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繁荣简介

合集下载

非理性繁荣

非理性繁荣

大众心理分析之《非理性繁荣》 作者:美国耶鲁大学教授 希勒
读者: ZHOUXIAOGANG
音乐:李欣芸 - 北投
33
60年代,美国媒体不断鼓吹股市是美国最佳的投资管道,不但可以保值、 对抗通货膨胀、规避风险,还可以参与享受经济成长的果实,股价自然不断地上涨。
大众心理分析之《非理性繁荣》 作者:美国耶鲁大学教授 希勒
读者: ZHOUXIAOGANG
音乐:李欣芸 - 北投
14
2. 周期性的经济泡沫
大众心理分析之《非理性繁荣》 作者:美国耶鲁大学教授 希勒
读者: ZHOUXIAOGANG
音乐:李欣芸 - 北投
15
人们明知一旦股市泡沫破灭所有的财富将成空,却都又认为自己不会是最后一只老鼠, 总能在大跌之前卖给更为倒霉者, 甚至每次股价一旦回涨反弹,就立刻把上次亏损的前车之鉴忘到九霄云外。
38
同时,人们还存在着信心过度的倾向。 这使得他们在没有完全了解所有信息之前就草率的进行决策。
大众心理分析之《非理性繁荣 ZHOUXIAOGANG
音乐:李欣芸 - 北投
39
这与传统金融学中对人类的“理性”假设存在着根本性的偏差。
大众心理分析之《非理性繁荣》 作者:美国耶鲁大学教授 希勒
大众心理分析之《非理性繁荣》 作者:美国耶鲁大学教授 希勒
读者: ZHOUXIAOGANG
音乐:李欣芸 - 北投
24
然而,每一次高峰过后总是伴随着长达10年或20年的股市低迷状态时期。
大众心理分析之《非理性繁荣》 作者:美国耶鲁大学教授 希勒
读者: ZHOUXIAOGANG
音乐:李欣芸 - 北投
25
音乐:李欣芸 - 北投
6

非理性繁荣主要内容

非理性繁荣主要内容

非理性繁荣主要内容《非理性繁荣》书名取自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理事xx葛林史班1996年底在华府希尔顿饭店演讲中,谈到当时美国金融资产价格泡沫时所引用的一句名言。

从那时起,许多学者、专家都注意到美国股市因投机风气过盛而引发的投资泡沫现象。

《非理性繁荣》(第三版)探讨了跨越百年历史长河的西方金融市场波动规律,基于对股票、房地产市场的回顾,诊断了危机产生的结构、文化及心理根源。

这本书是《纽约时报》畅销书《非理性繁荣》的最新修订版。

罗伯特·J·希勒教授(Robert J.Shiller)在书中警告说:投资者之间表现出的非理性繁荣迹象,自2008—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有增无减。

他曾经在第一版和第二版中对技术泡沫和房地产泡沫做出警示,认为心理因素驱使下的波动性是所有资产市场的固有特性。

随着美国股票和*价格的高涨,以及很多国家房地产价格的飙升,“后次贷繁荣”(Post Subprime Boom)很可能变成验证希勒教授这一具有影响力论断的又一个例子。

《非理性繁荣》远不止对市场现状的描述,它还进一步解释了驱使所有市场上下波动的力量,说明了投资者的兴奋感如何推动资产价格上涨到一个令人晕眩且不可持续的高度,以及在其他时候,投资者的沮丧感又如何迫使价格下跌至令人恐慌的低谷。

之前的版本众所周知地预测了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崩盘。

第三版扩充到了债券市场,所以本书现在涵盖了所有主要的投资市场。

新版本也包括了新的数据以及希勒2013年诺贝尔奖演讲稿。

除了诊断资产泡沫的成因,《非理性繁荣》还提出紧急政策应对的建议来减少泡沫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同时也提出了在下一次泡沫破裂前降低个人风险的应对办法。

关注股票、房地产和债券市场投资的人一定要阅读这本书。

这是一剂现实主义的良药。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非理性繁荣》是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希勒(Robert Shiller)所著的一本书,该书通过对历史上几起经济泡沫的案例研究,探讨了经济市场中非理性行为的根源和后果。

读完这本书,我深感其中的洞见和警示,认识到经济市场并不完全理性,非理性繁荣是一种必然而又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现象。

希勒在书中详细回顾了历史上几次知名的经济泡沫,例如荷兰郁金香泡沫、南海泡沫和互联网泡沫等。

他通过对这些泡沫的分析和比较,揭示了市场参与者在价格形成过程中的非理性行为。

在这些案例中,市场参与者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如羊群效应、投资者自大和过度乐观,从而导致市场价格的异常波动。

对于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来说,非理性繁荣的出现既是机会也是风险。

希勒指出,非理性繁荣的时机往往很难把握,当市场情绪达到高峰时,投资者可能会陷入盲目追逐涨幅的急躁心态,忽视了价值投资的基本原则。

这种行为往往加剧了市场价格的波动,为泡沫的形成埋下了伏笔。

然而,一旦泡沫破裂,市场价格往往会迅速反转,给投资者带来沉重的损失。

因此,在非理性繁荣中保持冷静思考和理性判断至关重要。

尽管非理性繁荣存在风险,但它也是市场演化的一部分。

希勒认为,非理性繁荣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市场的不健康,相反,它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市场参与者的增多,非理性繁荣的频率和规模可能会增加。

然而,市场的演化也同时推动了监管和制度的改善,以减少非理性繁荣的风险。

因此,非理性繁荣既是市场发展的一部分,也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和改进的机会。

在我看来,非理性繁荣不仅存在于经济市场,也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人们在购物、投资、职业选择等方面也容易受到非理性因素的影响。

