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隧道监控量测方案隧道监控是指通过对隧道结构及其周围环境的全面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隧道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
目前,全球各地的隧道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因此,隧道监控已经成为保障隧道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
本文旨在探讨隧道监控量测的方案。
1.隧道监控量测参数隧道监控量测参数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位移:隧道位移监测主要针对隧道内部和周围岩体的位移进行监测,以及隧道结构中的任何变形。
主要的监测参数包括滞后变形、收敛变形和开挖变形等。
(2)压力:隧道压力监测是指测量隧道内部和周围岩体以及隧道结构的压力。
主要监测参数包括隧道围岩应力、锚杆力、压力管道内部压力等。
(3)温度:隧道温度监测是指监测隧道内部以及周围环境的温度。
主要监测参数包括隧道内部平均温度、温度梯度及各个节点温度。
(4)水位:隧道水位监测是指测量地下水位、坑内水位和排水系统中水位等。
主要监测参数包括水位高度、水位波动及水位变化速率等。
2.监测方法(1)传统测量仪器:传统测量仪器主要是指激光位移仪、全站仪、GPS、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
这些仪器的测量精度高,但是需要现场排线,测量工作量大,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遥感监测技术:遥感监测技术是指应用遥感卫星、航拍摄影等技术进行监测。
这种方法无需人员进入现场,可以实现对较大范围内的隧道进行监测,提高了监测效率。
遥感监测数据也可以用于验证传统仪器监测结果的正确性。
(3)传感器网络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是指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实时监测。
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实时监测,数据传输方便,具有低功耗、低成本、易维护等优点。
3.数据处理监测数据处理是实施隧道监测量测方案的重要环节。
数据处理包括实时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分析和数据存储等。
其中,重要的监测数据应当及时报警并进行应变措施,从而保持隧道安全运营。
4.安全管理隧道监测的安全管理也是隧道量测方案的重要部分。
安全管理应包括隧道安全预警、风险分析、隧道安全评估等方面。
地铁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
地铁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1. 背景隧道监控量测是地铁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旨在确保隧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方案将介绍地铁隧道监控量测施工的方法和步骤。
2. 施工步骤2.1 安装监控系统在隧道内部安装监控系统,包括摄像机、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
监控系统应能监测隧道内的温度、湿度、位移等情况,并能实时传输数据。
2.2 校准设备在施工前,需要确保监控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传感器和摄像机,需要进行校准,以获得准确的监测数据。
2.3 数据采集与分析监控系统将实时采集隧道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处理。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隧道的安全性,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4 报告生成与反馈根据监测数据生成报告,将监测情况以图表和文字形式呈现。
报告应包括监测结果、分析和建议,以及针对潜在风险的措施。
报告应定期提交给相关部门,并根据需要进行更新和修订。
3. 安全措施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确保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施工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并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程序。
4. 项目管理为了保证施工顺利进行,需要建立有效的项目管理制度。
包括施工计划的制定和执行、进度控制、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5. 沟通与配合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的配合,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各部门之间应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共享信息和解决问题。
6. 风险评估与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应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
根据监测数据和施工情况,及时调整施工计划和措施,以降低风险和确保施工质量。
7. 结束工作隧道监控量测施工结束后,需要对施工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估。
评估结果应反馈给相关部门,以及时改进和提升施工质量。
以上是地铁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的简要介绍,具体的施工细节和注意事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性,我们建议在施工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和经验,并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与技术方案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与技术方案一、前言隧道工程是大型地下工程的代表之一,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监测和量测工作。
