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演奏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演奏-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演奏-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演奏-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演奏及其在音乐中的作用;2.学习简单的打击乐器演奏方法;3.能够用打击乐器表现音乐节奏和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习打击乐器演奏方法;2.难点:掌握动作的协调性,准确表达节奏和情感。

三、教学内容3.1 什么是演奏演奏是指演唱、演奏乐器等一系列表演艺术活动。

在音乐中,演奏是发挥音乐作品的美感和艺术价值的重要手段之一。

3.2 打击乐器演奏方法在活动中,老师应该给学生直接演奏示范,然后让学生模仿,最后逐渐调整细节,熟练掌握技法。

以下是常见的打击乐器演奏方法:1.摩擦法:利用器乐表面材料与打击工具相互摩擦产生声音,如手鼓、铃鼓;2.敲打法:利用打击工具敲打器乐面板产生声音,如木头、皮面的鼓,以及木琴等乐器;3.摇晃法:利用器乐特有的结构来摇晃产生声音,如沙锤、铃铛等。

3.3 用打击乐器表现音乐节奏和情感通过练习打击乐器,孩子们应该能够从中感受到音乐中的节奏和情感。

在演奏时,声音的高低、强弱、速度快慢等方面都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例如悲伤、欢乐、激动等。

四、课堂教学4.1 热身首先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例如做一些伸展运动,放松身体。

4.2 学习打击乐器学生们通过观看老师演奏示范,学习如何使用打击乐器演奏。

老师应该重点指导学生正确的姿势和节奏。

4.3 练习演奏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演奏一个简单的音乐节奏,然后逐渐增加难度。

通过不断练习,让学生们掌握演奏基本技巧。

4.4 展示演奏成果让学生们根据老师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演奏方式,将音乐节奏演奏出来。

这个环节可以考虑邀请其他班级的同学来观看演出,让学生们更有动力和自信。

4.5 总结归纳在演奏结束后,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让他们对今天的学习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五、师生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

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展示自己的演奏成果,并对学生表现给予鼓励和肯定。

同时,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表现,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演奏技巧。

初中歌曲演奏课教案

初中歌曲演奏课教案

初中歌曲演奏课教案课程名称:初中音乐歌曲演奏课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乐器演奏技巧。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音乐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1. 乐器演奏技巧的学习。

2. 歌曲演奏实践。

3. 团队合作演奏。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基本演奏技巧学习(10分钟)1. 教师讲解并示范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如音符、节奏、音阶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掌握基本的演奏技巧。

三、歌曲演奏实践(10分钟)1. 教师选取一首适合初中生演奏的歌曲,如《茉莉花》、《童年》等。

2. 教师讲解歌曲的演奏要点,引导学生进行分组练习。

3. 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演奏,教师巡回指导。

四、团队合作演奏(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演奏,如小组合奏、合唱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团队合作演奏,教师巡回指导。

3. 教师选取优秀团队进行展示,给予表扬和鼓励。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练习乐器演奏,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演奏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团队合作演奏的表现。

教学资源:1. 乐器:吉他、钢琴、小提琴等。

2. 音乐教材和乐谱。

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自信心。

3. 加强团队合作演奏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以上是一份关于初中音乐歌曲演奏课的教案,希望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

音乐课程设计教学教案之器乐演奏的基本技巧

音乐课程设计教学教案之器乐演奏的基本技巧

音乐课程设计教学教案之器乐演奏的基本技巧一、背景与介绍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器乐演奏技巧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教案旨在介绍器乐演奏的基本技巧,并提供针对不同器乐的具体教学方法和发展路径。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器乐演奏的基本技巧对于乐器学习的重要性;2. 掌握乐器演奏的正确手势、姿势和姿态;3. 学会基本的音乐读谱能力;4. 培养学生对音乐演奏的兴趣,提升他们的乐感和表演能力。

三、教学内容器乐演奏的基本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持乐器的正确方式:根据不同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技巧,学习正确握持乐器的方式,以确保演奏质量和技术表现;2. 姿势和姿态:学会良好的姿势和姿态对于演奏乐器至关重要。

例如,吹奏乐器时要保持直立的身体姿势,手指应放松自然;3. 基本的音乐读谱能力:学习乐谱上的音符、符号和节拍的表示方法,掌握基本的乐谱阅读技巧;4. 基本演奏技巧:分别针对不同的器乐,学习基本的演奏技巧,如指法、吹气、击打等,掌握正确的演奏方式。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演奏:教师通过示范演奏,向学生展示正确的演奏方式、手势和姿态,以便他们模仿和学习;2. 个别指导: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要,进行个别指导和培训,帮助他们克服演奏上的难点和问题;3. 组织集体演奏: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演奏,既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又能提升他们的乐感和表演能力;4. 演奏评比与表演机会:举办演奏评比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和表演的机会,激发他们对演奏的热情。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器乐演奏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乐器演奏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2. 介绍各种器乐:简单介绍各种器乐的特点和演奏技巧,让学生对不同器乐有一个基本的认识;3. 示范演奏:教师向学生们展示正确的演奏方式和姿势,让他们有一个直观的印象;4. 学习基本的音乐读谱:教授学生们如何阅读基本的乐谱符号和音符;5. 学习演奏技巧:根据不同的器乐,分阶段教授学生们基本的演奏技巧;6. 练习与巩固: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练习时间,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演奏技巧;7. 集体演奏与欣赏: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演奏,并互相欣赏和评价;8. 演奏表演机会:为学生安排一次小型演出,让他们有机会展示他们所学的器乐演奏技巧。

