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注释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核舟记》知识点译文与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核舟记》知识点译文与阅读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34c255c281e53a5802ffab.png)
《核舟记》知识点与阅读练习一、作者作品《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
作者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号茅檐,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
著有《茅檐集》。
《核舟记》是其代表作,被清代人张潮编制的《虞初新志》收录。
二、文章体裁与背景1、体裁:本文的体裁是一篇“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可以抒发情怀抱负,可以阐述某些观点。
故又称“杂记”。
在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三、课文内容概括。
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布局。
第一部分(第1段)概述王叔远的高超的微雕技艺,点明雕刻品“核舟”主题。
第二部分(第2—5段)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
第三部分(第6段)总计核舟的人、物、文字数目,写作者对雕刻家技艺的赞美。
四、字音字形洢(yī) 罔(wǎng) 黍(shǔ) 峨冠(guān)髯(rán)髻(jì)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 器皿(mǐn)贻(yí)八分有奇(jī)箬(ruò)篷糁(sǎn)楫(jí)篆(zhuàn)壬戌(rén xū)五.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
(1)为宫室、器皿、人物。
为:做,指雕刻。
(2)罔不因势象形。
因:顺着,就着。
象:模仿,指雕刻。
(3)尝贻余核舟一。
贻:赠。
(4)高可二黍许。
可:大约。
(5)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
(6)佛印绝类弥勒。
绝:极。
类:像。
(?)矫首昂视。
矫:举。
(8)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相类似。
(9)珠可历历数也。
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10)其人视端容寂。
端:端正,正视。
(11)其船背稍夷。
夷:平。
(1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盈:满。
(二)通假字1、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2、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着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通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选(三)词类活用(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箬篷:名词作状语,用箬篷)(2)石青糁之(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每课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每课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4d9aee4e67ec102de3bd8947.png)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每课知识点梳理整理:梅语文、梅学堂教学团队第一单元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社戏》描写了“我”和小伙伴们夏夜乘船去看戏的经过,赞扬了农家少年聪明活泼、热情好客、憨厚善良的性格和劳动人民淳朴厚道的品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充满趣味的童年和景色秀美的故乡的热爱与怀念之情。
《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体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
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
《安塞腰鼓》描写了作者观看“安塞腰鼓”表演的情景与感受,突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热的特点,赞扬了安塞人民粗犷、奔放、充满阳刚的个性和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渴望。
《灯笼》是一篇可以引领我们回望传统的散文。
当代的莘莘学子能见的灯笼大概也只在古装剧中,至于灯笼所承载的文化意义,更是无从感受到的了。
还好吴伯箫的这篇文章可以带我们寻到文化的根,感受到我们血液中流淌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基因。
二、单元字词汇总(一)字词解释1.社戏消夏:避暑。
陶冶:怡情养性。
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偏僻:偏远而僻静。
熬áo:忍受。
诚然:确实这样。
篙gāo:用竹竿制成的撑船工具。
朦胧:动词,弥漫。
蕴yùn藻:水草。
依稀:隐约。
屹yì立:矗立。
潺chán潺: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家眷:妻子儿女等家庭成员,有时专指妻子。
船篷péng:覆盖在小木船上的拱形物,用来遮蔽日光和风雨。
棹zhào:划(船)。
楫jí:桨。
撮cuō:用手指捏取细碎的东西。
惮dàn:怕,畏惧。
归省xǐng: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行háng辈:辈分。
犯上:触犯长辈或者地位比自己高的人。
撺cuān掇duo: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凫fú水:游泳。
絮xù叨dao:形容说话啰唆,来回地说。
怠dài慢:招待不周到的意思。
最新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古诗翻译汇总
![最新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古诗翻译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0ac0b3e908a1284ac8504340.png)
八年级下册翻译资料桃花源记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
(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
(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
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
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
(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
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这个渔人一一的给(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惊叹惋惜。
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
渔人居住了几天,告辞离开。
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
