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形态的变化

合集下载

地理学中的地表形态变化分析

地理学中的地表形态变化分析

地理学中的地表形态变化分析地表形态是指地球表面上的地貌形态,是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表形态随着地球的演变、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不断变化。

在地学研究中,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演变过程,预测未来的地质现象,及时应对地球的自然灾害。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两类: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

自然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变化、气候变化、水文变化、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人类活动包括城市化、工业化、农业化等环境污染和人类开发等活动。

地质构造变化是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地质构造变化主要包括地壳运动、地震、火山喷发等,这些自然灾害都会造成地表形态的显著变化。

地壳运动和地震使山脉和平原形成,地球表面上的各种山脉和地形也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

火山喷发会形成火山岩、熔岩块和火山灰等地质剖面。

气候变化是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第二个自然因素。

气候变化影响着地球表面的生态系统,会改变植被分布、河流泛滥、海岸侵蚀等,从而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

气候变化也是全球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会带来全球海平面上升、冰雪融化、地表沉降和海洋酸化等现象,从而对人类社会乃至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带来深远影响。

人类活动也是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农业化程度的提高,不断增加了建筑用地、采矿、造林、河流工程等活动,都会影响地球系统的平衡,改变自然地貌和造成地表形态的分布。

例如,农业化会导致土地土壤侵蚀、流失、贫瘠,森林砍伐会导致河流水位下降、水洼化严重等。

地表形态变化的分析方法地表形态变化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种: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法主要依靠测量、模拟和计算的手段,记录、描述和预测地球表面各个部分的形态变化。

比如,采用GPS、卫星遥感等技术可以记录和计算海平面和山体的高度和变化值,采用数字地形模型可以模拟地表形态的变化过程,计算出变化速率和趋势,以便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2.2地表形态的变化

2.2地表形态的变化

地质构造(断层)与地表形态
按两断层之间的岩块的运动差异会形成地垒和地堑。两条大致平行的断层,它们之间 有一共同的下降岩体,称为地堑。它们之间如果有一共同的上升岩体,则称为地垒。 地垒和地堑常常共生,两个地堑之间形成一个地垒,两个地垒之间则形成一个地堑。
地垒和地堑的区别如下图所示
地垒
概念
两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上升, 两边的岩块相对下降,中间相 对上升的岩块称为地垒
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
使河谷、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地 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分部地区 普通
沙漠地区
2.2 地球表面形态知识概要
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
岩浆活动
地 球
内 力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
表作 面用
地震

向斜
地 质 构
褶 皱

背斜 地垒
造 层 地堑
喜马拉雅山
• 科学家发现喜马拉雅山可能曾经是一片汪 洋大海,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许多鱼、 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
• 大约4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开始隆起, 当时它的年平均上升速度只有0.05厘米。 20世纪最后30年,喜马拉雅山的年平均上 升速度达到了最大,但是,也只有5厘米。 尽管抬升速度缓慢,但是,经过4000万年 的抬升,喜马拉雅山终于上升为世界最大 的山脉之一。
成谷
海岸山脉 储油
褶皱山脉 海沟
构造
成山 成谷 储水 构造
升 岩 块 高断 地块 山

断层


降 岩
层 带

谷 地 或 低 地
谷 底 或 河 流
生长边界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地表形态变化

地表形态变化

面流水侵蚀形成细沟
★河流流水侵蚀
• 河流流水会侵蚀河流的谷底和两岸,形成河 流侵蚀地貌。
V形谷——流水侵蚀作用
石柱
石笋
钟乳石
流水化学侵蚀地貌
瀑 布
河流 沟谷 峡谷
流水冲刷 水流冲刷侵蚀 侵蚀作用 作用
3、其他侵蚀作用
• ★风力侵蚀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风不仅能将地 表的松散积沉物或风化产物吹走,所携带 的沙土还能对地面进行磨蚀。
返回
2、侵蚀作用及流水侵蚀
• 流水、风力、冰川和波浪等外力,不断对 风化产物或露出地表的岩石进行破坏,这 种作用称为侵蚀作用。 • 流水能带走地表松散物,溶蚀可溶性岩石, 所携带的泥沙在流动过程中还能对岩石进 行磨蚀。
★坡面流水面,形成浅而细的 沟槽。坡面流水侵蚀使沟槽不断下切,形 成沟谷流水侵蚀。沟坡还会发生崩塌、滑 坡等重力作用,沟谷便不断加宽、合并, 最终坡面被切割得支离破碎。
移动沙丘的构造
新月型沙丘——风力沉积作用形成
峡湾—— 冰川侵蚀作用
U形谷—— 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波浪侵蚀
• 在海岸地带,波浪具有很强的侵蚀能力。 一方面,波浪本身的巨大冲击力对海岸产 生强烈的破坏作用;另一方面,海水携带 的岩石碎块也有磨蚀作用,形成波浪侵蚀 地貌