EDA课程设计音乐演奏

EDA课程设计音乐演奏

EDA课程设计音乐演奏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EDA(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音乐演奏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音乐演奏的基本知识,包括音乐理论、演奏技巧等;掌握EDA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能够运用EDA技术进行音乐创作和演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演奏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尊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音乐演奏的基本原理、EDA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音乐创作和演奏技巧等。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音乐演奏概述1.1 音乐理论和演奏技巧1.2 音乐演奏的生理和心理基础第二章:EDA技术的基本原理2.1 EDA技术的发展和应用2.2 EDA工具的使用和操作第三章:音乐创作和演奏技巧3.1 音乐的创作方法和过程3.2 演奏技巧的训练和提高第四章:音乐演奏实践4.1 集体演奏和合作4.2 个人演奏和创作展示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专业教材,参考书选择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学术著作和案例集,多媒体资料包括音乐演奏视频、图片等,实验设备包括计算机、音响等。

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准备应能够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种形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相关的音乐演奏练习和EDA技术任务,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掌握程度。

3.考试: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以闭卷形式进行,评估学生对音乐演奏和EDA技术的理论知识掌握。

音乐教学课程方案设计

音乐教学课程方案设计

音乐教学课程方案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与目标1. 背景分析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音乐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其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然而,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技能训练,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2. 课程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和乐器演奏技巧。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和表演。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通过音乐学习体验到合作与分享的快乐,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二、课程内容与结构1. 课程内容音乐基础:音阶、和声、节奏等基本乐理知识。

乐器演奏:钢琴、吉他等乐器的入门技巧。

音乐欣赏:不同风格和时期的音乐作品欣赏。

音乐创作:简单的音乐创作和即兴演奏。

2. 课程结构导入阶段:通过音乐游戏或互动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讲授阶段:系统讲解音乐理论知识和演奏技巧。

实践阶段:学生进行乐器练习和音乐创作。

展示阶段: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表演。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项目式学习:设计音乐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索。

翻转课堂: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进行深入讨论和实践。

2.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音乐作品,增强视听效果。

网络教学平台: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提供学习资源,拓宽学习渠道。

乐器辅助教学:使用各种乐器进行现场示范和指导。

四、课程实施步骤1. 准备阶段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准备教学材料和设备。

2. 教学阶段按照课程结构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评价阶段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4. 反馈阶段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五、课程评价与反馈1. 学生评价采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2. 教学反馈定期收集学生的反馈,了解教学效果,及时进行调整。

3. 自我反思教师通过教学日志、教学反思等方式,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音乐教学课程设计乐器演奏教案

音乐教学课程设计乐器演奏教案

音乐教学课程设计乐器演奏教案摘要:本文以音乐教学课程设计为出发点,以乐器演奏教学为主题,旨在提供一种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案,促进学生对乐器演奏的兴趣和技能的提升。

通过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全面设计一套音乐教学乐器演奏教案。

第一章:引言音乐教学作为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对培养学生综合音乐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乐器演奏作为音乐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对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艺术修养的提升有着直接影响。

因此,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音乐教学乐器演奏教案势在必行。

第二章: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一种特定乐器的演奏技巧和基本知识,了解乐器的历史、分类和音乐风格等方面的知识。

2.2 能力目标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能力和演奏技巧,提高学生的乐器演奏水平和音乐表达能力。

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感受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第三章:教学内容3.1 乐器简介介绍乐器的分类、外观、结构和发声原理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对所学乐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2 基本演奏技巧教授基本的演奏姿势、指法、气息控制等技巧,通过练习乐曲和技巧训练,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

3.3 乐器演奏曲目选取适合学生水平和兴趣的乐曲进行演奏,包括经典曲目和流行曲目,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

3.4 音乐鉴赏通过听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对音乐表达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拓展他们的音乐视野和审美情趣。

第四章:教学方法4.1 示范教学法教师通过演奏示范和实际操作,直观地展示演奏技巧和效果,帮助学生理解和模仿。

4.2 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合作,互相交流演奏经验和技巧,共同提高演奏水平,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3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音乐的表达和情感,激发学生的情绪和艺术感悟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方式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演奏评估、理论考试、学习笔记和课堂表现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演奏-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演奏-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演奏-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演奏的基本知识和方法;2.学习三种乐器的演奏方法:手风琴、铃、口琴;3.提高学生的协作配合能力,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二、教学重点1.演奏基本知识和方法;2.三种乐器的演奏方法。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乐器演奏方法的学习和掌握;2.三种乐器的协作演奏。

