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入瞿塘峡》白居易唐诗鉴赏
瞿塘峡文言文翻译
瞿塘峡文言文翻译1. 文言文《瞿塘峡》翻译二十六日,从大溪口出发,进入瞿塘峡,两岸峭壁对峙耸立,向上直插霄汉,它平直得像削成(一样)。
仰望天空,好像一匹白绢似的。
江水已经消落,峡中平静的像一个(大)油蓊。
路访圣母泉,原来是石头上的一个隙缝,人在它的旁边大声叫喊就有泉水流出来,多次叫喊就多次流出,真奇怪啊。
傍晚,到达瞿唐关,(是)唐朝旧地虁州,和白帝城相接。
杜甫诗说“白帝虁州各异城,”大概是说不易改变吧。
瞿唐关的西门正对着滟预堆,滟预是小石块聚积而成,高出水面几十丈。
本地人说:“当夏末秋天涨水时,江水又比滟预堆高出几十丈。
”坐着轿子进关,拜见了白帝庙,(庙的)景象很古雅,松柏都是几百年的古物,有几座碑,都是后蜀孟知祥时树立的。
庭院中竹笋状的小石,上面有鱼黄鲁直(在)建中靖国元年的题词。
还有座越公堂,是隋朝杨素创建的;杜少陵给作诗的那个堂,已经毁坏。
现在的越公堂是最近几年建造的,(它)也非常雄伟壮观。
从瞿唐关向东,靠近东屯(的地方)就是杜少陵的旧居。
书上元夜游的翻译原文:已卯上元,予在儋州(地名,现在属于海南),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西城,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
归舍巳三鼓矣。
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
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苏轼的小儿子)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
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译文:已卯上元年,我在儋州,有几个老书生过来对我说:“如此好的月夜,先生能不能一起出去呢?”我便很高兴地听从他们,走到了城西,进入了和尚的住所,经过了小巷,各地的百姓聚居在一起,做买卖的人也是杂乱的样子。
回到家中已经三更了。
家里的人闭门熟睡,睡得很鼾甜。
我放下拐杖,不禁笑了笑,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呢?苏过问我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
然而也是笑韩愈钓鱼没有钓到,还想要到更远的地方钓鱼,却不知道在海边的人也未必能钓到大鱼。
2. 三峡的古文翻译,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成语,词类活用译文:在三峡的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几乎没有半点空隙.层层叠叠的山岩峰峦,遮蔽了天空,挡住了日光.假如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到了夏季,大水漫上两岸的丘陵,上行、下行的水路都断绝了.有时皇帝有诏命必须火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动身,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即使骑上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飞翔,也没有如此迅速.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两岸山色.极为陡峭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姿态奇特的柏树,大小瀑布,在那里飞射冲刷,江水清澈,树木繁盛,群山峻峭,绿草丰茂,确实很有趣味.每逢雨后初晴或霜天清晨,树林山涧冷落而萧索,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声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厉.回响在空旷的山谷中,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通假字:1、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哀转久绝(转同啭婉转)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2、至于夏水襄陵(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 ;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2、林寒涧肃(寒:形容词用作动词,清凉)(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3、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一词多义:1绝*沿溯阻绝(隔绝)*哀转久绝(消失)2、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由)*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经典古诗五言律诗赏析【五首】
【导语】五⾔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种体裁,简称五律,属于近体诗范畴。
此体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期,其雏型是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基本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
全篇共⼋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间两联须作对仗。
下⾯是©⽆忧考⽹分享的经典古诗五⾔律诗赏析【五⾸】。
