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软体动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软体动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开展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软体动物知识竞赛、科普讲座等课外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 撰写科普文章:鼓励学生撰写关于软体动物的科普文章,发表在学校报纸或班级博客上,分享学习成果。
- 制作PPT: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制作关于软体动物的PPT,进行班级分享,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软体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教师可以结合实物、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通过观察、讨论、实验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软体动物的特征,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科学探究、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和分析软体动物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发现和解决能力;通过了解软体动物的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增强他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通过分析软体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
- 实验室设备:配备必要的实验器材,如显微镜、解剖工具等,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软体动物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软体动物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软体动物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软体动物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软体动物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软体动物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软体动物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软体动物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缢蛏的解剖观察实验,提高实验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归纳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提高分析思维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分析缢蛏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逐步树立“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我国是世界水产养殖业大国,水产养殖业总量名列世界第一内容的学习,增强民族自豪感。

3.通过学习,更加关注我们周围丰富多彩的软体动物,趋利避害,更好地生活。

二、教学重点1.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软体动物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四、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问题推进式教学、讨论式五、课型与课时:新授课第1学时六、教学准备准备相关图片制作PPT,视频资源,常见的软体动物(缢蛏、鱿鱼等),解剖的实验器材,实验报告。

八、板书设计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1课时)一、代表动物:缢蛏(双壳类)二、其他软体动物:蜗牛、鱿鱼三、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四、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有害。

附表:观察缢蛏的实验报告班级组别实验日期一、实验目的:通过学生的亲身观察,使其对缢蛏(双壳类)的内部结构有所了解,并对缢蛏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的关系进行讨论。

在观察时,学生遵循已经养成的观察顺序和观察习惯,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二、材料与用具:缢蛏、解剖剪、解剖盘、镊子、放大镜、培养皿等;三、方法与步棸:1. 缢蛏的解剖方法:在缢蛏腹面靠前端(足)一侧,用剪刀将两壳间的外套膜轻轻剪开,对照教材12页图和实验报告由外到内,由前到后观察辨认各结构名称:2. 小组思考讨论:(1)缢蛏的贝壳和外套膜的作用是什么?(2)缢蛏靠什么结构运动?(3)缢蛏靠什么结构呼吸?(4)缢蛏如何获取食物?(5)缢蛏的出、入水管是如何形成的?。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1章第3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1章第3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1章第3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第一篇: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1章第3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知道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和主要特征。

二、重点难点重点:1.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

难点: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准备河蚌的浸制标本、各种软体动物的图片、自制课件四、引入新课教师猜谜:“没有手,没有脚,背着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缩到房里头。

”请同学们猜一下这是什么动物?对,是蜗牛。

那同学们知不知道蜗牛属于哪种动物啊?对,那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软体动物。

学生回答:蜗牛、软体动物。

趣味情景引入,设疑诱思,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探究新知一、认识常见的软体动物利用多媒体展示蜗牛、河蚌、石鳖、乌贼等几种常见软体动物的图片,并让学生进行识别,让学生想一想,这几种动物的形态、结构是否一样?教师进一步指出:这些动物尽管在形态、结构上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是它们都属于软体动物。

下面我们通过软体动物的代表——河蚌来了解软体动物的特点。

二、观察河蚌的内部结构取出河蚌的浸制标本,组织学生观察。

教师提出问题:1.贝壳的作用是什么?2.你所观察的动物是靠什么结构运动的?3.你所观察的动物是靠什么结构呼吸的?4.它是如何获取食物的?教师总结:(1)河蚌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因而称为双壳类。

壳内柔软的身体表面包裹着外套膜,贝壳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2)靠足缓慢运动。

(3)用鳃呼吸。

(4)在吸入和排出水的过程中摄取食物。

三、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通过观察图片和实物标本,引导学生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观看图片,注意观察几种动物的形态、结构。

学生分组观察河蚌标本,边观察边记录。

小组派代表总结观察结果。

学生讨论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提高学生的观察、总结能力。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篇一: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1课时教学目的:1.科学知识方面(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

(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方面通过对当地常用的软体动物的观测,并使学生学会观测软体动物的基本方法,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方式和观测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1)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满怀激情爱科学,勇于探索学科学,求真务实做科学的精神。

