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发展概况专题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文学 ppt课件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文学  ppt课件

第二节 原始歌谣 与神话
一、原始歌谣

人类最早的文学样式是诗歌。最初的诗 歌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活实践。原始人 在生活实践中,产生了交往和抒发感情 的需要,除了借助语言之外,他们还会 发出一些抑扬顿挫的呼声。这种呼声就 是歌唱的前身。当人们在有声无义的呼 声中加入简单的语言,就形成了最简单 的诗歌。
《中国文学史》(课程指定教材)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课程 参考资料)
学前准备及课程学法指导

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当学 过中学的历史课程,具备 了比较完整的中国古代史 的知识;应当学过文学概 论课,能够掌握文学的基 本原理和文学批评的基本 术语;应当具有一定的古 汉语阅读能力,能够借助 注释读懂古代的文学作品。
“风”——乐调

“大雅”《崧高》篇说:“吉甫作诵,其 诗孔硕,其风肆好。”“风”即是指乐 调。《左传》成公九年说:“钟仪…… 操南音。……范文子曰:‘……乐操土 风……’”。“土风”就是指钟仪演奏的地 方乐调。“十五国风”,就是用十五个 地区的地方乐调演奏的乐歌。这些乐歌 既代表了各国的音乐面貌,在内容上又 一定程度地反映了该国的风土和风俗。
二、编排体例

《诗经》按《风》、《雅》、《颂》分 类编排。《风》即“十五国风”,共160 篇。《雅》分《小雅》、《大雅》, 《小雅》74篇,《大雅》31篇,共105篇。 《颂》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 《商颂》5篇,共40篇。目前绝大多数学 者认为,风、雅、颂的区分与音乐有关。 《诗经》中的作品都是可以配乐歌唱的, 风、雅、颂分别代表了不同的音乐。
战国的文学:
在百家争鸣中出现了诸子散文。历史散 文的成就也非常引人注目。《左传》和 《国语》的基本内容虽然是战国以前的 史料,但它们的成书都在战国时期,而 《战国策》的出现,更是把历史散文推 向了新的高峰。在南方的楚地,出现了 一种新的诗歌样式--楚辞。 战国文学是先秦文学的一个高潮。

《先秦文学课件二》课件

《先秦文学课件二》课件

2
先秦文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先秦文学对后世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和美 学观念的塑造。
3
先秦文学的现代意义
通过学习先秦文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根源和传统,对现代社会产 生积极的影响。
先秦文学课件二
本课件将介绍先秦文学的时代背景、代表作品及其特点,以及艺术表现手法 等。欢迎加入这段文学之旅!
先秦文学的时代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是先秦文学的宝贵时代,继承了西周文化的基础上,又注入了新的思想和艺术元素,形成了独特 的文化氛围。 先秦文化的特点和古代文学的发展,在这个时期形成并得到了充分展现。
先秦散文
独特的文体特点,如散文志怀、 写景描写等,以及代表作品 《吕氏春秋》的影响。
先秦戏曲
剧本结构新颖,表演形式多样, 体现了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独 特魅力。
先秦辞赋
追求形式之美和意境之美,以 及表现手法的创新,给后世
1
先秦文学的审美意义
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传承和弘扬先秦文化的 魅力。
先秦文学的代表作品及特点
《诗经》
起源于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简洁直接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 而闻名。
《楚辞》
具有浓郁的楚地色彩,以其激情澎湃的风格和丰富多样的主题而深受人们喜爱。
《论语》
是孔子及其门徒言行录,集中体现了先秦时期的思想传承和价值观。
先秦文学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先秦文学常识》课件

