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19第八编清前中期文学 第六章 《红楼梦》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通过真实叙出的繁纷平凡的人事,揭示出了构成这种贵族家族的 宗法结构规范——宗亲、嫡庶、主奴名分和联姻社交规则的悖谬, 写实叙事达到了至真至深,后来小说难以为继的高度。
▪ 《红楼梦》的写实叙事又融合进了诗的审美方式,在真实叙写的 人生图像里添加了诗意情韵,增加了艺术审美的魅力。
▪ 大观园就是意象化的世界,潇湘馆、蘅芜院、稻香村几座院落屋 舍的不同格调风光,都承担着隐喻各自主人的性情、品格的叙事 功能。
▪ 贾府主家政的主子从现实的功利 角度抉择,林黛玉被冷酷地抛到 了一边
▪ 薛宝钗又何尝幸福,她听从 家长之命,也遂了心愿,与 贾宝玉结为夫妇,但面对的 是心里只有一个林黛玉的丈 夫,陷入了十分尴尬的境遇, 又何尝不是另一种不幸—— 没有爱情的婚姻悲剧!
四、贾宝玉的人生感悟
▪ 贾宝玉是《红楼梦》小说世 界的特殊人物,既是悲剧的 当事人,又在观照、评说周 围的人事;既与常人无异, 又性情怪异得令人不可思议, 是个半写实半意象化的人物 形象。
第三节 《红楼梦》的艺术 叙事
一、如实描写手法和真实的人物塑造
▪ “如实描写,并无讳饰”,意思就是说它是依照现实生活实 际面貌叙写出来,现实怎样就写做怎样,不美化也不丑化。
▪ 客观、周到地描绘出了一个相当完整而近于现实原生态的富 贵大家族,其中有欢有悲,有喜有忧,许多事情不能简单地 判定其善恶美丑,这便淡化了小说传统的教化意识,打破了 忠奸斗争、善恶对立的叙事模式。
▪ 到“富贵限人”,行动不得自由;不喜读圣贤之书,拒绝走 仕途经济之路
▪ 他尊重涉世不深的女子,把现实传统的男尊女wenku.baidu.com的观念颠倒 过来,将神圣的经典及其崇尚的道德原则当作无稽之谈,把 世人欣羡的富贵荣华表现为人生不幸的渊薮。
▪ 这种种奇特的离经叛道的思想言论,与晚明李卓吾等人的异 端思想息息相通,投射出人文主义的曙光。
▪ 《红楼梦》叙写贾府由兴到衰,多角度地展示出这种家庭自 身存在的问题。
二、凸显女子的苦情
▪ 重点叙写的是这个富贵家庭的内帏 ▪ 奴仆、丫头,是主子专有的使用工具,只能俯首贴耳供主子
使唤 ▪ 男主子随心所欲地纳妾,占有丫鬟,私通仆妇,都是无可厚
非的事情。女人则要恪守闺范妇德,女孩子不能动半点情思。 ▪ 贾府的元、迎、探、惜四“春”,隐含“原应叹息”四字的
▪ 黛玉葬花,衬托着飞燕飘絮,落花流水,一切都隐喻着青春易逝、 红颜薄命的悲哀;憨湘云醉眠芍药,香梦满身就是她性情豪放似 男儿而终归是命不由己的女儿身的意象写照。
▪ 《红楼梦》里叙写的人物众多,形象鲜明的多达数十个,都 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人物不再是或善或恶的某种单一素 质的载体和道德观念的传声筒,而是如同现实社会中的真实 的人,保持了社会中人的个体的鲜活性和多面性。
二、叙事的新境界
▪ 《红楼梦》的写实性叙事,不只是如实叙写现实生活的实况,展 示出这种富贵家族的真实面貌,而且是在解析、说明着现实人生, 如实描写出的生活情节里蕴含着超情节本事的意义。
二、从传抄到印行
▪ 近世陆续发现许多种抄本,主要有《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 (1754),仅前十六回;
▪ 已卯本(1759),残存四十一回又两个半回; ▪ 庚辰本(1760),八十回,缺第六十四、六十七两回; ▪ 戚蓼生序本(1769—1780),存前四十回; ▪ 题名《红楼梦》梦觉主人序本(1784),八十回; ▪ 舒元炜序本(1789),八十回。
▪ 乾隆五十六年(1791),高鹗用程伟元搜集到的《红楼梦》 八十回抄本和部分八十回后情节的片段文字,其中应当有传 抄的曹雪芹残稿,加以连缀、补葺,整理成一部一百二十回 的《红楼梦》,以木活字排印出来,简称“程甲本”。
▪ 次年,二人又“补遗定讹”,“略为修辑”,重新排印,简 称“程乙本”。
三、后四十回的辑补
意思,表达的是贵族小姐的不幸。
三、爱情与婚姻的悲剧
