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

合集下载

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

艾奇逊
社会主义改造的认识过程 ——走社会主义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 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 的社会形态,而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在我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 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 导地位。由于社会主义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 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 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 得最终胜利。
₯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
₯当时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使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只 能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
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生产资料所 有制的深刻变革 。
建国后生产资料私有制到公有制的变化
农业:
地主土地所有 土改 农民个体经济 农业合作化 集体经济
一汽的第一辆“解放牌”载重汽车
沈飞制造的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
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
“一五”时期的鞍山钢铁厂
为什么“一五”期间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一五成就不寻常,自产铁轨出鞍钢。一汽长春解放牌, 飞机南昌又沈阳。武汉大桥跨天堑,克拉玛依油不洋。铁 路鹰下宝成等,三条公路通西藏。”
鞍钢、沈飞、长江大桥,都是今天仍然无比显赫的名 字,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是巨大的。1957年全国 职工的平均工资达到637元,比1952年增长42.8%,农 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人民平均消费水平, 1957年达到102元,比1952年的76元提34.2%。文教、 卫生、科学、艺术事业也有很大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 平,初步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按著名历史学家 费正清的说法,“一五”期间人均收入增速达6.5%,远 远超过了同期与我们基础相当的只有不到2%增速的印度。

三大改造的实质

三大改造的实质

《三大改造的实质》试题:我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B、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C、在中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D、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答案:B解析: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变革。

随着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基本完成,农民已由个体农民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资产阶级已处在消灭的过程中,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基本解决,几千年来阶级剥削的历史已基本结束。

透过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所以,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变革。

【相关阅读】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政治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的好处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政治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的资料三大改造,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解读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解读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解读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柳合青“三大改造”指1953年至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的实质是用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系。

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1.含义: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农民个体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2.原因:①土地改革完成后,土地归农民个体私有,分散的小农经济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如不便于机械化作业,不利于兴修水利等农田基本建设,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等。

②小农经济不能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工业化的展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对粮食的需求逐年增加,为了保证工业化的资金来源,必须对农业现状进行改造。

③农村出现了新富农阶层,农民有两极分化的危险。

当时,农村重新出现了高利贷,甚至出现了典让和出卖土地的现象。

3.方式: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进,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走生产合作化道路。

4.过程:从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①“互助组”的特点是组内农民集体劳动,但土地所有权仍归农民私有,产品按农民私有土地进行分配,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②“初级社”是将土地交给合作社统一经营,除按劳动日分配收入外,主要按照入股土地进行分配(入股的耕畜等也享有一定的分配权),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

③“高级社”的特点是把土地交给合作社统一经营,按劳动日分配收入,废除入股土地分红,实质上废除了农民的土地私有制(耕畜等作价充公),因而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5.结果:到1956年底,农民的个体私有制经济被改造成了公有制经济,确立了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西部部分地区至迟在1958年底完成改造)。

由于要求过急,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强迫命令,违反自愿原则的情况;组织形式简单划一,缺乏激励机制,影响了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1.含义:通过合作化道路,把个体手工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

依据唯物史观,社会主义归根结底是一种生产方式,而社会主义改革归根结底是生产方式再选择。

由此看来,中国改革40年标志性成果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所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继此前“探索、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转而“运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时期。

毫无疑问,人类凭借劳动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

市场经济“自由竞争优胜劣汰”机制,是有史以来激励劳动的最佳方式,劳动活力构成市场经济命脉;马克思、恩格斯早就发现: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体现了“按能力计报酬,按工效定能力”即按劳分配原则。

[1]637-638市场经济之所以能够激励劳动,取决于所提供的平等法制环境使劳动者各尽所能,并经过市场竞争实现按劳分配;二者共同体现以劳动为尺度的平等关系。

在当代世界,各国所建立的社会制度千差万别,却都运用商品生产组织劳动,中国改革最终也走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这些表明:在劳动者个体能力存在显著差别的前提下,用市场经济方式激励劳动,属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要求。

问题在于:劳动者凭借自身能力进行竞争,势必造成利益分配两极分化;强者会将其所得剩余劳动成果转化为资本,以巩固自身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资本是作为潜在生产要素出现的财富,是能够帮助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增加意味着生产资源的扩大,是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标志。

