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我国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引言农业保险作为分散农业风险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保障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当前我国农业保险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农业保险功能的充分发挥。

本文将就我国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我国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1. 农业保险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法律法规体系,使得农业保险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缺乏法律约束和保障。

同时,由于缺乏明确的农业保险监管机构,也使得农业保险市场的监管存在困难。

2. 农业保险经营主体不足我国农业保险主要由少数几家保险公司承担,而这些公司的市场份额高度集中,使得市场竞争不足。

此外,由于农业保险经营风险较高,很多保险公司缺乏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积极性,也进一步限制了农业保险市场的发展。

3. 农业保险品种单一目前,我国农业保险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和养殖业领域,且以传统的种植和养殖品种为主。

然而,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对于多元化的农业保险品种需求不断增加,而现有农业保险品种无法满足这些需求。

4. 农业保险宣传力度不足由于缺乏对农业保险的宣传推广,使得很多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识不足,参保意识薄弱。

同时,一些农民对农业保险的信任度不高,也影响了农业保险的普及和推广。

三、对策建议1. 完善农业保险法律法规为了促进农业保险的健康发展,我国应加快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法律法规体系。

通过明确农业保险的经营主体、经营范围、保费缴纳、赔付机制等方面的规定,为农业保险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2. 增加农业保险经营主体我国应鼓励更多的保险公司进入农业保险市场,提高市场竞争性。

同时,政府可以给予从事农业保险业务的公司一定的政策支持,提高其经营农业保险的积极性。

此外,可以探索建立专业的农业保险公司,专注于提供多元化的农业保险服务。

3. 丰富农业保险品种为了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我国应加快开发多元化的农业保险品种。

例如,可以针对新型农业产业、高附加值农产品等开发相应的农业保险品种,以适应不同领域的需求。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保险作为农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农业保险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如产品创新不足、保险覆盖面窄、农民保险意识淡薄等问题。

为了促进我国农业保险的健康发展,需要深入分析其发展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产品创新不足目前我国农业保险产品种类相对单一,主要以传统的农作物保险为主,缺乏针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保险产品。

农业保险产品缺乏差异化和特色化,无法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农作物、不同生产环境的保险需求。

2. 保险覆盖面窄我国农业保险覆盖面较窄,许多贫困地区和偏远地区的农民并未获得农业保险的保障。

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发达地区的农民获得了比较充分的保障,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农民则几乎没有得到保险的覆盖。

3. 农民保险意识淡薄农民对于农业保险的认知程度不高,许多农民并不了解农业保险的作用和意义,缺乏购买保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知和理解需要加强,提高他们的保险意识和购买保险的积极性。

二、对策分析2. 加强政府支持和引导政府需要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的政策和法规体系,促进农业保险机构的稳定发展。

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提高农业保险机构的盈利能力,吸引更多的保险机构参与农业保险业务,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和深度。

3. 加强农民教育和宣传4. 强化风险管理和保险承保能力农业保险机构需要在承保和风险管理方面加强能力建设,提高业务风险管理的水平。

可以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和监测体系,加强对农业保险风险的预测和防范,提高农业保险机构的承保能力和风险处理能力。

5. 推动保险科技创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提高农业保险机构的服务水平和保险效率。

可以开发智能化的保险产品和服务,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保险保障,满足不同农民的保险需求。

三、结语农业保险作为农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民收入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存在问题与建议的研究报告

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存在问题与建议的研究报告

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存在问题与建议的研究报告“粮食安全”是农业发展的“一号工程”,为更好发挥农业保险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的作用,现对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情况行了调研,并提出了相关意见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一)政策性商业性农险发展不均衡,农业生产风险保障不足。

政策性农险保障对象以大宗农产品为主,存在覆盖农产品种类少、产品更迭慢的问题,且除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外,其他政策性农险多为物化成本保险,单纯依赖政策性农险已无法充分保障农业生产风险。

例如,一头奶牛的物化成本在1.2万元左右,而政策性奶牛保险5000元保额多年未变,保额远不能涵盖养殖户的基本成本。

目前,农业保险以政策性农险为主,占保费收入的97.2%。

因辖区特色化、商业化农险发展滞后,商业性农险保费规模均值低6个百分点,且涉及的农产品种类少,未能构建政策性农险为主、商业性农险为辅的农业保险保障体系,农业生产风险的保险保障范围不广、深度不够。

(二)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保险服务不足,保险需求敞口较大。

与传统小农生产方式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追求经营效益和产品竞争力,具有更高、更全面的风险保障需求。

