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系统理论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运动分析
合集下载
线性系统理论3线性系统的运动分析
THANKS
伯德图判据
通过观察系统开环伯德图(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曲线)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若开环伯 德图在穿越频率处的相位裕度大于0,则系统是稳定的。
不稳定系统的分析与处理
不稳定原因分析
不稳定系统可能由于系统内部参数摄动、外部扰动或控 制器设计不当等原因导致。需要对系统进行详细分析, 找出不稳定的原因。
不稳定系统处理
线性微分方程
01
描述线性系统动态行为的数学工具,通过求解微分方程可以得
到系统的输出响应。
传递函数
02
在频域中描述线性系统输入输出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常用于控
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状态空间方程
03
描述线性系统状态变量和输入输出关系的数学方程组,适用于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和时变系统。
线性系统的建模方法
1 2
机理建模
运动方程的物理意义
描述系统运动状态
运动方程描述了线性系统的运动状态,包括位置、速度和 加速度等物理量。通过求解运动方程,可以得到这些物理 量的时域解和频域解。
预测系统响应
根据已知输入和初始条件,通过求解运动方程可以预测线 性系统的响应。这对于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分析具有重要意 义。
分析系统稳定性
通过分析运动方程的解的性质,可以判断线性系统的稳定 性。例如,如果解是收敛的,则系统是稳定的;如果解是 发散的,则系统是不稳定的。
对求解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和数据分 析,研究电路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 如谐振频率、阻尼振荡等。
建立模型
运动方程
求解方法
结果分析
根据电路元件的连接方式和电气特性, 建立电路系统的数学模型,如RLC串 联或并联电路。
采用解析法或数值法求解运动方程, 得到电路中各元件的电压、电流等电 气参数。
线性系统理论(第三章)线性系统的运动分析
00
eAt x(t) x(0) t eAτ Bu(τ) d τ 0
两边同乘 eAt,并且移项
x(t) eAt x(0) eAt t eAτ Bu(τ) d τ 0
eAt x(0) t eA(tτ) Bu(τ) d τ 0
eAt x(0) t eAτ Bu(t τ) d τ 0
e λ2t
2!
而
0
e
λnt
A PΛP1
因此,状态转移矩阵为
eAt ePΛP-1t I PΛP-1t 1 PΛP-1 2 t 2 2!
PP-1
P
Λt
P -1
P
1 2!
Λ2t
2
P -1
P
I
Λt
1 2!
Λ2t
2
P
-1
P eΛt
P-1
例 线性定常系统的齐次状态方程为 用特征值法,计算其状态转移矩阵
2t et e2t 2t et 2 et 2 e2t
2t et 4 et 4 e2t
3t et 2 et 2 e2t 3t et 5 et 4 e2t 3t et 8 et 8 e2t
t et et e2t
t
et
2
et
2
e
2t
t et 3et 4 e2t
4、非齐次状态方程的解
x b0 b1t b2t 2 b3t3 bkt k
x b1 2b2t 3b3t 2 kbkt k1 A(b0 b1t b2t 2 bkt k )
等式两边t 同次幂的系数相等,因此有
b1 Ab0
b2
1 2
Ab1
1 2!
A
2b0
而
b0 x(0)
线性系统理论3线性系统的运动分析
3.1.1 问题的提出及其解的存在惟一性
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条件 : 设系统状态方程
A(t ) x B(t )u, x
或
x (t0 ) x0, t [t 0 , t ]
x (0) x0, t 0
(3.1.1)
Ax Bu, x
(3.1.2)
定量分析:按照给定的初始状态x0和外部输入作用u,求解方程的解 系统的解(运动形态)主要由系统的结构和参数决定。 只有当状态方程的满足初始条件的解存在且唯一时,对系统运动的分析才有意义.
