,并填写下空.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叫做惯性,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叫惯性定律.___________都有惯性.2.阅读课本上的“想想做做”部分,猜想一下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自己找一块橡皮,放在一张纸条上,快速把纸条抽出,看一下有什么现象?3.阅读课本21页最后几段,了解一下日常中常见的惯性现象,学会解释现象的方法,然后合上课本,自己试着用惯性的知识解释一下,最后再考虑一下下面的问题:(1)当汽车开动时,站在车上的人为什么向后仰?(2)解释一下课本图6.5-5中锤头为什么能紧套在锤柄上?4.阅读课本21页的“想想议议” 部分,想一想跳起后你会落在哪里,为什么?典型例题1.惯性现象的识别例1.飞机投弹时,不是飞到目标的正上方投弹,而是要提前投掷才能命中目标,这是因为( )A 炸弹有向前的冲力B 炸弹受到向前惯力的作用C 炸弹具有惯性D 炸弹受到重力的作用2.惯性现象的解释例2.人走路时,被石头绊会向前倒,这是为什么?思路引导:人走路时,脚被石头绊住,由于________,上身仍要保持原来的________状态,而向前倾倒.【课外补充】物体的惯性越小,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物体的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不容易改变.例如:为了能够灵活地改变速度,调整方向,歼击机不仅做得轻巧,读思结合实验探究,合作交流作战中有时还需要甩掉副油箱;让足球和铅球都静止在地面上,足球轻轻一踢就能运动起来,但要使铅球运动起来却不那么容易;小轿车转弯灵活,起步很快,而火车起步却很慢;这些现象充分说明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容易程度与物体的_______有关,即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_______有关,且物体的______越大,惯性越大.汇报展示8分钟先小组内交流,订正,再进行小组间交流展示,把本组的学习收获展示出来,通过展示,你又有哪些收获?当堂检测10分钟1.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它是通过日常生活推导出来的B 它是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C 它是通过实验直接证明的D 它是以实验事实为基础,通过推理而概括出来的2.在下图所示的实验中,每次必须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这是为了使小车在三种平面上开始滑行时有_________,在越光滑的平面上,小车受到的__________越小,它运动的距离越_______,它的速度________得越慢,进一步推理可得出这样得结论:如果物体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物体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让小车自斜面顶端同一高度、从静止开始滑下,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见下表,通过探究,我们可以反驳下列说法中的哪一个( )表面情况毛巾棉布木板小车运动的距离/m0.270.420.79A 摩擦力越小,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慢B 小车受到力就运动,不受力就不运动C 若平面非常光滑,小车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D 运动物体不受力,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4.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所受的各力突然消失,则物体( )A 仍做匀速直线运动B 继续向前运动,且速度越来越快C 慢慢停下来D 立即停下来5.足球比赛中,运动员用头顶球,球在向上飞,若此时受到的力都消失,则球将会( )A 静止B 做匀速直线运动C 下落D 无法判断6.用绳子拴住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若绳子突然断裂,小球将( )A 保持原来的圆周运动状态B 保持绳断时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C 小球运动速率减小,但保持直线运动状态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1.骑自行车高速行驶时(尤其是下坡),往往要刹后闸,这是因为当刹前轮时,前轮被刹住而停止运动,由于_____,后轮仍要保持原来的________状态,而容易向前翻车.2.在一个水杯的口上放上一张硬纸片,上面放一个鸡蛋,用力在水平方向上弹纸片,将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运动员百米冲刺后,并不能立即停下来,这是因为运动员( )A 失去了惯性B 具有惯性C 不受力的作用D 惯性大于阻力4.下列现象,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A 人走路时脚被绊了一下,会向前倒下B 投出去的篮球会继续向前飞行C 关闭了发动机的汽车会向前滑行D 熟透了的桃子会从树上掉下来5.下列现象或做法与惯性有关的是( )A 骑车驾驶员必须系好安全带B 水从高处流向低处C 多数人习惯用右手写字D 电动机通电时转动6.下列现象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A 运动员跳远时往往要助跑B 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继续高速向前飞行C 空中篮球正在落向地面D 古代打仗时,使用绊马索将敌方飞奔的战马绊倒7.摩托车做飞跃障碍物的表演时为了减少向前翻车的危险( )A 应该前轮先着地B 应该后轮先着地C 应该前后轮同时着地D 哪个车轮先着地与翻车的危险没有关系8.惯性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利有弊,下面现象有弊的是( )A 锤头松了,把锤柄在地上撞击几下,锤头就紧紧的套在锤柄上B 拍打衣服可以去掉衣服上的尘土C 往锅炉内添煤时,不用把铲子送进炉灶内,煤就随着铲子运动的方向进入灶内D 汽车刹车时,站在车内的人向前倾倒9.许多高档轿车中安装了安全气囊,特定情况下它会“蹦”出来,以免身体直接撞到车身上而受伤,安全气囊最有可能“蹦”出来的情况是轿车在( )A 高速公路上急速行驶时B 盘山公路上缓慢行驶时C 刚开始突然启动时D 与前方物体发生猛烈碰撞时10.下列有关物体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静止时,它没有惯性B 不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C 船在水中匀速行驶时,一人在船尾处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落下时将掉入水中D 子弹离开枪口后,仍能继续高度向前飞行,是由于子弹具有惯性11.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报道,找出一处科学性错误,在错误字句的下面画上横线.遇险情急刹车乘客受伤本报讯今天清晨6:30,本市21路公共汽车在行驶途中遇险情,司机紧急刹车,有三名坐在后排的乘客由于突然失去惯性向前急冲而受伤.课后反思学生小节:1.我学到的知识:2.我用到的方法:3.我的感悟和体会:4.我还想知道……教学反思:。

