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控制系统综合课程设计指导书(12自动化)
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任务 (一)目的1、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与控制器设计方法。
2、掌握基于MATLAB 的系统仿真方法3、掌握基于实验方法确定系统模型参数的方法4、掌握基于物理对象的控制系统的调试方法5、培养编制技术总结报告的能力。
(二)控制对象课程设计提供了五个物理对象以进行系统设计。
1.双容水箱系统 2.温度控制系统 3.磁浮球实验装置 4.直流电动机系统 5.倒立摆实验装置 (三)指标要求1.双容水箱性能指标要求: 衰减率4:1~10:1,超调量%10≤pM,调节时间st s15≤,稳态误差0=sse2.温度控制系统性能指标要求: 衰减率4:1~10:1,超调量%10≤pM,调节时间st s15≤,稳态误差0=sse3.磁浮球实验装置性能指标要求:系统在强阻尼和弱阻尼两种状态下,实现在任意位置下的平衡控制 系统可跟踪0~10Hz 的正弦信号 (四)课程设计内容(1)系统分析根据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应用控制理论系统分析的方法,对被控对象的性能进行分析(时域、频域)。
(2)系统设计根据性能指标的要求,进行系统方案论证,进行相关控制器或控制算法设计。
(3)系统仿真在MATLAB的Simulink仿真平台下,进行系统仿真,验证控制算法的可行性、抗干扰性以及参数变化对系统的影响。
(4)系统实现搭建相关控制器或编写相应的控制算法,对所选的物理对象进行实时控制,并进行相关控制器的调试,使系统正常工作时满足性能指标的要求。
(5)系统模型参数的获取设计相关实验,获取系统模型参数。
(6)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设计实验,获取数据,分析控制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三)课程设计步骤(1)准备阶段了解所研究实验对象的特性,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确定系统控制方案,进行相关控制器设计,相关实验设计。
(2)开题汇报准备5~8分钟PPT,进行汇报。
内容如下:1.研究对象的数学模型及特性分析2.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3.拟采用的控制结构与控制方法,简述其特点4.拟采用的实验步骤及理想的实验曲线5.模型参数获取的实验设计(3)实验过程根据系统设计工作进行软硬件实验调试,获取相关的实验数据及性能指标。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甄选范文.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指导书哈尔滨理工大学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报告姓名:袁一鸣班级:13级自动化— 3 班学号:1330130325日期:2016.7.4实验一控制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一实验目的1.掌握能控性和能观性的概念,学会用MATLAB判断能控性和能观性;2. 掌握系统的结构分解,学会用MATLAB 进行分解;3.掌握系统能控标准型和能观标准型,学会用MATLAB 进行变换。
二 实验设备PC 机一台,装有MATLAB 软件。
三 实验内容1. 系统方程为,x Ax Bu y Cx =+=式中,0061011016A -⎡⎤⎢⎥=-⎢⎥⎢⎥-⎣⎦;310B ⎡⎤⎢⎥=⎢⎥⎢⎥⎣⎦;[]001C =,试按能控性进行分解。
2. 系统方程为,x Ax Bu y Cx =+=。
式中,121021132A -⎡⎤⎢⎥=⎢⎥⎢⎥-⎣⎦;011B ⎡⎤⎢⎥=⎢⎥⎢⎥⎣⎦;[]101C =,求线性变换矩阵,将其变换成能控标准型和能观标准型。
四 实验原理1 线性定常系统能控性和能观性判据系统状态空间描述为x Ax Bu y Cx =+⎧⎨=⎩1) N 阶线性定常系统状态完全能控的充要条件是:能控性矩阵21[]n c Q B AB A B A B -=的秩为n 。
能控性矩阵可用MATLAB 提供的函数ctrb()自动产生,其调用格式为ctrb(A,B)。
能控性矩阵的秩可用MATLAB 提供的函数rank()求出。
2) N 阶线性定常系统状态完全能观的充要条件是:能观性矩阵21o n C CA Q CA CA -⎡⎤⎢⎥⎢⎥⎢⎥=⎢⎥⎢⎥⎢⎥⎣⎦的秩为n 。
能观性矩阵可用MATLAB 提供的函数obsv()自动产生,其调用格式为obsv(A,B)。
2 线性系统的结构分解1) 按能控性分解:如果系统状态不完全能控,可通过非奇异变换分解为能控和不能控两部分,当能控矩阵的秩()c rank Q n <时,可以使用函数命令ctrbf()对线性系统进行能控性分解,其调用格式为,,,,(,,)A B C T K ctrbf A B C ⎡⎤=⎣⎦,其中T 为相似变换矩阵,K 为一个相量,()sum K 可以求出能控的状态分量的个数。
现代控制系统综合课程设计指导书(12自动化)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指导书课程设计名称:现代控制系统综合课程设计适用专业:12级自动化制订时间:2014.12.自动化工程系一、目的任务通过电气控制装置的设计实践,了解一般电气控制系统设计过程、设计要求、应完成的工作内容和具体设计方法。
通过设计也有助于复习、巩固以往所学的知识,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
PLC 设计必须满足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的要求,因此,设计之前必须了解设备的用途、结构、操作要求和工艺过程,在此过程中培养从事设计工作的整体观念。
课程设计应强调能力培养为主,在独立完成设计任务的同时,还要注意其他几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如独立工作能力与创造力;综合运用专业及基础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查阅图书资料、产品手册和各种工具书的能力;工程绘图的能力;书写技术报告和编制技术资料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1.基本原则(1)应能满足控制对象的工艺要求,保证能按工艺流程准确、可靠的工作。
(2)系统构成应力求简单、实用,系统易操作、调整,检修方便。
(3)设计合理,经济,能发挥PLC控制的优点。
2.基本步骤(1)工艺分析对一个控制系统进行设计之前,首先必须对控制对象进行调查,搞清楚控制对象的工艺要求、工作特点。
明确划分控制各个阶段的特点和各个阶段的转换条件,画出完整的功能图或控制流程图。
(2)机型选择机型选择包括功能选择、I/O点数确定和内存估计等内容。
(3)外部电路设计硬件部分的设计和配置包括外部电路设计、电气控制系统接线图、设计组件装置配图和外部电气原理图,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制作电气控制柜、操作台,进行PLC的安装和配线。
PLC的外围电路包括I/O接口电路、电源电路和接地电路、执行电路(电动机、电磁阀等)的主电路和一些不经过PLC的控制、保护电路等。
(4)程序设计在进行硬件配置的同时,可同步进行PLC控制软件的设计工作,主要任务是根据控制要求抱工艺流程图转换成梯形图控制程序。
应在熟练掌握PLC指令系统的基础上,充分合理地应用PLC 指令,最大限度地发挥PLC控制的优点。
12级自动化专业计算机控制课设任务书及指导书
12级⾃动化专业计算机控制课设任务书及指导书12级⾃动化专业《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设计任务设计、调试⼀个具有温度检测、串⾏A/D、串⾏D/A和液晶显⽰温度值得⼀个温度控制系统,编写数字PID控制算法,观察控制参数对控制结果的影响⼆、设计⽬的1.通过实践进⼀步理解和掌握微机接⼝技术;2.掌握使⽤汇编及C语⾔开发单⽚机系统的⽅法;3.复习使⽤Protel制作电路板的技能;4.学会通过阅读相关器件的英⽂资料设计产品;5.进⼀步提⾼设计、调试基于单⽚机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能⼒。
三、设计内容本设计在Lab8000通⽤微控制器实验系统及由北京建筑⼤学研制的温度测量及控制扩展板上进⾏。
要求将温度检测产⽣的模拟量送⼊串⾏A/D转换器TLC549,转换得到的数字量送⼊CPU,经数字PID控制算法计算产⽣控制量,将控制量送⼊串⾏数模转换器LTC1446,控制发热元件,同时在液晶显⽰器显⽰温度值。
在设计和调试过程中要将设计中涉及的各部分逐个调试通过,然后再整体调试。
在逐个调试时,可使⽤⼀些模拟信号,例如在调试串⾏A/D时,可先将模拟量输⼊接⼀个电位器,由电位器模拟温度量输⼊;在调试D/A输出控制发热元件前,先⼿动通过电位器产⽣⼀个模拟量控制发热元件。
1.温度测量与控制电路系统使⽤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AD590作为测温器,AD590是AD公司⽣产的⼀种精度和线性度较好的双端集成温度传感器,其输出电流与绝对温度有关,对于电源电压从5-10V 变化只引起1A最⼤电流的变化或1摄⽒度等效误差。
图1 温度传感部分图1给出了⽤于获得正⽐于绝对温度的输出电流的基本温度敏感电路,当温度有了10℃的变化时输出电压变化为20mV,即该电路运放1脚电压随温度变化为2mV/℃。
AD590将温度变化量转换成电压值变化量,经过LM324⼀级跟随后输⼊到电压放⼤电路,放⼤后的信号输⼊到A/D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利⽤CPU采集并存储采集到的数据。