t
t0
[uk (t )]2 dt ,
k 1,2r
(3.1.5)
条件②③可一步合并为要求B(t) .1.2 线性系统响应的特点
A(t ) x B(t )u, x
◆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线性系统满足叠加原理 在初始状态和输入向量作用下的运动,可分解为两个单独的分运动。 初始状态 自由运动 输入作用 强迫运动 ●自由运动 系统的自治方程:
(3.2.9)
1 ( t , t 0 ) ( t 0 , t )
3.传递性:对任意t0、t1和t2, 有
(3.2.10)
(t2 , t0 ) ( t2 , t1 ) ( t1 , t0 )
4.导数性质
(3.2.11)
对任意t0和t, d 1 d t , t0 t0 , t t0 , t A t dt dt
性质Ⅱ
对任意
t ,基本解阵 (t ) 都是非奇异的。
定义3.2.2 (系统的状态转移矩阵)
令 ( t ) 是方程
( t ) A( t ) x( t ) 的基本解阵,则矩阵 x
线性系统理论全讲课文档
若表征系统的数学描述为L
系统模型
L ( c 1 u 1 c 2 u 2 ) c 1 L ( u 1 ) c 2 L ( u 2 )
系统模型是对系统或其部分属性的一个简化描述
①系统模型的作用:仿真、预测预报、综合和设计控制器 ②模型类型的多样性:用数学模型描述、用文字、图表、数据或计算机程序表示 ③数学模型的基本性:着重研究可用数学模型描述的一类系统
x t A tx t B tu t
yt C txt D tu t
x Rn, u R p, y Rq
第十三页,共309页。
2.2 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描述系统输入、输出和状态变量之间关系的方程组称为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动态方程或运
动方程),包括状态方程(描述输入和状态变量之间的关系)和输出方程(描述输出和输入、
L(R1 R2)
(R1RR1RR122)CuiLc
(R1
1 RR2 2)Ce
L(R1 R2)
L(R1 R2) e(t )
R1
C
iC
L
iL U c R2 U R2
uR2
R2 R1 R2
R1R2 R1 R2
uc iL
R1R2R2
e
x1 x2
(R1
1
R2)C R1
L(R1 R2)
线性系统理论全PPT课件
第一页,共309页。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部分 线性系统的时间域理论
第二部分
线性系统的复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运动分析 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测性 第五章 系统运动的稳定性 第六章 线性反馈系统的时间域综合
第二页,共309页。
第一章 绪论
(R1RR1RR122)Cxx12
线性系统的运动分析
1
1
结论:拉普拉斯变换法步骤相对复杂,但可以获 得解析形式,便于对系统进行分析,在系统维数 较少时,可用手工计算,在系统维数较大时,仍 要借助计算机来计算。
跳转
0 1 [例2.2] 已知系统矩阵 A 2 3 ,试用拉普拉斯变换 ( t ) 法求系统状态转移矩阵 。
Φ(t ) e
At
1 2 2 1 i i I At At At 2! i!
① 证:
Φ(0) I
1 2 1 i Φ(0) I A.0 A .0 A .0 2! i! I
(t ) AΦ(t ) Φ(t )A ② Φ 证: 下式逐项对t求导
1 1 1 2 n T 1 n 1 n 1 n 1 2 n 1
(t ) e At I (TAT 1 ) t
1 1 (TAT 1 )2t 2 (TAT 1 )it i 2! i! 1 1 I (T A T 1 ) t (T A 2 T 1 ) t 2 (T A i T 1 ) ti 2! i! 1 1 T(I At A2t 2 A it i )T 1 2! i! Te A t T 1 Te
2
3
结论:直接求取法步骤简便、编程简单、易于计算机 求解。缺点是难以获得解析形式,不适合手工计算。
2 3 1 t t 7 2t 3t 2 t 3 3
(2)状态转移矩阵的计算 2.普拉斯变换法
(t ) e
At
L [(sI A) ]
[例2.2]
Φ 1 (t ) Φ(t )
⑤ 证明:
线性系统的运动分析
e At Te AtT1
A 有二种标准形式: 对角线矩阵、约当矩阵
(1)当A的特征值 1, 2,, n 为两两相异时:对角线标准型
e1t
0
e At Te AtT1 T
T 1
0
ent
其中: T为使A化为对角线标准型的非奇异变换矩阵。
求状态转移矩阵的步骤:
1) 先求得A阵的特征值 i 。
2) 求对应于 i 的特征向量 pi ,并得到T阵及T的逆阵。
j0
其中: a0(t), a1(t),, an1(t) 为t的标量函数,可按A的特 征值确定。
1) A的特征值 1, 2 ,, n 两两相异时,
注意求逆
a0(t)
1 1
12
n1 1
1
e 1t
a1 ( t )
1
1
22
n1 2
e
2t
an1 ( t )
1
1
2n
n1 n
e
nt
