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合集下载

课堂教学渗透美育工作总结

课堂教学渗透美育工作总结

课堂教学渗透美育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美育工作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渗透美育工作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将美育工作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们必须认真思考和努力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从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出发,总结课堂教学渗透美育工作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希望能够给广大教育工作者们带来一些启发和借鉴。

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教育工作者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

可以通过音乐、美术、文学等多种形式的艺术教育来渗透美育工作,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审美情感。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美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课堂教学正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创造,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最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美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而课堂教学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教育工作者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让他们成为具有高度人文情怀的人才。

总之,课堂教学渗透美育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教育工作者们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

只有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够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渗透美育工作的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创造力和人文素养,让他们成为具有高度人文情怀的人才。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一、利用美的图形丰富数学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图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要学习和认识各种各样的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美育渗透在图形教学中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图形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建筑物、自然景观等,让学生思考这些图形的特点和美感,促使学生对图形的认识不再停留在形状本身,而是从中感受到美的魅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美术活动,让学生用各种材料制作各种各样的图形,从而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审美观念,同时也丰富了数学教学内容。

二、培养学生对数字的美的感受数字是数学的基础,也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培养学生对数字美的感受。

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有趣的数字故事,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字的神奇和美妙;还可以引导学生参加一些数字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感受到数字的乐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数学的计算中体会到数字之间的美感。

通过这些方式的引导,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字的美的感受,使他们在学习数学时更加愉悦和感到乐趣。

三、结合数学与美术的教学美术和数学是两门看似迥然不同的学科,但是通过教学的结合,可以使两者相互渗透,达到教学的双赢效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各种图形设计出美观的图案或者空间结构,让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运用到数学的知识,同时也体验到美术的乐趣。

可以让学生通过折纸的方式制作出各种图形,从而结合数学的几何知识和美术的造型能力;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简单的色彩组合,设计出美观的图案或者图形,从而培养学生对色彩和空间的感知能力。

通过这些活动的引导,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培养其美术修养,提高其审美情趣。

四、利用美育元素进行数学启发美育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其艺术修养,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美育的理念和方法,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美的力量,培养其对数学的热爱和求知欲。

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作为一门艺术学科,美术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实践意识,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

新课标提到“美术课程应凸显自身的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与愉悦性”,传统知识讲授的美术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新时代学生发展所需,只有加强美育渗透,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形成教学引导、激发他们的积极情感。

故此应升级授课方式,构建高效美术课堂。

在此,笔者依据自身教学实践,浅议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渗透的有效举措。

标签:小学美术;美术教学;美育;渗透1、促进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渗透的意义新课改的纵深推进,让教师更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1]。

美术作为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将助力他们的个性化成长与发展,让学生具有发现美、欣赏美的心灵与眼睛,赋予孩子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但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教师虽然更加重视教学创新,但施教重点仍局限于对学生绘画、手工制作等技能培养中,导致师生间沟通有限,美育渗透效果欠佳。

只有发挥学生的美术学习主体地位[2],教师应用多元授课能力,促进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贴近,才能体现学科育人优势、构建生动课堂,促进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意识、实践能力。

由此可见,在美术教学中关注美育渗透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2、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渗透的有效举措2.1充分发挥学科育人价值首先,為加强美与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鉴赏力,开阔其视野,应注重发挥美术欣赏的教学作用。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在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过程里,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审美对象进行把握和领悟,使他们产生审美愉悦。

其中,审美对象可以是壮阔的山河,让学生欣赏自然中的秀丽风光,感受自然之美,认识世界之广博,从而培养他们宽广的胸襟和开阔的视野,使其不为眼前的困境所阻挠;也可以是社会中的温情瞬间,例如:《童年》、《意外之吻》、《尼泊尔小孩》等摄影作品,让学生体会人间小事中蕴含的浓浓温情,以便培养他们善良、温和的性格;还可以是精美绝伦的工艺品,让学生感受我国灿烂的工艺品历史,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的研究 (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的研究 (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的研究一、研究背景在当前教育中,数学教学越来越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非仅仅关注其学术能力的提升。

同时,艺术教育也逐渐受到关注,得到更多的支持和推广。

因此,如何将美育教育与数学教育有效结合,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二、研究内容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在其中进行美育渗透。