例如,当某种商品很受欢迎时,人们可能在没有理性判断的情况下跟风购买,导致价格过高。

同样,在求职过程中,人们也往往受到盲目追求热门行业的影响,而忽视了自身的兴趣和能力。

因此,非理性行为不仅是经济市场中的问题,也是我们在生活中需要警惕和纠正的行为。

《非理性繁荣读书》课件

《非理性繁荣读书》课件

人工智能还可以通过 智能合约等技术,实 现自动化交易,提高 交易效率。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机 器学习算法,预测市 场走势,从而降低投 资风险。

区块链技术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区块链技术可以提高金融交易的 透明度和可追溯性,降低欺诈风
险。
区块链技术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和灵活性。
区块链技术还可以用于数字货币 和金融衍生品等创新金融产品的
建立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
建立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对损害投资者 权益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规范投资行为
通过制定投资行为规范,规范投资者的投资行为,防止过度投机和 盲目跟风,促进市场的稳定发展。
05
非理性繁荣的未来展望
人工智能在投资领域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用 于分析大量数据,帮 助投资者做出更准确 的决策。
市场投机行为
市场投机行为是指投资者利用市 场波动赚取短期收益的行为。
在非理性繁荣时期,投机者往往 过度交易,频繁买卖,追求短期
利润最大化。
投机行为可能导致市场波动加剧 ,增加市场风险,并破坏市场秩
序。
信息不对称与市场失灵
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市场经济活 动中,交易双方对信息的掌握 程度存在差异。
在非理性繁荣时期,信息不对 称可能导致市场失灵,即市场 无法有效、准确地反映资产的 真实价值。
损失厌恶
总结词
指个体对损失的厌恶程度高于对同等 规模获利的喜悦程度。
详细描述
损失厌恶会导致人们在决策时过于关 注潜在的损失,而忽视可能的收益, 从而做出保守或不理智的决策。
锚定效应
总结词
指个体在决策时,往往会过分依赖最初获得的信息,并将其作为后续决策的依据。

什么是非理性繁荣?----所有的繁荣都是非理性的

什么是非理性繁荣?----所有的繁荣都是非理性的

什么是非理性繁荣?----所有的繁荣都是非理性的理性这个词,通常有3种含义:1、形容思维活动的方法,指采用概念、判断、推理的方法进行思维活动。

2、形容思维活动的层次,是指思维活动的高级形式。

3、形容人的一种能力,是说人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强,控制情感和行为的能力较强。

如此看来,非理性应该也有对应的3种含义。

首先,非理性指思维活动方法层面,没有用概念、判断、推理的方式,大脑工作正常时的非理性是本能、情感、直觉、下意识、灵感、梦想等,大脑工作不正常时的非理性称为:幻觉、疯狂等。

在这个层面上,理性和非理性的界限是:理性使用概念、判断、推理进行思考,如果概念、判断、推理是正确的,那么结论也是正确的,理性是思维已经打通了有关的关节,能够自圆其说。

非理性则是一种没有打通有关关节的思维方式,是一种跳跃性的的有断层的思维方式。

但是,实际上所有的理性都是有局限的,理性并不能保证理性认识得出的结论一定是正确的,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来源于人对自然的感知,这种感知是经过人的神经系统过滤提炼的,这个过程是非理性的,概念、判断并不一定反映客观事实,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也不一定反映客观实际。

理性至上论者过度夸大理性的作用,没有看到理性思维的素材来源于感性,理性思维所运用的概念、模式、理论、规律,来源于感性认识。

自圆其说并不意味着一定正确,跳跃断层也并不意味一定错误。

实际上作为人类,非理性中包含着理性的成分,因为直觉、灵感、梦想等等也是建立在一定的概念、判断、推理基础上的。

从证券市场来看,证券价格反映了对历史的认知和对未来的预期,这种预期建立在历史经验形成的模型上的,模型的正确与否,是需要事实来检验的,人类就是在不断的尝试和犯错中前进,模型不一定能永远正确,当事实和预测不一致时,需要修改理论。

那些认识最先升级的人将成为证券市场的赢家。

证券市场反映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水平等各类无数的信息,人类的理性不可能达到100%理解和把握。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引言:在《非理性繁荣》一书中,作者通过对经济泡沫和市场繁荣的研究,阐述了非理性行为在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对市场的影响。

本文旨在总结和归纳书中的重要观点、理论和案例,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第一章:非理性行为的概念和原因1.1 非理性行为的定义1.2 非理性行为的心理原因1.3 非理性行为的经济原因第二章:经济泡沫的形成和崩溃2.1 经济泡沫的概念和特征2.2 经济泡沫的形成原因2.3 经济泡沫的崩溃机制2.4 经济泡沫的后果和影响第三章:市场繁荣的特征和规律3.1 市场繁荣的定义和特征3.2 市场繁荣的形成和推动因素3.3 市场繁荣的周期和规律3.4 市场繁荣的影响和后果第四章:非理性繁荣的案例分析4.1 2007年美国房地产泡沫4.2 1990年代的互联网泡沫4.3 中国股市的非理性繁荣第五章:非理性繁荣的监管和制度设计5.1 监管机构的作用和责任5.2 监管制度的设计和改进5.3 预防和控制非理性繁荣的措施结论:本文总结了《非理性繁荣》一书中关于非理性行为、经济泡沫和市场繁荣的重要观点、理论和案例。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非理性行为对经济体系的影响,以及如何预防和控制非理性繁荣。