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对于隧道工程的施工监控量测工作,需要合理选择监测与量测手段和技术方案,做到科学管理、全面监控,确保隧道施工顺利进行。
二、隧道施工监测与量测手段在隧道施工中,要实现对于隧道内部和周围环境的监控和量测,需要用到各种手段。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监测与量测手段。
1. GPS测量技术GPS测量技术是指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技术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利用GPS技术,能够实现地面控制点的精确定位,以及隧道中、上、下部分的变形监测。
2. 传感器监测技术传感器监测技术是利用各种传感器,如应变传感器、挠度传感器、垂直位移传感器、倾斜传感器等,对隧道中、上、下部位的变形和应力进行监测。
3. 遥感监测技术遥感监测技术是指利用遥感卫星和无人机进行影像、光学和遥感测量,获取隧道周边区域的信息,进行隧道周围环境的监测。
三、隧道施工监测与量测技术方案隧道施工监测与量测技术方案的制定应充分考虑隧道的具体情况和所处地环境,采用合理的监控与量测手段,对隧道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安全、环保、质量等问题进行全面监控。
1. 预报警报系统预报警报系统是针对隧道内部、周边环境的变形和应力,以及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实现预警和警报的系统。
通过对于隧道的监控和预测,及时发现隧道工程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2. 数据监控系统数据监控系统是指将各种监测和量测手段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数据监控系统,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及时获得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数据信息,以实现对隧道施工的全面监控。
该系统应具备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和报警的功能。
3. 实时视频监控系统实时视频监控系统是利用摄像头进行视频监控,实时观察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情况,及时发现隧道内部和周边环境的变化和变形,提供实时数据信息。
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技术方案目录一、工作目标和范围 (1)1.1概述 (1)1.2监测工作目标 (1)1.3监测工作范围 (2)二、施工监控量测方案 (2)2.1设计思路 (2)2.1.1第三方监控量测的依据 (3)2.1.2第三方监控量测的重点 (3)2.1.3第三方监控量测的实施 (4)2.2隧道隧址区工程概况 (4)2.3隧道施工第三方监控量测方案设计 (7)2.3.1隧道监控量测设计原则 (8)2.3.2监控量测内容及测点布置 (8)2.3.3监测原理及方法 (47)2.3.4监测频率 (52)2.3.5测读技术要求 (52)2.3.6监测项目的控制基准及管理基准 (53)2.3.7监测结果的处理 (55)2.3.8监测过程组织管理 (56)三、主要分项监控量测工艺框图 (57)四、监控量测总体计划 (59)4.1监控量测工作的进度计划 (59)4.2质量保证措施 (60)隧道监控量测技术方案一、工作目标和范围1.1概述隧道起点位于北碚区静观镇西山村,终点位于合川区清平镇桃李园村。
隧道沿线存有煤矿采空区、瓦斯、瓦斯段落的腐蚀性地下水、岩溶及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因此为确保隧道安全施工,有必要在施工过程中实施监控量测措施。
隧道的施工过程具有工序多、内容复杂、相互交叉、隐蔽性强等特点,所以如何加强现场监控量测,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已成为隧道施工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由此,施工各阶段的监控量测也就成为了隧道施工过程的核心问题。
从设计思路上讲,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应坚持把“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及时发现隐患,预测和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作为主线,从监测围岩与支护的变形和应力、了解隧道围岩与支护的受力状态与变形特征、判断围岩的稳定性、判断支护结构的合理性与稳定性这四方面着手,从而确保整个施工过程安全。
1.2监测工作目标通过施工现场巡查和监控量测,迅速准确地获得第一手实际观察和量测资料,在对这些数据资料处理分析和对现场施工观测分析的基础上,实现对隧道第三方监控量测和施工技术咨询,提供可靠、准确的安全控制、进度控制和投资控制在内的“三控”技术咨询服务。
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
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方案针对某隧道工程项目制定,该隧道全长XX米,地质条件复杂,为确保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特编制此隧道监控量测施工方案。
二、监控量测内容1.拱顶沉降量测:在隧道开挖后,定期监测拱顶的垂直位移变化,以评估围岩稳定性及支护效果。
2.周边收敛量测:对隧道开挖面周边的围岩变形进行连续监测,防止因收敛过大导致的安全风险。
3.地表沉降观测:通过布设地表沉降观测点,实时掌握隧道施工对地表的影响情况。
4.锚杆(索)应力监测:监测锚杆(索)受力状况,确保其工作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5.洞内环境监测:包括通风、排水、瓦斯、地下水位等参数的监测,保障施工环境安全。
三、监控量测方法与设备选择根据上述监测内容,采用全站仪、收敛计、多点位移计、应力传感器等专业设备进行量测。
同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隧道施工自动化监控系统,实现数据实时采集、传输和分析。
四、监控量测实施步骤1.量测点布置:根据隧道断面结构、地质条件等因素合理布置量测点,并做好标识。
2.初始值测定:在施工前先测定各量测点的初始值,作为后续对比分析的基础。
3.施工过程中的动态监测:按照预定频率进行持续监测,及时记录并分析数据,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4.数据处理与预警机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设置合理的预警阈值,当达到预警条件时,启动应急预案。