自动控制系统综合课程设计与实践指导设计
目录自动控制系统综合课程设计总体要求 (1)一、适用专业 (1)二、基本要求 (2)三、基本做法 (2)四、评定成绩 (2)设计部分 (2)第一章MATLAB在控制理论中的应用 (2)第二章SIMULINK动态仿真集成环境 (18)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仿真 (25)1.设计题目 (25)2.设计目的 (25)3.设计任务 (26)4.设计要求 (26)5.设计内容及步骤 (26)6.撰写自动控制系统综合课程设计与实践报告 (27)7.评定成绩 (27)具体设计过程 (28)一、总体的设计原理 (28)二、仿真设计 (32)三、改用PID设计 (37)四、实验数据的代入仿真 (42)五、实验数据用PID调整仿真 (45)附录 (50)附录一时域分析 (50)附录二根轨迹分析 (56)附录三频域分析 (58)附录四PID调节器建模与仿真分析的工作原理 (62)1 .PI调节器数学建模及MATLAB仿真 (63)2 PD调节器数学建模及MATLAB仿真 (64)3 PID调节器建模及性能仿真 (66)自动控制系统综合课程设计总体要求自动控制系统综合课程设计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教环节,以综合课程设计为重点,加强自动控制系统基本理论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启发学生创新思维以及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自动控制系统日新月异的发展必将给我们提供很好的学习和训练的机会。
一、适用专业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等。
根据不同层次的专业和安排的学时数。
自动控制系统综合课程设计与实践的内容、要求可以有所不同。
鼓励和支持学生多做实用、创新和具有挑战性的项目。
二、基本要求1.综合运用自动控制系统课程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去独立完成一个自动控制系统综合课程设计与实践课题。
2.通过查阅手册和文献资料,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熟悉实用的自动控制系统类型和特性,并掌握合理选用的原则。
现代控制系统第十二版教学设计
现代控制系统第十二版教学设计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现代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方法,包括传统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控制系统的数学建模和稳定性分析,以及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应用等方面。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现代控制系统的方法和技能,为日后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内容第一章:引言•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控制系统的分类和应用•控制系统的优化和改进第二章:数学建模和信号分析•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和表达式•系统的状态空间表示和传输函数表示•信号的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第三章:稳定性分析和控制设计•稳定性的基本概念和定义•稳定性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控制系统的控制设计和参数优化第四章:现代控制理论和应用•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强化学习和模糊控制的应用•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
具体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堂讲授通过课堂讲授来介绍现代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方法,包括数学建模和稳定性分析、现代控制理论和应用等方面。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例如通过模拟实验和仿真实验来模拟控制系统的过程和效果,使学生深入了解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学生结合实际问题设计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系统的数学建模、稳定性分析和控制设计等方面。
论文写作通过论文写作来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要求学生选取一个与控制系统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撰写1-2万字的论文,包括问题描述、数据分析和结论等方面。
考核方法本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
平时成绩由课堂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方面综合评定;期末成绩由闭卷考试、课程设计和论文评审等方面综合评定。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70%。
参考教材•现代控制系统(第十二版),作者: Richard C. Dorf, Robert H.Bishop•现代控制工程,作者: OGATTA Kazuo, 丹羽宏道, 欧阳彬•控制工程基础,作者: 马爱群, 吴青柯, 谢飞结语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理论讲授、实验操作、课程设计和论文写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学生对现代控制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现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现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设计1. 简介现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已成为现代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
为培养学生的能力,本课程将介绍现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通过课程设计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控制技术的应用。
2. 应用背景随着现代汽车的快速发展,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不断地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从简单的车内电路控制到复杂的发动机控制、制动系统控制等各个领域,都需要有高精度、高稳定性的电子控制系统为支持。
电子控制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汽车的性能与安全性,同时也能够提高行驶的舒适度,并且显著降低能耗和污染排放。
3. 项目目标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现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应用,通过设计实践来有效地掌握这一领域的基本概念以及实现方法。
具体目标如下:1.学习并掌握现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2.了解现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在发动机、变速箱、电控制动系统、车身控制、娱乐系统等方面的应用;3.通过课程设计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完成设计任务的能力与实践经验,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4. 项目内容本课程设计分为两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是基于理论学习的基础原理部分,学生需自由选择一个或多个领域,针对设计的目标,进行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
第二部分是学生根据已学习的理论知识和所选设备设计和制作一个小型实际控制系统。
第一部分:基础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本部分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现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原始设计;2.各种类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联系;3.电控制动系统的设计原理;4.发动机控制和改进设计;5.变速器控制原理和制动控制系统设计。
