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7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2020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科目历史课型新授课年(班)级七年级授课时间课题: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学习目标:1、识记战国七雄的名称,理解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2、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作用,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3、知道都江堰的修建概况、构成、功能和意义,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学习重点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都江堰学习难点商鞅变法、都江堰学习过程(学案)备注【合作复习】1、春秋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自主学习】(要求: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战国七雄:1、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齐:晋国被、、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取代。
2、:当时诸侯国有十几个,其中、、、、、、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3.战争特点:七国之间的战争很大,多,交战,持续。
著名战役有、、。
4.结果: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其他几国逐渐衰落。
地处西部的,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二、商鞅变法:1、背景:战国时期,进一步推广,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2、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时间、人物:公元前年,秦孝公任用主持变法。
4、内容:见课本33页表格。
5、作用:使秦国的,提高了,一跃成为,为以后秦。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1.修建:公元前年,秦国蜀郡郡守主持,在成都附近的上修建都江堰。
2、构成:由和两大工程构成,渠首建于岷江之中,分为、和三个主体工程。
3、功能: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水利工程,发挥出、、等作用。
4、影响(作用):建成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
2000多年来,一直1、商鞅变法的启示:顺应历史的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2、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的实质是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这最能体现变法的性质。
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设计: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无答案)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主备人审核人时间_______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商鞅变法内容,战国七雄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学习重难点】:重点:了解战国七雄形成及其称霸过程难点:商鞅变法【学习过程】环节一:夯实基础,巩固落实一、战国七雄1、背景:韩赵魏三家晋,田氏代齐2、战国七雄;齐、楚、燕、韩、_____、_____、______。
3、著名战役:_______、马陵之战、_______.4、七雄之间的兼并战争连绵不断,各诸侯国的势力此消彼长。
_______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二、造福千秋的都江堰1、修建时间:__________;主持修建者:_________;功能:___________。
2、影响:使成都平原获得________美称。
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环节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 / 4商鞅变法:环节三:精讲点拨,突破疑难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环节四:当堂训练1、在下列诸侯国中,既属于“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之一的是()A、齐国B、晋国C、吴国D、宋国2、商鞅在变法是曾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古法”,他宣传的这种观点的直接目的是()A、建立君主的专制统治B、完成国家民族的统一C、对付反对改革的贵族D、学习前人的治国经验环节五:布置作业1、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二是“变”。
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战国历史的是( )A.商鞅变法B.长平之战C.楚庄王称霸中原D.合纵与连横2、下列内容中不属于商鞅变法内容的是()A.迁都洛阳B.重农抑商C.奖励军功D.严明法令3、修筑于战国时期,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灵渠C.大运河D.长城4、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公开课导学案_0
4、商鞅变法为何能取得成功?
师:战国后期,秦国在改革政治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还特别注重兴修水利。引出下一节: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生:小组讨论。并由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2、生:能理解商鞅是个什么样的人。
3、学生能说出其中一、二即可。
4、顺应时代潮流;地处西陲,国家落后,改革决心大,秦孝公支持;商鞅个人品质和措施得力。学生能说出一、二即可。
巩固练习
师:组织学生完成课后活动第2题。
第1题,能学生课下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完成。以便加深对成语典故的理解。
生:小组讨论并回答。
板书设计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的形成
齐、楚、燕、韩、赵、魏、秦
2、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特点:
评价:破坏性;客观作用
二、商鞅变法
1、背景
2、内容:行县制,废世袭特权,编户籍,明法度;废井田,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
一、导入新课
师:东周后期被称为“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战事连绵,干戈不息,社会经历的巨大的变革。当时的政治书面是怎样的?出现了什么样的重大改革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一下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师:板书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二、讲授新课
战国七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师:出示“春秋争霸形势力”与“战国形势图”,默读第一部分,并思考:
1、对比两幅图,与春秋时期比,战国时期大国形势有什么变化?