渔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
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听到这个消息,兴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
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
以后就不再有探访的人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六《虽有嘉肴》及类文训练卷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六《虽有嘉肴》及类文训练卷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7f79622caaedd3383c4d3b4.png)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六、《虽有嘉肴》及类文训练卷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虽.有嘉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4)其.此之谓乎()2.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知/其旨也B.教/然后知困C.是故学/然后知不足D.然后/能自反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C.“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其中“至”解释为“达到极点”,“至道”指最好的道理。
D.本文主要阐述了教书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5.填空。
(1)《虽有嘉肴》集中论述了______与______的关系问题,说明了____________的道理。
(2)本文在论述时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比,继而引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______________”这个结论。
(用原文回答)6.你对“教学相长”是怎么理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阅读一、[2016·永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庄子》二则字词句内容知识点分类梳理汇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庄子》二则字词句内容知识点分类梳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c67d19e10a6f524cdbf8511.png)
《<庄子>二则》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在政治上,庄子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的思想主要保存于《庄子》一书中。
《庄子》,道家经典之一,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
二、文章写作背景《逍遥游》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列于《内篇》之首。
“逍遥游”的意思,是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时代,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
《逍遥游》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北冥有鱼》节选自《逍遥游》。
庄子和他的好朋友惠子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
他们亦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热忱。
庄子对于外界的认识,常带着观赏的态度。
他往往将主观的思想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惠子则不同,他只站在分析的立场,分析事理意义下的实在性。
因此,他会很自然地怀疑庄子的所谓“真”。
他们俩常在梧桐树下谈论学问,或往田野上散步。
文中这个历史上最有名的辩论,便是在他们散步时引起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选自《秋水》。
三、字音字形北冥( míng) 鲲鹏( kūn) 抟(tuán) 迁徙(xǐ) 齐谐(xié) 正色邪(yé)濠háo梁鯈tiáo鱼三、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释义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2.怒而飞。
(奋起,这里指鼓起翅膀)3.垂天之云。
(悬挂)4.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迁徙)5.南冥者,天池也。
(天然形成的大池)6.齐谐者,志怪者也。
(记载)7.水击三千里。
(在水面上)(拍打,这里指鹏鸟奋飞而起双翼拍打水面。
)8.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环旋着往上飞)(旋风)9.去以六月息者也。
”(离开)(凭借)(这里指风)10.野马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二《小石潭记》及类文训练卷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二《小石潭记》及类文训练卷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a5bde8789eb172ded63b7b4.png)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二、《小石潭记》及类文训练卷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节选)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心乐.之()(2)佁然..不动()(3)其岸势犬牙..差互()(4)乃记之而去.()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全石以为.底不足为.外人道也B.乃记之而.去有闻而.传之者C.乃.记之而去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心乐之.山川之.美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对选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围绕着“石”来写,在移步换景中引导读者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B.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了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C.作者的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一《桃花源记》及类文训练卷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一《桃花源记》及类文训练卷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d87942a561252d380eb6eab.png)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一、《桃花源记》及类文训练卷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2017·海南]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林尽水源.(yuán)B.黄发垂髫.(tiáo)C.遂与外人间.隔(jiān)D.辞.