丐仙的故事聊斋志异卷一【清代】蒲松龄

合集下载

[全译白话聊斋志异]_(清)蒲松龄

[全译白话聊斋志异]_(清)蒲松龄

[全译白话聊斋志异]_(清)蒲松龄[全译白话聊斋志异].(清)蒲松龄.文字版_百度文库百度首页 | 百度知道 | 百度文库首页 | 手机文库 | 注册 | 登录新闻网页贴吧知道 MP3 图片视频百科文库帮助全部 DOC PDF PPT XLS TXT百度文库 > 文学作品下载收藏分享加入文辑[全译白话聊斋志异].(清)蒲松龄.文字版 [全译白话聊斋志异].(清)蒲松龄.文字版 [全译白话聊斋志异].(清)蒲松龄.文字版<<隐藏下载本文档需要登录,并付出相应财富值。

如何获取财富值?大小: 4.6MB所需财富值: 0喜欢此文档的人还喜欢1826人阅读聊斋志异(白话版) 11523人阅读聊斋志异_白话文 957人阅读《聊斋志异》白话简写版 4753人阅读聊斋志异 877人阅读聊斋志异白话简写版文库书店等你来逛点击进入书店 prevnext当前文档信息5.0已有179人评价浏览:7778次下载:1302次贡献时间:2011-04-29贡献者: xgz6151 满腹经纶十级文档关键词文档关键词暂无收录此文档的文辑爱与痛的边缘创建者:紫晶缘静静收藏量:16 更多相关推荐文档蒲松龄5人评 2页观音译5人评 4页[社会契约论].卢梭.文字...2人评 232页[金粉世家].张恨水.文字...6人评 1613页[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尼采...20人评 113页更多同分类热门文档【电子书必备】《火爆妖夫.... 12045人评 913页【电子书必备】《当沧海已成... 9800人评 181页暴君,本宫来自现代!9808人评 1544页前妻不回家:老婆,为夫错了8903人评 242页说好不相爱:以婚之名7999人评 175页如要投诉或提出意见建议,请到百度文库投诉吧反馈。

&copy;2011 Baidu使用百度前必读文库协议春宴?首发安妮宝贝酝酿五年之作,惊艳上市。

先于纸书发售,文库书店带你抢先进入春宴的世界抢先预读。

蒲松龄的小故事简短

蒲松龄的小故事简短

【关于蒲松龄的故事】1、蒲松龄由奇闻异事写成《聊斋志异》康熙初年的一个盛夏,在山东淄川东城的满井庄大路口上,每天当金鸡唱晓,炊烟四起之后,经常可以看到在路旁一棵大树底下,三十多岁的蒲松龄粗布短衫坐在芦席上,身边放着一个装满浓茶的大瓶子,那茶瓶小口大肚,瓶边放有四五只粗瓷大碗和一包当地出产的烟丝。

每当有行人路过的时候,蒲松龄就站起身来,热情地邀对方坐下,喝茶休息。

蒲松龄有个规矩,喝茶不收茶钱,喝茶人只要讲一讲自己的所见所闻。

于是来往行人都喜欢在这个茶摊歇脚聊天,说着各种奇闻异事,讲得口渴了,蒲松龄马上又献上一碗茶,让人润润嗓子继续把故事讲完。

有一个白发苍苍的驼背老人,见多识广,蒲松龄对他彬彬有礼,毕恭毕敬地请老人讲他所知道的奇闻异事,老人一边喝着茶一边抽着烟,说了个“马骥飘海到罗刹国”的故事,蒲松龄听得入神,回去就写了“花面相迎、世情如鬼”的《罗刹海市》。

他就这样搜集一篇写一篇,日积月累,终于写成了容纳百川的《聊斋志异》。

有一天,一个身背包袱的中年人风尘仆仆地来到茶摊前,蒲松龄请他坐下,一边倒上浓茶,一边笑着说:“你得讲个故事给我听听。

”中年人接过茶碗喝了一口茶,说:“我给你讲个茶的故事吧。

”于是中年人开始绘声绘色地讲起来。

说杭州灵隐寺有个和尚,以善于烹茶而遐迩闻名,他所用的茶具都十分精致,收藏的名茶也很多,而且分出好几个等次。

烹献哪一等级的茶,常常根据来客身份的高低而定,最上等的名茶,如果不是贵客或善于品茶的知己,他是绝对不会拿出来的。

有一天,寺里来了一位大官,和尚恭恭敬敬地迎上去行礼,然后拿出好茶,亲自汲泉烹茶,献给大官品饮,满以为能得到大官的一番赞誉。

谁知大官只喝茶一句话也没说,和尚非常疑惑,又拿出了家里最上等的名茶沏好给大官奉上,茶快喝完了,那大官还是没有一句称赞的话。

和尚急得再也等不下去了,鞠躬问道:“大人觉得这茶怎么样?”大官拿起茶杯拱了拱手说:“很烫!”蒲松龄一听哈哈大笑,说:“刚才一位客人说了一个鸽子的故事。

《聊斋志异》原文及翻译

《聊斋志异》原文及翻译

《聊斋志异》原文及翻译《聊斋志异》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集。

这部作品以其神怪、奇幻、恐怖、悬疑的故事情节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著称,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以下是《聊斋志异》中一些经典故事的原文及翻译。