五、安全保障与质量控制所有监控量测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同时,与施工进度紧密配合,将监控量测结果作为调整施工方法、优化支护参数的重要依据,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与质量。
隧道工程监控量测方案
隧道工程监控量测方案1、监控量测依据1.1 交通部《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人民交通出版社;1.2 交通部《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人民交通出版社;1.3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1.4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B50021-2001);1.5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1.6 《锚杆喷射砼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1.7隧道施工设计图;1.8隧道土建工程施工招标文件技术规范等;2、监控量测目的和要求2.1 监控量测主要目的(1)根据对地表和围岩变形的监测数据对围岩稳定性和支护系统的安全性及时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施工工艺、优化支护参数,有效地控制地表和围岩变形,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保护地表环境;(2)预测施工引起地表和围岩变形,根据地表变形发展趋势,决定是否需要采取保护措施,并为确定经济、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确保地表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安全;(3)为研究地表沉降与围岩变形的分析预测方法等积累资料,并为改进设计和调整施工参数提供依据;(4)优化设计与施工,为后续工程提供技术依据。
2.2 监控量测应满足的要求加强工程安全质量管理、防止重大事故发生的有力措施。
根据相关要求,监测主要应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1)监测的数据和资料完整、客观、真实地反映工程安全状态和质量情况;(2)监测数据和资料可以按照安全预警位发出报警信息,既可以对安全和质量事故做到防患于未然,又可以对各种潜在的安全和质量隐患做到心中有数;(3)监测应满足作为设计变更的重要信息和各项要求。
3、监控量测主要内容3.1 监控量测项目、断面及测点数量根据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确定了隧道施工过程中监测的项目、断面数量及测点数量。
不同级别围岩段内布设初期支护变形测试断面的间距:Ⅴ级围岩地段的断面间距为5~10m,Ⅳ级围岩地段的断面间距为10~20m,Ⅱ~Ⅲ级围岩地段的断面间距为20~30m。
隧道施工洞内施工监控量测方案
隧道施工洞内施工监控量测方案施工监控量测是在隧道开挖过程中,使用各种量测仪表和工具对围岩变化情况和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进行量测,及时提供围岩稳定程度和支护结构可靠性的安全信息,预见事故和险情,作为调整和修改支护设计的依据,并在复合式衬砌中,依据量测结果确定两次衬砌施做时间。
根据隧道围岩的多样性及不良地质地段多的特点,为加强施工过程的监控量测,确保施工安全,我们拟采用信息化施工监控量测技术和实用的量测围岩应力-应变方法,控制围岩变形,掌握准确的数据,修正参数,指导施工。
1. 各类围岩量测项目监测项目分必测项目(A 类)和选测项目(B 类)。
必测项目是用以判断围岩的变化情况和支护结构工作状态的经常性量测。
选测项目是用以判断隧道围岩松动状态、喷锚支护效果和积累资料为目的的量测。
各类围岩量测项目见表7-12. (表略)2. 运用隧道三维非接触量测新技术方法在隧道工程中,工程测试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围岩净空位移量测基本上还是沿用20 世纪60~70 年代的量测方法,一般采用钢尺式收敛计,挂钢尺抄平等接触方式进行。
这种方法具有成本低、简便可靠、能适应恶劣环境等优点,但采用此种方法有以下几点不利因素:该法对施工干扰大;由于人为因素对测量精度影响较大,测量质量不稳定,容易产生人为错误,不能保证施工安全;测速慢,从而更加大了对施工的干扰;当跨度大于15m 时,由于钢尺的抖动、拉伸、温差等因素及工作条件恶化使测量无法进行。
以上这些都使钢尺式收敛计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隧道快速、大跨、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因此,在施工中我们从高精度、简单实用、快速准确的原则出发采用非接触观测。
(1)非接触观测原理非接触观测是以光学/电磁方式远距离测定结构上点位的三维坐标。
由于无须接近测点,该法避免了传统接触式观测必须触及测点才能观测的缺点,是隧道变形观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在施工中我们采用全站仪自由设站,全站仪自由设站是仪器从任一未知点上设站观测若干已知点的方向和距离,通过坐标变换求得该测站上仪器中心的坐标,然后以此测出其余新点的坐标。
石关隧道监控量测专项施工方案
石关隧道监控量测专项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石关隧道是一条重要的交通隧道,承担着连接城市的重要角色。
为了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行,监控与量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提出针对石关隧道的监控量测专项施工方案,以确保隧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施工目标1.对石关隧道进行全面监控,了解隧道结构运行状况。
2.检测并记录隧道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处理。
3.提高隧道的运营效率和安全水平。
三、施工内容1.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在关键位置设置监控摄像头,实时监测车辆通行情况和隧道内部状况。
2.安装温度监测设备:布置温度传感器,监测隧道内部温度情况,防止温度异常导致火灾等安全问题。
3.安装振动监测设备:设置振动传感器,监测车辆通行时的振动情况,保证隧道结构稳定。
4.数据采集与处理: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采集并处理,生成报告,以便分析隧道运行情况。