美育教育主要包括美术、音乐、舞蹈等多个方面,我们在这里以美术教育为例进行研究。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三点:1、数学教学中的美术元素美术与数学之间并非毫无联系,数学中也存在大量美术元素,如几何图形、平面色彩等等。

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元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同时也感受到美术的魅力。

例如,在学习三维立体图形时,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些有趣的立体图形,在小组内尝试用纸板、颜料等材料制作自己的三维立体图形,从中感受到几何变化的美妙之处。

2、数学教学中的美术作品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不仅可以更准确地解释数学概念,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例如,在学习圆锥、圆柱体积时,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圆锥、圆柱体的艺术作品,让学生观察其中的规律和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

3、数学教学中的美术活动美术活动是美育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数学教学中也可以引入相应的美术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体验数学知识,并培养其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

例如,在学习数字1时,可以让学生在纸上画出数字1,然后将其用颜料涂满并制成小鱼等有趣的形状,营造出有趣的艺术氛围,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研究美育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逐渐得到应用,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科学合理的结合不同的美育元素,让其能够更好地与数学知识相互融合,形成有机的整体。

对于教师而言,应积极探索和学习美育渗透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更好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小学数学课堂让学生主动思考数学是一门基础科学,也是一门需要主动思考的科学。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的美育渗透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的美育渗透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的美育渗透1. 引言1.1 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数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培养学生思维、逻辑和分析能力的重要工具。

通过学习数学,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初中数学知识也是学生未来学习更高级数学和其他理工科学科的基础。

在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学生将接触到更深层次的数学知识,而初中数学知识的扎实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学习的效果和学术成就。

1.2 美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美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体现在许多方面。

美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

通过美学的引导,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和角度去感受数学的美感,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美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引入美学元素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美育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通过将美学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仅提高数学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创造力、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美育在数学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综合素质提升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2. 正文2.1 数学教学中的美学与美育数学教学中的美学与美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之美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

美学是一门研究美的学科,涉及美的产生、演变和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内容。

在数学教学中,美学的运用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力。

美育是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情趣,使其具备欣赏、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美育的目的是通过艺术、文学等多种形式的表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之美,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爱和兴趣。

数学教学中的美学与美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通过将美学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效果。

课堂教学中实现美育渗透德育有效化评课稿

课堂教学中实现美育渗透德育有效化评课稿

课堂教学中实现美育渗透德育有效化评课稿评课稿:实现美育渗透德育有效化的课堂教学导语:本评课稿对于如何实现美育渗透德育有效化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提供一种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实施方案,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引言美育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育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以考试教育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下,美育渗透德育的有效化实施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难题。

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美育渗透德育有效化,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的优秀人才。

二、问题分析1. 课堂教学中美育与德育的融合度不高。

当前,课堂教学往往只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德育素养的培养。

2.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有效的美育渗透德育的具体策略。

很多教师对于美育渗透德育的实施依赖于个人经验和直觉,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3. 学生缺乏主动参与、体验和创造的机会。

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积极主动地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三、解决方案1. 建立全面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将美育和德育与学科知识相结合,形成具有创新性和人文性的课程体系。

2. 强化教师的专业能力。

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帮助教师理解美育渗透德育的深刻内涵和实施原理,提高在课堂教学中的能力和水平。

3.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到美育渗透德育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学校和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如音乐室、美术室等,以及音乐、美术等相关的教学设备和教材,为学生提供实践和体验的机会。

5.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

6. 综合评价的引导。

在评价上,注重综合评价的引导,将美育渗透德育的成效纳入综合评价体系,充分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美育的教学渗透

美育的教学渗透

我国目前中小学生人数为2亿人,高校学生约4000万人,这意味着我们的艺术教育应该覆盖到2.4亿名学生身上。

艺术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促进作用,但实际上很多学校并不重视艺术教育,认为艺术教育与升学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很多学校对艺术方面的课持有开不开无所谓的态度。