(2)通过对课外读物的写作,并使学生晓得我国就是世界上最早展开人工育珠的国家,进一步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唤起其努力学习科学的自信心和努力学习科学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重点难点1.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是本课重点。

因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有的有益,要加以保护和发展;有的有害,要加以控制,这个道理必须让学生明白。

2.确认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就是本课难点。

因为本章没软体动物的特征,但是上回去本节课又必须使学生晓得哪些动物属软体动物,它们属软体动物的依据就是什么。

教具准备工作河蚌的外形和结构挂图,蜗牛和乌贼的挂图;河蚌的浸制标本,饲养在水族箱中的河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创建情境→提出问题→导出课题→观察实物,识别某种软体动物的结构→讨论,归纳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比较几种软体动物,分析。

归纳共同特征2.教学过程说明:1213板书设计第二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一、常用的软体动物河蚌: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两片贝壳蜗牛: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外壳乌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内壳二、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坚硬的身体表面存有外套膜,大多具备贝壳;运动器官就是肢。

三、与人类的关系有益:食用、药用、工艺品堂堂清1、下列软体动物中,贝壳为螺旋形的是(b)a河蚌b蜗牛c乌贼d扇贝2、河蚌适于水中生活,其运动器官是(c)a鳃b贝壳c斧足d腹足3、软体动物用肢缓慢运动,在排出和排泄水的过程中摄食,并确定未消化的残渣,同时利用鳃展开体温4、完成课后练习题课后反思14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2课时教学目的:1.科学知识方面(1)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理解蝗虫的发育(不完全变态和世代的概念)。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教师进一步指出:这些动物尽管在形态,结构上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是它们却都属于软体动物。为什么它们都属于软体动物?它们之间有哪些相同之处?它们的存在与人类有什么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一.软体动物
1常见的软体动物有生活在淡水中的缢蛏,生活在陆地湿润处的蜗牛,生活在海洋中的乌贼等。
自学方法指导与自主学习
课题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
(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理解蝗虫的发育(不完全变态和世代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当地常见的软体动物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软体动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2.蝗虫身体可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头部有__________一对、复眼一对、口器一个是蝗虫的取食器官,所以头部是蝗虫的取食和感觉中心。胸部有三对__________,有两对__________,所以胸部是蝗虫的运动中心。触角和足是昆虫的__________,__________。腹部集中容纳__________。体表有__________,用于呼吸。蝗虫的体表包着坚韧的__________。
A、蝗虫可以吸收水中的空气B、蝗虫Fra bibliotek以通过体表进行呼吸
C、蝗虫可以几个小时不呼吸D、气体通过蝗虫胸、腹部的气门进入体内
9.身体分节是节肢动物的一个特点,下列不属于节肢动物的是()
A、虾 B、蟹C、臭虫 D、蚯蚓
10.取两只活的蝗虫:甲的头部浸入水里,乙的胸、腹部全部浸没在水里,只露出头部,其结果是( ) A.甲先死B.乙先死C.同时

5.1.3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5.1.3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软体动物与节肢动物教学目标1.观察与解剖缢蛏,归纳出缢蛏的结构特点(科学思维)。

认同缢蛏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生命观念)。

2.比较几种软体动物的异同,归纳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科学思维)。

3.比较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不同(科学思维),体会软体动物比环节动物结构上更复杂,进化上更高等,认同生物是进化发展的(生命观念)。

4.了解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生命观念),认同软体动物是重要的生物资源,可以提出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建议,辩证的对待软体动物(态度责任)。

教学重点:1.观察与解剖缢蛏,归纳出缢蛏的结构特点(科学思维)。

认同缢蛏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生命观念)。

2.比较几种软体动物的异同,归纳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科学思维)。

教学难点:1. 观察与解剖缢蛏,说出缢蛏的结构特点。

2. 比较几种软体动物的异同,归纳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初步了解软体动物。

同学们,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对,是贝壳。

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动物的壳吗?是的,是软体动物的壳。

摸一摸这些贝壳,感觉很坚硬,为什么壳如此坚硬,它们却叫软体动物呢?这些壳又是怎么形成的呢?相信你一定对软体动物充满了好奇。

(设计意图:看图片,感知软体动物坚硬的贝壳,与其名称“软体动物”有强烈反差,激发学生兴趣。

)二、软体动物(一)代表动物——缢蛏以缢蛏为例来了解软体动物。

指导学生一起来观察并解剖缢蛏,完成学习任务一,并思考下列问题:1、贝壳有什么作用?紧闭贝壳可以保护柔软的身体2、外套膜有什么作用?外套膜可以有效的保护缢蛏的内脏团,同时在外套膜中还含有丰富的腺细胞,腺细胞可以不断的分泌物质形成贝壳,所以,随着缢蛏的生长,它的贝壳也会逐渐长大。

