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
高中地理课件《地球表面形态》
![高中地理课件《地球表面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7114ab78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89.png)
许多世界上最重要的草原地区 位于平原地貌,支持着丰富的 生态系统。
河流和水边生物
平原地貌形成了许多重要的河 流和河口地区,提供了丰富的 水边生物和生物多样性。
山地地貌
特点 陡峭的山脉和峡谷 丰富的矿产资源 保护了生态系统
意义 提供了壮丽的风景和旅游资源 为矿业开发和能源需求提供了机会 山地地区常常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
地球科学的重要领域
通过研究地球表面形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 解地球的演变和人类的生活环境。
地球表面形态的魅力
地球表面形态以其壮丽的山脉、广袤的平原和壮观的海滩吸引着人们。探索地球的奇迹和美丽,享受大 自然的魅力。
平原地貌
农田和农业
平原地貌提供了广阔的耕地, 适合农业的发展和粮食生产。
草原和生态系统
高中地理课件《地球表面 形态》
地球表面形态包括平原地貌、山地地貌、高原地貌、盆地地貌和丘陵地貌。 了解这些地貌对我们理解地球的表面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地球表面形态的定义
1 平原地貌
广阔平坦的地形,主要 由河流和海洋沉积物形 成。
2 山地地貌
高高的山脉和陡峭的斜 坡,形成于地壳运动和 岩石抬升的过程中。
高原地貌
地理分布
• 青藏高原:世界上最 大的高原地区
• 阿尔蒂金山脉:欧洲 的高原地貌
• 不丹高原:亚洲的高 原地貌
地形特点
• 海拔较高,气候凉爽 • 草原、森林和湖泊等
多样的生态系统 • 重要的水源和水资源
人类活动
• 交通、农牧业和旅游 等经济活动
• 独特的文化和民俗传统 • 面临生态环境保护和
3
能源开发
高原地貌和盆地地貌中的地下资源, 如煤炭和石油,对能源开发具有重要 意义。
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cab22608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5d.png)
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1. 地球表面的形态:地球表面是以陆地和海洋为特征的地球外表。
陆地区域分布广泛,总面积约为148,940,000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2%;而海洋面积为361,132,000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的70.8%。
地球表面有高原、山脉、平原、盆地、丘陵、河谷等不同的形态特征。
2. 地球表面的构造:地球表面存在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四个层次的结构。
其中地壳是最上面的一层,厚度约为5-75公里。
地壳上覆盖着大量的岩石、矿物等,形成了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
地壳下面是地幔,厚度约为2,900公里。
外核是一层比较稀薄的层,厚度约为2,250公里。
内核是地球最内部的一层,直径约为1,220公里。
3. 地球表面的气候:地球表面的气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球自转、太阳辐射、大气运动等。
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很大,北极和南极地区气候寒冷、干燥,而赤道地区气候温暖、潮湿。
4. 地球表面的生物:地球表面存在着多种生物,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它们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适应生存,并形成了各自的生态系统。
地球表面也存在很多生态问题与挑战,如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当然,地球表面还有其他一些基本特征,包括:5. 地球表面的水循环:地球表面存在着各种水体,如海洋、湖泊、河流、冰川等,它们相互联系,构成了地球水循环系统。
太阳辐射使得地球表面的水蒸气升华到大气层中,在那里形成云,再通过降雨、雪等形式回到地面,形成了水循环。
6. 地球表面的矿产资源:地球表面还存在着各种矿产资源,如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和能源矿产等。
这些资源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7. 地球表面的人类活动:地球表面存在着各种人类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
这些活动对地球表面的环境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一些负面影响对地球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产生威胁。
8. 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地球表面上空存在着大气层,它是地球与外界相连的重要环节。
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
![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6ef96e7e01f69e314232940b.png)
四、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的转化亦主 要在地表进行。 2.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同时并存于地表,使海 洋表面成为液-气界面,海底成为液-固界面, 陆地表面成为气-固界面,而沿岸地带成为三相 界面。 3.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的,由其本身发展形成的 物质和现象,如生物,风化壳,土壤层等。 4.相互渗透的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 质,能量交换和循环,如水循环,地质循环等, 并且在交换和循环中伴随着信息的传输。
1大陆的平均海拔高度和大洋的平均深度相差很大2大陆和海洋存在明显的泛对称现象岛屿同样被海洋所环绕但面积比大陆小的小块陆地称为岛屿
第六节 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一、海陆分布