《先秦文学常识》课件
究古代语言文字的重要依据。
《春秋》
Hale Waihona Puke 总结词:鲁国史书详细描述:《春秋》是鲁国的一部编年史书,主要记述了鲁国在春秋时期的历史 事件。它是儒家经典之一,也是研究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
《左传》
要点一
总结词
注释《春秋》的著作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左传》是一部注释《春秋》的著作,主要对《春秋》中 的史实、人物、事件等进行解释和补充。它不仅对《春秋 》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也是研究先秦历史和古代文学的重 要著作。
先秦文学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将先秦文学的优秀传统与现代文 学、文化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时
代特色的文学新作。
跨文化交流
通过先秦文学的国际传播,促进 中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的
国际化发展。
创新表达方式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影视、网 络等,创新先秦文学的表达方式
和传播途径。
如何推广先秦文学文化
学术研究推广
05
先秦文学的现代意义与 传承
先秦文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文化传承
先秦文学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 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
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价值
先秦文学作为古代文学的代表,对 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语言表达 能力以及审美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学术研究
先秦文学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古代 社会、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资 料。
提供了重要的土壤。
详细描述
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的早期阶段,也是中国文化的形成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 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社会政治也经历了多次变革,为先 秦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社会背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先秦文学逐渐形成了

先秦文学课件

先秦文学课件



周南、召南、邶、鄘、卫、 王、郑、齐、魏、唐、秦、 陈、桧、曹、豳 大雅

小雅 周颂

商颂
鲁颂
︽ 诗 经 ︾ 的 三 个 组 成 部 分
第二节 《诗经》的思想内容
• 《诗经》的思想内容极为深广复杂,可划 分为以下五大类:祭祀诗、颂赞诗、怨刺 诗、婚恋诗、征役诗。
怨刺诗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255年

秦: 秦始皇 ~ 秦二世(前221~前206年) 15年
第二节 先秦文化与文学概述
先秦是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产生与发展的最 初阶段。 先秦文化呈现出巫史 不分、文史哲不分的形 态。


密联系的。
夏商两朝
夏商文学与当时的原始宗教和巫史文化是紧
夏朝尚无定型的文字,夏朝及商朝早期的文
蒹葭
婚恋诗
(三)反映家庭婚姻悲剧的弃妇诗
如《邶风· 谷风》是最早的一首弃妇诗;
《卫风· 氓》是一首叙事性长诗。
五、《诗经》的功用和流传
1、“观风俗,知得失”,主要是指“国风”中 的民歌。 2、“赋诗言志”。 3、实行教化的重要工具。 4、在当时的政治、外交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色

一、反映现实生活、针砭时事政治的现实 主义精神与创作方法。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爱者歌 其情。
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比、兴是《诗经》中常 用的三种表现手法。宋代朱 熹《诗集传》的解释:
诗经艺术手法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就是不借助于形象化的修辞手段, 而直接描绘、抒情和铺叙。
婚恋诗
(二)表现青年男女爱情不顺利、受挫折造

11先秦文学概述与传统精品PPT课件

11先秦文学概述与传统精品PPT课件

(三)放言无惮
鲁迅《摩罗诗力说》称屈原《离骚》、《天问》,能 够“放言无惮,为前人所不敢言。”
《诗经》有许多直言不不讳的作品。
诸子著书立言,更是放惮直言,无所顾忌:孟子斥责 暴君为“残贼之人”,庄子讥刺诸侯为“窃国”之 盗。
战国时代,言论比较自由,作家往往自然直率、畅所 欲言。这是先秦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中国文 学的一个优良传统。
❖ 彝器铭文,是刻在盛酒的器具或祭器上的文字,在 传世的数千件商代和周初的有铭彝器中,保留了较 早的史家记事文字,这些铭文可以说是史家散文的 源头。
❖ 四、诗歌和散文是先秦文学作品的主要样式。
❖ 诗歌:《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 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是我 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
❖ 诗歌主要包括《诗经》和以屈原作品为代表 的《楚辞》。
❖ 散文主要包括史家之文和诸子之文。史家之 文主要有《尚书》、《左传》、《国语》、 《战国策》;诸子之文主要有《论语》、 《墨子》、《老子》、《孟子》、《庄子》、 《荀子》、《韩非子》等,先秦散文都是不 同体裁的实用文,但由于其中一部分写得相 当活泼很有文采,所以被后世当作文学作品 传播。
❖ 二、神话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对自然及社会的理解与想象的故 事,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 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 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 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创世纪神话:盘古开天辟地
创世纪神话:盘古开天辟地
❖ 三、殷商甲骨卜辞、《易经》卦、爻辞和商 周彝器铭文,是书面文学萌芽时期代表作品。
❖ 甲骨卜辞 我国现存最古可识并用于文献记录的是 三千多年前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它是刻在龟甲和兽 骨上的占卜记录,其中也有少量记事文字。殷人迷 信鬼神,凡事占卜。占卜涉及狩猎、农业、祭祀和 战争等。卜辞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散文片段。

