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学设计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5f9de3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2b.png)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培养学生对哲学思想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1.2 教学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定义和区别。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历史上的发展。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现实世界的解释。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概念和思想。
第二章: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理论。
让学生了解唯物主义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培养学生对唯物主义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2.2 教学内容唯物主义的定义和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
唯物主义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解释。
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历史发展。
第三章: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理论。
让学生了解唯心主义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培养学生对唯心主义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3.2 教学内容唯心主义的定义和基本观点。
唯心主义的历史发展。
唯心主义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解释。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历史发展。
第四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比较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异同。
让学生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和影响。
培养学生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2 教学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异同。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和影响。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和局限性。
采用比较法和学生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异同和应用。
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反思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培养学生对哲学思想的批判性思维和思考能力。
5.2 教学内容学生反思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学生分享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个人理解和思考。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教学设计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06b8a2e647d27284b7351ec.png)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框是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主要学习唯物主义的含义及其三种形态,唯心主义的含义及其两种形态等基础知识。
承接前一框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的知识,本框主要介绍唯物主义的3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2中基本形态,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关知识,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来指导日常生活实践。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熟记: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含义。
2、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仅具有从属的意义。
3、运用:学会判定什么样的观点是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区分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二)能力目标是学生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的相关知识来分析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反对唯心主义,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指导我们的日常生活实践。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2、教学难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四、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为主,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同学们,现在开始上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二课第一框有关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我们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
第一框主要讲了三个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2.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具体内容。
3.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具体内容包括两个方面:(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①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思维。
②唯心主义:思维决定存在(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①肯定回答:可知论②否定回答:不可知论3.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高二政治教案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
![高二政治教案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4e0514ccbff121dc36831c.png)
高二政治教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
(一)、唯物主义
◇课堂探究:你同意这位学者对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理解吗?谈谈你的看法。
◇探究提示:不同意。
唯物主义承认存在决定思维,唯心主义承认思维决定存在,不能以追求物质满足看成是唯物主义,也不能以追求精神满足看成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者也追求精神的满足,唯心主义者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能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意义上使用,如果给它们加上别的意义,就会造成混乱。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课堂探究:(1)上述材料所反映出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还是唯心主义的? (2)简要辨析上述观点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探究提示:(1)上述材料所反映出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通用3篇)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通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867106d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1a.png)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通用3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篇1教学设计授课日期:课题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课时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识记:(1)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3)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理解: (1) 正确熟悉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2))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分析:(1)从古今中外闻名思想家的著作、论断来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2)从现实生活中的详细事例推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力量目标:(1)提高超辨是非的力量;(2)比较、分析的力量;(3)抽象思维力量。
3、态度、价值观目标:本课学习,了解哲学进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教学重点会考考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形态高考考点考点1古代朴实唯物主义的特点考点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考点3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考点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考点5主观唯心主义考点6客观唯心主义教学难点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及主要代表观点使用教具常规教学工具,多媒体方法点津列举古代思想家的闻名言论,进行分析、推断。
分析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言行并结合本课学问进行归类、总结。
课型讲授分析授课时数2教学过程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同学活动:“同学讲坛”提前布置,由2名同学在收集资料,仔细备课的基础上分别讲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关学问,老师在此基础上补充。
(提示:观点介绍中要把握基本观点、观点的局限性、代表人物或是闻名命题举例等三个方面)(一)唯物主义1.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打算意识2.三种基本形态(1)古代朴实唯物主义a.基本观点否认世界是神制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b.局限性a.这些观点只是一种珍贵的猜想,没有科学依据;b.它把物质归结为详细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简单问题简洁化了。
高中思想政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d9f748cbb4cf7ec4afed0f0.png)
1.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2.能力目标: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提高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生活与实践,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二、重点和难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图表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四、教具:多媒体课件,传统板书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五、课时安排:1 课时六、教学过程温故知新: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什么?3、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是什么?4、本课讲述的哲学上的“两个对子”是什么?【导入新课】【合作探究】活动一:有人认为唯物主义就是一味追求物质财富的满足,专门迷恋于物质享受的人;唯心主义者则是追求心灵世界的满足,追求远大理想,相信社会进步的人。
你赞同这种观点吗?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不同意。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承认存在决定思维,唯心主义承认思维决定存在,不能以追求物质满足看成是唯物主义,也不能以追求精神满足看成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者也追求精神的满足,唯心主义者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能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意义上使用,如果给它们加上别的意义,就会造成混乱。
【讲授新课】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及其观点:二、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1、播放PPT,学生思考: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分别是什么?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
