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人工智能课程AI3-II HerbrandTheorem [兼容模式]
清华 人工智能专业 课程
清华人工智能专业课程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领域,自20世纪50年代起便开始逐渐发展,并在当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清华大学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的高等学府,一直致力于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与教育。
在清华大学的人工智能专业课程中,学生将有机会深入学习该领域的核心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为未来从事人工智能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课程简介清华大学的人工智能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人工智能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该课程涵盖了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算法与模型、深度学习、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全面了解人工智能领域的机会。
二、核心理论与模型在人工智能专业课程中,学生将系统学习人工智能的核心理论与模型。
教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灵机、逻辑推理、信息论、贝叶斯统计等。
通过对这些理论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为后续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三、深度学习与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分支,深度学习与机器学习在课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学生将学习到包括但不限于人工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等在内的各种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的方法和应用。
通过实际案例的研究和实践,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些先进的技术,并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四、自然语言处理与计算机视觉在当今社会,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人工智能专业课程将教授学生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学生将学习到文本分类、命名实体识别、机器翻译、图像识别、目标检测等相关内容,并通过实践项目来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五、实践项目与实习机会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人工智能专业课程中设有实践项目和实习机会。
学生可以参与该领域的研究项目,通过实践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经验。
此外,清华大学还与多家知名企业、科研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有机会接触真实的工作场景,提前了解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和需求。
人工智能 -课程简介+课程大纲模板
人工智能-课程简介+课程大纲模板(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人工智能理论与应用》课程简介课程编号:A0940111课程名称:人工智能理论与应用学分/学时:3/48先修课程:《数据结构》、《离散数学》和《高级程序设计语言》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性质:限选考核方式:考查考核形式:大作业、实验评估建议教材:人工智能教程,王士同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2月第2版内容简介:(200字以内)(黑体五号)1、人工智能研究的发展和基本原则: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人工智能研究的发展;人工智能研究的成果;人工智能研究的基本原则;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2、一般图搜索:回溯策略、图搜索策略、无信息搜索过程、启发式图搜索过程、搜索算法讨论。
3、与或图搜索问题:与或图的搜索、与或图的启发式搜索算法AO*、博弈树的搜索。
4、谓词逻辑与归结原理:命题逻辑、谓词逻辑基础、谓词逻辑归结原理、HERBRAND定理。
5、知识表示:知识、知识表示、知识观、产生式表示方法、语义网络表示、框架表示以及其他表示方法。
6、不确定性推理方法:不确定性推理的基本问题、贝叶斯网络、主观贝叶斯方法、确定性方法、证据理论。
7、机器学习:机器学习概论、实例学习、基于解释的学习、决策树学习、神经网络学习、知识发现与数据挖掘。
8、高级搜索:基本概念、局部搜索算法、模拟退火算法、遗传算法等。
人工智能理论与应用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课程编号:A0940111学分:3学时:48 学时(讲课学时:32 实验学时:16)先修课程:《数据结构》、《离散数学》和《高级程序设计语言》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议教材:人工智能教程,王士同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2月第2版主要参考书:(1)高等学校规划教材:人工智能原理及其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王万森 2012(2)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第4版) 蔡自兴、徐光佑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开课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修订日期:2015年4月一、课程说明(黑体五号)人工智能是一门综合性前沿学科,是计算机学科的重要分支。
清华大学学习视频教程下载,有需要的千万别错过
da清华大学(英文名:Tsinghua University),地处北京西北郊繁盛的园林区,是在几处清代皇家园林的遗址上发展而成的。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曾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
1912年,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
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
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
