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3-3《气体》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单元《物态的变化》测试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单元《物态的变化》测试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吃雪糕解暑,雪糕在口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汽化C.液化D.凝固2.图甲是观察物质熔化和凝固现象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应按ABC 的先后顺序进行安装B.实验中,需要观察试管内物质的状态,并记录温度和加热时间C.由图乙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为90℃D.该物质属于非晶体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初中生的平均身高约为1.6m B.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cmC.人的正常体温是37℃D.成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 m/s4.中国古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5.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成是因为钨的沸点高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是汽化现象C.水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D.深秋的早晨,地面上经常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液化现象6.优美的词句可以勾画出大自然水资源的美妙与和谐,下列词语中描绘凝华现象的是()A.滴水成冰B.玉霜满地C.烟雾缭绕D.露似珍珠7.在预防新冠肺炎期间,学校要求每位师生都要进行体温检测。
下列对体温计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体温计的量程是35~45℃B.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C.某同学的体温是36.6℃,该同学体温正常D.利用体温计也可以测量液体的温度8.一种合金魔术道具,久握在34℃的手中不熔化,放在60℃的水中会熔化,则该合金的熔点可能是()A.16°C B.30°C C.47°C D.70°C9.天宫课堂上,王亚平老师将一个液体球“变”成了固体球。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2)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2)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以下图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
准确的是()2.在同一环境中对温度计实行了如下操作,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最快的是()3.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以下图中的描绘属于液化的是()4.以下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的有()A.冬天雾淞的形成B.笼罩树林的雾逐步散去C.干冰升华制造舞台效果D.春天来了冰雪熔化5.如下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
以下关于此图像信息的解读错误的选项是( )A.这是一种晶体物质 B.CD段时物质处于气态C.物质的初温是40℃ D.加热5分钟时物质温度是48℃6.如下图的物态变化图中,①②③所表示的物质状态依次是()A.固态、液态、气态B.固态、气态、液态C.液态、气态、固态D.气态、固态、液态7.如下图,是某游泳爱好者在游泳上岸后站立时的情境示意图,由图可知()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B.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充足低时都能够液化C.水在蒸发的过程中要吸热,使水和它依附的人体温度上升D.图中游泳爱好者的姿势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8.如下图,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则以下相关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是不会发生汽化现象的B.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实际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C.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纸的着火点较高,高于水的沸点且水沸腾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D.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火焰,则水将不会沸腾9.以下关于水沸腾的实验说法准确的是( )A.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B.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C.水沸腾的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D.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持续升高10.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下图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以下分析准确的是()A.图象中的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B.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C.水的凝固点是O℃D.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不变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1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原理制成,右图中甲体温计示数是℃;图乙寒暑表的示数是℃.12.有以下温度:1530℃,120℃,55℃,37℃,25℃,0℃,-12℃,-50℃,请你为以下情况选择最适宜的温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一、填空题1.气锅鸡是常见的一道菜,其做法是将盛有小鸡块和佐料的气锅(如图)放在盛有清水的汤锅之上,再放到火上蒸。
为了保持鸡肉原汁原味,主要是蒸气通过气锅中间的气嘴将鸡蒸熟,汤汁是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蒸熟后,闻到鸡肉的浓香味,这是一种______现象。
2.如图所示,针筒中充满了气态乙醚,当向下压活塞时,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是__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此过程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气态乙醚发生这种物态变化的另一种方法是________温度.3.小军同学学习了“物态变化”一章的知识后,做了如下实验:他把酒精反复涂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去扇,他发现温度计的读数变________(选填“大”或“小”)了,这是因为酒精在________时要吸热而造成的.4.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碎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同时发现易拉罐的底部外有白霜形成,该白霜的形成是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在形成白霜的过程中会____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二、选择题5.将刚烧开的水倒入干冰(固态CO2)中,水像重新沸腾一样:水中有大量气泡,同时水面上有大量“雾气”。
“雾气”通过鼓风机喷入舞台,即可制造“云雾缭绕”的舞台效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雾气”是水蒸气B.“雾气”是小冰晶C.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D.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6.夏天天气炎热,为了防止食物腐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在运输车辆上放干冰,利用干冰汽化吸热给食品降温B.把食材放在冰块上,利用冰块熔化吸热给食材降温C.给放食材的盒子上盖上湿毛巾,利用水的升华吸热给食材降温D.把食物放入冰箱内,利用冷凝剂液化吸热,使冰箱内部温度降低7.小如图,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8.如图所示为一款迷你隔水炖电炖锅.隔水炖是利用锅内的水沸腾时对内胆中的食物均匀柔和地隔水煲炖,锅与内胆不接触,如果汤的沸点和水的沸点相同,那么当锅内水沸腾后,内胆中的汤将( )A.同时沸腾B.稍后沸腾C.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达到水的沸点三、实验题9.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1)A组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根据图中温度计的放置情况可知测出的水温将偏______(选填“高”或“低”).(2)图乙是B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_℃.(3)B、C两组同学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别如图丙b,c所示.分析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此时液面上的气压______(选填“低于”、“高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分析C组同学加热至沸腾所用时间较长的原因可能是______.(4)若想证明水沸腾时需要吸热,则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10.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考试分值: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36分,每小题3分)1.一天小柯感到身体不舒服,来到台州医院,医生给他测量体温后说他有点发烧。
你认为小柯发烧时的体温可能是()A.37℃ B.38.7℃ C.47.5℃ D.36℃2.在农村,有冬季烫”豆皮”(又称豆丝)的习俗:将大米和小麦混合磨成浆,再将混合浆放入锅中摊开加热,盖上锅盖,待锅上方冒出大量“白气”时揭开锅盖,然后用沾有水的手迅速将“豆皮”从锅中起出、并冷却晒干即做成了“豆皮”。
关于“豆皮”的制作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混合浆变成“豆皮”是凝固现象B.锅盖能减少热散失,使混合浆中的水迅速汽化C.混合浆变成“豆皮”利用了热传递D.双手沾水可以利用水蒸发吸热使手不致烫伤3.对沸腾的水停止加热,随即用注射器抽气(如图所示),我们将看到水又沸腾了。
以下的物理现象中,与上述试验现象产生的原因不相同的是()A.高山上用普通锅煮饭煮不熟B.制药厂为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用加热的方法使溶液沸腾而去除水分,为了控制沸点在80℃以下,采取控制液面压强的方法,使压强低于标准大气压C.用纸盒盛水放在火上烧,水沸腾了,而纸盒却不会燃烧4.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当水沸腾时,烧杯内气泡上升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变大B.烧杯口有大量的“白气”不断冒出,这些“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滴C.水的沸点为98℃,此时烧杯内水面上方的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D.水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5.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现象的是()A.洒在地面上的水干了 B.深秋的早晨,草地上出现白霜C.冬天,河里的水结冰D.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糕冒“白气”6.从冰箱的冷冻室中取出一袋冰冻的汤圆,倒进一个碟子里,然后将碟子放在电子砰上,每隔20分钟记录一次电子砰的示数,得到下表所示的数据:放置时间/0 20 40 60 80 100 120分钟质量/克622.5 626.5 631.5 633.0 635.0 635.0 635.0从上表的数据中看出:冰冻汤圆拿出冰箱后,其质量开始随时间增加而增大,后保持不保。