有的学校一到初三艺术类课程就停了,有的学校音乐教师是数学教师兼任的,美育的资金和设备也存在各种问题。

由此可见,学校在审美教育与美育的渗透方面任重而道远。

一、审美教育的渗透审美教育(美育)的渗透是基础教育的新课题。

虽然审美教育是艺术类课程的主旨,但要真正渗透到中小学基础学科,仍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一是因为教师对审美教育的知识较缺失;二是教师缺少对所任学科内美育渗透的技能与途径。

事实上,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就可体现合适性或有效性,就蕴含了教学美的内涵;课堂上师生和教学内容的和谐,也能体现教学美。

教学美可以体现在多方面,这需要教师去探索、发现。

审美对象理论建立在这样的一种基本信念上:同一个对象,用不同的态度来对待它,用不同的观点来比照它,它会呈现不同的面貌。

正如朱光潜在《谈美》第一章《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中所说:“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这一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

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

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

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

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

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

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那股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1. 引言1.1 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和不可或缺的。

通过将美育元素融入数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培养审美情感和艺术鉴赏能力。

美育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对美的感知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积极、热情和有活力。

美育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心灵的成长。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美育的渗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1.2 美育渗透的意义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能够促进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而美育渗透的意义则更为深远,它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美的存在,更重要的是通过美的观察和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美育渗透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心和情感表达能力,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更加愉悦和自信。

美育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在于丰富和深化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感受,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提高学习效果。

在当今社会,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而美育渗透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将美育元素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 正文2.1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概念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概念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修养,通过美的表达和体验,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美育概念强调数学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知识和技能,更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使数学变得更具有吸引力和生活情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美育概念的核心是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现实生活中的美化元素相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活动,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美的存在和魅力。

浅议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议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议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美育是学校美育的主要内容,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善于在教材中挖掘美的因素,在教法上体现美的因素,以充分展示美的丰采,发挥美能效应,以美激趣,以美促智,以美育德,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能力,使美育和智育、德育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刨设情境一一学生在羹的氛围中萌生兴趣。

美外在形式的生动形象性正契合了儿童学习时的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因此,美的典型环境是激发其学习兴趣的极好手段。

本课教学时,吴晓秋老师创设了如下情景:以国庆阅兵典礼和天安门主题画面导人,通过灯笼数、红旗数、标语字数复习8、9,在9个小朋友放飞9个汽球的基础上,跑来一个小朋友,手里拿着一个汽球,自然导出新知,接着鼓励学生说说身边数量是10的事物(我有10只手指,我家有10盆花等);在初步认识10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拼摆,教师补摆,用学具小红花摆出三角形、圆形、四方形、梅花形图案;10的组成连线练习,把数写在红红的苹果图上。

这些画面、图案和教师简洁美观的板书、亲切生动的语言、优雅大方的仪表,和图文并茂的教例,构成一个动态组合,优化了课堂的物化环境。

学生沐浴在美好的氛围中,必然会产生愉悦之感。

这种情感体验对心灵的影响是无可替代的。

二、注重操作-一学生在美的情意中学会学习。

动作性的活动,对儿童学习中的理解,具有无比巨大的重要性。

这不仅是变抽象为直观,为理解架桥铺路,更因为手口眼脑的协调动作,需要其全身心投入,极大地激活了思维,使学习成为-种和谐活跃的身心运动。

本课中拼图案、摆小棒、比大小、对口令等系列活动,对完成本课教学目标无疑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学生在活动中的受益也绝不仅仅是10的认识这点知识。

在本课教学中,吴老师还有效地运用了合作学习的形式,并以游戏"找朋友"的全班大合作把全课活动推向高潮。

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也是学生道德成长的重要途径。

三、积极评价-一学生在美的心境中不断上进教师的每一次动情的评价不仅是学生前进的动力,也是沟通师生情感,达到共鸣,进而营造舒心、宜人的课堂人际环境的重要手段。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探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探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探析美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提高审美能力的教育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提高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以期为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注重文字的美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字的美感。

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选择优美的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注重朗读和背诵,让学生在朗读和背诵中感受到语言的音美和韵律的美感。

要注重课文的欣赏,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丽意象、优美语言和深层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对美的表达能力。

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或者课外阅读,丰富自己的想象世界,激发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朗诵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追求。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激发学生对美的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拓展多元的文化体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拓展学生的多元文化体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视野。

要注重文化体验的多样性,让学生通过不同种类的文学作品、音乐作品、美术作品,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素养。