按照人类生命活动特性,劳动普遍具有成为资本
的冲动,因为资本属于保险系数更高的劳动,也是更为高效的劳动生产力。

一方面,所有劳动者都希望自己拥有资本,另一方面,所有资本家都希望扩大资本。

资本活力构成市场经济的灵魂。

毛概题库

毛概题库

●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是要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错●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实质是没收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

错●人权是一个国家主权范围内的问题●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分析近代历史,认定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和封建社会。

●在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形式。

●公平问题就其自身性质来说是与市场经济有矛盾的●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论十大关系》在安排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三者比例时,强调以农业为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错●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提高发展的效益性,低投入、高产出。

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防止增长代价过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由邓小平提出的●人民内部非对抗性的矛盾要用民主和说服教育,即"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方法来解决错●江泽民同志强调“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一国两制”的核心是一个中国●“一国两制”的实质是实现祖国统一,振兴中华●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中国革命统一战线只包括工农联盟错●中国共产党同其他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是发展生产力错●在任何国家,分权和权力制约都是需要的,问题的关键是谁制约谁●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消灭生活资料私有制。

错●毛泽东在下列哪篇文章中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 D.《反对本本主义》●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A.股份制●江泽民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

A.思想道德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是()。

C.公司法人制●十六大确立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

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也就是我们说的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实质: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化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对国家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责任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责任公有制(也可以说是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变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为社会主义性质;加大社会主义尤其是公有资产在社会范围内的比重;变革生产关系;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的缺点。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已经基本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为生产力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实现了马克思、列宁提出的以和平赎买方法解决资产阶级问题的伟大设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学说;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创举,也是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一个重要发展。

为我们以后的改革改制等举措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积累,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是党和国家宝贵的财富。

第4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练习题及答案

第4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练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其标号填在题干后括号内)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是()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所指的过渡时期是()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国民经济恢复B、从国民经济恢复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新民主主义社会是()A、固定不变的社会B、过渡性的社会C、独立的社会形态D、从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4、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过渡形式是()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B、高级社、初级社、互助组C、互助组、高级社、初级社D、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5、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是()A、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B、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C、合作化的最初表现形式D、合作化的最高表现形式6、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开始的标志是()A、新中国的成立B、土地改革的完成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D、过渡时期的结束7、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其中掌握了国家主要经济命脉的是()A、国营经济B、合作社经济C、个体经济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8、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物质基础是()A、相对强大的国营经济的建立B、土改的完成和农业互助合作组织的建立C、以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对工商业的调整D、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和援助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A、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B、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C、把私营工商业的生产经营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D、全行业的公私合营10、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A、改变生产关系,建立公有制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C、实现工业化D、消灭资本家11、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A、土地改革的完成B、初级农业合作社的建立C、高级农业合作社的建立D、人民公社的建立12、我国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家实行()A、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B、斗争、限制、改造的方针C、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D、团结、教育、利用的方针13、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A、政治条件B、经济条件C、制度条件D、思想条件14、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人民群众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发展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15、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A、独立的社会形态 B 、固定不变的社会形态C 、过渡性质的社会D 、人类社会五种社会形态之一16、1956年我国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A 、新民主主义时期 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7、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是()A、照搬马克思主义的结论B、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成果C、与马克思主义无关D、背离了马克思主义18、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国营经济主要是()建立起来的A、通过没收官僚资本B、通过原来解放区的公有经济C、通过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D、通过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19、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政治条件是()A、全国大陆解放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的建立C、土改运动D、“三反”“五反”运动20、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是()A、个体经济B、公有制经济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21、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2、1953年到1956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矛盾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2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B、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24、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是()A 、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B 、完全社会主义性质C 、半社会主义性质 D、新民主主义性质25、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A、定息B、国家资本主义C、公私合营D、“四马分肥”26、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全面推开是从()年开始的。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摘要]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两大转折点,二者虽然发生在不同的历史时空,内容各异,但是本质上是相通的。

没有社会主义改造,就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更何谈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趋势,不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社会主义制度就无法坚持,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也将毁于一旦。

二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联系,有助于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能够更准确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关键词]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革社会主义制度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从字面上看,仅一字之差,二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与联系呢?概念的界定革命,通常指人们改造社会的重大变革,即社会革命。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质上就是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改造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它在政治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在经济上,使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建立起来 ,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那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革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党中央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革,即农村中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允许、鼓励、引导个体和私营经济健康发展重要的是,我们的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邓小平反复告诫我们,“十亿人口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不会改变的,永远不会改变。