——泰勒斯(古希腊)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王充(东汉)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赫拉克利特学生回答:进步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6e0cae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8b.png)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对哲学思考的兴趣1.2 教学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定义哲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概念思维导图:让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梳理哲学知识结构第二章:唯物主义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让学生掌握唯物主义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对唯物主义的思考能力2.2 教学内容唯物主义的定义和基本观点唯物主义的发展历程:古代唯物主义、经典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唯物主义与自然科学的关系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发展历程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理解唯物主义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唯物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第三章:唯心主义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让学生掌握唯心主义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对唯心主义的思考能力3.2 教学内容唯心主义的定义和基本观点唯心主义的发展历程:古代唯心主义、经典唯心主义、现代唯心主义唯心主义与人文科学的关系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发展历程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理解唯心主义与人文科学的关系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唯心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第四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比较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异同培养学生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比较的思考能力4.2 教学内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主要区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人类思想的影响4.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异同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思维导图:让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梳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知识结构第五章:总结与展望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并巩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5.2 教学内容回顾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主要观点和发展历程讨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展望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未来的发展趋势5.3 教学方法讲授法:总结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主要观点和发展历程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思考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第六章:唯物主义与自然科学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唯物主义与自然科学的密切关系让学生掌握自然科学发展史中的唯物主义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自然科学问题的能力6.2 教学内容唯物主义在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作用经典力学、量子力学、相对论等自然科学理论中的唯物主义思想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唯物主义哲学的挑战与证实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唯物主义与自然科学理论的关系实验观察: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体会唯物主义在自然科学中的应用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研究具体的自然科学领域,分析其中的唯物主义思想第七章:唯心主义与人文科学7.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唯心主义与人文科学的相互关系让学生掌握人文科学发展史中的唯心主义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唯心主义观点分析人文科学问题的能力7.2 教学内容唯心主义在人文科学理论发展中的作用文学、艺术、道德、宗教等人文科学领域中的唯心主义思想现代人文科学研究对唯心主义哲学的挑战与证实讲授法:讲解唯心主义与人文科学理论的关系案例分析:组织学生分析具体的人文科学案例,体会唯心主义在人文科学中的应用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研究具体的人文科学领域,分析其中的唯心主义思想第八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8.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8.2 教学内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应用现实生活中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案例分析个人成长过程中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8.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现实生活中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具体应用案例分析:组织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案例第九章:批判性思维与哲学思考9.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批判性思维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哲学思考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哲学观念批判性思维的定义与方法哲学思考的基本要求与方法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批判性思维与哲学思考中的应用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批判性思维与哲学思考的基本方法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哲学思考的能力第十章:课程总结与拓展学习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本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与收获培养学生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哲学的兴趣与探究精神10.2 教学内容课程主要知识点的回顾与总结拓展学习资源与建议课程总结与反思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总结课程的主要知识点与收获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学习体会与感悟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引言补充说明:本章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认识,理解哲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概念。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j教案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j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57bc9e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fb.png)
一、教案概述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重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3. 教学难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和联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定义(1)唯物主义: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唯心主义: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2. 第二节: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1)基本观点: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基本方法: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3. 第三节: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1)基本观点: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2)基本方法:辩证法和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引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概念。
2. 授课:分别讲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两种主义。
3. 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和联系。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2. 结合现实生活,举例说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期中期末考试:设置有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问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4.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六、教学内容3. 第四节: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唯物主义强调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唯心主义强调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意识的体现。
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4)
![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人教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c199194d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5b.png)
一、案例背景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二学生来说,这是一个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的知识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个概念,我设计了一节以生活案例为主线,融合哲学思考的教学活动。
本节课旨在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掌握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在案例选择上,我选取了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成功与失败”主题,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哲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关爱社会、关爱他人、关爱自然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它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注重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有机结合,以期全面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和哲学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确保每一节课都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我也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案例导入:通过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成功与失败”案例导入,使学生能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种教学方式符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能够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为后续的哲学知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反思与评价:我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评价能力。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错误,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持续学习和成长。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学设计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ea7e8f127284b73f342501f.png)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识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及基本形态,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和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的能力2.科学精神通过案例探究、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辨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典型观点,并对其各自的基本派别概括分析,能用辩证的思维评析3.法治意识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4.公众参与参与课堂学习任务的合作探究,加深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派别的理解,提高对哲学理论的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二、考核要求获取和解读、逻辑推理能力三、教学重难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四、教学过程综合探究一①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②“水”是万物的本原(泰勒斯)③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④原子就是物质,就是世界的本原(伽森狄)⑤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⑥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陆九渊)⑦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⑧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子夏)⑨“绝对精神”产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黑格尔)⑩“理生万物”、“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朱熹)判断上述各观点哪些是唯物主义哪些是唯心主义?两者的根本分歧是什么?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二、唯物主义1.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综合探究二①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③“水”是万物的本原(泰勒斯)④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⑤原子就是物质,就是世界的本原(伽森狄)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1)上述分别属于唯物主义中的哪种具体形态?2)简要分析上述观点的合理性或局限性。
2.基本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关键词:水、火、土、金、木、阴阳、气、形等)①合理性: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正确。
高中思想政治2.2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优秀教案
![高中思想政治2.2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21c921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58.png)
课题课型授新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含义以及根本形态;学会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世界的不同认识形成了不同的哲学,各种不同的哲学总是在相互辩难中开展,应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重点难点重点: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根本形态难点:区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根本形态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来源:学§科§网]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法、学情探究: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思考: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谈谈你的看法。