▪ 《红楼梦》对贾宝玉和林黛 玉的爱情悲剧的描写最细腻, 深切动人,与之相对照的是 薛宝钗的婚姻悲剧。
▪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是从幼年 两小无猜的亲密中萌芽,在成长 中由性情一致和相互关切凝聚而 成。在那种家庭中,爱情是不被 允许,不能表露,不能言说,只 能埋藏在心中的。
▪ 他在南京织造府里度过了锦 衣玉食的童年。十三四岁时 被抄家,随同全家回到北京。 生活日益贫困,移居北京西 郊,“环堵蓬蒿”,“举家 食粥”,“著书黄叶村”。
▪ 乾隆二十七年(1762),因 幼子夭亡,感伤成疾,除夕 溘然离世
▪ 曹雪芹从富贵荣华中跌落下来,饱受患难、挫折、屈辱,巨 大的反差成为他生平的一大恨事,心灵中抹不掉的伤痛。经 历坎坷,阅历日深,他感受到了做皇帝奴才的祖、父辈感受 不到的人生忧患和祸福相倚的哲理,再加上那个时代萌生的 人文思潮的浸染,在他“悲遇合”“忆繁华”的感伤中,也 就增添了几分清醒,内里含有了反思的意识。这就是曹雪芹 创作《红楼梦》的心理动因,从而也决定了这部小说创作的 基本特征。
▪ 高鹗(1758—1815),号 兰墅,祖籍辽东铁岭,属汉 军镶黄旗,乾隆六十年 (1795)进士,官至刑科 给事中,著有《兰墅文存》 等书。
第二节 《红楼梦》的悲剧 意蕴
一、富贵家族的败落
▪ 《红楼梦》叙写的是一个以军功起家的富贵家族的衰败,重 点是这个贾氏家族内帏。小说叙事主体却至为周到、至为真 实鲜活地描绘出了富贵家族方方面面的情况,显示出对那种 现实世界的质疑、反思,悲剧意识具有了批判倾向。
第六章 《红楼梦》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曹雪芹和《红楼梦》的创作 ▪ 第二节 《红楼梦》的悲剧意蕴 ▪ 第三节 《红楼梦》的艺术叙事 ▪ 第四节 《红楼梦》的影响
第一节 曹雪芹和《红楼梦》 的创作
一、曹雪芹的身世和《红楼梦》的创作
▪ 曹雪芹(约1715—约1763), 名霑,一字梦阮,号芹溪、芹圃。 祖籍辽阳,原为汉族,明末归属 满洲正白旗。清初,曾祖曹玺以 随军征山西有功,成为皇帝亲信 侍臣,妻子孙氏曾为康熙保母, 祖曹寅曾为康熙少年时亲近侍从。 康熙继位后,从曹玺开始,经曹 寅到曹颙、曹頫,祖孙三代四人 相继任江宁织造,长达六十年。
▪ 《红楼梦》的写实叙事又融合进了诗的审美方式,在真实叙写的 人生图像里添加了诗意情韵,增加了艺术审美的魅力。
▪ 大观园就是意象化的世界,潇湘馆、蘅芜院、稻香村几座院落屋 舍的不同格调风光,都承担着隐喻各自主人的性情、品格的叙事 功能。
▪ 贾府主家政的主子从现实的功利 角度抉择,林黛玉被冷酷地抛到 了一边
▪ 薛宝钗又何尝幸福,她听从 家长之命,也遂了心愿,与 贾宝玉结为夫妇,但面对的 是心里只有一个林黛玉的丈 夫,陷入了十分尴尬的境遇, 又何尝不是另一种不幸—— 没有爱情的婚姻悲剧!
四、贾宝玉的人生感悟
▪ 贾宝玉是《红楼梦》小说世 界的特殊人物,既是悲剧的 当事人,又在观照、评说周 围的人事;既与常人无异, 又性情怪异得令人不可思议, 是个半写实半意象化的人物 形象。
第三节 《红楼梦》的艺术 叙事
一、如实描写手法和真实的人物塑造
▪ “如实描写,并无讳饰”,意思就是说它是依照现实生活实 际面貌叙写出来,现实怎样就写做怎样,不美化也不丑化。
▪ 客观、周到地描绘出了一个相当完整而近于现实原生态的富 贵大家族,其中有欢有悲,有喜有忧,许多事情不能简单地 判定其善恶美丑,这便淡化了小说传统的教化意识,打破了 忠奸斗争、善恶对立的叙事模式。
▪ 到“富贵限人”,行动不得自由;不喜读圣贤之书,拒绝走 仕途经济之路
▪ 他尊重涉世不深的女子,把现实传统的男尊女wenku.baidu.com的观念颠倒 过来,将神圣的经典及其崇尚的道德原则当作无稽之谈,把 世人欣羡的富贵荣华表现为人生不幸的渊薮。
▪ 这种种奇特的离经叛道的思想言论,与晚明李卓吾等人的异 端思想息息相通,投射出人文主义的曙光。
▪ 《红楼梦》叙写贾府由兴到衰,多角度地展示出这种家庭自 身存在的问题。
二、凸显女子的苦情
▪ 重点叙写的是这个富贵家庭的内帏 ▪ 奴仆、丫头,是主子专有的使用工具,只能俯首贴耳供主子
使唤 ▪ 男主子随心所欲地纳妾,占有丫鬟,私通仆妇,都是无可厚