附件:1、相关数据和图表2、相关研究和案例资料法律名词及注释:1、泡沫(Bubble):指市场或资产价格出现异常的上涨,并最终崩溃的现象。

2、非理性行为(Irrational behavior):指在决策过程中不合理、不理性的行为。

3、监管机构(Regulatory agency):指负责监管和管理特定行业或市场的机构。

《非理性繁荣》——行为金融学的胜利

《非理性繁荣》——行为金融学的胜利

《非理性繁荣》——行为金融学的胜利长久以来,经济学的分析是建立在人类理性行为假设的基石之上的。

作为现代经济学的最重要的一个分支,金融学同样严格地吝守着“理性人”这一假设。

在经济学家为我们描绘的金融市场图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个理性而精明的人为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而进行着各种金融交易,而通过这些金融交易,市场中的每一种金融资产的价格都会趋向自身的“合理价格”。

对于一个普通的投资者来说,接受市场给出的结果使他们最好的选择?因为市场总是理性的。

在许许多多的经济学家眼中,曾经在金融学领域红极一时的市场有效性概念,也许是对这种理性最好的注解。

然而这样美好的图画只存在于经济学家们抽象的理论中,那些试图通过实际数据检验来证明金融市场有效性的经济学家总是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

尽管出于对市场理性的执著,更多的人以不断改良的计量技术继续对市场有效性进行更多的检验工作,但是同时另一些经济学家开始意识到了我们的“理性人”假设有过于武断之嫌。

这些经济学家开始吸收现代心理学中的经验证据,着手对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进行修改。

通过研究在这种修改后的理性的条件下金融参与者的行为,由此得出很多与已有的理论不同的结论,并能够解释一些令人困惑的金融现象。

他们的研究工作开辟了金融学的一个新的领域——行为金融学。

在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行为金融学取得了重大的理论进展,从而逐渐为经济学的主流接受。

在这其中耶鲁大学的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希勒做了许多重要的工作。

然而,这些还只是限于学术界之内。

真正让公众了解行为金融学却是罗伯特希勒教授在2000年出版的那本畅销书——《非理性繁荣》。

希勒教授的学术专著中向来充满着复杂难懂的随机方程和金融学术语。

然而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希勒教授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发觉当前美国的股票市场的情况严重地脱离实体经济之时,他感到有必要写一本书面向公众的书来帮助他们认清当今股市的复杂本质。

于是,经过他几个月的努力,《非理性繁荣》于2000年4月正式与读者见面了。

市场非理性繁荣

市场非理性繁荣

市场非理性繁荣“非理性繁荣”存在于当前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而股票市场作为聚焦市场繁荣与萧条的特殊区域,它敏感的察觉并相应放大了市场当前所催生的超乎基本面的经济泡沫(即非理性繁荣)。

“非理性繁荣”究竟从何而来?而又会对全球股市的发展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下面且让笔者为你细细道来。

非理性繁荣已成股市恶习当今社会,人类的欲望造就了股票陷阱的频发,市场的贪婪编织了“非理性繁荣”的谎言。

社会已不再是没有泡沫的社会,“非理性繁荣”也已成为股市常态。

受人类贪婪的驱使,无论是政府还是其他机构,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普通百姓,都渴望获得更多的财富,哪管你是不劳而获还是嗟来之食。

面对如此可人的投资诱惑,股市背后的黑手们又怎能轻易放弃这壮大自身实力的机会。

为安抚投资者的心,各种弥天谎言从天而降,不经意间,一国的GDP翻倍上涨。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这一至理名言在环保界可谓是家喻户晓;但我想说的是,金融界一直所盛传的“没有谎言就没有金钱”这一“励志”名言也一直被无数敛财者奉为圭臬。

贪婪的欲望必将使得社会财富游戏中的规则向着催生“非理性繁荣”的方向靠近,或许哪一天你会变得极其富有,或许哪一天你会变得一贫如洗,作为投资者的我们对其无法预知。

但从先辈们的警语“哪里有利益,哪里就有陷阱”中我们不难猜出,“非理性繁荣”俨然已成为股市本身所存在的一种难以摒弃的恶习。

同一世界,不同泡沫同一世界,不同国家对本国经济发展方向的祈求不同,对本国期货市场的渴望程度不同,对本国股市的理性程度也不同,这便决定了每个国家所产生的“经济泡沫”将很难相同。

日本国内的股市标杆——日经指数近期走出了一波极其罕见的上涨行情,与日本经济的近期发展状况可谓是大相径庭,这不禁让市场对此感到疑惑,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观其政党,笔者恍然大悟!当前日本首相安倍所主张的安倍经济学体系实质就是对宽松政策的另一种阐述。

而从日本当前所具备的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形势来看,过度宽松的经济体制反而会打破日本经济的理性发展,甚至会产生一种“溺爱”的效果。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 (3)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 (3)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简介《非理性繁荣》是一本由查尔斯·普洛特尼克撰写的经济学著作,于2021年出版。

本书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揭示了经济领域中非理性行为的普遍存在,并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和建议。

本文通过阅读本书并对其中的核心思想进行总结和分析,以及对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进一步加深了对经济学领域非理性行为的理解。

1. 非理性行为的定义和特点在经济学领域,理性行为一直被视为决策者在面临不同选择时做出的最佳决策。

然而,在《非理性繁荣》中,普洛特尼克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观点:人们在经济决策中普遍存在非理性行为。

非理性行为的定义是指人们在经济决策中不依赖于理性分析和优化算法,而是受到情感、心理偏差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做出与最佳决策相悖的选择。

这种行为特点明显,经常导致市场出现多种错误估计和投资失误。

2. 非理性行为的案例分析普洛特尼克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生动地展示了非理性行为在经济领域中的普遍存在。