四、教学准备1.标准音乐教学教室;2.手风琴、铃、口琴等乐器。

五、教学过程5.1 热身准备1.以歌曲《一年级快乐学》为背景音乐进行活泼轻松的身体热身活动,放松身体,准备活动。

2.以歌曲《朋友》为背景音乐进行鸟儿、田鸡等拍乐节奏教学热身,提高学生对乐器特定节奏的认识。

5.2 乐器基本知识和方法1.以口琴为例,介绍口琴的基本知识:结构、制作材料、演奏方法等;2.学生跟着老师一起练习口琴的基本演奏方法,练习和改善音色和节奏;3.老师演示手风琴和铃的演奏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学习。

5.3 乐器演奏1.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三名学生;2.每个小组分别演奏一首小曲子,由手风琴、铃和口琴组成;3.在老师的指挥下,每个小组根据歌曲节拍和指挥进行协作演奏。

5.4 总结回顾1.由学生自己评判乐团的表现,有何优点和不足;2.老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演奏知识、乐器演奏、协作配合等;3.让学生回答本节课的知识点和心得体会。

六、教学收获1.学生学习到了演奏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了三种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2.学生通过分组协作演奏,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3.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放松身心,体验了音乐的美好和乐趣。

音乐课程设计方案模板范文

音乐课程设计方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XXX音乐课程2. 适用年级:XXX年级3. 教学周期:XXX课时4.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音乐素养。

(2)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提高音乐表现力。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审美情趣。

二、课程内容1. 课程模块一:音乐基础知识(1)音乐的基本概念:乐理、节奏、旋律、和声等。

(2)音乐作品赏析:国内外著名音乐作品赏析,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2. 课程模块二:音乐技能训练(1)歌唱训练:音准、节奏、气息、发声等。

(2)器乐演奏:键盘乐器、弦乐器、管乐器等。

(3)音乐创作:歌曲创作、器乐创作等。

3. 课程模块三:音乐实践活动(1)合唱团: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2)乐队:提高学生的器乐演奏技能和音乐表现力。

(3)音乐剧: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

(2)互动式教学:师生、生生互动,提高课堂效果。

(3)实践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体验。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利用音频、视频、图片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2)实物教学:运用乐器、音乐作品等实物,增强教学效果。

(3)情境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平时成绩+期末考试2. 评价内容:(1)音乐基础知识掌握情况(2)音乐技能表现情况(3)音乐实践活动参与度(4)音乐鉴赏能力五、课程实施计划1. 第一阶段(1-4课时):介绍音乐基础知识,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

2. 第二阶段(5-8课时):进行音乐技能训练,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技能。

3. 第三阶段(9-12课时):开展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新能力。

4. 第四阶段(13-16课时):进行音乐作品赏析,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5. 第五阶段(17-20课时):进行期末考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幼儿弹唱课程设计方案

幼儿弹唱课程设计方案

幼儿弹唱课程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幼儿弹唱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弹唱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如音阶、节奏、和弦等;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弹唱技巧,如指法、和弦转换、音准控制等。

技能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奏幼儿歌曲,达到能够独立演奏的程度;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唱出幼儿歌曲,达到能够独立演唱的程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幼儿弹唱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体验到音乐的魅力,增强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通过幼儿弹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音乐理论和弹唱技巧。

音乐理论部分包括音阶、节奏、和弦等基本理论知识;弹唱技巧部分包括指法、和弦转换、音准控制等基本技巧。

教学大纲如下:第1周:音乐理论基础知识,音阶、节奏、和弦的讲解和练习。

第2周:弹唱技巧基础知识,指法、和弦转换、音准控制的讲解和练习。

第3周:幼儿歌曲演奏,选取简单的幼儿歌曲进行演奏练习。

第4周:幼儿歌曲演唱,选取简单的幼儿歌曲进行演唱练习。

第5周:综合练习,演奏和演唱结合,进行综合练习。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等。

1.讲授法:用于讲解音乐理论和弹唱技巧的基本知识。

2.示范法:用于展示演奏和演唱的正确方法和技巧。

3.练习法:用于学生的实际操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巧。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材、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选用正规出版的幼儿弹唱教材,用于引导学生学习。

2.多媒体资料:包括教学视频、音频等,用于辅助教学,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3.实验设备:包括电子琴、吉他等乐器,用于学生的实际操作练习。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主要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音乐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音乐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音乐课程二、课程背景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音乐教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如乐理、和声、曲式等;(2)熟悉各种音乐风格和流派,提高音乐鉴赏能力;(3)学会演唱、演奏、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2)通过音乐欣赏和创作,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3)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道德情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2)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

四、课程内容1. 音乐基础知识:(1)乐理知识;(2)和声知识;(3)曲式知识;(4)音乐风格与流派。

2. 音乐实践活动:(1)声乐练习;(2)器乐演奏;(3)音乐欣赏;(4)音乐创作。

3. 音乐教育拓展:(1)音乐与生活;(2)音乐与历史;(3)音乐与科技。

五、教学策略与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掌握音乐理论知识。

2. 情境教学法:创设音乐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声乐、器乐合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亲身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比较教学法:对比不同音乐风格和流派,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表现。