牛一定律(第二课时)

牛一定律(第二课时)

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学科:物理课题: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课型:新授课(集体备课)负责老师:陈瑞葵授课周次:第3周一出示目标:1、知道什么是惯性和惯性定律2、会正确地解释生活中有关惯性的现象3、了解惯性的利用以及惯性的危害教学重点:什么是惯性和惯性定律教学难点:会正确地解释生活中有关惯性的现象二、自学指导:问题1:什么是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的性质叫做惯性。

所以一切物体都具有。

[演示实验]:如图,拨动弹簧片,把小球与支座之间的金属片弹出时,小力球。

生活中的惯性:当汽车突然刹车时人会向倾。

突然启动时人会向倒,分析:刹车前,人处于状态,汽车突然刹车,乘客的脚随车停止运动,而上半身由于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人会向倾倒。

汽车启动前人处于状态,当汽车突然启动时,脚部随车一起,而人的上身由于而保持原来的状态,所以人出现向倒的现象。

[总结]:原来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______状态不变的性质,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_________一直运动下去的性质。

即:物体具有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_______________。

问题2:惯性的理解1、物体具有惯性大小只由决定,与的大小无关。

2、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能说成物体:“受到惯性”,也没有“惯性力”所以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作用。

问题3:惯性有哪些应用和危害例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惯性现象应用的是()A.用铲把煤送进锅炉 B.运动员采用助跑跳远C.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上撞击几下 D.骑自行车时为了减速捏刹车闸例2、阅读书本P19科学世界,根据所看到的现象提出一个与本节知识有关的问题并作出解答:问:?答:。

三、当堂检测:1.关于惯性的理解和现象解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高速飞行的子弹具有惯性,穿入木头静止后惯性消失B、汽车驾驶员和前排乘客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中人的惯性C、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是由于惯性力的作用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2.有一热气球以一定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到某一高度时,从热气球里掉出一个物体,这个物体离开热气球后将( )A、继续上升一段距离,然后下落B、立即下落C、以原来的速度永远上升D、以上说法都不对3.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在静止时不容易被推动,所以物体在静止时比运动时惯性大B、物体高速运动时不容易停下来,所以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C、当物体没有受到力作用时,物体就不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D、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紧急刹车时,乘客前倾,是因为人失去了惯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洋湖中心初中八年级物理“学思导学”教师教案
【导学】
【目标】
1.知道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2.能联系生活实际来解释有关惯性现象。

3.理解惯性的利与弊给我们的生活所带来的影响,重视惯性
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来解释有关惯性现象。

【导疑】
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__________或
_____________,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原来静止的物体,如果不受任何力,则保持___
___________.
3.原来运动的物体,如果突然不受任何力,则保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物体保持的性质叫做惯性。

汽车
关闭发动机后,由于,仍能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继续
前进。

但最终要停下来,是因为汽车受到地面的
作用。

5.由于惯性,汽车突然开动时,乘客
会。

汽车突然向右拐弯时,乘客
会。

6.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原因,下列不是为了防止由于
惯性而造成交通事故所制定的交通规则是()
A.某些路段要对机动车辆限速B.车辆快
速行驶时要保持车距
C.车辆要右侧行驶D.小型客
车的驾驶员必须系安全带
【导思】
什么叫惯性?为什么说惯性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我们将物体的性质称为惯性。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物理。

牛顿第
一定律又叫_____________。

[解释]
①惯性是物体
的固有属性,惯性不是一种力。

②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不管是否受力不管是否运动和
怎样运动)都具有惯性,切莫将惯性误解为“物体只有保
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时”才有惯性,在
受力作用时,惯性依然存在,体现在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
程度上。

③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本身的特征决定,与外界因素无
关,切莫认为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④惯性是不能被克服的,但可以利用惯性做事或防止惯性
的不良影响。

⑤不要把惯性概念与惯性定律相混淆。

惯性是万物皆有的
保持原运动状态的一种属性,惯性定律则是物体不受外力
作用时的运动定律,当有力作用时,物体运动状态必定改
变。

子弹从枪膛射出后,虽然不再受到推力的作用,但是仍然
向前运动。

为什么?
阅读“生活物理社会”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和“信息库”制
动距离与反应距离并讨论在小汽车的行驶过程中要注意哪些
交通规则,请说出你知道的几条来。

【导练】
1.下面的现象中,不是由于惯性的原因是()
A.放在教室里的课桌,没人搬动总是在原处
B.运动员跑到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
C.站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的人,若汽车紧急刹车,人就要向前倾
D.自行车从坡顶沿斜坡向下运动,速度不断增大
2.子弹从枪口射出后,能在空中继续向前运动,这是因为子弹()
A.受到火药燃烧后产生的推力B.受到惯性力
C.具有惯性D.惯性大于子弹受到的阻力
3.某人坐在行驶的汽车里,后背向后紧贴着座椅的靠背,则汽车这时的运动状态是()A.匀速行驶B.加速行驶C.减速行驶D.正在拐弯
4.由东向西飞行的救缓飞机,在地面目标的正上方投下救灾物资,肯定不会命中目标,而是落在目标的方,其原因是具有惯性。

【导创】
飞机在飞行中空投救灾物品时,如果在空投目标的正上方投下,物品能落到目标处吗?应当怎样空投才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