一、《画皮》原文:太原王子晋,字玉箫,雅好琴棋,博涉经史。

有日在书斋抚琴,忽闻窗外有人哭泣之声,出视之,乃一美貌女子也。

女子自称曰:“吾姓杨,名玉环,逃难至此,望君救命。

”玉箫见其可怜,遂纳之以为妾。

翻译:太原的王子晋,字玉箫,喜欢弹琴下棋,广泛涉猎经史书籍。

有一天在书斋里弹琴,突然听到窗外有人哭泣的声音,出门一看,原来是一位美丽的女子。

女子自称姓杨,名玉环,逃难到这个地方,请求玉箫救她一命。

玉箫见她可怜,便收留她作为自己的妾室。

二、《聂小倩》原文:临安府富阳县民某,偶行溪谷,见一女子坐古墓旁,容色绝世。

某近之,女子曰:“我聂小倩,葬于此墓。

今日有缘,得以相见。

”遂与某结为夫妇。

后某死,小倩亦失踪。

翻译:临安府富阳县的某个百姓,偶然走到一条溪谷里,看见一位女子坐在古墓旁边,容貌美丽无双。

这个百姓走近她,女子说:“我是聂小倩,埋葬在这个墓里。

今天我们有缘,得以相见。

”于是就和这个百姓结为夫妻。

后来这个百姓死了,聂小倩也失踪了。

三、《促织》原文:陕西西安府某官,性好斗促织。

一日,其子误将促织投入火中,官怒,将子打伤。

子逃至山洞,遇一老人,老人赠以神促织。

子归家,官令其斗促织,神促织大胜。

官悦,从此与子修好。

翻译:陕西西安府的一个官员,喜欢斗蟋蟀。

有一天,他的儿子不小心将蟋蟀扔进了火里,官员生气,把儿子打伤了。

儿子逃跑到一个山洞里,遇到了一位老人,老人送给他一只神奇的蟋蟀。

儿子回到家,官员让他斗蟋蟀,神奇的蟋蟀大获全胜。

官员高兴,从此和儿子和好如初。

以上是《聊斋志异》中三个经典故事的原文及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或需求,请随时告诉我。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作者:来源:《作文周刊·中考版》2021年第36期作家名片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济南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清代文学家、短篇小说家。

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

他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之后屡试不第,71岁时才成为贡生,平时以教书、幕僚为生。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

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

内容介绍《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聊斋”是他的书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内容丰富,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描写勇敢追求爱情的故事,如《莲香》《小谢》《连城》《宦娘》等,表现出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二是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和对读书人的摧残,如《叶生》《司文郎》《于去恶》《王子安》等;三是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描写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对他们表示深切的同情,如《席方平》《促织》《梦狼》《梅女》等。

《聊斋志异》将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王士祯为其题诗曰:“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

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

”精段选读一贾奉雉(节选)贾奉雉,平凉人。

才名冠一时,而试辄不售。

一日,途中遇一秀才,自言郎姓,风格洒然,谈言微中。

因邀俱归,出课艺就正。

郎读罢,不甚称许,曰:“足下文,小试取第一则有馀,闱场取榜尾则不足。

”贾曰:“奈何?”郎曰:“天下事,仰而跂之①则难,俯而就之②甚易,此何须鄙人言哉!”遂指一二人、一二篇以为标准,大率贾所鄙弃而不屑道者。

闻之,笑曰:“学者立言,贵乎不朽,即味列八珍,当使天下不以为奢耳③。

《聊斋志异》原文

《聊斋志异》原文

《聊斋志异》原文《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聊斋志异》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

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作者:蒲松龄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

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

补博士弟子员。

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

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0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

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

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本文仅摘选部分章节展示。

卷一·自序披萝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牛鬼蛇神,长爪郎吟而成癖。

自鸣天籁,不择好音,有由然矣。

松落落秋萤之火,魑魅争光;逐逐野马之尘,魍魉见笑。

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

闻则命笔,遂以成编。

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夥。

甚者:人非化外,事或奇于断发之乡;睫在眼前,怪有过于飞头之国。

遄飞逸兴,狂固难辞;永托旷怀,痴且不讳。

展如之人,得勿向我胡卢耶?然五爷衢头,或涉滥听;而三生石上,颇悟前因。

放纵之言,有未可概以人废者。

松悬弧时,先大人梦一病瘠瞿昙偏袒入室,药膏如钱,圆粘乳际。

寤而松生,果符墨志。

且也,少羸多病,长命不犹。

门庭之凄寂,则冷淡如僧;笔墨之耕耘,则萧条似钵。

每搔头自念,勿亦面壁人果吾前身耶?盖有漏根因,未结人天之果;而随风荡堕,竟成藩溷之花。

《聊斋志异》蒲松龄笔下的神鬼故事集

《聊斋志异》蒲松龄笔下的神鬼故事集

《聊斋志异》蒲松龄笔下的神鬼故事集蒲松龄和《聊斋志异》(一)科场失意提起蒲松龄,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他的代表作——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蒲家庄(今山东淄博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生于1640年,卒于1715年,享年76岁。

蒲松龄出生之时,正赶上明末清初鼎革之际,兵荒马乱,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但知识分子的追求目标——科举却没有丝毫的改变。

蒲松龄的家族在淄川算得上是书香世家。

明朝万历年间,全县食饩的秀才共八人,蒲氏家族就占了六人。

高祖蒲世广是廪生,曾祖蒲继芳是庠生,到了祖父蒲生讷这一代,由于没有考中秀才,家道开始衰落。

由于家庭生活困难,请不起教师,蒲松龄兄弟们的教育,一直由父亲蒲槃承担。

顺治十五年(1658),19岁的蒲松龄第一次参加了县府道考试,以三个第一名考中了秀才。

他的文章甚至得到了淄川县知县、山东学政等人的赞赏。

此时的蒲松龄可谓志得意满,对前途充满着希望,今后的一切功名似乎都唾手可得。

谁知,造化弄人,这次赞赏是蒲松龄在科场中第一次获得的殊荣,却也是最后一次。

此后,蒲松龄连连参加乡试,每次都铩羽而归,直至知天命之年,在其夫人的劝说下才终止了这种既无谓又无望的拼搏。

(二)《聊斋志异》的成书其实,早在少年时代,蒲松龄就“每于无人处时,私以古文自效”,流露出对文学的喜爱和天赋。

据学者研究,《聊斋志异》共有六次成书过程。

第一次成书约在康熙三年至康熙八年(1664—1669),即蒲松龄25岁至30岁之间。

此时,蒲松龄与挚友张笃庆有唱和诗,张笃庆《和留仙韵》有“君自神仙客”,“司空博物本风流”,“君自黄初闻正始”等句。

蒲松龄既然以“神仙客”、仙人黄初平、博物司空张华而闻名于同人之中,可以断定,以他“少负异才”且“雅爱搜神”“喜人谈鬼”的品性,当时应该写有相当数量的篇目,且已有写成一部专书的计划。