要注重文化体验的深度性,让学生通过深入的文化体验,了解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

要注重文化体验的互动性,让学生通过文学赏析、音乐聆听、美术观赏等形式,参与到文化体验中去,提升学生对美的认知和理解。

四、注重课程的整合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程的整合性,让美育教育渗透到语文课程的各个环节中。

要注重语文课程和美术课程的联动,让语文课程中的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相互呼应,形成课程的内在联系,提升学生的跨学科应用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摘要】小学教师必须充分发挥本学科美育优势,启迪学生欣赏教材美;引入意境感受美;评析形式品味美;表情朗读抒发美;指导作文创造美;课外阅读欣赏美,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愉快教学,美化教学过程。

做到多渠道、多角度和谐共振,协同完成以美启真、扬善、怡情的教学任务【关键词】语文学科;美育;渗透美育即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发现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美育的渗透呢?下面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

一、凭借内容感知美语文是一门内容十分丰富的课程。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一下三方面的内容:1.自然美,是指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的美。

如描写日月星辰的有《太阳》、《看月食》、《海上日出》、《火烧云》;描写山川草木的有《黄山奇石》《桂林山水》、《草原》;描写花鸟虫鱼的有《荷花》《燕子》《大熊猫》;还有描写城市、人文景观的《北京》《长城》,等等。

这些课文中的描写的食物、景观,不仅再现了客观存在的自然美,而且也也表达了作者的审美情趣。

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从中获得自然美的感受又能提高欣赏美的能力。

2.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的美,也就是人类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里的美。

例如:表现革命斗争美的有《小英雄雨来》《飞夺泸定桥》《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表现劳动美的有《捞铁牛》《挑山工》;表现热心于科学研究的科学美的有《数星星的孩子》《达尔文和小松鼠》;还有表现人们心灵美的《诚实的孩子》《一个苹果》《伟大的友谊》,等等。

通过学习这些表现社会美的课文,学生将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对他们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塑造美好的心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艺术美,这里所讲的艺术美,是指作为课文所写的内容、对象的艺术美,而不是其体裁、结构、语言、表现手法等艺术形式美。

例如:《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描写了俄国画家列宾的名作,这是反映了绘画艺术的美;《月光曲》吧乐曲舒缓到高昂的变化和大海由平静到浪花汹涌的变化结合描写,创造出一种优美的艺术境界,表现了《月光曲》的节奏美、音韵美、和谐美等等。

小学体育教学中美育渗透的策略与方法

小学体育教学中美育渗透的策略与方法

小学体育教学中美育渗透的策略与方法引言美育渗透是指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美育教育元素,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本文将探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现美育渗透的策略与方法。

1. 融入艺术元素在体育教学中,可以融入丰富的艺术元素,如音乐、舞蹈和美术等。

通过选择适当的音乐或伴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使体育活动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运用美术技巧,创作与体育相关的艺术作品,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造能力。

2. 探索运动美学体育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运动的美感和协调性。

通过教授基本的体育技巧和动作要领,培养学生对运动的敏感度和审美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感受,例如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景观,欣赏运动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3. 拓展多元化体验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提供多样化的体验活动,开展一系列与艺术相关的体育项目。

例如,组织学生参与舞蹈比赛、绘画比赛或器乐表演等,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不同艺术形式,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综合能力。

4. 促进跨学科融合体育教学可以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以实现美育渗透的效果。

例如,可以结合语文教学,通过阅读关于体育运动的文章、诗歌等,让学生对体育的文化背景和艺术价值有更深入的理解。

此外,可以与音乐、舞蹈等学科进行协作,开展跨学科的艺术体验活动。

结论小学体育教学中实现美育渗透的策略与方法包括融入艺术元素、探索运动美学、拓展多元化体验和促进跨学科融合。

通过这些策略与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和创造力,全面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美育渗透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美育渗透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的美育渗透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教育理念的更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内容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道德礼仪和法律知识,而是逐渐融入了美育元素,成为了一种全面的素质教育。

美育渗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不仅可以丰富课程内容,更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化修养,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和优秀素质。

本文将从美育渗透的角度,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美育对学生的影响。

一、美育渗透的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美育渗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可以通过选取一些具有美育意义的话题和案例,丰富课程内容。