调研发现,农险机构更多专注于小麦、玉米、生猪等政策性农险的保险服务,对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关注度不高。

同时,受农险机构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间信息不对称、沟通渠道不畅等原因影响,呈现出保险机构有产品、经营主体有需求,但保险产品无销路的现状。

如某个体果蔬生产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大棚、产品价格、人员安全等多方面风险保障,但保险机构缺乏有效渠道了解到客户需求,未能及时合作提供保险服务。

(三)特色农产品保险发展存在阻碍,产业升级助推力不强。

首先,财政补贴投入不足。

中小型生产经营主体对保费价格敏感度高,由于缺少足够财政补贴资金支持,辖区特色农产品保险以商业保险为主,较高保费弱化了投保意愿,农业生产风险保障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

其次,保险全面铺开受限。

特色农产品产业多以农户分散种植养殖为主,由于地方政府部门对散户的整合力度不高,导致农险机构对小规模生产主体的农险推广工作效率低、效果差,农业保险不能覆盖各种类型生产主体,无法有效发挥农业保险助推特色产业发展的刺激作用。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农业保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也逐渐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我国农业保险仍然面临着诸多困境。

一、农村信息不透明的问题我国农村地区信息不透明,农户的资产和收入水平难以确定。

这就给农业保险的定价、赔偿等环节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使得许多保险公司不愿涉足农业保险业务,甚至导致一些农户失去了应有的保障。

二、农业保险产品的单一化我国农业保险产品种类较少,以传统的“农业生产保险”为主,保障范围较为单一,不能完全满足农户的多样化需求,也无法适应农业灾害多样化的特点。

三、农村市场开发难度大农村市场营销渠道相对狭窄,农村居民对农业保险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低,这导致了农业保险的市场推广难度较大,保险公司面临营销成本增加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政府应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提高农户资产和收入水平等信息公开透明度,以便保险公司更准确地定价和理赔,使得农业保险更好地为农户服务。

二、扩大产品种类丰富性保险公司应该开发新的农业保险产品,覆盖范围应尽量涵盖农业生产的多个领域,以适应不同地域、不同类型农户的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提高市场推广能力保险公司应增强自身市场推广能力,通过提供“一站式”服务,全面满足农户需求,通过营销手段提升农户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加速农村市场建设。

同时,政府应加大对农业保险市场建设的支持力度,降低农村市场推广难度与成本。

总之,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农业保险的发展将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保险公司和政府应该加大力度,合力解决农业保险发展面临的重重困境,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好的保障服务,推动农村保险市场的快速发展。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 保险政策缺失:我国农业保险仍存在一些保险政策缺失问题,如缺乏统一的保险标准、保险费率过高等。

这导致了农民购买保险的积极性不高,同时也限制了农业保险市场的发展。

2. 风险评估不准确: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风险评估仍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导致保险公司无法准确评估农业风险,往往在理赔过程中产生争议。

这一问题不仅增加了保险公司的风险成本,也降低了农民对保险的信任度。

3. 理赔过程繁琐:农民在保险理赔过程中往往需要提供大量的证明材料,并经历繁琐的理赔程序。

这不仅增加了农民的负担,也降低了农民购买保险的积极性。

对于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促进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
2. 提升风险评估准确性:加强对农业风险的科学研究,提升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建立农业风险评估模型,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遥感、气象信息等,提高农业保险的风险管理能力。

3. 简化理赔程序:简化农业保险的理赔程序,减少农民的理赔负担。

可以引入电子化理赔系统,提供在线理赔服务,减少繁琐的证明材料和人工操作,提高理赔效率。

4. 加强农民培训和宣传:加大农业保险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知和理解。

加强农民培训,提高他们购买、使用和理赔保险的能力。

5. 加强监管和合作:加强对农业保险市场的监管,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鼓励不同利益相关方的合作,如保险公司、农民合作社等,共同推动农业保险的发展。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农业保险的健康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概述农业保险发展现状我国农业保险是一项重要的农业支持政策,旨在帮助农民应对自然灾害等风险,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农业保险行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绩,保险产品种类不断丰富,覆盖范围也在逐步扩大。

各地政府不断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

在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农业保险参与率仍然较低,很多农户尚未购买相关保险产品,保险覆盖面仍然不广。

农业保险产品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单一化和同质化问题,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