此外,由这些称誉可知,蒲松龄所记这些搜神、谈鬼之篇,一开始就被视为可与“张华《博物志》”(《博物志》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神话志怪小说集,由西晋张华编撰)并列之作,这体现了时人对蒲氏《聊斋志异》(不管当时书名是否为《聊斋志异》)的评价。

蒲松龄《聊斋志异》

蒲松龄《聊斋志异》

蒲松龄《聊斋志异》蒲松龄《聊斋志异》蒲松龄《聊斋志异》1蒲松龄《聊斋志异》武技蒲松龄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

豪爽好施。

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

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

有薄技,请以相授。

”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

三月,艺颇精,意得甚。

僧问:“汝益乎?”曰:“益矣。

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

”僧笑,命李试其技。

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诩诩然骄人而立。

僧又笑曰:“可矣。

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

”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

既而支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

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

”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

又数日,僧辞去。

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

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

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

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

”如是三言。

众相顾,迄无应者。

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

尼便笑与合掌。

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

”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

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较手足,愿拜下风。

”李请之再四,尼不可。

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

但两相会意可耳。

”李诺之。

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

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

尼乃起。

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

尼笑谢曰:“孟浪迕客,幸勿罪!”李舁归,月余始愈。

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

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鄙:粗俗B.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要:求取C.然以其文弱故,易之易:轻视D.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适:到……去5.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吾少林出也。

《聊斋志异之云翠仙》原文及译文

《聊斋志异之云翠仙》原文及译文

《聊斋志异之云翠仙》原文及译文《聊斋志异之云翠仙》原文及译文引导语:《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集。

下面是yjbys店铺为你带来的《聊斋志异之云翠仙》原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梁有才,故晋人,流寓于济作小负贩,无妻子田产。

从村人登岱。

当四月交,香侣杂沓,又有优婆夷、塞,率男子以百十,杂跪神座下,视香炷为度,名曰:“跪香”。

才视众中有女郎,年十七八而美,悦之。

诈为香客,近女郎跪,又伪为膝困无力状,故以手据女郎足。

女回首似嗔,膝行而远之。

才亦膝行而近之,少间又据之。

女郎觉,遽起,不跪,出门去。

才亦起,亦出履其迹,不知其往,心无望,怏怏而行。

途中见女郎从媪,似为女也母者,才趋之。

媪女行且语,媪云:“汝能参礼娘娘,大好事!汝又无弟妹,但获娘娘冥加护,护汝得快婿。

但能相孝顺,都不必贵公子、富王孙也。

”才窃喜,渐渍诘媪;媪自言为云氏,小女名翠仙,其出也。

家西山四十里。

才曰:“山路?,母如此蹜蹜,妹如此纤纤,何能便至?”曰:“日已晚,将寄舅家宿耳。

”才曰:“适言相婿,不以贫嫌,不以贱鄙,我又未婚,颇当母意否?”媪以问女,女不应;媪数问,女曰:“渠寡福,又荡无行,轻薄之心,还易翻覆。

儿不能为遢伎儿作妇。

”才闻,朴诚自表,切矢皦日。

媪喜,竟诺之。

女不乐,勃然而已。

母又强拍咻之。

才殷勤,手于橐,觅山兜二,舁媪及女,己步从,若为仆。

过隘,辄诃兜夫不得颠摇,意良殷。

俄抵村舍,便邀才同入舅家。

舅出翁,妗出媪也。

云兄之嫂之,谓:“才吾婿。

日适良,不须别择,便取今夕。

”舅亦喜,出酒肴饵才。

既,严妆翠仙出,拂榻促眠。

女曰:“我固知郎不义,迫母命,漫相随。

郎若人也,当不须忧偕活。

”才唯唯听受。

明日早起,母谓才:“宜先去,我以女继至。

”才归,扫户闼,媪果送女至。

入视室中,虚无有,便云:“似此何能自给?老身速归,当小助汝辛苦。

”遂去。

次日,即有男女数辈,各携服食器具,布一室满之。

蒲松龄的小故事

蒲松龄的小故事

蒲松龄的小故事蒲松龄一生做过两件大事,一是从事文学创作,二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而多次奔赴科举考场。

而流传于世的蒲松龄的故事也都和发生在蒲松龄身上的这两件大事分不开。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蒲松龄的故事,想了解蒲松龄更多的故事请阅读下文。

蒲松龄的故事一:蒲松龄巧戏儒生的故事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

蒲松龄早年流落苏北宝应,身无分文,只好挂牌行医糊口。

一次,他为县太爷治好了病,县太爷送了块“*到病除,圣手时医”的匾给他表示感谢,谁知一时大意,错把“时”写成了“诗”字。

匾一挂起,触怒了当地一班儒生:这副寒*相,竟然能医“诗病”,他有多大学问?儒生们便蜂拥而来发难,宣称蒲松龄如稍有差错,就要砸掉他的牌匾,赶出宝应。

蒲松龄见门外吵吵嚷嚷,忙出门外察看,只见人群中走出一位秀才,拱手道:“先生号称诗医,学生觅得小诗四句,请圣手赐教。

”说罢递上一张纸。

蒲松龄接过一看,原来是一首人生四件喜事的五言绝句:“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2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他略一思索,当即提笔批下“此诗宜补,方有起*”八个字。

众儒生一看,哄笑起来:“诗文哪有吃补*的?”蒲松龄哈哈一笑,道:“首句补‘十年’,二句补‘千里’,三句补‘和尚’,末句补‘老童’,诸位意下如何?”众儒生一想,吃了“补*”的诗就成了“十年久旱逢甘雨,千里他乡遇故知2和尚洞房花浊夜,老童金榜题名时”。

又反复仔细一想,是补得有理呀,一时无言以对。

众儒生悄然而退。

一天,一胖秀才路过蒲家门口,见悬此匾,心中不服。

秀才心想:“你也太恃才自傲了,竟敢为诗治病,我今天倒要讨教一二。

”随之要蒲宅家人通报,说有一秀才拜见。

蒲松龄出面相迎,煮茶相待,那秀才道:“近闻蒲公医术高明,能为诗医疾,不知可否赐教,还恕晚生冒昧了。

”蒲松龄客气地回答:“赐教不敢当,足下若有诗词患病,不妨让老夫一试,还望指教。

聊斋志异故事的原文和译文

聊斋志异故事的原文和译文

聊斋志异故事的原文和译文聊斋志异故事的原文和译文《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最早的抄本在清代康熙年间已有流传。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聊斋志异故事的原文和译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聊斋志异故事的原文和译文篇1原文: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