三、几个特殊的矩阵指数函数
(1)设 A diag 1 n ,即A为对角阵且具有互异元素时,
有
e1t
Φt
e2t
0
0
ent
(2)若A能通过非奇异变换为对角阵时,即
T -1AT Λ
e1t
ΦΦ(t)t
T
e2t
0
0
T
-1
(2-9)
ent
1
0
(3)设A为 (n n) 约当阵,即 A
a0
a1
(t (t
) )
1 1
1
1
e
1t
2
e
2t
在第3种方法中已经求得特征根,所以得:
A 有二种标准形式: 对角线矩阵、约当矩阵
(1)当A的特征值 1, 2,, n 为两两相异时:对角线标准型
e1t
0
e At Te AtT1 T
T 1
0
ent
其中: T为使A化为对角线标准型的非奇异变换矩阵。
求状态转移矩阵的步骤:
1) 先求得A阵的特征值 i 。
2) 求对应于 i 的特征向量 pi ,并得到T阵及T的逆阵。
j0
其中: a0(t), a1(t),, an1(t) 为t的标量函数,可按A的特 征值确定。
1) A的特征值 1, 2 ,, n 两两相异时,
注意求逆
a0(t)
1 1
12
n1 1
1
e 1t
a1 ( t )
1
1
22
n1 2
e
2t
an1 ( t )
1
1
2n
n1 n
e
nt
三、几个特殊的矩阵指数函数
(1)设 A diag 1 n ,即A为对角阵且具有互异元素时,
有
e1t
Φt
e2t
0
0
ent
(2)若A能通过非奇异变换为对角阵时,即
T -1AT Λ
e1t
ΦΦ(t)t
T
e2t
0
0
T
-1
(2-9)
ent
1
0
(3)设A为 (n n) 约当阵,即 A
a0
a1
(t (t
) )
1 1
1
1
e
1t
2
e
2t
在第3种方法中已经求得特征根,所以得:
线性系统理论PPT-郑大钟(第二版)
系统具有如下3个基本特征:
(1)整体性
1.结构上的整体性 2.系统行为和功能由整体 所决定
(2)抽象性
作为系统控制理论的研 究对象,系统常常抽去 了具体系统的物理,自 然和社会含义,而把它 抽象为一个一般意义下 的系统而加以研究。
(3)相对性
在系统的定义 中, 所谓“系统” 和“部分”这 种称谓具有相 对属性。
u1 u2
up
x1 x2
动力学部件
xn
输出部件
y1 y2
yq
连续时间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线性时不变系统
x Ax Bu
y
Cx
Du
线性时变系统
x A(t)x B(t)u
y
C (t ) x
D(t
)u
连续时间线性系统的方块图
x A(t)x B(t)u
对于单输入,单输出线性时不变系统,其微分方程描述
y (n) an1 y (n1) a1 y (1) a0 y bmu (m) bm1u (m1) b1u (1) b0u
H (k )
单位延迟
C(k)
y(k)
u(k)
G(k)
2.3.连续变量动态系统按状态空间描述的分类
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
设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为 x f ( x,u, t) y g( x,u, t)
向量函数
f1(x,u,t)
g1(x,u,t)
f
(
x,u,
t
)
f
2
(
x,u,
e
线性系统理论(第三章)
1
(t t0 ) (t0 t )
( t 2 t 0 ) ( t 2 t1 ) ( t1 t 0 )
( t 2 t1 ) ( t 2 ) ( t1 )
( m t ) ( t )
m
⑥ (t
t 0 ) 由 A 唯一地确定。满足唯一性。
④对给定 n n 常阵 A ,先求出预解矩阵,
( sI A )
则有 e
At
1
L ( sI A )
1
1
零状态响应 给定初始状态为零的线性定常系统的强迫方程
x Ax Bu
,
x (0) 0, t 0
u 其中,x 为 n 维状态向量, 为 p 维输入向量,A 和 B 分
线性系统的运动分析
线性系统的时间域理论
第3章 线性系统的运动分析
状态空间描述的建立为分析系统的行为和特性提供了可能性。 进行分析的目的:揭示系统状态的运动规律和基本特性。 分析分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对系统的运动规律进行精确的研究,即定量地确 定系统由外部激励作用所引起的响应。
001
线性系统的运动分析
t t0
a ij ( t ) d t
0
, i , j 1, 2 , , n
, t
② B ( t )的各元 b ik ( t ) 在 t 即: ③
上是平方可积的,
b
t0
t
ik
( t ) d t , i 1, 2, , n , k 1, 2, , p
状态转移,则可用状态转移矩阵来表征。
定义 :对于给定的线性定常系统
x A x B u , x (0 ) x 0 , t t 0
(t t0 ) (t0 t )
( t 2 t 0 ) ( t 2 t1 ) ( t1 t 0 )
( t 2 t1 ) ( t 2 ) ( t1 )
( m t ) ( t )
m
⑥ (t
t 0 ) 由 A 唯一地确定。满足唯一性。
④对给定 n n 常阵 A ,先求出预解矩阵,
( sI A )
则有 e
At
1
L ( sI A )
1
1
零状态响应 给定初始状态为零的线性定常系统的强迫方程
