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质核杂岩与岩浆作用成因关系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卷 第1期
1998年 3月地质科技情报Geolog 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 y Information Vol.17 No.1M ar. 1998
变质核杂岩与岩浆作用成因关系综述
¹
张进江 郑亚东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北京,100871)摘 要 对岩浆与伸展作用的关系、伸展作用中岩浆的成因和需加强的工作进行了讨论,并重点论述了变质核杂岩形成机制与侵入作用的关系。
在造山带重力势能差和深部作用等各种因素导致的拉伸应力场作用下,岩石圈地幔和地壳通过减压或深部热活动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岩浆,岩浆的上涌强化了地壳伸展,对地壳的弱化作用触发伸展构造的发生。
岩浆作用是变质核杂岩形成的主导因素之一,其主要包括对地壳的加热、弱化导致
拆离断层的形成及由其浮力和密度产生不均一隆升而形成穹隆。
关键词 伸展作用 岩浆作用 变质核杂岩 成因机制
分类号 P588.3
自70年代后期以来,大陆岩石圈特别是造山带伸展构造形成了一个研究热点。
岩浆作用和伸展构造的关系一直为众多地质学家所关注,对其中两者何为主动因素以及伸展作用过程中岩浆的生成模式尚存在较大争议,特别是作为伸展构造的特征产物,变质核杂岩一般都与大型岩浆侵入体相伴生,使岩浆侵入作用与变质核杂岩形成机制的关系成为一个较为前沿的研究课题。
近年来国际地质学界开展的研究,对伸展作用过程中岩浆作用的认识日趋深入,并逐步认识到地幔活动在岩浆作用中的重要性。
但由于世界各地地质情况不同,所得结论也存在差异。
对于伸展构造与岩浆作用的成因关系的认识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岩浆作用是伸展作用的结果;另一种观点认为伸展构造是岩浆作用诱发形成的。
目前总趋势认为:区域水平拉伸应力场为伸展构造和岩浆作用提供了条件,但未必是先决条件,也不一定是伸展构造发育的直接原因,而岩浆作用则是形成伸展构造的必要因素,并且可能是产生拉伸应力场的原因之一。
关于变质核杂岩与岩浆侵入体的关系,以前倾向于以伸展构造为主导,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岩浆侵位在变质核杂岩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
1 岩浆作用与伸展作用的关系
关于岩浆作用与现代意义上伸展作用关系的研究,较早见于对北美科迪勒拉岩浆岩的研究〔1〕。
认为科迪勒拉新生代的岩浆岩可分为较老的钙碱性系列和较新的碱性系列,其中钙碱性系列与低角度俯冲相关,碱性系列的出现标志着俯冲的结束和区域性伸展的开始。
但以后的研
・
19・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9472142)和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成果
第一作者简介:张进江,男,1964年9月生,现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从事构造地质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1997-07-09 修改稿收到日期:1997-09-30 编辑:黄秉艳
究证明,钙碱性岩浆发生于伸展前和伸展期间,碱性岩浆形成于伸展作用后期及期后〔2〕。
目前对伸展作用与岩浆作用的成因关系存在两种不同认识:一些学者认为伸展作用是岩浆作用的前提条件〔3~6〕;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岩浆作用导致上部地壳的伸展〔7~9〕。
伸展作用与岩浆作用的成因关系,目前多采用两种方法加以确定:¹时间关系;º岩浆岩的岩性和岩石地球化学。
伸展构造和岩浆活动的时间关系有3种:¹伸展构造早于岩浆作用;º伸展作用与岩浆作用同期;»伸展作用晚于岩浆作用。