令以责之里正。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

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译文:明朝宣德年间,皇室里盛行斗蟋蟀的游戏,每年都要向民间征收。

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

有个华阴县的县官,想巴结上司,把一只蟋蟀献上去,上司试着让它斗了一下,显出了勇敢善斗的才能,上级于是责令他经常供应。

县官又把供应的差事派给各乡的里正。

于是市上的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抬高它的价格;储存起来,当作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

乡里的差役们狡猾刁诈,借这个机会向老百姓摊派费用,每摊派一只蟋蟀,就常常使好几户人家破产。

聊斋志异故事的原文和译文篇2原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

不终岁,薄产累尽。

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

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

”成然之。

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古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

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

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服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

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译文: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是个念书人,长期未考中秀才。

为人拘谨,不善说话,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的差事。

他想尽方法还是摆脱不掉(任里正这差事)。

不到一年,微薄的家产都受牵累赔光了。

正好又碰上征收蟋蟀,成名不敢勒索老百姓,但又没有抵偿的钱,忧愁苦闷,想要寻死。

他妻子说:“死有什么益处呢?不如自已去寻找,也许还有万一找到的希望。

【历史故事】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故事

【历史故事】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故事

【历史故事】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故事清朝初年,山东的一个小地方出现了一家奇怪的茶棚。

过往的路人都可以进到茶棚里面喝一杯茶,这茶不收银子,客人喝了茶,只需说一些奇闻异事就行。

蒲松龄是这家茶馆的主人。

他出生在山东一个商人家庭。

他的父亲抛弃了儒家思想,开始经商。

多年来,他的家庭已达到小康水平。

在父亲的支持下,年轻的蒲松龄可以安心学习,准备科举考试。

但好日子没过多久,家里面就出了很大的变故。

蒲松龄两个哥哥的妻子都很调皮。

他们常常因为琐事而让家里不安。

蒲松龄的父亲再也受不了了,所以他不得不把三个儿子的家庭分开。

蒲松龄的妻子非常贤惠,不像两个嫂嫂这样能打能吵又能抢,分家的时候也是默默躲在一边等待蒲松龄父亲的安排,最后,蒲松龄只分到了农场的三间破房子,以及二十亩薄田和只够吃三个月的粮食。

从这以后,蒲松龄不能像过去一样只用读书,什么都不管了。

他必须要自谋生路。

生活所迫,他做了一个私塾老师,但当时私塾老师的待遇非常低微。

每年可以拿到的钱最多只有八两银子。

辛辛苦苦教一年书,挣的钱还不够富人家的一顿宴席。

父亲去世后,蒲松龄不得不养活母亲,家里更是雪上加霜。

为了解决全家的温饱问题,他挖空了心思,可在当时,文人要想出人头地,就只有走科举考试这条道路,蒲松龄也把希望寄托在了科举考试上。

除了教书外,他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参加科举考试上,但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始终不能如意,直到他七十二岁时才成为一个岁贡生。

蒲松龄的一生可以说是在贫困线上挣扎,他曾经感慨道:“穷神穷神,你和我为什么这么亲近,整天寸步不离地跟着我,就算我是你的一个仆人,你也得给我放几天假呀,但是你一步都不离开我,就好像是两个热恋的情人!”蒲松龄在科举失败的同时,与黑暗社会和不合理的科举制度产生了深刻的冲突。

他有说话的欲望,所以他计划写一本书。

为了收集故事的素材,蒲松龄花了很多心思,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他在他住的路附近建了一座草亭和一座茶棚。

所以故事中有换茶的场景。

蒲松龄《聊斋志异》原文加翻译

蒲松龄《聊斋志异》原文加翻译

蒲松龄《聊斋志异》原文加翻译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文言文都不陌生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蒲松龄《聊斋志异》原文加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蒲松龄,字留仙,有《聊斋志异》传世。

初,蒲留仙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瓷坛,中贮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边,下陈芦席,坐于上,烟茗皆置身畔。

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觅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

偶闻一奇事,先听之,归而粉饰之。

如是二十余寒暑,乃成。

附上翻译:蒲松龄,字留仙。

他有一本《聊斋志异》流传于世。

他最初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每天临近早上时,带一个大壶,里面有浓茶,准备一包香烟放在行人道的旁边,下面铺着席子,他坐在上面,香烟和大壶都放在身边。

他看到有人走过,一定竭力拉住跟他谈话,搜集奇奇怪怪的故事随便他晓得什么渴了就让他喝茶,有时用烟来献给他,必须让他讲完才行。

偶然听说一件奇怪的事,先去听完这见事,最后把它加工一下。

就这样经过了二十多个年,终于完成了这本书。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山东淄川人。

明末清初文学家。

出身小地主小商人家庭,在科举场中很不得意,满腹实学,屡不中举,到了71岁,才考得了贡生。

他牢骚满腹,便在聊斋写他的志异。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有短篇小说431篇。

其内容大致有四部分:一、怀着对现实社会的愤懑情绪,揭露、嘲讽贪官污吏、恶霸豪绅贪婪狠毒的嘴脸,笔锋刺向封建政治制度。

这类作品以《促织》、《席方平》、《商三官》、《向杲》等篇最有代表性。

二、蒲松龄对腐朽的科举制度有切身的体会,通过《司文郎》、《考弊司》、《书痴》等篇,作者无情地揭开了科举制度的黑幕,勾画出考官们昏庸贪婪的面目,剖析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禁锢与腐蚀,谴责了考场中营私舞弊的风气。

三、对人间坚贞、纯洁的爱情及为了这种爱情而努力抗争的底层妇女、穷书生予以衷心的赞美。

有代表性的篇章有《鸦头》、《细侯》等。

蒲松龄狐仙的故事

蒲松龄狐仙的故事

蒲松龄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作家,他的作品中有很多关于狐仙的故事。

以下是其中一个著名的故事:
《聊斋志异》中的《狐仙》: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年轻的书生,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遇到了一只狐仙。