政府的监管和支持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以确保农业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1.2 存在的困境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困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农业保险普及率低: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普及率仍然较低,很多农户并没有购买相关的保险产品。

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农民缺乏对保险的认知,对农业保险的需求意识不强。

二、保险产品不完善:现有的农业保险产品种类较单一,覆盖范围有限,难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农作物的需求。

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方面缺乏创新,难以吸引更多的农户购买。

三、保险赔付过程繁琐:一些农民在遭受灾害时往往需要经历繁琐的赔付流程,包括证明损失、核实损失等环节,导致赔付速度较慢,影响了农户的收益。

四、市场竞争激烈: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市场竞争激烈,保险公司之间价格战频繁,导致保险产品盲目竞争,降低了行业整体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这也影响了农户对保险的信任和购买意愿。

五、信息不对称:农业保险涉及到多方利益相关者,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

农户往往缺乏与保险公司对等的谈判能力,难以获得公平的保险服务,导致保险市场的不完善。

2. 正文2.1 农业保险发展困境分析农业保险在我国发展遇到了一系列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保险认知度不足:由于农业保险相对较新,大部分农民对于这一保险形式并不了解,缺乏相关知识和意识。

这导致了农民对于农业保险的认可度不高,难以推广和普及。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我国农业保险目前已经逐步发展成熟,但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

以下就这些问题进行详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产品覆盖不足现阶段,我国农业保险产品性质单一,覆盖范围不广,无法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需求。

据调查,我国农村地区的农民存在较大的风险,比如天气、病虫害等,但目前只有极少数的农业保险产品提供对这些风险的保障。

应对策略: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针对种植和畜牧业等不同范围,研发更多样化的保险产品;其次,在制定农业保险政策时,为农民提供更为全面的保险保障,包括提供针对天气、疫病等各种情况的保险产品,以满足农民的多样化需求。

二、保险利益分配不公在目前的农业保险市场上,保险公司往往或多或少地削减农民的权益,不仅导致其收益下降,也会导致农村地区的经济不平衡。

这一点显然违背了农业保险的基本准则,即让农民收益最大化。

应对策略:针对保险利益分配不公的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政府应该制定合理的政策和规定,确保保险盈余分配到位;其次,针对企业的不正当行为,加大惩处力度,让农民得到更好的保障。

三、产品宣传不足很多农民对农业保险产品的认识不够,对此也缺乏充分的了解,无法准确的理解保险的作用。

这也导致了农民对农业保险的接受程度不高,对保险产品的购买意愿也不强。

应对策略:政府和保险公司应更加密切地合作,进行宣传工作。

这包括制定社会化宣传计划,开展市场推广和知识普及,特别是针对农民群体,更要进行有针对性、具体化的宣传。

只有让农民知道保险的作用,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其购买农业保险的积极性。

四、保险公司参与不足在我国农业保险体系中,保险公司的作用至关重要。

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同规模的保险公司参与的程度也不同,有的规模较大的公司则过于介入市场,让农民不敢购买产品。

应对策略:政府应对市场进行更为细致的规划与控制,鼓励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抑制大型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市场的垄断。

与此同时,保险公司也应该进一步优化自身的产品设计和销售渠道,提高农民的信任和接受度,为农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农业保险服务。

农业保险发展及对策建议

农业保险发展及对策建议

农业保险发展及对策建议一、引言回想2023年第9号台风“威马逊”,就广西而言,局部市县的农作物患病严峻破坏,农作物受灾面积1455千公顷,农业损失82亿元,主要受灾农作物有甘蔗、果树、木薯等。

农业保险是特地针对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对患病自然灾难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供应保障的一种保险,而农作物产量很大程度上受天气因素影响,故充分利用农业保险防灾防损具有现实意义。

二、农业保险进展现状在2023年,国家拨下10亿元补贴资金拉开了农业保险业务快速进展的序幕。

2023年至2023年,我国农业保险累计保费收入超过840亿元,2023年,全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达325.7亿元,农业保险业务规模居世界其次位,仅次于美国。

(1)掩盖面和渗透度明显提升2023年至2023年,农业保险开办区域已掩盖全国各省,农业保险年增长速度达57%,供应风险保障从1126亿元增长到1.66万亿元,累积达5.72万亿元,1.68亿受灾农户得到了赔款。

在灾难重建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2)承包品种、保障范围逐年扩增我国农业保险的保险责任较美国等兴旺国家更为广泛,以农业产业链进展了广泛延长,向生产、流通、质量风险等领域不断扩展。