根据这些时间关系,得出了以下两种不同的岩浆作用与伸展作用的成因关系。
1.1 伸展作用导致岩浆的产生
一些地区的伸展断层早于岩浆的形成或两者同时形成,但岩浆活动受控于伸展构造。
根据美国西部岩石圈伸展断层早于岩浆形成,认为岩浆是在伸展作用下岩石圈地幔减压部分熔融所致〔6,10〕;根据美国内华达东南部的伸展构造与岩浆活动同时发生但前者控制后者,提出岩浆形成于岩石圈韧性伸展,即岩石圈韧性伸展使软流圈上涌,导致地幔和地壳的部分熔融〔11〕;根据科勒拉多和下加利福尼亚地区岩浆与伸展构造的时间关系和两者的迁移情况,认为岩浆的形成受伸展构造控制,伸展构造为岩浆的上升提供了通道〔12,13〕。
1.2 岩浆作用是伸展构造形成的诱因
岩浆作用引发伸展构造的观点已有许多论述,如造山根带的拆沉和热对流夷平作用在导致地壳均衡反弹的同时,热松驰和热物质补充形成大规模重熔,重熔物质的上升进一步加强浮力反弹,加之侵位的侧向应力,形成拉伸应力场〔14,15〕。
该观点的根据是岩浆和伸展构造在时间上的顺序性和连续性,以及构造热历史方面的证据。
例如郑亚东等〔16〕根据北京云蒙山区岩浆活动与变质核杂岩的时空关系提出了热隆—伸展模式。
小秦岭变质核杂岩中的岩浆活动早于拆离断层的形成,但两者有一定的时间连续性,通过构造、变形机制和热动力学分析,认为岩浆的侵位是伸展构造的起因之一,即地壳增厚和岩浆上涌导致地壳的拉伸,进而导致伸展构造的发生。
这一研究结果与Spencer等〔17〕的结果相同,即造山运动形成的高差和地壳根带的浮力作用是伸展构造的主要驱动力,而伸展构造的发生是由岩浆的上升及其对地壳的加热和弱化所致。
通过对构造、变质作用和p-T-t轨迹的研究,进一步证明了岩浆的上涌和对地壳的加热、弱化是伸展构造发生的主要诱导因素〔9,18〕。
伸展构造的发育需要两个必要的因素:¹重力势能差、挤压应力降低和下部作用形成的拉伸应力场;º岩浆的上涌及其加热导致的地壳弱化,其中岩浆作用是伸展构造发育不可缺少的因素。
合理的解释应是在各种因素导致的拉伸应力场作用下,岩石圈地幔和地壳通过减压或深部热活动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岩浆,岩浆的上涌和对地壳的弱化作用触发伸展构造的发生。
2 岩浆成因
2.1 岩浆来源
与伸展构造相关的岩浆有3种来源,即地幔楔、软流圈和地壳,其中被交代的地幔楔可能是最主要的来源。
北美盆岭区岩浆岩地球化学分析证明,与伸展构造相关的基性岩来源于伸展期岩石圈地幔的减压部分熔融,而不是地幔柱〔1,5〕,因为其大离子亲石元素(LIL)极度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亏损,锶初始比高,E N d低,不相容元素的富集程度比幔柱岩浆高。
模拟计算证明在岩石圈伸展的初始阶段,俯冲增厚并交代富集的地幔楔是伸展作用中岩浆的主要来源,并导致其化学性质与俯冲型岩浆的相似性〔4~6,17,19,20〕。
・
・
20
由于科勒拉多高原西部的基性岩地球化学性质和洋岛玄武岩(OIB)相似,有人认为其来源于软流圈〔12〕。
壳源主要指在下部熔体上升过程中的地壳混染和地壳受来自地幔热影响产生的部分熔融,如小秦岭变质核杂岩中的壳幔混熔型岩浆和加拿大Shuswap 变质核杂岩中的高铝花岗岩º。
拆离断层剪切热和剪切脱水作用以及构造剥蚀的减压作用在地壳浅部导致的纯壳内部分熔融,也可形成伸展构造带内的壳源岩浆,如浅色花岗岩脉等。
综合已有研究,伸展区岩浆除少量来源于拆离断层剪切热和剪切脱水作用下的浅部地壳外,绝大多数岩浆与地幔相关,或来源于地幔楔和软流圈,或受地幔物质影响。
2.2 成因机制
关于伸展构造带内岩浆的成因存在两类观点:一是伸展构造的减压作用;二是岩石圈下部和软流圈的热活动。
目前后者最为流行,造山带伸展构造中更是如此。
造山作用形成富集根带,在随后的热松驰过程中必然产生部分熔融,即增厚—松驰—熔融—垮塌过程º。
下部熔融的另一种方式可能是根带的拆沉和软流圈物质的补充而形成的热穹隆〔14,15〕。
Hill 等〔18〕在研究巴布亚新几内亚现仍在活动的变质核杂岩时提出了岩浆的地幔热源成因机制:地幔的对流使地幔热物质进入下地壳并提供热源,导致下地壳部分熔融产生岩浆,岩浆因浮力上升到中地壳使之发生部分熔融、混合岩化和高温变质(图3)。
这种物质自下而上的传递,产生变质核杂岩下地壳减薄、中地壳增厚的现象。
美国西部伸展地区的一些变质核杂岩也具有上、下地壳减薄和中地壳增厚的现象。
