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素及西方哲学史导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童年时期和家庭背景
•不幸的幼年时期 •孤独的童年 •贵族出身
父亲
安伯利·罗素 ( Amberley Russell)
·一位激进的自由主义者, 因为鼓吹节育而失去国会 的议席
·著书《对宗教信仰的分 析》
·于1874年死于心脏病, 享年32岁,当时罗素只有 4岁。
母亲
凯特莉·罗素 (Katharine Russell)
罗素与西方哲学史
首先我要向大家 简要介绍下本门课程
一、课程考核标准 二、课程性质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计划
一、课程考核标准
01 平时成绩:30%
出勤+课堂提问+作业 (作业3-4次;请假3次记一 次旷课;无故旷课4次,取 消考试资格;上课回答一次 问题,平时成绩加2分)
02 期末成绩:70%
提交一篇能反映自己学习 成果的论文
二、课程性质
01 大学基础公共选修课
02 通过西方哲学这种特殊形式,对整个世界 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的历史考察。
03 目的在于揭示哲学与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的 联系。
三、教学目标
了解西方哲学产生、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大 01 致线索。 02 理解重要哲学家的哲学思想 03 培养思辨精神、批判精神
四、教学计划
(四)老年时期
• 1944年,罗素回到英 国,并接受了三一学 院的聘请,并在那里 完成了最后一部重要 的哲学著作《人类的 知识》
• “功绩勋章”
•1950年,罗素去澳大利亚作巡 回讲演,在电视台发表演说,到 大学开设课程,并给报纸撰稿, 他的讲演稿后来编成《变化中的 世界的新希望》
•同年,瑞典文学院授予罗素 “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他捍 卫“人道主义思想和思想自由” 的多种多样、意义重大的作品, 获奖作品是《西方哲学史》
罗素与西方哲学史 之罗素
第一节 罗素
罗素
罗素生平 罗素追求 评价启示
一、罗素生平
•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 (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出生日期:1872年5月18日 •逝世日期:1970年2月2日 •出生地:英国,威尔士 •家庭:英国贵族 (罗素是第三代勋爵)
·17岁时察觉到宗教与科学相 矛盾,经思考放弃基督教信仰。
(二)青年时期
•1890年10月,罗素 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 院,学习数学,哲学 和经济学。 •1893年他写了数学 论文《论几何学基 础》, •1894年,转学哲学, 走上了哲学的道路。
1907年的罗素
• 1900年7月,罗素在 巴黎遇到了逻辑学 家皮亚诺, 受他启 发,写作《数学的 原则》
·曾将“不可随众行恶” 题赠给罗素,这句话也成 为罗素一生的座右铭。
孤独的童年
·未上公立学校,由外籍保姆 和家庭教师在家教授德文、法 文、意大利文 。 ·罗素从小喜欢读书,广泛吸 收文学、历史、地理等方面的 知识。
·罗素11岁时,跟着他的哥哥 学习欧氏几何学,当时他只能 接受定义,却怀疑公理的可靠 性。
第一任妻子:爱丽丝
• 1894年,罗素不顾 家人反对,与比他 年长五岁的美国姑 娘爱丽丝结婚,此 时罗素22岁。
罗素与爱丽丝• 皮尔索尔•史密 斯
1903年的罗素
• 爱丽丝是一位美国贵格 会教徒,温柔、体贴、 大度,是自己丈夫日益 放荡的行为的受害者。
• 罗素在邂逅奥托琳夫人 后,他决心离开爱丽丝
• 因为参与反战活动他被剑桥大学开除,当徐志摩 远赴英伦想拜罗素为师的时候,罗素已经离开剑 桥大学。失望之余的徐志摩因此写下了他著名的 诗作《再别康桥》。
(二)中年时期
• 1920年5月,罗素访问 苏维埃共和国,考察 布尔什维克政府的工 作。他对苏俄政府的 统治感到失望,甚至 恐惧。写作《布尔什 维克主义的理论和实 践》
• 1920年8月,罗素到中 国讲学。
1938年的罗素
•1938年,他在牛津大学 演讲,而后又在芝加哥大 学和洛杉矶州大学获得访

问职位,最后纽约市立学 •
院给他提供了一个永久职 位。
•1939年时,二战爆发, 而他被困在了美国。
• 从1920年起到1940年,罗素撰写了大量有 关俄国、中国、相对论、历史、教育、性 道德、国际关系、宗教和未来社会的著作 ,例如《心的分析》、《物的分析》、《 道德与婚姻》。
(一)对爱情的渴望
• “我追求爱情,首先因为它叫我消魂。爱情 使人消魂的魅力使我常常乐意为了几小时 这样的快乐而牺牲生活中的其他一切。”
• 胡克教授说罗素“不顾高龄,仍在追 逐他遇到的每一个穿裙子的人”。
• 他会毫无顾忌地引诱任何一个女人上 钩罗素的受害者们通常是身份卑微的人: 家庭女仆、保姆,或是经过屋子的随便哪 位年轻、漂亮的女性。
• 1920年5月,离婚之后 ,爱丽丝仍爱着罗素。
• 奥托琳

• 海伦达德利

• 康斯坦斯
第二任妻子:多拉·布莱克
•1921年罗素与多拉结婚, 罗素是一个50岁的男人,他 迷恋于多拉“小妖精似的魅 力”。 •双方有一份可以允许对方 发生婚外情的协议。 •他们有两个孩子。 •皮肯希尔学校
罗素在颁发诺贝尔奖的晚宴 上
• 罗素晚年最为关 心的,就是在这 个拥有核武器的 世界中人类的前 途。
• 1970年2月2日罗 素去世,骨灰被 撒在威尔士的群 山之中。
二、罗素追求
• “我为什么而活着? ” “三种单纯然而极其强烈的激情支配着
我的一生。那就是对于爱情的渴望,对于 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于人类苦难痛彻肺腑 的怜悯。这些激情犹如狂风,把我伸展到 绝望边缘的深深的苦海上东抛西掷,使我 的生活没有定向。”
·她也是一位贵族
·死于白喉病,彼时罗素4 岁,这一年他的父母都去 世了。
祖父
约翰·罗素勋爵 (Lord John Russell) ·曾在维多利亚时期两度出 任英国首相,并获封伯爵爵 位。 ·两次鸦片战争的策划者
祖母
·罗素在4岁失去双亲后, 由他的祖母抚养。
·祖母在道德方面要求极 为严格,精神上无所畏惧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敢于蔑视习俗。
• 1912年,写作《哲 学问题》,其中包 含了他的许多基本 哲学观点。
• 1914年一战爆发,罗素对哲学的兴趣被他对欧洲 文明面临的巨大威胁之恐惧所压倒。罗素参加了 反战运动。
• 1915年,著《战争恐惧之源》
• 1916年,著《社会重建原则》
• 1914—1917,他一直为反战活动而奔波。
• 1918年,他因撰写一篇反战文章而被判刑入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