欢迎阅读参考!【篇⼀】经典古诗五⾔律诗赏析:次北固⼭下 朝代:唐朝|作者:王湾 客路青⼭外,⾏⾈绿⽔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帆悬。
海⽇⽣残夜,江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赏析/鉴赏 这⾸写冬末春初,旅⾏江中,即景⽣情,⽽起乡愁。
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的飘泊羁旅之情怀。
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船,情景恢弘阔⼤。
三联写拂晓⾏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积极向上的艺术魅⼒。
尾联见雁思亲,与⾸联呼应。
全诗笼罩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海⽇⽣残夜,江春⼊旧年”,不失诗苑奇葩,艳丽千秋。
从海⽇东升,春意萌动,放⾈于绿⽔之上,联想起“雁⾜传书”的故事,表达了淡淡的乡思愁绪。
全诗和谐⽽优美。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百⼀⼗五。
下⾯是中华诗词学会、中国唐代⽂学学会副会长霍松林先⽣对此诗的赏析。
这⾸《次北固⼭下》唐⼈殷璠选⼊《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南国多新意,东⾏伺早天。
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
海⽇⽣残夜,江春⼊旧年。
从来观⽓象,惟向此中偏。
” 王湾是洛阳⼈,⽣中,“尝往来吴楚间”。
“北固⼭”,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临江。
上引《江南意》中⾸⼆句为“南国多新意,东⾏伺早天。
”其“东⾏”,当是经镇江到江南⼀带去。
诗⼈⼀路⾏来,当⾈次北固⼭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中的情思,吟成了这⼀千古名篇。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丽,⼜跳脱。
“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
“青⼭”点题中“北固⼭”。
作者乘⾈,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前进,驶向“青⼭”,驶向“青⼭”之外遥远的“客路”。
白居易的诗歌赏析
白居易的诗歌赏析白居易的诗歌赏析白居易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白居易的诗歌赏析,相信能带给大家启发。
白居易的诗歌赏析一这首诗没有惊人之笔,也不用艳词丽句,只以白描手法画出一个常见的乡村之夜。
信手拈来,娓娓道出,却清新恬淡,诗意很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
行人绝迹,万籁无声,两句诗鲜明勾画出村夜的特征:夜色深沉,秋色浓重,在秋霜的浸染下,草色茫茫。
四下里一片寂静,行人绝迹。
只有不知名的秋虫在低低的吟唱。
这里虽是纯然写景,却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萧萧凄凉的景物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
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韵味。
“独出门前望野田”一句,既是诗中的过渡,将描写对象由村庄转向田野;又是两联之间的转折,收束了对村夜萧疏暗淡气氛的描绘,展开了另外一幅使读者耳目一新的画面: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
“月明荞麦花如雪”,这是十分动人的景色,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诗人暂时忘却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
这奇丽壮观的景象与前面两句的描写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
诗人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人物感情变化,写来灵活自如,不着痕迹;而且写得朴实无华,浑然天成,读来亲切动人,余味无穷。
《唐宋诗醇》称赞它“一味真朴,不假妆点,自具苍老之致,七绝中之近古者”。
对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的理解:因前后描写的景物不同,表达出诗人由孤独寂寞而兴奋自喜的感情变化。
诗人以白描的手法描绘乡村夜景,于清新恬淡中蕴含了浓浓的诗意。
诗中描写村夜,既有萧瑟凄凉,也有奇丽壮观,对比中构成乡村夜景。
白居易的诗歌赏析二首句开门见山,写出了所要记叙的事情,强烈的感情色彩也在无需意像的渲染的情况下,立刻展现在读者面前。
四句话形式上两两相同,但情感上却是层层深入的,第一句提到了人的思念和远,都是平平的概述,点到为止,并没有提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的思念她。
白居易《夜入瞿唐峡》全诗赏析
白居易《夜入瞿唐峡》全诗赏析白居易《夜入瞿唐峡》全诗赏析夜入瞿唐峡白居易瞿唐天下险,夜上信难哉!岸似双屏合,天如匹练开。
逆风惊浪起,拔稔暗船来。
欲识愁多少,高于滟滪堆。
赏析:《夜入瞿唐峡》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这首诗是元和十四年(819年)白居易自江州司马调任忠州刺史,三月经过瞿唐峡(即瞿塘峡)时所作。
此诗通过描述瞿塘峡之奇险,抒发作者内心的哀愁。
全诗用新颖的比喻创造出崭新的意象。
大凡诗词抒情状物,或含蓄,或直率。
含蓄的结同耐人回味。
但当诗人感情非常激动时,就会喷薄而出,一泻无余,不会再用含蓄手法了。
白居易的这首诗,描述瞿塘之险与抒发内心的哀愁,都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堪称为典型的风格直率的作品。