第二部分:课程设计实践本部分要求课程学生进行选择一个或多个领域(例如发动机控制),并进行以下实践操作:1.学生需选择发动机控制领域,熟悉发动机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2.搜集相关资料并完成自己的设计、仿真3.使用软件/系统分析与测试实验数据,并且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报告需输出。
5. 成果提交1.PPT报告:针对课程设计过程中所学知识、实践过程和分析结果,设计课程PPT报告,并于课程结束前进行演讲展示。
《现代电气控制技术与plc》课程设计指导书
《现代电气控制技术与PLC》课程设计一、设计课题见附录。
也可自行选择题目,但要求输入输出点数各超过10个,且经过指导老师同意。
二、设计目的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某一生产设备的电气控制装置的设计实践,了解一般电气控制系统设计过程、设计要求、应完成的工作内容和具体设计方法。
通过设计也有助于复习、巩固以往所学的知识,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
电气设计必须满足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的要求,因此,设计之前必须了解设备的用途、结构、操作要求和工艺过程,在此过程中培养从事设计工作的整体观念。
课程设计应强调能力培养为主,在独立完成设计任务的同时,还要注意其他几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如独立工作能力与创造力;综合运用专业及基础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查阅图书资料、产品手册和各种工具书的能力;工程绘图的能力;书写技术报告和编制技术资料的能力。
三、设计要求在课程设计中,学生是主体,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引导其掌握完成设计内容的方法。
为保证顺利完成设计任务还应做到以下几点:1) 在接受设计任务后,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应完成的设计内容进度计划,确定各阶段应完成的工作量,妥善安排时间。
2) 在方案确定过程中应主动提出问题,以取得指导老师的帮助,同时要广泛讨论,依据充分。
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要多思考,尤其是主要参数,要经过计算论证。
3) 所有电气图样的绘制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标准,包括线条、图型符号、项目代号、回路标号、技术要求、标题栏、元器件明细表以及图样的折叠和装订。
4) 说明书要求文字通顺、简练,字迹端正、整洁。
5) 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设计任务。
6) 如果条件允许,应对自己的设计线路进行试验论证,考虑进一步改进的可能性。
四、设计任务课程设计要求是以设计任务书的形式表达,设计任务书应包括以下内容:1) 设备的名称、用途、基本结构、动作原理以及工艺过程的简要介绍。
2) 拖动方式、运动部件的动作顺序、各动作要求和控制要求。
现代汽车系统控制技术课程设计
现代汽车系统控制技术课程设计项目背景随着汽车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对汽车性能和安全性的不断追求,现代汽车系统控制技术已成为汽车制造业的重要领域。
随着处于变革时期的汽车行业不断探索新的技术路线,对现代汽车系统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成为行业的热点关注。
本项目旨在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在熟悉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现代汽车系统控制技术,并应用在实际应用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设计和实现一个基于现代汽车系统控制技术的特定系统,让学生在自主研发的同时,掌握现代汽车系统控制技术的核心概念和应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帮助学生了解现代汽车系统控制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项目任务项目任务将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系统需求分析:确定需求和约束条件,制定系统原型设计方案和开发计划。
2.系统设计:从技术的角度出发,确定系统的各个模块的具体功能和实现方法。
3.系统开发:根据系统设计方案,实现各个模块,完成系统的开发。
4.系统测试:对系统进行全面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
5.系统评估:对系统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包括满足需求程度、实现效率、可靠性等方面的评估。
项目成果项目成果将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课程设计报告:记录系统的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评估过程,总结系统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2.系统原型设计和文档:包括系统流程图、系统框架图、接口设计文档等。
3.系统测试报告:记录系统测试的过程和结果,包括各项测试指标的具体数据。
4.项目演示:演示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展示系统的优化和改进策略。
项目实施计划本项目实施计划如下:步骤时间安排负责人步骤时间安排负责人系统需求分析第1周项目组成员系统设计第2-3周项目组成员系统开发第4-7周项目组成员系统测试第8-9周项目组成员系统评估第10周项目组成员编写报告和文档第11-12周项目组成员项目演示第13周项目组成员项目团队项目团队包括以下成员:•项目经理:负责项目计划、组织和协调工作。
自动化专业控制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自动化专业控制系统综合课程设计自动化专业是现代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学科,它涉及了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技术、控制系统等多个方面。
而控制系统作为自动化领域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和熟悉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置了控制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本次控制系统综合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提升他们的控制系统设计和实施能力。
本文将以某某工厂的温控系统设计为例,介绍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首先,课程设计需要对某某工厂的温控系统进行需求分析。
在这一步骤中,学生需要了解工厂的生产过程和温度控制的要求,明确系统的输入和输出。
通过与实际工作人员的交流或对工厂现场的观察,学生能够获得必要的信息和数据。
接下来,学生需要进行控制策略的设计。
在温控系统中,常见的控制策略包括比例控制、积分控制、微分控制和模糊控制等。
学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并进行相应参数的调整和优化。
然后,学生需要进行控制系统的硬件选型和配置。
在这一步骤中,学生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等硬件设备,并进行连接和配置。
同时,学生还需要编写相应的软件代码,实现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和控制信号的输出。
接着,学生需要进行系统的调试和测试。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确保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过对系统的模拟或实际操作,学生可以验证系统的性能和功能是否满足实际需求,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最后,学生需要对课程设计的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估。
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效果和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和优化建议。