去(cí)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处处志.之()(3)乃.不知有汉()(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3.[2017·天津]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屋舍俨然..(运输事业)..(整齐的样子)B.阡陌交通C.咸.来问讯(都)D.欣然规.往(计划)4.[2017·天津]下面的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必背古诗文(原文+注释+译文)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必背古诗文(原文+注释+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8ccd5df16529647d26285247.png)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必背古诗文(原文+注释+译文)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tiáo,并怡yí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jiàn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课下注释:1、选自《陶渊明集》卷六(中华书局1979年版)。
2、【太元】东晋孝武帝年号(376-396)。
3、【武陵】郡名,今湖南常德一带。
4、【缘】沿着,顺着。
5、【鲜美】新鲜美好。
6、【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7、【缤纷】繁多的样子。
8、【异】惊异,诧异。
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9、【欲穷.其林】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穷,尽。
10、【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11、【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12、【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才,仅仅、只。
13、【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14、【俨然】整齐的样子。
15、【属】类。
16、【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b6f0f1625c52cc58bd6be97.png)
到。
7.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在那里(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衣着,都像桃源外的人。
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8.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人)就邀请(他)回到(自己)家里,备酒杀鸡做食物(来款待他)。
9.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村里的人)听说有这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10.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村人)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个与人世肠绝的地方。
11.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从此)不再从这里出去,千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1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村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3.对陶渊明写世外桃源的评价: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那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自由安乐,彼此和睦相处①这是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陶渊明的社会及政治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意愿②“桃花源”是个虚构的理想社会,既反映了人民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③但在当时的阶级社会中这只是一个不能实现的空想,也是作者隐逸、逃避现实的思想反映4.【感受桃花源的美丽】桃花源美在何处?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人情美。
5.【感受桃花源的神秘】桃花源神秘在何处?①桃林神秘: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②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形状奇特③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④结局神秘:不复得路,探访未果6.【感受桃花源中的幸福】桃花源中的幸福表现在何处?①黄发垂髻: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
②男女:往来种作(没有战乱,安居乐业)。
③渔人(侧面烘托):村中人杀鸡作食,皆出酒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潭)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潭岸的地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三《核舟记》及类文训练卷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三《核舟记》及类文训练卷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5d8748e05087632311212aa.png)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三、《核舟记》及类文训练卷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佛印绝类.弥勒()(2)舟尾横卧一楫.()(3)其船背稍夷.()(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2.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基础积累表。
文学常识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大苏”泛赤壁水波不兴尝贻余核舟一“大苏”指(1)________(人名)(2)兴:________________(3)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教案及原文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教案及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d38c1f12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45.png)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教案及原文《马说》课文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2、能正确翻译文言语句。
3、学习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
4、正确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2、能正确翻译文言语句。