《先秦文学常识》课件

《先秦文学常识》课件
出现
背景:先秦 时期,社会 动荡,思想 活跃,为小 说的产生提
供了土壤
特点:先秦 小说以寓言、 神话、传说 等形式为主, 具有较强的 现实性和讽
刺性
代表作: 《山海经》、 《庄子》、 《列子》等
小说代表作品
《左传》:春秋时期历史散文, 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骚”
《国语》:春秋时期历史散文, 记载了各国的历史事件和政治言 论
《楚辞》
作者:屈原 创作背景:战国时期楚国 特点:浪漫主义,抒情性强 代表作:《离骚》、《九歌》、《天问》等
诗歌特点与影响
诗歌形式:以四言为主,也有五言、六言等 诗歌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爱情、友情等多个方面 诗歌风格:既有现实主义,也有浪漫主义
诗歌影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唐诗、宋词等
生了深远影响
文学价值与影响
开创了中国文学的先河,奠定 了中国文学的基础
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诗经》、《楚辞》等经典 作品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体现了先秦时期的社会风貌、 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
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提升 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03
先秦诗歌
章节副标题
《诗经》
创作时间:西周至春秋时期 作者:无名氏 内容:包括风、雅、颂三部分,共305篇 特点:以四言为主,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背景:先秦时期,社会动荡,思想活跃,为戏剧的发展提供了土壤
特点:先秦戏剧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以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为题材 代表作:《诗经》中的《大雅》、《小雅》等,以及《楚辞》中的《离骚》 等
戏剧代表作品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先秦文学课件(一)

先秦文学课件(一)

文字、记事
甲骨文
《尚书· 序》
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 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伏羲、神农、 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 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 言常道也。
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宗法制社会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是故有立子之制,而君位 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 有嫡庶之制,于是有宗法、有服术,而自国以至天 下合为一家;有卿、大夫不世之制,则贤才得以进; 有同姓不婚之制,而男女之别严。且异姓之国,非 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于是天下 之国,大都王之兄弟甥舅;而诸国之间,亦皆有兄 弟甥舅之亲。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中国政 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

(清)马骕《绎史》卷一引《五运历年记》 元气蒙鸿,萌芽兹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 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首生盘古, 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 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 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 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 因风所感,化为黎氓 。以天之生,称曰苍生;以其 首黑,谓之黔首,亦曰黔黎。其下品者,名为苍头。
(梁)任昉《述异记》:
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 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间俗说,盘古 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 北岳,足为西岳。先儒说,盘古氏泣为江河, 气为风,声为雷,目瞳为电。古说,盘古氏 喜为晴,怒为阴。吴楚间说,盘古氏夫妻, 阴阳之始也。
盘古画像(汉) 肩上为伏羲女娲 河南南阳出土
河姆渡文化
龙山文化
黄帝轩辕氏
神农