1、海洋占有明显的优 势 • 在5.1×108km2 的地 球表面积中,海洋面 积3.61×108km2,约 占71%,陆地面积 1.49×108km2,约占 29%。海洋与陆地的 面积比约为2.5∶1。
5.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 6.地球表面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 境,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 已有可能潜入深海或上升至宇宙空间, 但地表仍的对蹠现象 • 地球大陆上任一点的对蹠点,95%以上可能是 海洋。如以四个古老大陆(加拿大、西伯利亚、 南极和欧洲)做顶角作出一个四面体。则它们 所对应的面分别为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和 太平洋。
4、除南极洲外, 所有的大陆都 是成对的。例 如北美和南美, 欧洲和非洲, 亚洲和澳大利 亚,每对大陆 分别组成一个 大陆瓣。这些 大陆瓣在北极 汇合,形成大 陆星
5、每个大陆都是北部比较宽广,向南逐渐变窄, 像一个底边位于北方的三角形。甚至南极大陆 也可以称为三角形,其狭窄部分对着南美。 6、南半球各大陆西边都向里凹进,而东边则向 外突出。
2.2第二节地球表面的形态
![2.2第二节地球表面的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c669a2e7856a561252d36f59.png)
二、内力作用 与地表形态
三、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四、人类活动和地表形态
地 球 表 面 形 态
地 质 作 用
内 力 作 用
板块运动与 -----板块构造学说 宏观地形
地质构造与 (局部)地形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地垒 地堑
外 力 作 用
2、断层(地壳的垂直运动)
岩石产生断裂未必形成断层,关键看是否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 位移。
断裂面 断层线
岩层受力达到一定 的强度,发生断裂, 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 产生显著的位移,成 为断层。
地垒
地堑
在地垒构造上常形成陡峻的山峰。如华山西峰、峨眉山万佛顶等。
在地堑构造上则常形成盆地或谷地。如吐鲁番盆地、渭河谷地等。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自学指导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P36) 2.板块之间的两种基本关系?(P36)
师生互动
1.板块构造学说 近几十年解释 大地构造 和 海陆分布规律 较为盛行的一种学说。
2.主要观点
完整一块 ,而是被断裂带分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不是 割成 六大板块 。这些板块处于相对的 运动 状态。
沙丘--风力沉积地貌
黄土高原----风力沉积
人工修建的梯田
怎样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具有双重性?
海岭
喀斯特地貌(溶洞)---流水溶蚀地貌
风蚀蘑菇----风力侵蚀作用
风蚀城堡----风力侵蚀作用
海蚀崖----海浪侵蚀作用
冰碛地貌----冰川沉积地貌
山前冲积扇---流水沉积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由于流速减慢,导致大 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山河流中下游地区,由于流速减慢, 导致泥沙淤积,从而形成宽广的冲 击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地质与矿业工程基础
![地质与矿业工程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54357320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be.png)
第一章地球1.地球的表面形态:地球的形状接近于一个扁率非常小的椭球体(即扁球体)。
赤道半径略长,两级半径略短。
赤道半径6738km地球表面分为陆地和海洋。
海洋面积占地球面积的70.8%,陆地占29.2%。
地球分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陆地分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和裂谷等。
海底分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大洋中脊。
2.地球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主要包括质量、密度、重力、压力、温度、磁性、弹性、塑性。
质量:地球质量5.97*1024 kg。
密度:5.517g/cm3重力:为该处地心引力和地球自转离心力的合力。
压力:地球的内部压力主要是由上覆地球物质重量所产生的静压力。
静压力的大小与所属的深度、上覆物质的平均密度及平均重力加速度呈正相关。
温度:变温层、恒温层、增温层。
磁性:地球有两个磁极,磁南极位于地理北极附近,磁北极位于地理南极附近。
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的夹角称为磁偏角。
弹性与塑性:地球既具有弹性也具有塑性。
在作用速度快、持续时间短的作用下表现为弹性体;在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的力的作用下表现为塑性体。
3.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内部圈层外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内部:根据地球内部地震波波速和密度的分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根据地球内部地震波波速和密度的分异,可将其划分为3个一级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这也是地球内部物性及化学组分最主要的分界单元。
地壳和地幔之间的分界面称为莫霍洛维奇间断面(以下简称莫霍面),地幔和地核之间的分界面称为古登堡面。
这两个界面上下的物质,无论在化学组成、物质状态和物理性质上,都有重大区别。
(一)地壳莫霍面以上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圈层即为地壳,它是固体地球最外层的薄壳。
地壳的特点是横向变化大,厚度各地不一。
其中大陆部分较厚,平均约为33km,最厚可达70~80km;大洋部分厚度较小,平均约6km;地壳占地球总体积的0.3%,占地球总质量的0.7%。
地壳物质的密度一般为2.6~2.9g/cm³,其上部密度较小,向下密度增大。
地球的表面形态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