3、缢蛏靠什么结构运动和呼吸?缢蛏靠柱状足来运动。

缢蛏靠鳃来进行呼吸。

当水从入水管流入,从出水管流出时,水流过鳃丝,与血液进行了气体交换。

多而密的鳃丝增大了鳃与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一课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一课教案
七、【课堂小结】(1分钟)
我们今天认识了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可以通过概念判断某种动物是否属于软体动物。作为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软体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都有丰富的多样性以适应其生活环境。
倾听、回忆、认同。(总结提升)
板书设计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1课时)
一、实验:观察蛤蜊的结构
二、常见的软体动物
4.推测:在吸水和排水过程中摄取食物
(提高小组合作能力)
四、【观察比较】常见的软体动物(6分钟)
出示双壳类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找共同同点教师指导学生进一步观察石鳖、蜗牛和乌贼的图,使学生通过比较,了解软体动物之间的相似和不同。
观察、思考,
思考、分析、判断
给软体动物分类
双壳类、头足类、腹足类
(分析判断习能力得到提升。)
蛤蜊 双壳类 斧足
乌贼 头足类 腕足
蜗牛 腹足类 腹足
三、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五、目标达成检测
一、选择题
1.近年丹麦扇贝泛滥,它属于( )
A.腔肠动物B.软体动物C.节肢动物D.脊椎动物
2.扇贝的贝壳是由下列哪一种物质形成的( )
A.柔软身体产生的分泌物B.斧足的分泌物
1.软体动物如何生活?
2.软体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什么?3.软体动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呢?
(提高自学能力)
阅读课本
三、【探究实验】(15)
(一)观察蛤蜊的外形
教师通过投影让学生观察静置的蛤蜊在海水中的生活。
(活体蛤蜊进行多感官参与的观察,获得实验能力的提高。)
(二)指导分组实验观察蛤蜊的内部结构4人小组,用解剖刀打开蛤蜊贝壳。
教师活动

7.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案 2023-2024学年鲁科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册

7.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案 2023-2024学年鲁科版(五四学制)八年级上册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复备人:复备时间:学科生物设计者单位年级八年级来源鲁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课时1【课程标准】2022版13页1.说明生物的不同分类等级及其相互关系,初步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2.对于给定的一组生物,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其进行分类。

3.分析不同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关注外来物种入侵对生态安全的影响,认同保护生物资源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通过观察学习,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步确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增强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德育融合点】关注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生存的意义【评价任务设计】1、通过多媒体、课本的观察,来了解软体、节肢动物的结构、功能。

2通过分析结构功能的对应关系,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生物学观点。

【主问题设计】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软体动物一、情景导入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用贝壳组成的装饰品,长有这些贝壳的动物长什么样子?它们属于什么动物?二、个体自学软体动物视频播放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让学生分别说出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并回答教材第14页“观察与思考”讨论题。

三、同伴助学组织学生小组自行解决问题。

1.贝壳作用?2.观察到的动物是靠什么运动的?又是靠什么结构呼吸的?【主问题处理过程】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求知欲。

【成果与评价】3.试着想一想,它是如何让获取食物的?4.同学们还知道哪些软体动物?(举例说明)引导学生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二)节肢动物一、个体自学师出示一组节肢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属于哪一类动物?从而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第二部分内容-——节肢动物。

图片出示蝗虫的结构图,组织学生观察思考以下问题:1蝗虫的躯体分为哪几部分?2蝗虫的足,翅,触角各有何特点?这对蝗虫的生活有何意义?3推测蝗虫气门的作用?4体表坚硬对于蝗虫有什么意义?二、教师导学引导学生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思考除昆虫外,节肢动物还有哪些?思考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5.1.3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5.1.3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包括“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两部分。

学习本节课内容,旨在为进一步学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等一系列知识做好铺垫。

通过分组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提高学生的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各种类群的生物各有其特征,在生物圈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同时意识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极为重要。