《第三章 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三套)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一)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在摄氏温标中,一个人正常的体温约为()A.0℃ B.4℃ C.37℃ D.100℃2.有位同学从寒暑表读得室温是-3℃,正确的读法是()A.负摄氏3度 B.摄氏零下3度C.零下3度 D.零下3摄氏度3.如图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4.给体温计消毒,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用自来水清洗 B.在沸水中煮C.用酒精棉擦洗 D.在酒精灯上烧5.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8.7℃的体温计,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而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6.5℃,则他读出的结果应该是()A.38.7℃ B.36.5℃ C.75.2℃ D.2.2℃6.下列关于自然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B.夏天的傍晚,草叶上的露珠是熔化形成的C.秋天,浓雾消散是汽化现象D.北方的冬天,树枝上的雾凇是凝固形成的7.下列图像中,能正确描述晶体熔化的是()8.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A.用地膜覆盖农田B.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C.把湿衣服晾晒在通风向阳的地方D.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9.下列各种现象,需要放出热量的是()A.北方冬天户外冰冻的衣服变干B.春天冰雪消融C.用电吹风将湿头发吹干D.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10.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1.甲流肆虐全球,严重威胁人们健康。
如图是在预防甲流中我们常常使用的汞体温计。
它是利用液体的性质来工作的。
12.温泉的开发是人们利用地热的一种形式。
冬天,温泉水面的上方笼罩着一层白雾,这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雪花飘落到池水中立刻不见踪影,这是雪花成水融入温泉水中。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八章《气体》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9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八章《气体》单元测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1.关于理想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理想气体也不能严格地遵守气体实验定律B.实际气体在温度不太高、压强不太小的情况下,可看成理想气体C.实际气体在温度不太低、压强不太大的情况下,可看成理想气体D.所有的实际气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看成理想气体2.氧气瓶在储存过程中,由于密封不严,氧气缓慢泄漏(设环境温度不变),其瓶内氧气的压强和体积变化如图中A到B所示,则瓶内氧气的温度 ()A.一直升高B.一直下降C.先升高后降低D.不变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p-t图象如图所示,气体从状态A到状态B的过程中,体积将()A.一定不变B.一定减小C.一定增大D.不能判定怎样变化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温度不变,压强随体积减小而增大的微观原因是:每个分子撞击器壁的作用力增大B.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温度不变,压强随体积增大而减小的微观原因是: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减少C.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体积不变,压强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微观原因是:每个分子动能都增大D.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体积不变,压强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微观原因是:分子的密度增大5.民间常用“拔火罐”来治疗某些疾病,方法是将点燃的纸片放入一个小罐内,当纸片燃烧完时,迅速将火罐开口端紧压在皮肤上,火罐就会紧紧地被“吸”在皮肤上.其原因是,当火罐内的气体()A.温度不变时,体积减小,压强增大B.体积不变时,温度降低,压强减小C.压强不变时,温度降低,体积减小D.质量不变时,压强增大,体积减小6.如图所示,一个横截面积为S的圆筒形容器竖直放置,金属圆板的上表面是水平的,下表面是倾斜的,下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圆板的质量为M,不计圆板与容器内壁的摩擦.若大气压强为p0,则被圆板封闭在容器中的气体的压强等于()A.B.+C.p0+D.p0+7.在一定温度下,当一定量气体的体积增大时,气体的压强减小,这是由于()A.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变少,单位时间内对单位面积器壁碰撞的次数减少B.气体分子的密集程度变小,分子对器壁的吸引力变小C.每个分子对器壁的平均撞击力都变小D.气体分子的密集程度变小,单位体积内分子的重量变小8.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由状态A沿直线AB变化到状态B,A、C、B三点所对应的热力学温度分别记为TA、TC、TB,在此过程中,气体的温度之比TA∶TB∶TC为()A. 1∶1∶1B. 1∶2∶3C. 3∶3∶4D. 4∶4∶39.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其压强不变,若热力学温度降为原来的一半,则气体的体积变为原来的()A.四倍B.二倍C.一半D.四分之一10.如图所示,质量为M导热性能良好的汽缸由一根平行于斜面的细线系在光滑斜面上.汽缸内有一个质量为m的活塞,活塞与汽缸壁之间无摩擦且不漏气.汽缸内密封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如果大气压强增大(温度不变),则()A.气体的体积增大B.细线的张力增大C.气体的压强增大D.斜面对汽缸的支持力增大11.伽耳顿板可以演示统计规律.如图,让大量小球从上方漏斗形入口落下,则下图中能正确反映最终落在槽内小球的分布情况的是()A.B.C.D.12.如图所示为A、B两部分理想气体的V-t图象,设两部分气体是质量相同的同种气体,根据图中所给条件,可知()A.当t=273.15 ℃时,气体的体积A比B大0.2 m3B.当tA=tB时,VA∶VB=3∶1C.当tA=tB时,VA∶VB=1∶3D.A,B两部分气体都作等压变化,它们的压强之比pA∶pB=3∶113.如图所示,两端开口、内径均匀的玻璃弯管竖直固定,两段水银柱将空气柱B封闭在玻璃管左侧的竖直部分,A侧水银有一部分在水平管中.若保持温度不变,向右管缓缓注入少量水银,稳定后()A.右侧水银面高度差h1减小B.空气柱B的长度不变C.空气柱B的压强增大D.左侧水银面高度差h2增大14.一定质量的气体当体积不变而温度由100 ℃上升到200 ℃时,其压强()A.增大到原来的两倍B.比原来增加倍C.比原来增加倍D.比原来增加倍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定质量的气体被压缩时,气体压强不一定增大B.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不变压强增大时,其体积也增大C.气体压强是由气体分子间的斥力产生的D.在失重的情况下,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对器壁没有压强16.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温度由0 ℃升高到10 ℃时,其压强的增加量为Δp1,当它由100 ℃升高到110 ℃时,其压强的增加量为Δp2,则Δp1与Δp2之比是()A. 1∶1B. 1∶10C. 1∶11D. 11∶117.如图所示,玻璃管内活塞P下方封闭着空气,P上有细线系住,线上端悬于O点,如不计水银、活塞与玻璃管的摩擦力,大气压强为p0保持不变,则当气体温度降低时 ()A.管内气体压强恒定B.管内气柱压强将减小C.细线上的拉力将减小D.细线上的拉力将变大18.如图所示,三支粗细相同的玻璃管,中间都用一段水银柱封住温度相同的空气柱,且V1=V2>V3,h1<h2=h3.若升高相同的温度,则管中水银柱向上移动最多的是()A.丙管B.甲管和乙管C.乙管和丙管D.三管中水银柱上移一样多19.某同学利用DIS实验系统研究一定量理想气体的状态变化,实验后计算机屏幕显示如图的p-t 图象.已知在状态B时气体的体积为VB=3 L,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状态A到状态B气体的体积越来越大B.状态B到状态C气体内能增加C.状态A的压强是0.5 atmD.状态C体积是2 L20.如图所示,a、b表示两部分气体的等压线,根据图中所给条件可知,当t=273 ℃,气体a的体积比气体b的体积大()A. 0.1 m3B. 0.2 m3C. 0.3 m3D. 0.4 m3第Ⅱ卷二、实验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分)21.(1)在做“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时,下列各项要求中,属于实验必须要做到的是()A.弄清所封闭气体的质量B.注射器的密封性良好C.在等温条件下操作D.气体的压强和体积必须用国际单位(2)实验中发现各组同学的气体压强p与体积V的乘积值不完全相等,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封闭气体的________不同.三、计算题(共3小题,每小题10.0分,共30分)22.如图所示,足够长的圆柱形汽缸竖直放置,其横截面积为1×10-3m2,汽缸内有质量m=2 kg的活塞,活塞与汽缸壁封闭良好,不计摩擦.开始时活塞被销子K销于如图位置,离缸底12 cm,此时汽缸内被封闭气体的压强为1.5×105Pa,温度为300 K.外界大气压为1.0×105Pa,g=10 m/s2.(1)现对密闭气体加热,当温度升到400 K时,其压强多大?(2)若在此时拔去销子K,活塞开始向上运动,当它最后静止在某一位置时,汽缸内气体的温度为360 K,则这时活塞离缸底的距离为多少?23.有人设计了一种测温装置,其结构如图所示,玻璃泡A内封有一定质量的气体,与A相连的B 管插在水银槽中,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x即可反映泡内气体的温度,即环境温度,并可由B管上的刻度直接读出.设B管的体积与A泡的体积相比可略去不计.(1)在1标准大气压下对B管进行温度标刻(1标准大气压相当于76 cmHg的压强).已知当温度t1=27 ℃时,管内水银面的高度为x1=16 cm,此高度即为27 ℃的刻线,问t=0 ℃的刻线在何处?(2)若大气压已变为相当于75 cmHg的压强,利用该测温装置测量温度时所得读数仍为27 ℃,问:此时的实际温度为多少?24.如图所示,两个侧壁绝热、顶部和底部都导热的相同汽缸直立放置,汽缸底部和顶部均有细管连通,顶部的细管带有阀门K.两汽缸的容积均为V0,汽缸中各有一个绝热活塞(质量不同,厚度可忽略).开始时K关闭,两活塞下方和右活塞上方充有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压强分别为p0和;左活塞在汽缸正中间,其上方为真空;右活塞上方气体体积为.现使汽缸底与一恒温热源接触,平衡后左活塞升至汽缸顶部,且与顶部刚好没有挤压;然后打开K,经过一段时间,重新达到平衡.已知外界温度为T0,不计活塞与汽缸壁间的摩擦.求:(1)恒温热源的温度T;(2)重新达到平衡后,左汽缸中活塞上方气体的体积Vx.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理想气体是在任何温度、任何压强下都能遵从气体实验定律的气体,A错误;它是实际气体在温度不太低、压强不太大的情况下的抽象,故C正确,B、D错误.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玻意耳定律适用条件的掌握.乍一看,本题极易错选B,错误原因是只简单地对A、B及A到B的过程进行分析后,作出各状态下的等温线,如图,从图中可以看出tA>t1>t2>tB,从而误选B,却忽略了“只有一定质量的气体”才满足tA>t1>t2>tB.密封不严说明漏气,说明气体质量发生变化,“缓慢”说明氧气瓶中氧气可充分同外界进行热交换,隐含与外界“等温”,正确答案应为D.3.【答案】D【解析】题目中给出的图线是p-t(摄氏温度)图,而不是p-T图,在图甲中,p-t图中的等容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273 ℃,0),而没有通过原点,只有在p-T图中的等容线才能通过原点,如图乙所示.因该题中的AB反向延长线是否通过-273 ℃,题设条件中无法找到,所以就不能判断A到B变化过程中体积如何变化,故D正确.4.