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中国知名教育专家卢志文曾这样说过:课堂教学既是技术,也是艺术。首先是技术,终究是艺术。课堂教学从技术开始,走向艺术境界,以技术做基础,以艺术为巅峰。因此,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们如能不断地从这一角度和高度来认识总是和解决问题,定会有利于完成教书育人的工作,事半功倍地提高效益,在教学相长中师生双方都可获得精神满足和艺术享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课堂教学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成功的课堂教学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是创造性很强的综合艺术。对教师来说,不仅是完成一项工作和任务,也是讲科学发展观与现实教学的完美融合。教师青春常在,课堂春意盎然,学生如沐春风,既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也会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开拓思维,深入理解。

一、立足课堂教学,培养实践智慧

课堂教学是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是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活动形式,教学本身是一种艺术的创造,立足课堂教学是教师不断形

成教学艺术的根本。教师教学艺术的形成需要掌握各种专业知识和公共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获得丰富的个人实践智慧,拥有丰富实践知识和智

慧的教师能够在解决课堂问题时从多种视角整体把握,洞察多种可能性,运用灵活的方式和方法,迅速做出决策,妥善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正是教师教学艺术的有力彰显。

教师对课堂教学实践的审视和研究,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行为的自觉程度,增强教师实践理性,拓展教师专业自主,最终获得专业智慧和教学实践解放。

二、学会反思,形成教学主张

教学不能没有思想,教师不能没有教学主张。教学主张的拥有是教师教学艺术形成的基础前提和重要组成方面。教学主张熔铸了教师个人的理想、信念、情感和意志,表达了教师对教学的真切希望和祈求,是教师对什么是“好教育”的价值性问询。教学主张的形成对于促进经验型教师向智慧型教师转化、教师个人教学理论的建构和实现教学的个性化和风格化有着重要意义。

三、寻找自身认同,培养教学勇气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说过:“艺术是我,科学是我们”,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必须要找到自身认同,只有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得到认可和肯定,教师才能不断培养自己从事教育教学事业的勇气,才能有不断追求教学艺术的动力。

教师寻找自身认同,培养教学勇气的过程中,需要改变传统观念上一直把教师看做圣人,“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是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认识,这种对教师的认识与定位是极不道德的也是不人道的,教师不是圣人,在从事教育教学的同时也有追求自身幸福、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社会首先应该摒弃传统对教师的认识,把教师当做活生生的个体来看待,满足教师基本的生活需要,在此基础上教师才会拥有追求教学艺术的勇气和力量。

四、挚爱教育,视教师职业为信仰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只有内心真正热爱教育的人,在教学实践中才会为了焕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实现学生的全面

发展而不懈追求教学艺术。教师是一项职业更是一种天职,没有对教育教学工作全身心的热爱的人成不了一名好教师,只有对教师职业的全身心的热爱和崇敬才能把教育教学当做生活的一部分,当作自己人生价值和信念实现的舞台,不能仅仅把教师职业当做一种职业,更应该当做一

项天职、一种信仰。

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与交流,其最终目的是提升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让每一个人都向着幸福逐渐靠近。如果教育教学仅仅只注重科学性和技术性而忽视艺术性,不免就会走向功利化和工具化,那么这样的教师永远都只是“讲师”而不是“人师”,教师成为知识传授的工具,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工具,教育教学丧失了其原本的魅力。

高超的教学艺术需要教师的不断追求、不断提炼、不断升华而形成,只有不断追求、掌握和运用教学艺术,才能使教师和学生都能体验到教学生活的自由和幸福,从而通过教育教学造就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实

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同时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和成长。

总之,教师应该对教学充满激情,用自己的激情来感染学生,尽力做到教育本身就具有艺术性,他对于每个人的内在体会和外在表现出来的行为、结果是不一样的。我们都在做教育,但有的是主角,有的是配角,更有的人是过客,在学生或观众心目中的地位和留下的形象是不同的。教育应该终身在做艺术,在艺术中自我成长,其乐融融。课堂教学的艺术永无止境,需要我们不懈追求。教学有法,无而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师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人,在课堂教

学过程中只有交相辉映,启发学生,使学生学会学习,懂得学习,这才是课堂教学艺术与科学的所在。

〔英〕科林伍德《艺术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6页。

唐文中主编《教学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315页。

哈九增主编《艺术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页。

周南照译《教学的美学》,《教育研究》1985年第3期。

《简明社会科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年版,第83页。

《论文学》续集,第285页。

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7页。

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科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11页。

《艺术中的哲学》,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92页。

赵鑫珊《科学·艺术·哲学断想》,三联书店1985年版,第55页。

顾永芝《艺术概论》,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272页。

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22页。

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22页。

《罗丹艺术论》,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版,第3页。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161页。尼·阿·德米特里耶娃《审美教育问题》,知识出版社1983年版,第1页。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