”1“在改革中 ,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一是共同富裕。

”2江泽民也指出:“改革是全面改革 , 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1《邓小平文选》第 3卷 ,第 67页2《邓小平文选》第 3卷,第 142页制度的前提下 , 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的环节 ,来适应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

三大改造的实质

三大改造的实质

《三大改造的实质》试题:我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B、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C、在中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D、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答案:B解析: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变革。

随着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基本完成,农民已由个体农民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资产阶级已处在消灭的过程中,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基本解决,几千年来阶级剥削的历史已基本结束。

透过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所以,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变革。

【相关阅读】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政治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的好处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政治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的资料三大改造,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社会主义本质练习及答案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社会主义本质练习及答案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建国初期属于()。

A. 新民主主义社会B. 社会主义社会C. 资本主义社会D.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D.十一届三中全会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中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是()。

A. 国营经济B. 个体经济C.合作社经济D.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E.私人资本主义经济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

A.管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B.没收官僚资本C.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D.剥夺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5、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所说的过渡时期是指()。

A.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过渡B.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C.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D.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6、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最显著特点是()。

A. 实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B.“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辨证统一C. 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最主要目标D. 符合当时的基本国情,反映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7、1953年到1956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对派残余的矛盾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8、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是()。

A.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B.完全社会主义性质C.半社会主义性质D.新民主主义性质9、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是()。

A.定息B.和平赎买C.公私合营D.四马分肥10、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方针是()。

A.利用、团结、教育B.利用、团结、改造C.利用、限制、批评D.利用、限制、改造二、多项选择题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毛概题目1-5

毛概题目1-5

判断1 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标准答案:错误2 生产要素价值论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

()标准答案:错误3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按劳分配的理论依据。

()标准答案:错误4 人民内部非对抗性的矛盾要用民主和说服教育,即"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方法来解决。

()标准答案:错误5 市场经济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产生了消极影响。

()标准答案:错误6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与马列主义所说的无产阶级专政有本质的区别。

()标准答案:错误7 在民主政治体制下,任何政党,是否执掌政权,要有人民群众来选择、来决定。

如果不由人民群众来选择、来决定,那就根本谈不上民主政治。

()标准答案:正确8 中国革命惟一的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

()标准答案:9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共七大。

()标准答案:正确10 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是要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标准答案:错误11 “只有实行允许反对党合法存在并通过竞争上台执政的多党轮流执政制度,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

”()标准答案:错误12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转变经济体制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标准答案:错误13 讲民主就不能讲专政。

()标准答案:错误14 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提高发展的效益性,低投入、高产出。

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防止增长代价过大。

()标准答案:正确15 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关于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著作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标准答案:错误16 在中国,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决定了各个阶层群体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各种特殊利益只能居于从属的地位。

()标准答案:正确17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实事求是。

()标准答案:错误18 《论十大关系》在安排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三者比例时,强调以农业为基础。

()标准答案:正确19 “一国两制”的核心是一个中国。

考研政治(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5. 分析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建国初期,旨在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运动是A.三反五反B.农业合作化C.抗美援朝D.土地改革正确答案:D解析:D正确。

土地改革是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农业合作化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三反五反、抗美援朝是建国初期的重大事件,不能说是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知识模块:社会主义改造理论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点是A.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B.既有社会主义经济,又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C.既有社会主义经济,又有个体经济D.既有工人阶级。

又有资产阶级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3.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最主要的途径和手段是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B.没收官僚资本C.没收民族资本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社会主义改造理论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居于领导地位的是A.国营经济B.个体经济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正确答案:A解析:A正确。

农业和手工业的个体经济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占绝对优势地位,但不居于领导地位,B错误,C、D两项也是错误选项。

知识模块:社会主义改造理论5.建国初期,随着全国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正确答案:B解析:B正确。

A是新中国成立至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期间国内的主要矛盾;C是社会基本矛盾;D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C、D错误。