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音乐实践能力。

3.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和表演水平。

4.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在课堂、作业、作品等方面的表现,给予全面评价。

七、课程实施与进度安排1. 课程实施:(1)每学期进行2次音乐基础知识讲座;(2)每周进行2次音乐实践活动;(3)每月进行1次音乐欣赏活动。

音乐演奏与音乐理论教案

音乐演奏与音乐理论教案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2
音乐理论基础
音阶与音调
音阶
音阶是按照某种特定规律排列的一组音符,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了解 音阶的种类和特点,掌握各种音阶的音程关系和升降规律,是学习音乐理论的 基础。
音调
音调是指音乐中具有特定调式特征的旋律,包括调式、调性、调高等方面。理 解音调在音乐中的作用和意义,掌握不同音调的特点和表现力,是演奏和创作 音乐的重要基础。
节奏训练
利用节奏理论知识,指导演奏者进 行有针对性的节奏训练,以提高演 奏的准确性和表现力。
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
理论学习促进演奏技能提升
01
通过深入学习音乐理论知识,演奏者的技能和理解力将得到提
升,从而更好地表现音乐。
实践经验丰富理论认知
02
通过不断的演奏实践,演奏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并
发现新的运用方式。
01
音乐演奏基础
乐器分类与特点
弦乐器
如小提琴、中提琴、大 提琴等,通过弓擦弦发
声,音色丰富多变。
管乐器
如长笛、双簧管、单簧 管等,通过气流振动发
声,音色明亮清脆。
键盘乐器
如钢琴、风琴、手风琴 等,通过敲击键盘引发 机械振动发声,音色饱
满浑厚。
打击乐器
如鼓、铙、钹等,通过 敲击产生声音,音色强
烈鲜明。
节奏与节拍
掌握节奏与节拍的理论知 识,有助于演奏者更准确 地把握音乐的律动和节奏 感。
曲式与结构
理解曲式与结构理论,有 助于演奏者更好地把握音 乐的框架和整体布局。
音乐理论对演奏的指导作用
和声指导
通过和声理论知识,指导演奏者 如何选择合适的和弦进行,以丰

课程设计音乐教案

课程设计音乐教案

课程设计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如音符、节拍、旋律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和演奏,如编写简单的曲子和演奏乐器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音乐基本理论知识:音符、节拍、旋律等。

2.音乐创作技巧:如何编写简单的曲子。

3.乐器演奏技巧:学习演奏乐器的基本方法。

4.音乐欣赏:欣赏经典音乐作品,提高音乐素养。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音乐基本理论和创作技巧。

2.讨论法:分组讨论音乐作品的特点和欣赏方法。

3.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演奏技巧。

4.实验法:实践演奏乐器,提高演奏技巧。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音乐理论教材、音乐创作教材、乐器演奏教材。

2.参考书:音乐欣赏书籍、音乐史书籍。

3.多媒体资料:音乐视频、音频、图片等。

4.实验设备:乐器、音响设备等。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掌握程度。

2.作业:布置相关的音乐创作、欣赏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进行批改和反馈。

3.考试:进行音乐理论、创作和演奏等方面的考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应用。

评估结果将作为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参考,用于指导和调整后续的教学工作。

六、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音乐理论、创作、演奏和欣赏的顺序进行教学,确保学生系统地掌握音乐知识。

2.教学时间:安排在每周的一节课,每次课时长为45分钟。

3.教学地点:音乐教室,配备必要的乐器和音响设备。

《小提琴演奏》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小提琴演奏》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小提琴演奏》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学年第二学期)一、管理信息二、课程设计.课程目标能力目标:.能够识别乐谱.能够掌握提琴的演奏姿势.能够演奏音阶琶音.能够演奏连弓顿弓跳弓等功法.能够演奏初级的练习曲.能够在演奏时有一定的音准能力.能够完成小型的协奏曲演奏.能够演奏中外乐曲.能够完成考级曲目的训练.能够有演奏多声部乐曲的能力.能够完成柔弦的练习能够完成双音的练习知识目标:.了解提琴乐谱中的音乐术语.了解音阶琶音的音准要求.掌握音阶的演奏技巧.了解练习曲的训练目标.理解曲目的演奏意义.了解中外乐曲的创作背景.掌握柔弦的基本要求.掌握乐曲的演奏技巧.掌握协奏曲的演奏要求.了解曲目的技巧训练目标.了解考级的曲目要求.了解双音对的演奏要求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品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 培养学生团体合作和独立思考的工作习惯。

.课程教学活动设计.课程内容设计.能力训练项目设计.教学进度表三、教学材料《小提琴集体训练教程》徐多沁上海教育出版社年月第二版《小提琴考级曲集》上海音乐学院院委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年月第一版《开塞》开塞人民音乐出版社年月第一版《沃尔法特》沃尔法特人民音乐出版社年月第一版四、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根据教学计划进行课堂实践教学,正常情况下先以统一讲解的方式进行授课,讲解好本节课需要制作的内容后,学生以集体演奏或单独演奏的形式,教师针对每一位同学出现的问题分别进行指导。