在承保品种上,掩盖了农、林、牧、渔业的各个方面以及一些地方特色农业和支柱农业,产品数量达450多个。

在保险责任上,种植业保险新增旱灾保险责任,养殖业保险则承保了全部自然灾难、疫病、疾病、意外事故。

(3)保障作用日益凸显2023~2023年五年间,农业保险支付保险赔款403亿元。

2023年1~11月,农业保险户均赔款519元,约为农夫年均纯收入的7.4%,到2023年,支付赔款更是增加到了205.80亿元,成为农夫灾后恢复生产和灾区重建的重要资金来源。

(4)效劳体系逐步完善经营农业保险的公司从2023年的6家增加到2023年的25家。

一方面保监会与其有关部门合作,积极推动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结合,改善农村信贷环境;另一方面各保险经办机构不断完善农业保险基层效劳网点和效劳队伍,将新科技引入农业保险领域,增加农业防灾防损力量。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一、问题分析1.保险产品不够多样化目前,我国农业保险产品的种类相对较少,主要以农作物保险和农业大灾保险为主。

这种单一的保险产品结构无法充分满足不同农业生产者的风险保障需求。

畜禽养殖业、渔业等农业领域的风险保险产品相对较少,农业保险产品在品种和范围上都需要进一步丰富和拓展。

2.保险理赔不及时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农业保险公司对理赔过程不够重视,导致农民在遭受自然灾害或生产损失后,无法及时获得相应的保险赔偿。

这不仅影响了保险公司的声誉,也减弱了农民对农业保险的信心,进而影响农业保险市场的发展。

3.保费定价不合理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保费定价普遍存在不合理的现象。

一方面,部分地区由于缺乏科学的风险评估手段,保险公司难以企业化定价,导致保费过高;一些地区因为各种原因,保险公司难以准确评估风险,导致保费偏低。

这样一来,既使购买了农业保险,农民也难以获得合理的风险保障。

二、对策分析保险公司在理赔过程中应当加强管理,提高理赔的效率和公平性。

一方面,积极推行信息化理赔,建立起高效的理赔系统,缩短理赔周期,提高理赔效率;加强对理赔过程的监督和审查,保证农民在遭受损失后能够及时获得合理的保险赔偿。

3.科学风险评估和定价保险公司应当加强科学技术的应用,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可以借助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如遥感技术、气象预警等,对农业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监测,为保费定价提供科学依据。

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体系和保费定价机制,保证保费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4.政策支持和监管加强政府应当加大对农业保险市场的支持力度,通过政策激励和资金扶持等方式,引导保险机构加大农业保险业务的发展力度。

加强对农业保险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机制,防范各种市场风险,保障农业保险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5.加强宣传和教育农业保险公司应当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知和了解。

借助各种宣传媒体和渠道,加大对农业保险产品和优势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知和接受度,增强农民购买农业保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行业发展迅速,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现状、问题和对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现状
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已经建立了起来,但保险程度还不够高,很多农民并没有购买农业保险,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保险的普及率还很低。

二、问题
1. 保险费用高: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程度不一,有些地区农民收入水平较低,不能承担高额的保险费用。

2. 信息不对称:农民对于农业保险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容易被保险公司的宣传所误导,导致购买不必要的保险。

3. 保险责任不清:当前的农业保险产品责任范围不够清晰,有些产品的保险责任和理赔标准需要进一步明确。

三、对策
1. 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农业保险知识普及和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保险认知和风险意识。

2. 降低保费:针对收入较低的农民,可以推出一些保费较低的农业保险产品,让更多的农民受益。

3. 完善责任范围:保险公司需要完善产品责任范围和理赔标准,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4. 支持政策: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农民购买农业保险,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安全水平。

综上所述,完善农业保险制度,保障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安全,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只有不断完善和创新,才能更好地服务农民,发挥农业保险在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利益方面的作用。

浅析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农业作为基础产业面临着极大的风险。

虽然农业保险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目前仍存在着诸多制约农业保险的因素,本文从农业保险的概念和特征入手,分析了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担保人、保险人、政府三个方面剖析其原因,然后基于上述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保险政府导向保险制度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要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而农业风险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农业发展中的核心问题,目前农业保险是许多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农业保障方式,其主要的目的是用于降低农业生产中遇到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所以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对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五个统筹发展战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障农业和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目前农业保险在我国的发展却没有得到大力推行,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和特征(一)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在新中国成立后,以土地改革和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的第一次制度变革中,农业保险获得了初步发展,1950年成立不久的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就在山东、北京、四川等省市试办了牲畜保险,后来又在山东、江苏、陕西等省试办了农作物保险。