比如通过介绍一些具有正面价值观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和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感受美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潜能。

可以通过讲解一些贴近生活的法律知识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法律的公平和正义,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2. 教学方法在美育渗透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引导学生全面地了解和理解道德和法治知识。

比如在讲解美育课程内容的可以结合音乐、舞蹈、美术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法治知识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件的情节和判决结果,使他们深入地理解法律的实质和意义,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二、美育对学生的影响1. 培养审美情感美育渗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通过接触和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和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感受美的力量,激发他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感和鉴赏能力。

这对学生的心灵成长和文化修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 塑造良好品格美育渗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可以塑造学生的良好品格。

美育教育强调的是对美的追求和崇尚,这种追求和崇尚往往体现为对美德和正义的向往和追求。

通过接触一些具有正面价值观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和历史事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品格和行为习惯。

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8)

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8)

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本论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问题,通过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三个方面来分析数学教学中美育的渗透与实践。

本文将结合教学实例来说明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一、美育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美育是指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艺术活动与美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造能力和文化素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美育体现为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和欣赏数学之美,同时也能够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和实践体验来探索和发现数学之美。

美育与数学教学的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还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感受美感受美是通过艺术欣赏与体验,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存在。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美妙的数字和图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之美。

例如,在学习欧拉公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欣赏有关欧拉公式的图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图形的美妙。

在学习三角函数中,可以通过黑板绘制和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感受到三角函数的美妙与普适性。

通过给学生多方面的数学感性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之美的追求。

三、欣赏美欣赏美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欣赏艺术作品,来体验艺术之美。

在数学教学中,欣赏美可以体现在学习中的任务设计和教学内容上。

例如,在学习计数学时,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统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从而让学生体验到计数学的实用性和艺术性。

在学习几何学时,可以通过讲解和操练,让学生掌握各种几何图形的特征和属性,欣赏几何学中的对称和比例之美。

让学生在欣赏中学习、在学习中欣赏。

四、创造美创造美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和创新,来实现艺术之美。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数学实践和探究,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主动创造属于自己的数学之美。

例如,在学习平面几何时,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多种几何图形,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发明”中学习。

在学习数字时,可以让学生编写数字故事、游戏等,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感性认识和创造性想象力。

学科中渗透美育实施方案

学科中渗透美育实施方案

学科中渗透美育实施方案在当今社会,美育已经成为学科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美育教育,学生不仅可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还可以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因此,如何在学科教育中渗透美育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学科中渗透美育的实施方案。

首先,学科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美育素养和专业知识。

他们需要了解美育的基本理念和教育目标,能够将美育与学科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美育素养,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学生,激发他们对美的兴趣和热爱。

其次,学科中渗透美育需要结合学科教学内容,设计丰富多彩的美育教育活动。

比如,在语文课上,可以通过诗词歌赋的教学,引导学生欣赏优美的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在数学课上,可以通过几何图形的绘制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美感;在历史课上,可以通过教授历史文物和古代艺术品,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学到学科知识,还可以感受到美的魅力,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另外,学科中渗透美育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丰富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和文化传统,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美的享受。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渠道,了解到更多的美育资源,拓宽自己的美育视野,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最后,学科中渗透美育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

学校应该加强美育教育的宣传和推广,让全校师生都认识到美育的重要性。

教师要积极参与美育教育活动,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引导学生感受美的力量;学生也要积极参与各种美育活动,主动学习和欣赏艺术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综上所述,学科中渗透美育需要教师的专业素养、丰富多彩的美育教育活动、现代科技手段的支持,以及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

只有这样,学科中的美育教育才能真正落地生根,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各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共同推动学科中美育的实施方案,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美育

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美育

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美育美育是指通过艺术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感素养。

然而,科学教学与美育教育看似相距甚远,很少在教学中结合起来。

本文探讨如何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美育,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实验设计与美学科学实验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我们可以从实验设计的角度渗透美育元素。

在实验设计时,可以注重以下几点来增强美育效果:- 美观设计:将实验器材摆放整齐、有序,注重颜色的搭配和形状的美感,使实验室成为一个具有艺术感的空间。

- 观察与表达:培养学生观察力,鼓励他们用美丽的描写来表达实验现象,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