2、战国七雄是指哪七个大国?它们分别在什么位置?教师简单介绍“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齐”。
3、战国时期的兼并战有何特点?简单介绍“长平之战”。
4、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优质课导学案_1
教案:第7课逐鹿天下名将排行榜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战火纷飞,色彩斑斓的年代。
同时,春秋战国时期又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也是许多成语典故出处的时期,它既是我国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转变时期,又是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时期。
何谓春秋?诸侯据城设邑,贵族循礼而战,霸主会盟而和,是尊王攘夷的时代,是分封制、礼乐制、宗法制瓦解的时代,是青铜没落的时代。
何谓战国?君主设县置郡,国家变法而战,雄主纵横而和,是逐鹿天下的时代,是郡县制、律法制、君权制初生的时代,是铁器兴起的时代。
大爆炸,出现了许多的思想流派,他们影响深远;同时,在诸侯众国的无数战争中,也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天才的军事人物,成为后世所津津乐道的英雄,如下的十大名将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桂陵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截击战,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就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
排名第4名孙膑奇谋异计:田忌赛马、围魏救赵。
庞涓机关算尽反害了卿卿性命,同时成就春秋战国的一代名将孙膑!马陵之战以魏军大败而告结束,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例。
魔术师商鞅变法(视频)排名第9名廉颇排名第10名赵奢兴赵之名将,但虎父有犬子,使名将留遗憾。
其子赵括纸上谈兵,使赵遭受长平之战的重创。
排名第3名白起战神!战国时期最杰出的将领,是中国历史上战将的一大奇迹。
长平之战,前后耗时三年。
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
此场战争,发生于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秦赵两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
据载秦军前后坑杀赵军四十万人,被后人认为是战国形势的转折点。
商鞅变法一百年后,前256年,都江堰造福千秋。
都江堰、郑国渠、灵渠被称为秦三大水利工程。
一南一北,一路向东,为统一奠基。
虽然商鞅的保密成功,100多年后郑国的保密不成功,但笑到最后的都是秦王。
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战争体现出的时代特征有何不同?结束语:成功是优点的发挥,失败,是缺点的积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导学案(无答案)
第七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战国七雄的概念和七国之间发生的主要战争如: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
2.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基本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战国时期社会制度之所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是因为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改变旧的生产关系,引起一系列重大的改革变法。
2.通过学习商鞅变法的背景和目的、内容和作用,学会历史评价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分析认识到改革是时代的需要,要学习商鞅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
2.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战国七雄”的含义;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和著名军事家;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都江堰的修建。
难点:商鞅变法与大变革时代之间的关系;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
导入讲述小故事——立木为信。
讲完故事,教师总结:这就是“立木为信”的典故。
商鞅通过这一做法,树立了威信,取得了百姓的信任,在秦国开始推行变法。
你想知道商鞅变法的经过吗?让我们走进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预习案】一、阅读课本“战国七雄”内容,完成下面问题:1.、、分晋。
2.田氏代齐来历。
3.战国七雄指什么?历史角度:齐、楚、秦、燕(春秋时期的国家)+韩、赵、魏(三家分晋)。
地理角度: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4.著名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及相关典故)5春秋时代的争霸战争和战国时代的兼并战争,有什么不同?春秋的争霸战争是大国依靠武力胁迫弱小国家承认其领导地位的战争;而战国的兼并战争就是为了吃掉对方,进而统一中国的战争。
春秋的特点是争霸,战国的特点是兼并。
通过争霸和兼并,中国逐渐走向统一。
二、指导学生看教材第33页“商鞅变法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商鞅变法的背景?2、商鞅变法的目的?3、商鞅变法的时间、人物、国家。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优质课导学案_3
第7课战国时期社会的变化课程标准: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通过商鞅变法认识到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知道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等基本史实,感知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
通过地图解读了解春秋到战国战乱不断并逐步走向统一。
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发展个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商鞅变法历史作用的分析,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
适应时代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商鞅变法教学难点:认识到改革促使国家强大,树立不断变革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方法:史料分析法、比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四、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七雄折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这是诗人胡曾的一首咏史诗《流沙》。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乱世之中,谁主沉浮。
近四百年的争斗并没有停止。
四海之内无人可免除战争之苦。
在这个战乱不断的年代,有人筑造了强国之=梦,有人在乱世之中建立千秋功勋。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问题一:观察对比导学案中《春秋时期形势图》《战国时期形势图》,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战国时期诸侯国的变化。
学生1:小的诸侯国被兼并学生2:出现了战国七雄。
教师总结:通过地图观察,我们发现战国时期出现了小国被兼并并逐步走向统一的过程;出现了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七雄。
如果仔细观察还会发现春秋时期的强国晋国被士大夫瓜分为韩赵魏三国,史称“田氏代齐”。
问题二、结合教材和下列图表归纳出战国时期战争的不同点。
(从目的、规模、影响角度比较,8分)学生1:规模大、时间长、伤亡人数更多学生2:目的由原来的称霸转为实现统一。
教师追问: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4分)过渡:在乱世之中,百姓最渴望的就是和平统一。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导学案(无答案)
(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 因卫鞅本为卫国公族之后,故又称公孙鞅。后封于商,后人称之为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孝公死后,受到贵族诬害以及秦惠文王的猜忌,车裂而死。
5、经济方面:废除________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统一________。