同时,学生还可以对自己在课程设计中的学习收获和不足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通过这样的综合课程设计,学生不仅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还可以体验到真实工程项目的流程和挑战,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自动化专业控制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自动化专业控制系统综合课程设计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每年都要进行一些专业实践课程设计,其中一项重要的课程设计就是控制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该课程设计是对学生掌握控制系统相关知识、理解控制系统原理和应用以及掌握相关软件和硬件技术的综合考察。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阐述自动化专业控制系统综合课程设计的重要性、设计内容和一些可能遇到的困难,同时也会介绍一些解决方法和实践经验。
首先,控制系统综合课程设计对于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这一课程设计,学生可以将前期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并且深入了解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过程。
课程设计的内容涉及到传感器的选择、信号处理、控制算法的设计以及控制器的编程等方面,这些都是自动化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
其次,控制系统综合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是多样化的。
设计的对象可以是任何一个实际系统,例如温度控制系统、液位控制系统或者机械臂控制系统等。
学生需要根据给定的需求和要求,设计一个能够实现系统控制功能的控制方案,并在实验中验证该方案的有效性。
设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建模、控制算法设计、程序编写、实验测试等一系列环节。
然而,控制系统综合课程设计也存在一些难点和挑战。
首先,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技术上的问题,例如传感器的选择与接线、控制器调试与优化等。
这些问题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其次,时间和资源的限制也是一个考验。
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课程设计,并且需要合理分配实验设备和资源。
最后,团队合作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如果课程设计是团队完成,学生需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确保整个设计过程的顺利进行。
针对这些难题,学生可以采取一些解决方法和实践经验。
首先,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充分理解基本的控制理论和掌握实际操作的技能,才能更好地完成课程设计。
其次,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课程设计的预习和准备工作。
自动原理课设(控制系统的综合设计)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专业:自动化设计题目:控制系统的综合设计班级0942 学生姓名:学号:37指导教师:分院院长:教研室主任:电气工程学院一、课程设计任务1、设计内容针对二阶系统)1()(+=s s K s W ,利用有源串联超前校正网络(如图所示)进行系统校正。
当开关S 接通时为超前校正装置,其传递函数11)(++-=Ts Ts K s W cc α,其中132R R R K c +=,1)(132432>++=αR R R R R ,C R T 4=,“-”号表示反向输入端。
若K c =1,且开关S 断开,该装置相当于一个放大系数为1的放大器(对原系统没有校正作用)。
2、设计要求1)引入该校正装置后,单位斜坡输入信号作用时稳态误差1.0)(≤∞e ,开环截止频率ωc ’≥4.4弧度/秒,相位裕量γ’≥45°;2)根据性能指标要求,确定串联超前校正装置传递函数;3)利用对数坐标纸手工绘制校正前、后及校正装置对数频率特性曲线; 4)设校正装置R 1=100K ,R 2=R 3=50K ,根据计算结果确定有源超前校正网络元件参数R 4、C 值;5)绘制引入校正装置后系统电路图(设给定的电阻和电容:R=100K ,cRC=1μF、10μF若干个);6)利用Matlab仿真软件辅助分析,绘制校正前、后及校正装置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并验算设计结果;7)在Matlab-Simulink下建立系统仿真模型,求校正前、后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特性,并进行系统性能比较;8)利用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箱完成硬件设计过程,包括:搭建校正前后系统电路、输入阶跃信号并通过示波器观察校正前后系统输出响应曲线。
3. 课程设计报告要求(1)设计报告包括内容1)理论计算校正装置的过程及手工绘制校正前、后对数频率特性;2)绘制系统电路图时各环节参数的计算过程(包括有源校正装置R4和C 的计算过程);3)利用Matlab仿真软件辅助分析设计的程序及校正前、后对数频率特性曲线;4)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校正前、后系统仿真模型,求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并计算校正前后系统超调量、调节时间,给出结论;5)硬件设计过程及设计结果,给出结论。
现代控制系统第十二版英文版课程设计
Modern Control Systems 12th Edition Course Design (EnglishVersion)IntroductionThe objective of this course design is to provide an overview of modern control systems using the Modern Control Systems 12th Edition textbook. Modern control systems are an integral part of any engineering discipline and this course ms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fundamental control concepts, techniques and technologies that can be applied to a wide range of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The course is designed to be delivered over 5 weeks, with a total of 20 sessions spanning lectures, discussions, and hands-on tutorials. The course design follows a syllabus that covers the following topics:1.Introduction to Control Systems2.Dynamic Models of Systems3.Feedback Control Systems4.The Time-Domn Response of Dynamical Systems5.The Frequency-Domn Response of Dynamical Systems6.Stability of Linear Control Systems7.Control System Design using Root Locus8.Control System Design using Frequency ResponseAnalysis9.State Space Analysis of Control Systems10.Digital Control Systems11.Nonlinear Systems and Control12.Control Systems ApplicationsLearning ObjectivesUpon completion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will be expected to do the following:1.Gn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principles and concepts of control systems.2.Understand the mathematical modelling of dynamicsystems and the formulation of feedback control systems.3.Analyze and interpret the time-domn response ofdynamic systems.4.Analyze and interpret the frequency-domn responseof dynamical systems.5.Understand the stability concepts of linear controlsystems and use them in control system design.e root locus for control system design.e frequency-response analysis for control systemdesign.8.Understand the state space analysis of controlsystems.9.Understand digital control systems.10.Analyze and interpret the nonlinear systemsand control.11.Apply control systems and techniques toindustrial applications.Course OverviewThe course will be delivered over five weeks comprising of 20 sessions. Each session will last approximately 2 hours and will take place twice a week. The course structure is as follows:Week 1Session 1: Introduction to Control Systems (Chapter 1) •Overview of control systems and their applications.