2. 教学展示与艺术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展示来渗透美育教育。

如下几个方面可供参考:- 图表设计:将科学实验数据设计成图表或图像,注重图表的布局、颜色的搭配和字体的选用,使其呈现出美感。

- 多媒体展示: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科学实验与艺术元素相结合,例如使用动画、音乐等方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艺术性。

3. 学科交叉与创新美育教育与其他学科有很好的融合性,可以通过学科交叉来实现创新的教学方式。

如下几个方面可供参考:- 艺术创作:在科学教学中引入艺术创作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艺术来表达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 文学融入:将科学知识与文学作品结合,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来探索科学的美妙,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通过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建立艺术氛围,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表达能力,进而促进科学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以上是关于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浅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浅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渗透一、引言美育渗透是指将美育元素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当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也能够感受到美的魅力,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美育的渗透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界的美,使得他们对物理学科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本文将从美育渗透的概念、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案例以及渗透的效果和对学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二、美育渗透的概念美育渗透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让他们能够热爱美,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

这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高中物理课堂中,要注重美育渗透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美的存在。

三、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实际案例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美育渗透可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比如在学习机械运动规律时,老师可以通过一些美轮美奂的物理实验来引入,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到物理现象的美,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又比如在学习光学方面的知识时,老师可以引入一些光影艺术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理解光的传播规律。

这些都是美育渗透的具体案例。

高中物理课堂中还可以注重在物理实验中融入美育元素。

比如通过设计一些具有美感的物理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美的存在。

又在进行实验时,老师可以布置学生拍摄实验的过程,并通过照片展示在教室中,让学生通过图片来感受实验的美,这也是美育渗透的一种方式。

四、美育渗透的效果和对学生的影响美育渗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美育渗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得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

在教学实践中,美育渗透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培养其对美的热爱和追求,对于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美育渗透的教学,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对物理学科的理解和认识,使得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美育是指以美的观念和审美能力为目的,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以及主动欣赏美的情感和表现美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通过美育的渗透,可以不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使他们更加热爱语文,更加善于表达,更加具有创造力。

一、美育与语文教学的结合1. 文学作品的欣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可选择文学作品进行欣赏。

比如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诗歌或者散文,让学生通过欣赏这些作品来感受美的情感和美的表现。

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 语文课堂的设计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段来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比如可以通过配乐朗读诗歌,通过美术作品赏析文学作品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对语文的热爱。

3. 学生作文的指导4. 语文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美育是一项全面的教育,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将美育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比如可以与音乐、美术等学科进行跨学科教学,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感受美的情感和美的表现。

三、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1. 提高语文素养通过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让学生在欣赏优秀文学作品的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语文。

2. 培养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3.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美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使学生更加具有创造力。

通过欣赏美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受到启发,从而在写作中表现出更多的创造性,培养自己的创造力。

4.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3篇

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3篇

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精选3篇(一)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是指在语文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的教学方法。

首先,通过文学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如诗、散文、小说等。

这些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思想和艺术表现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培养其审美情趣。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审美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其次,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也能够渗透美育的内容。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活动,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同时表达个人对美的追求和理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注重表达的美感和艺术性,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再次,语文课堂中可以引入各种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戏剧等,通过欣赏、演绎和创造,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戏剧片段等进行学习和欣赏,同时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戏剧表演等艺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综合素质。

最后,语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也是美育渗透的重要途径。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通过阅读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并引导学生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领略到美的魅力,同时也为学生的整体发展和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精选3篇(二)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总结和反思,积累了一些关于语文教学的成长体会。

首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能力、兴趣、风格都有所不同,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例如,对于文学阅读,有的学生喜欢小说,有的学生喜欢诗歌,有的学生喜欢散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来引导他们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科教学在美中绽放
--------浅谈学科教学中美育渗透
杨润美
【摘要】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

教师在教学前认真研究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生个
性特点,努力挖掘学科知识体系中“美”的素材;在教学活动中自觉争当好学生的“美的启迪
者”,引导学生去赏析学科知识中的“美”,引领学生在求知过程中享受知识的探究“美”;在
教学评价中展现学科人文美,当好学生鉴赏“美”的“伯乐和导游”,以美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教师、学生、美育
众所周知:“教学是一门科学,同时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好的艺术作品能给人以无限“美”的感受,而低劣的艺术作品让人“品之如同嚼蜡”。