![地球的表面形态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d8ce38f8c1c708a1284a44d2.png)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如果放弃太早,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会错过什么。 3、你特么的看看你现在的样子?还是我爱的那个你么? 4、你的选择是做或不做,但不做就永远不会有机会。 5、你必须成功,因为你不能失败。 6、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 7、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8、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9、遇到困难时不要抱怨,既然改变不了过去,那么就努力改变未来。 10、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11、用理想去成就人生,不要蹉跎了岁月。 12、永不言败是追究者的最佳品格。 13、目标的实现建立在我要成功的强烈愿望上。 14、保持激情;只有激情,你才有动力,才能感染自己和其他人。 15、别人能做到的事,自己也可以做到。 16、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 17、通过辛勤工作获得财富才是人生的大快事。 18、努力了不一定能够成功,但是放弃了肯定是失败。 19、人活着就要快乐。 20、不要死,也不要的活着。 21、有努力就会成功! 22、告诉自己不要那么念旧,不要那么执着不放手。 23、相信他说的话,但不要当真。 24、人不一定要生得漂亮,但却一定要活得漂亮。 25、世事总是难以意料,一个人的命运往往在一瞬间会发生转变。 26、活在当下,别在怀念过去或者憧憬未来中浪费掉你现在的生活。 27、一份耕耘,份收获,努力越大,收获越多。 28、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吱声。 29、一切事无法追求完美,唯有追求尽力而为。这样心无压力,出来的结果反而会更好。 30、进则安居以行其志,退则安居以修其所未能,则进亦有为,退亦有为也。 31、有智者立长志,无志者长立志。 32、在生命里寻觅快乐的方法,就是了解你被赋予生命是为了奉献。 33、纯洁的思想,可使最微小的行动高贵起来。 34、心作良田耕不尽,善为至宝用无穷。我们应有纯洁的心灵,去积善为大众。就会获福无边。 35、坚强并不只是在大是大非中不屈服,而也是在挫折前不改变自己。 36、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37、世间上最美好的爱恋,是为一个人付出时的勇敢,即使因此被伤得体无完肤,也无悔无怨。 38、梦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会沐浴在梦想的光辉之中。 39、人生最困难的不是努力,也不是奋斗,而是做出正确的抉择。 40、不管现在有多么艰辛,我们也要做个生活的舞者。 41、要成功,先发疯,头脑简单向前冲。 42、有智慧才能分辨善恶邪正;有谦虚才能建立美满人生。 43、无论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要思考。 44、不属于我的东西,我不要;不是真心给我的东西,我不稀罕! 45、我们从自然手上收到的最大礼物就是生命。 46、失败的定义:什么都要做,什么都在做,却从未做完过,也未做好过。 47、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 48、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对于困境与磨难,微笑面对。 49、太阳照亮人生的路,月亮照亮心灵的路。 50、生活中的许多事,并不是我们不能做到,而是我们不相信能够做到。 51、不要说你不会做!你是个人你就会做! 52、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53、能够说出的委屈,便不是委屈;能够抢走的爱人,便不是爱人。 54、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55、胜利女神不一定眷顾所有的人,但曾经尝试过,努力过的人,他们的人生总会留下痕迹! 56、勤奋是学习的枝叶,当然很苦,智慧是学习的花朵,当然香郁。 57、人不能创造时机,但是它可以抓住那些已经出现的时机。 58、没有斗狼的胆量,就不要牧羊。 59、有时候,垃圾只是放错位置的人才。 60、不要怕被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说明你还有利用的价值。 61、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62、与积极的人在一起,可以让我们心情高昂。 63、向日葵看不到太阳也会开放,生活看不到希望也要坚持。 64、才华是血汗的结晶。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 65、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
2.2地球的表面形态
![2.2地球的表面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db7c8367ddccda38376baf62.png)
板块 张裂
生长边界
结合全球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 3.2007年1月13日,日本北部的千岛群岛东部海底发生8.3级地震。此次地 震的震中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图中示意该位置的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在1994年被我国科学家证实为地球上最深、最长、海拔最高 的河流大峡谷。读图回答: (1)图中A属于_______板块,B属于_______板块,A、B两板块的分界线大 致是_______。 (2)喜马拉雅山形成原因是_______。 (3)简要分析大峡谷的形成原因。 (4)我国云南丽江地区多地震的原因是_______。
表现
张裂:裂谷或海洋 向斜 挤压:褶皱 背斜
分类
能量 来源
表现 形式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地震 变质作用
对地表形态 的影响
内力 作用
地球内部 的热能
形成高山和盆地
外力 作用
太阳能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固结成岩
削高填低
六大板块
全球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 注意点: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范围 没有大陆的板块是?跨两大洲的板块有哪些? 拉雅地震带,它与板块边界有什么联系?