重庆奉节至湖北宜昌之间的长江两岸,重岩叠嶂,有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瞿塘峡是其中最险要者。
《太平寰宇记·夔州》:“瞿塘峡在州东一里,古西陵峡也。
连岸千丈,奔流电激,舟人为之恐惧。
”如此危险的地方,晚上行走艰险程度可想而知。
因而此诗首二句直率地感叹道:“瞿塘天下险,夜上信难哉!”从诗人那沉重的感叹中,读者也会受到感染,想像那令人胆战心惊的旅行,为航行的小舟担忧。
三、四句“岸似双屏合,天如匹练开”十分形象地揭示瞿塘峡的奇险。
因为水流夹在两山中间,从舟中向上望去,两岸如屏风合在一起,偌大的.天空仅能看到一条白练,一“开”一“合”,两个动词用得极其精警、传神。
《水经注·江水》载:“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
”足见诗人所言不虚。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性命在此被无情的江水吞噬。
因此过往行人有“船不发声,飨荐神庙”的迷信习俗。
此时的诗人奔波于贬官的途中,政治抱负远未施展,心中本有无限的愁绪,又遇到如此险要的鬼门关,身涉险途,又遇逆风惊浪,前途命运实在难以预卜,所以诗的最后,发出了“欲识愁多少,高于滟滪堆”的感慨。
因景生情,恰切地反映出诗人特定环境下的特定心情。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讲义及答案)及答案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讲义及答案)及答案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李白安西幕府多材雄,喧喧惟道三数公。
绣衣貂裘明积雪,飞书走檄如飘风。
朝辞明主出紫宫,银鞍送别金城空。
天外飞霜下葱海①,火旗云马生光彩。
胡塞清尘几日归,汉家草绿遥相待。
【注】①葱海:指葱岭一带,在今新疆西南。
唐代安西都护府在此设葱岭守促。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送别诗,却没有一般送别诗的伤感之意,而是洋溢着昂扬向上的达观情绪。
B.诗歌选取了“积雪”“银鞍”“绿草”“火旗”等意象,色彩鲜明,使诗歌的画面感极强。
C.诗歌首先极尽笔墨夸赞了友人,然后又描写了离别时的情景,最后又预祝朋友凯旋。
D.诗歌最后两句写友人希望早日扫净胡尘归来,并且期待能在草绿时节和诗人相会(2)诗中三位友人有哪些共同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①周必大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②正关情。
长年③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注:①周必大(1126-1206),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绍兴进士,官至左丞相,以少傅致仕。
永和,隶属于江西吉安。
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
②寒雁:古人常以雁行作为兄弟之称。
③长年:舟师,犹言船老大。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呼应标题,用语质朴无华,反复言说“几回”,意在突出路途遥远与离家越来越远。
B.颔联寓情于景,天寒、云冻、江阔、浪涌,渲染暗淡凄寒的气氛,烘托诗人孤寂的心境。
C.颈联触景生情,回望家山渐行渐远,仰视大雁翩翩南飞,思乡念亲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D.本诗用词考究,其中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就显得贴切自然,耐人寻味。
(2)同样是羁旅在外,本诗与晩唐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塘。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区域高一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整理—古诗阅读专题(含解析)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区域高一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整理—古诗阅读专题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高一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13. 下列对这首古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芙蓉,荷花的别名;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
这两个传统意象都寄寓美好。
起句平缓叙述,主人公涉江采莲的雅洁形象跃然纸上。
B. 本诗第三、四句巧用设问,一句深沉的发问,一声无奈的叹息,自问自答,也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黯然神伤转为欢欣雀跃作铺垫。
C. 此诗后四句,采用“悬想”手法,把游子对“旧乡”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达到“诗从对面飞来”的绝妙效果。
D. 本诗是游子思乡之作,采用“思妇调”的“虚拟”方式,以故乡妻子的口吻,设想家室离思,表达了游子思乡的苦闷、忧伤之情。
14. 胡应麟《诗薮·内编》评价本诗语言“浅而能深、近而能远”,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正确答案】13. B 14. “浅而能深、近而能远”是指本诗语言既质朴自然,又凝练含蓄。