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过程,实质上也是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是“美”的创造与赏析的过程。

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强调了教学的“科学性”,忽略了教学“艺术性”,填鸭式的向学生灌输知识;片面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忽略知识的“灵动性”;强化了知识“结论的真”,忽略知识“探究的美”;关注了学生学习结果的“绩”,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的“美”。

造成学生误以为学习就是被迫记住一大堆机械定律和呆板的公式,是一种机械的,生硬的、毫无乐趣可言的活动,从而让学生产生惧学心理,厌学的情绪,进而不再学习!这与当前的教育思想,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相违背的。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美育,使“科学”与“艺术”有机地结合,让教学由“机械”转变成“优美”,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及对新知识的探究性。

创造性地开展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笔者谈些粗浅看法,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努力挖掘学科中“美”的素材,给学生当好赏析美的“导游”
有些教师认为技校所开设的学科,特别是机电类专业学科根本无“美”可言,有的只是“冰冷的机械”、“深奥的电子”。

记得罗丹大师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是的,美是到处都有的,我们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机电类专业学科也是如此!
例如《金属工艺学》,有些老师认为这是一门抽象、深奥、空洞、枯燥、繁杂、缺少系统性的学科;而在我眼里,《金属工艺学》一是件极优美的艺术品,它聚材料学的神奇美、加工工艺的创造美、机械设备的精妙美于一身,尤如一个被赋予了“灵魂”的“人”,鲜活且灵动,神秘却又真实。

如《金
属工艺学》中的“铁碳合金相图”(见图1),一个由七八条线条组成的简简单单的图形,却揭示了:(1)不同成分的铁碳合金的组织随温变化而变化的规律;(2)同一温度下,铁碳合金的组织随含碳量变化而变化的规律;(3)铁碳合金的性能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规律;(4)铁碳合金的性能随含碳量变化而变化的规律;(5)铁碳合金生产、应用的基本规律。

这不正是极致的“简洁美”、“灵动美”和“神奇美”吗?在《金属工艺学》中,同样的“美”还有很多,如“应力与应变图”、“C曲线”、“减压器”、“射吸式焊炬”等等,多得难以列举。

图1 铁碳合金相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美”的素材,并引导学生去赏析这些“美”,当好学生鉴赏“美”的“导游”。

二、循循善诱,诱导学生探究知识,当好学生探究“美”的“启迪者”
在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关注知识的“传”,而轻视了知识的“授”,习惯于告知学生知识的“果”,而忽略了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因”,学生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是被迫记住一大堆机械定律和呆板的公式,使学生的学习成了一种机械的,生硬的、毫无乐趣可言的活动,少了主动与创造,也就少了享受“主动的乐趣美”与“创造的成就美”的机会。

例如在“弯曲件料长的计算”环节的教学时(图2),一些老师直接把料长的计算公式告诉学生,让学生带入公式进行计算就事了,而我则是如此进行:
(1)带领学生分析该弯曲件总料长L=L1+L2+L3(L3――弯曲区中性层的弧长),让学生明确白计算的关键在于L3。

(2)提问:谁记得弧长公式? (技校的学生,答案肯定是——不知道!)
微笑着再问:谁记得圆的周长公式?(此时,很多学生都会给出正确的答案)
(3)带领学生由周长公式推导出弧长公式:
圆:圆心角为360度,圆周长3602L r π=(小
学知识)
1度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12360180r r L ππ== α度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180r L απα=• (4)结论12180L L L πρα=++
(中性层的半
径用ρ表示)
当我带领学生推导完时,学生会不由自主的
发出会心的微笑,我知道,他们已经感受到了学
习其实并不难,学习原来也可以如此简单。

诱导
学生用已经掌握的、简单的知识,推导出还没有掌握的、复杂的知识,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享受探究奥秘的“美”。