除上述两类成因外,一些变质核杂岩中存在与拆离断层或大型剪切带平行的脉状、透镜状浅色花岗岩,这可能是在拆离断层剪切热和剪切脱水作用下浅层地壳部分熔融所致。
3 岩浆作用与变质核杂岩的成因关系
变质核杂岩中一般都发育大型侵入岩体,两者在时空上存在密切的关系〔9〕º,由此两者的成因关系引起地质学家的关注。
关于两者的成因关系同样存在两种不同观点,一些学者认为岩浆作用在变质核杂岩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很小,是在伸展作用下被动形成的,即伸展作用造成地壳部分熔融,并控制岩浆的侵位〔21〕。
但近来的研究却得出不同的结论,认为岩浆作用是变质核
杂岩形成的主导因素,即岩浆作用引起变质核杂岩隆升的热隆模式。
变质核杂岩的形成与拆离断层的活动密切相关,而岩浆作用是拆离断层产生的直接原因〔9,14~16,22,23〕。
证明岩浆作用是变
质核杂岩主要成因的证据如下。
(1)时间关系 岩浆活动多发生于拆离断层活动之前或断层活动的早期〔16~18〕。
(2)构造关系 不是构造控制岩浆而是岩浆控制构造,如果构造控制岩浆,岩浆应沿拆离断层形成一个很长的背形,但变质核杂岩内的岩体一般为穹隆状,而且许多岩体呈底辟状,尤其是拆离断层糜棱岩前锋带,其空间上严格受岩体的控制,时间上与岩体一致,变形和变质程
度与岩浆的性质密切相关,证明了岩浆弱化地壳触发拆离断层产生的观点〔9〕。
另外,许多变质
核杂岩具有比周围更厚的地壳〔18,24〕º,这种现象只能是岩浆的注入造成地壳的增厚,再产生拆
离和隆升。
最近,笔者将剪切作用类型理论应用于变质核杂岩形成机制的研究中,为判别变质
・
21・ºVander haeghe O ,T eys sier C .Form ation of th e Shus w ap metamorphic core com plex durin g late -orogenic collaps e of the Canadian Cordillera :role of du ctile thinnin g and partial melting of the mid -to lower crust .T ectono p hysics (in press )
图1 小秦岭变质核杂岩的形成机制示意图 Fig.1 T he forming mechanism of the Xiao Qinling m etamorphic cor e complex a.地壳增厚和岩浆上涌形成的颈缩伸展;b.岩浆上涌及加热作用导致的拆离伸展;c .岩浆上涌及均衡作用形成的变质核杂岩的出露
核杂岩的形成机制及其与岩浆作用的关系提供了一
种定量手段,并利用该手段确定了小秦岭变质核杂
岩形成过程中岩浆侵位的决定作用。
(3)变质作用 有的变质核杂岩在其岩体周围
形成构造前和同构造的高温接触变质,很多变质核
杂岩的p -T -t 轨迹表现为高温变质后的减压
〔9,18〕º。
4 几个变质核杂岩的实例
4.1 小秦岭变质核杂岩
小秦岭变质核杂岩位于华北地台南缘的伸展走
廊,主要是由晚太古代—早元古代片麻岩和燕山期
花岗岩体组成,周缘发育典型拆离断层体系,伸展方
向为ESE —WNW 向,上盘向WNW 运动。
其中岩浆
的年龄为188~135M a,拆离断层的晚期活动年龄为
127M a,岩体边缘已被拆离断层改造,岩体的构造形
态为底辟侵入,岩浆源为壳幔混熔型。
利用极摩尔圆
和运动学涡度理论对拆离断层糜棱状岩带的剪切作
用类型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拆离断层的剪切作用类
型在ESE 部以纯剪切为主,沿上盘运动方向自ESE
向WNW 逐渐变为以简单剪切为主。
根据以上事实,认为小秦岭变质核杂岩的形成机制为:颈缩伸展叠加拆离伸展,岩浆主动侵位,地壳被动拆离伸展,即地壳增厚和岩浆上涌→地壳颈缩→拆离伸展(图1)。
4.2 加拿大Shuswap 变质核杂岩º
该变质核杂岩位于北美科迪勒拉的北部,由穹隆状混合岩化片麻岩组成,核部为侵入体状均质混合岩,边部过渡为发育网状伟晶岩脉和浅色花岗岩脉的条带状混合岩(图2)。
混合岩中组构为岩浆原始组构叠加韧性变形,条带状混合岩中的岩脉为同构造侵入体,
变形性质由中心
图2 加拿大Shus w ap 变质核杂岩构造剖面图º
Fig.2 Th e cros s section of th e Shu sw ap M CC ,Can da