知识模块:社会主义改造理论6.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

大学毛概第 4 章

大学毛概第 4 章

4)缺点与偏差:
一是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商业的改造过急, 工作过粗,形式单一; 二是对个体农业的改造,从初级社到高级社过 快,基础不巩固; 三是在城市,个体经济保留过少,也存在一些 不合理因素; 四是生产关系方面追求单纯的、单一的公有制, 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 五是误以为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经济,从而 建立起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模式。
2)改造的方针和政策:
利用:在一定时期内允许对国计民生有利的资本 主义工商业继续存在,并有一定发展; 限制: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 极作用; 改造:把资本家的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全民所 有制,利用、限制都是为了改造,改造是政策的核心。
3 )赎买政策: 给资本家以一定数量的股息、红利,实行 “四马分肥”,即:按国家得税、企业公积金、职 工福利奖金、资方股息和红利等四方面进行分配。 国 家 税 收:34.5% 职 工 福 利:15% 企业公积金: 30% 资本家红利: 20.5% “赎买”政策是和平改造方式,国家资本主 义只是一种过渡形式,目的是壮大全民经济的实 力。
2、经济条件:
第二,经济结构:
一是官僚垄断资本占旧中国经济的80%;
二是私人资本主义占旧中国经济的20%;
三是工业经济占国民经济的10%左右;
2、经济条件: 第三,经济成分: 一是国营经济—社会主义性质; 二是合作社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 三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营; 四是国家和私人资本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践与意义
(中国的特色)
第一,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 会过渡: 我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没 有经过资本主义阶段。 1949年建立的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因此,我国不可能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 会主义社会过渡,必须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 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详细地说,就是国家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责任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也可以说是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变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为社会主义性质,加大社会主义尤其是公有资产在社会范围内的比重,变革生产关系以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是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总结:
1、农业
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2、手工业
供销合作小组—供销合作社—生产合作社。

3、资本主义工商业: 和平赎买
对官僚资本采取无偿没收的政策,对民族资本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采取赎买政策,从中国国情出发,在工业中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等低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然后发展为单项公私合营,再发展到全行业公私合营等高级形的国家资本主义。

到1956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 即中国已经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习题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习题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习题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其标号填在题干后括号内)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是()B、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所指的过渡时期是()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国民经济恢复B、从国民经济恢复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新民主主义社会是()A、固定不变的社会B、过渡性的社会C、独立的社会形态D、从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4、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过渡形式是()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B、高级社、初级社、互助组C、互助组、高级社、初级社D、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5、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是()A、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B、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C、合作化的最初表现形式D、合作化的最高表现形式6、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开始的标志是()A、新中国的成立B、土地改革的完成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D、过渡时期的结束7、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其中掌握了国家主要经济命脉的是()A、国营经济B、合作社经济C、个体经济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8、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物质基础是()A、相对强大的国营经济的建立B、土改的完成和农业互助合作组织的建立C、以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对工商业的调整D、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和援助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A、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B、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C、把私营工商业的生产经营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D、全行业的公私合营10、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A、改变生产关系,建立公有制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C、实现工业化D、消灭资本家11、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A、土地改革的完成B、初级农业合作社的建立C、高级农业合作社的建立D、人民公社的建立12、我国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家实行()A、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B、斗争、限制、改造的方针C、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D、团结、教育、利用的方针13、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A、政治条件B、经济条件C、制度条件D、思想条件14、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人民群众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发展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15、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A、独立的社会形态B 、固定不变的社会形态C 、过渡性质的社会D 、人类社会五种社会形态之一16、1956年我国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A 、新民主主义时期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7、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是()A、照搬马克思主义的结论B、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成果C、与马克思主义无关D、背离了马克思主义18、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国营经济主要是()建立起来的A、通过没收官僚资本B、通过原来解放区的公有经济C、通过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D、通过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19、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政治条件是()A、全国大陆解放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的建立C、土改运动D、“三反”“五反”运动20、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式是()A、个体经济B、公有制经济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21、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2、1953年到1956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矛盾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2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B、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24、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是()A 、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B 、完全社会主义性质C 、半社会主义性质D、新民主主义性质25、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A、定息B、国家资本主义C、公私合营D、“四马分肥”26、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全面推开是从()年开始的。

建国后_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建国后_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今天我们讲的是建国以后,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首先要先看两个材料,幻灯片1材料一 1951年,中国现代化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5%,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只占35.5%。