①利用向斜构造找水 ②利用背斜找油
③利用断层找水 ④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
潜水
承压水 潜水井 自流井 承压井 流量稳定性比较
读地质地形剖面图,图中 1、2、3、4、5、6为地层编号,并表示地层由老到新 据此判断 7--8题。 7.若该地在我国境内,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地区主要位于北方地区 B.该地区水资源贫乏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长期性因素 C.该地区曾经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 D.该地区的地质构造为:①处是背斜, ②处是向斜,③处是地堑 8.若图中 4号地层为含油层,则开采石油的最佳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地球表面形态
![地球表面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612ad42eb52acfc788ebc919.png)
板块运动示意图
生长边界(板块张裂):←│→
消亡边界(板块碰撞挤压):→│←
冰 岛
大 西 洋
东 非 大 裂 谷
生长边界(海岭、断层) 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 找出世界著名的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 山脉,大西洋、日本群岛、马里亚纳海沟 、冰岛、红海、东非 大裂谷,运用板块运动原理解释它们的成因。
注意:板块边界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而内部比较稳
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
世界上有哪两大火山地震带? 用板块构造理论来解释其成因。
反馈练习: 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板块A 南极洲板块 B 太平洋板块 D 印度洋板块 (2)图中1和2或3和4中距离在缩短的是 3和4, 原因是 处在消亡边界 (3)南美洲安第斯山脉是处在那两大板块之间 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共同作用、塑造地表形态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板块学说基本理论 (2)六大板块 (3)板块运动与地貌
板块学说基本理论
1. 地球岩石圈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并 处在相对运动之中(板块漂浮在“软流层 ”之上). 2. 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 比较活动,多火山地震. 3.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和张裂 形成地表基本面貌.
板块的运动
①板块张裂(生长边界)-- 裂谷或海洋 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红海 ②板块碰撞(消亡边界)-- Ⅰ.两陆块相撞-- 巨大的褶皱山脉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产生
Ⅱ.陆块与洋块相撞—— 海沟、岛弧链、海岸山脉
例如: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马里亚纳海沟)、岛弧链( 东亚岛弧链)就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产生的。 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
地球的10种形态
![地球的10种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f53c932f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0d.png)
地球的10种形态
1. 地球的原始形态:在地球形成初期,地球表面是一个炽热的火球,没有大气层和水存在。
2. 地球的原始大气形态:随着地球的冷却,大气层开始形成,主要由水蒸气、氮气和二氧化碳组成。
3. 地球的原始水形态:水蒸气逐渐凝结成水,形成了地球上的海洋、湖泊和河流。
4. 地球的岩石形态:地球的地壳由岩石组成,包括火山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等。
5. 地球的生物形态:地球上出现了生命,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
6. 地球的冰形态:地球的极地地区和高山地区存在冰川和冰盖,形成了冰雪覆盖的地貌。
7. 地球的大气形态:地球的大气层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组成,形成了气候和天气现象。
8. 地球的水文形态:地球上的水循环、河流和湖泊等水文过程塑造了地球的地貌。
9. 地球的地质形态:地球的地壳不断演变,包括地震、火山喷发和
板块运动等地质现象。
10. 地球的人类活动形态:人类的活动对地球造成了许多影响,包括城市化、工业化和破坏性的环境影响。
地理学中的地球表面形态
![地理学中的地球表面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59ac83ea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ba.png)
地理学中的地球表面形态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的表面形态多样而丰富。
地理学研究地球的各种特征,其中地球表面形态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地球表面形态包括陆地、水域和地形等方面的特征,通过对地球表面形态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构造和演化。
一、陆地形态陆地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一部分,它的形态多种多样。
地球上有高山、平原、高原、丘陵等不同类型的陆地形态。
高山是指海拔较高的山脉,它们通常由地壳板块的碰撞和隆升形成。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它的形成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有关。