培训_课件先秦文学绪论

培训_课件先秦文学绪论

3、西周、春秋时期,贵族成了文 学的主要创作者。
西周时期,学在官府,只有贵族 才有受教育的权利,文化为贵族所垄 断,贵族成了文学的主要创作者。 《国语·周语》中所说的“使公卿至于 列士献诗”,公卿、列士就都是贵族。 《诗经》中的三《颂》就都是贵族创 作的诗歌。于是贵族文学出现了。
4、春秋战国之际,士成了文学的主要创作 者。
先秦文学绪论
“先秦”这个概念, 是指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 国以前的历史进程,它的 上限没有明显的界定,大 致包括我国原始社会、奴 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三 个历史阶段。先秦文学就
一、中国文学的源头——远古 歌谣和神话
1.传说时期的文学有歌谣和神 话
传说时期的文学即原始社会 的文学,简称为原始文学,也有 称为上古文学的。传说时期的文 学样式只有两种,一是歌谣,一
诗歌和音乐、舞蹈相互结合的形式,在文字已 经成熟并广泛用于文献记录以后,还存在了相当长 的一段时间。如《诗经》中的作品都是乐歌,而其 中的颂诗,是祭祀时用的歌舞曲。约在春秋以后, 诗歌从乐舞中逐步分化独立出来,专向文学意义和 节奏韵律方向发展。
二、先秦文学的形态
1.先秦文学的形态——文史哲不分
伴随着文字的产生而出现的先秦文学,并非纯 文学。先秦时期,文化呈现一种综合形态。先秦有 些文学作品是史学或哲学著作。史学或哲学著作也 富有文学意味。
3.战国时代 “百家争鸣”,士人成为 文化甚至政治的中心,他们关注现实,各具 个性,其文学呈现出不同的风貌(百家争 鸣)。
“百家争鸣”与战国诸子散文“百花争 艳”:如《孟子》散文犀利,《庄子》散文 恣肆,《荀子》散文浑厚,《韩非子》散文 峻峭。思想上的“百家争鸣”,反映在文学 艺术上,形成了“百花争艳”的局面。
《蜡辞》虽然是以祝词的面貌出现,但本质 上实具有“咒语”的作用。在这里,人们将自 己的希望当作力量,并企图以自己的意志和语 言命令自然,以保护自己的农作物。但这也就 说明了蜡祭的两重性:一方面表示了对自然的 无力,另一方面表示了企图控制自然的不可抑 止的欲望。正如乔治·汤姆逊在《论诗歌源流》

文学史1第一编 先秦文学(PPT)

文学史1第一编  先秦文学(PPT)
1、原始诗歌 、 2、《诗经》3、《楚辞》 、 诗经》 、 楚辞》
(二)散文 1、历史散文 2、诸子散文
(三)寓言和神话传说 1、先秦寓言 2、神话传说
第一章 上古文学
第一节
上古歌谣
一、 上古歌谣的内容
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劳动歌谣。 1、劳动歌谣。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弹歌》 2、祭祀歌谣。 祭祀歌谣。 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 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 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卜辞通纂》375片)。 卜辞通纂》375片
黄帝
二、上古神话的基本特色 上古神话的基本特色 在思想内容方面: 在思想内容方面: 1.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2.将人神化,重视人的力量和人的社会 将人神化, 将人神化 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及民 族性格。 族性格。
二、上古神话的基本特色 上古神话的基本特色 艺术方面的特色: 艺术方面的特色: 1.表现出了为人生、 1.表现出了为人生、以人的生存为中心 表现出了为人生 的原始艺术精神,展示了我们民族未来 的原始艺术精神 创作发生了重大作用。 4.体现了悲剧美与崇高美的统一。 4.体现了悲剧美与崇高美的统一。 体现了悲剧美与崇高美的统一
周南 ·芣苡 芣苡
采采芣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 薄言采之。 采采芣 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 薄言掇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 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 薄言捋之。 采采芣 薄言袺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 采采芣 薄言襭 采采芣苡,薄言襭之。
伐檀》 《魏风·伐檀》 魏风 伐檀