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业在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第二次制度变革中,农业保险发展迅速。

我国1982年起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各地分公司开始试办种植业和养殖业保险,1986年以后新疆建设兵团农牧业保险公司(现已改名为“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在建设兵团范围内举办农业保险。

此后,民政部的农村救灾保险、农村保险相互组织等纷纷出现,各地掀起了兴办农业保险的热潮,但因为当时实行的是国家财政兜底的计划经济体制,尽管在1982-1994年间农业保险的平均赔付率在95%左右,实际损失2,196亿元,但各家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的成本和盈利考虑较少,所以还是根据各地需要开办了不少险种。

简析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

简析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

简析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简析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业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业保险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在于有关政策因素和地⽅政府、保险企业的态度及农民对此的认识程度。

(⼀)农民收⼊低,缺乏参保的积极性。

(⼀)农民收⼊低,缺乏参保的积极性。

过去⼏年中,由于不少农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导致农民来⾃农业的收⼊减少,以农为主的纯农户的收⼊增长尤其困难。

1997年农民⼈均来⾃农业的纯收⼊为1268元,2003-2009年农民来⾃农业的纯收⼊连续6年低于这⼀⽔平。

在这种收⼊低⽔平的情况下,每个农户扣除必须要缴的各类税费、⽣活必须开销、⼦⼥教育费⽤、购买化肥农药饲料等必需品的⽀付外,真正可以⽀配的收⼊已经是微乎其微了。

再要⽀付⼀笔农业保险费,显然这对于⼤多数农民⽽⾔是不能接受的。

同时,由于农业保险规模控制较严,操作复杂,赔偿估价时双⽅意见往往分歧较⼤,⼀些本想参保的农民往往因此最终选择了放弃。

另外,20世纪80年代,农民在社保站交养⽼⾦,但是最终没有得到有效保障,这也使得部分农民对保险缺乏信⼼,因⽽参保积极性不⾼。

(⼆)保险公司实⼒不⾜,传统农业险难以为继。

(⼆)保险公司实⼒不⾜,传统农业险难以为继。

农业保险是⼀种靠天吃饭的险种,往往是⼀个灾年就能吃掉以往数年的基⾦积累。

中国农业受灾的⽐例每年⼤约在40%以上,天下论⽂⽐⼀般发达国家⾼出10%-20%。

近⼏年来,中国农业每年因⾃然灾害导致的损失约为125亿元,⽽全世界平均每年也只有500亿元左右,也就是说,中国占了1/4的⽐例。

农业保险是⼀种收费低、风险⼤、赔付率⾼的险种,盈亏平衡点是65%~70%保本。

⾃然灾害、疫病突发的⼤⾯积、不可预期性,使保险公司从技术上⽆法回避风险,所收取的保费不⾜以维持赔付。

因此,经营农业险的风险远⼤于⽬前其他财险产品。

如果保险公司实⼒不⾜,则很难操作农业险,所以开发农业险的保险公司屈指可数。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农业保险作为农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逐渐受到重视。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仍面临诸多困境,如保障范围不足、保险产品不够多样化、农民保险意识不强等问题。

如何破解这些困境,提升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水平,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困境以及对策分析等方面展开探讨。

1. 保障范围不足目前我国农业保险覆盖面较窄,大多数农户并未购买农业保险,只有少数地区的少数农产品获得保障,这导致了农业生产中的许多风险未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农户一旦遭受灾害便会陷入经济困境。

2. 保险产品不够多样化目前我国农业保险产品种类单一,主要以农作物保险和农业大灾保险为主,而针对养殖业、渔业等其他农业生产环节的保险产品相对较少,无法满足不同农业生产形式的风险管理需要。

3. 农民保险意识不强由于历史原因和农村居民的保险意识薄弱,导致了大部分农民对于农业保险的理解和认识程度较低,很难主动购买农业保险产品,这也是影响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对策分析1. 拓宽保障范围要提升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水平,首先需要拓宽保障范围,覆盖更多的农产品和农业生产环节。

可以通过政府购买保险服务、设立农业保险资金等方式,扩大农业保险的保障范围,提升农业生产风险的保障水平。

2. 多样化保险产品针对不同农业生产形式的风险特点,应当推出更多样化的农业保险产品,如畜禽养殖保险、渔业保险等,以满足不同农业生产的风险管理需求。

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推出气象指数保险、农业区域性灾害保险等创新产品,提高农业保险的适用性和灵活性。