清华大学的初期发展,虽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学校十分重视研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
清华大学《运筹学》共40讲学习梦想家园/thread-232-1-1.html清华大学《C++语言程序设计》周登文 48讲学习梦想家园/thread-371-1-1.html清华大学《数据结构》(c语言)严蔚敏48讲学习梦想家园/thread-1547-1-1.html清华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视频教学共28讲学习梦想家园/thread-233-1-1.html清华大学《计算机原理》王诚 64讲学习梦想家园/thread-328-1-1.html清华大学《模式识别》林学訚 32讲学习梦想家园/thread-375-1-1.html清华大学《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汤志忠 48讲学习梦想家园/thread-374-1-1.html清华大学《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温冬婵 64讲学习梦想家园/thread-356-1-1.html清华大学《JA V A编程语言》许斌32讲学习梦想家园/thread-354-1-1.html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原理》朱晓燕48讲学习梦想家园/thread-329-1-1.html清华大学《编译原理》张素琴吕映芝64讲学习梦想家园/thread-330-1-1.html清华大学《软件工程》刘强48讲学习梦想家园/thread-327-1-1.html思想道德修养清华大学/thread-327-1-1.html清华大学《C++语言程序设计》周登文48讲学习梦想家园/thread-2-1-2.html清华大学《模拟电子技术》华成英56讲学习梦想家园/thread-38-1-2.html《清华大学概率论讲座》(WMA格式)[光盘镜像]学习梦想家园/thread-3-1-2.html清华大学《离散数学》王宏48讲学习梦想家园/thread-372-1-1.html清华大学肖鹰《美学与艺术欣赏》视频教程 24讲学习梦想家园/thread-35-1-1.html清华大学《组合数学》黄连生48讲学习梦想家园/thread-373-1-1.html清华大学《数据库系统概论》冯建华48讲学习梦想家园/thread-358-1-1.html清华大学《宽带网络交换技术》刘斌 48讲学习梦想家园/thread-355-1-1.html清华大学《模拟电子技术》+ 视频教程华成英 56讲/thread-38-1-3.html清华大学柳冠中《设计事理学方法论》视频教程 6讲/thread-36-1-3.html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导论》马少平 32讲/thread-238-1-3.html清华大学《计算机图形学》秦开怀视频教程 48讲/thread-2897-1-2.html。
高级人工智能课程设计
高级人工智能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高级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术,掌握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
2. 使学生掌握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核心领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现状及政策导向。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编程语言(如Python)实现简单的人工智能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提高学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科技伦理观,认识到人工智能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及其潜在风险。
3. 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认识到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优势和潜力。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以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人工智能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包括人工智能的定义、分类、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参考课本相关章节,梳理人工智能的发展脉络。
2. 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介绍机器学习的基本原理、算法及应用,重点讲解深度学习技术,如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等,结合课本实例进行分析。
3. 自然语言处理:讲解自然语言处理的基本任务、技术框架,以及常见应用,如情感分析、机器翻译等,结合教材案例进行讲解。
4. 计算机视觉:介绍计算机视觉的基本概念、技术方法,以及应用领域,如目标检测、图像识别等,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实践操作。
5. 人工智能应用与伦理:分析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探讨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伦理问题,如隐私保护、算法偏见等,结合教材进行讨论。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人工智能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第二周: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第三周:自然语言处理第四周:计算机视觉第五周:人工智能应用与伦理本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程目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以教材为依据,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高级人工智能知识,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3、《人工智能通识教程》(第2版)教学大纲20240710
《人工智能通识教程》(第2版)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人工智能导论/ 人工智能概论• 课程代码:• 课程英文名称:AI-Introduction• 学时与学分:理论学时32,课外实践学时16,总学分2• 课程性质:必修课(选修课)• 适用专业:人工智能、大数据、计算机等工科专业(其他各专业)• 先修课程:略• 后续课程: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智能机器人等二、课程目标学习本课程,通常旨在为学生奠定坚实的人工智能基础知识,培养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基本技能和理解能力。