①语言质朴自然,用语不粉饰,不堆砌,浅显直白,有自然美,诗中很多地方是直白口语,如“涉江采芙蓉……采之欲遗谁?”日常生活口语不仅没有丝毫粗俗,反而增添了情绪。
②语言凝练含蓄,化用前代典籍中的典故,把丰富内涵纳入最简约的语言里,不仅丰富了诗歌语言容量,更使诗歌语言凝练,如本诗化用《楚辞》的意象和诗句,暗示了其未申明的含义,体现了含蓄美。
【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由黯然神伤转为欢欣雀跃”错。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此句抒写女主人公由采花的欢乐转为独自思夫的忧伤,情绪并未转为欢欣雀跃。
故选B。
【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鉴赏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1)
鉴赏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一、学习目标1﹒理解意象和意境2﹒了解常见诗歌意象的作用和常见意境的特点3﹒能运用意象和意境的知识解题和命题二、知识归纳鉴赏诗歌的形象是高考诗歌鉴赏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诗歌形象包括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和人物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寄寓了诗人特定思想感情的景物,通常称为意象。
如月亮就是个常见的意象,人们由月圆联想到人的团圆,而当人无法团圆时,就自然产生思乡怀人之情;由月残则会想到人的分离,从而表达出内心的孤单、寂寞、凄凉之情。
1﹒请圈出下列诗句中的意象,并在后面括号里指出其代表的思想感情。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杨柳代表惜别怀远之意)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酒代表别离之情)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杜康酒代表消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明月代表思家)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柳永《雨铃霖》(寒蝉代表悲凉,长亭代表惜别)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白云代表漂泊,浦为送别之地,为离愁别绪代名词)梧桐更兼细雨——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琵琶行》(猿叫凄清,杜鹃啼血,表悲伤凄凉之情,表现环境的凄清、悲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羌笛发凄切之音,成为征戍将士思乡和戍边幽怨的象征)多个相关的意象组合成特定的意境。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相关意象,组成了一个凄凉孤寂的意境,真切地表现了一个飘泊旅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2﹒请概括下列各诗的意境。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落日怅望马戴(孤寂冷清)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新高二 语文 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解析
新高二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安西馆中思长安唐•岑参家在日出处,朝来喜东风;风从帝乡来,不异家信通。
绝域地欲尽,孤城天遂穷。
弥年但走马,终日随飘蓬。
寂寞不得意,辛勤方在公。
胡尘净古塞,兵气屯边空。
乡路眇天外,归期如梦中。
遥凭长房术,为缩天山东。
(1)从题材看,本诗属于________诗;从内容看,可做本诗诗眼的一个字是________。
(2)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来表现诗歌主旨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鼓笛慢·黔守曹伯达供备生日黄庭坚早秋明月新圆,汉家戚里生飞将。
青骢宝勒,绿沉金锁,曾瞻天仗。
种德江南,宣威西夏,合宫陪享。
①况当年定计,昭陵②与子,勋劳在、诸公上。
千骑风流年少,暂淹留、莫辜清赏。
平坡驻马,虚弦落雁,思临虏帐。
遍舞摩围,递歌彭水,拂云惊浪。
看朱颜绿鬓,封侯万里,写凌烟像③。
【注】①“青骢宝勒……合宫陪享”这几句是讲曹彬(曹伯达曾祖)平定江南,其子曹玮、曹璨等屡破西羌契丹事。
②昭陵,宋仁宗葬永昭陵,宋人以昭陵代指仁宗。
③凌烟像: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功臣而建造凌烟阁,上面绘有功臣图像。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汉家戚里生飞将”一句总领上片,巧妙地夸耀了黔州太守曹伯达的高贵出身。
B.上片回顾往事,写曹伯达家族功勋卓著,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忠心报国的高远志向。
C.下片“暂淹留、莫辜清赏”表达出词人对曹伯达的勉励,希望他不要辜负朝廷恩遇。
D.下片承接上片铺陈的手法,“虚弦落雁”“拂云惊浪”等句极力赞扬曹伯达年少有为。
(2)本词结尾“看朱颜绿鬓,封侯万里,写凌烟像”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愤王令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①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②却太平。