四、施工流程1.设计方案:根据石关隧道的实际情况,制定监控量测方案。
2.设备采购:购买监控量测设备及相关器材。
3.安装调试:对设备进行安装和调试,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数据采集:开始监测隧道运行情况,数据采集周期为每日。
5.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生成报告,并根据报告调整施工方案。
五、施工注意事项1.确保设备安装牢固可靠,避免设备脱落或损坏。
2.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故障。
3.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保隧道施工人员安全。
六、总结通过本文提出的石关隧道监控量测专项施工方案,可以有效监控隧道结构运行状况,提高隧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隧道运营提供保障。
同时,应严格按照施工流程和注意事项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施工监控量测方案1监测目的 (2)2监测项目与测点布置 (2)2.1监测控制标准 (3)2.2监测频率 (7)3监测方法 (7)3.1地表沉降 (7)3.2地面建筑沉降与倾斜 (8)3.3桩(坡)顶水平位移 (9)3.4桩体变形 (10)3.5土体侧向位移 (10)3.6钻孔桩内力 (11)3.7土压力 (11)3.8孔隙水压力 (12)3.9锚索(土钉)内力 (12)3.10地下水位 (13)3.11地下管线沉降与位移 (14)3.12拱顶下沉 (14)3.13隧道周边位移 (15)3.14围岩压力 (16)3.15钢支撑内力 (17)4监测反馈程序 (17)4.1监测数据的处理及反馈 (17)4.2监测管理体系 (18)4.3提交的监测成果 (19)1 监测目的为确保XX隧道施工的安全以及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必须在施工的全过程中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工作。
我们将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建立专门组织机构开展监测工作,并将其作为一道重要工序纳入施工组织设计中去。
监控量测的目的主要有:1、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动态信息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作业。
2、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变位、应力量测,修改支护系统设计。
3、检验设计所采取的各种假设和参数的正确性,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确保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
4、通过监控量测,收集数据,为以后的工程设计、施工及规范修改提供参考和积累经验,并可以和计算结果比较,完善计算理论。
2 监测项目与测点布置为全面掌握暗挖隧道和明挖基坑在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范围及程度,围护及支护结构的受力与变形状况,并结合本工程的地形、地质条件、支护类型、施工方法等特征选择监测项目,具体监测项目、测点布置原则及要求、仪器设备、监测频率见表1。
明挖段测点布置见图1、图2、图3、图4,暗挖段测点布置见图5。
2.1 监测控制标准在信息化施工中,监测后应及时对各种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判断其稳定性,并及时反馈到施工中去指导施工。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实施细则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实施细则是为确保隧道施工过程中各项工程质量及安全指标能够得到有效监控和量测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下面是关于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实施细则的整理,内容包括监控范围、监控设备、监控参数及频率、数据处理和报告等方面。
一、监控范围
1.涵盖隧道施工过程中的主要工程环节,包括开挖和支护、疏浚和排水、灌浆和注浆、衬砌和顶板施工等。
2.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面沉降、应力变化、位移变形、渗流压力等参数进行监测。
二、监控设备
1.包括测量仪器、传感器、数据采集装置等设备。
2.所使用的设备应具备高精度、高灵敏度、稳定性好等特点。
三、监控参数及频率
1.监控参数应根据隧道施工的特点和工程要求进行确定,包括地表沉降、位移变形、渗流压力等。
2.监控频率应根据工程进展情况进行调整,通常为每天、每周或每月进行一次监测。
四、数据处理
1.对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及时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的校验、去噪、滤波等工作。
2.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得到准确的监测结果和趋势。
3.对异常数据进行识别和处理,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五、报告
1.定期编制监测报告,包括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总结,重点描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措施。
2.监测报告应及时传达给有关人员,并进行讨论和分析。
3.对于存在风险的情况,及时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和预警。
以上是关于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实施细则的整理,通过对监控范围、监控设备、监控参数及频率、数据处理和报告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可以确保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工程质量和安全指标得到有效的监控和量测,提高工程施工的可靠性和可控性。
隧道监控量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1.隧道概况本标段共有隧道10座,总长度11.017Km。