x Ax Bu
,
x (0) 0, t 0
u 其中,x 为 n 维状态向量, 为 p 维输入向量,A 和 B 分
线性系统的运动分析
线性系统的时间域理论
第3章 线性系统的运动分析
状态空间描述的建立为分析系统的行为和特性提供了可能性。 进行分析的目的:揭示系统状态的运动规律和基本特性。 分析分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对系统的运动规律进行精确的研究,即定量地确 定系统由外部激励作用所引起的响应。
001
线性系统的运动分析
t t0
a ij ( t ) d t
0
, i , j 1, 2 , , n
, t
② B ( t )的各元 b ik ( t ) 在 t 即: ③
上是平方可积的,
b
t0
t
ik
( t ) d t , i 1, 2, , n , k 1, 2, , p
状态转移,则可用状态转移矩阵来表征。
定义 :对于给定的线性定常系统
x A x B u , x (0 ) x 0 , t t 0
线性系统理论第三章
为约旦标准型
J1 0
A
P 1AP
0
J2
0 A PAP 1
0
0
0
J
n
i 1
Ji
0
i
0
0
0
1
i nini
, eJit
如何计算矩阵指数函数 eAt ?
§3.2 矩阵指数函数的计算
Linear system theory
1. 拉普拉斯变换方法:
eAt I
At
1
A2t 2
2!
两边取拉普拉斯变换,有
1 Ak t k
k0 k !
L
e At
L
I
At
1 2!
A2t
2
1 s
I
1 s2
A
1 s3
A2
另外一方面,有
exp[(M 1AM )t] M 1eAt M = exp[(M 1AM )t]
(M 1AM )k t k
M 1 Ak M t k
M 1(
Ak t k )M = M 1eAt M
k 0
k ! k0
k!
k0 k !
§3.1 状态方程的解
Linear system theory
3. 强迫运动: 当 u(t) 0,给定
t2 )
A2
(
t12 2!
t1t2
t22 ) 2!
A3 (t13 3!
t12t2 2!
t1t22 2!
t23 ) 3!
Ak ( t1k
t1k 1t2
t1k
t2 2 2
k ! (k 1)! (k 2)!
t12t2k2 t1t2k2 t2k ) = e A(t1t2 ) 2!(k 2)! (k 1)! k !
线性系统理论-郑大钟(第二版)
大系统理论 (广度) 智能控制理论 (深度)
线性系统理论是系统控制理论的一个最为基础和最为成熟的分支。它以 线性代数和微分方程为主要数学工具,以状态空间法为基础分析和设计控制 系统。
第一章 绪论
1.1系统控制理论的研究对象
系统是系统控制理论的研究对象 系统:是由相互关联和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一个“整体
uR2
R2 R1 R2
R1R2 R1 R2
uc iL
R1R2R2
e
x1 x2
(R1
1
R2)C R1
L(R1 R2)
(R1RR1RR122)Cxx12
(R1
1 RR2 2)Cu
L(R1 R2)
L(R1 R2)
以上方程可表为形如
x Ax Bu y Cx Du
y
R2 R1 R2
线性系统
线性系统理论的研究对象为线性系统,其模型方程具有线性属性即满足叠加原理。
若表征系统的数学描述为L 系统模型
L ( c 1 u 1 c 2 u 2 ) c 1 L ( u 1 ) c 2 L ( u 2 )
系统模型是对系统或其部分属性的一个简化描述
①系统模型的作用:仿真、预测预报、综合和设计控制器 ②模型类型的多样性:用数学模型描述、用文字、图表、数据或计算机程序表示 ③数学模型的基本性:着重研究可用数学模型描述的一类系统 ④建立数学模型的途径:解析、辨识 ⑤系统建模的准则:折衷
g (s) U Y ( (s s) )b m s s n m a b n m 1 s 1 s n m 1 1 a 1 b s 1 s 1a 0 b 0 其对应的状态空间描述可按如下两类情况导出
(1)m=n,即系统为真情形
线性系统理论是系统控制理论的一个最为基础和最为成熟的分支。它以 线性代数和微分方程为主要数学工具,以状态空间法为基础分析和设计控制 系统。
第一章 绪论
1.1系统控制理论的研究对象
系统是系统控制理论的研究对象 系统:是由相互关联和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一个“整体
uR2
R2 R1 R2
R1R2 R1 R2
uc iL
R1R2R2
e
x1 x2
(R1
1
R2)C R1
L(R1 R2)
(R1RR1RR122)Cxx12
(R1
1 RR2 2)Cu
L(R1 R2)
L(R1 R2)
以上方程可表为形如
x Ax Bu y Cx Du
y
R2 R1 R2
线性系统
线性系统理论的研究对象为线性系统,其模型方程具有线性属性即满足叠加原理。
若表征系统的数学描述为L 系统模型
L ( c 1 u 1 c 2 u 2 ) c 1 L ( u 1 ) c 2 L ( u 2 )
系统模型是对系统或其部分属性的一个简化描述
①系统模型的作用:仿真、预测预报、综合和设计控制器 ②模型类型的多样性:用数学模型描述、用文字、图表、数据或计算机程序表示 ③数学模型的基本性:着重研究可用数学模型描述的一类系统 ④建立数学模型的途径:解析、辨识 ⑤系统建模的准则:折衷