狂去诗浑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
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注】①蜺:同“霓”,虹的一种。
古诗夜入瞿唐峡翻译赏析
古诗夜入瞿唐峡翻译赏析《夜入瞿唐峡》作者为唐朝诗人白居易。
其古诗全文如下:瞿唐天下险,夜上信难哉。
岸似双屏合,天如匹练开。
逆风惊浪起,拔稔暗船来。
欲识愁多少,高于滟滪堆。
【前言】《夜入瞿唐峡》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此诗通过描述瞿塘峡之奇险,抒发作者内心的哀愁。
首联抓住“险”、“难”,突出瞿塘峡的两大特点;颔联以平常之物为喻,写峭崖绝壁,铺展其“险”;颈联叙行路艰难,渲染其“难”;尾联写己愁高于滟滪堆,点出自己的不幸遭遇及心灵的振颤和沦落的哀愁。
这首诗风格直率,语言平易浅切,比喻亲切自然,状物抒情朴实生动。
【注释】⑴瞿唐峡:即瞿塘峡,长江三峡中最西边的一个峡,在今四川奉节东十三里。
⑵信:实在。
⑶岸似双屏合:谓两岸的山峰像双座屏风一样合拢。
⑷天如匹练开:谓因为两岸山峰的合拢,仰头看天,就像一匹细长的白绸那样展开着。
练,绸。
⑸逆风:迎风。
⑹稔:纤夫拉船用的竹纤。
暗船:指般经过时静不出声。
⑺滟滪堆:在四川奉节女内,瞿塘峡口中,此地狭罕水急,航路最为险恶。
【翻译】瞿塘是天下险峡,何况在夜里行船、逆水而上,实在更难啊!两岸山崖直立,夜色中正像两扇屏风一样向内合拢;从江面向上看,两边高崖间窄窄的天空,恰似撕开的一匹白练。
江风迎面吹来,掀起泪天巨浪;纤夫们拉着船素,在黑暗中逆水行舟。
要知道我的愁有多少吗?那积聚的愁绪真比滟滪堆还要高啊。
【鉴赏】大凡诗词抒情状物,或含蓄,或直率。
含蓄的结同耐人回味。
但当诗人感情非常激动时,就会喷薄而出,一泻无余,不会再用含蓄手法了。
白居易的这首诗,描述瞿塘之险与抒发内心的哀愁,都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堪称为典型的风格直率的作品。
诗的首联以朴实的唱叹语调切题。
在这一联的句末,还用了一个感叹的语气词,这不仅加强了首句“险”字的气氛,而也使诗人的感情得到了强烈的表现,从而渲染了夜上瞿塘峡的艰险,使“信”字也有了着落。
自古以来就有“瞿塘天下险”之称,这对诗人来说,在过去如果只是一种传闻,那么,现在首句的表述就已成为眼前的现实了,所以第二句的感叹,就不是什么虚词。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全诗翻译赏析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全诗翻译赏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全诗翻译赏析八月十五日夜亭望月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诗译: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园旁边。
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浦沙头水馆前。
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
昨天的风吹过没有人理会,今晚清美的风彩就好象以往的那些年。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居下(今陕西渭南县),生于河南新郑(今河南新政县),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出生在一个小官僚家庭,二十九岁中进士,任翰林学士、左遗,唐宪宗元和十年被贬为江州司马,后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太子宾客分司东部、太子少傅等职。
元和十年以前白居易政治态度比较积极,利用谏官的职务,屡次上书拨摘时弊;元和十年以后,虽然在地方上做过一些兴利除弊的事,但明哲保身思想占主异地位。
在政治上,他反对宦官擅权,反对藩镇割据、反对横征暴敛,同情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派。
在文学上白居易与元同为新乐府运动的中坚。
他提出了现实主义的文学理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起“救济人病,补时阙”的作用。
他早期的诗歌创作同情人民疾苦、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能以社会重大问题为内容战斗性很强。
白居易诗的风格以通俗平易、对比鲜明、叙事与议论相结合为特征,也有不够精炼,言尽意尽的毛病。
著有《白氏长庆集》。
赏:唐诗人白居易,败于中央的政争,而被流放为江州司马时,睹月思乡、思人,写下了这首诗。
作者面对与往昔相似的中秋明月,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感慨。
作者进行一系列对比:一、地点的对比。
去年中秋节是在京城中的曲江杏园边欢度的,今年中秋却在被贬之地江度过。
二、情景的对比。
去年的欢乐之景与今朝的冷清之景形成鲜明对比。
三、情感对比。
古代诗歌鉴赏分析炼字型(写写帮整理)
古代诗歌鉴赏分析炼字型(写写帮整理)第一篇:古代诗歌鉴赏分析炼字型(写写帮整理)【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常见的语言风格;2.掌握有关语言试题的解题技巧。
【考点阐释】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诗歌进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有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
2009年高考18套语文试卷中,共有7套针对语言设置了考题,2010年有8套考查。
题型大多采用主观题形式,重点考查考生鉴赏作者用词、用语技巧的能力。
角度一:分析炼字型【考向探究】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究炼字。