侵 蚀 作 用
4、搬运作用
• 流水、风力、冰川和海浪等外力,在对 风化产物和岩石进行侵蚀的同时,还能 把风化、侵蚀的产物搬运到它处。
返回
5、沉积作用
• 在物质搬运过程中,由于外界条件变化, 风速、流速降低,波浪减弱,冰川融化, 都会斗志所携带物质的逐渐堆积,形成各 种沉积地貌。
★流水沉积
• 流水在搬运过程中,主要由于流速降低, 所携带的物质就要相继发生沉积,形成各 种流水堆积地貌。

地表形态的变化评价标准

地表形态的变化评价标准

地表形态的变化评价标准
描述地势特征可从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倾斜方向和走势、区域极值等来描述。

地势,是指地表形态起伏的高低与险峻的态势。

包括地表形态的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差或坡度的陡缓程度。

中国地貌形态大势表现为,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从青藏高原向东延伸到海面以下的大陆架,可以分为3个大的阶梯:
横亘于中国西南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中国地势第1阶梯,号称“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上分布着许多高山冰川,主要有昆仑山、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等。

喜马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86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从青藏高原往北跨越昆仑山和祁连山脉,往东越过横断山脉,地势显著下降,大部分平均海拔1000-2000米,局部地区在500米以下,属地势的第2阶梯。

阶梯上分布着许多巨大的高原和盆地。

著名的大高原有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这三大高原和青藏高原并称中国的四大高原。

主要大盆地有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位于天山东部的吐鲁番盆地,最低处海拔为-155米。

是中国陆地上的最低点。

地势特征和地形特征区别
地形特征该区域的地表形态的特征,它的描述一般从海拔、地势变化(X高X低)、地表起伏(大或小)、典型地貌类型(黄土地貌、岩溶地貌、流水沉积地貌)及组成结构、主要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几个方面表达。

其解题依据为图中信息如等高线、河流流向等,设问要求一般为描述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

地势特征指的是该区域地表的变化趋势,它是地形特征的一部分,一般只需要描述X高X低就可以了。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2.3 地表形态的变化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2.3 地表形态的变化
• 4.若上下两套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 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 层遭受外力侵蚀而成。若侵蚀面上覆新的岩层,是因为 以后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而成;若侵蚀面上部 为风化壳,是由于地壳上升后一直在遭受外力侵蚀。
• 5.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 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
精选版ppt
17
• 六、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地形区 高原 山区
平原
聚落分布
原因
聚落形状
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 河漫滩平原
地势低、气候温暖; 土壤肥沃,水资源丰 富
多呈带状
洪积扇、冲积扇和河 漫滩平原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 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 有肥沃的土壤
呈明显的 条带状
聚落分布最为密集, 有的沿河发展,形成 沿河聚落带;有的沿 海发展,形成沿海聚 落带
精选版ppt
20
• 【例1】 (2011·江苏)某同学骑自行车自 甲地向乙地持续行进,进行野外地理考察。 该同学利用手持GPS接收机每间隔60秒自 动记录一次位置。图1是考察线路地质剖 面图,图2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 据此回答(1)~(2)题。
• 图1
精选版ppt
21
• (1)上图中①、②、③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次是( )
普遍
风力 侵蚀
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
风蚀蘑菇等地貌
及海滨地区作用强烈
侵蚀 作用
流水 侵(溶)蚀
“V”形谷、河湾、槽形谷等; 溶洞及钟乳石、石笋、石 河流影响地区 柱等喀斯特地貌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 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海浪侵蚀 形成海蚀地貌