g (s) U Y ( (s s) )b m s s n m a b n m 1 s 1 s n m 1 1 a 1 b s 1 s 1a 0 b 0 其对应的状态空间描述可按如下两类情况导出
(1)m=n,即系统为真情形
线性系统的运动分析ppt课件
, bk
1 k
Abk 1
k1!Akb0 ,L
解的表达式进而表为:
x(t)
I
At
21!A2t 2
31!A3t3 L
b0
,
t0
令上式中t=0,则x(0)=b0,已知初始条件x(0)=x0,故b0 =x0
x(t)
I
At 21!A2t 2 31!A3t3 L
x0
eAt x0 ,
t0 8
第3章 线性系统的运动分析
本章以线性系统为对象,讨论系统的定量分析问题,指出 系统的运动规律,阐明系统的运动性质,介绍系统的分析方法。
1
第3章 线性系统的运动分析
第3章 线性系统的运动分析
3.1 引言 3.2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运动分析(※) 3.3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状态转移矩阵(※) 3.4 线性时变系统的运动分析
2
第3章 线性系统的运动分析
零输入响应:指系统输入u为零时,由初始状态 x0单独作用所引起的运动。即状态方程
x& A(t)x, x(t0) x0 , t t0,t
的解,用 x0u (t) 表示。
4
第3章 线性系统的运动分析
2. 零初态响应
零初态响应:指系统初始状态x0为零时,由系统 输入u单独作用所引起的运动。即状态方程
3.1 引 言
一.运动分析的数学实质
线性系统的状态方程为:
或
x& A(t)x B(t)u, x(t0) x0 , t t0,t
x& Ax Bu, x(0) x0 , t 0
运动分析的目的:从系统数学模型出发,定量地 和精确地定出系统运动的变化规律,以便为系统的 实际运动过程做出估计。
线性系统理论全PPT课件-309
设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为 x f (x, u, t) y g(x, u, t)
向量函数
f1(x,u,t)
g1(x,u,t)
f
(
x,
u,
t
)
f
2
(
x,
u,
t
),g
(
x,
u,
t)
g
2
(
x,
u,
t
)
f
n
(
x,
u,
t
)
gq
(
x,
u,
t
)
若f(x,u,t),g(x,u,t)的全部或至少一个组 成元素为x、u的非线性函数,该系统 称为非线性系统 。
J,F
La
2/7,6/50
连续时间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动态系统的结构
u1 u2
up
x1 x2
动力学部件
xn
输出部件
y1 y2
yq
连续时间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
线性时不变系统
X Y
AX Bu CX Du
线性时变系统
X A(t)X B(t)u Y C(t)X D(t)u
3/7,7/50
y2
up
yq
1/4,1/50
(1).系统的外部描述
u1
yq
外部描述常被称作为输出—输入描述
u2
x1, x2 ,, xn
y2
up
yq
例如.对SISO线性定常系统:时间域的外部描述:
y(n) an1 y(n1) a1 y(1) a0 y bn1u(n1) b1u (1) b0u
复频率域描述即传递函数描述
线性系统理论研究对象是 (线性的)模型系统,不 是物理系统。
线性系统理论线性系统的运动分析共59页PPT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线性系统理论线性系统的运动分析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线性系统理论(郑大钟第二版)第3章
x (t ) = e At x (0) = diag (e λ1t , eλ2t ,L , e λnt ) x (0)
x (t ) = Px = [ν 1 ν 2 L ν n ]diag (e λ1t , e λ2t ,L , eλnt ) x (0) = [ν 1eλ1t ν 2 eλ2t L ν n eλn t ] x (0)
3. Φ (t1 ± t2 ) = Φ (t1 ) ⋅Φ (±t2 ) = Φ (±t2 ) ⋅Φ (t1 )
(Φ (t )) k = Φ (kt )
1 2 2 Ak k 1 2 2 Ak k t1 + L)( I + At2 + A t2 + L + t2 + L) Φ (t1 ) ⋅Φ (t2 ) = ( I + At1 + A t1 + L + k! k! 2 2 2 3 t2 2 1 2 1 2 t2 3 2 t1 3 t1 = I + A(t1 + t2 ) + A ( + t1t2 + ) + A ( + t1 t2 + t1t2 + ) + L 2! 2! 3! 2! 2! 3! 1 1 = I + A(t1 + t2 ) + A2 (t1 + t2 ) 2 + A3 (t1 + t2 )3 + L = Φ (t1 + t2 ) 2! 3!