以下是主要学习目标,可能会根据不同课程设置有所差异:1. 理解人工智能基础: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主要分支领域(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2. 理论与技术基础:学习和理解支撑人工智能的核心算法和理论,包括搜索算法、知识表示、推理方法、决策制定、学习理论等。
3. 实践技能培养:通过编程实践和项目作业,掌握至少一种编程语言(如Python)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以及如何使用常见的AI框架和库((如TensorFlow、PyTorch)。
4. 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分析和解决人工智能问题的能力,包括如何定义问题、选择合适的技术路线、设计并实施解决方案。
5. 伦理与社会责任:讨论人工智能技术的伦理和社会影响,理解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算法偏见等议题,培养负责任的AI开发与应用意识。
6. 创新与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批判性地评估现有的AI技术,激发创新思维,探索AI在新领域的应用可能。
7. 沟通与团队合作:通过团队项目,提升与他人合作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及有效沟通研究成果和想法的能力。
8. 持续学习能力:鉴于AI领域的快速变化,课程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跟踪技术进展,适应未来可能出现的新技术、新理论。
这些目标旨在为学生构建一个全面的人工智能知识框架,不仅关注技术细节,也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技术的社会影响和伦理考量,为学生将来在AI 领域的深入研究或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90%
离散型 Hopfield 网 络 、 连 续 型
Hopfield 网络、卷积运算、池化、卷
积网络的手写体数字识别。
人脑视觉机理、深度学习的基本思
40% 50% 40%
10%
想、人工智能的概念、人工智能研宄的
基本内容、神经元数学模型
合计
100% 100% 100%
100%
各考核方式占总成绩权重(自行賦值)
掌握连续 Hopfield 神经网络 用于优化计算的
一般步骤。
掌握连续 Hopfield 神经网络的
结构和运行机制,理 解连续 Hopfield 神经 网络用于优化计算
的基本原理。能够针
对创新点开展切实 有效的理论和应用 研究
目标 5.1
注:1.此表可用于课内实践教学环节或某门综合实践课程
2.实验类型:选填”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实习类型:选填“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
对人工智能课程
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 工程实际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的各个章节产生
性。
兴趣,从而促进
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宽阔的
支撑指标点:5.2 能够在物 学习热情,在之
专业视野,具有计算机软硬件 联网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 后的理论教学中
相关产品分析、开发、测试和
能更好地理解技
维护能力,能够用系统的观点 建模、模拟或解决过程中, 术的先进性与实
实习项 号
目名称
教学内容
实验 学或实思政融 时 习 类 入点
型2
学生学习 预期成果
课程目标
做
实验要
参 考 A*
具有批
熟悉和掌握启
A* 算 法 算 法 核 心 代
人工智能原理 北京大学 2 PartIBasicsChapter2IntelligentAg (2.1.1)
Artificial IntelligenceSchool of Electronic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Peking UniversityWang Wenmin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ntents:☐Part 1. Basics☐Part 2. Searching☐Part 3. Reasoning☐Part 4. Planning☐Part 5. LearningPart 1. Basics Contents:☐1. Introduction☐2. Intelligent Agents2. Intelligent Agents Objectives 教学目的⏹Overview several approaches for AI.纵览AI的各种研究途径。
⏹Discuss the nature of intelligent agents, the diversity ofenvironments, and the resulting menagerie of agent types.讨论智能体的性质、环境的多样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类型的智能体。
2. Intelligent Agents Contents:☐2.1. Approaches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2.2. Rational Agents☐2.3. Task Environments☐2.4. Intelligent Agent Structure☐2.5. Category of Intelligent Agents2.1. Approaches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ntents:☐2.1.1. Cybernetics and Brain Simulation☐2.1.2. Symbolic vs. Sub-symbolic☐2.1.3. Logic-based vs. Anti-logic☐2.1.4. Symbolism vs. Connectionism☐2.1.5. Statistical Approach☐2.1.6. Intelligent Agent Paradigm☐In 1940s and 1950s, a number of researchers explore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neurology, information theory, and cybernetics.1940年代至1950年代,许多研究者探索神经学、信息论和控制论之间的关系。
国外人工智能课程设计
国外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对技术在社会和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