学情分析河蚌生活在淡水中,蜗牛生活在陆地上,而乌贼则生活在海洋中,它们的生活环境截然不同,这是同学们已有的知识。

虽然它们的生活环境截然不同,但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结构,这一点同学们并不清楚。

因此,需要老师的引导点拨,开启学生探求知识的大门,去探索大自然中的奥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认识蝗虫的形态结构以及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掌握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3. 通过观察学习,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得出线形动物与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无脊椎动物的生活环境,认识无脊椎动物也是生物圈中不可缺少的一员。

2. 初步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的生活环境。

重点难点重点1. 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 蝗虫的形态结构以及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

难点如何初步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提问法、分析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学生分析法等。

教学时间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一段动画儿歌《蜗牛和黄鹂》导入课题,提问学生蜗牛属于哪一类动物。

然后出示本节课题以及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自己阅读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难点。

二、融会贯通(一)软体动物播放一段有关软体动物的视频,让学生大概了解一下软体动物的类型和生活状态,对于软体动物大致形成一个概念,从心理上消除在学习之前的一些错误认识。

按照学生的分组给学生分发一些不同形态的软体动物,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仔细观察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初中生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生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教案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图片,总结节肢动物对人有益及有害的方面。 1、食用 虾、蟹等为人类和其他海洋生物提供了动物蛋白。 2、药用 蝎、蜈蚣、蝉蜕等可以入药,治疗疾病。
3、仿生 人们生活中的诸多发明都离不开仿生学,而许多利用仿生学的例子中离不开昆虫,例如模仿 蜻蜓的翅痣用于消除飞机颤振,利用萤火虫发出的冷光制作荧光灯等。 4、有些节肢动物可传播疾病 例如蚊、螨叮咬人,并传播疾病。 课堂小结 通过思考题完成本课小结: 1、你知道美丽的珍珠是怎样孕育的吗? 2、蝗灾为何一般发生在干旱的年份,而且蝗灾一旦发生就很难控制? 3、在所有的动物类群中,节肢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是最多的,想一想这与它们的哪些特征有关 呢? 板书设计
③药用 鲍的壳、乌贼的壳、珍珠粉可入药。 (2)利用多媒体展示软体动物对人类有害的两个方面。 ①蜗牛可以危害农作物 ②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寄主,与血吸虫病的传播有关。 学习目标二:观察蝗虫
观察大屏幕上的蝗虫图片,并结合教材 P15 图 5-16 观察蝗虫身体的形态结构。 1、观察蝗虫的身体 通过观察完成下列问题: (1)蝗虫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这几部分各有什么主要功能? (2)说出 1 至 9 的名称。 (3)轻轻捏一捏蝗虫的身体,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4)教师进一步提问:坚韧的外骨骼对蝗虫有什么作用呢? 2、观察蝗虫触角、足及翅的特点 3、蝗虫的呼吸
按照学生的分组给学生分发河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仔细观察河蚌贝壳的形状、花纹和 年轮,柔软的身体,运动器官——足,内脏团和呼吸器官——鳃,还有外套一般的肉质膜。 学生观察后思考以下问题:
(1)贝壳在身体外面起什么作用?贝壳是怎样形成的? (2)你所观察的动物是靠什么结构运动的?又是靠什么呼吸的? (3)它们是如何获取食物的? 2、其他软体动物 进一步利用多媒体提供石鳖、蜗牛、乌贼等三种动物的图片,并请同学们观察图片,思 考以下问题: (1)石鳖贝壳是什么形状?它靠什么运动? (2)蜗牛生活在什么环境中?贝壳是什么形状的?它靠什么运动? (3)乌贼生活在什么环境中?贝壳有什么特点?它是如何捕食和运动的? 3、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小组共同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 官是足。 4、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利用多媒体展示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师生共同明确软体动物对人类的有益价值。 ①食用 牡蛎、扇贝、鲍等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且脂肪含量低。 ②饰品 螺壳和珍珠是很好的装饰品。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什么是软体动物,概述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2)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3)了解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分组实验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我们周围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知道动物是丰富多彩的,培养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概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合作探究法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情景设置,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寓言故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动画视频,并提出问题:鹬蚌相争的寓言故事大家都知道,那么故事中的蚌是什么动物?它有什么特征?与人类的关系怎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下面我们先一起学习软体动物。