【答案】B【解析】决定气体压强大小的微观因素是分子密集程度和分子平均动能,宏观上体现在体积和温度上.若温度不变,压强随分子密度的变化而变化,A错,B对,若体积不变,压强随分子平均动能的变化而变化,C、D错误.5.【答案】B【解析】体积不变,当温度降低时,由查理定律=C可知,压强减小,故B项正确.6.【答案】D【解析】为求气体的压强,应以封闭气体的圆板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受力,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得p·cosθ=p0S+Mg解得:p=p0+,所以正确选项为D.7.【答案】A【解析】温度不变,一定量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平均速率不变,每次碰撞分子对器壁的平均作用力不变,但体积增大后,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减少,因此单位时间内碰撞次数减少,气体的压强减小,A正确,B、C、D错误.8.【答案】C【解析】由p-V图象可知,pA=3 atm,VA=1 L,pB=1 atm,VB=3 L,pC=2 atm,VC=2 L,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得==,代入数据得TA∶TB∶TC=3∶3∶4.9.【答案】C【解析】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一定质量的气体保持其压强不变,若热力学温度降为原来的一半,则气体的体积变为原来的一半。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提高卷)【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姓名:班级:分数:(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共计42分)1. 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符合实际的是()A.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3℃B.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C.饺子煮熟即将出锅时温度约为50℃D.加冰的橙汁饮料温度约为﹣20℃【答案】A。
【解析】A:人的体温约为37℃,当人体处于23℃左右的环境中时,人体既能向外散热,又不会因散热太快而感到寒冷,所以会感觉比较舒适。
该选项正确。
B:相对于人体,70℃的水温度过高,若人采用70℃的水进行淋浴,皮肤将被烫伤。
该选项错误。
C:饺子处于沸水中,所以其温度与沸水的温度相同。
能将饺子煮熟的水的温度接近100℃,所以饺子的温度也约为100℃。
该选项错误。
D:橙汁饮料的主要成分是水,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所以加冰的橙汁饮料的温度也在0℃左右。
该选项错误。
故选A。
2.南极的气温终年很低,最低在-70 ℃以下,如果固态酒精和固态水银的熔点分别是-117℃和-39℃,那么我国南极科考队员要测量南极的气温()A.应该选择水银温度计B.选择水银温度计和酒精温度计都可以C.应该选择酒精温度计D.选择水银温度计和酒精温度计都不可以【答案】C.【解析】南极的气温最低在-70 ℃以下,水银的凝固点是-39℃,如果使用水银温度计,水银会凝固,不能测量。
所以应该选择酒精温度计,故选C。
3. 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①冰袋降温②冰冻的衣服晾干③干冰变小④冰花的形成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答案】C【解析】①冰袋降温,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②冰冻的衣服晾干,是冰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③干冰变小,是干冰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属于升华现象;④冰花的形成,是水蒸气变成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所以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②③。
故选C。
4. 如图所示,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斗争中,医务人员所戴的护目镜上经常起了一层水雾,影响视线。
2023-2024学年秋季初中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03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在18o C的教室里,将温度计从装有酒精的瓶中取出,则温度计的示数将()A.立即上升B.先下降后上升C.先上升后下降D.不变2.抖音上有这样一个内容,在非常寒冷的天气里,用舌头舔操场上单杠的铁质立柱,结果舌头被“粘”住了。
下列现象中与舌头“粘”在铁柱上的原理相同的是()A.用胶水将纸张粘在一起B.冬天湖面结了厚厚的冰C.深秋银霜遍地D.山间大雾弥漫3.下列热现象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还要放出大量的热B.热风干手器的作用是利用热风加快手上水的蒸发C.夏天,汽车内开冷空调,被冷气对吹的车玻璃内侧会“出汗”D.水沸腾时,在水中有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4.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
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A.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B.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C.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D.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5.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B.甲物质的熔点为210℃C.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乙物质在2min﹣4min以内温度不变,该过程不吸热6.下表为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190℃时氮是液态B.将氮和氧放在﹣200℃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慢慢提高环境的温度,氮气会比氧气更快分离出来C.在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D.将液态氮置于25℃的环境中,液态氮会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7.2022年2月4日冬奥会在北京开幕。
滑冰比赛时,为了消除冰刀滑行造成的划痕,常需进行“补冰”。
“补冰”时,工作人员在冰面上浇水,并向浇水处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
“补冰”时干冰和水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分别是()A.升华,凝华B.汽化,凝华C.升华,凝固D.汽化,凝固8.如图所示为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说法正确的是()A.海波的沸点是48℃B.海波熔化过程持续了12 minC.第7 min时海波处于液态D.海波在BC段吸热,温度不变9.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把碎冰装在大试管中,将大试管放在水中加热,这种加热方式称之为“水浴法”加热;在该实验中我们一般采用的水是常温水而不用开水的原因是()A.增长冰的熔化时间B.均匀受热C.增大受热面积D.缩短实验时间10.已知酒精、煤油、水银的熔点分别为﹣117℃、﹣30℃、﹣38.5℃,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9.2℃,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该选用()A.酒精温度计B.煤油温度计C.水银温度计D.煤油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11.《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霜的形成是熔化现象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D.“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12.量程都是100℃的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分度值都是1℃,甲玻璃泡的容积大些,乙、丙相同,甲、乙玻璃管的内径相同,丙粗一些,由此可判断这三支温度计相邻的两条刻度线间的距离()A.甲最长,丙最短B.甲最短,丙最长C.乙最长,但不能比较甲与丙的长度D.乙最短,但不能比较甲与丙的长度13.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带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带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其物态变化是()A.升华B.凝华C.熔化D.凝固2.如图,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
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水中出来后,人体表面的水蒸发放热,所以人感觉冷B.有风的时候比无风的时候更冷,这是因为空气流动加快了人体表面水的蒸发C.人出水后比在水中要冷,这是因为泳池内水温高于人的体温,而空气温度低于人的水温D.人从泳池出来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人体表面液化,所以人感觉冷3.水是人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通过吸热、放热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间转化,如图所示。
已知甲是水,则()A.乙是冰B.丙是水蒸气C.由丙到甲的过程放热D.由丙到甲是熔化过程4.如图是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展示的“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熔化现象5.魔术师把手伸进一锅沸腾的“油”,2分钟后再把手拿出来,没事!关于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魔术师有特异功能,油不会烫伤他B.油锅里的食用油沸点不高C.油在沸腾时温度会不断升高D.油锅的下层是沸点较低的醋,上层是油,醋沸腾时,油并未沸腾6.组装如图甲所示两套完全相同的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的M固体和N 固体。
它们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在35min内M物质从固体熔化成了液体,N物质始终是固体。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种加热方法一般称为“水浴法”,其优点是被加热物质受热比较均匀,缺点是被加热物质的温度会超过100℃B.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晶体C.由图乙知,M、N肯定都是非晶体D.由图乙知,M肯定是晶体,N可能是非晶体7.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示数为38℃,若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体温分别为37℃和39℃的人测体温,则两支体温计的示数为()A.37℃、39℃B.38℃、39℃C.38℃、38℃D.37℃、38℃8.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白气”。
第3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练习(A卷)(原卷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A卷)(时间:90min 满分:100分)姓名:学校: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16小题,共计48分):1.以下是小明对常见温度的认识,其中符合实际的是()A.一个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B.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5℃C.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40℃D.去年冬天,延庆最低气温可达﹣40℃2.若没有先甩一下体温计就先后给甲乙两人测量体温(测量前均已用酒精消毒),体温计示数分别为37.9℃和38.4℃,则甲乙两人的体温()A.甲的体温一定是 37.9℃,乙的体温一定是 38.4℃B.甲的体温可能不是 37.9℃,乙的体温也可能不是 38.4℃C.甲的体温一定不是 37.9℃,乙的体温也可能不是 38.4℃D.甲的体温可能不是37.9℃,乙的体温一定是 38.4℃3.关于温度计的使用,如图正确的是()A.①和④ B.②和⑤ C.③和⑥ D.都正确4.把适量的冰块和盐放入易拉罐中,用筷子搅拌一会儿,暑气逼人的夏天,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居然出现了白霜。