狐仙非常美丽,书生对她一见钟情。

狐仙也对书生产生了感情,但是她知道人狐殊途,不能在一起。

然而,书生并不在意狐仙的身份,他坚持要和狐仙在一起。

狐仙被他的真诚所打动,最终同意了和他在一起。

他们在一起生活了很长时间,直到书生的家人发现了狐仙的存在,他们认为狐仙是妖怪,会给他们带来不幸。

书生的家人强烈反对他和狐仙在一起,他们想尽办法要把狐仙赶走。

但是,书生并不愿意离开狐仙,他决定和狐仙一起离开家乡,去一个没有人认识他们的地方生活。

最终,书生和狐仙一起离开了家乡,他们在一个偏远的地方生活了下来,过着幸福的生活。

这个故事表达了爱情可以超越种族和身份的界限,只要两个人真心相爱,就可以在一起。

聊斋志异第一卷原文与解析

聊斋志异第一卷原文与解析

聊斋志异第一卷原文与解析聊斋志异是清代作家蒲松龄所著的一部以奇闻异事为主题的小说集。

它以幻想和超自然的元素展示了作者独特的创作风格。

第一卷是整个系列的开篇,其中包含了许多经典的故事。

本文将对聊斋志异第一卷的原文进行解析。

第一卷共收录了24则故事,通过各种不同的角度和手法,展示了作者对人性、社会现象和命运等议题的思考。

这些故事常常融入了超自然和灵异的元素,使得整个作品充满了神秘和诡异的氛围。

其中一则故事是《岳阳楼记》。

这个故事讲述了主人公杨继业在岳阳楼遇见了一个自称是岳阳楼的神鬼。

在与神鬼的对话中,杨继业得知了许多历史秘闻以及人世间的种种善恶,最终在明悟之后放弃了世俗,追求心灵的自由。

这个故事在形式上采用了对话的方式,既有文言文的古朴之美,又蕴含着作者对于人性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通过神鬼的角色,作者以一种超乎现实的方式,揭示了现实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困境,以此来反思人们追求心灵自由的价值。

除了《岳阳楼记》,聊斋志异第一卷中还有许多其他引人入胜的故事,如《缘·起寓言》、《桃花梦》等。

每个故事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主题和意义,通过对人性的探讨和社会现象的揭示,让读者在思考的同时体验到一种奇妙而超凡脱俗的感觉。

聊斋志异第一卷的写作风格独特而精湛。

作者以精炼的文字和流畅的叙述,将各个故事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他善于运用夸张和隐喻的手法,让故事更具有震撼力和强烈的感染力。

诸如《镜中人》中女鬼被逼跳湖自杀、《缘·起寓言》中王子与猴子之间的趣闻等情节,都展示了作者在表达奇幻和惊悚元素方面的独到之处。

总体来说,聊斋志异第一卷是一部令人着迷的作品。

它以神秘的题材、精湛的写作和深邃的思考,为读者带来了一次奇妙的阅读体验。

无论是故事的情节,还是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思考,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思考。

聊斋志异第一卷的原文通过对异闻奇事的描述,以及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思考,展示了作者独特而精湛的创作风格。

每个故事都有着其独特的主题和情节,通过夸张和隐喻等手法,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表达力。

夺胎换骨名词解释

夺胎换骨名词解释

夺胎换骨名词解释夺胎换骨,佛教术语。

名词解释:亦称“夺胎易骨”或“夺胎洗髓”。

指在僧尼学道时,先用药物将其宿疾治愈,然后再换去原有的凡骨俗胎,使新获得的神圣法力更为高强。

《景德传灯录·普愿禅师》载:普愿和尚早岁出家,住东禅寺。

师问:“如何是出家人工夫?”师曰:“夺人之胎,换人之骨。

”后指先治好疾病,然后再改变原来的容貌、才华等。

清袁枚《新齐谐·杨双月》:“安南国进美女,冠绝一世。

朱见而悦之,厚其装奁,劝其改妆易服,以脱尘凡之胎。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换骨”就是把身体里坏死的部分换掉。

比如,股骨头坏死就需要换股骨头,因为病在腿上,所以换掉的应该是腿。

其实这样讲就片面了,事实上,中医的抽换法更多地是用于抽取患者身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毒素。

夺胎者:乃以药物手法剥换人之旧形骸也。

明李贽《焚书·复邓石阳》:“且今之易其骨者,非与夺胎换骨之不同,犹商人改铜而为银耳。

”又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正俗二》:“数年之间,脱换尽矣。

”参见“夺胎易骨”。

亦作“夺胎换肉”。

佛教语。

谓三日不食,专心修习善法,能使旧骨变为新骨。

《景德传灯录·普愿禅师》:“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五灯会元·寿宁光泽禅师法嗣·演福正觉禅师》:“良由一念妄动,便丧本真,又向何处夺胎换骨,展转妄生?”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二折:“若无灵丹,敢劳大药,若遇圣人,还须换骨抽筋。

”《云笈七签》卷一八:“三日不食,便觉肌体重,精神轻,脏腑滑,面目变,肌肤光泽,毛发荣盛,却患一身苦脑疼痛,毛发皆落,换骨重生,身如琉璃,内外明彻。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丐仙》:“王素孝,亲梦吕翁,授以药物,令换骨脱胎。

”亦省称“换骨”。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二:“古人避孕药法甚多,凡人以溺器承接阴精,久必换骨。