隧道全部位于山东省烟台市境内,地貌形态为剥蚀丘陵,地形高低起伏,部分地段冲沟发育,基岩大部分裸露。
隧道穿越的地层岩性多为片岩、花岗岩、变质岩等,岩性变化较大。
隧道概况表见下页。
2.施工存在的风险根据设计图纸提供的地质资料,不难发现,本标段隧道施工中存在坍塌、冒顶、突水、突泥等风险。
二、监控量测目的(1)通过监控量测了解各施工阶段地层与支护结构的动态变化,把握施工过程中结构所处的安全状态,判断围岩稳定性,支护、衬砌可靠性。
(2)用现场实测的结果弥补理论分析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把监测结果反馈设计、指导施工,为修改施工方法、调整围岩级别、变更支护设计参数提供依据。
(3)通过监控量测对施工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监控。
(4)通过监控量测进行隧道日常的施工管理,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
(5)通过施工现场的监控量测,确定二次衬砌合理施作时间。
(6)通过监控量测了解该工程条件下所表现、反映出来的一些地下工程规律和特点,为今后类似工程或该工法本身的发展提供借鉴、依据和指导作用。
三、编制依据1.青荣城际铁路招标文件及新建青岛至荣城铁路工程施工图;2.青荣城际铁路Ⅳ标段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3.铁道部颁发的规范、规程、标准:(1)《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3)《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4)《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TB10063-2007 J774-2008);(5)《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
4.青荣城际铁路建设指挥部有关要求。
四、监控量测点布置及方法根据设计提供地勘资料,本标段隧道进出口偏压、浅埋较多,部分地段线路地表有水塘,隧址区域节理裂隙发育,部分隧道内有断层、岩溶,部分地段有突水突泥隐患。
石关隧道监控量测专项施工方案
石关隧道监控量测专项施工方案一、施工目标及背景:本方案旨在对石关隧道进行监控量测,及时获取隧道安全运行情况,为后续的维护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石关隧道位于市境内,全长约10公里,是一条重要的交通干线,对保障交通运输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车流量的增加,隧道使用年限的延长,隧道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实时监控。
二、施工内容及方法:1.安装摄像头:在隧道的各个重要位置安装高清摄像头,通过监控画面进行实时监控,以便及时发现事故和异常情况。
摄像头的数量和位置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2.隧道内传感器的安装:在隧道内设置温度、湿度、气压、风速等传感器,用于监测隧道内的环境参数,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施工方法:a)检查隧道的原有监控设施是否完好,并进行必要的维修和更新。
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b)根据隧道的具体情况确定监控设备的安装位置和数量。
c)安装摄像头和传感器时,要确保其位置固定稳定,并进行适当的防护措施,防止被破坏和损坏。
三、监测报警系统:1.报警装置:在监测防护系统中设置报警装置,当监测到隧道内有异常情况时,立即报警,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2.报警信号传输方式:报警信号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传输到监控中心,并及时展示在监控中心的控制台上,以便监控人员及时处理。
四、监控中心建设:1.监控中心设施要求:监控中心应位于离石关隧道较近的地方,具备良好的通信、供电和防护设施,确保监控系统稳定运行。
2.监控中心设备:监控中心应配备专业的监控设备,包括监视器、服务器、录像机等。
并要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时处理设备故障。
五、监测数据处理和分析:1.数据采集:监测装置采集到的数据需要实时传输到监控中心,并进行分析。
2.数据处理:监控中心应配备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提取有效信息。
3.数据分析: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隧道内的安全隐患和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方案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方案一、监控量测的目的现场监控量测是“新奥法原理”施工的三大要素之一,是复合式衬砌设计、施工的核心技术。
本隧按新奥法设计施工,施工中加强监控量测对准确判定围岩的安全状态、合理确定二次衬砌的施作时机非常重要。
同时通过监测数据的反馈分析,可验证施工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施工方法、支护方案的可行性,以便及时、准确地调整支护参数,修正施工方法及施工程序,确保施工安全。
二、量测项目隧道现场监控项目及内容见下表。
测试前检查仪器是否完好,若发现故障及时进行修理或更换;确认测点是否松动或发生人为破坏,只有在测点状态良好时方可进行测试工作。
测试中按各项测量操作规程安装好测试仪器,每测点一般读数三次,三次读数相差不大时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观测值,否则进行判断,是由于人为破坏、测点松动或需要进行重测。
测试完毕后检查仪器、仪表,做好养护保管工作。
及时进行资料整理。
测点布置见下图。
测点布置示意图⑴围岩及支护状态观察围岩状态观察:围岩岩性、岩质、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和方向、有无松散坍塌、剥落掉块现象、渗漏水等。
初期支护状态观察:喷层是否产生裂缝、剥离和剪切破坏、格栅支撑是否压屈等。
⑵净空变形量测根据变形值、变形速度、变形收敛情况等用以判断围岩稳定性、初期支护设计和施工方法的合理性、模筑二次衬砌时间。
测点布置:初期支护施作后,用风钻凿φ40mm、深200mm的孔,用1:1砂浆填满再插入测点固定杆,尽量使同一基线两测点的固定方向在同一水平线上,待砂浆固后即可进行量测工作。
量测方法:采用φWRM型收敛计监测。
⑶拱顶下沉量测监测拱顶的绝对下沉值,掌握断面变化情况,判断拱顶的稳定性,防止坍方。
测点用风钻打眼埋设好固定杆,并在外露杆头设挂钩。
测点大小适中,如过小测量时不容易找到,如过大爆破时容易被破坏。