的韧性变形逐渐过渡到拆离断层的脆性变形,运动学标志表示向变质核杂岩四周的下滑。
变质核杂岩经历的构造热历史为岩浆导致的高温变质及随后的减压。
说明部分熔融、混合岩上涌和组构的形成是同期的,即Shusw ap 变质核杂岩是在地壳颈缩和岩浆上涌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在造山后的松驰过程中,下部形成的熔融体的浮力上涌导致地壳的拉张,岩浆的上涌及注入使・
22・
地壳弱化,产生拆离断层,构造减薄作用使岩浆进一步上涌并通过裂隙向上运移,从而导致变质核杂岩和拆离断层的穹隆状态。
4.3 巴布亚新几内亚D′Entrecasteaux变质核杂岩〔18〕
D′Entrecasteaux岛的3个变质核杂岩,位于洋中脊扩展中心的前缘。
变质核杂岩由高级变质岩组成,其内发育两期伸展构造和两期侵入作用,每一期岩浆作用都发生于拆离断层活动之前和前期,其中后一期侵入体与前期的拆离断层不协调,说明岩浆的侵入并不受断层控制。
变质核杂岩的高地形和岩体分布一致,对应区内最厚的地壳,即变质核杂岩具有地壳根带。
厚地壳形成的原因是下部热源导致物质的加入,这种加入不是减压熔融所致,因为每次岩浆作用都发生在产生减压的伸展构造之前,据此Hill等〔18〕提出了D′Entrecasteaux变质核杂岩的形成模式:地幔对流使地幔物质加入下地壳并导致下地壳的部分熔融,两种物质向上加入中地壳,使中地壳增厚,同时使中、上地壳受热弱化,导致快速变形(拆离)和构造剥蚀,产生均衡隆升,形成变质核杂岩(图3)。
图3 巴布亚新几内亚D′Entrecas teaux变质核杂岩的形成机制示意图〔18〕
Fig.3 Th e form ing mechanism of the M CCs of D′En tr ecasteau x Is lan d,Papua New Guin ea〔18〕
1.幔源物质向地壳底部的加入;
2.花岗质岩浆的生成;
3.岩浆上升到中地壳引起的变质;
4.加热触发沿数
公里剪切带的快速变形;5.伸展剪切带的运动导致地壳的构造剥蚀和减薄;6.快速冷却
5 变质核杂岩形成与岩浆作用关系研究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在伸展作用与岩浆作用关系的研究中,除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测量和填图以确定两者构造关系外,还需进一步加强以下的工作。
(1)精确的年龄测定,包括岩体成岩和上升年龄以及拆离断层的活动年龄,尤其是拆离断层年龄的测定,确定准确的时间关系是进一步研究两者的成因关系的关键。
(2)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分析,以解释伸展作用中岩浆的形成过程和地幔的作用,从而探讨岩浆的成因机制及其与伸展作用的关系。
(3)地球物理研究,高分辨率的地球物理资料有助于研究岩体与伸展构造的深部关系。
(4)拆离断层变形机制的研究,只有通过更详细、更定量化的构造变形机制分析,才能进一步解释拆离断层的具体变形过程,从而确定拆离断层的变形行为与岩浆作用的关系。
・
23
・
参考文献
1 M etcalf R V,Smith I E.Introduction to s pecial s ection:magmatis m and extens ion.J.Geop hy s.Res.,1995,100:10249-10253
2 Davis J,Hawk es worth C J.The petrogenesis of20~30M a b as ic and in termediate volcanics from the M oollon-Datil vol-canic field,New M exico,USA.Contr ib.M ineral.Petrol.,1993,115:165-183
3 Leeman W P,Harry D L.A binary s ou rce model for ex tension-related mag matis m in th e Great Basin,Western North America.Sc ience,1993,262:1550-1554