《先秦文学概述》PPT课件

《先秦文学概述》PPT课件

东西方神话的不同特点
阿波罗和月桂树

相传太阳神阿波罗爱上了一个名叫达芙尼的女神,于是展开了热烈
的追求。但是由于达芙尼最崇敬月亮女神,她愿意一生服侍其左右,而
不谈情爱。骄傲的阿波罗不愿意放弃所爱,不停的追逐达芙尼的身影。
在一次躲避中,达芙尼跑到了尼罗河的岸边,看着身后渐近的阿波罗, 达芙尼请求疼爱她的河神把她变成一株月桂树,永远在月光下守护自己 崇敬的人。河神于是把达芙尼变成了只在月光下开放的月桂树。
阿尔忒弥斯:月神, 三处女神之一,又是狩 猎之神、妇女之神,是 女性纯洁的化身,与阿 波罗是孪生姐弟。
狄俄尼索斯:(罗马又 称巴克斯Bacchus) Dionysus,酒神与狂飮 欢乐之神。
东西方神话的共同特点
• 都表现了早期人类对自然的 崇拜和畏惧。
• 同时又都表现了人们征服自 然的强烈愿望。
先秦历史
• 从远古到三代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元谋人
山顶 洞人
仰韶 文化
母系氏族社会
龙山 文化
父系氏族社会
部落联盟 炎帝、黄帝、
尧、舜、禹
周 1046
商 1600
• 春秋争霸与战国争雄 • 秦帝国的建立和覆灭
夏 2070
一、先秦
• 广义的“先秦”,指秦统一中国以前直至远古,包括原始社会 (从远古到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奴隶社会(夏、商、 西周、春秋时代)和封建社会确立的战国时代。
• 内容:
– 英雄神话:《后羿射日》《夸父逐日》 – 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 – 战争神话:共工争帝、黄帝杀蚩尤 – 异人异物神:《山海经》 – 洪水神话:《大禹治水》
(二)上古神话
• 定义:

先秦文学 PPT课件

先秦文学 PPT课件

界的起源、反映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口
头文学,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
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马克思)
日有日神
羲和 常羲 飞廉 共工 祝融 屏翳 女魃
月有月神
风有风神
水有水神
火有火神 雨有雨师 旱有旱神 雷有雷公 电有电母
自 然 界 处 处 有 神
(二)神话的产生 1、对自然界 神秘和敬畏的感情。对一些特殊的灾 害的自然现象和人类自身的生老病死等等,引起的 惊奇和恐慌。 2、和先民的原始宇宙观和思维观有关。幻想出世 界存在某种超自然的神灵和魔力,并对之膜拜。
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
(三)图腾歌谣。
《吕氏春秋· 音初》中的《燕燕往飞》:
燕燕往飞。
情况记载较详:有娀氏有二佚女,为之九成之台, 饮食必以鼓。帝令燕往视之,鸣若谥谥。二女爱而 争博之,覆以玉筐。少选,发而视之,燕遗二卵, 北飞,遂不反。二女作歌一终曰:‘燕燕往飞!’ 实始作为北音。
(四)婚恋歌谣 《候人歌》 候人兮猗( 《吕氏春秋 ·音初篇》)
(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 (三) 语言简朴、节奏流畅 (四) 以赋为主的表现手法
第二节 神话
一、神话的概念、产生及保存
二、中国古代神话的内容
三、神话蕴含的民族精神
四、中国古代神话的散失与演变
五、神话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一、神话的概念、产生及保存 (一)神话的概念
中国上古神话是初民以幻想的形式来解释世
(一)创世神话。
(二)始祖神话。 (三)洪水神话。
(四)战争神话。
(五)英雄神话。
(六)传奇神话
(一)创世神话
盘古开天地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 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 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 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 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 古极长。故天去地九百里。