6、军事方面:奖励________,对有 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7、影响:商鞅变法使________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战争: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战争的规模很大,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战役,如________之战、________之战、________之战等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3、时间:公元前356年,________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4、政治方面:建立县制,由________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________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2、生本对话,了解商鞅变法的相关史实。
3、理解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的影响(意义)。
4、合作探究: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商鞅变法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出示都江堰现状图片,感受都江堰在世界水利史上的无与伦比。
2、了解都江堰的建造、特点、结构、作用及影响。
七年级上册历史科导学案
主备人:审核组长:
集体备课
备注
课题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年级七年级学科历史完成日期课型新授课题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主备人使用日期授课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战国时期的起迄年代;掌握“战国七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掌握和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解决历史问题,再实践前人的创新过程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创新情感。
热爱祖国,奉献社会。
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封建社会的形成。
课标要求了解战国七雄的形成及其争霸战争;掌握秦国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及历史作用,认识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由都江堰工程及其历史影响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史料分析法、分组讨论法知识链接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步:回顾旧知(课件出示复习问题,学生记忆互查,5分钟):1.公元前____年,周平王将国都由镐京东迁____,东周开始。
东周的前期称为____时期。
2.诸侯争霸的原因、概况和影响?导入新课:同学们好!请大家一起分享同学讲述的小故事。
(出示漫画“立木为信”)哪位同学能讲讲“立木为信”的故事?第二步:引课示标(2分钟):齐读标题,这节课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呢?齐读学习目标:1.了解战国时期的起讫年代;战国七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
2.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3.理解我国封建制度形成的过程和方式。
4.掌握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及历史意义。
第三步:自学指导(圈点划,时间15分钟)1、战国时期最大的两个特点,一是“__乱____”,二是“____变___”2、都江堰的主要功能是___防洪灌溉__;古代所起作用:消除__岷江__水患,灌溉大片农田;我国现在的水利工程除了能防洪灌溉外,还能用来_发电_。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七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导学案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班姓名学习目标:1.识记战国七雄的名称,理解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2.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作用,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3.知道都江堰的修建概况、构成、功能和意义,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学习过程:一、导入:“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这是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流沙》中的诗句。
东周的后期被称为战国时期。
这一时期战事连绵,干戈不息,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当时的政治局面是怎样的?出现了什么样的重大改革?二、快乐自学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自学课本31-35页。
1.三家分晋指的是那三国?列举战国七雄及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交战双方及与之相关的成语。
三家分晋:战国七雄:2.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战争有何特点?其中哪个国家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3.商鞅变法的时间、目的、支持者、内容、影响。
4.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作用是什么?对当时的政权产生了什么影响?三、合作探究1.春秋争霸战争与战国兼并战争的特点和历史影响有什么不同?2.参考下面两则材料:材料一:《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
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
材料二:(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通“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思考并讨论:商鞅变法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并联系当前改革,你有什么启发?四、课堂小结名称著名战役战争特点战争结果五、达标检测1.益阳市中小学校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引自《三字经》,其中的“七雄”是指()A.齐、楚、秦、燕、赵、魏、韩 B.楚、秦、赵、宋、魏、齐、韩C.晋、楚、齐、韩、赵、燕、魏 D.吴、魏、燕、赵、楚、秦、韩2.战国时期的各国改革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为显著。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导学案(无答案)
3.以下哪次变革曾颁布法令: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建立县制……,推动了本国封建制度的确立?()
A.商鞅变法B.秦始皇改制C.汉武帝罢黜百家D.孝文帝改革
4.修筑于战国时期,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B.灵渠C.大运河D.长城
5.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二是“变”。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战国历史的是()
2、发生在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3、公元前356年,秦国的成效最大,使秦国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
4、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主持,在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
二、主题探究及展示:
1、战国时期战国七雄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看战国形势图,思考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著名战役?
2、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A.商鞅变法B.长平之战C.楚庄王称霸中原D.合纵与连横
4、展提升及展示:
材料一乃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内容简述商鞅变法的内容。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
3、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如何发挥防洪、灌溉作用的?