六下科学第二单元《地表形态的变化》知识梳理

六下科学第二单元《地表形态的变化》知识梳理

第四课《地表流水的力量》知识梳理1.地球上有高山盆地,平原等地表形态。

这些地表形态是怎样形成的?他们是一成不变的吗?自然界的什么力量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形态呢?答:地表形态的形成概括的说是因为地球的内力作用。

主要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

地表形态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当作用的地球内力发生改变时,地表形态也会随之改变。

内力作用集中体现为地壳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形态。

2.水在地球上不断的循环产生了雨雪等天气现象,降水或冰雪融化时形成的流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中会改变地表的形态。

3.降雨时形成的水流对地表会产生什么影响?答:1、下雨形成的河流会把地表的土壤带走,土地会受到侵蚀.2、侵蚀会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变化4.用沙子和泥土堆成一个土堆,观察在同样的降雨量下,土堆的不同位置受到水流冲刷影响的情形。

答:较陡坡度上的土壤会随着降雨形成的水流而流失,而较缓坡度的土壤流失量较少。

5.降水汇集成河流,流水在地表的流动会对不同部分的地表产生怎样的作用?答:降雨开始后,平原表面出现了很多小坑,山地斜坡出现了类似河道一样的浅沟,悬崖则是被冲垮了,说明降雨对不同的地表形态的影响是不一样的6.河流上游,中游,下游的水流速度有什么不同之处?河床上的堆积物有什么不同之处?答:河流的上游,河道比较窄,坡度很大,水流很湍急。

河流的中游,河道比较宽,落差减小了,水流没有上游湍急,相对缓慢了。

下游又平又宽,水的流速是最慢的河流经过河道后,河道两侧有明显的被水流侵蚀过的痕迹,河道的两边有轻微塌陷。

上游的水流速度是最快的,带下来很多的泥沙。

水流经上而下流淌,速度越来越慢,从上游、中游冲下来的泥沙都堆积在了下游。

7.流水对地表物质有侵蚀,搬运和堆积的作用,地表长时间受到流水的作用,会形成不同的地形景观。

8.除了流水,还有什么自然的力量能对地表物质产生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答:地球表面每天都在受着各种不同外力的影响,包括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地表形态的变化 (共30张PPT)

地表形态的变化 (共30张PPT)

内力 作用
地球外部 外力 作用
(太阳能、 重力能)
1、对立统一关系; 两者关系: 2、内力主导作用;
3、不同地点或某个时期以某种作用为主。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六大板块 (2)板块学说基本理论 (3)板块运动与地貌
板块学说基本理论 1. 地球岩石圈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 块,并处在相对运动之中. 2. 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板块交界处地 壳比较活动,多火山地震. 3.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和 张裂形成地表基本面貌.
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地壳运动的痕迹----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1. 褶皱形成初期的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 向斜 1 2 3 褶皱形成初期, 由于岩层受侵蚀 很小,背斜形成 山,向斜形成谷
2 . 褶皱构造经受外力的侵蚀
背斜 向斜 1 2 3
在经受外力侵 蚀的过程中,背 斜顶部因受到张 力的影响,岩性 疏松,容易被侵 蚀;而向斜槽部因 受挤压力,岩性 坚硬,不易被侵蚀, 因而侵蚀程度较 小,反而成为山岭。
美洲板块
(3)②海区的面积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②海区面积扩大, 因为位于板块的 生长边界处,地壳 张裂作用

图是某区域板块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8 ~10题。 8.图示区域可能位于( ) A.印度洋南部海区 B.澳大利亚北部海区 C.太平洋东部海区 D.亚洲、非洲、欧洲交界处 9.图示区域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资源是( ) A.有色金属 B.煤炭 C.石油 D.铁矿 10.图中四点地震频度与强度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现象的形成
背斜 向斜 1 2 3
一段时间后, 由于差别侵蚀, 背斜部位反而低 于向斜部位,形 成背斜成谷,向 斜成山的现象