支护结构施工时要注意保护观测点,一旦发现测点被埋或损毁,要尽快重新设置,保证量测数据不中断。
拱顶下沉量测测点布置在拱顶,受通风管限制或遇到其它障碍时,可适当移动位置。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方案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方案1.1.监测方案9.1.1 监测目的为了确保施工期间周围环境隧道结构的施工安全,由专职人员组成监控量测组,在项目总工程师的直接领导下负责测点的设置、日常量测工作和数据的处理信息反馈工作,进行信息化施工,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
监测主要目的如下:(1)、掌握围岩及支护结构的动态,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隧道整体的稳定性;(2)、通过量测取得第一手资料(量测数据),根据各量测数据及时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案,确定后续工序的安排;(3)、对量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将其结果反馈到隧道支护设计中;(4)、积累施工技术资料,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分析,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9.1.2 监测项目的选择为全面收集掌握区间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围岩及支护的变形和受力状况,以及洞内钻爆开挖震动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结合本区间隧道地形地质条件、支护类型、施工方法等特点,选择确定下列监控量测项目:(1)、围岩及支护状态观察与描述★(2)、地表、地面建筑、地下管线及构筑物变化监测★(3)、拱顶下沉监测★(4)、周边净空收敛位移监测★(5)、岩体爆破地面质点振动速度和噪声监测★(6)、围岩内部位移监测(7)、围岩压力及支护间应力监测(8)、钢筋格栅拱架内力及外力监测(9)、初期支护、二次衬砌内应力及表面应力监测(10)、锚杆内力、抗拔力及表面应力监测注:★为重点监测项目1.2.监测方法(1)、围岩及支护状态观察与描述隧道开挖后进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观察描述,确定围岩类别,对初期支护状态进行观察。
根据开挖后围岩的结构、构造的产状、隧道内渗水情况进行描述记录,并按《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则》中的打分法判定工作面的稳定状况。
整理出地质素描图,每次开挖爆破后即进行此项工作。
(2)、地表、地面建筑、地下管线及构筑物变化监测根据所埋设的测点和量测频率要求,对每个测点进行量测并逐点作好记录,对量测数据描绘散点图,并进行回归分析。
铁路监控量测方案
1监控量测的目的及原则1.1监控量测的目的为了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动态信息,使隧道结构既安全,满足其使用要求,又经济合理;在不良地质、突水、洞口浅埋等及有特殊要求的地段或业主及监理认为有必要监控的地段设置监控量测断面,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控量测。
1指导隧道施工,确保隧道施工安全,杜绝因监控量测管理不到位而造成人员伤亡的安全事故,杜绝施作初期支护后因监控量测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关门”事故。
2杜绝因监控量测管理不到位而造成工程周边较大影响。
3确保结构的稳定性,验证支护结构效果,确认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合理性,为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依据。
4推动监控量测与信息化管理深度融合,持续提升现场施工监控量测管理水平。
1.2监控量测的原则根据隧道的工程地质和水位地质条件,结合我公司在以往隧道监测中积累的经验,编制本监测方案遵循以下原则:1监测方案以安全监测为目的,根据工程特点确定监测对象和主要监测指标。
2根据监测对象的重要性确定监测规模和内容、监测项目和测点布置,较全面地反映围岩的实际工作状态。
3采用先进、可靠的监测仪器和设备,先进的监测系统。
4为确保提供可靠、连续的监测资料,各监测项目间相互校验,以便数值计算、故障分析和状态研究。
5在满足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工程施工的交叉干扰影响。
6按照国家现行的有关规定、规范及招标文件要求编制监测方案。
1.3监测的重点与难点针对隧道工程的特点,为确保暗挖和明挖的顺利安全施工,切实做到监控量测指导施工,科学合理化施工。
并拟定针对性措施,详见表1.3-1。
表1.3-1监测难点、重点及对策表序号监测难点及重点项目针对性措施1.预埋沉降观测点,及时监测控制山体下滑塌方。
1隧道洞门监测2.早刷坡、早支护、早封闭,有效控制破碎带失稳。
3.仰坡采取砂浆锚杆防护,适当放缓坡度比例。
4.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做好防水排水。
5.及时施作二次衬砌并监测。
2隧道掌子面监测1.拍照对掌子面做出准确素描,以便及时有效地监控防止围岩大变形。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方案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方案引言隧道施工是一项复杂而危险的工程,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监控量测措施来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种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方案,该方案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通过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及对相关参数进行量测和记录,来提高隧道施工的效率和安全性。
方案概述该监控量测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隧道支护监测:对隧道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包括地表沉降、位移、应力和应变等参数的监测。