一、唯物主义1、唯物主义的观点: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2、唯物主义的三种根本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来源学科网]共同的观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局限性:只是猜想,没有科学根据。
把物质归结于具体的物质形态。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3〕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观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优点: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根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开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广阔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材料:安瑟伦“上帝万能论〞、高尼罗的反驳二、唯心主义1、唯心主义的观点:意识决定物质2、唯心主义两种根本形态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练习:区分以下观点3、哲学的“两个对子〞〔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辩证法:联系、开展、全面的观点形而上学: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三、课堂总结一、唯物主义1、唯物主义的观点:物质决定意识2、唯物主义三种根本形态[来源:]二、唯心主义1、唯心主义的观点:意识决定物质2、唯心主义两种根本形态3、哲学的“两个对子〞四、随堂练习。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教案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f12d8f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81.png)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概念及其区别。
2. 让学生掌握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典型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3. 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哲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概念及其区别。
2. 古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3. 近现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及其对唯物主义的发展。
5.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概念、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现象。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解和看法。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哲学的基本问题。
2. 讲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概念及其区别。
3. 介绍古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4. 介绍近现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5. 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唯物主义的发展。
6. 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现象。
7.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总结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概念及其区别。
2. 列举古代、近现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3. 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唯物主义的发展及其意义。
4. 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现象,并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体会。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3. 通过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以及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哲学辩论,让学生在辩论中深入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差异,并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2.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人教必修4)
![2.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人教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5e4a6e62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72.png)
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设计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这种教学策略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哲学知识,形成批判性思维。
3.小组合作,提高互动性
案例中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法,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课堂氛围,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为他们的未来社会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二)问题导向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有效手段。我将设计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如“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如何看待世界起源的?”、“为什么说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等。通过问题链的形式,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哲学知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认识到哲学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站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高度看待国家和社会问题。
3.激发学生对哲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他们能够正确看待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2.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人教必修4)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高中政治课程中,哲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世界观。本案例以高二政治(人教必修4)第二章“哲学的基本问题”中的2.2节“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为主题,结合当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设计一系列具有实用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活动。通过对比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两种哲学思想的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思维品质。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教案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49a6f4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5c.png)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概念及其区别。
2. 使学生掌握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唯物主义的概念及其基本观点2. 唯心主义的概念及其基本观点3.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与联系4.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哲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5. 运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概念、观点及在哲学史上的地位。
2. 难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如何运用这两种观点分析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概念、观点及历史地位。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与联系,促进学生思考。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唯物主义的概念及其基本观点。
2. 第二课时:介绍唯心主义的概念及其基本观点。
3. 第三课时:讲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4. 第四课时:分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哲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5. 第五课时:运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实例。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运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关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教材或相关阅读材料。
2. 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概念和观点。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关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信息。
八、教学建议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2. 结合实际生活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教学设计23:2.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教学设计23:2.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bd9cf753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80.png)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各种形态;了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古今中外的哲学思想的了解,加深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解;用对比的方法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各种形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实践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高中政治学习方法,也经过了前面入门知识的学习,但是对初学者来说,哲学知识仍然较为抽象、深奥。
为此在处理教材方面,必须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情境,化抽象为具体。
三、重点、难点:1.重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如何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各种形态。
2.难点: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的基本观点和局限性。
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位企业家接受采访时说:“我过去生活担子很重,所以我一心努力挣钱,可以说那时我是唯物主义者。
现在物质条件好了,我更多的是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所以我现在是唯心主义者。
”你们是否赞同他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解呢?那么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什么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通过此实例,让学生明确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解的典型误区)活动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教师:展示漫画:甲乙二人在激烈的争论提问:甲乙二人的争论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的?学生:观看漫画,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讲解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的的观点。
然后展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比较表学生:根据教材回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活动3: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教师:讲述唯物主义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展示图片:第一组: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生的本原是“火”;中国古代五行学说认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
高中政治必修4教学设计16:2.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优质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4教学设计16:2.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c358103186bceb19e8bbc8.png)
课题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识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学会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初步具有正确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播放视频:《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
设疑:结合视频和课本知识,找出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的基本观点、优点、局限性。
多媒体展示7个观点,请学生判断这些观点分别属于唯物主义的哪种基本形态。
认真观看视频,阅读课本,找出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的基本观点、优点、局限性。
结合所学,对7个观点进行判断。
通过视频,生动形象的展示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的基本观点、优点、局限性,加深学生的理解。
通过对7个观点的判断,巩固所学知识。
多媒体展示唯心主义的几个典型观点,设疑:唯心主义有哪两种基本形态呢?怎样区分它们?