地表形态变化完整版

地表形态变化完整版
沉积作用:岩石风化和侵蚀后的产物在外力的搬运途中, 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冰川融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可以导致物质的逐渐沉积
固结成岩作用:沉积物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以及生物化学的变 化和改造,变成坚硬的岩石
这些现象代表什么作用?
? 水滴石穿 ? 泥沙俱下 ? 积沙成滩 ? 飞沙走石 ? 黄沙漫地
流水侵蚀作用 流水搬运作用
(2)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相对运动。
(3)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 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4)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 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宏观地貌)。
1、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2、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2 1
海岭
裂谷或 (大洋中脊) 海洋
海沟
岛弧或海岸山脉
大洋板块
★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太平洋 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形成的;
★日本群岛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 ,亚欧板块 受挤上拱,隆起形成的; ★南美西海岸海岸山脉
——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相撞,美洲板 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的 ;
(1) 两个板块相撞挤压--------消亡边界 (2) 两个板块张裂---------生长边界
你知道两大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吗? 3、生长边界与消亡边界如何区分? 4、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形成的地貌? 5、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形成的地貌?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亚欧A板块
非板B洲块 印度洋
太平洋
板D块
美洲E
板 块
板块C
F南极洲板块
请说出下列板块的名称:
?板块构造学说主要观点
(1)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 而是被断裂带分割为六大板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力作用各表现形式相互之间的关系。
地质构造及其与地貌的对应关系;外力作 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教学重难点
难点
外力作用各表现形式所形成的不同的地表 形态。 内力、外力作用的关系。
一.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 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 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 积物的全过程 。
流水搬运作用的形式
海岸沙滩移动的原因
风力搬运 风是自然界的大力士,它的搬运能力很大,每 年从陆地搬运到海洋的风成物质总量超过16亿吨。 最容易被风搬运的是粉砂和粘土。1863年从撒哈拉 吹起的粉尘降落到大西洋的加纳利群岛,其数量超 过1000万吨。阿富汗的达士吉--马尔戈、达士吉-阿尔布沙漠中被风吹刮的粉尘常常被运移到中亚的 卡拉库姆沙漠地区。我国西部的一些粉尘在北阿富 汗和中亚一些国家降落。1892年5月1日被风卷起的 东乌克兰黑土,5月2日部分落在卡乌纳斯区,5月3 日随着暴雨落于德国,5月4日飞向波罗的海,然后 到达欧洲西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1883年,由印尼 喀拉喀托火山喷出的红色火山灰绕行地球3圈,并
并分析其成因。 学会利用多幅景观图和示意图来比较说明不 同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及形成原因。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各种地貌的成因,激发探究地理 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 学态度。 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 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所形成的不 同的地表形态。