《先秦文学》课件

《先秦文学》课件

汉赋的发展与演变
汉赋的发展
汉赋是在楚辞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文体 ,其特点是篇幅较长、气势磅礴、辞藻华丽 。汉赋的发展经历了初期、中期和晚期三个 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汉赋的演变
汉赋在演变过程中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逐渐从抒发个人情感转向歌功颂德、讽谏时 政等主题。同时,汉赋在形式上也发生了变
05
诸子散文
诸子散文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诸子散文是先秦时期的一种重要文学形式,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详细描述
诸子散文是指在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思想家为了宣传自己的思想而创作的散文作品。这些作品 具有思想性强、文笔优美、语言精练、逻辑严密等特点,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代表性诸子散文举例
总结词
列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诸子散文作品。
VS
详细描述
例如,《论语》、《孟子》、《墨子》、 《庄子》等,这些作品都是中国古代文学 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 思想价值。
诸子散文的文化影响
总结词
分析诸子散文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详细描述
诸子散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 不仅代表了当时各个学派的思想成果,而且也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思想观念。例如 ,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思想观念,至今仍然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念。同时,诸子
化,逐渐形成了固定的格式和规范。
楚辞与汉赋的艺术成就
要点一
楚辞的艺术成就
楚辞在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独特的诗歌形式和表 现手法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楚辞 的文学价值也得到了后世文学家和读者的广泛认可。
要点二
汉赋的艺术成就

先秦文学(全)PPT课件

先秦文学(全)PPT课件
16
《汉书·艺文志》载:“及秦燔书,而《易》为筮卜之 事,传者不绝。”
《报任少卿书》:“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惟 俶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戹而 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易传》是对《易经》进行解释和发挥的,一共有十篇: 《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 (上下)、《文言》、《说卦传》、《序卦传》和《杂 卦传》,所以《易传》又称“十翼”。
“最初的语言是一种幻想的语言……在一切语言里,大 部分涉及无生命事物的表现方式都是从人体及其各部分 以及人的感觉和情欲那方面借来的隐喻。例如……天和 海‘笑’,风‘吹’,波浪‘轻声细语’,在重压下的 物体‘呻吟’……在这些例子里,人把自己变成整个世 界了。……人用自己来造事物,由于把自己转化到事物 里去,就变成那些事物。”
3
第一编 先秦文学
总论
先秦文学的发展阶段 从四个角度对先秦文学进行总体把握
中国文学的源头
原始歌谣 原始神话
先秦诗歌
《诗经》 《楚辞》
先秦散文
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
4
第一章 先秦文学总论
先秦文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夏商时期的文学 西周春秋时期的文学 战国时期的文学
从四个角度来考察先秦的思想文化与文学
从社会状况的视角来探讨先秦思想繁荣的原因 从文化学的视角来看先秦文化的特点 从文体学的角度来看先秦文学的特质 从历史传承的角度来看先秦文学的地位
5
第一节 先秦文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夏商以前及夏商时期的文学
夏商以前的社会文化状况与文学现象 夏商时期的社会文化状况与文学现象
西周春秋时期的文学
17
《周易·系辞》这样解释汉字的产生:“古者包牺氏之 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 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 神明之徳,以类万物之情。”

先秦文学常识(课堂PPT)

先秦文学常识(课堂PPT)
成婚的欢乐场景。
8
10、《诗经》关"雎篇"原作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9
11、诗经《关雎》译文
译: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
人儿在何处?恰似在河水那一方。
7
9、“诗经”中《关雎》篇赏析
《关雎》结构: 全诗共分三章。 第一章(第1节),描写小伙子见到一位漂亮的姑
娘,从而引起爱慕的感情和求婚的愿望。 第二章(第2、3节),描写小伙子求婚,苦于无法,
求之不得,因而朝思暮想,寝食不安的苦恋情形。 第三章(第4、5节),描写小伙子结婚成梦,梦想
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 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 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
11
2、《尚书》名句赏析: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注释】
选自《尚书·旅獒》。仞:八尺为一仞。亏:缺少。篑:盛土的竹器。
【译文】
譬如堆垒九仞高的土山,只差一筐土,还是不算完成。
《诗经》按音乐特色分为 “风”、“雅”、“颂”三大 类; 按艺术手法分为“赋”、“比”、“兴”,合称“诗 经六义”。
5
7、《诗经》中的名句翻译
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译: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里小岛上。文 静美丽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 译:桃树蓓蕾缀满枝杈,鲜艳明丽一树桃花。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就。古人的话发人深省,回味无穷。