3. 提升农民保险意识加强农村区域的保险宣传教育工作,提升农民的保险理念和认知水平,是提升农业保险发展水平的关键一步。

可以通过开展农村保险知识宣传活动、建立健全农村保险代理机构等方式,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促进农业保险产品的推广和购买。

4. 政策支持政府在农业保险发展中应当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农民购买保险,降低农业保险的购买门槛和成本。

农业保险的问题和对策.doc

农业保险的问题和对策.doc

农业保险的问题和对策1农业保险中存在的问题1.1农业保险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缺乏规范性的制度由于农业保险在国内的发展较晚,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该领域的专门的法律和实施条例。

我国现行的保险法主要是商业性保险公司的规范,对于政策性质的险种还有待发展和完善,这就给农业保险的实际操作带来很多阻碍。

1.2农业保险在国内尚未形成规模,使得损失分摊和大多数法则无法运行在保险经济学中,有一条定律叫做大多数法则,即少数人的损失由多数人共同承担,这样可以有效的分摊损失。

但是由于我国农业保险不全面,没有形成规模,更不要说达到发达国家全部农民参保的要求,这就使得保险公司承担的赔付过高,难以维持经营,使农业保险日渐萎缩。

2农作物保险的问题分析农业保险中,农作物保险是其主要的构成部分,也是实现农业保险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

从国内近年来农作物保险的实践看,主要存在的问题有费率高、保额大、统计困难、定损困难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和农作物风险的特殊性有密切联系的,首先是确定损失困难,以葵花、辣椒等经济作物来看,其生长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任意的时间点发生灾害都能产生影响,而这些影响对最后的收成会造成多大损失,是很难确定的,其次是风险性质的变更,因为不同作物的生长环境是不同的,比如大豆、玉米、水稻这些粮食作物对于水分、土壤、天气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所以往往一种作物的风险会成为另一种作物的有利因素,这就给风险定性带来一定的困难,最后就是风险损失可测性低,波动性大。

3农业保险问题的解决对策3.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我国的农业保险目前十分需要一个健全的法律体系给予最根本的支撑,从国外的经验来看,成熟的农业保险制度背后都有系统的法律法规,这样能够规范农业保险市场,也能使国家出台的政策有效落实。

3.2加大财政投入,给予更多优惠政策政府应当将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入到农业保险体系的构建中,而不是单纯的在灾害发生后给予农民救济,要给予保险公司在这方面的财政补贴和税费优惠。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面临着一些困境,主要包括保险覆盖率低、保费收入不足、理赔效
率低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
提高保险覆盖率。

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保险覆盖率较低,许多农民并未购买农业保险。

为此,可以通过推广农业保险的重要性和效益,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保险
意识。

要加强保险产品的设计和发展,根据农民的不同需求,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农业
保险产品,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

增加保费收入。

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保费收入相对较低,主要原因是保费定价不合理,没有充分反映农业风险。

为此,可以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保费定价模型,根据不同地区、
不同农作物的种植风险,确定保费的合理水平。

可以引入保费补贴机制,通过政府、保险
公司和农业合作社等多方共同承担保费,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促进保费收入的增加。

提高理赔效率。

当前我国农业保险的理赔效率较低,主要是由于理赔程序繁琐,审核
流程复杂,导致理赔时间较长。

为此,可以简化理赔流程,提高理赔效率。

可以建立起农
作物生长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对受灾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估,从而实现
快速理赔。

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提高理赔的准确度和效率。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的对策包括提高保险覆盖率、增加保费收入和提高理赔效率。

通过采取这些对策,可以推动我国农业保险的健康发展,提高农业保险的覆盖面和服务水平,从而为农民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保险保障。

有关于农业保险高质量转型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有关于农业保险高质量转型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有关于农业保险高质量转型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农业保险的高质量转型一直是一个重要课题。

虽然农业保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农民在自然灾害等问题中的经济风险,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农业保险的高质量转型。

首先,农业保险的保险费过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农业保险的赔付率相对较高,保险公司需要通过提高保险费来获取足够的经济利益。

然而,由于大多数农民的经济状况相对较低,承担高额的保险费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这就导致了农民对农业保险的需求不高,降低了农业保险的实际覆盖率。

