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典园林中的借景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古典园林中的借景手法
摘要:借景是中国古典园林建造的一大艺术成就,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中国的古典园林掌握了一整套适合中国自然条件、人文素质和文化传统的借景手法,不仅借天借地,更借人借物,没有不能借的事物,充分反映了“景以境出,因借体宜”的理念。而现代建筑和现在景观规划更是充分利用了“借景”之利,本文就中国古代园林借景手法进行粗浅的探讨和分析。以便更丰富园林景观。
关键词:借景、古典园林、借景有因、借形组景、借声组景、借色组景
正文:
相信每个人有机会去观赏中国古典园林的时候,都会被中国古代人的智慧所倾倒,借景观景,移步一景,五步一景,十步一迹。到处都充满着传奇,让来人挪不开眼睛。甚至一步之前还陶醉在远岫屏列、平湖翻银;走上一步后已是水村山郭、晴岚塔影。大部分人都是怀着这样的心情走过中国的古典园林,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借景的魅力所在。
中国古典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从西周时期的灵台、灵囿、灵沼到清代的故宫及颐和园,三千年来延续至今。老子提出“道法自然”,庄子说:“山林欤,皋壤欤,使我欣欣然而乐欤。”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把山水升华到品德的境界。佛教传入中国后,谢灵运就吟诵出“清旷山川”,把不同凡尘诸佛国土概括到了清净而旷荡的山川之中,正是由于道、儒、释对山水的不同认识,最终导致中国人把巨大的生活热情凝聚在山水园林之间,把对仙境的梦想转化为在人间建设山水园林的现实行动。“借”的词义包括借贷和凭借两方面意思。借景之“借”是凭借之意。那么“景”呢?《说文》:“景,光也。”段玉裁注:“光所在处,物皆有阴。”有光必有影,光和影共同成就了象,所以景具有象的含义。将借景理解为园内外互相凭借才符合原意。明代计成在《园冶》中把“借景”提到非常重要的地位,认为借景是“林园之最要者”。他对“借”作了如下的解释:“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钳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疃,尽为烟景,斯谓‘巧而得体’者也。”借景巧妙之处并不在于“景”,实际上恰恰在于“借”。
借景在园林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借景的目的是把各种在形、声、香上能增添艺术情趣、丰富画面构图的外界因素,引人到本景空间中,使景色更具特色和变化。通过借景,园内园外有搁有通,组成一个艺术整体,充分表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民族特点,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独特创造。借景能够扩大园林的空间观感,丰富园景,增加空间变化,增加人们欣赏风景的多样性,使观赏者面前的景色由有限变成无限。
借景方法大体有三种:
一、开辟赏景透视线,对于赏景的障碍物进行整理或去除,譬如修剪掉遮挡视线的树木枝叶等。在园中建轩、榭、亭、台,作为视景点,仰视或平视景物,纳烟水之悠悠,收云山之耸翠,看梵宇之凌空,赏平林之漠漠。
二、提升视景点的高度,使视景线突破园林的界限,取俯视或平视远景的效果。在园中堆山,筑台,建造楼、阁、亭等,让游者放眼远望,以穷千里目。
三、借虚景,如朱熹的“半亩方塘”,圆明园四十景中的“上下天光”,都俯借了“天光云影”;上海豫园中的花墙下的月洞,透露了隔院的水榭。
借景按内容一般可以分为一下几个方面:
(一)、借山水