以股市为例,他指出了常见的非理性行为,如追涨杀跌、投资决策受到噪音交易员的干扰等。

这些行为通常是由于个体的心理偏差和情感因素导致的。

此外,在消费者行为方面也存在非理性行为的体现。

例如,购买奢侈品时,消费者可能会受到社会认同和群体效应的影响,而忽视自身的经济状况和真实需求。

这种非理性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社会的不平等。

3. 非理性行为的原因和机制为了深入理解非理性行为的产生机制,普洛特尼克引入了行为经济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他指出,人类的决策过程往往受到认知偏差和情感驱动的影响。

其中,代表性启发、群体效应和确认偏见等是非理性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

代表性启发是指个体在决策时过分依赖于某种特征或对过去经验的简单归纳。

这种启发在投资决策中尤为常见,导致投资者往往高估某些风险,而低估其他风险。

群体效应是指个体在做出决策时受到周围群体的影响,倾向于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

这种效应在股市中尤为明显,投资者往往会跟风买入或卖出,而不依赖于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读书笔记——《非理性繁荣与金融危机》

读书笔记——《非理性繁荣与金融危机》

读书笔记——《非理性繁荣与金融危机》一、读书内容介绍及中心思想《非理性繁荣与金融危机》(第二版)主要阐释了““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及过程:市场中人们对房地产市场过高的信心导致次贷的爆发式增长,当房地产泡沫破灭时,金融体系最终崩溃,产生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波及全球。

(一).什么是“非理性繁荣”“非理性繁荣”一词取自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于1996年底在华府希尔顿饭店演讲中,谈到当时美国金融资产价格泡沫时所引用的一句名言。

正常情况下,经济决策主体的目标都是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我们称之为“理性经济人”假设。

但是,人们过高的心理预期会使经济出现过度繁荣,在美国2007年““次贷危机””发生前,人们都相信房价会一路走高,房地产市场充斥着非理性的泡沫,呈现虚假的繁荣景象。

我们称之为“非理性繁荣”。

结合希勒教授的观点,美国房地产市场出现“非理性繁荣”的根本原因,是资本的本质:人们对于财富的欲望永无止尽。

富人利用自己的资产变得更加富有,穷人希望改变贫穷的状态进行投资,从而造成了房地产市场的泡沫。

并且市场中的每一份子,包括政府、银行、企业家,还是普通公民都过度看好房地产价格会长期持续上涨,却忽略了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一旦破裂带来的巨大危机。

(二).““次贷危机””与“郁金香事件”作者提出,是观念推动了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上涨。

同时我们也认为““次贷危机””与16世纪的荷兰“郁金香事件”在本质上没有区别。

人们购买郁金香已经不再是为了其内在的价值或作观赏之用,而是期望其价格能无限上涨并因此获利。

““次贷危机””发生前,人们相信其能通过抵押房地产的方式,购买另外的资产,能获得高收益。

当美联储调高利率时,房地产的泡沫破裂,出现了贷款违约现象,金融市场产生了大量的不良贷款,过高的杠杆系数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严重亏损。

二、造成”次贷危机”的三大原因(一).结构原因——缺少监管的“庞氏骗局”““次贷危机””中,投资银行与对冲基金,利用高风险,高收益的次级贷款及其他金融产品组合,吸引了大量的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

非理性繁荣

非理性繁荣

非理性繁荣罗伯特·J·希勒教授对于20世纪90年代美国股票市场中的出现疯狂投机现象进行了总结分析,并且著书一本,取名《非理性繁荣》。

我尝试着对希勒教授的观点进行总结提炼。

而且希勒教授的观点对于现在中国的房地产业、股票市场以及O2O产业的繁荣很有借鉴意味。

首先,股票市场中的股价是否定价过高,是否存在投机泡沫?关于这一点,可以参照两个方面的数据,一个是市盈率,另一个是长期股价与收益变动比较。

举一个书中的数据,1929美国股市崩盘前,标准普尔股价上涨6倍,收益仅有2倍。

而1982-1999的数据更加夸张。

第二,这种泡沫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是通过一些因素并且加上反馈与放大机制而形成的。

这里先对一些因素做一些列举。

首先归因于业主社会的发展和实用主义价值观的兴起。

每个人都在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拥有自己的财产,而且对于商业成功的追求与崇拜大大压过了其他。

这样对于财富增长的需求以及投资股市的需要就大大增加了;第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大刺激了人们对于未来的期望和由此而来的燃起新时代理论,这让人们的信心不断增长;第三,政府和分析师的乐观预测,以及新闻的大量报道(希勒教授有专门的一章关于新闻媒体,而且教授认为不是新闻报道的内容,而是报道的频率以及对人注意力的吸引导致了人们的非理性投资)对于人们的吸引逾激励;第四,固定缴费养老金、共同基金的发展以及交易技术的升级交易手段的便利;第五,美国战后的生育高峰以及由此带来的消费与投资需要;第六,赌博的发展,人们冒险精神的萌发。

同时这些都不是从纯粹的技术角度展开的分析,希勒教授本身也是行为金融学的先锋人物,在本书中他对于联邦储备模型以及有效市场理论等不以为意。

其次反馈与放大机制开始发挥它的作用。

人们通过不断地交流,相互影响,开始形成从众心理。

新时代理论也开始在其中搅局。

于是人们对于市场充满强烈的信心,即使希勒教授的调研表明大多数的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都明白上个世纪末美国股市充满泡沫,但是他们当时仍然都选择继续买进卖出,不断推高行情。

吴晓波50本商业经典精讲--《非理性繁荣》

吴晓波50本商业经典精讲--《非理性繁荣》

《非理性繁荣》——罗伯特·希勒一、希勒研究“非理性繁荣”的契机希勒是耶鲁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但是在2000年之前,整个公共市场很少有人知道耶鲁有这么一个经济学教授。