非的事情。女人则要恪守闺范妇德,女孩子不能动半点情思。 ▪ 贾府的元、迎、探、惜四“春”,隐含“原应叹息”四字的
▪ 黛玉葬花,衬托着飞燕飘絮,落花流水,一切都隐喻着青春易逝、 红颜薄命的悲哀;憨湘云醉眠芍药,香梦满身就是她性情豪放似 男儿而终归是命不由己的女儿身的意象写照。
▪ 《红楼梦》里叙写的人物众多,形象鲜明的多达数十个,都 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人物不再是或善或恶的某种单一素 质的载体和道德观念的传声筒,而是如同现实社会中的真实 的人,保持了社会中人的个体的鲜活性和多面性。
二、叙事的新境界
▪ 《红楼梦》的写实性叙事,不只是如实叙写现实生活的实况,展 示出这种富贵家族的真实面貌,而且是在解析、说明着现实人生, 如实描写出的生活情节里蕴含着超情节本事的意义。
二、从传抄到印行
▪ 近世陆续发现许多种抄本,主要有《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 (1754),仅前十六回;
▪ 已卯本(1759),残存四十一回又两个半回; ▪ 庚辰本(1760),八十回,缺第六十四、六十七两回; ▪ 戚蓼生序本(1769—1780),存前四十回; ▪ 题名《红楼梦》梦觉主人序本(1784),八十回; ▪ 舒元炜序本(1789),八十回。
▪ 乾隆五十六年(1791),高鹗用程伟元搜集到的《红楼梦》 八十回抄本和部分八十回后情节的片段文字,其中应当有传 抄的曹雪芹残稿,加以连缀、补葺,整理成一部一百二十回 的《红楼梦》,以木活字排印出来,简称“程甲本”。
▪ 次年,二人又“补遗定讹”,“略为修辑”,重新排印,简 称“程乙本”。
三、后四十回的辑补
意思,表达的是贵族小姐的不幸。
三、爱情与婚姻的悲剧
▪ 《红楼梦》对贾宝玉和林黛 玉的爱情悲剧的描写最细腻, 深切动人,与之相对照的是 薛宝钗的婚姻悲剧。
▪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是从幼年 两小无猜的亲密中萌芽,在成长 中由性情一致和相互关切凝聚而 成。在那种家庭中,爱情是不被 允许,不能表露,不能言说,只 能埋藏在心中的。
▪ 他在南京织造府里度过了锦 衣玉食的童年。十三四岁时 被抄家,随同全家回到北京。 生活日益贫困,移居北京西 郊,“环堵蓬蒿”,“举家 食粥”,“著书黄叶村”。
▪ 乾隆二十七年(1762),因 幼子夭亡,感伤成疾,除夕 溘然离世
▪ 曹雪芹从富贵荣华中跌落下来,饱受患难、挫折、屈辱,巨 大的反差成为他生平的一大恨事,心灵中抹不掉的伤痛。经 历坎坷,阅历日深,他感受到了做皇帝奴才的祖、父辈感受 不到的人生忧患和祸福相倚的哲理,再加上那个时代萌生的 人文思潮的浸染,在他“悲遇合”“忆繁华”的感伤中,也 就增添了几分清醒,内里含有了反思的意识。这就是曹雪芹 创作《红楼梦》的心理动因,从而也决定了这部小说创作的 基本特征。
▪ 高鹗(1758—1815),号 兰墅,祖籍辽东铁岭,属汉 军镶黄旗,乾隆六十年 (1795)进士,官至刑科 给事中,著有《兰墅文存》 等书。
第二节 《红楼梦》的悲剧 意蕴
一、富贵家族的败落
▪ 《红楼梦》叙写的是一个以军功起家的富贵家族的衰败,重 点是这个贾氏家族内帏。小说叙事主体却至为周到、至为真 实鲜活地描绘出了富贵家族方方面面的情况,显示出对那种 现实世界的质疑、反思,悲剧意识具有了批判倾向。
第六章 《红楼梦》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曹雪芹和《红楼梦》的创作 ▪ 第二节 《红楼梦》的悲剧意蕴 ▪ 第三节 《红楼梦》的艺术叙事 ▪ 第四节 《红楼梦》的影响
第一节 曹雪芹和《红楼梦》 的创作
一、曹雪芹的身世和《红楼梦》的创作
▪ 曹雪芹(约1715—约1763), 名霑,一字梦阮,号芹溪、芹圃。 祖籍辽阳,原为汉族,明末归属 满洲正白旗。清初,曾祖曹玺以 随军征山西有功,成为皇帝亲信 侍臣,妻子孙氏曾为康熙保母, 祖曹寅曾为康熙少年时亲近侍从。 康熙继位后,从曹玺开始,经曹 寅到曹颙、曹頫,祖孙三代四人 相继任江宁织造,长达六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