具体学习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理解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掌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了解技术的最新发展和趋势。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如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智能推荐等;•具备编程和实践能力,熟练使用相关编程语言和工具;•能够进行项目的需求分析、设计、实现和评估。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到技术对社会和科技发展的积极作用和影响;•关注技术所带来的伦理、法律和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概念:的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前景;2.基本原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基本原理和方法;3.技术应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智能推荐等典型应用案例;4.编程实践:使用相关编程语言和工具进行项目的开发和实现;5.发展趋势: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挑战和机遇。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应用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技术的应用和价值;3.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编程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一种现代的方法》;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如《深度学习》、《机器学习》;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教学PPT、视频动画等,以直观展示技术的原理和应用;4.实验设备:准备计算机、编程环境、相关硬件设备等,以便进行编程实践。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五级框架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五级框架作者:钟柏昌顾荣桢来源:《中国科技教育》2024年第04期如今,以自然語言处理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改善人们生产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茧房、算法陷阱、欺诈舞弊等挑战。
在此背景下,开展扎实有效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显得极为重要。
当前,国内外学者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目标定位颇具共识,即它并非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并非少数人的教育,而是提升未来公民均需掌握的基本生存能力——人工智能素养[1-2]。
人工智能素养的培养离不开高质量的人工智能教育资源。
虽然目前相关课程资源的开发并不鲜见,但绝大部分来自高等教育领域,需要学习者具备较高的理工科专业基础,并不适用于中小学师生。
毋庸置疑,人工智能的跨学科性和前沿性决定了其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这显然与人工智能素养的普及培养存在矛盾。
能否有效解决这个矛盾,决定了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开展的成败。
为此,本文构建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五级进阶框架,通过降低门槛、逐层递进的方式提升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
为帮助读者理解,本文以“停车场自动抬杆系统的优化”为例,设计并详述了基于五层进阶框架的项目式教学案例作为参考。
拾级而上: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五个层级对人工智能教育进行分层的做法并非鲜见,国内外已有一些研究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例如,《美国K—12 人工智能教育行动计划指南》将人工智能教育分为K—2 年级、3—5 年级、6—8 年级、9—12 年级4 个阶段[3]。
又如,国内《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指南》根据小学、初中、高中3 个阶段分别对人工智能课程内容提出不同要求[4]。
然而,这些研究主要是从学段角度进行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分层,缺乏学理依据的说明。
同时,学段分层对大部分成熟学科而言可能是合理的,但对于人工智能这种新兴学科而言则力有不逮:一方面是人工智能处在快速发展阶段且学科体系尚不成熟,简单作学段内容切分难以周全;另一方面是人工智能技术存在门槛过高的问题,对人工智能技术作简单条块切分无法有效降低中小学生的进入门槛。
人工智能导论全套课件
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挑战
计算机视觉技术面临的挑战包括光照变 化、噪声干扰、遮挡问题、运动模糊等 。
VS
未来发展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视 觉技术将更加成熟和高效。未来,计算机 视觉技术将更加注重实时性、鲁棒性和自 适应性,同时将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 域。
06
人工智能伦理、法律与社会影响
01
各国政府正在制定相关法律和监管政策,以确保人工智能技术
的合法、合规和安全使用。
知识产权保护
02
对于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重要问题,需
要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
跨国合作与国际法规
03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全球化发展,跨国合作和国际对社会的影响与未来趋势
1 2
应用场景
如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推 荐系统等。
深度学习原理与框架介绍
神经网络模型
通过模拟人脑神经元之间的连接 方式,构建多层神经网络模型。
反向传播算法
通过计算输出层与目标值之间的误 差,反向调整每个神经元的权重, 使整个网络的输出结果更加准确。
深度学习框架
如TensorFlow、PyTorch等,提供 了丰富的深度学习算法和工具,方 便用户进行模型训练和部署。
深度学习
神经网络结构、反向传播 算法、卷积神经网络等。
03
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
机器学习算法与应用场景
监督学习算法
如线性回归、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等,用 于根据输入特征预测输出结果。
非监督学习算法
如聚类分析、关联规则挖掘等,用于发现数 据中的模式和结构。
强化学习算法
通过与环境的交互来学习策略,适用于机器 人控制、游戏等领域。
史忠植 高级人工智能 电子课件(pdf)第一章
图灵测试
The Turing Test
•1950: Alan Turing的文章 “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 Mind, Vol. 59, No. 236, pp. 433-460提出图灵测试
2012-02-26 史忠植 高级人工智能 8
2012-02-26 史忠植 高级人工智能 22
人工智能的五个基本问题
(1) 知识与概念化是否是人工智能的核心? (2) 认知能力能否与载体分开来研究? (3) 认知的轨迹是否可用类自然语言来描述? (4) 学习能力能否与认知分开来研究? (5) 所有的认知是否有一种统一的结构?