因为他不像克鲁格曼、斯蒂格利茨,是经济理论的研究者,他也很少对美国的公共政策发表自己的言论,在美国的主流媒体上有自己的专栏。

他是耶鲁大学的资产定价实证分析专家,是研究资产定价的。

他和他的一个同事受美国标普公司的委托,做了一个“凯斯-希勒指数”,专门研究美国各大城市的房价、新房供给、二手房价格、新进入人口等种种因素,形成一个分析工具,然后定期发布美国各个城市的房价波动。

在1996年底,希勒有一次早上吃早饭的时候,电视里面正在播放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的一个演讲。

美联储类似于中国的央行,它不隶属于美国的行政系统,是一个非常独立的金融政策发布机构,它通过银行间的利率拆借,通过利率的调整和发布来调控美国宏观产业市场的供给和需求。

所以美联储主席这个岗位非常重要,也非常微妙,他的每一句话都会在华尔街甚至全球金融市场形成巨大动荡。

格林斯潘是美联储历史上担任主席时间最长的人,2016年12月份,格林斯潘在国会的一个备询案上面接受咨询,他就谈到一个问题,他说,今天的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投机性的行为,似乎出现了一种“非理性繁荣”。

在格林斯潘发表电视演讲后的几个小时,美国纽交所和纳指股票大跌,接着全球金融市场大跌。

为什么?因为市场在猜测格林斯潘到底在说什么。

格林斯潘认为,今天这个市场是繁荣的,但是它存在着非理性。

那么如果市场存在非理性,它的结果是什么?就可能会下行。

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是发生了战争?是发生了通货膨胀?还是发生了某个产业的供给资源破坏?好像都没有,所有的资本市场的波动,仅仅因为格林斯潘讲了一个词——“非理性繁荣”。

这个现象让希勒觉得很有趣,他就开始研究资本市场和人的心理、公共舆论之间的关系。

二、《非理性繁荣》的诞生2000年1月份的时候,罗伯特·希勒出版了一本他的新书。

《非理性繁荣》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

《非理性繁荣》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

全书名:《非理性繁荣》作者名:[美] 罗伯特·J·希勒译者名:廖理前言「非理性繁荣」这个词,是前美联储出席格林斯潘形容完股市以后全球主流股指暴跌,从而为人们所熟知并传播的。

所以人们一开始的印象中,非理性繁荣总是跟股市联系在一起,但其实股市、债市、房地产等具有投资性质的东西都会经历非理性繁荣。

人们对未来过于乐观的情绪会传染,然后一拨本来不是很懂的人由于判断另一拨人会持续过于乐观而希望在此赚一波,从而也表现出乐观,这就更加放大了情绪,加剧了非理性繁荣的泡沫。

那么,人们会基于哪些理由而过于乐观从而导致非理性繁荣的产生呢?一、偶发诱因大家都知道,互联网领域的股票市盈率都特别高,为什么?因为互联网的特点是有指数效应,或者用它本身的名字命名,叫网络效应。

人们倾向于认为「这个东西一旦牛了之后就会不成比例地牛」,于是在判断看好的股票的未来市值时就会将其估得特别高。

每一项革命性的新技术,都会极大地提升各行各业的运行效率,尤其是当它们已然改变了几个行业时,人们就会开始开脑洞,倾向于将其描述得无所不能,在预测这些领域的公司市值时,自然就会开始非理性,这里的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就是诱使非理性繁荣的偶发因素,我们无法提前预知,你也可以说是被上帝或者随机选中了文明的发展方向。

当然偶发因素不止于此,例如互联网这样的技术比其他的革命性技术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它使在线下单变得更为便捷,这大大降低了普通人参与投资的门槛:投资人数和市场参与资金大量增加,当市场整体可选择标的增加不够快的时候,必然导致每个有限标的不成比例地被热捧,催生大量泡沫。

这同样是我们无法提前预计的,也是偶发因素。

还有其他诸如政府下调利率之类的,也都是诱因之一,这种诱因就跟诱导人体得病的那些因素一样,并没有百分百一定哪个诱因可以导致哪个投资市场的上行,但会比平时增加上行的概率,刚刚哪个市场就差最后一根稻草的时候,上行就会发生。

当某个投资市场被一些偶发的诱因一起推上去之后,人们的心理就会开始建立正面反馈环。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
5
“新时代”理论主要是在对股市繁荣的事后诠释的过程中形成的。希勒考察 了 19 世纪末以来的美国三次大牛市的乐观主义气氛( 新时代理论),证实了对 新时代的推崇和传播并不是导致股价最初上涨的原因,而是对延续和扩大股市繁 荣起到了推动作用。这些新时代思想是产生投机性泡沫的反馈机制的一部分。房 地产市场中也在新时代思想的推动下走向繁荣,同股票市场的繁荣几乎如出一辙。
希勒还通过对多国股价走势、股票市盈率与利率等的分析,强化论证了当时
1
的股市存在着投机性泡沫,并且泡沫即将破灭,股价强劲攀升难以为继。 2 房地产市场 在房地产市场分析的这部分,希勒指出,近些年来房地产市场也显示出投机
性泡沫的存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房价都经历了急速的上涨。希勒构建了一个从 1890 到 2005 年的美国长期住房价格指数,并将其变动趋势与建筑成本、美国人 口、长期利率等的变动趋势做比较,探寻房价涨落的原因。结果房价变动和前述 因素都不存在持续相关性。希勒还指出,1997 年开始的房价强势上涨与历史上 的二战后美国房价的迅速攀升性质并不相同,人们对前者日益感到担忧和不安, 房地产市场也不时出现骤然波动,并且 2000 年以来的房地产市场繁荣已然波及 到全世界,众多世界著名城市的房价走势显示出惊人的相似。
交易成本下降,换手率增加,鼓励更多 “当日交易”业余投资者进入市场。交易服 务的飞速进步及频繁的价格信息披露吸引 了公众对股市的关注。
赌博机会的增加
(The rise of gambling opportunities)
赌博场所的增多及实际赌博频率的增 加,对投机文化和冒险态度产生潜在影响, 使股票投机更广为接受。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
《非理性繁荣》这本书的第二版,以遍及全球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持续繁荣 现象为切入口,研究了各类社会因素如何推动投机性市场变化的问题。