高山地区气候寒冷,植被稀疏,但是它们对水资源的储存和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平原是地球上海拔较低的地区,它们通常被河流和湖泊所覆盖。
平原地区土壤肥沃,适合农业发展。
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之一是亚马逊平原,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域,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高原是介于高山和平原之间的地貌类型,它们通常位于海拔较高的地区,地势相对平坦。
西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它位于中国西南部,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
高原气候干燥寒冷,植被稀疏,但是它们对水资源的储存和调节同样非常重要。
丘陵是介于山地和平原之间的地貌类型,它们通常由风化和侵蚀作用形成。
英国是一个以丘陵地貌为主的国家,它的丘陵地区被称为“乡村风景区”,吸引了许多游客。
二、水域形态水域是地球表面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海洋、湖泊、河流等。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域,它们占据了地球表面的70%以上。
海洋形成于地壳板块的运动和地球的自转,它们对地球气候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大西洋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之一,它连接了欧洲、非洲和美洲,是国际贸易和航运的重要通道。
湖泊是地球上的静态水域,它们通常由河流的冲刷和地壳运动形成。
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是俄罗斯的贝加尔湖,它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
河流是地球上的动态水域,它们通常由降雨和融雪水源供给。
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它流经数个国家,为当地人民提供了水资源和农业发展的机会。
地球的表面
![地球的表面](https://img.taocdn.com/s3/m/2ef13590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11.png)
地球的表面
一、地球表面形态概述
地球表面形态多样性:地球表面形态丰富多样,包括高山、峡谷、平原、河流、湖泊、海洋等。
这些形态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球内部和外部的作用力。
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地球表面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最外层,主要由岩石构成,包括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两种类型。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由硅酸盐矿物组成,而地核位于最深处,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二、地球表面形态的成因
构造运动:构造运动是地球表面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它包括地震、火山活动、山脉形成等。
这些活动主要由地球内部热能和外部物理作用力引起。
外力作用:地球表面的外力作用也是形态变化的重要因素。
这些作用力包括水流、风、冰等自然力。
例如,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可以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等自然水域,而风侵蚀作用可以形成沙丘和岩石等自然景观。
岩石类型:不同类型的岩石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也有影响。
例如,
熔岩可以形成火山和火山口,而花岗岩可以形成山脉和丘陵。
时间因素: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还需要时间的漫长作用。
例如,河流需要几百年才能侵蚀出峡谷和峰峦,而冰川需要几千年才能形成湖泊和山谷。
三、总结
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相互作用。
构造运动、外力作用、岩石类型以及时间因素等都对其产生影响。
这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造成了地球表面形态的多样性。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研究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地球表面的变化过程,并对未来的变化做出预测和应对。
地球表面形态
![地球表面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069a672d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8f.png)
地球表面形态一、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2、板块运动与宏观地貌(1)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
其中亚洲的印度半岛和阿拉伯搬到、澳大利亚大陆位于印度板块上,太平洋板块上几乎完全是海洋,其余五大板块都包括陆地和大面积海洋。
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中。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地壳不稳定,火山和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这一地壳。
①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多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是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②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群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属于印度洋板块;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