•Open-loop and closed-loop control systems.•Feedback control systems.•Modelling of dynamic systems and transfer functions.Session 2: Dynamic Models of Systems (Chapter 2)•Mathematical models of physical systems.•Block diagram representation of systems.•Time-domn analysis of systems.•State space representation of systems.Week 2Session 3: Feedback Control Systems (Chapter 3)•Control system objectives and performance.•Laplace transforms.•Transfer functions and Block diagrams.•Error criteria and tracking systems.Session 4: The Time-Domn Response of Dynamical Systems (Chapter 4)•Time-domn specifications.•Steady-state errors and stability.•Routh-Hurwitz stability criterion.•Root locus and the design of PI and PID controllers.Week 3Session 5: The Frequency-Domn Response of DynamicalSystems (Chapter 5)•Frequency-domn analysis of linear systems.•Bode plots.•Nyquist criterion.•Stability margins.Session 6: Stability of Linear Control Systems (Chapter 6) •Stability analysis of control systems.•Root locus and the design of lead and lag compensators.•Introduction to control system design using state space methods.Week 4Session 7: Control System Design using Root Locus (Chapter 7)•Control system design using the root locus method.•Lead and lag compensation design.•Root locus design using Matlab.Session 8: Control System Design using Frequency Response Analysis (Chapter 8)•Control system design using the frequency response methods.•Bode plots and Nyquist criterion.•Design using Matlab.Week 5Session 9: State Space Analysis of Control Systems (Chapter 9)•State space analysis of control systems.•System controllability and observability.•Pole placement design.Session 10: Digital Control Systems (Chapter 10) •Sampling and Reconstruction.•The Z-Transform.•Digital Control Systems.Session 11: Nonlinear Systems and Control (Chapter 11) •Nonlinear systems and their analysis.•Phase plane analysis.•Control of nonlinear systems.Session 12: Control Systems Applications (Chapter 12)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of control systems.•Case studies in automotive, process control, robotics, and aerospace.ConclusionThis course design provides students with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modern control systems and theirapplications in a wide range of industrial sectors. The syllabus is designed to cover all the fundamental control concepts, techniques and technologies that would be of relevance in any engineering discipline. By mastering the concepts and techniques in the course, 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 design, analyze and apply control systems to real-world problems. The course design incorporates practical applications using Matlab to enable students to simulate and experiment with control systems and get hands-on experience.。
自动化控制课程设计指导书
)12.0)(11.0()(++=s s s Ks G 自动化控制课程设计指导书一、 设计目的(1)掌握控制系统设计与校正的步骤和方法。
(2)掌握对控制系统相角裕度、稳态误差、剪切频率、相角穿越频率以及增益裕度的求取方法。
(3)掌握利用Matlab 对控制系统分析的技能。
熟悉MATLAB 这一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标准软件,能熟练地应用MATLAB 软件解决控制理论中的复杂和工程实际问题,并给以后的模糊控制理论、最优控制理论和多变量控制理论等奠定基础。
(4)提高控制系统设计和分析能力。
二、设计任务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设计一个PID 校正环节,要求系统为: (1)绘画开闭环零极点图;(2)画出未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分析闭环系统是否稳定;(3)作出单位阶跃响应,并分析性能指标;(4)画出未校正系统的Bode 图,分析系统是否稳定;(5)设计系统的串联校正装置,使系统达到下列指标;①系统响应斜坡信号r(t)=t 时,稳态误差小于等于0.01; ②系统的相角裕度40γ≥︒;(6)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7)画出校正前后的模拟电路。
三、设计内容与要求1.前期基础知识,主要包括MATLAB系统要素,MATLAB语言的变量与语句,MATLAB的矩阵和矩阵元素,数值输入与输出格式,MATLAB 系统工作空间信息,以及MATLAB的在线帮助功能等。
2.控制系统模型,主要包括模型建立、模型变换、模型简化,Laplace变换等等。
3.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主要包括系统的各种响应、性能指标的获取、零极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高阶系统的近似研究,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的求取。
4.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主要包括多回路系统的根轨迹、零度根轨迹、纯迟延系统根轨迹和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5.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主要包括系统Bode图、Nyquist图、稳定性判据和系统的频域响应。
6.控制系统的校正,主要包括根轨迹法超前校正、频域法超前校正、频域法滞后校正以及校正前后的性能分析。
自动化控制的课程设计