”参见“夺胎易骨”。

夺胎即换去病根。

指医治重病。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序例·地部·果》:“夺胎乃去宿疾。

聊斋巩仙译文

聊斋巩仙译文

聊斋巩仙译文一、原文巩仙原文(此处应列出聊斋志异中的巩仙原文内容,但由于篇幅限制暂略)。

二、译文巩道人,没有名字,也不知道是哪里人。

他住在尚秀才家的隔壁,两人相处得很好。

尚秀才到他家去,见室内有很多的蒲团;他坐在上面,感到神清气爽。

巩道人很早就出去,到很晚才回来,尚秀才曾经问他去哪里,他只是笑而不答。

有一天,巩道人对尚秀才说:“你和我交往很久了,我不能不告诉你一点我的秘密。

我是一个仙人,但因为犯了小过错,被贬到人间。

现在期限快要满了,我就要走了。

我们相聚不久了,所以我想和你痛饮一场。

”尚秀才非常高兴,按照他说的准备了酒菜。

两人喝得很高兴的时候,巩道人从衣袖里拿出一个小酒杯,才像胡桃那么大。

他把酒杯放在桌子上,叫尚秀才拿大酒杯来倒酒,只见小酒杯里的酒满满的,但大酒杯倒干了,小酒杯里的酒还是满满的。

尚秀才觉得很奇怪,巩道人说:“我还能把这个小酒杯变得更大。

”于是他把小酒杯放在地上,酒杯渐渐变大,一会儿就像一个能盛一斗多酒的大瓮了。

尚秀才更加惊奇,他叫家人拿酒菜来装满这个大瓮。

家人来回拿了几十趟,瓮里的酒菜还没有满。

巩道人回头对一个童子说:“我醉了,你替我喝吧。

”童子趴在瓮口上喝酒,不一会儿就喝光了,而童子的肚子胀得像鼓一样。

巩道人笑着说:“你喝醉了,快到后房休息去吧。

”童子走后,巩道人取来瓮,把它缩小,仍然放在衣袖里。

尚秀才惊叹不已,认为巩道人真是神仙。

一天,尚秀才对巩道人说:“你是神仙,应该能给人带来好处。

我一直很穷,你能不能给我想个办法?”巩道人说:“你想富起来很容易,但需要有一个人做你的内应。

”尚秀才问需要谁做内应,巩道人不肯说,只是说:“时机成熟的时候,我自然会告诉你。

”过了几天,巩道人出去了,很久没有回来。

尚秀才到他的房间里,看见他的床铺还在,只是上面布满了灰尘。

他感到很奇怪。

一天晚上,尚秀才正在睡觉,突然听到有人敲门。

他打开门一看,原来是巩道人。

巩道人说:“我已经找到了一个内应的人。

”尚秀才问是谁,巩道人说:“就是你的妻子。

《聊斋志异之阿纤》原文及译文

《聊斋志异之阿纤》原文及译文

《聊斋志异之阿纤》原文及译文《聊斋志异之阿纤》原文及译文引导语:《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集。

下面是yjbys店铺为你带来的《聊斋志异之阿纤》原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奚山者,高密人。

贸贩为业,常客蒙沂间。

一日途中阻雨,至歇处,夜已深,遍叩无应。

徘徊底下。

忽二扉豁开,一叟出,邀客入,山喜从之。

絷蹇登客,堂上并无几榻。

叟曰:“我怜客无归,故相容纳。

我实非卖食沽饮者。

家下止有老荆弱女,已眠熟矣。

虽有宿肴,苦少烹鬻,勿嫌冷啜也。

”言已,便入。

少顷,以足床来置地上,促客坐;又携一短足几至:往来蹀躞。

山起坐不自安,曳令暂息。

少间,一女郎出行酒。

叟顾曰:“我家阿纤兴矣。

”视之,年十六七,窈窕秀弱,风致嫣然。

山有少弟未婚,窃属意焉。

因问叟清贯尊阀,答云:“士虚,姓古。

子孙夭折,剩有此女。

适不忍搅其酣睡,想老荆唤起矣。

”问:“婿家阿谁?”答云:“未字。

”山窃喜。

既而品味杂陈,似所宿具。

食已,致谢曰:“萍水之人,遂蒙宠惠,没齿所不敢忘。

缘翁盛德,乃敢遽陈朴鲁:仆有弟三郎,十七岁矣。

读书肆业,颇不冥顽。

欲求援系,不嫌寒贱否?”叟喜曰:“老夫在此,亦是侨寓。

倘得相托,便假一庐,移家而往,庶免悬念。

”山都应之,遂启展谢。

叟殷勤安置而去。

鸡既鸣,叟出,呼客盥沐。

束装已,酬以饭金。

固辞曰:“留客一饭,万无受金之理;矧附为婚姻乎?”既别,客月余乃返。

去村里余,遇老媪率一女郎,冠服尽素。

既近,疑似阿纤。

女郎亦频转顾,因把媪袂,附耳不知何辞。

媪便停步,向山曰:“君奚姓乎?”山曰:“然。

”媪惨容曰:“不幸老翁压于败堵,今将上墓。

家虚无人,请少待路侧,行即还也。

”遂入林去,移时始来。

途已昏冥,遂与偕行。

道其孤弱,不觉哀啼,山亦酸恻。

媪曰:“此处人情大不平善,孤孀难以过度。

阿纤既为君家妇,过此恐迟时日,不如早夜同归。

”山可之。

既至家,媪挑灯供客已,谓山曰:“意君将至,储粟都已粜去;尚存二十余石,远莫致之。

《人妖》《丐仙》在《聊斋志异》中之位次

《人妖》《丐仙》在《聊斋志异》中之位次

《人妖》《丐仙》在《聊斋志异》中之位次
郑子运
【期刊名称】《蒲松龄研究》
【年(卷),期】2022()3
【摘要】《人妖》《丐仙》在《聊斋志异》各种版本中的位次往往彼此互异,在任笃行辑校的八卷本中,《丐仙》位于卷六的《张贡士》与《爱奴》之间,《人妖》位于卷八的《外国人》与《韦公子》之间,但这种编排并不正确。

根据青柯亭本与二十四卷本的编次规律以及《丐仙》的寓意,可以推定《人妖》《丐仙》是《聊斋志异》全书的封笔之作,在八卷本中应当是卷六的前两篇。

【总页数】9页(P74-81)
【作者】郑子运
【作者单位】贵州社会科学院文化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19
【相关文献】
1.人与异类婚恋故事的情节结构分析——兼谈人仙恋与人妖恋情节之异同
2.《聊斋志异》的人妖恋情与蒲松龄的创作心态刍议
3.古人宗族血统观念对异性人妖关系小说的影响——以《唐人小说》和《聊斋志异》为例
4.人妖之恋的文化渊源及其心理分析——关于《聊斋志异》的两个话题
5.《聊斋志异·人妖》补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这才知道他原来的命令仆人并未执行,便把仆人喊来痛打一顿,命令他马上给乞丐送酒肉来,还要把酒烫热。仆人心中暗恨乞丐,到了夜里,仆人放把火把偏房烧了,故意喊:“失火了!快救火呀!”高玉
成赶紧起来一看,偏房已变成一片瓦砾,惋惜地说:“唉,这下乞丐完了。”赶快督促大家把火救灭。这时,大家才见乞丐躺在火堆里,正呼呼大睡,鼾声如雷。大家把他推醒,乞丐睁眼一看,故作惊讶说:
注释