三、课堂导练及展示:
1.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A.奴隶制开始瓦解B.封建制度确立C.生产力飞速发展D.诸侯兼并争霸
2.改革变法是我国由奴隶社会进人封建社会的重要途径。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于()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朝时期D.西汉时期
(3)用材料一中一句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导学案历史第七课导学案【教学目标】1. 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变化。
2. 掌握战国时期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矛盾。
【教学重点】1. 了解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
2. 掌握战国时期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矛盾。
【教学难点】1. 分析战国时期的社会矛盾。
2. 探讨战国时期社会背景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准备】教材《历史》第七课、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与学生们寒暄,问好。
2. 师生互动:给学生们提一个问题,为引出本课内容做铺垫。
问题:你们见过或听说过战争吗?战争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3. 学生回答。
4.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的战争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何改变了社会?二、讲授(25分钟)1. 展示教学目标。
2. 导出:上一个问题引出战国时期。
问题:战国时期是什么时期?大约历时多久?学生回答。
3. 宣读标题: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4. 仔细阅读教材第七课的内容,并进行小组讨论。
5. 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三、练习(15分钟)1. 分组讨论。
根据教材内容,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2. 分组表演。
要求:结合课文内容和自身理解,依照战国社会变化的顺序,展示出战国时期各个社会层级的生活状态。
3. 全班讨论:通过观看小组表演,探讨战国时期的社会矛盾。
四、总结(5分钟)1. 学生回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吗?2. 总结课程内容。
3. 引导学生回答: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对中国历史有何影响?【教学作业】1. 阅读教材第七课的相关内容,用自己的话总结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及社会背景。
2. 用一句话回答: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对中国历史有何影响?【板书设计】历史第七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1. 社会背景2. 社会变化①奴隶制的废除②封建制度的出现③农民起义的频繁发生④社会矛盾加剧⑤科学技术的进步⑥形成三晋齐楚赵魏燕韩六个大国【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讨论战争对社会的影响,然后进入战国时期的学习。
七年级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导学案新人教版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齐桓公称霸1.春秋时期(1)东周分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2)“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2.齐桓公称霸(1)原因:任用管仲为相,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2)标志: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举行诸侯盟会。
二、问鼎中原1.晋文公称霸:春秋时期,楚国和晋国在城濮大战,结果楚军大败,晋文公一跃成为中原霸主。
2.楚庄王称霸:楚庄王向周王室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大有取代周天子地位的架势。
后来楚军在泌打败晋国,楚庄王跃升为霸主。
三、合纵连横1.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
2.战国七雄:韩、赵、魏、齐、楚、燕、秦并称“战国七雄”。
3.合纵连横(1)含义: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称为“合纵”。
秦利用六国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为“连横”。
(2)代表人物:秦国的张仪、魏国的公孙衍。
【问题1】春秋时代,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多姿多彩的时代,王室衰微、王霸迭兴。
春秋争霸的背景是什么?探究: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大大削弱,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天子已无号令诸侯的能力,昔日的尊严荡然无存,政治重心逐渐由王室转移到列国,从此开始了春秋时代强国争霸的局面。
所谓争霸,即诸侯国争做霸主,以取得其他国家的亲附与拥戴,霸主取代天子的领导地位,以维持列国间的秩序。
【问题2】如何认识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政治特点?探究:春秋时期的政治,就是各大国争夺霸权的政治,是大国靠武力胁迫弱小国家承认其领导地位的强权政治。
战国时期的政治,就是富国强兵,吃掉对方,进而统一中国的政治。
因此,春秋政治是“争霸”,战国政治是“兼并”。
历史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逐渐趋向统一。
1.孔子根据鲁国的历史编写了《春秋》后就以春秋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春秋时期开始于()。
A.公元前475年 B.公元前476年C.公元前771年 D.公元前770年2.春秋时期,周王室日益衰弱,大国之间展开了争霸战争。
初一历史上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导学案
初一历史上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导学案《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导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战国七雄的名称,理解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2.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作用,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
3.知道都江堰的修建概况、构成、功能和意义,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自主学习】一、战国七雄1.形成(1)春秋之后,我国进入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指的是从___________年至____________年。
(2)战国初年,晋国被____、____、____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3)战国时期,周王已无足轻重,诸侯国也更少了,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2.社会状况(1)战争特点:七国之间战争的________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________广,持续________长。
(2)著名战役:发生了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等著名战例。
(3)战争结果: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其他几国逐渐衰落。
地处西部的________,实力逐渐强大,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二、商鞅变法1.背景: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2.目的:__________,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时间、人物:公元前______年,______任用______变法主持变法。
4.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经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政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军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1.时间:________年2.人物:秦国蜀郡太守__________3.地点:成都附近的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导学案
二、合作探究、展示 【知识点●战国七雄】 1.形成背景:经过春秋近 300 年的纷争,小诸侯国逐渐被兼并,几个大诸侯国左右 着政局,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已经完全崩溃。