③冰岛(大西洋“S”形海陵上)---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两岛---消亡边界。
④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版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3、构造运动和构造地貌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
构造地貌分为褶皱和断层,褶皱包括背斜和向斜,断层分为地垒和地堑。
(1)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注:判断确定地质构造特征和构造地貌的依据:①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背斜一般成为山岭,有时也可成为谷底(地形倒置)。
②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向斜一般成为山谷,有时也可成为山岭(地形倒置)。
③地垒:中间岩块相对上升,两边岩块相对下降→块状山或高地(华山、庐山、泰山)④地堑:中间岩块相对下降,两边岩块相对上升→谷地或低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①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聚,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以在向斜槽部打。
②利用背斜找油气: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由于气最轻,分布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底部,中部为石油。
《地球表面形态》课件
![《地球表面形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07b288a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94.png)
板块运动是指地球地壳板块之间 的相互碰撞、俯冲和漂移等现象
。
板块运动是地震和火山喷发的主 要驱动力之一,因为板块之间的 相互作用会导致地壳不稳定和破
裂。
地震和火山喷发常常在板块边界 附近发生,因为这里是地壳最薄 弱的地方,也是地壳板块相互挤
压或分离的区域。
05
地球的演变
地球的形成
地球的形成
地球的早期生命
地震释放的能量以波 的形式传播,导致地 面震动、建筑物倒塌 和破坏。
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岩浆、气 体和碎屑通过地壳的裂缝或破 口喷出的现象。
火山喷发可以形成火山灰、熔 岩流和火山弹等物质,对周围 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火山喷发的频率和规模受地球 板块运动和地壳构造等因素的 影响。
板块运动对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影响
地幔
01
02
03
定义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占据 地球体积的约84%。
组成
地幔主要由硅、镁、氧等 元素构成的岩石构成,温 度高达1000-3000摄氏度 。
特点
地幔中的岩石处于高温高 压状态,流动性较强,是 地球内部热量传递的主要 介质。
外核
定义
外核是地球的外层,位于 地幔之下,内核之上。
组成
外核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 元素构成,形态类似于液 态。
丘陵
总结词
指地势较高、起伏较大的地貌。
详细描述
丘陵是一种过渡性的地貌类型,通常具有较高的海拔和起伏较大的地形。它们 的地势较高,但比山地较低,坡度较缓。丘陵的形成通常是由于风化和侵蚀作 用,是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的独特类型。
高原
总结词
指地面广阔、起伏较小、相对较高的地 貌。
VS
3.2.1识别世界主要地形类型-地球表面基本形态课件-七年级地理上册晋教版
![3.2.1识别世界主要地形类型-地球表面基本形态课件-七年级地理上册晋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8c97989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7b.png)
海拔与相对高度
海拔: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绝对距离。 相对高度: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1、甲乙两地的海拔分别是多少米? 甲:1500米 乙:500 米
2、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 甲-乙=1000米
海拔与相对高度
已知深圳第一高楼平安大厦的高度为592.5m,华润大厦的高度为392.5m, 求两座大厦的相对高度是多少?
较高(500米以上)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较低(500米以下)
坡度和缓,相对高 度不超过200米
地面崎岖不平
四周高,中间低
观察世界陆地地形的分布特征
高山带主要有两条:
一条是环太平洋 带,太平洋西岸 为亚洲、澳大利 亚太平洋沿岸岛 弧和山脉,太平 洋东岸为科迪勒 拉山系;
落基山脉
高山带主要有两条:
592.5m 392.5m
592.5-392.5=200米
海拔与相对高度
中国陆地最高点 中国陆地最低点
珠穆朗玛峰 艾丁湖
8848.86米 -154.31米
相对高度:9003.17米
陆地--地形类型和分布
地球表面高低相差悬殊,形态变化多样。以海平面为基准,陆地
的平均高度是875 米,海洋的平均深度为3800米。
坡度较陡,沟谷较深。
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高原
地表起伏较小
平原
VS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 边缘较陡峭。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总结:陆地五种主要地形
地形 类型 平原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主要特征 海拔高低 低(200米以下)
地面起伏 宽广平坦
较高(500米以上)外围陡,内部和缓