2012-02-26
2012-02-26 史忠植 高级人工智能 13
人工智能的发展
知识工程时期
•1981: 日本政府宣布日本五代机(first-generation computer) 计划(即智能计算机) •1982: John Hopfield 掀起神经网络的研究 •1983: MCC (Microelectronics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Corporation)成立(Bobby Inman 任主任) •1984: Doug Lenat在Bobby Ray Inman的劝说下在MCC开始Cyc的研 究 •1986: Thinking Machines Inc 研制联结机器 (Connection Machine) •1987: LISP机器市场开始暗淡 •1988: 386芯片使得PC机速度可以与LISP机器媲美 2012-02-26 14 史忠植 高级人工智能
高级人工智能
第一章 绪论
史忠植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教学大纲-人工智能通识教程-周苏-清华大学出版社
《人工智能通识教程》课程教学大纲周学时:2 总学时:32(理论32,建议安排课前阅读与课后学习实践)先修课程:无课程描述: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与应用。
人工智能当前主要的研究与开发方向是模拟、延伸与扩展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涉及的技术包括思考的工具、基础概念、规则与专家系统、模糊逻辑与大数据思维、包容体系结构与机器人技术、机器学习、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智能代理、群体智能、数据挖掘与统计数据、智能图像处理、自然语言处理、自动规划和未来的人工智能等方面。
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见各章介绍。
第1章思考的工具(课时数:2)教学内容:【未来已来】动物智能:聪明的汉斯1.1 计算的渊源1.2 巴贝奇与数学机器1.3 计算机的出现1.4 人工智能大师【作业】【研究性学习】“神奇”的动物智能与对人工智能的憧憬教学要求:了解人类计算活动的渊源,了解计算机的诞生,了解人工智能大师图灵和冯·若依曼。
(1)导读案例(可选)。
结合本书,以电子稿形式提供了“导读案例”(【未来已来】),用一个个小故事的形式讲述在人工智能化了的“未来”年代,人们是如何工作、如何生活的,工作方式和生活与现在相比有何变化,着眼于“我们如何灵活应用这一技术”,来“开动对未来的想象力”。
(2)研究型学习小组活动。
本课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需要通过学习小组,以集体形式开展活动。
为此,请邀请或接受其他同学的邀请,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
小组成员以3到5人为宜。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
《人工智能清华大学》课件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 科研成果转化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负责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清华大学科技园:提供创业孵化和投资支持 清华大学校友会:提供校友资源和人脉支持 清华大学与政府、企业合作:共同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案例:清华大学研发的智能 语音助手“小冰”,已广泛应 用于手机、智能家居等领域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等领域取得了重 要成果
清华大学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清华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际奖项和认可
学科历史悠久,底 蕴深厚
师资力量雄厚,拥 有众多知名教授和 学者
科研实力强大,拥 有多个国家级重点 实验室和研究机构
清华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清华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有着深厚的研究基础和实力,特别 是在自然语言处理方面,有着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和突破。
研究方向:图像处 理、模式识别、计 算机视觉等
研究内容:图像分 类、目标检测、图 像分割、三维重建 等
研究成果:在CVPR 、ICCV、ECCV等顶 级会议上发表多篇 论文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 未来发展
加强人工智能基础 研究,推动人工智 能理论创新
建设人工智能创新 平台,推动人工智 能技术应用
培养人工智能人才 ,推动人工智能产 业发展
加强人工智能国际 合作,推动人工智 能全球发展
自然语言处理:研究语言理解和生成技术, 提高机器与人类的交互能力
计算机视觉:研究图像和视频识别技术, 提高机器对环境的感知能力
清华大学举办 了多次国际人 工智能学术会
议和论坛
清华大学与国 际知名高校和 企业开展了多 项人工智能领 域的联合研究
项目
跨学科融合:人工智能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 实践导向: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国际化视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产学研结合:加强产学研合作,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第3单元 第2课《避障机器人-感知障碍与行动规划》教案-【清华大学版2024】《信息科技》五上