材料二“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由以上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建国后的中国是多么么的落后,于是就有了三大改造的出现,下面,我们就要看看三大改造:幻灯片2如图所示,就是,三大改造的方向,行业,形式,政策,最终达到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其实,它的实质就是:社会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公有制幻灯片3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要对当时的现状进行了解。

●首先,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社会尚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是近代中国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与桥梁。

●具体讲义,鉴于中国社会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实际状况,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便分为两步,第一步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才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由于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革命的目的和结果绝不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要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建立以后,经过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充分发展,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因此,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具有向社会主义过渡性质的社会。

在这个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它们彼此斗争着。

但由于社会主义因素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处于主导地位,这就决定了这个社会将不断地向着社会主义方向转化。

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幻灯片4当时的现状,第二张幻灯片,●其次,当时的发展条件推动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近代中国已经有了初步发展的资本主义,这是中国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客观物质基础。

考研政治(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试卷1

考研政治(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试卷1

考研政治(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试卷1(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 )(分数:2.00)A.资本主义体系B.社会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体系√D.共产主义体系解析:解析: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其社会性质为过渡性的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但不是社会主义社会。

故C项符合题意。

3.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逐步成为中国国内主要矛盾的是( )(分数:2.00)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B.中国人民同国民党、地主阶级、帝国主义残余势力的矛盾C.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析:解析:近代以来的主要矛盾分为四个阶段:1840~1949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1949~1952的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国民党残余势力、地主阶级、帝国主义的矛盾;1952~1956的主要矛盾: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1956年以后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是在1952年底,逐步成为中国国内主要矛盾的是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故C项正确。

4.新民主主义社会有五种经济形式,其中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形式是( )(分数:2.00)A.私人资本主义经济B.合作社经济√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D.个体经济解析:解析:此题属于识记知识点。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

详细地说,就是国家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责任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也可以说是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变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为社会主义性质,加大社会主义尤其是公有资产在社会范围内的比重,变革生产关系以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延伸:
1、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是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2、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它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的形式等。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是最基本的,起决定作用的。

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

原因:
手工业与城乡人民生活有密切关系,在国民经济 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但是,作为个体经济的手工业, 经营分散,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 因此必须通过合作化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使 之能够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和政府采取积极 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在方法步骤上,从供 销合作入手,逐步发展到走生产合作的道路。 具体来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由 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步骤。
加入供销小组的成员, 由国营商业或供销合作 社供给原料,包销产品。
它虽然没有改变生产资 料的私有制,但已经把 个体手工业者组织起来, 使之开始脱离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供销轨道,具 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从1953年起,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下, 决定逐步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取合作 化的形式和逐步过渡的步骤,从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 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发展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底参加手工业合作组织的人数已占全国手工业 从业人数的91.7%,基本上完成了对个体主义,就是在国家直接控制和支 配下的资本主义经济。这种新式国家资本 主义经济是带着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的。 国家资本主义有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之分。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国家对私营工 商业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 经销代销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 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18
3/31/2013
3/31/2013
资本主义工商业
赎买政策
赎买政策
所谓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 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 社会主义公有制。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 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 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 部分利润。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改造生产关系,解决私有制问题。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向社会主义公有制,其中包括对农业,工业商业,手工业。

转变生产责任的同时,也改变了社会主义经济性质,加大生产力使得在这次的社会主义改造当中,实现了向工业化社会发展建设的推动,满足到国家发展的需要,实现生产关系的改变,让制度形式走向社会主义。

任何社会性质的改革,必然都是从民主,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综合决策,以确保在原有的社会形式为基础,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

使得社会经济形式得到推动,完成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经济的转变,将资本主义改造为社会公有制。

新中国建立后,以毛泽东为领导的中央人民政府,立即宣布废除各国侵略者强迫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和他们在中国攫取的种种特权,结束了长期受帝国主义欺凌的历史,真正实现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中国人民从此扬眉吐气。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政治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从此进入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何社会性质的改革,必然都是从民主,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综合决策,以确保在原有的社会形式为基础,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

使得社会经济形式得到推动,完成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经济的转变,将资本主义改造为社会公有制。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从私有制改变为社会公有制,其中包括对农业,工业商业,手工业。

转变生产责任的同时,也改变了社会主义经济性质,加大生产力使得在这次的社会主义改造当中,实现了向工业化社会发展建设的推动,满足到国家发展的需要,实现生产关系的改变,让制度形式走向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bai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中国共产党du 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政治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