据《聊斋志异》二十四卷抄本

[1]金城:古郡县名“金城”者甚多,难以确指。又,金陵(今南京)也 称金城。

[2]饴(sì四):通“饲”,施饭,喂食。

[3]耳舍,正门两旁的屋舍。

[4]饷:用食物款待。疏食:粗饭。

[5]汤饼,汤煮的面食;面条。

[6]贪饕(tāo 掏):极端贪食。

[7]步履:行走。
令,陈九就替高玉成猜点数,每猜必准,高玉成很惊奇。高玉成知道他不是凡人,常求他显显本事,陈九推辞说自己没什么本事。

有一天,陈九说:“我想走了,过去受你的大恩,今天我设小宴请你,你可别带旁人去呀。”高玉成说:“咱们在一起相处得好好的,怎么忽然想走?你身上一个钱也没有,我哪能去叨扰你呢。”陈九很坚决
地说:“一杯酒能花几个钱!”高玉成说:“上哪里去呢?”陈九回答说:“去你后花园。”这时正是严冬季节,高玉成怕花园亭子里冷,陈九说:“不碍事。”高玉成就跟他到了园子里。一进园子,猛觉气

[36]月光如洗:月光非常光洁。

[37]盍(hé何):何不。

[38]砧,捣衣石。

[39]虚所:无人的地方。

[40]切责:责备。切,责。

[41]笼:蒸笼。
译文

高玉成是大户人家的子弟,住在金城的广里。他擅长针灸,不论病人穷富都给治。

有一天来了个乞丐,小腿上长着烂疮,躺在路边上,腿上又是脓又是血,臭不可闻。居民们怕他死了,每天给他送点吃的。高玉成见了,可怜他,派人把他扶到家来,安顿在偏房里。仆人们嫌他臭,捂着鼻子

[15]为令:为酒令。

[16]呼采:掷骰为戏,在投掷的同时呼喊掷出个好的彩头。采,通“彩”,彩头。

[17]雉卢:“雉”和“卢”都是博戏取胜的彩色。

[18]作剧;作戏;这里指作幻术。

[19]薄设:设薄酒。备酒筵的谦词。

[20]杖头空虚:犹言手头空空,无钱买酒。晋人阮修,常步行,拐杖头 上挂一百文铜钱,到酒店就买酒独酌。见《晋书·阮修传》。后人因称买酒 钱为“杖头钱”。
• 高觉云渐低,身落园中,则景物大非,归与妻子言,共相骇异。视衣上着杵处,异红如锦,有奇香。早起,从陈言,裹粮入山。大雾障天,茫茫然 不辨径路。蹑荒急奔,忽失足,堕云窟 中,觉深不可测;而身幸不损。定醒良久,仰见云气如笼[41]。乃自叹曰:“仙人令我逃避,大数终不能免,何时出此窟耶!”又坐移时,见深处隐隐有光,遂起而渐入,则别有天地。有 三老方对奕,见高至,亦不顾问,棋不辍。高蹲而观焉。局终,敛子入盒,方问客何得至此。高言:“迷堕失路。”老者曰:“此非人间,不宜久淹。我送君归。”乃导至窟下,觉云气拥 之以升,遂履平地。见山中树叶深黄,萧萧木落[42],似是秋杪[43]。大惊曰:“我以冬来,何变暮秋?”奔赴家中,妻子尽惊,相聚而泣,高讶问之,妻曰:“君去三年不返,皆以为异 物矣[44]。”高曰:“异哉,才顷刻耳。”于腰中出其粮粮,已若灰烬。相与诧异。妻曰:“君行后,我梦二人皂衣闪带[45],似谇赋者[46],汹汹然入室张顾,曰:‘彼何往?’我诃之曰: ‘彼已外出。尔即官差,何得入闺闼中!’二人乃出,且行且语云‘怪事怪事’而去。”乃悟己所遇者,仙也;妻所梦者,鬼也。高每对客,衷杵衣于内[47],满座皆闻其香,非麝非兰, 着汗弥盛。

[25] 鸜鹆(qú-yù渠玉):鸟名,即八哥。

[26]朝阳丹凤:凤凰。语出《诗·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 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丹凤,首翼赤色的鸾鸟称“丹鸟”或“丹凤”。