地球的表面形态
![地球的表面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7f08e445852458fb770b56e2.png)
外力 作用
削高填低,使 风化、侵蚀、搬运、 堆积、固结成岩等 地表趋于平坦
在空间上相联系,在时间上同时进行。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点,往往是某 一作用占优势。一般来说,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着主导作用。
地球的表面形态
二、内力作用不地表形态
1、板块运动不宏观地形
地球的表面形态
二、内力作用不地表形态
沟谷 戒河流 东非大裂谷
地球的表面形态
二、内力作用不地表形态
2、地质构造---应用
背斜——储油构造
向斜——储水构造
地球的表面形态
二、内力作用不地表形态
2、地质构造---应用
构造地貌 背斜 隧洞的良好选址 向斜 地下水储藏区 泉水、湖泊分布地 断层 铁路、公路、桥梁、 水库等的回避处 实践意义 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原因戒依据
地球的表面形态
二、内力作用不地表形态
2、地质构造----褶皱
地球的表面形态
二、内力作用不地表形态
2、地质构造---褶皱
后期:外力作用向斜成山
地球的表面形态
二、内力作用不地表形态
地质构造
岩层 形态
岩层新 老关系
中间老 两翼新
地表形态 常见 地形 常形成 山岭 特殊地形 及成因 背斜 成谷 顶部受到 张力易被 侵蚀 槽部受到 挤压,岩 石坚实丌 易被侵蚀
岩层 背斜 上拱 褶 皱
岩层 向斜 下弯
中间新 两翼老
常形成 谷地戒 盆地
向斜 成山
地球的表面形态
二、内力作用不地表形态
2、地质构造---断层 岩石受力破裂幵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岩 层断裂错开的面叫断层面。断层面不地面的交线叫做断层 线。
断层主要是因为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 岩石的强度而形成的。
地貌基本形态
![地貌基本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d80109be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fe.png)
地貌基本形态地球是一个多姿多彩的星球,其地貌形态也是千姿百态。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和地形特征,是地球表面的自然景观。
地貌形态是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包括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盆地、峡谷、海岸等。
山地是地球表面最常见的地貌形态之一,是由地壳运动和地质作用形成的。
山地通常是由高耸的山峰和陡峭的山脊组成,其地形复杂多变,地势险峻。
山地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也因地形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高原是指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地区,是由地壳运动和地质作用形成的。
高原地形平坦,地势较为平缓,但也有一些高原地区地形复杂,如青藏高原。
高原气候干燥,气温较低,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丘陵是指海拔在200-500米之间的地区,是由风化和侵蚀作用形成的。
丘陵地形起伏不平,地势较为缓和,是农业和林业发展的重要区域。
丘陵气候温和,降雨充沛,生态环境较为稳定。
平原是指海拔在200米以下的地区,是由沉积作用和侵蚀作用形成的。
平原地形平坦,地势较为平缓,是农业和工业发展的重要区域。
平原气候温和,降雨充沛,生态环境较为稳定。
盆地是指地势低于周围地区的地区,是由地壳运动和沉积作用形成的。
盆地地形平坦,地势较为平缓,但也有一些盆地地区地形复杂,如四川盆地。
盆地气候干燥,气温较高,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峡谷是指由河流侵蚀形成的深而狭长的地形,是地球表面最壮观的地貌形态之一。
峡谷地形险峻,地势起伏,是旅游和探险的重要区域。
峡谷气候多变,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海岸是指陆地和海洋交界处的地区,是由海浪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的。
海岸地形多样,有海蚀平台、海蚀崖、海滩等。
海岸气候湿润,气温较高,生态环境较为稳定。
地貌基本形态是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反映了地球表面的自然景观。
不同的地貌形态具有不同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第六节地球的表面结构
![第六节地球的表面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71e8079bec3a87c24128c401.png)
3.陆 地 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按照面积大小, 可分为 大陆和岛屿 : 大块的陆地叫大陆,小块的 陆地叫岛屿。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岛 屿是格陵兰,世界上大陆与岛屿的划分,就是以 它们为准的。 世界大陆共分为6块:亚欧大陆、非洲大陆、澳 大利亚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南极大陆。 澳大利亚大陆和南极大陆四周为海洋包围,成为 独立的大陆。而亚欧大陆和非洲大陆、南美大陆 和北美大陆实际上是相连的。通常以苏伊士运河 为亚欧大陆与非洲大陆的分界线,以巴拿马运河 为北美大陆和南美大陆的分界线。
大西洋为世界第二大洋 ,面积约 9431.4 万km2 ,北 与北冰洋直接相通,大致以北极圈为界。它的东南以 通过非洲南部厄加勒斯角的东经20°经线与印度洋分 界。大西洋外形最大的特征是:东西狭窄,南北延伸, 略呈“s”形。在大洋底的中部,有一和外形走向一致 的巨大海岭,也称大洋中脊,它占据了大西洋宽度的 1/3,它是世界大洋中最典型的大洋中脊。 印度洋为世界第三大洋 ,面积为 7411.8 万 km2 。它 的北部被亚洲、非洲和澳大利亚大陆所包围呈封闭状, 南部敞开,东与太平洋、西与大西洋贯通。 北冰洋是世界大洋中最小、最浅的大洋。面积仅为 1225.7万km2,平均深度为1117M,它位北极圈内,被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所环抱。