把适量的冰块和盐放入易拉罐中,用筷子搅拌,这样做可以()A.提高冰的熔点,使冰熔化,易拉罐温度低于0℃B.降低冰的熔点,使冰凝固,易拉罐温度低于0℃C.降低冰的熔点,使冰熔化,易拉罐温度低于0℃D.提高冰的熔点,使冰液化,易拉罐温度低于0℃5.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学科素养,俊杰同学对物态变化中四种现象的下列阐述,其中错误的是()A.在长时间佩戴口罩后,其内侧会逐渐出现小水珠,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这句诗中的“霜”是凝华形成的C.夏天吃冰棒时偶尔会有冰棒粘嘴唇的现象。
“粘”是因为发生了凝固现象D.舞台上喷洒干冰后雾气缥缈,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雾气”属于升华现象6.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都一样,甲和乙玻璃管的内径相同,甲玻璃泡的容积比乙小。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题-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21.(2024·四川南充)“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描写的是琵琶的声音,从诗文中可以看出琵琶声是由琴弦产生,转轴可以改变琴弦的松紧度,进而改变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
B.人们根据音色来辨别蝉叫声和鸟鸣声
C.鸟鸣声响度大,所以鸟鸣声传播得更快
D.人离蝉和鸟越近,听到声音的音调越大
10.(2024·宁夏)图书馆张贴有“请勿大声喧哗”的标示语,其中“大声”是指声音的( )
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
11.(2024·江苏常州)如图所示,拨尺发声实验中,多次改变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尺端,尺发出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声音主要指其()
5.(2024·山东菏泽)课堂上有关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通过音色就能判断是哪位同学在回答问题
C.老师讲课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同学回答问题时,声音洪亮说明响度大
6.(2024·北京)北京的鸽哨制作精致,图中所示的是用多个管状哨连接成的一个“连筒类”鸽哨。当鸽子携带鸽哨飞行时,哨声既有高音、也有低音,主要是因为各筒的长短会影响发出声音的(A)
31(2024·云南)某同学计划将自己练琴的房间改造成隔音房间,以免练琴时打扰邻居。方案实施前,她设计实验来测评材料的隔音性能。器材有:一个声级计(测量声音强弱的仪器)、毛毡布、泡沫板、闹钟和两个相同的盒子。实验如下:
(1)用相同的方式把毛毡布、泡沫板分别布置在两个盒子内;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2分,共44分)1.如图甲是一支常见体温计的示意图,它是利用液体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分度值为0.1℃,由此可知体温计的测量结果比实验用温度计更精确.甲流期间的一天清晨,量出小明同学的体温如图甲所示,则他的体温为_______℃,由于一时疏忽,忘记甩一下体温计就直接测量小军的体温,结果如图乙所示,则测量的结果_______(填“准确”或“不准确)2.如图所示,(a)、(b)两图分别是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一时间图象,由图可知:在甲、乙两种物质中_______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_℃3.如图为某滑雪场人工造雪时的情境,造雪机将水注入专用喷嘴或喷枪接触高压空气,将水分割成微小的粒子并喷到寒冷的空气中,这些微小的粒子(小水滴)_______成冰晶落到地面,这就是人工造雪,天气转暖时,雪发生了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4.夏天经常使用的气雾杀虫剂,杀虫剂是在常温下通过_______的方法使气体_______后装入瓶中的线在喷洒了杀虫剂一会儿后,手会感觉到装有杀虫剂的金属罐变凉了,这是因为瓶内的杀虫剂_______时要吸热5.日光灯管用久了两端会发黑,是由管内钨丝中的钨先升华、后_______(填“升华”“凝华”“汽化”或“液化”)而形成的,钨是晶体,它的熔点为3410℃,则它的凝固点为_______℃6.生活中的打火机中装的液体是通过_______的方式液化的.家中烧开水时,壶嘴上方有大量的“白气”产生,形成“白气”的原因是_______(填“壶嘴内冒出”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7.有一种能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干湿温度计”,它是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中一个温度计被湿布包起来了,这是由于湿布中的水在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吸热,在一定温度下两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别越小,表示空气湿度_______(填“大”或“小”)8.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A和B,A倒扣着放入盛水的容器中,B中装有一些水,如图所示放置.用酒精灯给容器中的水加热,使水沸腾后继续加热的过程中,A杯中的水______沸腾,B杯中的水______沸腾.(填“能”或“不能”)9.对于小手术的麻醉,医生常用一种透明的沸点为13.1℃的液体氯乙烷,把施行手术的地方“冻结”起来,这是医生利用了液体氯乙烷三______时需要______热的原理10.小明同学几乎每天都要乘公交车上学,善于观察的他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常常有小水珠附着在上面,那么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______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______(填“内表面”或“外表面”)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第11~16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7~18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有错选得0分)11.下列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A.人体的正常温度为35℃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C.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8℃D.比较适宜的洗澡水的温度是55℃12.冬天,医生检查患者牙齿时,常把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适当烤一烤,然后再伸进患者口腔内,这样做的的是()A.防止镜子接触患者口腔时患者感到太冷B.进行消毒C.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D.防止镜框受热膨胀,致使镜片脱落13.体育课后,汗流浃背的小林同学赶紧打开教室电扇吹吹风,顿时感觉凉快多了,与这一现象有着相同特点的是()A.春天,冰雪融化成溪水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C.秋天,早晨草地上铺上一层白霜D.冬天,屋檐上挂着串串冰柱14.一杯温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冷冻室内,图中能正确反映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15.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物质酒精水银熔点/℃-117-39沸点/℃78357铅3281740A.80℃的酒精是液态B.铅的凝固点是一328℃C.-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D.气温接近一50℃时,寒暑表应选用水银做温度计16.用高压锅煮粥,熄火后用冷水将锅冷却,拿去限压阀后打开锅盖,可以看到锅内的粥仍在沸腾,普通铝锅却看不到这样的现象,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熄火后,锅内温度迅速降到100℃以下,但由于打开锅盖后气压降低,所以重新沸腾B.熄火时,锅内温度仍然高于100℃,即使不冷却、不拿去限压阀,粥也在沸腾C.熄火时,锅内温度仍然高于100℃,冷却后锅内气压比原来降低,所以重新沸腾D.粥的流动性差,不易降温,想火后即使不浇冷水、不拿去限压阀,粥也要沸腾较长时间17.(双选)有关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冰是凝固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B.雾是液化形成的,会放出热量C.霜是升华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D.雪是凝华形成的,会放出热量18.(双选)如图所示,关于冰的熔化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装置应按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B.冰熔化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C.图中A、B两点温度相同,所以冰熔化时不吸热D.持续加热,当烧杯里的水沸腾时,试管里的水也能沸腾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第19小题12分,第20小题10分,共22分)19.晓轩同学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蜡在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是_______℃,实验数据如下表,可以判断蜡属于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时间/min温度/℃42144246348449550651752(2)向试管中放入碎冰,根据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的温度一时间图象,得出冰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3)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丁所示的烧杯中,并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他还发现冰熔化时烧杯外壁有一层水珠,这是______________形成的20.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张怡然同学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甲乙所示当水温升到90℃时,他记录了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数据如下表时间/min温度/℃90192294396497598699799899999(1)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由图可知______图是水沸腾时的情景。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的是()A.湖水表面结冰B.盘子里的水晾干了C.铁块化成铁水D.水沸腾时水面出现“白气”2.放在柜子里的樟脑丸慢慢地缩小以至消失,这一现象属于()A.蒸发现象B.熔化现象C.凝华现象D.升华现象3.如图所示,用温度计测温度时正确的使用方法是()A.B.C.D.4.如图所示,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开酒精灯,下列说法:①用注射器往瓶内打气,水继续沸腾;①用注射器往瓶内打气,水停止沸腾;①用注射器往瓶外抽气,水继续沸腾;①用注射器往瓶外抽气,水停止沸腾,上述说法正确的是()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5.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赛龙舟、吃粽子也成为人们过节的重要习俗.小彤看见妈妈在家煮粽子时,锅中水沸腾后改用“小火”继续煮.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能更快的将粽子煮熟B.用“大火”可使水沸腾更剧烈,沸点升高,不应该改用“小火”C.水沸腾后,改用“小火”水温升高较慢,锅中水不易被烧干D.水沸腾后,用“大火”或“小火”煮,水温都不变,用“小火”煮可节能6.成都的蔬菜加工企业为了避免蔬菜在长途运输、贮藏等环节中腐烂变质及高温杀菌时对蔬菜营养成分的破坏,常常对蔬菜进行真空脱水,使之成为脱水蔬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真空脱水的原理是()A.