五、考核方案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平时自觉进行操作积累,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总成绩(分)平时出勤期末乐曲演奏()平时学习表现考核(分)()期末乐曲演奏(分):六、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学生在校期间要求进行提琴等级考试,根据学校组织进行考试,毕业前学生可取的相应乐器的考级证书。

小学音乐学科课程设计乐器制作与演奏

小学音乐学科课程设计乐器制作与演奏

小学音乐学科课程设计乐器制作与演奏音乐学科在小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为了进一步丰富小学音乐学科的教学内容,本文将探讨音乐学科课程设计中的乐器制作与演奏,以促进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和理解。

一、乐器制作与演奏的背景与意义在小学音乐学科中引入乐器制作与演奏的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乐器制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还可以使他们对乐器的构造和原理有更深入的了解。

而通过演奏乐器,学生可以培养音乐表演技能,提升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二、乐器制作与演奏的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2. 增进学生对乐器的了解,培养他们对音乐乐器的热爱和兴趣。

3. 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合作共同完成乐器制作和演奏任务。

三、乐器制作与演奏的课程设计1. 乐器制作a) 选择适合小学生制作的简单乐器,如竹笛、套鼓等。

b) 引导学生使用简单的材料和工具进行乐器的制作,如纸板、彩笔、剪刀等。

c) 指导学生按照乐器的设计要求进行制作,并鼓励他们发挥创意,设计独特的乐器。

d)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致的态度,在乐器制作过程中注重细节和质量。

2. 乐器演奏a) 选择适合小学生演奏的简单乐曲,如儿歌、流行歌曲等。

b) 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演奏一首乐曲,并指导他们分工合作,各自负责演奏不同的乐器。

c) 教授学生正确的演奏姿势和基本演奏技巧,如吹奏的姿势、击打的力度等。

d) 引导学生合理安排练习时间,培养乐器演奏的自信心。

四、乐器制作与演奏的教学方法1. 示范教学法在乐器制作与演奏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示范,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来理解和掌握乐器制作和演奏的技巧。

2. 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制作和演奏,通过相互配合和交流,完成乐器制作和演奏任务。

3. 评价反馈法在乐器制作和演奏完成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品和演奏进行评价和反馈,提供积极的鼓励和建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提高。

乐器制作与演奏小学音乐课程设计

乐器制作与演奏小学音乐课程设计

乐器制作与演奏小学音乐课程设计一、引言音乐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孩子的培养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乐器制作与演奏作为一门综合性的音乐课程,能够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音乐表达能力以及协作意识。

本文将介绍一个适用于小学音乐课程的乐器制作与演奏方案。

二、目标与目的1.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制作简单乐器并进行基本演奏,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艺术表达能力。

2.目的通过乐器制作与演奏课程的开展,可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a.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b.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c.促进学生的音乐感知和审美能力;d.锻炼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课程内容1.第一课:乐器制作的基础知识a.介绍不同种类的乐器及其特点;b.讲解乐器制作的基本原理;c.指导学生制作简单的乐器模型,如手鼓、口哨等。

2.第二课:掌握基本演奏技巧a.教授简单的乐器演奏技巧,如敲击、吹奏等;b.指导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基本的节奏感;c.引导学生进行简单乐器的合奏。

3.第三课:乐器装饰与美化a.介绍乐器的装饰方法和意义;b.鼓励学生运用创造力进行乐器的装饰;c.组织学生展示装饰后的乐器。

4.第四课:乐器演奏表演a.培训学生进行基本的乐器演奏练习;b.组织学生进行小型乐器演奏表演;c.鼓励学生参与音乐比赛或学校文艺演出。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法:通过讲解乐器制作的基础知识和演奏技巧,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相关内容。

2.示范演奏法:教师进行乐器演奏示范,让学生模仿并练习。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乐器制作和合奏,促进彼此的合作和协调能力。

五、教学手段1.教具准备:乐器制作材料(如纸板、瓶盖、橡皮筋等)、乐器模型、教学视频等。

2.多媒体辅助:使用投影仪播放相关乐器制作和演奏的视频,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的学习体验。

3.音乐播放器:播放不同类型的音乐,以便学生进行乐器演奏的练习和表演。

六、评价方式1.项目评估:根据学生制作的乐器模型和装饰效果进行评估。

初中音乐演奏教案

初中音乐演奏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音乐演奏教学年级:初中一年级学科:音乐课时:2课时教材:《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音乐演奏技巧,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2. 通过音乐演奏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3.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学习基本的乐器演奏方法,如钢琴、小提琴、吉他等。

2. 学习音乐节奏、音符、音阶等基本音乐知识。

3. 进行分组演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2. 引导学生讨论音乐演奏的意义和价值。

二、基本音乐知识学习(10分钟)1. 教师讲解音乐节奏、音符、音阶等基本音乐知识。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掌握基本音乐技巧。

三、乐器演奏学习(15分钟)1. 教师示范乐器演奏方法,如钢琴、小提琴、吉他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掌握基本的乐器演奏技巧。