正是风的这种搬运作用,参与造就了全球 所有干旱荒漠地貌,同时风将较细的粉砂和粘土 从荒漠地区搬向荒漠以外的大陆和海洋沉积。强 大的风力搬运作用,使风成沉积不仅在荒漠地区 大规模形成,而且还广泛散布于大陆、河流、湖 泊、冰川和海洋当中。利用风成沉积的这一全球 广泛性,科学家们正在探讨全球环境变化过程中 的统一对比问题。
着机械搬运的最终效果。通常山区中,水流速度 快,可搬运较大的岩块,但总水量少,搬运总量 不大。平原地区,水流较缓,通常只能搬运泥沙 和粘土等细小颗粒,但因总水量大,机械搬运的 总量较大。 海水由于能量巨大,其搬运能力也较强。通 常,人们无法直接目睹海洋中央区域的物质搬运 过程,但在沿海沙滩,就能直接观察到海水的搬 运作用。有时在很短的时间内,海浪就能将某处 沙滩的沙粒带至别处,造成沙滩的移动。
物理风化:岩石在温度变化下,表层与内部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不均,膨胀与收缩不一致,发生崩解破碎。 化学风化:岩石中的矿物成份在水,二氧化碳, 氧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或产生新的物质。 生物风化:植物根系的生长对岩石的破坏、动 物分泌物对岩石的腐蚀。
风化作用
二.侵蚀作用
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在运 动状态下改变地面岩石及其风化物的过程。 流水侵蚀 风力侵蚀 冰川侵蚀 波浪侵蚀
1.流水侵蚀
流水的侵蚀作用更是强大而普遍,
大陆面积约90%的地方都处于流水的侵
蚀作用控制之下。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由于流 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原因是黄土高原地表 植被较少,加之土质疏松、夏天多暴雨。
海 浪 侵 蚀
流水的化学 侵蚀作用
流水对岩石还有溶蚀作用。
地表喀斯特地貌
地下喀斯特地貌
在空气中保持了近三年。我国的黄土高原涉及甘、 陕、晋、豫、宁等省、自治区,面积达44万多平 方千米,局部厚度可达400余米,如此巨大的土体, 主要是由长期来自西部和北部沙漠地区的粉尘降 落形成的。更大范围上,粉尘物质在南、北极冰 层和大洋底都可发现其沉积,这些都是风搬运的 功劳,其主要源地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沙漠。 风对沙漠的搬运,使沙丘砂从迎风坡到背风 坡沉积,从而引起沙丘不断向前挪动,形成沙漠 地区特有的“活动地形”。然而,因为沙丘砂以 细砂为主,所以,形成沙丘的风,太小就吹不动 砂粒,太大会将砂粒吹蚀掉。
风 力 搬 运 作 用
海浪搬运
只在近岸浅水带内发生,具有四种搬运方式。 当外海传来的波浪进入水深小于二分之一波长的浅 水区时,波浪发生变形,不同部分水质点运动发生 差异。在海底附近,水质点由原来所作圆周或曲线 运动变为仅作往复的直线运动,并且向岸运动的速 度快,向海运动的速度慢。这种速度上的差异,使 得波浪扰动海底所挟带的碎屑物质发生移动,其中 粗粒物质多以推移和跃移方式向岸搬运,细粒物质 多以悬移方式向海搬运,最后在水深小于临界水深 的地方,波浪发生破碎,所挟带来的物质堆积下来。 由于波浪的瞬时速度快,能量一般较
风力侵蚀作用: 风蚀城堡、风蚀柱、 风蚀蘑菇。
角峰——冰川侵蚀作用
在高纬或高山地区,冰川在运动过程中不 断地侵蚀底部岩石和侧面岩壁,往往形成冰斗 和角峰。
峡湾—— 冰川侵蚀作用
U形谷—— 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在岩石海岸,波浪不断地击打、侵蚀岩 壁,使其回退,常形成陡崖。
三.搬运作用
风化、侵蚀的产物,被风、流水、 冰川、海浪等转移离开乐原来位置的作 用,叫做搬运作用。 流水搬运 风力搬运 冰川和波浪搬运
导入新课
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就是 地貌。不同的地貌是怎样形成的呢?
第三节
风化作用
地表形态的变化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对地表形态
变化的影响。 说出河流、海岸、黄土、冰川、风沙、喀 斯特地形的形成过程和主要特征。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能够阅读各种地貌示意图,判断地貌类型,
高,搬运物多为较粗的砂砾。潮流和其他各种 海流与波浪不一样,在较长时间内作定向运动, 流速也较慢,故搬运的物质多为较细的粉砂和 淤泥,呈悬浮状态运移。潮流作用使细粒淤泥 质向岸运动,而粗粒向海运动 。
流水搬运作用 水对岩石侵蚀的后果就是形成了一些固态的物理碎 屑和化学反应产物。由于水通常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这些侵蚀后的产物往往会被水携带至其他地方,这一作 用过程称为流水搬运作用。 流水搬运作用主要有机械搬运和化学搬运两种形式。 岩石中的可溶性物质溶解于水中,以水溶液的形式进行 转移称为化学搬运。化学搬运不受地球重力的影响,只 要温度和水量适宜,溶解物质不被析出,搬运的距离可 以非常遥远,海洋中的矿物质就来自于地表径流的化学 搬运。与化学搬运不同,影响机械搬运的因素较多,水 的流速、流量以及碎屑物的大小和总量共同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