《先秦文学史》课件

《先秦文学史》课件
主题
主题多表现作者对楚国政治黑暗、楚王昏庸无能的愤懑,对爱国志士被陷害的痛 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
04 先秦散文
历史散文
历史散标文题概述
先•秦时文期字的内历容史散文 • 文字内容
主•要包文括字《内左容传》、 《•国语文》字和内《容战国策 》等,这些作品以记 述历史事件、人物为 主,具有很高的文学 价值和历史意义。
法家文学思想
总结词
法家文学思想强调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认为文学作品 应该服务于政治和社会治理。
详细描述
法家文学思想认为文学作品应该为政治和社会治理服务 ,强调作品的实用性和功利性,主张以文学作品来宣扬 法治精神和国家意识。
总结词
法家文学思想注重作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认为好 的作品应该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和政治稳定。
神话的艺术特色
1 2
3
想象丰富
神话故事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现出人类对未知 世界的探索和解释。
形象鲜明
神话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具有独特的性格和特点,使得故事 更加生动有趣。
寓意深远
神话故事通常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和哲理,反映了人类对生命 、自然和社会的思考和认识。
03
《诗经》与《楚辞》
《诗经》简介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先秦文学中的思想观念,如儒家思想中 的“仁爱”、“义理”,道家思想中的 “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等,对现 代社会的价值观和伦理观有着重要的启
示作用。
先秦文学中的叙事方式和人物塑造方式 ,对现代社会的影视剧、小说等文艺创
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先秦文学中的作品,如《诗经》中的诗 歌、诸子百家的散文等,对现代社会的
散文的艺术特色
语言简练明快
先秦散文的语言简练明 快,言简意赅,表达力 强,能够准确地表达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楚辞:战国后期楚国的一种新诗体,体 现了较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最主要的代 表作家是屈原。
1. 主要作品:《离骚》、《九章》、《九歌》、《天 问》
秦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 制帝国。由于秦始皇实行专制统治,又焚 书坑儒,文学成就不高,值得一提的是吕 不韦及其门客所著的《吕氏春秋》,内容 兼有儒墨道法农诸家学说,所以《汉书·艺 文志》把它列为”杂家“。秦代唯一的散 文家是李斯,代表作是《谏逐客书》。
3) 易卦爻辞:《易经》
《易经》,大约出现于殷、周之际的一部占筮书,由六 十四卦卦象和卦下所系缀的卦辞、爻辞组成,是古代人 在观察自然现象与社会人事变化的基础上所总结出来的 一部规范人们行动的书,包含了某种生活经验和哲理。 例:“履霜,坚冰至”、“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 进”。
西周: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灭商至公元前770年周平 王东迁为止。
先秦文学发展概况
一、中国古代文学史阶段划分
中国古代文学以传统历史分类法分为 先秦文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 学、隋唐五代文学、宋代文学、辽金 元文学、明代文学及清代文学 。
二、先秦文学
秦代以前的文学,我们统称为“先秦文学”。
这 一 时 期 包 括 : 夏 以 前 的 原 始 社 会 ( 公 元 前 21 世 纪 前)、夏[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1066)]、商 (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周{西周[公元前 1066年至公元前771年]、东周[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 256 年 ( 春 秋 ( 公 元 前 770 年 至 公 元 前 476 年 ) 、 战 国 (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公元前221 年至公元前206年)。
《春秋》记事结构是纲目式(新闻标题式)的,文 句极简短 。
隐公元年,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春秋笔法——一字褒贬,微言大义