对教师展示的观点进行思考、分析,对唯心主义有初步的认识。
通过几种观点的展示,承上启下,顺利过渡到关于唯心主义的教学。
多媒体展示材料: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英)贝克莱
教学重点
准确理解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的基本观点和代表言论。理解近代形而上学的局限性。理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的基本观点和代表言论。理解近代形而上学的局限性。理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学生分析
高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高中政治学习方法,经过对前面哲学入门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哲学知识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是,相对初学者来说,哲学这门学科的概念、知识仍然较为抽象、深奥。为此,在处理教材方面,必须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情景,化抽象为具体。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9c3f16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c8.png)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概念及其历史背景。
2. 使学生掌握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主要观点和区别。
3. 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概念解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含义,阐述两者之间的区别。
2. 唯物主义的历史发展介绍唯物主义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到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过程。
3. 唯心主义的历史发展阐述唯心主义从古代主观唯心主义、近代客观唯心主义到现代存在主义等流派的发展过程。
4.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分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物质与意识、客观存在与主观认识等方面的根本分歧。
5.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探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科学技术发展等方面的应用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及其区别。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辩证思维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详细讲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含义及其历史背景。
3. 分析历史发展:介绍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历史发展过程。
4. 阐述区别:分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物质与意识等方面的根本分歧。
5. 应用探讨:探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主要观点及其区别。
2. 思考现实生活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具体应用,举例说明。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准备参与小组讨论。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授:评价学生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概念、历史发展和区别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合作意识、辩证思维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j教案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j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985870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72.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概念及其内涵。
2. 使学生掌握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3. 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定义2.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形态3. 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形态4.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与联系5.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概念、观点及应用。
2. 难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概念、观点及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实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4. 实践法: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概念及内涵。
2. 第二课时:讲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形态。
3. 第三课时:讲解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形态。
4. 第四课时:分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5. 第五课时:探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考核学生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的掌握情况。
3. 考查学生运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4. 评价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情况。
七、教学准备工作1. 准备教案、课件及相关教学资源。
2. 收集现实生活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案例。
3. 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安排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八、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问题。
2. 讲解基本概念:介绍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概念及内涵。
3. 阐述基本观点:讲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形态。
4. 分析区别与联系:分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2.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教学设计高二政治(人教必修4)
![2.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教学设计高二政治(人教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0a548d4b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26.png)
3.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哲学理论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请举例说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生活中的应用。”
2.作业量合理,避免给学生造成过重的负担,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消化。
3.鼓励学生合作完成作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作业批改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4.教师强调哲学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哲学理论思考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关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知识,确保学生对基本概念、代表人物及其观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基本概念及其区别的小论文,字数在800字左右。要求论文结构清晰,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能够体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
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3.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如选择题、简答题等,检测学生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本概念及其区别,这是本章的核心知识点,也是学生难以掌握的地方。
2.掌握哲学史上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这是学生容易混淆的部分。
高二政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设计
![高二政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29e12fd581b6bd97e19ea6c.png)