= ( I + At + L +
Ak −1 k −1 t + L) A = Φ (t ) ⋅ A (k − 1)!
k
2. Φ (0) = I
将 t = 0代入 Φ (t ) = I + At + 1 A2t 2 + L + A t k + L 即可证。
x (t ) = Px = [ν 1 ν 2 L ν n ]diag (e λ1t , e λ2t ,L , eλnt ) x (0) = [ν 1eλ1t ν 2 eλ2t L ν n eλn t ] x (0)
3. Φ (t1 ± t2 ) = Φ (t1 ) ⋅Φ (±t2 ) = Φ (±t2 ) ⋅Φ (t1 )
(Φ (t )) k = Φ (kt )
1 2 2 Ak k 1 2 2 Ak k t1 + L)( I + At2 + A t2 + L + t2 + L) Φ (t1 ) ⋅Φ (t2 ) = ( I + At1 + A t1 + L + k! k! 2 2 2 3 t2 2 1 2 1 2 t2 3 2 t1 3 t1 = I + A(t1 + t2 ) + A ( + t1t2 + ) + A ( + t1 t2 + t1t2 + ) + L 2! 2! 3! 2! 2! 3! 1 1 = I + A(t1 + t2 ) + A2 (t1 + t2 ) 2 + A3 (t1 + t2 )3 + L = Φ (t1 + t2 ) 2! 3!
= ( I + At + L +
Ak −1 k −1 t + L) A = Φ (t ) ⋅ A (k − 1)!
k
2. Φ (0) = I
将 t = 0代入 Φ (t ) = I + At + 1 A2t 2 + L + A t k + L 即可证。
现代控制理论-第三章+线性控制系统的运动分析-563
x、b0、b1、、bk、
将式3.2代入3.1中,可得:
为n维向量
显然x(0) b0
x(t) b1 2b2t kbkt k1
A(b0 b1t b2t 2 bkt k ) (3.3)
6
3.1 线性定常系统齐次状态方程的解
b1 Ab0
x(t
)
b1
2b2t
kbk
t
k1
(3.3)
b2
1 2
t 1 t2
0
2!
0
0
t
2
1 0 3! t3
t 0
3
1tt22t33!t4t45!5!
t 1
t3
3! t2
2!
t5
5! t4
4!