3、学习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
难点:正确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方法自学加点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把握文中词语的读音。
2、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3、能正确翻译文言语句。
教学步骤一、导入请同学们说说有关马的成语,(一马当先、-跃马扬鞭、天马行空、千军万马、马到成功、马不停蹄、老马识途、车水马龙------)从这些成语中,我们不难看出,从古至今,人们都喜欢马,对马的印象非常好。
唐代文学家韩愈就写过一篇有关马的文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板书课题并释题说,是古代一种议论体裁,在某种程度上与现代杂文或杂感相似。
可以记事,也可以发表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其主要特点是一事一议,要求作者写出对社会生活中某个问题的深刻见解或对某种现象的看法。
三、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韩愈(768~824)字退之,南阳(现在河南南阳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父母早亡,由嫂抚养。
卒谥“文”,又世称韩文公。
韩愈是唐代散文家、诗人,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列“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韩愈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
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五《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及类文训练卷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五《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及类文训练卷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31336684b73f242336c5fab.png)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五、《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及类文训练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鲦鱼出游从容..()(2)请循其本.()(3)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4)我非子,固.不知子矣()2.下列各项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例句:我知之濠上也。
A.国人道之.B.以我酌油知之.C.何陋之.有D.择其善者而从之.3.下列句子中“与”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B.年与.时驰C.陈太丘与.友期行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一处)(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安知鱼之乐?(3)我知之濠上也。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庄子始终坚持“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从《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则故事看,惠子觉得每个人无论如何都不会知道他人的心理状态。
PPT《三峡》郦道元 2022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详解
![PPT《三峡》郦道元 2022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a9b10162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b2.png)
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 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 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 “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
自:在,从。 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个省级行政单位间的 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略无:毫无,完全没有。 阙:通“缺”,缺口,空隙。 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注 释
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 非:不是。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xiāng):上,这里指漫上。 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
实 景 暗 指
写秋峡用猿来表现,写猿又分两层,一是 直接叙述,一是引渔歌为证。
写猿又围绕着“山”和“哀”两个重点, 从而显示秋天三峡的特色。以“高”形容猿, 指明是高山上的猿,以“长”形容啸,送声长 远,暗示是在长峡之中。
“空谷传响”,直言在山中。“久绝”, 回应“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渲 染 气 氛
声 色 静 动
“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 美意趣,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极为精练的四字,状写了四种景 物,且各具特色,由景境导出了作者 的心境。
审 美 意 趣
实 景 暗 指
第四段写秋天三峡之景:水枯气寒,猿 鸣凄凉。
以“霜”暗指秋季,以实景补足前意。 这时已无江水喧腾,却也不见草木争荣, 而是充满了凄清肃杀之气。
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上全册文言文课下注释.pdf
![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上全册文言文课下注释.pdf](https://img.taocdn.com/s3/m/f9a69b7d360cba1aa911da85.png)
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上,全册,文言文,课下,部,部编本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课下注释目录:一、《三峡》二、《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三、《与朱元思书》四、《孟子二章》五、《愚公移山》六、《周亚夫军细柳》课下注释:一、《三峡》1、节选自《水经注校证》卷三十四(中华书局2007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
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由于当时南北分裂,此书记北方河流,综合运用了文献资料与作者实地考察的成果;及南方江河,则博采他人记述,精心选择,细致加工,融汇成文。
2、【自】于。
这里是“在”的意思。
3、【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略无】,完全没有。
【阙】,同“缺”,空隙、缺口。
4、【自非】如果不是。
5、【亭午】正午。
【亭】,正。
6、【夜分】半夜。