第3.2课《避障机器人—感知障碍与行动规划》板书课题。
1.想要深入认识机器人,可以从开源机器人入手,了解相关的过程与控制原理,还可以自己尝试实现部分功能,比如我们常见的大部分机器人能够感知周围的障碍物,及时调整行进路径,避开障碍物,像这样的避障机器人应用了什么样的原理?制作这样的机器人原型需要什么样的工具和方法?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索一下吧!思考:同学们,假设让你们制作一个简易机器人,你们会如何设计?会使用什么技术来实现呢?如果让我制作一个简易机器人,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外观设计:可以选择一个简洁的几何形状,如圆形、方形或人形,以便于制作课堂活动大家想要实现一个具备怎样功能的机器人呢?请分析你想要设计的机器人的功能。
●学习助手功能:回答各种问题并能够快速准确地回答主人的问题,包括历史、科学、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可以通过连接互联网获取最新的信息。
●健康管理功能:健康检测及运动检测、健康提醒紧急救援等。
●家庭助手功能:扫地和拖地能够自动清洁地面,识别不同的地面材质并调整清洁方式,紧急救援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拨打急救电话或联系家人。
●社交互动功能:陪伴主人参加社交活动,如聚会、旅行等。
二、知识准备机器人的工作过程(见图 3.2.2)一般是通过感知系统(输入)获取外部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发送给控制系统(控制)进行处理,控制系统通过运算后给出处理方案,将方案结果发送给执行系统(输出)执行相应的操作,如机器人行走。
机器人常用传感器机器人的感知系统通常是各种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就相当于机器人的眼、耳、口、鼻。
根据功能的不同进行分类,常见的机器人传感器如表3.2.1所示。
传感器类别传感器名称图片视觉摄像头或视觉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见图3.2.4)是从发射探头发射超声波,超声波会在空气中传播,当遇到障碍物时会将超声波反弹回来,根据发射和接收的时间差及声波的传输速度,从而计算出超声波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机器人行走通常情况下,机器人行走有前进、后退、左转、右转和停止等情况。
人工智能 (马少平 朱小燕 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课后答案 - 完整版(习题部分+答案部分)
人工智能(马少平朱小燕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课后答案习题部分第一章课后习题1、对N=5、k≤3时,求解传教士和野人问题的产生式系统各组成部分进行描述(给出综合数据库、规则集合的形式化描述,给出初始状态和目标条件的描述),并画出状态空间图。
2、对量水问题给出产生式系统描述,并画出状态空间图。
有两个无刻度标志的水壶,分别可装5升和2升的水。
设另有一水缸,可用来向水壶灌水或倒出水,两个水壶之间,水也可以相互倾灌。
已知5升壶为满壶,2升壶为空壶,问如何通过倒水或灌水操作,使能在2升的壶中量出一升的水来。
3、对梵塔问题给出产生式系统描述,并讨论N为任意时状态空间的规模。
相传古代某处一庙宇中,有三根立柱,柱子上可套放直径不等的N个圆盘,开始时所有圆盘都放在第一根柱子上,且小盘处在大盘之上,即从下向上直径是递减的。
和尚们的任务是把所有圆盘一次一个地搬到另一个柱子上去(不许暂搁地上等),且小盘只许在大盘之上。
问和尚们如何搬法最后能完成将所有的盘子都移到第三根柱子上(其余两根柱子,有一根可作过渡盘子使用)。
求N=2时,求解该问题的产生式系统描述,给出其状态空间图。
讨论N为任意时,状态空间的规模。
4、对猴子摘香蕉问题,给出产生式系统描述。
一个房间里,天花板上挂有一串香蕉,有一只猴子可在房间里任意活动(到处走动,推移箱子,攀登箱子等)。
设房间里还有一只可被猴子移动的箱子,且猴子登上箱子时才能摘到香蕉,问猴子在某一状态下(设猴子位置为a,箱子位置为b,香蕉位置为c),如何行动可摘取到香蕉。
5、对三枚钱币问题给出产生式系统描述及状态空间图。
设有三枚钱币,其排列处在"正、正、反"状态,现允许每次可翻动其中任意一个钱币,问只许操作三次的情况下,如何翻动钱币使其变成"正、正、正"或"反、反、反"状态。
6、说明怎样才能用一个产生式系统把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并通过转换141.125这个数为二进制数,阐明其运行过程。
2023黑马人工智能ai课程大纲
2023黑马人工智能本人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1.1 课程名称:2023黑马人工智能本人课程1.2 授课对象:对人工智能感兴趣的学习者1.3 授课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员将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具备相关领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课程内容2.1 人工智能基础- 人工智能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及相关理论- 人工智能的技术分类和应用领域2.2 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强化学习等方法- 机器学习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2.3 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的基本原理- 神经网络的结构和训练方法- 深度学习在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应用2.4 自然语言处理- 语言模型、词向量表示等基本概念- 文本分类、情感分析、机器翻译等应用案例分析2.5 图像识别与处理- 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 图像特征提取与识别技术- 图像识别在人脸识别、智能驾驶等领域的应用2.6 人工智能项目实战- 基于真实数据集的人工智能项目实践- 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以小组形式完成人工智能项目并呈现成果三、课程特色3.