当好学生的“启迪者”,让学生在你的启迪下去探索“美”,去享受探索者的乐趣。

三、摆脱老生常谈的“匠气”,多一分灵动活泼的“灵气”
一些教师,习惯于照本宣科地传授知识,教学跳不出教材,教材上有什么,他就讲什么;教材上怎么写,他就怎么讲,他所做的只不过是把知识由书本上罗列到黑板上,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熟练的“搬运匠”。

这样的教学刻板、生硬、
乏味,这样的教学,毫无乐趣!而有灵气
的教学鲜活、灵动且富有乐趣,常常给人
美感的愉悦。

如金属材料,人们都觉得金
属材料是冰冷的、机械的、生硬的、死板
的,没有活性的死的物质,因此在材料拉
伸试验的“应力应变曲线”的教学时(图
3),如果只是把“弹性变形阶段”、“屈服
阶段”、“强化阶段”、“局部变形阶段”等
知识一一罗列出来,这样,学生很难理解图3 应力应变曲线 OA---弹性变形阶段、BD---屈服阶段
DE---强化阶段、EF---局部塑性变形阶段
图2 弯曲件料长计算
材料受力与变形之间的关系与规律。

但若用“警察审讯罪犯”为例,带领学生分析警察提供犯罪证据与罪犯认罪之间“斗智斗勇”过程,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会罪犯在被审讯时的心理活动:开始,警察提供一点证据,罪犯承认一点事实,此时,如果警察否定了证据,则罪犯立刻就会翻供(弹性变形阶段);接着,警察会把罪犯搁置不理一段时间,而此时,罪犯的心理活动并不会因警察不审讯而停止,他会考虑很多,他会紧张、恐惧、慌乱,甚至屈服,主动向警察承认一些犯罪事实(屈服阶段);但这一阶段不会持续很长时间,罪犯很快就会恢复理智,想让他承认更多的犯罪行为,就必须提供确实的证据(强化阶段);审讯到最后,证据确凿,罪犯不得不彻底放弃抵赖,承认所有犯罪事实(局部变形阶段)。

用人的心理活动过程,来理解材料的受力与变形,把人当成一种特殊的“材料”,进而把材料看成一个特殊的“人”,一个具有灵性的、鲜活的“人”。

这样既抓住了学生的“心”,又调动了学生的“脑”,还让学生明白——学习,要把学习的对象看作“有灵性的”、“鲜活”的“生命体”来研究,这样,你才能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才会有“美”的感受。

四、在教学评价中展现学科人文美,做学生学习、长成的“伯乐”
在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忽视了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只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忽略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只用学生学习结果来评价学生,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这样的评价,不仅打击了差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漠视了中等生的上进心,还助长了优等生的自大自负心理,对学生的成长十分不利。

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应以增进情感体验为导向,加大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作业批改中适当的运用一些激励的评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学习信心;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注意对学生平时表现适时记录,记录下学生的点滴进步,并及时给予表扬;采用民主评议的方式,在课堂上,让学生轮流给认真学习的同学加分,让学生在民主评议的气氛中激励自己;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对学生的答案不用简单的“对”与“错”判定,对于学得好的学生,在给予他们充分肯定的同时,要中肯地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及改进的方法,让他们感到学无止境,而对于差生,则要以肯定为主,哪怕他们的答案离题千里,也要努力从不同的角度来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并引导他们得出正确的答案,这样让他们也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逐渐培养起他们自强自信的良好心态,使他们驱走内心的自卑,树立创造者的自尊,带着自信走向成功;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能急于指出错误,而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尽量让学生自觉纠错于无痕之间,凸现宽容,体现人文的关怀,让学生在学科教学中感受到人文的“美”。

总之,教学活动是一门艺术,也是美的发掘、创造和享受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充分挖掘学科知识体系中“美”的素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奥谜;灵性化地处理教材,引领学生在求知过程中享受知识探究的“美”,使“学科教学”与“美育艺术”有机地结合,让教学由
“机械”转变成“优美”;动态、人性化地激励学生美的闪光点,展现学科人文关怀的“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以美的化身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提高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仇春霖. 大学美育, 第二版[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O1O.
2.席勒, 徐恒醇. 美育书简[M] .北京: 中国文联, 1984.
3.叶上雄. 教育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O09.
4.冯忠良, 伍新春, 姚梅林, 王健敏. 教育心理学, 第二版[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