7、【曦月】日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8、【襄陵】指水漫上山陵。
【襄】,升到高处。
【陵】,山陵。
9、【沿溯阻绝】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10、【白帝】古城名,故址在今重庆奉节东瞿塘峡口。
11、【江陵】古城名,在今湖北荆州。
12、【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13、【不以疾】没有这么快。
14、【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湍】,急流。
15、【回清】回旋的清波。
16、【绝巘】极高的山峰。
17、【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
18、【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荣】,茂盛。
19、【良】甚,很。
20、【晴初】天刚放睛。
21、【霜旦】下霜的早晨。
22、【肃】肃杀,凄寒。
23、【属引】接连不断。
【属】,连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八《马说》及类文训练卷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八《马说》及类文训练卷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7b49a963186bceb19e8bbb4.png)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八、《马说》及类文训练卷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马说》一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家,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其散文尤为著名,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誉。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一食或.尽粟一石()(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骈死..于槽枥之间()(4)才美不外见.()(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6)策.之不以其道()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骈死于槽枥之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真无马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食或尽粟一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的人。
(完整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完整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2f068b00daef5ef7bb0d3c8c.png)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速速收藏!桃花源记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五柳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
一般词语:1.缘:沿着,顺着。
2.夹岸:两岸。
夹,在两旁。
3.数:几。
4.芳:香花。
5.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
英,花。
6.缤纷:繁多样子。
7.复:再。
8.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9.才:仅。
10.平旷:平坦开阔。
11.俨然:整齐的样子。
12.属:类。
13.阡陌:田间小路。
14.悉、咸:全,都。
15.黄发:指老人。
16.垂髫:指小孩。
17.怡然:形容喜悦。
18.乃:竟然。
19.具:详细。
20.问讯:打听消息。
21.云:说。
22.叹惋:感叹惊讶。
惋,惊讶,惊奇。
23.延:邀请。
24.语(yù):告诉。
25.扶:沿,顺着。
26.向:从前,旧的。
27.及:到。
28.诣:到。
29.遣:派。
30.欣然:高兴的样子。
31.规:计划。
32.果:实现。
一词多义:1.中:①年间。
(晋太元中)②中间。
(中无杂树)2.志:①标记。
(寻向所志)②做标记。
(处处志之)3.为: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对,向。
(不足为外人道也)4.寻:①寻找。
(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
(寻病终)5.闻:①听说。
(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
(具言所闻)6.舍:①(shě)舍弃,放下。
(便舍船)②(shè)房舍。
(屋舍俨然)7.作:①劳作。
(其中往来种作)②做。
(设酒杀鸡作食)古今异义:1.鲜美古:鲜艳美丽。
今:食物味道好。
2.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3.交通古:交错相通。
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4.妻子古:妻子儿女。
今:男子的配偶。
5.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6.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八下文言文及注释
![八下文言文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271cf750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40.png)
八下文言文及注释以下是八年级下册部分文言文及其注释,以供参考:1. 《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全,都。
任意东西:任凭江流飘荡而或东或西。
天下独绝:极顶,最。
急湍甚箭:湍,急流。
甚,胜过,超过。
泉水激石:冲击,冲刷。
好鸟相鸣:美丽的鸟儿。
在昼犹昏:犹如,如同。
疏条交映:互相掩映。
游人虽未盛:虽然。
任意东西:任凭江流飘荡而或东或西。
经纶世务者:筹划,治理。
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2. 《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
亦不详其姓字:知道。
闲静少言:安静。
不慕荣利:羡慕。
忘怀得失:在意。
环堵萧然:房屋四壁如一堵堵墙环绕。
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
箪瓢屡空:盛饭的箪和舀水的瓢都经常是空的。
晏如也:安然自若的样子。
3. 《马说》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这匹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是马也,虽善饮者而不能尽其意:这样的马,即使有好酒的人也难以尽情驾驭它。
才美不外见:才能和英特的素质不能从外部表现出来。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都做不到。
安求其能千里也:(又)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4. 《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爱好,喜爱。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借。
手自笔录:亲手抄写。
弗之怠:不放松抄写工作。
走送之:给跑腿,给送书。
录毕,走送之:抄写完毕,跑着给送去。
或遇其叱咄: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就更为恭顺。
益恭:更恭敬。