(二)新课讲授1.软体动物师:同学们知道那些动物是软体动物吗?生:依据生活经验回答。

师:对学生回答进行补充。

.同学们可以介绍一下常见的软体动物。

生:蜗牛:头部发达,具有一对触角,一对眼。

眼生在触角的顶部(有柄)。

口腔内的齿舌极其发达,用于摄食、钻孔。

足位于躯体的腹面,故有“腹足”一名。

外壳呈螺旋形.师: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第二大类群,哪位同学可以根据刚才的内容尝试总结一下什么叫软体动物。

生:贝壳内的身体非常柔软,因而称之为软体动物。

师:他们生活在什么地方。

生:大多的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

师:同学们可以根据软体动物形态结构的不同,将他们分分类吗?生:无头部,有两片贝壳,足呈斧状。

生:头部明显,壳呈螺旋状,足通常位于腹侧。

生:头部明显,壳呈螺旋状,足通常位于腹侧。

生:头部不明显,常有贝壳八片,呈覆瓦状排列于背面,足宽扁。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认识常见的软体动物。

2.通过观察了解软体动物的形态结构。

3.能概述出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4.了解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软体动物的内部结构及生理功能。

2.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过程【温故知新】1.常见的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有哪些?2.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导学释疑】(一)自主学习1.目前已命名的软体动物有万种以上,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

2.河蚌等双壳类身体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的。

3.双壳类软体的身体外面包裹着一层肉质膜,称为。

4.常见的软体动物有哪些?(二)合作探究通过观察河蚌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相关问题。

1.贝壳的主要功能是什么?2.河蚌依靠什么结构运动?又靠什么结构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呢?3.通过观察,想一想它是如何在水中获取食物的?4.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巩固提升】美丽的珍珠经常被用作装饰品,那么珍珠又是怎样产生的呢?【检测反馈】1.河蚌、蜗牛和乌贼共同具有的特点是()A.都有贝壳 B •都有外套膜 C •都用腹足运动 D •都用腕足捕食2.河蚌的运动器官是()A.腹足B •腕足C •斧足D •纤毛3.能形成珍珠的结构是()。

A.贝壳B •外套膜C •珍珠层D •斧足4.采集蜗牛的正确地点是()。

A.干燥的,阳光充足的草地 B •阴湿的树木丛,墙角C.潮湿的地面 D .松软的土壤中5.河蚌是如何完成呼吸作用的()A.当水流经鳃时,水与鳃中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B.河蚌总有一部分身体露出水面,便于鳃在空气中进行气体交换C.河蚌肺中的毛细血管与水进行气体交换D.河蚌的肺需要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拓展延伸】软体动物种类繁多,它们与人类有着怎样的关系?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的节肢动物的种类。

2. 掌握昆虫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3.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含教学反思)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含教学反思)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目的:1、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2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3、通过对当地常见的软体动物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软体动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教学重点:1. 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是本课重点。因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有的有益,要加以保护和发展;有的有害,要加以控制,这个道理必须让学生明白。教学难点:1、确定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课难点。因为本章没有软体动物的特征,但是上完本节课又必须让学生知道哪些动物属于软体动物,它们属于软体动物的依据是什么。教法:观察阅读课时安排:1 课时教具:蜗牛模型蝗虫模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没有手,没有脚,背着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缩到房里头”请同学猜一下这是什么动物?二、探究新知软体动物缢蛏1、观察与思考:观察缢蛏的内部结构教师:观察缢蛏的内部结构思考:贝壳的作用是什么?靠什么结构运动?靠什么结构呼吸?缢蛏如何获取食物?(1)缢蛏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因而称为双壳类。壳内柔软身体表面包裹着外套膜,贝壳是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2)靠足缓慢运动。(3)用鳃呼吸。(4)在吸水和排水过程中摄取食物。2、常见的其他软体动物石鳖、蜗牛、乌贼3、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4、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1)水产养殖:贝类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低脂肪(2)药用:鲍的壳( 石决明 ) 、乌贼的壳(海螵鞘)、珍珠粉(3)螺壳和珍珠是很好的装饰品。(4)有些软体动物也对人类有一定危害:钉螺5、观察与思考观察蝗虫、七星瓢虫、蜘蛛、虾的图片或标本,比较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完成表格6、昆虫蝗虫、七星瓢虫等动物的形态结构相似,他们都属于昆虫。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1)蝗虫的形态结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2)蝗虫的呼吸体表有气门,每个气门都向内连通着气管,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气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3)外骨骼蝗虫身体外表面包围着坚韧的外骨骼。外骨骼对昆虫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还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7 、昆虫的基本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两对翅膀,等等8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9 、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1)虾、蟹提供了动物蛋白。(2)蜜蜂等昆虫为地球上几十万种开花植物传播花粉(3)蝎、蜈蚣、蝉蜕等可以入药,治疗疾病。板书:1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 它们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作业:1 软体动物的贝壳和昆虫的外骨骼对动物的生存意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2 节肢动物有什么特征?教学反思: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切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 要搞清生物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生物要领的理解。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生物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生物规律中各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八上生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人教版八上生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一、教学目标1.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双壳类动物和昆虫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相适应。