可以利用激光测距仪、GPS、倾斜仪等设备进行测量,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比对,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地下水位监测:隧道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工程安全和进度控制有重要影响。
因此,需要在隧道附近设置监测点,利用水位计等设备对地下水位进行实时监测。
监测数据可通过网络传输到监测中心,以便及时掌握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3.环境监测: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对环境因素进行监测,包括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参数。
可以利用温湿度计、气体传感器等设备进行监测,并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监测中心。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问题,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
4.施工进度监控:利用摄像头等设备对隧道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可以及时掌握施工进度和质量情况。
可以通过对监控视频的回放和分析,识别和解决施工中的问题,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技术方案在实施该监控量测方案时,需采用以下技术手段:1.传感器技术:利用传感器对隧道支护结构、地下水位和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常用的传感器有激光测距仪、GPS、倾斜仪、水位计、温湿度计和气体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监测中心,以便及时分析和处理。
2.数据传输与存储技术:监测数据的传输和存储是监控量测方案的重要环节。
可以利用无线传输技术,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监测中心。
同时,需要建立合适的数据库和数据存储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以便后续的分析和查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原铁路枢纽新建西南环线工程XNHS-2标段隧道监控量测编制:审核:批准:中铁十五局集团太原铁路枢纽西南环线项目部第四架子队二0 一六年四月十五日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专项方案由我架子队承担的隧道工程分别为取消晋祠地下车站DK18+715-DK19+18段;东晋隧道DK9+700-DK10+190段;晋源车站DK10+190-DK10+590段;晋祠车站DK10+590-DK13+10段,全长,设计为双线隧道。
其中DK12+550-DK13+100长550m段采用暗挖法施工,其他段采用明挖法施工。
隧道经过地区地质情况复杂,围岩类别W级。
施工监控量测包括深基坑段监控量测和浅埋暗挖隧道段监控量测。
明挖深基坑段和浅埋暗挖隧道段地质条件复杂,基坑两侧和隧道穿越地表上方建筑物和管线众多,基坑跨度大、深度深,隧道开挖埋深浅、跨度大,采用的支护措施和结构形式复杂多样,施工中各种工法转换复杂,地表和周围建筑物对基坑开挖和隧道施工要求较高,因此为保证基坑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经济、顺利进行,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全过程监控量测措施,以根据监测信息反馈设计和指导施工,积极优化与调整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控制支护结构变形,了解围岩动态变化,掌握最佳工序过程,从而确保工程安全与质量,并保护周围环境的安全。
1 监测目的和意义监控量测是地下工程动态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深基坑和隧道安全开挖的基础。
在施工中,通过监控量测,掌握围岩动态和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利用监控量测结果调整设计支护参数,指导施工,积累资料并为以后的类似工程提供类比依据;同时预测事故和险情,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达到安全施工、节约工程投资的目的;同时根据监测情况实现周边建筑物保护方案,防止地表房屋过大沉降甚至破坏。
(1)了解围护结构和周围地层的变形情况,为施工日常管理提供信息,保证施工安全。
监测数据和成果是现场施工管理和技术人员判断工程是否安全的重要依据。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通常依据监测结果验证施工方案的合理性,调整施工参数,必要时采取辅助工程措施,以达到信息化施工之目的。
(2)通过对基坑及隧道支护结构的变位、应力监测,及时修改支护系统设计。
(3)保证施工影响范围内建筑物、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为确定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4) 验证支护结构设计,为支护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案的修订提供反馈信息。
(5) 积累资料,以提高地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水平。
支护结构的围岩压力分布受支护方式、支护结构刚度、施工过程和被支护围岩种类的影响,通常很复杂,现行设计分析理论尚未达到成熟的阶段,积累完整准确的地下工程开挖与支护监测结果,对于总结工程经验,完善设计分析理论是很有价值的。
2 监测的主要技术依据2.1执行的技术标准⑴《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⑵《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307-1999;⑶《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TJ/T8-9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GB/T16818-199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11)其它相关规范、强制性标准规定及地方标准;(12)《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13)《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2.2作业依据⑴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设计隧道施工图纸;⑵本工程有关的工程设计图纸;⑶本工程有关的地质勘探资料;⑽《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J10121-2007;3监测内容及方案实施3.1监测项目根据设计图纸文件精神,结合工程特点将监测分为明挖深基坑段和浅埋暗挖隧道段两部份,根据各部分施工特点确定本标段监测内容和项目如表1,表2。