真空环境的温度极低,可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凝固并升华,从而实现脱水B.真空环境的温度很高,可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C.真空环境的空气密度很小,可迅速提高蔬菜中水分子的运动速度,从而实现脱水D.真空环境的气压很小,因而大大降低了水的沸点,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7.秋天的早晨,某同学搭车去省城,发现当日大雾,看不清沿途稍远的树木和道路;接近城镇时,雾越来越小;经过城镇,基本无雾;出城再行,雾又越来越大,即有“田野有雾、城镇无雾”的现象,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城镇上空尘埃稀少B.地球近年升温C.温室气体排放过多D.城镇气温较高,形成“热岛”8.利用干冰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A.干冰液化放热B.干冰熔化吸热C.干冰升华吸热D.干冰凝华放热9.如图示,烧瓶中的水正在沸腾,若往烧瓶中打气,会看到水停止沸腾,这是由于()A.气压升高,水沸点升高B.气压降低,水温升高C.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D.气压升高,水的沸点降低10.如图,舞台上常用干冰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这种白雾是()A.小水滴B.二氧化碳C.空气D.水蒸气11.2013年CCTV 3•15晚会曝光黄金造假: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已知黄金的熔点是1064.6①,铱的熔点是2443.O①,可以有效检测黄金制品中有无铱颗粒的手段是()A.加热至1064.0①并观察有无铱颗粒B.加热至1065.0①并观察有无铱颗粒C.加热至2444.0①并观察有无铱颗粒D.加热至3507.6①并观察有无铱颗粒12.在古代唐朝的皇宫里,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到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四周流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为了新奇、美观B.为了寻欢作乐C.为了清洁房顶D.为了解暑降温13.用压力锅煮稀饭,能节省时间.最主要的原因是()A.锅内气体压强大,使稀饭容易沸腾B.锅内气体压强大,使稀饭不易沸腾C.压力锅传热快,使稀饭容易沸腾D.压力锅密封性好,使稀饭容易沸腾14.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5①,若没有甩就直接去测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他们的实际体温分别为36.9①和38.7①,那么两次测量的结果分别为( )A.36.9①和38.7①B.36.9①和37.5①C.37.5①和37.5①D.37.5①和38.7①15.给体温计消毒,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用自来水清洗B.在沸水中煮C.用酒精棉擦D.在酒精灯上烧二、填空题(共3小题)16.某市气象台播音员说:“本市今天的最低气温是零下6度”,小雯同学表示播音员说的不完整,您认为正确完整的说法应该是“本市今天的最低气温是____________”.17.推广农田喷灌新技术,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项目之一.利用地下管道输水与传统的土筑明渠输水相比,除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外,还能在输水过程中减少________和防止________,从而节约水资源.18.有四支温度计,测量范围分别是:A.-10~110① B. 35~42① C.-20-~50① D. 0~50①(1)若要测量沸水的温度应选______ .(2)若要来测量东台的温应选______ .三、实验题(共3小题)19.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现象,如图甲中的(a)、(b)所示,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1)在图甲中,________ 图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________图是水沸腾时的情况.(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第________ min观察记录的数据明显是错误的.(3)在图乙中作出水沸腾时的图像,并对图像进行分析,你能得出哪些结论?(至少写出两条)①________;①________.(4)为了适当缩短本实验的时间,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至少写出两条)①________;①________.20.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请回答:(1)熄灭酒精灯时,有图中的两种方法,其中正确的___________;(2)请补全表格中一个数据.(3)如图是根据某次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描下的点.请在坐标纸上根据所描的点,画出熔化图像;(4)根据熔化图像,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21.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小明的实验记录表格如下:(1)观察到当水沸腾时,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从实验可得出,沸腾是从液体________和________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________ 现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________ 热,但温度________.(2)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第________分钟记录的数据是明显错误的.(3)由表可知,加热了________分钟水开始沸腾,水的沸点是________①.四、计算题(共2小题)22.一支标有0①~100①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6①,放在l标准火气压下沸水中时示数为86①.则(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多少①;(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①,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①.(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①.23.有一只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时水银柱长度为24mm,测沸水时水银柱长度为88mm,测热水时水银柱长度为46mm,求热水温度的实际值为多少?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凝固是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湖水结冰是液态的水变为固态的冰的过程,属于凝固.盘子里的水变干了,是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铁块化成铁水,是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白气”是水蒸汽的液化现象.2.【答案】D【解析】樟脑丸慢慢地缩小以至消失,是樟脑丸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3.【答案】D【解析】A、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该选项错误;B、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与容器底接触,故该选项错误;C、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该选项错误;D、玻璃泡全部进入被测液体,并且没有与容器底或容器壁接触,且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符合温度计的使用规则.4.【答案】C【解析】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开酒精灯,水不能继续吸收热量,停止沸腾.①用注射器往瓶内打气,气体压强变大,水的沸点升高,水不能继续吸热,水将停止沸腾,故①错误,①正确;①用注射器往瓶外抽气,气体压强变小,水的沸点降低,水继续沸腾,故①正确,①错误;故C正确;5.【答案】D【解析】A、改用“小火”没有改变水面上气压,不能改变水的沸点.不符合题意.B、改用“大火”没有改变水面上气压,不能改变水的沸点.不符合题意.C、水沸腾后,无论用“小火”还是“大火”,水的温度都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D、水沸腾后,用“大火”或“小火”煮,水温都不变,用“小火”煮可节能.符合题意.6.【答案】D【解析】真空环境,气压很小,这样大大降低了水的沸点,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沸腾(汽化),从而实现脱水,使蔬菜成为脱水蔬菜.7.【答案】D【解析】因为田野空气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放出热量形成雾;由于受到人们生产与生活的影响,城镇内空气温度较高,形成热岛,空气中的水蒸气不能放出热量液化形成雾.8.【答案】C【解析】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容易升华,同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热量,降低食品温度.9.【答案】A【解析】往烧瓶中打气时,烧瓶内的水面上方的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水停止沸腾.10.【答案】A【解析】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雾”.11.【答案】B【解析】(1)黄金的熔点是1064.6①,铱的熔点是2443.O①,因此温度低于或者等于1064.6①时,铱一定处于固态,而黄金可能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三种状态,因此不能进行区分;(2)温度都等于或高于2443.O①时,黄金处于液态,铱可能处于固态、液态、固液共存三种状态,因此不能进行区分.(3)当温度高于1064.6①而低于2443.0①时,黄金全部处于液态,铱处于固态,因此这个温度范围内如果有铱颗粒,说明黄金制品中掺入铱颗粒.12.【答案】D【解析】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到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四周流下,在此过程中水要蒸发,且蒸发过程需要吸收热量,致使宫殿里的温度降低.13.【答案】B【解析】压力锅密封性好,随着加热时间的增长,锅内水蒸气增多,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锅内温度能达到更高的温度,饭容易熟.故选B.14.【答案】D【解析】由于缩口结构,使体温计的示数只能上升,不能下降.若没有把体温计液柱甩回玻璃泡,就用示数为37.5 ①的体温计,直接测量体温为36.9①的体温,液柱不会上升也不会下降,体温计的显示的示数仍是37.5 ①;测量38.7 ①的体温时,体温计内的液柱会上升,所以显示的结果是38.7①. 15.【答案】C【解析】用自来水加以冲洗晾干,达不到消毒的目的,所以选项A错误;因为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超出了体温计的量程,酒精灯火焰的温度也超出了体温计的量程,所以BD 也不可以.酒精有消毒的作用,同时常温下酒精的温度不会超出体温计的量程,所以选项C正确.16.【答案】零下6摄氏度【解析】“本市今天的最低气温是零下6度”这里的6度的表述是错误的,因为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所以正确完整的说法应该是“本市今天的最低气温是零下6摄氏度”.17.【答案】蒸发,渗漏.【解析】地下管道输水与传统的土筑明渠输水相比,减小了渗漏,也减小了水的表面积和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即减慢了蒸发.18.【答案】(1)A;(2)C.【解析】要正确地选择温度计,需要了解所测量的温度的大约值和各温度计的量程.测量时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1)沸水的温度为100①,因此要选取量程为-10~110①的A温度计;(2)东台的气温最低在-10①左右,最高气温在35①左右,因此要选取量程为-20~50①的C温度计.19.【答案】(1)(b);(a);(2)6;(3)①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①此时低于1标准大气压;(4)①减少水的质量;①提高水的初温.【解析】(1)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图(b)符合此现象;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图(a)符合此现象.