其次,农业保险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十分突出。

由于缺乏可靠的农业数据和风险评估模型,保险公司往往难以准确评估农户的风险状况和损失程度。

这就导致保险公司在农业保险承保过程中存在风险偏好和不公平的情况,使得农民难以获得公平的保险赔付。

另外,农业保险市场竞争不充分也是一个制约农业保险高质量转型的问题。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业保险市场缺乏足够的竞争,导致少数保险公司垄断了市场份额。

这就使得农业保险产品缺乏差异化和创新,无法满足不同农户的需求。

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以下对策建议: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扶持力度,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降低农民的保险费负担。

同时,政府还可以引导农民参加农业保险,提高农业保险的实际覆盖率。

其次,加强农业数据的收集和共享,建立农业风险评估模型,提高农业保险的准确性和公平性。

政府可以通过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业信息平台等手段,提高农民的数据获取能力,促进信息的共享和使用。

另外,政府应鼓励更多保险公司进入农业保险市场,提高市场竞争程度。

政府可以通过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提供优惠政策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保险公司参与农业保险市场,推动农业保险产品的创新和差异化。

最后,加强农业保险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知和理解。

政府可以通过组织农业保险培训班、开展农业保险知识普及活动等方式,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和参与农业保险的积极性。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经营的市场化发展,农业保险在我国农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保险产品覆盖面窄、保险服务机构不健全、农民保险意识淡薄等。

本文将对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农业保险产品覆盖面窄目前,我国农业保险产品主要以农作物保险和畜禽保险为主,覆盖范围较窄。

在保险产品设计上,针对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各种风险制定不完善,缺乏差异化和个性化的产品。

由于农业保险产品的覆盖面窄,导致很多农业生产环节和农产品没有得到保障,限制了农民参与保险的积极性。

2. 保险服务机构不健全目前,我国农业保险服务机构相对薄弱,大部分农村地区缺乏专业的保险从业人员和相关服务机构。

农民缺乏专业的保险知识,对农业保险的需求和选择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由于农村银行、保险机构和农业合作社之间的合作机制不健全,农业保险的销售渠道单一,服务质量难以保障。

3. 农民保险意识淡薄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的文化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农民保险意识淡薄,对农业保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

由于传统保险观念的影响,农民对于农业保险的认可度不高,从而影响了农民参与保险的积极性和保障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二、对策分析为了解决农业保险产品覆盖面窄的问题,可以适当增加农业保险产品的种类,例如农业生产贷款保险、农业总收入保险、农业天气指数保险等,以满足不同类型的农产品和农业生产环节的保险需求。

可以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农业种植业态的特点,设计差异化和个性化的农业保险产品,提高产品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为了提高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可度和保险意识,可以加强对农民的保险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的保险知识和理念。

可以通过政府主导和保险公司合作的方式,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宣传力度,加强对农民的保险知识普及,提高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可度和参与积极性。