地球表面垂直起伏的变化与广大的地球表 面积相比,是极其微小的。陆地上的最高 山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为8848.13m,海洋 最深处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深度为 11034m,从最高峰到最深海渊,垂直距离为 19882m,也就是说,地球表面垂直高差最大 值 约20km,与地球的赤道半径和极半径之 差值(约21km)相近。在5.1亿km2的地球表面 上,垂宜起伏最大不超过20km,看起来是微 不足道的。 地表起伏虽然不大,但是,陆地上海拔高 度的变化,却是产生垂直带的原因。
地貌基本形态
![地貌基本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9a30d45f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5f.png)
地貌基本形态地貌基本形态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和构造,包括山地、平原、丘陵、盆地、高原、峡谷等。
地球表面的形态和构造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其中包括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
内部力量主要包括地震、火山喷发等;外部力量主要包括风化侵蚀、河流侵蚀等。
一、山地山地是指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相对高度超过300米,坡度大于25°的陆地区域。
山体多为岩石构成,有的山体还有雪峰或冰川。
山地是由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二、平原平原是指海拔高度低于200米,相对高度不足100米的大片平坦的陆地区域。
平原通常由沉积物构成,其中包括泥沙和粘土等物质。
平原广阔开阔,适宜农业发展。
三、丘陵丘陵是介于山地和平原之间的一种中间性质的陆地区域。
丘陵相对于平原来说,具有较大的相对高度和坡度,但是相对于山地来说,又较为平缓。
丘陵通常由沉积物构成,其中包括砂石和泥沙等物质。
四、盆地盆地是指被山地或高原所环绕的大片平坦的陆地区域。
盆地通常是由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盆地内部通常有湖泊或河流等水体,适宜农业和渔业发展。
五、高原高原是指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相对高度超过300米,坡度较缓的陆地区域。
高原多为岩石构成,有时也会有雪峰或冰川。
高原气候寒冷干燥,适宜畜牧业发展。
六、峡谷峡谷是指被两侧陡峭的山壁所夹着的深而狭长的沟壑。
峡谷通常由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其中包括河流侵蚀、风化侵蚀等。
峡谷景色优美,适宜旅游观光。
七、火山火山是指由于地球内部的岩浆活动而形成的地表现象。
火山口通常是一个圆锥形的口,从口中喷出的岩浆会流到周围的地面上,形成新的土地或者山体。
八、海洋海洋是指覆盖地球表面70%以上的水体。
海洋有着广阔无垠的面积,其中包括各种不同深度和温度的水域。
海洋中生物种类繁多,适宜渔业和旅游观光。
总结以上就是地貌基本形态的介绍。
不同类型的地貌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宜发展的产业。
了解地貌基本形态对于我们认识自然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海陆分布
1、海洋占有明显的优 势 • 在5.1×108km2 的地 球表面积中,海洋面 积3.61×108km2,约 占71%,陆地面积 1.49×108km2,约占 29%。海洋与陆地的 面积比约为2.5∶1。
2、海陆分布不均匀 • 以新西兰东南为中心,包括太平洋主体的半球, 海洋占90.5%而陆地面积极小,因而有水半球 之称。另外的半球以法国南特附近为中心,虽 然名为陆半球,陆地面积占47.3%。 • 从传统的南北两半球来看,陆地的2/3 集中于 北半球,占该半球面积的39.3%。在南半球, 陆地只占总面积的19.1%。50°—60°S 陆地 只有2×105km2,而海洋面积达2.51×106km2, 成为按纬度划分陆地面积最少的区域。
5、每个大陆都是北部比较宽广,向南逐渐变窄, 像一个底边位于北方的三角形。甚至南极大陆 也可以称为三角形,其狭窄部分对着南美。 6、南半球各大陆西边都向里凹进,而东边则向 外突出。
二 海陆起伏曲线
1、大陆的平均海拔高度和大洋的平均深度相差
很大 2、大陆Βιβλιοθήκη 海洋存在明显的泛对称现象三 岛屿
同样被海洋所环绕,但面积比大陆小的小块 陆地,称为岛屿。海洋中的岛屿可分为: 1. 大陆岛:位于大陆附近并在地质构造上与 相邻大陆有密切联系。例如马达加斯加岛,我国 的台湾岛,海南岛等。 2. 海洋岛:面积比大陆岛小,与大陆在地质 构造上没有直接联系,也不是大陆的一部分。按 其成因可分为火山岛和珊瑚岛两类。
3、海陆分布的对蹠现象 • 地球大陆上任一点的对蹠点,95%以上可能是 海洋。如以四个古老大陆(加拿大、西伯利亚、 南极和欧洲)做顶角作出一个四面体。则它们 所对应的面分别为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和 太平洋。
4、除南极洲外, 所有的大陆都 是成对的。例 如北美和南美, 欧洲和非洲, 亚洲和澳大利 亚,每对大陆 分别组成一个 大陆瓣。这些 大陆瓣在北极 汇合,形成大 陆星
四、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的转化亦主 要在地表进行。 2.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同时并存于地表,使海 洋表面成为液-气界面,海底成为液-固界面, 陆地表面成为气-固界面,而沿岸地带成为三相 界面。 3.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的,由其本身发展形成的 物质和现象,如生物,风化壳,土壤层等。 4.相互渗透的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 质,能量交换和循环,如水循环,地质循环等, 并且在交换和循环中伴随着信息的传输。
5.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 6.地球表面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 境,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 已有可能潜入深海或上升至宇宙空间, 但地表仍然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