行为金融学-《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

行为金融学-《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方旭《非理性繁荣》,是罗伯特席勒的著作,其为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耶鲁大学经济系教授,行为金融学的创始人之一。

本书是行为金融学领域的经典著作,研究的是股票市场的波动。

股票市场为什么会出现暴涨暴跌?是不是偶然因素?不是。

这是市场非理性因素的必然结果。

很多人都有投资股票的经验,而股市有一个周期性的特点,就是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大涨。

股价越来越高,泡沫越来越大。

然后某一天泡沫破裂,市场崩盘,股灾就来了。

任何一个国家的股市好像都难以摆脱这种暴涨暴跌的周期,哪怕是比较成熟的美国股市也是这样,从20世纪初以来美国股市的暴涨暴跌就反复出现。

好像一个魔咒,其中最惨烈的就是1929年10月28号的黑色星期一,道琼斯指数两天之内跌去了23%,随后的11月又跌了48%。

那为什么股市会反复出现这样的暴涨暴跌?经济学家们原因解决问题,但效果并不明显。

对此,席勒教授在本书提出了他的观点。

他认为股灾之所以反复出现,是因为市场总是容易出现虚假繁荣。

在人们的追捧和炒作下,股票价格越来越高。

偏离真实价值越来越远。

那么席勒就把这种情况称之为非理性繁荣。

那这种非理性繁荣的状态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泡沫迟早会破裂,然后股价急转直下加速下跌,股灾就会爆发。

拿1929年的股灾来说,崩盘之前是连续六年的牛市,股票指数暴涨3.7倍。

这就是非理性繁荣的典型表现,最后股灾的爆发就是非理性繁荣的泡沫不断积累的必然结果。

关于为什么会出现非理性繁荣,席勒认为首先应该从市场的结构本身找原因,而市场结构性因素的背后其实是人类的心理因素在发挥作用。

重点关注他们的作用。

以下从两个方面说明市场的非理性因素。

第一,导致市场陷入非理性繁荣的结构性因素是什么?第二,在市场的结构性因素背后是什么样的心理因素在发挥作用?一、非理性繁荣的结构性因素传统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把市场投资者看成是理性人,很多经济学家在解释股市暴涨暴跌的周期性现象的时候,也仍然坚持这样的一个假设。

《非理性繁荣读书》课件

《非理性繁荣读书》课件
导致经济的波 动和不稳定性。
资源浪费
大量资源被浪费在高估的资产 上,而非投资于创造真正价值 的领域。
非理性繁荣的案例
郁金香狂潮
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市场繁荣, 价格飙升,最终崩盘。
互联网泡沫
上世纪末互联网公司股价暴涨, 但最终崩溃。
房地产泡沫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房地产 泡沫引发了经济衰退。
《非理性繁荣读书》PPT 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非理性繁荣读书》PPT课件。在本课程中,我们将深入探索非 理性繁荣的定义、起源、特征、影响,以及应对策略。让我们一起开启这个 引人入胜的话题。
非理性繁荣的定义
1 非理性繁荣
是指市场上以非理性价格和泡沫为基础的繁荣现象。
非理性繁荣的起源
1 人性弱点
人们的贪婪和恐惧是非理性繁荣的主要驱动因素。
3 探索应对策略
通过风险管理、长期投资和理性分析,我们能更好地应对非理性繁荣。
非理性繁荣的应对策略
1
风险管理
制定风险管理策略,规避市场波动。
2
长期投资
持有资产更长时间,关注长期价值而非短期波动。
3
理性分析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性分析,避免被市场情绪所左右。
总结
1 了解非理性繁荣
非理性繁荣是市场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我们需要理解其定义、起源和特征。
2 认识影响和案例
非理性繁荣可能会带来财富分化、经济不稳定和资源浪费,我们需要从历史案例中吸取 教训。
2 市场情绪
市场波动和情绪化投资者也促成了非理性繁荣的形成。
非理性繁荣的特征
价格脱离基本面
非理性繁荣时,市场上的价格与资产的真实价值脱节。
泡沫出现
投资者对高涨资产的盲目追逐导致市场泡沫的形成。