(2)因为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第6min数据错误.(3)在时间和温度图像上描出(0,90)(1,92)(2,94)(3,96)(4,98)(5,98)(6,98)(7,98)(8,98)(9,98),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由图像知:①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①此时低于1标准大气压.(4)从给水开始加热到水沸腾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说明吸收热量多,可能是水的质量太大,可能是水的初温太低等等.20.【答案】(1)B;(2)48;(3);(4)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熔化前温度上升的快,熔化后温度上升的慢.【解析】(1)因为酒精灯用嘴吹灭,容易引起火灾,故用灯帽盖灭;故选B;(2)根据坐标纸上的数据可知物体第4分钟的温度为48①;(3)点已描好,用光滑的曲线把各点连接起来即可,如下图所示;(4)从第3分钟到第6分钟时,该物质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此时所对应的温度就是该物质的熔点48①,从图像中看出熔化前从0分钟到3分钟时,温度从34①升高到48①,上升14①.熔化后从6分钟到8分钟温度从48①升高到56①,温度与熔化前相比,升高要慢.21.【答案】(1)内部;表面;汽化;吸;保持不变;(2)7;(3)5;99.【解析】(1)液体沸腾时,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2)水从第5min开始沸腾,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以第7min的数据是错误的.(3)实验时,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在第5min开始沸腾,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9①不变,所以水的沸点是99①.22.【答案】解:(1)由题意知,当实际温度为0①时,温度计的示数为6摄氏度,当实际温度为100①时,温度计的示数为86摄氏度,所以每个小格的温度为:t=①=1.25①;(2)所测水的温度为26①,相当于比0①高出26-6=20个小格,则实际温度为:t′=1.25①×20=25①;(3)当温度计的示数为0摄氏度时,比实际的0①低了6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t1=0①-1.25①×6=-7.5①;当温度计的示数为100①时,比实际0①多出了100-6=94个小格,所以实际温度为:t2=1.25①×94=117.5①所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7.5①~117.5①.答:(1)该温度计每1小格代表的温度值是1.25①;(2)用该温度计测一杯温水的温度时示数为26①,则温水的实际温度是25①.(3)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7.5①~117.5①.【解析】(1)冰水混合物体的实际温度为0①,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①,根据温度计的示数求出温度计每个小格代表的实际温度;(2)根据示数,计算出比实际0①多出多少个小格,从而求出温水的实际温度;(3)计算出示数为0摄氏度时和100摄氏度时的实际温度,从而得出其测量范围.23.【答案】解:水银柱24mm时的温度是0①,88mm时的温度是100①.所以1mm水银柱表示的温度=热水中水银柱的长度=46mm-24mm=22mm,液体的温度=22mm×①/mm=34.4①.答:热水此时的温度是34.4①.【解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①,一个标准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①.此温度计上用64mm (88mm-24mm)表示0①~100①,即1mm表示①,再根据温度计在热水中的实际长度22mm (46mm-24mm)得出液体的温度.。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第七章《分子动理论》单元测试题.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唐玲收集整理第七章《分子动理论》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7分,共56分)1如图1描绘了一颗悬浮微粒受到周围液体分子撞击的情景,以下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液体温度越低,布朗运动越剧烈C.悬浮微粒越大,液体分子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表现得越明显D.悬浮微粒做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撞击造成的2.关于热运动的说法中,下列正确的是( )A.热运动是物体受热后所做的运动 B.温度高的物体中的分子的无规则运动C.单个分子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D.大量分子的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小B.温度低的物体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小C.物体做加速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大,物体内分子的平均动能也越来越大D.物体体积改变,内能可能不变4.下列有关热现象和热规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给自行车轮胎打气,越来越费力,证明分子间斥力在增大,引力在减小②用手捏面包,面包体积会缩小,这是分子间有间隙的缘故③“酒好不怕巷子深、花香扑鼻”与分子热运动有关④“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影动疑是玉人来”与分子热运动无关⑤内能包括所有分子的动能、势能和宏观具有的机械能A .③④B .①②③C .②④ ⑤D .①③⑤5.铜的密度ρ=8.9×103kg/m 3,摩尔质量M=6.4×10-2kg/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0×1023mol -1。
若将铜原子视为球体,则铜原子的直径约为( )A .3.66×10-10 mB .3.00×10-10 m C .2.83×10-10 m D .2.16×10-10 m6.(多选)对以下物质运动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刮风时空气分子的运动;②上升的水蒸气的运动;③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小炭粒,小炭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④向一杯清水中滴入几滴红墨水,红墨水向周围运动。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第13章单元测试题带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第13章单元测试题带答案综合检测(三)第十三章光(分值: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42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2023·南通高二检测)在医学上,光导纤维可以制成内窥镜,用来检查人体胃、肠、气管等器官的内部.内窥镜有两组光导纤维,一组用来把光输送到人体内部,另一组用来进行观察.光在光导纤维中的传输利用了A.光的折射C.光的干涉B.光的衍射D.光的全反射【解析】光在光导纤维中的传输利用了内芯和外套之间的全反射.【答案】D【解析】单缝衍射条纹中间宽,两侧越来越窄,又由于单缝是水平的,衍射条纹也是水平的,故B对.【答案】B3.(2023·北京高考)一束单色光由空气射入玻璃,这束光的(A.速度变慢,波长变短B.速度不变,波长变短C.频率增高,波长变长D.频率不变,波长变长c【解析】单色光由空气射入玻璃时,根据v=n知,光的速度v变慢,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频率不变,根据v=λν知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波长变短,故选项A正确,选项B、C、D错误.【答案】AA.A、B均不变B.A、B均有变化C.A不变,B有变化D.A有变化,B不变【解析】白炽灯光包含各方向的光,且各个方向的光强度相等,所以旋转偏振片P时各方向透射光强度相同,故A点光的强度不变;白炽灯光经偏振片P后为偏振光,当Q旋转时,只有与P的偏振方向一致时才有光透过Q,因此B点的光强有变化,选项C正确.【答案】C5.据新华网报道,2023年1月11日中国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实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可以预见,如果太空中出现了报废的通讯卫星,我们可以用激光器击毁位于地平线上方的卫星,则应将激光器A.瞄高些B.瞄低些C.沿视线直接瞄准D.若激光束是红色,而卫星是蓝色的,则应瞄高些【解析】卫星反射太阳的光射向地球,通过地球大气层要发生折射,而激光器发出的光通过大气层射向卫星也要发生折射,根据光路可逆原理,两者的光路相同,因此A、B错误,C正确;D选项中卫星是蓝色的,反射光也是蓝色的,比红色激光束的折射率大,由折射定律知,应瞄低些才能射中.【答案】CA.两束光仍平行,间距等于dB.两束光仍平行,间距大于dC.两束光仍平行,间距小于dD.两束光不再相互平行【解析】如图所示,光线经两表面平行的玻璃砖后方向不变,出射光线是sin isin i平行的,根据折射定律得na=sin r,nb=sin r,由题意知,na>nb,则raabd′【答案】CA.地球上有人用红色激光照射月球B.太阳照射到地球的红光反射到月球C.太阳光中的红光经地球大气层折射到月球D.太阳光中的红光在月球表面形成干涉条纹【解析】A选项中地月之间距离较大,激光能量不足以照亮整个月球;B选项中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红光被反射后应该朝向太阳一侧;D选项中不满足光的干涉条件.【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8分,计算题必须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在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两位同学绘出的玻璃砖和三个针孔a、b、c的位置相同,且插在c位置的针正好挡住插在a、b位置的针的像,但最后一个针孔的位置不同,分别为d、e两点,如题乙所示.计算折射率时,用________(填“d”或“e”)点得到的值较小,用________(填“d”或“e”)点得到的值误差较小.甲乙【解析】。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docx3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为有效预防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播,国家大力发展疫苗的研制和生产,中国科兴研制的疫苗需保存在低于8℃的环境中,夏季,运输过程中为监测疫苗温度是否超标,应在冷藏箱内放置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它的结构与体温计相似,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新冠病毒的直径大概在60至140nmB.该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C.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表明疫苗安全D.在疫苗接收点为了准确读数,验收人员可以把温度计从冷藏箱中取出读数2.下列关于温度的描述中,合理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为38.5℃B.让人感觉舒适的洗澡水的温度为70℃C.北京夏季的最高气温为20℃D.人感觉比较舒适的环境温度为25℃3.如图是小宁用玻璃瓶、玻璃管、红墨水、塞子自制的温度计,下列关于该温度计的说法正确的是()A.玻璃管越长玻璃管中液柱的高度变化越明显B.玻璃管越粗玻璃管中液柱的高度变化越明显C.温度计的设计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D.瓶子应当尽量使用不容易传热的材料4.如图为某物质发生凝固过程的图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物质属于非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为80℃C.该物质的凝固过程用时18minD.该物质的凝固过程需要吸热5.在标准气压下,把10g、-2℃的冰放入200g、0℃的水中(不考虑环境温度),过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水的多少不变B.有少量冰化成水C.有少量水结成冰D.冰水的温度不变6.当地面温度低于0℃时,雨滴落在树叶、地面、车上,很快就凝结成冻雨,如图所示。