“元年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据《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解释,“克” 意思是“能”,即能杀也。为什么不言杀而言 “克”,是“见段之有徒众也”,更“大郑伯之 恶也”,即“处心积虑成于杀也。”。为什么称 “段”而不称“弟”。“贬之也”。
你所知道的《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 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大约 五百多年间的305篇诗歌。 《诗经》依据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诗经》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
《诗经》最典型的篇章结构是重章叠句、回环复沓。
《诗经》的主要思想内容是表达了百姓的生活 现状、生活愿望。
2. 商文化:
1) 文字的产生:甲骨文 许慎《说文解字·叙》说:“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鳜 (guì)箌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
2) 音乐的繁荣:晨露、九招、桑林等歌舞。
《吕氏春秋·古乐》载:“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 溪谷之音以歌。”
《呂氏春秋.古樂》﹕帝舜乃令質(夔)修《九招》、《六列》、 《六英》,以明帝德。於是命顥陶作《夏籥》九成,以昭其 功。湯乃命伊尹作《大濩》,(一名<桑林>)歌《晨露》,修 《九招》、《六列》、(《六英》),以見其善。
1)政治思想:敬德、保民,分封天下。
2)文化典籍:《周易》、 《尚书》 、 《春秋》 、 《诗经》
①《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易传》 是一组从不同角度来解释《易经》文义,阐发 《易》理的专题论文。
②《春秋》和《尚书》
《汉书·艺文志》曰:“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 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左史记言,右史记 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 之。”
《尚书》的特点——“周诰(gào)殷盘,佶屈聱牙” (韩愈《进学解》)。
II. 《春秋》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以鲁国十 二公为序,起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迄于 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记载了二百四 十二年间的历史。
所谓春秋“是取春秋代序为一年之意”,古以《春秋》 为纪年史的名称。当时有《周春秋》、《燕春秋》、 《宋春秋》、《齐春秋》等“百国春秋”,后来仅存 《鲁春秋》。我们现在所说的《春秋》即是《鲁春秋》。
I. 《尚书》
“尚书”即上古之书的意思。它是我国古老的一部 历史文献总集,包括虞书(舜)、夏书、商书、周 书四部分。《虞书》和《夏书》非虞夏时的所作, 而是后世儒家根据古代传闻编写的假托之书。可信 的只有《商书》和《周书》。从性质上说,《尚书》 中的文章都是些官方文告,从体裁上说有记言文, 也有记事文、论说文。
春秋战国散文分为两大类:一是历史散文, 由各诸候国史官记录整理,主要记载各国政治、 军事、外交等方面的事件以及统治者和策士的 言论,代表作有《左传》、《国语》、《战国 策》等。二是诸子散文,是各学派阐述各自观 点和主张的论说文,代表有《论语》、《孟 子》、《荀子》、《老子》、《墨子》、《庄 子》、《韩非子》等。
③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东周:公元前期年周平王东迁,到公元前249年 周朝灭亡,历史上称为东周,中间包括春秋和战 国两个时期。
春秋战国是我国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制时期,社 会急剧动荡,各诸候国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 面斗争复杂,促使各阶级、各阶层为了各自的利 益,提出各式各样的政治主张,出现了“百家争 鸣”的局面。
一、春秋战国四大思想流派
创始人 思想核心
论著
儒家 墨家 道家 法家
孔子 墨子 老子 韩非子
“仁爱”
“兼爱”“非攻” “无为” “法”“术”“ 势”
《论语》 《墨子》 《道德经》 《韩非子》
五、诸子散文的文学发展脉络 1. 第一阶段:春秋战国之交——《论语》《墨子》—
—语录体散文;
2. 第二阶段:战国中期——《孟子》《庄子》—— 对话式论辩散文向专题式议论发展
这一时期的文学:包括古代神话、夏商文学、 西周文学、春秋战国文学、秦代文学。
神话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凡是伟大的文明都有伟大 的神话
西方:古希腊神话、圣经
东方:印度神话、中国神话
中国神话非常丰富,主要保存在《楚辞》、《山海 经》、《淮南子》等作品中。
夏文化:少量的上古歌谣,传说产生于夏代,但不可 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