非理性繁荣讲课PPT课件

非理性繁荣讲课PPT课件
第11页/共14页
非理性繁荣
说到这个事情,想起很多专家预测股市的逻辑,“基于 股市走势或涨跌预测的困难,很多学者都倾向于把复杂 问题简单化,即(不定期)寻找(某个时期)与股市波 动相关性最大的变量,并通过预测该变量的变化趋势来 推断股市的走势”。 6)媒体对财经新闻的大量报道;股市上升会导致更多的 财经媒体出现,导致更多财经报道;同时,强化了的媒 体财经报道导致了对股票需求增长,其作用正如消费品 的广告一样。在熊市,那些财经类媒体对股票市场的关 注程度也在下降。
第5页/共14页
非理性繁荣
• 在作者看来,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体投资者, 都难以摆脱各种“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即使投资 者是在追求一种理性的目标,结果往往也难以实现。 我们当然不能说投资者是赌徒,可是谁敢说自己没 有赌心?亏了的想翻本,赚了的还想赚的更多,市场 就这样被自我放大、自我增强起来了。开始的时候 大家都比较自信,觉得自己肯定能赚钱,也就是作 者所说的信心过度,可是几次波动下来,大家又觉 得还是随大流走最保险。于是,“社会传染病”也 就由此而产生了。这本书中总结了社会心理学对这 种 现 象 的 分 析 , 使 人 颇第受6页启/共发14页。
非理性繁荣
• 通常情况下,人们会认为“股票在下跌之后总会反弹” 是个基本常识,而作者却证明他们想错了——股票可 以下跌,而且可以下跌许多年;股票市场可以被高估, 同样也可以低迷许多年。人们还会认为“从长期看股票 总是优于其他投资,比如债券,所以长期投资者投资股 票会好一些”,然而作者证明他们又错了——在数十 年的时间里,股票并不比其他投资优越,也没有理由相 信它将来也会这样。在《非理性繁荣》中,作者使用了 大量的历史资料、统计数据、最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等 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从这里,我感受到了自己先前 对 股 票 投 资 认 识 的 局 限第性7页。/共保14页有 一 份 理 性 的 投 资 心 态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理性繁荣》书名取自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理事主席葛林史班1996年底在华府希尔顿饭店演讲中,谈到当时美国金融资产价格泡沫时所引用的一句名言。

从那时起,许多学者、专家都注意到美国股市因投机风气过盛而引发的投资泡沫现象。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甚至多次预言美国的投资泡沫将破,可是每当美国股市有衰竭的症候时,就会有另一股投机热潮注入,让股市得以暂时维持不坠,直至近日方有软着陆的迹象
在《非理性繁荣》(第二版)中,罗伯特•希勒教授对2000年第一版的内容进行了适时的修正和更新,重新阐述了市场波动这一给他带来国际声誉的主题。

希勒在第二版中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他以一种更加清晰和彻底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那些可能动摇经济运行和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的市场泡沫的产生和破灭。

在第一版中,希勒教授成功地预言了股市的下跌,而在本书中,他将研究扩展到了目前炙手可热的房地产市场,用了一章的篇幅来论述美国国内和国际房价的历史走势
在本书中,希勒通过大量的证据来说明,如果20世纪90年代末的股市,目前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中隐含着大量的泡沫,并且最终房价可能在未来的几年中开始下跌。

他认为,2000年股市泡沫破灭之后,许多投资者将资金投向房地产市场,这使得美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房地产价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

因此,非理性繁荣非没有消失,只是在另一个市场中再次出现。

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希勒教授描述了金融市场波动的心理根源,并且着力列举和论述了自由市场经济中,资本市场所固有的不稳定性。

比如,艾伦•格林斯潘著名的“非理性繁荣”演说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他认为,最终摆脱这种困境的途径在于社会制度的改进,比如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保险品种以保障人们的收入和住房,以及更加分散化的投资选择。

就像该书的第一版一样,《非理性繁荣》的第二版一定会吸引更多的人阅读和讨论。

作者简介
罗伯特·J·希勒,现为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于1972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
个人简介
罗勃.席勒(Robert J. Shiller) ,耶鲁大学经济系教授。

他着有《市场起伏及总体市场》(Market Volatility and Macro Markets),曾获 1996 年经济学萨缪森奖(Paul A. Samuelson)。

内容简介
本书书名取自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理事主席葛林史班 1996 年底在华府希尔顿饭店演讲中,谈到当时美国金融资产价格泡沫时所引用的一句名言。

从那时起,许多学者、专家都注意到美国股市因投机风气过盛而引发的投资泡沫现象。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甚至多次预言美国的投资泡沫将破,可是每当美国股市有衰竭的症候时,就会有另一股投机热潮注入,让股市得以暂时维持不坠,直至近日方有软着陆的迹象。

90 年代,美国股市不断创新高,投资人的热度沸腾,投机风气鼎盛,知名的股市分析师甚至喊出道琼指数会上五万点的说法。

本书作者席勒为耶鲁大学的教授,也是美国股市的投资人,他根据多年来对美国股市多头行情的分析研究,以及历史上各种股市大幅波动变化的前车之鉴,冷静分析这一波美国股市荣景的各种因素。

然而,这些因素多半无法以一般经济学效率市场的理论来分析,原因是股市中人们所发挥的投机贪婪,是一种非理性的本性,全文娓娓道来,分析鞭辟入里,引人深思。

事实上,所有经过正统训练的经济学家,在他们分析经济现象时都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假设:人们所有的经济决策都是从理性出发。

古典经济学派并曾将经济学领域里所设定的虚拟人物为「经济人」(Homoeconomica)。

这个「经济人」如果处身于现代的人类社会中,将是六亲不认、毫无情感,一切行为以自己的最大利益为准则;因此,他不会犯下一般「凡人」感情用事的错误,花的每一分钱、用的每一份力气,都经过仔细的盘算。

同样的,经济学家也相信最完美的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这个市场中的买卖双方参与者众多,多到没有人能够以他买卖的数量控制价格;市场中的信息充分流通,任何讯息会迅速传达给所有的参与者,立即而有效地反映在市场的价格之上,这也是金融市场为效率市场的重要假设。

但是正如凡人不是一个完全理性的「经济人」,市场也无法完全符合「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因此,一旦出现「非理性」投资人与「非理性繁荣」市场,经济学教义派就颇难解释其存在;同样的,这些人所制定的财经政策当然也无法解决非理性思维下的经济问题。

席勒从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根据各种统计分析与历史研究,寻找 90 年代美国投资泡沫出现的缘由。