自动化控制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自动化控制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定义、分类及应用领域。
2. 使学生掌握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数学模型。
3. 帮助学生掌握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常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选用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自动化控制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方案,并进行仿真分析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进行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自动化控制技术及其应用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2. 增强学生对我国自动化控制领域发展的了解,培养民族自豪感。
3. 引导学生关注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自动化技术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专业技术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自动化控制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高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案例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强化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自动化控制基本概念:包括自动控制定义、分类、应用领域;自动化控制系统发展历程。
教材章节:第一章 自动化控制概述2. 自动化控制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介绍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复合控制等基本形式;分析控制器、执行器、传感器等组成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 自动化控制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3. 自动化控制数学模型: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数学模型;传递函数、状态空间表达式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自动化控制数学模型4. 常见传感器及其选用:介绍温度、压力、流量、位置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及选用方法。
教材章节:第四章 常用传感器及其应用5. 自动化控制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案例,如工业生产、交通运输、智能家居等领域。
现代控制系统第十二版课后习题1章答案中文版吐血整理
第1章控制系统导论基础练习题下面的系统都可以用框图来表示它们的因果关系和反馈回路(有反馈时)。
试辨识每个方框的功能,指出其中的输入变量、输出变量和待测变量。
必要时请参考图1.3。
E1.1描述能测量下列物理量的典型传感器:(a)线性位置(b)速度(或转速)(c)非重力加速度(d)旋转位置(或角度)(e)旋转速度(f)温度(g)压力(h)液体(或气体)流速(i)扭矩(j)力【解析】(a)位置传感器:用来测量机器人自身位置的传感器。
(b)转速传感器:是将旋转物体的转速转换为电量输出的传感器。
(c)重力加速度传感器:能够感知到加速力的变化的传感器。
(d)角度传感器:用来检测角度的传感器。
(e)转速传感器:是将旋转物体的转速转换为电量输出的传感器。
(f)温度传感器:指能感受温度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
(g)压力传感器:是能感受压力信号,并能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压力信号转换成可用的输出的电信号的传感器。
(h)流量传感器:测定吸入发动机的空气流量的传感器。
液体流量计传感器:用来测量各种导电液体介质的体积流量的传感器。
(i)扭矩传感器:将扭力的物理变化转换成精确的电信号的传感器。
(j)测力传感器:在受到外力作用后,粘贴在弹性体的应变片随之产生形变引起电阻变化,电阻变化使组成的惠斯登电桥失去平衡输出一个与外力成线性正比变化的电量电信号的传感器。
E1.2描述能实现下列转化的典型执行机构:(a)流体能到机械能(b)电能到机械能(c)机械形变到电能(d)化学能到运动能【解析】(a)液压马达、液压缸(b)电动机(c)形变发电装置(d)内燃机E1.3精密的光信号源可以将功率的输出精度控制在1%之内。
激光器由输入电流控制,产生所需要的输出功率。
作用在激光器上的输入电流由一个微处理器控制,微处理器将预期的功率值,与由传感器测量得到的,并与激光器的实际输出功率成比例的信号进行比较。
试辨识指明输出变量、输入变量、待测变量和控制装置,从而完成这个闭环控制系统的如图E1.3所示的框图。
自动化专业-控制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控制系统综合课程设计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检测与控制系统姓名:学号: ____班级:_________指导老师: __时间: ___摘要温度是日常生活中无时不在的物理量,温度的控制在各个领域都有积极的意义。
很多行业中都有大量的用电加热设备,如用于热处理的加热炉,用于融化金属的坩锅电阻炉及各种不同用途的温度箱等,采用单片机对它们进行控制不仅具有控制方便、简单、灵活性大等特点,而且还可以大幅度提高被控温度的技术指标,从而能够大大提高产品的质量。
因此,智能化温度控制技术正被广泛地采用。
本温度设计采用现在流行的AT89C51单片机,配以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该温度控制系统可手动设置温度上下限。
单片机将检测到的温度信号与输入的温度上、下限进行比较,由此作出判断是否开启报警装置并启动继电器以开启设备。
本设计还加入了常用的数码管显示,使得整个设计更加完整,更加灵活。
该设计已应用于花房,可对花房温度进行智能监控。
【关键词】AT89C51,单片机,控制,模拟目录摘要 (I)第一章前言1.1 温度控制系统设计发展历史及意义 (1)1.2温度控制系统的目的 (1)1.3温度控制系统完成的功能................................................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总体设计方案2.1功能简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2.2简述系统各模块.........................................................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温度传感器D318B203.1DS18B20简介 (4)3.1.1DS18B20封装与引脚 (4)3.1.2DS18B20的简单性能 (4)3.2DS18B20的工作原理 (5)3.3DS18B20的测温原理 (6)3.3.1测温原理 (6)3.3.2 DS18B20的温度采集过程 (8)第四章单片机接口设计4.1设计原则 (9)4.2单片机引脚连接 (9)4.2.1系统硬件图 (9)第五章硬件电路设计5.1主要硬件电路设计 (10)第六章软件系统设计6.1软件系统设计 (13)6.2程序流程图 (13)6.3系统C程序 (18)6.4运行结果 (35)附录 (3629)结束语 (3729)参考文献 (38)第一章前言1.1 温度控制系统设计发展历史及意义温度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如家电、汽车、材料、电力电子等 ,常用的控制电路根据应用场合和所要求的性能指标有所不同 , 在工业企业中,如何提高温度控制对象的运行性能一直以来都是控制人员和现场技术人员努力解决的问题。
自动化系统综合设计指导书2013.12
自动化系统综合设计
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
设计题目: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
通过电力电子技术、运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原理、电机拖动基础等课程的学习,初步掌握了自动控制系统的理论设计。
但是设计经验和动手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通过自动化系统综合设计,积累工程设计经验,锻炼动手能力,学会直流调速系统的调试方法。
二、设计任务
1、设计转速电流双闭环系统主电路及其保护电路
2、集成触发电路设计
3、转速调节器ASR及电流调节器ACR的设计
4、转速反馈和电流反馈电路设计
三、系统参数和性能指标
1、直流电机参数:1.5KW,220V,8.7A,1450 r/min ,电枢电阻Ra=2.55Ω
电机过载倍数λ=1.5,Ks=80,Tl=0.0788 s,Tm=0.14 s,速度给定和速度调节器的限幅值为10伏.速度反馈和电流反馈滤波时间常数为0.005S.