在一首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感情、体现诗人匠心的字是“炼”过在字,一首诗词往往会因一字(或几个字)炼得好而意境全出。
一般说来,炼字往往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
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赏析时定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品味,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鉴赏遣词用语】1.名词:一些意象名词,由于意象的独特性或代表性,可以通过它理解作者的思想或感情,尤其是多个名词连用时,意象的组合会营造一定的意境。
如杜牧的《江南春》“水村山郭酒旗风”就用多个名词罗列了水村、山峦、酒旗、风几个意象,让我们领略到了江南春天的特有风情。
2.动词:一首诗,是由一些诗的意象按照一定的艺术构思组合而成的,而真正能构成鲜明的化美为媚的意象的词,主要是表动态的具象动词。
因为名词在诗句中往往只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它本身没有表述性,而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主要就是常常充当谓语的动词,这样,具象动词的提炼,就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炼字的主要内容,离开了炼动词,炼字艺术就会黯然失色。
一个好的动词能够点燃整个诗句,巧用动词可以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
在鉴赏诗歌时,需要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
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怨”字明显采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原文、翻译及赏析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原文、翻译及赏析《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是我国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整首诗道出诗人生活无尽的无奈和生活的凄楚遭遇。
其实白居易也在诗人对比中暗示自己无法主宰命运的无奈和感伤之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代: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译文去年八月十五的夜晚,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园边欢度佳节。
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却是在被贬后的湓浦沙头水馆前度过。
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
昨天的秋风吹过无人理会这凄凉的秋意,今晚清朗的月光还似以往。
注释昔年:去年、以往。
湓浦:今名龙开河。
源出江西瑞昌西南青山,东流经县南至九江市西,北流入长江。
赏析歌题目的中心语“望月”,是叙述也是行为,其修饰语时间“八月十五日夜”和地点“湓亭”,它限定了望月的特定环境时,还突出“望”的动作,又强化“望”之月的圆盘貌。
显然是这个“望”月引发了诗人情怀。
其实,诗人就是在特定空间面对这个特定时间的月亮引发的人生感慨,诗歌首颔联正是诗人关照月亮的思考。
从逻辑上应该“明、曲江池畔、朝廷盛会欢饮图。
诗歌起笔不同反响,召唤其昔日的觥筹交颔联的今年贬谪的“湓浦沙头水馆前”的失落。
繁华的过去越明朗,对照今日的凄冷就越有感觉,以此造成的昔今悬殊反差,犹如从天堂掉入地狱的悲苦感。
可是两联二十八言中,诗人不烦厌地重复“八月十五夜”,显然它带给诗人的心灵是震撼的,也是惨痛的。
让诗人不堪回首昨日的欢乐,独自苦品着眼前的寂寞和凄苦。
诗句一望而知地运用了昔今对比手法,其实每一联都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场景,对比的不仅是时间,更是情景意境的对比,今晚观赏的心情,是一种过去到现在的物是人非的感伤情怀。
月亮在古典诗歌里,更多承载了怀乡思亲。
《江南》原文赏析
《江南》原文赏析《江南》原文赏析1江南曲唐代:李益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译文我真悔恨嫁做瞿塘商人妇,他天天把相会的佳期耽误。
早知潮水的涨落这么守信,还不如嫁一个弄潮的丈夫。
注释江南曲:古代歌曲名。
乐府《相和歌》曲名。
这是一首拟乐府,写得很有民歌色彩。
瞿塘贾:在长江上游一带作买卖的商人。
瞿塘:指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
贾:商人。
妾:古代女子自称的谦词。
潮有信:潮水涨落有一定的时间,叫“潮信”。
弄潮儿:潮水涨时戏水的人,或指潮水来时,乘船入江的人。
鉴赏这首诗吸取了乐府民歌的长处,语言明白如话,却又耐人寻味。
诗歌以白描的手法叙述了一位商人妇的心声。
诗歌前两句以平实见长,后两句则想落天外,出语惊人:“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夫婿无信,而潮水有信,早知如此,应当嫁给弄潮之人。
“弄潮儿”至少会随着有信的潮水按时到来,不至于“朝朝误妾期”啊!这是思妇在万般无奈中生发出来的奇想。
“早知”二字写出她幽怨的深长,不由得自伤身世,悔不当初。
“嫁与弄潮儿”,既是痴语,也是苦语,写出了思妇怨怅之极的心理状态,虽然是想入非非,却是发乎至情。
这首诗运笔自然,但内在的逻辑很严密。
思妇由夫婿“朝朝”失信,而想到潮水“朝朝”有信,进而生发出所嫁非人的悔恨,细腻地展示了由盼生怨、由怨生悔的内心矛盾。
全诗感情真率,具有浓郁的民歌气息。
创作背景唐代出现了大量以闺怨为题材的诗作,这些是做主要有两大内容:一类是思征夫,另一类是怨商人。