4 Har ry D L,Leeman W P.Partial melting of the m elt metasomatized s ubcontinental mantle and the m agma source poten-tial of the lower lithosp here.J.G eop hys.R es.,1995,100:10255-10270
5 Hawk es worth C,T urner S,Gallagher K et al.Calc-alk aline magmatism,lith ospheric thinn ing,and exten sion in the Bas in and Range.J.Geop hy s.R es.,1995,100:10271-10286
6 Hooper P R,Bailey D G,Hold er G A M.Tertiar y calc-alkaline mag matis m as sociated w ith lithos pher ic ex tension in th e Pacific Northw es t.J.Ge o p hys.Res.,1995,100:10303-10320
7 Gas P B,M ah ood G A,Sch erm er E.Synextens ional magmatism in the Bas in and Range Provin ce:a cas e study in the east-ern Great Basin.Sp ec.Pap.Geol.S oc.A m.,1989,233:53
8 M eyer J,Foland K A.M agmatic-tectonic interactions du ring early Rio Gr ande rift extension at Questa,New M exico.Ge-ol.Soc.A m.Bull.,1991,103:993-1006
9 Lister G S,Baldw in S L.Plutonism and the origin of the metam or phic core complex.Geology,1993,21:607-610
10Broocks W E,T horm an C H,Snee L W.40Ar/39Ar ages and tectonic settin g of the middle E ocene Northeas t Nevada vol-canic field.J.Ge o p hys.Res.,1995,100:10403-10416
11Scott R B,Unu h D M,S nee L W et al.Relation of per alk line magm atism to heterogeneous extension durin g th e middle M iocene,Southeastern Nevada.J.Geop hy s.Res.,1995,100:10403-10416
12Wenrich K J,Billings ley G H,Nealey L D,Black erby B A.Spatial m igration and compositional changes of M iocene-Qua-ternary m agm atism in the W es tern Gran d Canyon.J.Geop hy s.R es.,1995,100:10381-10402
13Luhr J F,Aran da-Gomez J J,Hous h T B.The S an Quin tin volcanic field,Baja Californ ia Norte M ex ico:geolog y,petrolo-gy,and geochemistry.J.Geop hy s.R es.,1995,100:10353-10380
14Viss ers R L M,van der W al D.Geology of the Beltic lithos phere:evid ence for extens ional collapse in Alboran Realm.A b-stracts Volume of B RG M.1993.204-205
15Platt J P,England P C.Con vective removal of lith os phere ben eath moun tain belt:thermal and mechanical cons equences.