cost sin t
sin t c ost
22
3.2 状态转移矩阵
二、拉氏变换法
齐次微分方程:xt Axt,x0 x0
取L得: sXs x0 AX s
0 1 0 P11 P11
0
0
1
P21
P21
6 11 6 P31 P21
30
3.2 状态转移矩阵
即:
P21 P31
P11 P21
解得:
P11 1 P21 1
-6P11 11P21 6P31 P31
P31 1
1 P1 1
1
0 1 0 P12
(t2 t0 ) (t2 t1) (t1 t0 )
18
3.2 状态转移矩阵
性质7: [ (t)]k (kt)
证明: t k eAt k ekAt eAkt kt
性质8:状态转移矩阵的交换性
若 AB BA,则: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运动分析-wyz
u
响应 零输入响应 x x u0 x A(t ) x B(t )u x A(t ) x B(t )u 0u x0 x0
u
零状态响应 x x A(t ) x B(t )u 0 x x0 0
第3章 线性系统的运动分析
3.1 引言 3.2 连续时间线性时不变系统的运动分析 3.3 连续时间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状态转移矩阵 3.4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脉冲响应矩阵 3.5 连续时间线性时变系统的运动分析
(t0 ) 0
A(t ) x B (t )u x (t , t0 )[ x0 (t )] (t , t0 ) (t ) A(t ) (t , t )[ x (t )] (t , t ) (t )
0 0 0
A(t ) x(t ) (t , t0 ) (t ) (t , t0 ) (t ) B(t )u, or (t ) ( t 0 , t ) B ( t ) u
t0
t
注:(1)零输入响应和零初态响应分别为:
x0u (t ) (t , t0 ) x0 , x0 x (t ) (t , )B( )u( )d
t0 t
(2)线性系统(时变与时不变)运动状态表达 “统一性”
x(t ) (t t0 ) x0 (t )B( )u ( )d
u
u
零状态响应 x x A(t ) x B(t )u 0 x x0 0
u
响应 零输入响应 x x u0 x A(t ) x B(t )u x A(t ) x B(t )u 0u x0 x0
u
零状态响应 x x A(t ) x B(t )u 0 x x0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1 2b2t 3b3t 3 Ab0 Ab1t Ab2t 2
(3.1.2)
3.1 线性定常系统的运动分析
由比较上列等式两边 t k , (k 0,1,2) 的定向系数, 可定出待定向量 b1 , b2 , b3 , 为:
1 1 2 1 1 3 b1 Ab0 , b2 Ab1 A b0 , b3 Ab1 A b0 , 2 2! 3 3! 1 1 k , bk Abk 1 A b0 , k k! 将(3.1.3)带入(3.1.1),可把解得表达式进而表示为:
3.1 线性定常系统的运动分析
系统的零输入响应
Ax x(0) x0 , t 0 令输入 u(t)=0 而得到系统自治状态方程 x 结论1 系统自治状态方程的解(零输入响应),具有以下形式
x0u (t ) e At x0 , t 0
1 22 1 k k 其中矩阵指数函数 e I At A t A t 2! k 0 k ! At
系统的响应=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
引言
本章的主要内容
系统运动规律定量分析
运动规律分析方法
第3章 线性系统的运动分析
3.1
线性定常系统的运动分析
3.2 线性定常系统的状态转移矩阵
3.3 线性定常系统的脉冲响应矩阵
3.4 线性时变系统的运动分析
3.5 线性连续系统的时间离散化 3.6 线性离散系统的运动分析
A(t ) x B(t )u, x(t0 ) x0 , t t0 , t x
从数学的角度,运动分析的实质就是求解系统的状态方
程。以解析形式或数值分析形式,建立系统状态随输入 和初始状态的演化规律。 状态方程中给定的初始状态 x0 和外输入作用 u,来求出 状态方程的解 x(t),即由初始状态和外输入作用引起的
i 1
1 , 2 ,n 为A的n个两两相异的特征值
Ax Bu, x(t0 ) x0 , t t0 x v1 , v2 ,vn: A的属于 1 , 2 ,n线性无关右特征向量组 T T T A的属于1 , 2 ,n线性无关左特征向量组 w1 , w2 ,wn :
xou (t ) (v v )x0e
i 1 T i i
n
n
i ( t t0 )
(wi wiT )x0ei (t t0 ) , t t0
i 1
n
t t p p n i ( t ) i ( t ) T T xox (t ) (vi vi ) b j e u j ( )d ( wi wi ) b j e u j ( )d , t t0 i 1 j 1 t0 i 1 j 1 t0
3.1 线性定常系统的运动分析
三点解释 1 如果将t 取为某个固定值,那么零输入响应 (t;0, x0 ,0) 即为状态空间中
由初始状态 x0 经线性变换矩阵 e At所导出的,一个变换点,因此系统的 自由运动就是由初始状态 x0 出发的,并由 x0 的各时刻的变换点所组成
的一条轨线; 2 自由运动轨线的形态,也即零输入响应的形态,是由矩阵指数函数
x(t ) ( I At 1 2 2 1 3 3 A t A t )b0 , t 0 2! 3!