表明挖段监测项目汇总表位规律5 暗挖隧道水平收敛6 初支结构内力钢筋计了解隧道初支结构内力情况7 围岩压力压力盒了解隧道初支承受围岩压力情况3.2测点布设测点布设包括监测控制点(水准基点、工作基点)及监测点(地表点、建(构)筑物测点、管线测点等)的布设方法。
3.2.1控制点的布设(1)水准基点的埋设沉降监测控制网采用太原高程系统或相对高程系统,本工程监测拟建设2〜3座水准基点。
确定水准基点点位时,必须保证点位所在地地基坚实稳定、安全可靠,并利于标石长期保存与观测。
水准基点应尽可能远离工程施工影响范围。
如现场附近有市政高程控制基准点,则优先采用现有的控制基准点做为现场监测控制网的水准基点。
(2)工作基点的埋设工作基点应根据地层土质状况决定,一般采用混凝土普通水准标石,标石埋设在地表以下~米左右的深度。
本工程拟布设6~8座工作基点,分别位于靠近观测目标且便于联测观测点的稳定或相对稳定位置。
也可直接埋设在基坑影响范围之外的高大桩基建筑物上。
工作基点标石的顶面的中央为圆球状不锈钢的金属水准标志。
标志须安放正直,镶接牢固,其顶部应高出标石1〜2cm详见图1。
图1 沉降监测工作基点结构大样图⑶监测控制点的保护标石埋设后,在点位四周砌筑规格不应小于XX的砖石护墙,并围绕标志砌筑内径为XX的砖石方井或园井,上加盖板,并设置醒目的保护指示牌,做好标记, 以便于长期观测。
3.2.2主要监测点的埋设(1)建(构)筑物测点在工程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及重要地下管线等结构上布设位移监测点,测点的布设必须根据观测目的、建筑物的大小、结构特点、荷载分布等因素综合确定。
在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每10〜20米处或每隔2〜3根承重柱上视实际情况布设沉降监测点。
在满足监测建筑物整体和局部变形的前提下,尽量少布点,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建筑物测点埋设时先在建筑物的基础或墙上钻孔,然后将预埋件放入,孔与测点四周空隙用水泥砂浆填实。
测点基本布设在被测建筑物的角点上,测点的埋设高度应方便观测,同时测点应采取保护措施,作好明显标志,并进行编号,避免在施工和使用期间受到破坏。
每幢建筑物上一般至少在四个角部布置4 个观测点,特别重要的建筑物布置6 个或更多测点。
测点的埋设见图2。
图2 建筑物沉降测点示意图建筑物倾斜测点通过在其外表面上粘贴刻有十字刻度的贴片进行布设。
地下管线的测点重点布设在煤气管线、给水管线、污水管线、大型雨水管线及电力方沟上,测点布设在管线的接头处,或者对位移变化敏感的部位,沿管线延伸方向每10〜15m布设一测点。
有条件布设时可将测点直接埋设在管线上并引出地面,也可在管线上方设地面桩,进行间接量测。
地下管线测点布设一般采用地层模拟法和抱箍法,即在管线位置上方钻50〜80cm深的孔,然后将预埋件放入并用水泥砂浆固定,或结合管线的改移,用抱箍将测杆与管路紧密连接,伸至地面,地面处布置相应的窨井,保证道路交通和人员正常通行。
测点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在施工和使用期间受到破坏。
(2)地表测点地面监测点的埋设,应首先在地面开①100mmi勺孔,打入顶部磨成椭圆形的①22mn螺纹钢筋(如果是混凝土路面,钢筋底部至少应进入到路面下的路床上20cm并与路面分离),然后在标志钢筋周围填入细砂夯实,为了防止由于路面沉降带到测点沉降影响监测成果数据,不可用混凝土或水泥固牢,最后还应在监测点上部做上铁盖加以保护。
具体方法见地表点布设示意图3。
盖挖顶板沉降测点应使地表测点与顶板通过水泥砂浆同顶板结构联结起来。
图3 地表点布设示意图(3)水位观测孔水位孔测点埋设采用地质钻钻孔,孔深根据要求而定(确保能测出施工期产生的水位变化)。
用地质钻机钻直径①89mn孔,水位孔的深度在最低设计水位之下, 成孔完成后,放入裹有滤网的水位管,管壁与孔壁之间用净砂回填至离地表处,再用粘土进行封填,以防地表水流入。
水位管用① 55mn的PVC塑料管作滤管,管底加盖密封,防止泥砂进入管中。
下部留出〜深的沉淀管(不打孔),用来沉积滤水段带入的少量泥砂,中部管壁周围钻6〜8列①6mn左右的孔,纵向间距5〜10cm,相图6锚索轴力计安装示意图(7)拱顶和收敛测点本工程暗挖隧道拱顶沉降采取水准仪、钢挂尺实施,隧道结构收敛采用专用坑 道收敛计实施,施工中加强对测点的保护工作。
拱顶和收敛一般埋设在同一断面,最好与上方地表测点相对应,以利于各项测 试结果的相互对应和综合分析。
(8)暗挖隧道初支内力及围岩压力暗挖隧道初支内力采用钢筋计进行测试,围岩压力采用压力盒进行测试。
通过本项目的测试,可了解初支在施工过程中所受应力状态,并对比初支的极 限承载,评估初支的安全性及稳定性,以便修改施工参数、完善施工措施。
邻两列的孔交错排列,呈梅花形布置。
管壁外包扎上滤网或土工布作为过滤层,上 部再留出〜作为管口段(不打孔),以保证封口质量见图4。
图4 水位孔布设示意图(4)桩体水平位移测点将PVCM 斜管逐节绑扎在桩体钢筋笼上,管间用套管连接,接头用自攻螺丝拧 紧,并用防水胶带密封。
管壁内有二组互为 90度的导向槽,固定时使其中一组导槽 与围护结构体水平延伸方向基本垂直,并在管内注满清水,防止其上浮,测斜管管 底及管顶用布料堵塞,盖好管盖。
下钢筋笼和浇砼时应注意对测斜管的保护,并保 证测斜管位于钢筋笼内远离基坑一侧。
(5)桩体内力监测桩体内力监测采用钢弦式钢筋计测试。
钢筋计布置于桩体钢筋笼内外侧主筋 上,在设计监测位置处截断主筋,焊接钢筋计拉杆,连接钢筋计,固定好仪器及导 5。
线后随钢筋笼下入桩中。
桩体内力测点布设见图图5 桩体内力测点布设示意图(6)锚索轴力监测锚索轴力监测采用锚索轴力计进行测试,安装前先记录每个轴力计的编号;锚 索安装后,先将轴力计套在锚索上;然后安装锚索垫板,上紧螺帽;最后将轴力计 缆线引致安全地方;用频率接收仪量测初读数。
见图6。
轴力计y螺帽,———J■■■"缆线'\J關 <■■■1吧垫板锚杆-- -• - --钢筋计布置于初支钢格栅内外侧主筋上,在设计监测位置处截断主筋,焊接钢筋计拉杆,连接钢筋计,焊接时做好钢筋计的降温工作,以免烧坏。
围岩压力在初支钢格栅安装完成后,在设计位置埋设,埋设时要做到和围岩的密贴固定。
喷混凝土时注意对测点的保护。
3.2.3布设原则和保护(1)测点位置和数量应结合工程性质、地质条件、设计要求、施工特点等综合考虑。
(2)为验证设计数据而设的测点应布置在设计中的最不利位置和断面,如预测最大变形、最大内力处,为指导施工而设的测点应布置在相同工况下的最先施工部位,其目的是及时反馈信息,以便修改设计和指导施工。
(3)表面变形测点的位置既要考虑反映监测对象的变形特征,又要便于采用仪器进行观测及有利于测点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