下列现象与形成冻雨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春天雾绕群B.夏天雨笼山C.秋天霜打枝D.冬天冰封河7.有些饭店在洗手间外安装了热风干手器,打开它就有热风吹到手上,使用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A.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并提高了水的温度B.提高了水的温度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C.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D.加快了水面空气的流动,提高了水温并增大了水的表面积8.关于生活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是因为锅内气压大,沸点低B.人出汗后吹风扇会感觉更凉快,是因为加快了蒸发C.夏天,从冰箱拿出来的饮料瓶外壁会冒汗,这是一种液化现象D.常州的冬季,窗户上的小水珠常出现在玻璃内侧9.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地球上的水循环,关于图中水循环过程中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海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上升到空中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云中的小水滴C.云中的小水滴遇冷,凝华形成冰雹D.云中的小冰晶吸热,熔化形成雨10.初三的同学们在语文课上,复习了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它能准确反映自然的节律变化,而且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节气中对应的物态变化知识理解正确的是()A.“寒露”——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B.“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雨水”——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小雪”——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11.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衣箱里的樟脑丸变小,是汽化现象B.夏天湿头发变干,是升华现象C.热水壶口冒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D.冬天树上的雾凇,是凝固现象12.谚语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雨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B.“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C.“大雾不过晌,过晌听雨响”,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D.“棉是秋后草,就怕霜来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1分)13.如图是小明用小药瓶、细玻璃管和酒精制作的简易温度计。
《热力学定律》单元测试(人教版选修3-3)

热力学定律单元测试1.关于物体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C )A.相同质量的两种物体,升高相同温度,内能增量相同B.一定量0℃的水结成0℃的冰,内能一定减少C.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增大,既不吸热也不放热,内能减少D.一定质量的气体吸热,而保持体积不变,内能一定减少2.质量是 18g 的水, 18g 的水蒸气, 32g 的氧气,在它们的温度都是100 ℃ 时( A )A.它们的分子数目相同,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B.它们的分子数目相同,分子的平均动能不相同,氧气的分子平均动能大C.它们的分子数目相同,它们的内能不相同,水蒸气的内能比水大D.它们的分子数目不相同,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3.有一桶水温度是均匀的,在桶底部水中有一个小气泡缓缓浮至水面,气泡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若不计气泡中空气分子的势能变化,则 ( A )A.气泡中的空气对外做功,吸收热量 B.气泡中的空气对外做功,放出热量C.气泡中的空气内能增加,吸收热量 D.气泡中的空气内能不变,放出热量4.关于“永动机”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 )A 不消耗任何能量的燃料,却能源源不断地对外做功的机器是绝对不能制造成功的,因为它违背了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B 只要不违背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机器总是能够制造成功的。
C 只丛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变为有用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的机器是可以制造出来的。
D 热效率是百分之百的热机是绝对不可能制造出来的。
5. 如右图所示柱形容器内封有一定质量的空气,光滑活塞C (质量为 m) 与容器用良好的隔材料制成。
另有质量为 M 的物体从活塞上方的 A 点自由下落到活塞上,并随活塞一越到达最低点 B 而静止。
在这一过程中,空气内能的改变量ΔU,外界对空气所做的功 W 与物体及活塞的重力势能的变化关系是 ( C )A、Mgh+mgΔh=ΔU+W;B、ΔU=W,W=Mgh+mgΔh;C、ΔU=W,W<Mgh+mgΔh;D、ΔU≠W,W=Mgh+mgΔh。
第三章 单元测试(学生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ppt+同步分层练习

第三章测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图所示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B.C.D.2.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 )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40℃B.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是23℃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100℃D.冰箱保鲜室的温度是﹣5℃3.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温度计的量程为2℃﹣35℃B.该温度计可以用沸水消毒C.该温度计使用前要用力向下甩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是37.8℃4.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是38o C,若没有甩过,又用它去依次测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他们的实际体温是37.5 o C和38.5 o C,那么两次测完后记下的数据是( )A.37.5 o C和38.5 o C B.37.5 o C和38.5 o CC.38 o C和38.5 o C D.38 o C和38 o C5.近年来,建筑垃圾再循环利用成为新尝试,如废钢筋、废铁丝等经过分拣、回炉热加工可制成钢材等金属制品。
对于废钢筋、废铁丝再循环利用涉及的物态变化以及对应的吸、放热情况( )A.先熔化吸热,后凝固放热B.先汽化吸热,后液化放热C.先熔化吸热,后汽化吸热D.先熔化放热,后汽化放热6.用图像来描述物理现象,是物理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简单明了。
从图中读出的物理信息错误的有( )A.甲是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逐渐升高B.乙是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C.乙物质在B时刻是固态,C时刻是固液共存状态D.乙物质的熔点是210℃7.盛夏,打开冰箱门、会看到“白气”冒出;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也会不断呼出“白气”、对这两种“白气”的分析正确的是( )A.前者是汽化现象,是冰箱内的水蒸气汽化形成的B.前者是液化现象,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后者是汽化现象,是口腔内的水蒸气汽化形成的D.后者是液化现象,是口腔外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8.如图所示,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当锅里的水开始沸腾以后,碗中的水将()A.同时沸腾B.稍后沸腾C.不会沸腾,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D.不会沸腾,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9.学校田趣社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丰富,体验感强,田趣社同学在春季植树时把大量的侧枝除去,只留很少的枝芽,这样做的目的与下列选项中做法目的相同的是( )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B.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C.将湿衣服撑开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D.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10.地球上的水是不断循环和变化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 (2)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含答案)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1.北方冬天为了使菜不被冻坏,往往在菜窖里放入几桶水,这是利用水在过程(填物态变化名称)热的原理(选填“吸”或“放”).2.烈日下狗通过伸长舌头可增大舌头上唾液的,快速喘气可加快唾液表面空气流速,从而加快唾液的蒸发,而蒸发热量,使狗感到凉快。
3.环戊烷是一种既容易液化又容易汽化的物质,而且环保。
现在市场上的一种新型环保电冰箱就是利用环戊烷替代氟利昂进行工作的。
如图3所示,环戊烷在管子里流动,当它流到冷冻室时就会(填物态变化)要(填“吸热”或“放热”),流到冷凝器里就会(填“吸热”或“放热”)。
这样就可以使冰箱的冷冻室长期保持低温。
4.小华用图中的体温计测量体温,该体温计的分度值是℃,测得其体温为℃.5.阿根廷科技人员发明了一项果蔬脱水的新方法——升华脱水法,其原理是:先将水果蔬菜冷冻后,放入低压的环境中,使冰直接从态变为态.6.前段时间达州大部分地方出现较长时间的干旱,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降,使空气中水蒸气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气流后吸收热量而为雨滴落到地面.(均填物态变化名称)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7.把0℃的冰放入0℃的水中,(周围气温为0℃),过一段时间,则()A.有些冰会熔化成水B.有些水会凝固成冰C.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D.无法判定8.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A.人体的正常体温B.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D.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9.梅雨季节我市部分地区空气异常潮湿,瓷砖墙壁“出汗”,这种现象是()A.熔化B.液化C.汽化D.凝华10.小明在家过周末,联想到一些学过的物理知识的场景所包含的物理道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擦地后,开窗通风干的快,是加快空气流通,使蒸发加快B.从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流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C.烧开水后,看到“白气”是汽化现象D.看到灯泡变黑是先升华后凝华11.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海波的沸点是48℃B.海波在BC段放出了热量C.海波在温度为48℃时一定是液态D.第6min时海波开始熔化12.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将海水中的水蒸发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淡水。
第八章 气体 A卷 基础夯实——2022-2023学年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3-3单元达标测试卷