3.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认同应辩证地认识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举例说明双壳类动物和昆虫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相适应。

三、教学设计思路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是动物界种类最多的两大类群。

这两大类群中的许多动物是学生比较熟悉的。

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强,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动手实验,同时采取问题引导、表格归纳等方式,使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由具体动物的特征逐步归纳总结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通过比较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说明节肢动物的结构更为复杂。

此外,运用讨论、资料分析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有关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视频资料,常见的双壳类动物(如河蚌、扇贝、文蛤、缢蛏等),解剖的实验器材,节肢动物(蝗虫、七星瓢虫、蜘蛛、蜈蚣、虾等)的标本,搜集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相关的实例资料等。

2.学生准备搜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实例(如有条件,还可调查市场中软体动物的种类,并准备1至2种熟悉的种类用于交流。

)五、教学过程以下问题。

1,蝗虫的身体分为几部分?2.与软体动物相比,蝗虫的运动器官是什么?它的运动方式与蝗虫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3.与软体动物的贝壳相比,蝗虫的外骨骼有什么功能?这又与它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提问:昆虫的外骨骼尽管对昆虫有重要的意义,但同时也限制了昆虫的生长。

昆虫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呢?展示蝉的蜕皮过程(图片或视频,还可以到药店找一些蝉蜕)。

请饲养过家蚕的同学介绍家蚕蜕皮的情况和蜕皮后身体的变化。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目标:1.记住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能举例说明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具有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说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1.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2.软体动物与节肢动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方法:示范引导法教学课时:1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二、问题引导探究新知(一)软体动物1.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分组实验——观察缢蛏的结构。

结合书上第12页图片,观察缢蛏的内部结构。

明确双壳类动物的结构及其功能。

提出问题:(1)贝壳的作用是什么?是如何形成的?(2)缢蛏靠什么结构运动?(3)缢蛏靠什么结构呼吸?(4)缢蛏如何获取食物?2.在观察双壳类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进一步观察教材第13页图515。

提出问题:(1)石鳖贝壳是什么形状?它靠什么运动?(2)蜗牛生活在什么环境中?贝壳是什么形状的?它靠什么运动?(3)乌贼生活在什么环境中?贝壳有什么特点?它是如何运动的?3.指导学生比较三种动物的相同点。

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一、软体动物1.实验:观察缢蛏的内部结构2.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3.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有益:养殖业——食用、药用、工艺品有害:疾病传播二、节肢动物1.昆虫的主要特征: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2.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3.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有益:食用、传粉、药用、科研、仿生有害:传播疾病教学反思:本节课无论是从知识的难度上还是内容的量上,相对来说比较大。

对于节肢动物的特征,教材的意图是将昆虫的特点融入节肢动物中,而在教学中采取了从节肢动物引出昆虫的特征的策略,然后又回归到节肢动物。

同时在教学中有效地利用了小组的合作和交流,学生们的积极性非常高,讨论激烈,表述到位,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3.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3.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案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一、教学目标1.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双壳类动物和昆虫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相适应。

3.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认同应辩证地认识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教学难点举例说明双壳类动物和昆虫的结构特征与功能相适应。

三、教学设计思路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是动物界种类最多的两大类群。

这两大类群中的许多动物是学生比较熟悉的。

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强,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动手实验,同时采取问题引导、表格归纳等方式,使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由具体动物的特征逐步归纳总结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通过比较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说明节肢动物的结构更为复杂。