5. 《小石潭记》水尤清冽:格外地。
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斗折蛇行:(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斗、蛇,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像蛇一样。
其岸势犬牙差互: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咬合在一起。
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6. 《醉翁亭记》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给亭子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名,名词作动词,“取名”。
之,代词,“它”。
太守自谓也,省略句,“谓”后省略宾语“之”。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重点字词及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重点字词及文言文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058dc3f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22.png)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重点字词及文言文知识点整理1《社戏》钳(qián)撮(cuō)惮(dàn )踱(duó)蹿(cuān )橹(lǔ ) 棹(zhào)偏僻.(pì)行.辈(hán g)欺侮.(wǔ)宽慰.(wèi)怠.慢(dài)礼教.(jiào)凫.水(fú)潺.潺(chán)屹.立(yì)家眷.(juàn)皎.洁(jiǎo)好歹.(dǎi)归省.(xǐn g) 叉.港(chà ) 桕.树(jiù ) 舟楫.(jí) 旺相.(xiàn g)船篷.(pén g)竹篙.(gāo)起哄.(hòng)絮叨..(xù dao)弥散..(jiūgé)..(mí sàn )纠葛撺掇..(zhào lì)..(zhǔ fù)照例..(cuān duo)踊跃..(yǒn g yuè)嘱咐2《回延安》盏(zhǎn)羊羔.(gāo)登.时(dēn g)油馍.(mó)窑.洞(yáo)眼眶.(kuàn g)羊肚.(dǔ)糜子..(méi zi)脑畔.(nǎo pàn)3《安塞腰鼓》恬.静(tián)亢.奋(kàng)晦.暗(huì)蓦.然(mò)束缚.(fù)闭塞.(sè)冗.杂(rǒn g)严峻.(jùn)震撼.(hàn)辐.射(fú)燥.热(zào)淋漓.(lí)烧灼.(zhuó)渺.远(miǎo)瞳仁..(pán g bó)..(jī bàn)磅礴..(tón g rén)羁绊戛.然而止(jiá)大彻.大悟(chè)叹为.观止(wéi)安塞.腰鼓(sài)4《灯笼》争讼.(sòn g)领域.(yù)斡.旋(wò)静穆.(mù)焚.身(fén)溺.炕(nì)神龛.(kān)犬吠.(fèi)磷.火(lín)可悯.(mǐn)思慕.(mù)锵.然(qiān g)褪.色(tuì)燎.原(liáo)幽悄.(qiǎo)怅惘..(chàn g wǎn g)熙.熙然(xī)暖融.融(rón g)马前卒.(zú)霍骠.姚(piào)人情世故5《大自然的语言》萌.发(mén g)翩.然(piān)孕.育(yùn)连翘.(qiáo)簌.簌(sù)农谚.(yàn)海棠.(tán g)悬殊.(shū)槐.树(huái)纬.度(wěi)次第风雪载.途(zài)衰.草连天(shuāi)销声匿.迹(nì)草长.莺飞(zhǎn g)周而复始花香鸟语6《阿西莫夫短文二篇》铱(yī)骨骼.(gé)漂.移(piāo)流逝.(shì)褶.皱(zhě)携.带(xié)两栖.(qī)彗.星(huì)潮汐.(xī)深渊.(yuān)致.密(zhì)陨.石(yǔn)追溯.(sù)地壳.(qiào)链.条(liàn)驮.运(tuó)熔.炼(róng)劫难..(pén g zhàn g)鸟臀目(tún )天衣无缝.(fèn g)..(jié nàn )膨胀7《大雁归来》雾霭.(ǎi)缄.默(jiān)迁徙.(xǐ)赌.注(dǔ)沼.泽(zhǎo )瞄.准(miáo)狩.猎(shòu)盘旋.(xuán)喧嚷.(rǎn g)邀.请(yāo)凋.零(diāo)枯燥.(zào)稀疏.(shū)弥.漫(mí)香蒲.(pú)曲.线(qū)丧.失(sàng)环颈雉.(zhì)半蹼鹬..(pǔ yù)目空一切偷偷摸摸8《时间的脚印》踪.迹(zōn g)装置.(zhì)烘烤.(kǎo)腐蚀.(shí)粗糙.(cāo)沙砾.(lì)山麓.(lù)沟壑.(hè)垫.高(diàn)覆.盖(fù)崩.落(bēng)刨.刮(bào)龟.裂(jūn)帷.幕(wéi)浑浊..(hún zhuó)掸.尘土(dǎn)铜壶滴漏.(lòu)楔.形文字(xiē)海枯石烂13《最后一次演讲》晓.得(xiǎo)卑劣.(liè)无耻.(chǐ)毒.手(dú)屠.杀(tú)悲愤.(fèn)捶.击(chuí)恐怖.(bù)势.力(shì)毁.灭(huǐ)卑鄙.(bǐ)赋.予(fù)蛮横....(tiǎo bō lí jiàn )光明正大..(wū miè)挑拨离间..(mán hèng)诬蔑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瞭.望(liào)缅.怀(miǎn)探.察(tàn)接触.(chù)儒.家(rú)遵.照(zūn)实践.(jiàn)栽种..(mán yuàn)不知所措.(cuò)..(zāi zhòng)埋没..(mái mò)埋怨彷徨..(pán g huán g)激变检讨探讨袖手旁观格物致知15《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抉.择(jué)扶植.(zhí)阻碍.(ài )趋.势(qū)干预.(yù)堕.落(duò)膏.药(gāo)狡.辩(jiǎo)硕.士(shuò)奠.基(diàn)头衔.(xián)多多益.善(yì)阳奉.阴违(fèn g)招摇撞.骗(zhuàn g)名人逸.事(yì)强.词夺理(qiǎn g)不修边幅.(fú)风口浪尖平易近人16《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浩劫.(jié)指摘.(zhāi)绚.丽(xuàn)枷.锁(jiā)肤浅.(qiǎn)目睹.(dǔ)奠.定(diàn)挚.爱(zhì)阐.述(chǎn)凋.零(diāo)歧.途(qí)束缚.(fù)湛.蓝(zhàn)姊.妹(zǐ)嵌.入(qiàn)气氛.(fēn)角.色(jué)襁褓..(qiǎn g bǎo)萦绕..(zhuō liè)沉甸.甸(diàn)盎.格鲁(àn g)..(yín g rào)拙劣分崩.离析(bēn g)暴风骤.雨(zhòu)行.将就木(xíng)相辅.相成(fǔ)担惊受怕自圆其说钟爱17壶口瀑布铸(zhù)告诫.(jiè)推搡.(sǎn g)霎.时(shà)驰骋.(chěn g)漩.涡(xuán)寒噤.(jìn)迂.回(yū)汩.汩(gǔ)出轧.(zhá)觅.缝(mì)龙槽.(cáo)湿漉.漉(lù)震耳欲聋.(lón g)前呼后拥.(yōn g)怒不可遏.(è)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棱.角(lén g)骤.然(zhòu)虔.诚(qián)恭.顺(gōn g)蠕.动(rú)凄.凉(qī)敦.实(dūn)消长.(zhǎn g)衰竭.(jié)漫溢.(yì)演绎.(yì)黧.黑(lí)丛莽.(mǎn g)模.样(mú)砾.石(lì)屏障.(zhàn g)懈怠..(xiè dài)眩晕..(yùn niàn g)腈纶..(jīn g lún)..(wān yán)酝酿..(xuàn yùn)蜿蜒安营扎寨.(zhài)风云变幻.(huàn)接踵.而至(zhǒn g)历历在目川流不息漫不经心19《登勃朗峰》雇(gù)翌.日(yì)穹.顶(qión g)逗.留(dòu)缭.绕(liáo)浮躁.(zào)旷.野(kuàn g)打嗝.(gé)巉.峻(chán)拾.级(shè)隧.道(suì)皑.皑(ái)沟壑.(hè)纤.指(xiān)蔓.延(màn)湍.急(tuān)妩媚..(wǔ mèi)颠簸..(diān bǒ)轻歌曼.舞(màn)瞬.息万变(shù)纷至沓.来(tà)名副.其实(fù)20《一滴水经过丽江》闸.口(zhá)砚.池(yàn)蘸(zhàn)草甸.(diàn)喧哗.(huá)奔.流(bēn)矗.立(chù)映.照(yìn g)苍.劲(cān g)柏.树(bǎi)驿道(yì)翡翠(fěi)眺望(tiào)擦拭(shì)硕大(shuò)暄腾(xuān)徘徊(pái huái)亭台楼阁(gé)目眩神迷(xuàn)桃花源记一、基础演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