2、测速发电机参数:23W,110V,0.21A,1900 r/min,永磁式
3、主电路采用三相全控桥,进线交流电源:三相200V
4、转速和电流稳态无差,电流超调量小于5%,转速超调量小于10%。
调速范围D=10。
五、报告要求
1、手写不少于20页的设计说明书.
2. 对系统设计方案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说明系统工作原理。
3. 画出单元电路图,说明工作原理,给出系统参数计算过程。
4. 画出整体电路原理图,图纸、元器件符号及文字符号符合国家标准。
六、参考文献
1、王兆安电力电子技术第5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07
2、阮毅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第4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0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指导书课程设计名称:现代控制系统综合课程设计适用专业:12级自动化制订时间:2014.12.自动化工程系一、目的任务通过电气控制装置的设计实践,了解一般电气控制系统设计过程、设计要求、应完成的工作内容和具体设计方法。
通过设计也有助于复习、巩固以往所学的知识,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
PLC 设计必须满足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的要求,因此,设计之前必须了解设备的用途、结构、操作要求和工艺过程,在此过程中培养从事设计工作的整体观念。
课程设计应强调能力培养为主,在独立完成设计任务的同时,还要注意其他几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如独立工作能力与创造力;综合运用专业及基础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查阅图书资料、产品手册和各种工具书的能力;工程绘图的能力;书写技术报告和编制技术资料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1.基本原则(1)应能满足控制对象的工艺要求,保证能按工艺流程准确、可靠的工作。
(2)系统构成应力求简单、实用,系统易操作、调整,检修方便。
(3)设计合理,经济,能发挥PLC控制的优点。
2.基本步骤(1)工艺分析对一个控制系统进行设计之前,首先必须对控制对象进行调查,搞清楚控制对象的工艺要求、工作特点。
明确划分控制各个阶段的特点和各个阶段的转换条件,画出完整的功能图或控制流程图。
(2)机型选择机型选择包括功能选择、I/O点数确定和内存估计等内容。
(3)外部电路设计硬件部分的设计和配置包括外部电路设计、电气控制系统接线图、设计组件装置配图和外部电气原理图,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制作电气控制柜、操作台,进行PLC的安装和配线。
PLC的外围电路包括I/O接口电路、电源电路和接地电路、执行电路(电动机、电磁阀等)的主电路和一些不经过PLC的控制、保护电路等。
(4)程序设计在进行硬件配置的同时,可同步进行PLC控制软件的设计工作,主要任务是根据控制要求抱工艺流程图转换成梯形图控制程序。
应在熟练掌握PLC指令系统的基础上,充分合理地应用PLC 指令,最大限度地发挥PLC控制的优点。
在设计控制程序时,要注意将所使用到的软继电器(内部辅助继电器、定时器、计数器、数据寄存器等)列表,表明用途,作为系统设计的资料,以便在程序设计、调试和系统运行维护、检修时查阅。
(5)程序初调程序编制好后,可使用编程工具将程序输入PLC中,然后用开关板和PLC上的输出指示灯模拟输入信号和控制对象,进行程序功能的初步调试。
(6)联机调试软、硬件的设计、装配和模拟调试工作基本完成后,需要对PLC整个控制系统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在确认PLC的电源、外部接线和程序输入无误的情况下,便可接通电源,开始试调试,按照程序设计流程图的顺序逐步调试。
对一些待调整的参数进行现场整定和调整。
对调试中出现的问题,要对症查找原因。
属于硬件方面的问题,则改变配置、排除线路故障;属于软件方面的问题,则修改程序。
试运行的时间应足够长,尽可能让各种异常情况充分暴露、得到纠正,最后达到整个系统能准确、可靠地工作。
三、时间安排四、工作要求1.设计准备(1)对理论课程有较好的了解和掌握,根据课程进行必要的复习。
(2)在进实验室之前,必须根据进度要求精心准备设计内容,携带必要的设计资料,如书籍、图纸等,否则不准进入实验室。
(3)到图书馆借阅与课程设计题目相关的资料(三菱系列),包括:PLC相关书籍、PLC课程设计实例指导、PLC编程实例与技巧、PLC控制系统应用设计、PLC控制器系统开发实例、PLC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等。
2.设计要求(1)在接受设计任务并选定课题后,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应完成的设计内容,拟订个人工作进度计划,确定各阶段应完成的工作量,妥善安排时间。
(2)在确定方案的过程中应积极思考并主动提出问题,以取得指导教师的帮助,在此阶段提倡广泛讨论,做到思路开阔,依据充分。
(3)按照PLC的控制系统设计步骤及设计要点,根据具体课题任务及要求,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编程、调试与运行。
(4)掌握在PC机上,使用三菱公司的GX Developer编程软件来编制PLC应用程序,并下载到PLC中进行调试、运行。
(5)按以上设计步骤与设计要求编制出以下图纸:1)工艺流程图及外部信号分布图2)PLC电气控制系统外部接线图3)程序流程或功能图3.实验室要求(1)课程设计时间为:每天上午8:10---11:30,下午14:10---17:30。
(2)每位同学进入实验室后必须签到(考勤成绩),没有签到者视为旷课。
(3)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相关管理规定,注意设备用电安全,保证实验室卫生环境。
4.设计报告要求课程设计结束,每位同学必须按时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即设计报告)。
报告正文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1)概述所设计题目的内容、主要功能与工作原理。