此外,运用讨论、资料分析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有关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视频资料,常见的双壳类动物(如河蚌、扇贝、文蛤、缢蛏等),解剖的实验器材,节肢动物(蝗虫、七星瓢虫、蜘蛛、蜈蚣、虾等)的标本,搜集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相关的实例资料等。

2.学生准备搜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实例(如有条件,还可调查市场中软体动物的种类,并准备1至2种熟悉的种类用于交流。

)五、教学过程皮的情况和蜕皮后身体的变化。

观实例中更好地理解蜕皮的意义。

提问:蝗虫的呼吸方式又与它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课后思考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动物类群进行比较,按照结构的复杂程度进行排序,想一想在漫长的生物进化历程中,哪种生物可能出现得较早?哪种生物可能出现得较晚?课后结合前面已学过的动物类群进行综合比较,相互交流。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为今后学习生物的进化打基础。

六、板书设计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3)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3)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一、引言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两个重要的门类。

他们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教案旨在介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分类、适应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教案适用于中学生物学教学,希望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能够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能够:1.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2.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分类;3.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性;4.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包括以下主题:1.软体动物的特征和分类a.软体动物的骨骼和身体结构;b.软体动物的分类和例子;c.软体动物的生活习性。

2.节肢动物的特征和分类a.节肢动物的外骨骼和身体结构;b.节肢动物的分类和例子;c.节肢动物的生活习性。

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适应性a.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生态角色;b.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适应能力;c.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方式。

4.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关系a.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在食物链中的作用;b.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对人类的影响;c.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保护和利用。

四、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PPT和讲课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基本知识;2.实验法: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自探索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特征和适应性;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本课程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1.PPT:包含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图片、图表和文字说明;2.实验器材:包括显微镜、标本、实验护目镜等;3.案例分析:包括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实际案例。

六、评估方法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本课程将采取以下评估方法:1.小测验:通过小测验检验学生对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知识的掌握程度;2.实验报告:学生需要完成相关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能力;3.课堂参与: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设计及反思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设计及反思

XX实习教案XX
板书设计: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软体动物
一、代表动物:河蚌
形态特征
1、体外有贝壳:保护作用
2、身体柔软
3、有外套膜
4、用鳃呼吸;用足运动
5、有出、入水管
二、主要特征
1、身体柔软;
2、有外套膜;
3、大多有贝壳;
4、运动器官是足
三、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食用、药用、装饰、养殖、传播疾病、危害农作物
第2课时节肢动物
板书设计:
第3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
一、蝗虫的形态特征:
1、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
头部:感觉、摄食中心。

胸部:运动中心
腹部:代谢、生殖、呼吸中心。

2、体表有外骨骼,用于保护身体和防止体水分蒸发。

二、昆虫的主要特征:1对触角、3对足、一般有2对翅。

三、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1、有外骨骼;2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四、与人类的关系:
为人类提供动物蛋白;蜜蜂能传粉;像蝎、蜈蚣等可以做药;果蝇可以做经典实验材料;传播疾病。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完整版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完整版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一、教学目标:1、说出双壳类软体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

2、描述蝗虫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

3、说出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4、列举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双壳类软体动物及节肢动物中蝗虫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

2、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节肢动物形态结构的比较。

三、教学方法:教授教学法为主,直观教学法、讨论及归纳总结法为辅。

四、教学用具:河蚌实物、蜗牛、蝗虫彩图。

节肢动物的几种动物形态结构分析对比表格。

五、课时安排:2个课时。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开始:(一)、导入1、上课的要求(严肃、配合,不许讲话时千万别随便讲话,影响我讲课及其他同学听课,否则要么上台了讲,讲不好,下课再讲,讲好了再回去吃东西;下课以后我们可以随便玩,我都不介意,但是在工作方面一定要听我的。

)2分钟2、课程以《蜗牛的谜语》和蜗牛的彩图导入。

师:即谜语是:名字叫做牛,不能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

打一动物。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看看这个谜语的谜底到底是什么?(然后板书: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一、软体动物:)(4分钟)学生回答:(…………)师:对,是蜗牛,蜗牛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软体动物,什么是软体动物呢?同学们请看老师手里的彩图,蜗牛表面:有贝壳,体内有非常柔软的身体的动物就叫做软体动物。