四、分组演奏(2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种乐器。

2. 每组学生共同练习,协作完成一首简单乐曲。

3. 各组进行表演,教师点评并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5分钟)1. 教师检查学生对基本音乐知识和乐器演奏技巧的掌握情况。

2. 学生进行分组演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深入学习音乐演奏技巧(10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奏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进一步提高音乐演奏技巧。

三、合奏练习(15分钟)1. 教师选取一首适合合奏的乐曲,让学生分组进行合奏练习。

2. 教师指导学生调整音量、节奏,使合奏更加和谐。

四、课堂小结(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音乐演奏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基本音乐知识和乐器演奏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分组演奏和合奏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音乐表现力等。

电吹管吹奏课程设计

电吹管吹奏课程设计

电吹管吹奏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电吹管的基本结构、演奏原理及保养方法;2. 学生掌握电吹管的基本音阶、音程和节奏,并能准确演奏;3. 学生了解不同风格音乐作品的特点,并能通过电吹管进行表现。

技能目标:1. 学生能熟练操作电吹管,具备基本的吹奏技巧;2. 学生通过练习,提高音准、音色和节奏感;3. 学生能够独立演奏一定难度的电吹管曲目,并具备一定的即兴演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增强审美情趣;2. 学生通过学习电吹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信心、耐心和毅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将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正确组装、使用和保养电吹管;2. 学生掌握基本音阶、音程和节奏,能准确演奏教材中的曲目;3. 学生能够分析不同风格音乐作品,用适当的演奏技巧进行表现;4.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一定难度的电吹管曲目表演;5.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电吹管基础知识1. 电吹管的结构与演奏原理;2. 电吹管的选购与保养;3. 音阶、音程和节奏的基本概念。

第二部分:基本演奏技巧1. 呼吸方法与口型掌握;2. 指法练习,包括单音、双音和和弦;3. 节奏练习,涵盖简单节奏至复杂节奏;4. 音色与音量控制。

第三部分:曲目演奏与鉴赏1. 教材中经典曲目的学习与演奏;2. 不同风格音乐作品的分析与演奏,如民谣、流行、爵士等;3. 团队合作表演,培养协作能力。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 第一部分:1课时,熟悉电吹管基础知识;2. 第二部分:4课时,基本演奏技巧学习与练习;3. 第三部分:5课时,曲目学习与演奏,团队合作表演。

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涵盖以下章节:1. 电吹管基础知识:教材第1章;2. 基本演奏技巧:教材第2-3章;3. 曲目演奏与鉴赏:教材第4-6章。

演奏-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演奏-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演奏-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演奏的概念和意义。

2.能够用简单的乐器演奏简单的节奏和旋律。

3.能够根据指挥合理分配乐器,协作完成演奏。

二、教学内容1.演奏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简单的节奏和旋律。

3.指挥合理分配乐器,协作完成演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演奏的概念和意义,掌握简单的节奏和旋律。

2.教学难点:合理分配乐器,并协作完成演奏。

四、教学准备1.乐器:小鼓、铃鼓、手鼓、木鱼、哨子等。

2.茶水、毛巾等。

五、教学过程1. 自我介绍(5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自己。

2. 课前热身(10分钟)老师让学生通过唱歌、舞蹈等方式热身,让学生放松身体。

3. 课堂导入(10分钟)老师简单介绍演奏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4. 操作演奏(25分钟)1. 发掘音乐天赋(10分钟)老师让学生自由选择乐器,并指导他们基本的演奏方法,让学生可以发掘出自己身上的音乐天赋。

2. 指挥角色(10分钟)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挥学生分配合适的乐器,学生们按照老师的指挥,协作完成演奏。

3. 交流分享(5分钟)老师和学生共同分享今天演奏的收获和不足,并让学生对老师的教学给出评价和建议。

5. 课堂小结(5分钟)老师简单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以简短的话语鼓励学生,让学生继续保持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六、作业布置1.学生自由选择一种乐器并练习演奏5分钟,记录个人演奏体会。

2.学生回家后整理演奏体会,准备分享给同桌。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演奏的概念和意义,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演奏,掌握基本的演奏方法和合理分配乐器的技巧。

在授课过程中,老师通过实例向学生阐述演奏的意义和概念,让学生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自由选择乐器和指挥角色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了演奏协作的过程,也发掘出自己身上的音乐天赋。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深化学生对音乐表现的理解和运用。

冬至节气的传统音乐演奏与指导课程设计

冬至节气的传统音乐演奏与指导课程设计

冬至节气的传统音乐演奏与指导课程设计冬至节气是中国农历中的一个重要节气,它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开始。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以各种方式庆祝和纪念冬至,其中包括传统音乐演奏。

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设计一门冬至节气的传统音乐演奏与指导课程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这门课程的设计进行详细介绍。

一、课程目标1.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通过学习冬至节气的传统音乐演奏和指导,学生将能够了解中国的传统音乐形式、音乐节奏和演奏技巧,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2.培养音乐演奏技巧:通过学习冬至节气的传统音乐演奏与指导,学生将能够培养自己的音乐演奏技巧,提高音乐表演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