山水是园林造景的重要元素,古代画家常借助青山绿水作画,园林也不例外,自然的山水总是给人以自然的气息,使人心情舒畅,借山水不仅可以使园林空间延伸,使其具有深远感,而且使园林景色更加优美。借山水犹如远岫屏列、平湖翻银、水村山郭、晴岚塔影、飞阁流丹、楼出霄汉、堞雉斜飞、长桥卧波。
(二)、借动植物
花木有风则动,无风则静,处在动静之间;动物则以旺盛的生命力充斥整个园林中;动植物动静结合,有着丰富的色彩、多样灵活的造型、强大的生命力,一直是园林造景元素中的主角,在造型上线条柔软、活泼,在色彩上丰富多彩,并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通过借景的艺术手法把动植物互相穿插,使园林更加丰富生动,增加景深的效果。犹如田畴纵横、竹树参差、鸡犬桑麻、雁阵鹭行、丹枫如醉、繁花烂漫、绿草如茵。
(二)借人为景物
人为景物是人为建造的,如亭台楼榭等,这些建筑早就已经融入到了自然景观之中,五步一亭,十步一榭。虽然是人为建筑,却处处体现古人对自然的理解,放在园林当中,整个连接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不可分割,更为园林增添了无形中的魅力。如无锡寄畅园有一处借景,借的是离寄畅园1500米西的一座塔,从寄畅园建成就形成了一处山水塔影俱有的景色,据说现在这1500米之内无锡市政府不允许有高于塔的建筑。借人为景物犹如寻芳水滨、踏青原上、吟诗松荫、弹琴竹里、远浦归帆、渔舟唱晚、古寺钟声、梵音诵唱、酒旗高飘、社日箫鼓。
(三)借天文气象景物
日出、日落、朝晖、晚霞、圆月、弯月、蓝天、星斗、云雾、彩虹、雨景、雪景、春风、朝露等是我们最常见的天文景象。此外还可以通过声音来充实借景内容,如鸟唱蝉鸣、鸡啼犬吠、松海涛声、残荷夜雨。
以上几种内容总结起来又可分为:
借形组景:园林中主要采用对景、框景、渗透等构图手法,把一定景观价值的远、近建筑物、建筑小品,以至山、石、花木等自然景物纳入画面。
借声组景:在我国古典园林中,远借寺庙的暮鼓晨钟,近借溪谷泉声、林中鸟语,秋夜借雨打芭蕉,春日借柳岸莺鸣,皆为借声组景的典范。
借色组景:除了对月色的因借外,云霞在许多园林佳景中的作用很大,特别于高阜、山巅,不管是否建有亭台,都应考虑各种季节条件下云霞出没的可能性,把它组织到画面中来。
借香组景:在造园中利用植物散发出来的幽香,为园景增添雅韵。如古典园林池中喜植荷,除取其形、色的观赏价值外,更赏其夏日散发出来的阵阵清香。
计成在《园冶》中说:“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如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然物情所逗,目寄心期,似意在笔先。庶几描写之尽哉!”计成把借景的具体方法分为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等几种。
所谓“远借”,就是指把与园林本身距离较远的景点与园子本身有机地联系起来,把与园子距离较远的景观“借入”园中,如圆明园借景西山,苏州拙政园“见山楼”借景虎丘等;
所谓“邻借”,就是指借园子墙外傍邻的景色入园,使墙外的景色也成为园内游人的观赏对象,如苏州拙政园西部“别有洞天”旁假山上的“宜两亭”,是原来与拙政园一墙之隔的补园主人为了借傍临拙政园的景色而建造的,此亭名为“宜两”,正是说明登临其上可以同时观赏到两个园中的景色;
所谓“仰借”,是指将园内外高处的景物借入园中,使整个园林景观显示出层次性、立体感。高山飞瀑、悬崖溪水、高峰宝塔、白云蓝天无不是人们仰借的对象。如济南大明湖仰借干佛山,承德避暑山庄万树园可仰借山区外露山景等;
所谓“俯借”恰恰与仰借相反,是指从高处观赏低处的风光景色,如置身苏州狮子林假山上可观赏湖中游鱼穿动,至于临池观鱼,登山鸟瞰,高台嘹望等等,均是俯借;
所谓“应时而借”,实如计成所说“切要四时”,因时间不同,风云变幻而随时借取有关佳景,大至春夏秋冬四季,小至朝夕午夜四时,都可随时借取。如春花秋果,夏荫冬雪,晨露夕阳,午影夜月等等。以上诸种借景方法融会一园,使游人远望近观,俯仰目得,既赏“苏堤春晓”,又看“断桥残雪”等等,获得极大的审美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