2.形成过程 (1)三家分晋: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 (2)田氏代齐: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3)形成:当时的诸侯国有十几个,其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 强,史称“战国七雄”。 2.“战国七雄”中七个大国是同时并存,而春秋霸主则是先后出现。
主要战役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交战国家 典故 魏、赵、齐 围魏救赵 魏、齐
影响 齐国强大起来
长平之战 秦、赵 【知识点●商鞅变法】
纸上谈兵 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1/3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 7 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导学案
1.背景
注意:1.春秋
()根本原因: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 时 期 曾 经 称
五、教学反思(学习收获)
3/3
三、课堂检测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时间:_公元前 256_年 2.人物:秦国蜀郡太守李冰_ 3.地点:成都附近的岷江。 4.由_渠首;和_灌溉___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2/3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 7 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导学案
5.功能:防洪_、灌溉_、水运。 6.影响: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2000 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 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四、拓展延伸 (直击中考) 1,(2017 福建龙岩模拟)小张在笔记本中有以下关键词,立木取信、建立县制、奖 助军功等。他学习的主要内容是【B】
是指【A】 A.齐、赵、魏、韩 B.宋、魏、齐、韩 C.晋、楚、齐、韩 D.吴、魏、燕、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导学案(无答案)
每概括出一个特点1分
活动四:同位互查,每准确回答一个问题得1分
活动五:主动回答并能正确认识判断改革成功的标准,准确说明成功理由3分。能认识变法成功有自己合理理由1分
活动六:同位互查,每准确回答一问得1分
拓展
迁移
商鞅顺应历史潮流,施行变法使秦国强大,李冰精心设计“震不垮”的都江堰,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他们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A.鼓励生产B.加强刑罚C.统一度量衡D.推行县制
6.某校七年级(2)班的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这课时,表演了一出历史短剧。下列各项,错误的是()
A.甲同学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
B.乙同学扮演被国君派往地方任职的官吏
C.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大将接受爵位
D.扮演秦孝公的甲同学向全国颁旨:禁止土地自由买卖
对1题,得1分
学习
反思
我能够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反思,我共得到分
设计人:李红
3.战国前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
A.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B.农业技术的进步
C.水利工程的兴修D.农业产量的提高
4.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变法的直接目的是()
A.促进生产力发展B.实现富国强兵
C.缓和社会矛盾D.增强东周王室实力
5.下图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该文物是商鞅变法推行哪一措施的历史见证()
达标
反馈
1.下列国家中,既是春秋霸主,又是战国七雄的是()
①楚国②燕国③齐国④韩国
A、①②③④B、①③C、③④D、①②
2.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历史发展呈现的趋势是()
A.国家数目越来越少,天子权力越来越大
B.国家数目越来越多,天子权力越来越小
2019-2020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七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导学案
2019-2020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七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导学案《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导学案班级:姓名:组名:一、【学习目标】1、识记战国七雄的名称和大体方位,了解战国纷争的特点和影响2、识记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3、知道都江堰的修建概况、构成、功能和意义二、【重难点】重点:战国纷争的特点和影响、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难点:商鞅变法的作用三、【自学指导】(带着问题认真阅读P31-34,用笔划出关键词)1、找出战国七雄形成的过程以及著名战役、特点。
2、概况商鞅变法的相关史实(背景、时间、人物、内容、历史作用)3、找出都江堰的建设概况、设计人、构成和作用四、【合作探究】(对学、群学,解决以下问题)《史记》记载,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逝,太子即位,即秦惠文王。
同年,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
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五、【当堂训练】1、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
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A.奴隶制开始瓦解B.封建制度确立C.生产力飞速发展D.诸侯兼并争霸2、《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这段材料说明()A.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奴隶主贵族利益B.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C.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D.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会付出沉重代价3、下列内容中不属于商鞅变法内容的是()A.迁都洛阳B.重农抑商C.奖励军功D.严明法令4、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
有人评价这次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
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A. 加强刑罚B. 奖励生产C. 推行县制D. 奖励军功5、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富强。
2020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导学案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班级姓名【自主学习】一、战国七雄1.战国七雄:晋国被、、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当时的诸侯国有十几个,其中、、、、、、,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
2.著名战役: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已不再打着“”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
当时的战争规模很大,持续时间长。
中国历史上的一些著名战役,如、、、等都发生在这一时期。
二、商鞅变法1.背景:战国时期和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的势力增强。
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时间和变法者:年,任用主持变法。
3.过程和作用:商鞅推行一系列,使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4.各国变法的意义:、、、等多方面都发生了大的变革,整个社会前进的步伐加速了。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1.建成:年,蜀郡郡守主持,在成都附近的上修建了。
2.构成:都江堰由和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用于灌溉,用于排洪。
3.作用: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系统,发挥、、、等多方面的作用。
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