(3.1.3)
(3.1.4)
令上式中t=0,并考虑到其应满足初始条件即 x(0)=x0,又可定出
b0 x0
(3.1.5)
将(3.1.5)带入(3.1.4),并利用矩阵指数函数 ,就可导出系统状态自治 方程的解。证明完成
3.1 线性定常系统的运动分析
系统状态运动规律的基本表达式
设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为
Ax Bu x(t0 ) x0 , t t0 x
有表达式
x(t ) e
A( t t0 )
x0 e A(t ) Bu( )d , t t 0
t0
t
对初始时刻 t0=0 情形有表达式
0
证:考虑如下的显等式:
d At d e At x Ax e At Bu (t ) (e x) ( e At ) x e At x dt dt t 进而,对上式从0至t进行积分,得到 e At x(t ) x(0) e A Bu( )d 0 At 考虑到 x(0)=0,并将上两边左乘 e ,可得
t
0
进一步,当且仅当矩阵A的特征值均具有负实部,也即均位于左半开复
平面时,上式才成立。
3.1 线性定常系统的运动分析
系统的零状态响应
令初始状态x(t0)=0,得到系统的强迫方程
Ax Bu x
t
x(0) 0, t 0
结论2 系统强迫方程的解(零状态响应),具有以下形式
x0 x (t ) e A(t ) Bu( )d , t 0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 线性定常系统的运动分析
例 给定线性定常系统为:
1 0 1 x1 0 x u,t 0 x 2 2 3 x2 1
其中, x1 (0) x2 (0) 0, u(t)为单位阶跃1(t)。 解: 利用系统零状态相应,即可导出系统的零状态响应为:
引言
从数学观点,上述条件可减弱为:
① 系统矩阵A(t)的各个元αij(t)在时间区间[t0,tα]上为绝对可积,即:
t
t0
| aij (t ) | dt , i, j 1,2, n
② 输入矩阵B(t)的各个元bij(t)在时间区间[t0,tα]上为平方可积,即:
t
t0
[bik (t )]2 dt ,
Ax Bu, x(0) x0 , t 0 x
响应。
引言
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条件
A(t ) x B(t )u, 设系统状态方程 x x(t0 ) x0, t [t0 , t ]
如果系统矩阵A(t),B(t)的所有元在时间定义区间[t0,tα]上 为时间 t 的连续实函数,输入 u(t) 的所有元为时间 t 的 连续实函数,那么状态方程的解 x(t) 存在且唯一。 以上条件在实际的物理系统中总是能够满足的
i 1,2,n,
k 1,2 p
③ 输入u(t)的各个元uk(t)在时间区间[t0,tα]上为平方可积,即:
绝对可积。
t
t0
[uk (t )]2 dt , k 1, 2 p
条件②③可一步合并为要求B(t), u(t)的各元在时间区间[t0,tα]上
引言
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t
e (t ) e 2(t ) 0 1d ( t ) 3( t ) e 2e 1
3.1 线性定常系统的运动分析
基于特征结构的状态响应表达式
设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为
1T T 2 1 右特征向量矩阵 p v1 , v2 vn , p T T w1 n T w2 , T 1 w , w , w T 左特征向量矩阵 1 2 n T n wn T 显然 vi vi I n ,
x0 x (t ) e A(t ) Bu(t )d
0
t
t
2e (t ) e 2(t ) 0 2e ( t ) 2e 2 ( t )
e (t ) e 2(t ) (t ) d 2 ( t ) 0 e 2e 1 t 1 2 t e e 2 ,t 0 2 e t e 2 t
t (t t ) p t (t ) i (t t0 ) p n i ( t ) T i 0 i x(t ) (v v ) x0e bj e u j ( )d (wi wi ) x0e bj e u j ( )d , i 1 j 1 j 1 t0 t0 i 1 t t0 n T i i
线性系统理论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运动分析
重庆大学 自动化学院 柴毅 魏善碧
マスタ タイトルの書式設定
引言
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的建立为分析系统的行为和特
性提供了可能性
对系统进行分析的目的:揭示系统状态的运动规律
和基本特性
系统分析:定量分析,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对系统的运动规律进行精确的研究,即定 量地确定系统由外部激励作用所引起的响应
引言
系统的运动是对初始状态和外输入作用的响应 运动的形态(状态方程的解x(t))是由系统的结构和参数 (A(t),B(t))决定 运动分析的目的是,通过状态的解x(t)分析系统的结构特性; 或通过引入附加的部分改变系统的参数后结构使系统运动形 态在性能上达到期望的要求(系统的综合问题)
引言
运动分析的数学实质 描述线性系统状态运动过程的状态方程
若初始时间取为 t0≠0 则
x0u (t ) e A(t t0 ) x0 , t t0 x(t 0 ) x0
证: 令系统状态自治方程的解为系数向量待定的一个幂级数,即
x(t ) b0 b1t b2t bk t k , t 0
2 k 0
(3.1.1)
则由其必须满足状态自治方程,可导出
T w w i i In i 1
n
3.1 线性定常系统的运动分析
• 结论:对特征值两两相异一类 n 维连续时间线性时不变系统,基于特征结 构的矩阵指数函数 e At 的表达式
n n
e v v e
At i 1
T i t i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