A bstrac ts V olume o f BR GM.1993.162
16Zh eng Yadong,W ang Yufan g,Liu Ruixun,S hao J i′an.S liding-thr usting tecton ics cau sed b y th ermal uplift in the Yum-meng moun tains,Beijing,C hina.J.S tr uct.G eol.,1988,10:135-144
17Spencer J E,Rich ard S M,Reynold s S J et al.Spatial and tem poral relationsh ips between th e mid-T er tiary magmatis m an d extens ion in S outhw es tern Arizona.J.G eophys.Re s.,1995,100:10321-10352
18Hill E J,Baldw in S L,Lister G S.M agmatism as an es sential driving force for formation of active metamorp hic core com-plex es in Easter n Papua New Guinea.J.Geop hy s.Res.,1995,100:10441-10451
19Falkner C M,M iller C F,W ooden J L,H eizler M T.Petrogenes is an d tectonic significance of th e calc-alkaline,bimodal Aztec W as h pluton,Eldorado M ountain s,Cororado River ex tensional corridor.J.Ge o p hys.Res.,1995,100:10453-10476
20Rogers N W,Hawk es worth C J,Ormerod D te Cenozoic basaltic magmatis m in th e w es tern Great Basin,C alifornia an d Nevada.J.Geop hys.R es.,1995,100:10287-10302
21张家声.造山后伸展构造研究的最新进展.地学前缘,1995,2(1/2):67—83
22宋鸿林.变质核杂岩研究进展、基本特征及成因探讨.地学前缘,1995,2(1/2):103—111
23Faur e M,Su n Y,Shu L et al.Extens ional tecton ics w ith in a su bduction-type orogen:the cas e s tudy of Wu gongshan d om e (Jiangxi Province,Southeas tern China).T ectono p hysics,1996,263:77-106
24M eyer S C,Beck S L.Evidence for a local cr ustal root beneath the S anta Catalina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Arizon a.
Geology,1994,22:223-226
・
24
・
REVIEW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R-MATION OF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AND THE MAGMATISM
Zhang Jinjiang Zheng Yadong
(Dep artment of G eology,P eking Univer sity,B eij ing,100871)
Abstract T he relatio nship betw een magmatism and ex tensio n,the g enesis of m ag matic rocks during extensio n,and the further studies needed in this field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The relatio nship betw een the mag matism and the for matio n o f m etamo rphic core com-plex is mainly expounded w ith emphasis.The magm a is the result of the partial m elting o f litho sphere mantle and crust caused by deco mpr ession and thermal activities in depth under extending stress field w hich is deduced by several causes such as gr av ity energ y and deep pr ocess o f the orog enic belt.The upw elling of the mag ma intensifies the ex tension o f the cr ust,w eakens the crust and trig gers the occur rence of extensional structures.T he m agma-tism plays a dom inant role in the for matio n of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es.The magm atism heats and w eakens the crust,and results in the detachment faulting.T he buo yancy and densi-ty of the m agma lead to the differential uplift of the cr ust,w hich form s the metam orphic core co mplex.
Key words ex tensio n,magm atism,metamorphic core com plex,fo rming m echanism
马里大学见闻
马里大学成立于1996年9月,它以创建于1962年的高等师范学院为基础,同时包容了其它7所大专院校的部分系或学科,设立了3个学院:理学院;工程技术学院;人文、管理与语言学院。
学校的各级主要领导人均由所在单位的全体成员直接选举产生。
系主任、校领导均由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担任。
系主任一般任期为2年,每个系不再设副主任,行政事务由系主任和1~2名教学秘书负责完成。
而大学校长的任期一般为4年,副校长由校长任命,下设的秘书处、财务处、总务处的负责人则由几位校长共同商量任命,总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
由于马里长期沿用法国的教育体制,并要求大学授课教师具有博士学位。
教授有相对较高的工资收入(月工资合3000~4000元人民币,而普通工人、警察的月工资约400~700元人民币),加之教师职业的终身制,使大学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教师队伍变得相当稳定。
马里的教学大纲及课程设置,基本上照搬了法国的中、高等教育内容,但又没有象法国那样随着实践的检验而随时调整教学内容,使之完善与合理,而是一“置”十几年不变,课程设置偏深,前后脱节之处多,导致教与学的效果均不够理想。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研处张俐供稿
(收稿日期:1997-11-12)
・
・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