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合作探究】商鞅变法的作用?【达标检测】1.战国后期,落后的秦国一跃成为七雄中最富强的国家,主要得益于( )A.管仲改革B.尊王攘夷C.商鞅变法 D.百家争鸣2.记听课笔记是历史学习的好习惯,小张在笔记本中记录了以下关键词:城门立木取信、建立县制、奖励军功等。
由此判断,他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 )A.齐桓公首霸B.商鞅变法C.郡县制确立D.百家争鸣3.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
有人评价这次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
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A.加强刑罚B.奖励生产C.推行县制D.奖励军功4.《史记·商君列传》载,“集小郡、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共)三十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预习导学
1.战国七雄:
2.商鞅变法的时间、内容、影响
3.都江堰的修建者、影响。
二、学习目标:
1.了解战国七雄的形成及演变过程。
2.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3.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4.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5.通过对商鞅变法历史作用的分析,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
适应时代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
三、重难点:
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四、精讲释疑:
(一)战国七雄
1.形成:(1)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大部分的小诸侯国被兼并,几个大诸侯国左右着政局,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已经完全崩溃。
(2)战国初年,晋国被、、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2.国家:在十几个诸侯国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
3.七国争战:强大的诸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
著名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
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
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二)商鞍变法
1.背景: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的势力增强。
2。
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具体内容: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主持变法。
(1)政治上:确立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
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2)经济上,废除,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摇役;统一度量衡。
(3)军事上,奖励,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4.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5.各国变法改革的历史意义:各国经过变法改革,政治、经济、军事、法治等多方面都发生了大的变革,整个社会前进的步伐加速了。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时间:公元一前256年。
2.修建者:蜀郡郡守
3.地点:成都附近的
4.组成:(1)渠首:鱼嘴、宝瓶口、飞沙堰。
(2)灌溉网。
5.功能:防洪、灌溉、水运等。
6.影响: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
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应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五、引导点拨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
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富强。
”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A.秦孝公重用商鞅 B.商鞅变法加快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C.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 D.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反馈矫正:
材料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这一天,在咸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群大声宣读变法法令:“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
三、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
四、建立县制,全国划分为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
不同阶层的人对法令褒贬不一。
(1)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的哪个诸侯国?
(2)如果你是人群中的旧贵族,你会对法令中的哪一条措施最为不满?理由是什么?
(3)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七、知识拓展与随堂过关检测
1.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
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
2.《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这段材料说明
A.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奴隶主贵族利益 B.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
C.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 D.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会付出沉重代价
3.下列内容中不属于商鞅变法内容的是
A.迁都洛阳 B.重农抑商 C.奖励军功 D.严明法令
4.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
有人评价这次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
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A. 加强刑罚
B. 奖励生产
C. 推行县制
D. 奖励军功
5、材料一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
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毛泽东
(1)材料一认为“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材料二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
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商鞅方升……此外商鞅还规范了进位制度,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规定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五十亩为一畦。
——维基百科
(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一项重要措施,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概括这项措施的名称。
在这项措施的基础上,秦灭六国后又实行了哪些有利于各地交流的经济文化措施?
材料三商鞅一方面极力否认道德教化对人的劝导意义,主张唯有重刑才是禁奸止过的最好办法。
另一方面又背离了罪刑相应的原则,主张轻罪重刑,甚至罪及无辜。
他的这种重刑思想被其后的韩非继承并发展,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刑法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至严刑峻罚、惩办威吓构成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刑法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给广大人民带来了许多苦难。
——《商鞅刑法思想及变法实践》
(3)结合材料三,说明商鞅属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你如何看待他的“重刑”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