[27]青鸾,传说中的神鸟,赤色为“凤”,青色为“鸾”。黄鹤:传说 中神仙所骑的鹤。

[28]珍错:山珍海错,指珍异肴馔。
聊斋故事
丐仙 聊斋志异 卷一
清代 蒲松龄
原文
• 高玉成,故家子,居金城之广里[1]。善针灸,不择贫富辄医之。里中来一丐者,胫有废疮,卧于道,脓血狼藉,臭不可近。居人恐其死,日一饴之[2]。高见而怜焉,遣人扶归,置于耳舍 [3]。家人恶其臭,掩鼻遥立。高出艾亲为之灸,日饷以疏食[4]。数日,丐者索汤饼[5]。仆人怒诃之。高闻,即命仆赐以汤饼。未几,又乞酒肉。仆走告日:“乞人可笑之甚!方其卧于 道 也,日求一餐不可得;今三饭犹嫌粗粝,既与汤饼,又乞酒肉。此等贪饕[6],只宜仍弃之道上耳!”高问其疮,曰:“痴渐脱落,似能步履[7],顾假咿嗄作呻楚状。”高曰:“所费几何! 即以酒食馈之,待其健,或不吾仇也。”仆伪诺之,而竟不与;且与诸曹偶语[8],共笑主人痴。次日,高亲诣视丐,丐跛而起,谢曰:“蒙君高义,生死人而肉白骨,惠深覆载[9]。但新瘥 未健,妄思馋嚼耳。”高知前命不行,呼仆痛答之,立命持酒炙饵丐者[10]。仆衔之[11],夜分,纵火焚耳舍,乃故呼号。高起视,舍已烬,叹曰:“丐者休矣!”督众救灭。见丐者酣卧 火中,齁声雷动。唤之起,故惊曰:“屋何往?”群始惊其异。高弥重之[12],卧以客舍,衣以新衣,日与同坐处。问其姓名,自言:“陈九。”居数日,容益光泽,言论多风格[13]。又 善手谈[14],高与对局,辄败;乃日从之学,颇得其奥秘。如此半年,丐者不言 去,高亦一时少之不乐也。即有贵客来,亦必偕之同饮。或掷骰为令[15],陈每代高呼采[16],雉卢无不如意 [17]。高大奇之。每求作剧[18],辄辞不知。一日,语高曰:“我欲告别。向受君惠且深,今薄设相邀[19],勿以人从也。”高曰:“相得甚欢,何遽诀绝?且君杖头 空虚[20],亦不放烦作 东道主[21]。”陈固邀之曰:“杯酒耳,亦无所费。”高曰:“何处?”答云:“园中。”时方严冬,高虑园亭苦寒。陈固言:“不妨。”乃从如园中。觉气候顿暖,似三月初。又至亭中, 益暖。异鸟成群,乱哢清咮[22],仿佛暮春时。亭中几案,皆镶以瑙玉[23]。
仆人说:“痂快掉了,好像可以走路了。我看他是故意呻吟,装着喊痛。”高玉成说:“唉,给他酒肉能花几个钱?等他恢复了健康,总不会忌恨我们。”仆人假意答应,却不照办,还跟伙伴一起笑主人傻。
第二天,高玉成亲自去看乞丐,乞丐一瘸一拐地站起来,感谢他道:“承蒙先生你的大恩大德,就像使死人复生,使白骨长肉,我真是感激不尽。只是我的疮刚痊愈,还没完全康复,想吃点好的解馋。”高玉

[29]受斗许:能容一斗多酒。斗,古代酒器。

[30]翩跹(xiān 仙):轻盈飘逸。

[31]仙仙:也作“仙仙”,形容舞姿飞扬。《诗·小雅·宾之初筵》:“屡舞仙仙。”

[32]酣际Hale Waihona Puke 酒兴最浓的时候。酣,浓、盛。•
[33]金钿:金宝制成的首饰。

[34]嫋嫋:同“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扬。

[35]绕梁,《列子·汤问》:古时一位歌者,歌后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后因以“余音绕梁”形容使人经久不忘的优美歌声。
远远地站着。高玉成拿出艾草点着,亲自给他针灸,天天供他饭菜。过了几天,乞丐馋了,要吃汤煮的面食,仆人怒骂了他一顿。高玉成知道了,就打发仆人给他面食。没过多久,乞丐又要酒肉,仆人跑来说:
“这个要饭的太可笑了!原先在路上躺着的时候,一天连一顿饭也吃不上。现在可好,一天三顿吃着,还嫌不够;给了汤饼又要酒肉,这么贪吃,就该把他扔回大路上去!”高玉成问仆人,他的疮怎么样了,
• 见有高门,口圆如井,人则光明似昼。阶路皆苍石砌成,滑洁无纤翳。有大树一株,高数丈;上开赤花,大如莲,纷坛满树。下一女子,捣绛红之衣于砧[38]上,艳丽无双。高木立晴停, 竟忘行步。女子见之,怒曰:“何处狂郎,妄来此处!”辄以杵投之,中其背。陈急曳于虚所[39],切责之[40]。高被杵,酒亦顿醒,殊觉汗愧。乃从陈出,有白云接于足下。陈曰:“从 此别矣。有所嘱,慎志勿忘:君寿不永,明日速避西山中,当可免。”高欲挽之,反身竟去。
• 有一水晶屏,莹澈可鉴:中有花树摇曳,开落不一;又有白禽似雪,往来句辀于其上[24]。以手抚之,殊无一物。高愕然良久。坐,见鸜鹆栖架上[25],呼曰:“茶来!”俄见朝阳丹凤[26], 衔一赤玉盘,上有玻璃琖二,盛香茗,伸颈屹立。饮已,置盏其中,凤衔之,振翼而去。鸜鹆又呼曰:“酒来!”即有青鸾黄鹤[27],翩翩自日中来,衔壶衔杯,纷置案上。顷之,则诸鸟 进馔,往来无停翅;珍错杂陈[28],瞬息满案,肴香酒冽,都非常品。陈见高饮甚豪,乃曰:“君宏量,是得大爵。”鸜鹆又呼曰:“取大爵来!”忽见日边熌熌,有巨蝶攫鹦鹉杯,受斗 许[29],翔集案间。高视蝶大子雁,两翼绰约,文采灿丽,亟加赞叹。陈唤曰:“蝶子劝酒!”蝶展然一飞,化为丽人,绣衣翩跹[30],前而进酒。陈曰:“不可无以佐觞。”女乃仙仙而 舞[31]。舞到酣际[32],足离于地者尺余,辄仰折其首,直与足齐,倒翻身而起立,身未尝着于尘埃。且歌曰:“连翩笑语踏芳丛,低亚花枝拂面红。曲折不知金钿落[33],更随 蝴蝶过篱 东。”余音嫋嫋[34],不啻绕梁[35]。高大喜,拉与同饮。陈命之坐,亦饮之酒。高酒后,心摇意动,遽起狎抱。视之,则变为夜叉,睛突于眥,牙出于喙,黑肉凹凸,怪恶不可状。高惊 释手,伏几战栗。陈以箬击其 喙,诃曰:“速去!”随击而化,又为蝴蝶,飘然飏去。高惊定,辞出。见月色如洗[36],漫语陈曰:“君旨酒嘉肴,来自空中,君家当在天上。盍携故人一 游[37]?”陈曰:“可。”即与携手跃起。遂觉身在空冥,渐与天近。

席上,陈九见高玉成酒量很大,说:“您是海量,得用大杯。”鸜鹆又叫:“大杯伺侯!”忽然,太阳边上光点闪闪,有一只大蝴蝶扇动翅膀用脚抓着刻了鹦鹉花样的酒杯向园中飞来,酒杯装了有一斗的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