高二政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设计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个相对的哲学派别,也是高二政治哲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政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一)、唯物主义◇课堂探究:你同意这位学者对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理解吗?谈谈你的看法。
◇探究提示:不同意。
唯物主义承认存在决定思维,唯心主义承认思维决定存在,不能以追求物质满足看成是唯物主义,也不能以追求精神满足看成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者也追求精神的满足,唯心主义者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能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意义上使用,如果给它们加上别的意义,就会造成混乱。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课堂探究:(1)上述材料所反映出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还是唯心主义的?(2)简要辨析上述观点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探究提示:(1)上述材料所反映出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
(2)上述观点属于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但是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但是,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Materialism and Idealism"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教学设计
授课日期:
课题
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课时
教学
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1)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3)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理解:(1) 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2))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分析:(1)从古今中外著名思想家的著作、论断来分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2)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判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能力目标:(1)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2)比较、分析的能力;(3)抽象思维能力。
3、态度、价值观目标:本课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教学重点
会考考点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形态
高考考点
考点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考点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
考点3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考点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考点5主观唯心主义
考点6客观唯心主义
教学难点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及主要代表观点
使用教具
常规教学工具,多媒体
方法点津
列举古代思想家的著名言论,进行分析、判断。
分析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言行并结合本课知识进行归类、总结。
课型
讲授分析
授课时数
2
教学过程
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学生活动:“学生讲坛”提前布置,由2名学生在收集资料,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分别讲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关知识,教师在此基础上补充。
(提示:观点介绍中要把握基本观点、观点的局限性、代表人物或是著名命题举例等三个方面)
(一)唯物主义
1.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三种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a.基本观点――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b.局限性
a.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b.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c.代表人物――古希腊的泰勒斯、阿那克西米尼、赫拉克
利特、德谟克利特(集大成者);在中国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其代表人物是王夫之、范缜、张载等。
举例:泰勒斯认为“水”是世界的本原;阿那克西米尼认为“空气”是世界的本原;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世界的本原;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西周时已形成的“五行学说”,把世界的物质本原归结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到后来宋明时期张载、王夫之等哲学家提出的“元气学说”,把世界的物质本原归结为“元气”。
万物气聚则生,气散则死。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a.基本观点――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它克服了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直观猜测的缺陷,有了科学的根据,并用这种物质观批判宗教唯心主义,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
举例:又称资产阶级唯物主义,产生17世纪英国,发展于18世纪法国,到达顶峰是19世纪德国
b.局限性
a.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
b.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并不是唯物的(“意见支配世界”)
c.代表人物――霍布斯、培根、洛克、狄德罗、霍尔巴赫、费尔巴哈等人
举例:这种机械性的特点典型地表现在关于“人是机器”的论述之中,他们的分析方式是: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利维坦》“物质世界是一个大机器,是各种机械的集合,一个活生生的人也不过是一架完全按力学规律运动的机器而已,心脏不过是发条,神经不过是游丝,关节不过是些齿轮,甚至连欲望、忿怒、爱情、恐惧等情感活动,也是纯粹机械原因引起的。
”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a.基本观点――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b.地位――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c.代表人物――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
(二)唯心主义
1.基本观点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两种基本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
a.基本观点――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b.代表人物――德国的费希特、英国的贝克莱大主教、中国的孟轲、王守仁
举例: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
(2)客观唯心主义
a.基本观点――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b.代表人物――柏拉图、黑格尔、中国的老子和庄子(道生万物)、朱熹
举例:把某种“客观精神”当作世界万物的本原的哲学学说,这种“客观精神”,在古希腊柏拉图那里叫“理念”,在黑格尔那里叫“绝对精神”,中国古代哲学家朱熹则称之为“理”。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阵营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在于对物质和意识关系谁是第一性的回答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
why:
因为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举例:形而上学主要是静止的、片面的、孤立的观点看问题,代表人物是笛卡儿、斯宾诺莎、洛克、莱布尼茨等人,以及法国唯物论者;如事物“是非此即彼的,矛盾的双方中正确者必居其一。
”牛顿:“绝对空间,就其本性来说,与任何外在的情况无关,始终保持着相似和不变。
”“绝对的纯粹的数学的时间,就其本身和本性来说,均匀的流逝而与任何外在的情况无关。
”辩证法的集大成者是黑格尔《小逻辑》。
一般来说,形而上学最终容易陷入唯心主义泥潭,辩证法很容易出现完全思辨的唯心主义。
3.反对二元论的错误观点
举例:笛卡儿认为,所有物质的东西,都是为同一机械规律所支配的机器,甚至人体也是如此。
同时他又认为,除了机械的世界外,还有一个精神世界存在,这种二元论的观点后来成了欧洲人的根本思想方法。
课外作业
1. 结合课堂的学习和自己的阅读收获,给每一个哲学学派收集1-3个经典的哲学命题,体验其中的哲学原理。
2.完成作业本的题目。
课后体会
本节课从哲学的基本问题出发,根据对第一性问题的回答引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进而学习了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三个基本形态以及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两个基本形态,在学习中要主义各种哲学学派的基本观点和代表人物,最好能分析和体会他们观点中的局限性。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