三、总结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农业保险的健康发展,需要解决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特征
从1991年以来的十几年间来看,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特点包括:
1.农业保险费收入低,增长过程有所反复
从发展过程来看,2006年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迅速,农业保险费收入达到历史最好的8.5亿元,但仅占总保费收入0.15%,如果按全国2.2亿农户分摊,平均每个农户农业保险费3.86元。1990年以来,农业保险的增长过程有所反复,这一发展过程基本与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政策变化相一致。
2.农民收入水平低
近年来,农民的人均收入的年增长率大约在9%左右,城乡收入的差距在不断加大,2007年农民人均收入4,140元,城镇居民为13,786元。农民必须用这些收入去交纳各种费用、购买生活必需品,赡养老人、为子女提供教育费用等,大部分农户所剩的收入已是非常有限:而且由于我国的农民没有养老、医疗等方面的保障,另外还要考虑一些其他突发事件,他们还要留有一部分收入来满足预防需求。
2.投保金额少,受灾面积大
2006年我国每公顷农业保险金额达到了历史最高的20.69元,而受灾面积却高达4,109万公顷,如此少的保险金额对于补偿或减轻农业所遭受的风险损失作用甚微。自1990年到2006年来看,大部分年份的单位保险金额在10元左右,最少的只有5元;而由于我国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使每年的受灾面积占农田面积的比例非常高。
3.农业保险的赔付率高
农作物的生命性、周期性、连续性等特征使农业生产本身表现出极高的“弱质性”,因此,农业除了面对自然风险之外,还同时面临诸如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地区风险和人为风险等等,这样的高风险使得农业保险的赔付率与给付极高。从1990到2006年来看,平均的赔付与给付率高达84.71%,其中超过100%的有4年,最高的1991年高达119.10%可见,经营农业保险的公司无钱可赚,如果再加上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其亏损情况不难想象。
2007年4月,中央财政10亿元资金正式注入被列为首批中央财政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点省份,这六个省份是内蒙古、吉林、江苏、湖南、新疆、四川;保险对象为五大种植品种,即棉花、玉米、水稻、大豆、小麦;保险责任包括暴雨、洪水、内涝、风灾、雹灾、旱灾和冰冻;所遵循的原则是低保障、广覆盖;保险金额中央财政承担25%,省级财政承担25%,其余部分由农户承担,或者由农户和龙头企业,省、市、县级财政部门共同承担,具体比例由试点省份自主决定。保额原则上为农作物生长期内所发生的直接物化成本,包括种子成本、化肥成本、农药成本、灌溉成本、机耕成本和地膜成本。各试点省份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当扩大试点农作物的品种、保险责任的范围,提高保障水平以及保费比例。
我国当前农业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央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使得尽快建立农业保险制度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之一,尤其是从2004年起,中央政府连续四年在一号文件中相继提出“加快建立”、“稳步推进”、“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2006年《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农业保险“三补贴”政策。2007年4月,在政府对“三农”的投入持续增加的大趋势下,中央财政决定当年拿出1O亿元进行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试点省份确定为吉林、内蒙古、新疆、江苏、四川、湖南6个省区,由中国人保、中华联合和吉林安华3家保险公司将参与试点,此举极大的促进农业保险的发展。
而我国按农业受灾损失率制定的农业保险费率也通常较高,因此,在较低的收入水平下,在让农民拿出高达10%的收入去购买保险,这显然是农民难以接受的。
3.农业的小规模分散经营模式
农业生产经营过于分散使得农业保险难以推广,也在客观上弱化了农业保险的经济保障功能。
(二)保险人方面
目前,农业保险在我国基本上是按照商业保险模式经营的,未享受政策性补贴,商业保险公司无力也不愿意承担风险较大的农业保险责任。业内人士认为,单纯依靠商业保险公司来经营农业保险是很难获得成功的,因为洪水、旱灾、禽流感等重大灾害和重大疫情往往波及一省或数省乃至全国,其补偿额是商业保险公司难以承受的,所以很多保险公司都不愿涉足农业保险。当然农业保险也有很多条件局限了其本身的发展。
二、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中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农险业发展滞后,有保险业自身发展不成熟的因素,也有地方政府和农民保险意识淡漠的因素。
(一)投保人方面
1.农民参保意识淡薄
农民缺乏保险意识是保险业在农村发展不起来的一大症结所在。农村经济发展和文化教育落后、保险宣传力度不够使绝大多数农民缺乏保险相关知识,甚至根本就不懂保险是怎么回事,对保险公司、险种、保险条款等的不了解,导致对保险的抵触,更不用说主动购买了。多数农民认为保险“意义不大”、“不值得”,而且索赔困难,如果出现状况向保险公司索赔时,手续极其繁琐,而且很多时候保险公司不肯赔付;再加上有些保险营销人员忽视职业道德,刻意夸大产品的功能,掩饰保险条款中的免赔责任,严重影响了农民对保险公司的信任。所有的这些原因导致农业投保率低。
1.我国农业保险的赔付率高
农业生产的高风险性特点导致农业保险自身难以产生经济效益,农业保险的低收益局面无法维持商业保险对农业保险的供给,从而面临两难的困境。相对于第二、三产业来说,农业生产周期较长,受自然制约较多,尤其是我国自然灾害频繁。1982-2004年,全国的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共计80.98亿元,赔款支出共计70.65亿元,平均赔付率达87.24%,大大高于一般财产赔付率53.15%的平均水平,也超出了保险界公认的70%的盈亏平衡点,如果再加上接近保费收入的20%的经营费用和其他费用,农业保险的平均综合赔付率超过120%。这都使我国农业保险的赔付率居高不下,从而与一般商业保险的经营目标严重背离。
4.农业保险占保险业的比例低
我国农业保险的主要承保单位,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后简称人保,鉴于人保的完全商业化运作,农业保险的赔付率较高,我国的农业保险市场就开始萎缩,从1991年到2006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业保险收入占整个保费收入中的比重非常少。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
可见我国农业保险的整体规模较小,发展水平较低,对农业的保障程度较差。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完善的供需平衡机制,促进农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