第八章气体 A卷基础夯实—2022-2023学年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3-3单元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5分,共50分1.如图所示,内壁光滑的绝热汽缸深度L,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汽缸内有一厚度可忽略不计的活塞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
开始时汽缸内气体长1/2L L,压强P。
现在活塞上施加一水平外力缓慢拉动活塞至L处,此过程中不漏气,则此时气体的压强( )p p p2.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设每打一次可打入压强为1atm的空气0.1L,自行车内胎的容积为2.0L,假设胎内原来没有空气,且打气过程温度不变,那么打了40次后胎内空气压强为( )A.5atmB.25atmC.2atmD.40atm3.一定质量的气体在等温过程中,压强p与体积V的关系图线可能为( )A. B. C. D.4.两端开口的U型管,用两段水银封闭了一段空气,下列那个做法能使两管液面差h 增大( )A.环境温度升高B.大气压强减小C.从管口A 注入水银D.从管口B 注入水银5.某种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气体分子速率分布曲线如图所示,三条曲线所对应的温度分别为T T T ⅠⅡⅢ、、,则( )A.T T T >>ⅠⅡⅢB.T T T <<ⅠⅡⅢC.T T T ==ⅠⅡⅢD.,T T T T <>ⅠⅡⅡⅢ6.如图所示,在U 型管的封闭端A 内有一部分气体,管中标斜线部分均为水银,则A 内气体的压强p 应为下述关系式中是( )A.2p h =B.02p p h =-C.012p p h h =--D.01p p h =+7.在“用DIS 研究温度不变时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实验时,缓慢推动活塞,注射器内空气体积逐渐减小,多次测量得到注射器内气体压强p 、体积V 变化的p V -图线,如图所示(其中实线是实验所得图线,虚线为一条双曲线,实验过程中环境温度保持不变),发现该图线与玻意耳定律明显不合,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A.实验时用手握住注射器B.实验时迅速推动活塞C.注射器没有保持水平D.推动活塞过程中有气体泄漏8.如图所示,内壁光滑的气缸竖直放置在地面上,活塞的质量为M ,底面积为S ,若大气压强为0p ,则被封闭气体的压强p 等于( )A.0pB.0Mgp S-C.0Mgp S+D.条件不够,无法判断9.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温度由0℃升高到10℃时,其压强的增加量为1p ∆,当它由100℃升高到110℃时,其压强的增加量为2p ∆,则1p ∆与2p ∆之比是( ) A.1∶1B.1∶10C.10∶110D.110∶1010.对于一定量的稀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压强不变时,分子热运动可能变得剧烈 B.压强变大时,分子热运动必然变得剧烈 C.压强变大时,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必然变小 D.压强变小时,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不可能变小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1.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来探究一定质量的气体发生等温变化遵循的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S
re g T2,由想气体状态方程,得 T1 = T2
a T2
ing 即 h2= T1·h1。
e T2
ir b 答案: T1·h1
the 11. (22 分)
in 解析:以 cmHg 为压强单位。在活塞下推前,玻璃管下部空气柱的压强为
s p1=p0+l2 ①
Δl=15.0 cm。 ⑥ 答案:15 cm
《气体》单元测试题 good for s 1.B 2.B 3.A 4.C 5.D 6.AD 7.AD 8.AC are 1.解析:选 B 分子热运动变剧烈,表明气体温度升高,分子平均动能增大, g 但不知气体的分子的密集程度怎么变化,故压强的变化趋势不明确,A 错,B 对。分 ein 子的平均距离变大,表明气体的分子的密集程度变小,但因不知此时分子的平均动能 ir b 怎么变化,故气体的压强不知怎么变化,C、D 错。 e 2.解析:选 B 以 A 管中的水银为研究对象,则有 pS+hcos θ·S=p0S,B 管内 th 压强 p=p0-hcos θ,显然 p<p0,且 B 管内水银面要比槽内水银面高出 hcos θ。故 B in 正确。 gs 3.解析:选 A and All thin 对缸套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e 由力的平衡: tim pS=p0S+Mg
于活塞杆,使活塞缓慢地向右移动一段距离,由状态①变化到状态②。如果环境保持
恒温,分别用 p、V、T 表示该理想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气体从状态①变化到
状态②,此过程可用下图中的图像表示的是( )
g and S 8.如图所示为竖直放置的上细下粗密闭细管,水银柱将气体分隔为 thin A、B 两部分,初始温度相同。使 A、B 升高相同温度达到稳定后,体 e 化量为 ΔVA、ΔVB,压强变化量为 ΔpA、ΔpB,对液面压力的变化量为 om ΔFA、ΔFB,则( )
11. (22 分)如图,一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细长玻璃管竖直放置。玻璃 管的下部封有长 l1=25.0 cm 的空气柱,中间有一段长为 l2=25.0 cm 的水银 柱,上部空气柱的长度 l3=40.0 cm。已知大气压强为 p0=75.0 cmHg。现将 一活塞(图中未画出)从玻璃管开口处缓慢往下推,使管下部空气柱长度变为 l1′=20.0 cm。假设活塞下推过程中没有漏气,求活塞下推的距离。
数是( )
A.4 瓶
B.50 瓶
C.56 瓶
D.60 瓶
5.如图所示,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开口向下竖直插在水银槽里,管内封有长度分
别为 L1 和 L2 的两段气体。当将管慢慢地向上提起时,管内气柱 的长度( )
A.L1 变小,L2 变大 B.L1 变大,L2 变小 C.L1、L2 都变小 D.L1、L2 都变大 6.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 a 开始,经历三个过程
8.解析:选 AC 假设水银柱不动,两气体发生等容变化,根据查理定律,有 Δp p0 ΔT=T0,其中 p0、T0 表示初始的压强和温度,初始压强 pA>pB,则 ΔpA>ΔpB,这说 明水银柱向上移动了一小段距离,A、C 正确。由于气体的总体积不变,所以 ΔVA=ΔVB,B 错误。ΔFA=ΔpASA>ΔFB=ΔpBSB,D 错误。
t a Mg a 所以 p=p0+ S ,A 对 B 错; y one thing 内外空气对缸套和活塞的作用力为 pS-p0S=Mg,所以 C、D 均错。
6.解析:选 AD 过程 ab,理想气体等容变化,温度升高,理想气体的内能增 大,气体一定吸热,A 正确;过程 bc,而体积变大,气体对外做功,气体一定吸热, B 错误;过程 ca,理想气体的压强不变,温度降低,内能减小,体积减小,外界对气 体做功,气体对外放出的热量大于外界对气体做的功,C 错误;根据上述三过程可知: 在 a、b、c 三个状态中,状态 a 的温度最低,根据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其分 子的平均动能最小,D 正确。
《气体》单元测试题 thing and S 一、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8 分,第 1~5 小题中只有一个选 me 项符合题意,第 6~8 小题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 so 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for 1.对于一定质量的气体,下列四个论述中正确的是( ) d A.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必增大 oo B.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可以不变 g C.当分子间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大 are D.当分子间平均距离变大时,压强必变小 g 2.如图所示,内径均匀、两端开口的 V 形管,B 支管竖直插入水银槽中,A 支 ein 管与 B 支管之间的夹角为 θ,A 支管中有一段长为 h 的水银柱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 ir b 正确的是( ) e A.B 管内水银面比管外水银面高 h th B.B 管内水银面比管外水银面高 hcos θ s in C.B 管内水银面比管外水银面低 hcos θ ing D.管内封闭气体的压强比大气压强大 hcos θ 高汞柱 th 3.如图所示,活塞质量为 m,缸套质量为 M,通过弹簧吊放在地上,汽缸内封住 ll 一定质量的空气,缸套与活塞无摩擦,活塞截面积为 S,大气压强为 p0,则( ) d A A.汽缸内空气的压强等于 p0+Mg/S an B.汽缸内空气的压强等于 p0-mg/S e C.内外空气对缸套的作用力为(M+m)g tim D.内外空气对活塞的作用力为 mg a 4.容积 V=20 L 的钢瓶充满氧气后,压强 p=30 atm,打开钢瓶阀门,让氧气分 at 装到容积为 V′=5 L 的小瓶中去,小瓶子已抽成真空。分装完成后,每个小钢瓶的 y one thing 压强 p′=2 atm。在分装过程中无漏气现象,且温度保持不变,那么最多可能装的瓶
and S 4.解析:选 C 设最多可装的瓶数为 n,由等温分态公式得 ing p-p′V 30-2 × 20
th pV=p′V+np′V′,解得 n= p′V′ = 2 × 5 =56 瓶。故 C 正确。 e 5.解析:选 D 假设上段空气柱长度不变,则下段空气柱长度变大,则下段封闭
om 气体体积变大,其压强减小,导致上段空气柱压强减小,由 pV 为恒量,得 L1 也变长。
9. (15 分)解析:由于 A 的体积很大而 B 管很细,所以 A 中的气体体积可认为是不 变的,由查理定律即可求解。
以 A 中的气体为研究对象,初状态温度 T1=273 K,p1=p0-ph=460 mmHg;末
and S p1 p2
p2 1 060
ing 状态压强 p2=p0+ph=1 060 mmHg,由查理定律有T1=T2,T2=p1·T1= 460 ×273
th K=629 K。
e 答案:629 K
om 10. (15 分)解析: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k,圆柱形容器的横截面积为 S,初状态:
r s kh1
kh2
fo (充气后)p1= S ,V1=h1S,温度为 T1,末状态:(升温后)p2= S ,V2=h2S,温度为
od kh1
kh2
o ·h1S ·h2S
积变
10. (15 分)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抽成真空,顶板上拴一弹簧,弹簧下挂一活塞, 活塞与器壁间摩擦不计,当活塞触及底部时,活塞的重力恰好跟弹簧的 弹力平衡,给活塞下方充入温度为 T1 的某种气体,气柱的高度为 h1,若 将气体温度升高到 T2 时,气柱的高度 h2 为多少?(整个过程弹簧处于伸 长状态)
7.解析:选 AD 由题意知,由状态①变化到状态②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pV
体积增大,根据 T =C 可知压强减小。对 A 图像进行分析,pV 图像是双曲线即等温 线,且由①到②体积增大,压强减小,故 A 正确。对 B 图像进行分析,pV 图像是直 线,温度会发生变化,故 B 错误。对 C 图像进行分析,可知温度不变,但体积减小, 故 C 错误。对 D 图像进行分析,可知温度不变,压强减小,体积增大,故 D 正确。
r s A.水银柱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词 fo B.ΔVA<ΔVB od C.ΔpA>ΔpB go D.ΔFA=ΔFB are 二、计算题(共 3 小题,共 52 分) ing 9. (15 分)如图所示,A 是容积很大的玻璃容器,B 是内径很小的 be U 形玻璃管,B 的左端与 A 相通,右端开口,B 中有一段水银柱将一 eir 定质量的空气封闭在 A 中,当把 A 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B 的左管 th 比右管中水银高 30 cm;当 B 的左管比右管的水银面低 30 cm 时,A y one t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中气体的温度是多少?(设大气压强 p0=760 mmHg)
ab、bc、ca 回到原状态,其 p T 图像如图 4 所示。下列判断正确
的是( )
A.过程 ab 中气体一定吸热
B.过程 bc 中气体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C.过程 ca 中外界对气体所做的功等于气体所放的热
D.a、b 和 c 三个状态中,状态 a 分子的平均动能最小
7.如图所示,用活塞把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汽缸中,现用水平外力 F 作用
All thing 设活塞下推后,下部空气柱的压强为 p1′,由玻意耳定律得 p1l1=p1′l1′ ② nd 如图,如活塞下推距离为 Δl,则此时玻璃管上部空气柱的长度为 e a l3′=l3+l1-l1′-Δl ③ tim 设此时玻璃管上部空气柱的压强为 p3′,则 a p3′=p1′-l2 ④ at 由玻意耳定律得 ing p0l3=p3′l3′ ⑤ y one th 由①至⑤式及题给数据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