美国人明知一旦股市泡沫破灭,所有的财富将成空,却又认为自己不会是最后一只老鼠,总能在大跌之前,卖给更为倒霉者,甚至股价一旦回涨反弹,就立刻把上次亏损的前车之鉴忘到九霄云外去了,这个现象似乎与我国股市的状况极为相近。

席勒教授特别指出,为争夺投资人,媒体上的股市明星,以强势行销方式,肤浅地强调一些表象,给大众一种股市只涨不跌的观念;然而,事实上,他们未必抓得住股市的脉动。

我国也一样有许多这一类的股市分析师,官员们为了拉抬股市,甚至于不惜以「股价很低,不买就会后悔」的说词,来误导投资人。

其实,他们和投资人一样,根本不清
楚下星期的股价究竟是涨还是跌,结果造成误听其言者被套牢;最后即使将股价涨跌幅的下跌幅度缩小,改变游戏规则,也挡不住股价下滑的趋势。

从这点看来,或许我国的主管官员从这本书中可以学到的还更多。

股市涨得愈高,跌得就会愈重,这是颠扑不破的道理;然而在股价快速飙涨的时候,总会有许多说法,来「证明」股价是不会下跌的。

1920 年代,在股市崩盘之前,有所谓的「强手」,亦即买气愈来愈盛,不断提高,股价支撑力道足够,不会下跌。

50 年代有人指出美国进入「新资本主义」时代,持有股票的投资人达1 700 万,企业员工认股,化劳工为资本家,因此,股价不会下跌。

60 年代,媒体不断鼓吹股市是最佳的投资管道,不但可以保值、对抗通货膨胀、规避风险,还可以参与享受经济成长的果实,股价自然不断地上涨。

90 年代的说法是新经济下,高科技不断推陈出新,成本不断下降、获利持续上升,因此股价不会下跌,而网络股在未来网络市场的无限美景下也过度地反应。

但是,种种言之成理的论调,随着市场泡沫破灭为之幻灭。

原因是这些说法出现的目的,均是为非理性投机下炒作的「价超所值」的股价做合理化的解释,使投资人放心地追高。

生于战后婴儿潮年代的人们在 90 年代,不信邪地持续追高股市,认为「这次不一样」(TTID: This Time Is Different),股价不会下跌,就是将道琼指数推上万点的主力,只是从今年开始,美股步步下跌,显示股市的涨高必跌原则仍然存在,只是早到或晚来的差别而已。

台湾的股民在 90 年股市泡沫破灭之后,历经多次股市三温暖的洗礼,对本书的感受想必更深。

席勒在书中第六章写道,台湾的几次股价大跌,都名列世界前茅,1989 到 90 年股市跌落 74.9 ﹪,为那年最大跌幅国家中的世界第一;五年期股市跌幅较大国家中,台湾也分列第七名与第 27 名。

不过,台湾的投资者似乎一直没有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政府也一直认为「股市兴亡,官员有责」,带给投资人一个「股市会涨,不会跌,如果真的下跌,政府会出面救」的错误观念,股市的机制也以助涨不助跌的原则来规划。

但台湾的投资泡沫一直不断地破了又吹、吹了又破,真正的原因是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有问题,可惜的是当前的股市已经跌到似乎国安基金也无能为力的地步了,投资人必须正视市场机制的存在,这时,席勒的书就更有用了。

总之,这是一本分析股市非理性投资行为的一本好书,它颠覆了一般的投资理论,指出 20世纪末,证券市场中的教义派金融学者所不能解释的「乱象」的源头,是他们理论的假设前提有问题,当然,它也预告了美国股市投机泡沫的下场。

对台湾的投资人来说,读了本书之后,对我国股市的「非理性」部份,可以有一个更为「有理性」的解释。

第1章股市价格水平的历史回顾
市盈率
其他高市盈率的时期
利率
对非理性繁荣的忧虑
第2章房地产市场的历史回顾
住房价格的长期走势
实际住房价格长期上升趋势的缺失
实际住房价格没有强劲的迅速上升趋势的原因
当时和现在的非理性繁荣
研究途径
第一篇结构因素
第3章诱发因素:市场经济的疾速发展、互联网以及其他事件促进市场泡沫产生的12个因素
市场经济的疾速发展与业主社会
政治和文化的变迁促进了商业的成功
新的信息技术
支持性货币政策与格林斯潘对策
生育高峰及其对市场的显著影响
媒体对财经新闻的大量报道
分析师愈益乐观的预测
固定缴费养老金计划的推广
共同基金的增长
通货膨胀回落及货币幻觉的影响
交易额的增加:贴现经纪人、当天交易者及24小时交易
赌博机会的增加
小结
第4章放大机制:自然形成的蓬齐过程
投资者信心的变化
对投资者信心的反思
关于预期的例证
对投资者期望和情绪的反思
公众对市场的关注
投资性泡沫的反馈环理论
投资者对反馈和泡沫的理解
作为反馈模式和投机性泡沫的蓬齐骗局
欺骗、操纵和善意的谎言
自然形成的蓬齐过程所引起的投机性泡沫
证券市场与房地产市场中的反馈与交叉反馈
当今的非理性繁荣和反馈环
第二篇文化因素
第5章新闻媒体
媒体在股市变化中发挥的铺垫作用媒体讨论的形成
对市场前景的报道
……
第6章新时代的经济思想
第7章新时代与全球泡沫
第三篇心理因素
第8章股市的心理定位
第9章从众行为和思想传染
第四篇理性繁荣的尝试
第10章有效市场、随机游走和泡沫第11章投资者学习和忘却
第五篇采取行动
第12章自由市场中的投机风险
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