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心理学教学纲要与研究型学习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心理学教学纲要与研究型学习资源
[摘要]本文建构了音乐心理学的教学内容和过程纲要,系统整理和提供了音乐心理学的研究和学习的文献和资源。
[关键词]音乐心理学;纲要;学习与研究;资源
问题和动议
改革开放以来,心理学随着整个社会对人的关注得以迅速的发展。由于以实验为基本方法的心理学本来就是舶来品,故而,总体看,中国的心理学不得不一方面回顾和整理西方的心理学发展历史,总结其中的流派和学说,归纳现行的研究范畴和方法,一方面基于这些知识和手段展开心理学的本土化工作。20多年来,心理学在中国的进步是显著的,比如,诸如认知神经科学这样的前沿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心理学家的重要课题。
与之相比,国内的音乐心理学走的路子与上述情况存在较大的差距。由于具备较为系统的心理学训练的专业队伍单薄,音乐心理学的文章虽然微薄地积累着,其中绝大多数是教学体验自陈,或者是基于心理学常识对音乐实践的心理、行为的现象描述或主观撰写。当然,多年来确有颇有建树的系统研究和著述问世,①但是,总体的研究和教学情况在起点和水平方面是不平衡的。一些同仁的共识是,音乐心理学在国内发展的根本问题,还是在于这门学科的基础的教学建设。没有基础的教学建设,这个局面将会持续下去,谈不上大面积的根本性的进步。
音乐心理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就内容而言,即便在研究生的教学层次,仍然作为教科书的书目,有些是十分陈旧的。例如,在某学校研究生教学中开列的作为主要教科书的陈旧的译本,有译自二战之前英国的一位心理学教师Buck在皇家音乐学院开设的普通心理学课程,原著于1944年以Psychology for Musicians②为标题出版。作为音乐教育心理学或教学法的教材译本,其原著还有美国1931年出版,由Mursell和Glenn撰写的The Psychology of School Music Teaching。如果出于音乐心理学文献的历史研究,这类书籍当然可用,但是这也仅仅涉及了全部有关书籍的百分之一、二而已。在21世纪初的今天,仍然把六七十年前的文献的译本作为主要教科书,尤其是作为研究生的教材,肯定是落伍的。
问题出在哪里?答案很简单:其一是我们的书店和多数图书馆里找不到这个学科的全面的文献,这里说的是来自全世界的文献。其二是阅读原文尚没有成为大多数读者的意识和能力。
解决问题的入手办法有两个,一是编撰;二是翻译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教学建设。早在20年前,笔者曾萌发第一种想法,不过最终没有系统地去做,因为后来认为音乐心理学还处在一个前科学阶段,它提供的知识不足以直接解决现实提出大问题,另外还认为既然是心理学,就必须实验,比已有音乐心理学文献提供的结果更为重要的应该是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选题。
权衡这两种方式,面对越来越迫切的教学建设的需求,笔者目前的动议是,可以一方面发展音乐心理学的本土化研究,另一方面依据紧迫的教学需求,系统地回顾、跟踪和评估音乐心理学的西文著述的历史和发展,选定前沿的内容,形成这样一套音乐心理学的教学体系:直接采用代表世界前沿发展水平,全面反映这个学科的研究的方法、范畴、内容、结论和问题的,尽可能避免作者的流派偏见的原版的音乐心理学教科书。
为了便于学生阅读原版教科书,有必要将原版教科书翻译为汉语。为了增进学生对教科书中的原意的直接理解,同时增进外语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有必要将教科书给予进一步的加工,使之成为原文和汉译的双语对照版本,而最为便捷的记载方式是电子版本的方式。
设计一套教学纲要,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材的双语交流方式、学生的研究型学习方式等过程、供学生个体和群体进行学习和研究的资源。
根据这个纲要实施教学的尝试。
基于上述系统的想法和文本的准备,又恰逢北京师范大学近年来在各学科推行讲座课程,而该校艺术与传媒学院为笔者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通过音乐心理学的讲座课程,在讲授内容的新颖性,双语教学,通过提供必要的研究方法、新颖的研究课题和充足的研究资源来鼓励学生尝试研究型学习等方面有所探索。也正是这样一个机会,使笔者得以把自己编制的一套教学纲要实施于北京师范大学讲座课程的教学中,并在教学的探索中,在双语教学、项目教学、研究型学习等方面,着手教学尝试。以下是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研究型学习、以及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提纲挈领的介绍。
内容和过程纲要
基于Hodges主编的Handbook of Music Psychology的原文版本,[1]以及笔者的中文翻译版本(音乐心理学手册),[2]笔者选取了以下范畴,作为教学内容的纲要。这个纲要覆盖的内容是比较全面的,既包括传统的实验音乐心理学必须涵盖的声学、心理声学、听觉过程的神经和生理机制、感知觉、记忆、情绪、以及心理和行为测量、学习等内容,还包括了与音乐心理学有关的人类学、社会学、生物学、以及认知神经科学的新进展。
当然,下述内容是不可能仅仅通过教师的讲授在一个学期或学年完成的,而必须根据教师的判断有选择地在课堂给予讲解,并依据的学生学习和研究兴趣有选择地进行课外的阅读和研究。
1、音乐心理学导论
历史
现状
展望
理论的发展
课程的更新
音乐的形上学研究
音乐和相关的前沿课题
2、人的音乐性
音乐是人类的普遍特质
音乐在人性中的重要性:生物差异;适应性;文化演进;符号行为;感情;娱乐;宗教;技术;知识;审美感受性。
人类音乐性的进化论:节奏是生命过程的基础、母婴连结与音乐行为的生存益处、语言获得与音乐行为、独特的认识方式、音乐与社会组织。
音乐性的遗传论与习得论:音乐能力属性的遗传论研究;音乐能力属性的习得论研究;遗传论与习得论的融合;音乐能力属性与其他人类属性。
3、物理学的和心理声学的基本过程
振动
传播:行波的特性;干扰、反射、吸收、折射、衍射。
驻波
听觉环境:混响
心理声学现象
振动的物理属性与音的心理参量之间的准平行关系及必要的界限;音量与密度的关系和区别;清晰度、近似性;升沉、协和、不协和;结合音;最小可觉差。
4、听觉机制和音乐知觉
听觉机制:外耳、中耳内耳及其功能;从耳到大脑:上行听觉传导、听觉皮层。
音高、响度、音色和音长的知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