3.培养团队合作意识:通过集体排练和合作演出,学生将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提高自己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1.冬至传统音乐的起源与发展:介绍中国冬至节气的起源和意义,并重点讲解与冬至相关的传统音乐形式、乐器和演奏方式。

2.传统音乐乐器的演奏技巧:学习冬至节气传统音乐中常用的乐器演奏技巧,例如古琴、古筝、笛子等。

3.乐曲的学习和演奏:选择一些与冬至相关的传统音乐乐曲进行学习,包括《平湖秋月》、《阳关三叠》等。

学生将学习乐曲的演奏技巧,并进行集体排练和演出。

4.指导技巧和演奏表达:学习音乐指导的基本技巧,包括音乐节奏的指导和演奏表达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在演奏中更好地表达音乐的情感和意境。

5.团队合作与演出:通过课程中的集体排练和演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舞台表演能力。

三、教学方法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设置既包括理论知识的讲解,也包括实际的音乐演奏活动。

学生不仅学习音乐的理论知识,还能够通过实际演奏提高自己的技巧和表现能力。

2.师生互动交流:教师在课程中以讲解和示范为主,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实际演奏。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交流,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3.个别与集体的教学相结合:既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需求,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幼儿弹唱课程设计方案

幼儿弹唱课程设计方案

幼儿弹唱课程设计方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并熟练说出五线谱的基本结构,掌握简单的音符和节奏;2.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基本的音乐术语,如音名、时值等;3. 学生能够记忆并准确弹唱课程中所学的儿歌。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使用键盘乐器进行简单旋律的弹奏;2. 学生能够在教师指导下,配合歌词进行准确、流畅的歌唱;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首儿歌的弹唱表演。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主动参与音乐活动;2. 学生能够在音乐活动中,学会尊重与合作,培养团队精神;3. 学生通过弹唱课程,增强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实践为主,结合理论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音乐素养。

学生特点:幼儿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模仿,对音乐有较高的兴趣,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

教学要求:教师应以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其音乐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音乐基础知识:- 五线谱的认识与运用;- 音符、音名、节奏、时值等基本音乐术语的掌握;- 简单的乐理知识,如音阶、和弦等。