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让学员既能够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又能够熟练运用相关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3.2 项目驱动式学习课程设置多个实战项目,通过项目的完成来巩固学习的知识,培养学员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3 前沿技术应用课程将介绍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应用案例,让学员能够了解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动态,把握行业发展方向。
四、教学方法4.1 理论讲解通过教师讲解、PPT演示等形式,向学员介绍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
4.2 实践操作为了让学员更好地掌握相关技术,课程将设置大量的实践操作环节,让学员动手实践,亲自实现相关算法。
4.3 项目实战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人工智能项目,培养学员的项目规划和实施能力。
五、教学评估与考核5.1 课堂表现学员需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老师将对学员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估。
人工智能教学创新应用案例
人工智能教学创新应用案例English Answer:Leveraging AI in Innovative Teaching: Case Studies.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has the potential to revolutionize education by enhancing learning experiences, personalizing instruction, and automating administrative tasks. In this article, we will explore several case studies showcasing how AI is being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innovative teaching practices:Case Study 1: AI-Powered Personalized Learning.Project: Khan Academy's Adaptive Learning Platform.AI Applications: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LP)。
Impact: Delivers personalized learning experiencestailored to each student's needs and skill level, improving student engagement and learning outcomes.Case Study 2: AI-Enabled Virtual Reality Training.Project: Immersive Medical Education Platform.AI Applications: Computer vision, virtual reality (V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Godel's Completeness Theorem
Gödel‘s completeness theorem is a fundamental theorem in mathematical logic that establishes a correspondence between semantic truth and syntactic provability in first-order logic . It was first proven by Kurt Gödel in 1929,
Robinson
27
Resolution Principle & Herbrand Theorem
P.122(55)
28
End
29
3
Introduction
1908-1931
Herbrand's theorem is a fundamental result of mathematical logic obtained by Jacques Herbrand (1930). It essentially allows a certain kind of reduction of first-order logic to propositional logic. Herbrand's theorem has been extended to arbitrary higher-order logics by using expansion-tree proofs.