同学们将书本12页第一段将它这句话画下来,将它记住。

师:软体动物的种类很多,目前已经命名的就10万多种,是动物界的第二类群。

由于之类之多,本节课我们把它分成两部分来学习,一类是双壳类软体动物,另一类是其他软体动物。

首先我们来学习双壳内软体动物,所谓双壳类:就是它们的身体表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体内有非常柔软的身体的动物。

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双壳类软体动物有哪些呢??学生回答:有……,或者是不知道……(7分钟)师:常见的有河蚌、扇贝、文蛤、縊蛏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

(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方面
通过对当地常见的软体动物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软体动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1)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满怀激情爱科学,勇于探索学科学,求真务实做科学的精神。

(2)通过对课外读物的阅读,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工育珠的国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激发其学好科学的自信心和学好科学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重点难点
1.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是本课重点。

因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有的有益,要加以保护和发展;有的有害,要加以控制,这个道理必须让学生明白。

2.确定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课难点。

因为本章没有软体动物的特征,但是上完本节课又必须让学生知道哪些动物属于软体动物,它们属于软体动物的依据是什么。

教具准备
河蚌的外形和结构挂图,蜗牛和乌贼的挂图;河蚌的浸制标本,饲养在水族箱中的河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创建情境→提出问题→导出课题→观察实物,识别某种软体动物的结构→讨论,归纳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比较几种软体动物,分析。

归纳共同特征
2.教学过程说明:
板书设计
第二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一、常见的软体动物
河蚌: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两片贝壳
蜗牛: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外壳
乌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壳
二、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三、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食用、药用、工艺品
堂堂清
1、下列软体动物中,贝壳为螺旋形的是(B )
A河蚌 B蜗牛 C乌贼 D扇贝
2、河蚌适于水中生活,其运动器官是( C)
A鳃 B贝壳 C斧足 D腹足
3、软体动物用足缓慢运动,在吸入和排出水的过程中摄食,并排除未消化的残渣,同时利用鳃
进行呼吸
4、完成课后练习题
课后反思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理解蝗虫的发育(不完全变态和世代的概念)。

(2)掌握昆虫的主要特征。

(3)掌握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2.能力方面
通过观察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的小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1)通过蝗虫的外部形态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树立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2)通过我国治蝗工作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

通过了解蝗虫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农业生产的危害,树立保护生态环境意识。

教学难点
1.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是本课的重点。

2.蝗虫的发育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3.昆虫的主要特征也是本课的重点。

4.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教具准备
活蝗虫、雌雄蝗虫标本、蝗虫模型、活蚂蚁(或蟑螂)数只、白糖5g和沙粒(或木屑)5g、解剖盘、镊子、解剖针、放大镜、胶水、实物投影仪、教学课件(或挂图和投影片)、蝗虫发育过程标本。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实物导人→设疑启动→引出课题→观察蝗虫标本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通过生理实验和观察实验理解其主要器官的功能→观察并记录,归纳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2.教学过程的说明:
身体是否分
节,不同体节
是否有差别
是/是是/
是是/是是/是是/是
有无触角,触
角是否分节
有/是有/是无有/是有/是
有无翅有有无无无
有几对足,足
是否分节
3对/是3对/是4对/是多对/是5对/是
板书设计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第2课时)
一、昆虫------蝗虫
头部:一对触角,三个单眼,一对复眼,口器
1、形态结构胸部:一对前足、一对中足和一对后足、两对翅膀
腹部:集中容纳脏器官,听觉器官,生殖器官
2、体表:外骨骼:包裹在体表外,保护和防止水分蒸发,具有蜕皮现象
3、呼吸过程: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

二、其他节肢动物:蜘蛛、蜈蚣、虾
三、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四、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堂堂清、
1、下列动物中,都属于节肢动物的是( A )
A螃蟹、苍蝇 B羊、牛 C青蛙、金龟子 D田螺、水蛭
2、(1)蝗虫的身体分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
(2)胸部生有3对足和2对翅。

(3)体表具有外骨骼,能保护和支持部柔软的器官,并防止体水分的蒸发,以适应陆地生活
(4)①为气门,是蝗虫呼吸时气体进出的门户,相当于植物叶表皮上的气孔。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