(2)详细说明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包括控制要求、机型选择、I/O分配、外部电气连接图等。
(3)详细说明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包括设计流程图、顺序控制图、梯形图程序、指令表等;(4)系统调试,包括调试步骤、程序检查、运行情况及存在问题等课程设计报告的具体书写格式见附后的课程设计说明书规范。
五、成绩评定课程设计成绩评定的主要组成:(1)理论设计方案,演示所设计的系统,占总成绩30%。
(2)考勤情况,占总成绩10%。
(3)设计报告,占总成绩30%。
(4)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答辩),占总成绩30%。
(5)考核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直接认定为不及格:(1)未能按期完成规定任务,无故旷课超过3次( 含3次);(2)未上交设计报告;(3)抄袭他人的设计成果;(4)不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动手能力差,方案存在原则性错误,计算、分析错误较多;(5)设计报告条理不清、论述有原则性错误、图纸图表不规范、质量很差;(6)答辩过程中,主要问题阐述不清,对设计内容缺乏了解,概念模糊,问题基本回答不出。
六、参考资料[1]廖常初. 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编程方法与工程应用.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1.[2]文丽, 赵瑾. 三菱可编程控制器实验指导书. 湖南科技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3]郁汉琪. 机床电气及可编程序控制器实验指导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4]日本三菱公司. 三菱可编程控制器编程手册.[5]三菱GX-Developer教程.附:课程设计报告规范课程设计报告规范课程设计说明书是课程设计主要成果之一,一般应不少于3000字。
1)、说明书基本格式说明书可以手写或打印,书写要用黑或蓝黑墨水,书写工整;打印时正文采用5号宋体,A4纸,页边距均为20mm,行间距采用18磅。
文中标题采用宋体加粗。
2)、说明书结构及要求⑴封面(格式附后)包括:题目、系别、班级、完成日期、成绩及指导教师等项。
⑵课程设计评阅书⑶任务书(指导教师下发)⑷摘要摘要要求对内容进行简短的陈述,一般不超过300字。
关键词应为反映主题内容的学术词汇,一般为3-5个,且应在摘要中出现。
⑸目录要求层次清晰,给出标题及页次。
最后一项为"参考资料"。
打印时各章题序及标题用小4号黑体, 其余用小4号宋体。
(6) 正文正文应按照目录所确定的顺序依次撰写,要求论述清楚、简练、通顺,插图清晰整洁。
文中图、表及公式应规范地绘制和书写。
(7) 参考文献参照《湖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规范》。
湖南科技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题目: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年月日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20 —20 学年第学期专业:学号:姓名:课程设计名称:设计题目:完成期限:自年月日至年月日共周设计依据、要求及主要内容(可另加附页):指导教师(签字):批准日期:年月日设计题目一:全自动洗衣机控制系统设计一、控制要求(1)PLC投入运行,系统处于初始状态,准备好起动,起动时开始进水。
(2)水满(即水位到达高水位)时停止进水并开始洗涤正转。
(3)正洗15s后,暂停,暂停3S后开始洗涤反转,反转15s后暂停,暂停3s。
(4)若正反洗没有满3次,则返回从正洗开始的动作;若正反洗满3次,则开始排水。
(5)水位下降到低水位时开始脱水并继续排水,脱水10s即完成一次从进水到脱水的大循环过程。
(6)若未完成3次大循环,则进行洗涤报警,报警10s后结束全部过程,自动停机。
二、I/O分配输入:输出:X0 启动按钮Y0 进水电磁阀X1 停止按钮Y1 电机正转接触器X2 排水按钮Y2 电机反转接触器X3 高水位开关Y3 排水电磁阀X4 低水位开关Y4 排水电磁阀Y5 报警蜂鸣器三、设计要求1、画出PLC的输入输出设备的接线图;2、完成梯形图、指令表的程序设计;3、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二:四层电梯控制系统设计一、控制要求(1)电梯上升1)电梯停于某层,当有高于该层有呼叫信号时,电梯上升到呼叫层停止,例如电梯停在2楼,5楼呼叫,电梯上升到5楼停止。
2)电梯停于某层,当有高于该层多个呼叫信号时,电梯先上升到低的呼叫层,停4S后继续上升到高的呼叫层,最后停止在呼叫的最高层,例如电梯停在1楼,2、3、4层同时呼叫,电梯先上升到2楼,停4S后继续上升到3楼,停4S后上升到4楼停止。
(2)电梯下降1)电梯停于某层,当有低于该层呼叫信号时,电梯下降到呼叫层停止,例电梯停在4楼,2楼呼叫,电梯下降到2楼停止。
2)电梯停于某层,当有低于该层多个呼叫信号时,电梯先下降到高的呼叫层,停4S后继续下降到低的呼叫层,最后停止在呼叫的最高层,例如电梯停在4楼,3、2、1层同时呼叫,电梯先上升到3楼,停4S后继续上升到2楼,停4S后下降到1楼停止。
(3)电梯在上升过程中任何反向呼叫均无效。
(4)电梯在下降过程中任何反向呼叫均无效。
(5)数码管显示电梯的即时楼层位置。
二、I/O分配输入:S1、S2、S3----1、2、3层上升呼叫 S6、S5、S4----2、3、4层下降呼叫SIN----顶层信号,SIN0----底层信号SIN1、SIN2、SIN3、SIN4---一至四层运行信号输出:R1、R2、R3---1、2、3层上升呼叫指示R6、R5、R4---2、3、4层下降呼叫指示L1、L2、L3、L4---一至四层选层指示KM1----电梯电机正转(电梯上升)KM2----电梯电机反转(电梯下降)KMZ----电梯电机制动输入:S1—X3,S2—X2,S3—X1,S4—X0,S5—X11,S6—X10,SIN1—X7,SIN2—X6,SIN3—X5,SIN4— X4输出:R1--Y1,R2—Y6,R3—Y3,R4—Y4,R5—Y11,R6—Y10,KM1—Y5,KM2—Y0三、设计要求1、画出PLC的输入输出设备的接线图;2、完成梯形图、指令表的程序设计;3、完成课程设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