2. 弹奏技能:- 键盘乐器的使用方法;- 简单旋律的弹奏技巧;- 配合歌词进行弹唱的实践。

3. 歌唱技巧:- 呼吸控制与发声练习;- 歌曲学唱,注意音准、节奏;- 歌唱表情与动作的配合。

4. 儿歌弹唱:- 选取适合幼儿年龄段的儿歌;- 分组学习,合作完成一首儿歌的弹唱表演;- 邀请家长参与,进行成果展示。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音乐基础知识学习,五线谱的认识与运用;第二周:音符、音名、节奏、时值的掌握;第三周:简单乐理知识学习,如音阶、和弦;第四周:键盘乐器使用方法,简单旋律弹奏;第五周:呼吸控制与发声练习,歌曲学唱;第六周:弹唱技巧训练,分组合作完成儿歌弹唱;第七周:歌唱表情与动作配合,进行成果展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谱为每一个音符规定一个演奏时间。在遇到一首不熟悉歌曲时,初期很难确定每 个音符的演唱时间,而调试程序的需大量的时间。但可以这样认为为每一个音符 规定一个“单位时间”。
单位时间*N=音符的演唱时间 其中,N 为调试参数,一首歌曲只有一个调试参数。设计程序时用 EQU 伪指 令定义调试参数初值先行估算,调试时再修改它。 如何确定每个音符演奏的单位时间呢?我们知道,音符的节奏分为一拍、半 拍、1/4 拍等等。如果在一首歌曲中,音符演奏的时间最短时间为 1/8 拍,我们 就规定一拍音符的单位时间为 8,半拍音符的单位时间为 4,1/4 拍音符的单位 时间为 2,1/8 拍音符的单位 时间 1。编程时,首先将一个音符的频率值转换成 计数器初值写入 2 号计数器,然后将音符的单位时间乘以调试参数 N,再调用延 时子程序,就可以控制音符的演奏时间了,调试时,只需要改变调试参数 N 即可。
将与一个频率对应的计数器初值写入 2 号计数器,扬声器就发出相应的音调,计 数器初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山东交通学院
音乐演奏设计说明书
NO.0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数器初值=1193182/输出频率
其中,1193182Hz 转换成十六进制为 1234DEH,因此在打开扬声器的条件下,
tablt3 db 4,4,12,4,4,4,4,12,8 db 4,4,4,4,4,4,4,12,4 db 4,4,4,4,4,4,12,4 db 4,12,4,4,4,4,12,24
单位时间表
n1 equ 10000 n2 equ 1500 data ends
;调试参数
stack segment 'stack' db 200 dup(?)
附录 B 音符频率表···················06
附录 C 程序代码····················07
参考文献···························11
山东交通学院
音乐演奏设计说明书
NO.0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给出了本设计的程序参考流程图。
开始
Y 退出
显示提示信息
接受键盘输入
是‘A’?
N 是‘B’?
N
是‘C’? N
是‘Q’? N
Y
调用第一首 Y
调用第二首 Y
调用第三首
显示出错信息
山东交通学院
音乐演奏设计说明书
NO.0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 系 (部)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音乐演奏设计 信息工程系 自动化 052 张维杭 050817212
月 日至
月日共 周
指导教师(签字) 系 主 任(签字)
年 月日
山东交通学院
音乐演奏设计说明书
NO.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录 B
音符频率表
编程产生各种音符的音频时可参照下表:
山东交通学院
音乐演奏设计说明书
NO.07
1
2
3
4
5
6
7
.
.
.
.
.
.
.
A
221
248
278
294
330
371
416
B
248
278
312
330
171
416
467
C
131
147
165
175
196
221
248
D
147
165
185
196
221
245
278
山东交通学院
音乐演奏设计说明书
NO.0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声控制
发声系统受 8255A 芯片(口地址为 60H~63H)的两根输出线 PB0 和 PB1 的控制, PB0 输出的高电平使计数器正常工作,PB1 输出高电平打开输出控制门,因此执行 下面的 OPEN 子程序可以打开扬声器,执行下面的 CLOSE 子程序可以打开扬声器。
open proc
;打开扬声器子程序
push ax
in al,61h
or al,03h
out 61h,al
pop ax
ret
open endp
close proc
;关闭扬声器子程序
push ax
in al,61h
and al,0fch
ouse endp
3.演奏单音符 一首乐曲由若干音符组成,一个音符对应一个频率。
目录
[一] 摘要··························01
[二] 关键字························01
[三] 设计内容······················01
[四] 设计目的······················01
[五] 设计要求······················01
音乐演奏
一,摘要:
随着计算机在人们生活中的普遍应用,我没在工业生产生活应用计算机外, 我没还可以用计算机干什么呢?基于这点我作一点在于乐方面的设计,用 PC 机 的 8254 芯片实现音乐的演奏。
二,关键字:
音乐,PC 机,8254 芯片。
三.设计内容:
PC 机扬声器演奏音乐。
四.设计目的:
了解 PC 机扬声器系统的电路结构、学习用扬声器发声的编程方法。
tabf1 dw -1,294,294,495,441,393,294,589,589,294,495,441 dw 393,330,330,330,525,495,441,330,330,0
tabf2 dw -1,441,441,441,441,371,393,441,589,495 dw 495,495,495,393,495,441,441,0
附录 C
程序代码
data segment top db 0dh,0ah,'input A replay <ling er xiang ding dan>!',0dh,0ah
db 'input B replay <tong zhuo de ni>!',0dh,0ah db 'input C replay <yi shen you ni>!',0dh,0ah db 'input Q quit!!',0dh,0ah db 'please input:','$' error db 0dh,0ah,'the input error,please input again!',0dh,0ah,'$'
_八.操作说明
在具体实现时,由于各计算机的速度不同,乐曲演奏的速度存在差异,所以 可以适当调整延时子程序的时间参数。
九.心得体会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觉得自己在用汇编语言编程序方面还是相当的欠缺 的。这次课程设计主要用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来实现扬声器的音乐演奏,使我对 汇编语言的运用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且此次实验是与接口技术联系在一起的, 涉及到 8253 计数器及 8255A 芯片的运用,对芯片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我感到不仅实际动手能力有所提高,而且对硬件的开发 流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进一步激发了我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并能够结合实际 存在的问题在专业领域内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附录 A
山东交通学院
音乐演奏设计说明书
NO.0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低于此范围的是次声波,高于此声波的是超声波,人耳都听不见。由于底频率实 现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可以让计数器产生一个很高的频率,例如,若休止符的频 率为“-1”,那么经过汇编之后,就是 65536Hz,这么搞的频率人耳已经听不到 了。此外,对于连续演唱懂得同音符,可适当修改起频率值,以便产生略微的差 别,从而具备节拍感,以达到最佳效果.
;频率表
山东交通学院
音乐演奏设计说明书
NO.0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ablt1 db 4,4,4,4,4,4,12,4,4,4,4,4,4 ; db 12,4,4,4,4,4,12,4,4
tablt2 db 4,2,4,4,4,4,4,12,12,4 db 4,4,4,4,4,12,4,4
(2)休止符的处理 歌曲中的休止符应如何处理呢?遇到休止符应该不发声,理论上可以用关闭
扬声器的方法实现,但在编程时用这中方法处理太麻烦。 但可以利用人耳的声学特点来实现。人耳可听的声音范围是 15Hz~25 Hz,
山东交通学院
音乐演奏设计说明书
NO.0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方案论证
(1) 频率表和时间表 设计程序时,数据段设置两张“表”,一张是频率表,将与音符对应的频率
值依次写入表中,另一张是时间表,依次存放每个音符的单位时间。当然,频率 表和时间表的表项要一一对应,不能错位,频率表的最后一个表项为 0,作为重 复演唱或者停止演唱的标志。在接通扬声器的情况下,依次取出频率表中的频率 值,转换成计数器初值写入 2 号的计数器,依次取出时间表中的单位时间和调试 参数 N 相乘,然后再调用延时子程序即可得到延时时间,也就是音符的演奏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