S C’ C S H
D S H S H
S
18
Semantic Tree
19
Semantic Tree
(P34)
H
S
20
N0
P(a) ~P(a)
N11
Q(a) ~Q(a)
N12
Q(a) ~Q(a)
N21
P(f(a)) ~P(f(a))
N24
N31
N38
P(x)
Q(x) P(f(y))
Q(f(y))}
5
Herbrand’s Theorem
The importance of Herbrand interpretations is that, if any interpretation satisfies a given set of clauses S then there is a Herbrand interpretation that satisfies them. Moreover, Herbrand's theorem states that if S is unsatisfiable then there is a finite unsatisfiable set of ground instances from the Herbrand universe defined by S. Since this set is finite, its unsatisfiability can be verified in finite time. However there may be an infinite number of such sets to check.
N3,8
N4,1
N4,2
P(x)
Q(x) P(f(y))
Q(f(y))}
24
Theorem
Herbrand Theorem
1. S S
2. S
S
25
Conclusion
Herbrand Theorem
Herbrand Theorem
26
Problem
Herbrand Theorem 30
1965
Godel's Completeness Theorem says that FOL entailment is only semidecidable
If a sentence is true given a set of axioms, there is a procedure that will determine this If the sentence is false, then there is no guarantee that a procedure will ever determine this—i.e., it may never halt
A = { P(a), Q(a, a), R(a), P(b), Q(b, a), Q(b, b), Q(a, b), R(b), P( f(a,b)), Q(f(a, b), f(a, b)), R(f(a, b), P(f(a,a)), P(f(b,a)), P(f(b,b)),……) S H
14
Herbrand Interpretation
15
Herbrand Interpretation
I H S G H D H
16
Herbrand Interpretation (cont.)
1 I S 2 S 3 S S
17
D S|I = T
I H S|I* = T S H
I*
H
I
Herbrand Interpretation (cont.)
6
Terms
Herbrand domain (H domain) Herbrand universe (H universe) Herbrand interpretation (H interpretation ) Semantic tree
7
H Domain
8
Herbrand Universe
“On Formally Undecidable Propositions of Principia Mathematica and Related Systems”
If the system is consistent, it cannot be complete. The consistency of the axioms cannot be proven within the system.
9
Herbrand Domain
D
H
Hi
Hi
1
{ f (t1 ,...,tn )}
10
D H
H
D
11
Example of H Domain
S = { P(x), Q(y,f(z,b)),R(a)} H H0 {a, b} H1 {a, b, f(a,b), f(a,a), f(b,a), f(b,b)} H2 { a, b, f(a,b), f(a,a), f(b,a), f(b,b) f(a,f(a,b)), f(a,f(a,a)), f(a, f(b,a)), f(a, f(b,b)), f(b,f(a,b)), f(b,f(a,a)), f(b, f(b,a)), f(b,f(b,b)), f(f(a,b),f(a,b)), f(f(a,b),f(a,a)), f(f(a,b), f(b,a)), f(f(a,b), f(b,b)), f(f(a,a),f(a,b)), f(f(a,a),f(a,a)), f(f(a,a), f(b,a)), f(f(a,a), f(b,b)), f(f(b,a),f(a,b)), f(f(b,a),f(a,a)), f(f(b,a), f(b,a)), f(f(b,a), f(b,b)), f(f(b,b),f(a,b)), f(f(b,b),f(a,a)), f(f(b,b), f(b,a)), f(f(b,b), f(b,b))} ……… H = H1 H2 H3………
In mathematical logic, for any formal language with a set of symbols (constants and functional symbols), the Herbrand universe recursively defines the set of all terms that can be composed by applying functional composition from the basic symbols.
Chapter 3 – part II Herbrand Theorem
Root of solution Principle
1
Problem
In the first-order logic, if the satisfiability or unsatisfiability of a sentence could be proved in finite time?
12
Herbrand Domain
f tn symbol f S t1, t2, …tn S H A } S A
13
functional constants H
Herbrand universe set A={ H H Ground term P(t1, t2, …tn) S
Example of H Universe Set
4
Herbrand’s idea
Definition Tautology ( ) true under any possible interpretation. That mean if a sentence G is Tautology, for all interpretations, G is true under it Idea Try to prove there is no interpretation in which G is true. The number of interpretations should be countable and fin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