李益的这首《江南曲》就属于此类闺怨诗。
评价贺裳在《皱水轩词筌》中认为李益的这首诗与张先《一丛花令》中“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诸句,都是“无理而妙”。
钟惺在《唐诗归》中评这首诗说:“荒唐之想,写怨情却真切。
”黄叔灿在《唐诗笺注》中说:“不知如何落想,得此急切情至语。
乃知《郑风》‘子不我思,岂无他人’,是怨怅之极词也。
”作者简介李益(约750—约830),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
白居易最经典的十首诗词赏析
白居易最经典的十首诗词赏析一诗成魔,诗魔白居易最经典的十首诗词语文迷发布时间:18-05-2308:14唐诗是中华文化宝库里一颗最为璀璨的明珠,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
唐诗以它的博大精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是中国诗坛源远流长的历史。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以及诗魔白居易等,他们的唐诗跨越了千年,让后人仰望。
今天小编要为大家分享的是诗魔白居易的经典诗词,下面一起来欣赏下!这首诗词是唐代著名诗人诗魔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的七言律诗,这首唐诗通过描写西湖早春的美丽风光,来抒发了自己早春游湖的一种喜悦之情以及对对钱塘湖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这首唐诗更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成为了历代吟诵西湖的名篇之一。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魔之称的白居易的经典作品之一。
这首唐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写,来抒发了自己送别友人时候的依依不舍之情。
这首诗可以看做是一曲对野草的赞歌,更可以看做的是生命的赞歌。
全首诗的语言非常流畅,写景以及抒情相互交融,意境优美,是一首不可多得的珍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诗魔白居易的经典作品之一,是一首写对江南回忆的诗词。
这首诗通过来江花和春水,来衬托了日出和春天的背景,显得是如此的绮丽鲜艳,生动形象的向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江南春景的美好景象图。
这首唐诗是诗魔白居易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描写景色的佳作。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两组景物来进行描写,全首诗运用了巧妙的比喻来创造出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意境,来抒发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这首唐诗是诗魔白居易所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是一首不可多得的珍品。
在这首诗中是,诗人通过刻画了送别过程中的传情情节,用凄楚的景象来表达出一种依依不舍的深情,感情非常真挚。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经典作品之一,是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的意思是诗人在初夏四月的时候来到了大林寺,此时山下的芳菲已尽,但是诗人却在寺中遇到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
这首诗诗人是通过自己的所见来展示出了自己的惊讶之情以及意料之外的一种欣喜之情。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全解及赏析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全解及赏析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全解及赏析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赏析吧。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全解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全解及赏析《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原文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注释1、清光:清美的风彩。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的诗意/《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的意思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园旁边。
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头水馆前。
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
昨天的风吹过没有人理会,今晚清美的风彩就好像以往的那些年。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赏析诗歌题目的中心语“望月”,是叙述也是行为,其修饰语时间“八月十五日夜”和地点“湓亭”,它限定了望月的特定环境时,还突出“望”的动作,又强化“望”之月的圆盘貌。
显然是这个“望”月引发了诗人情怀。
其实,诗人就是在特定空间面对这个特定时间的月亮引发的人生感慨,诗歌首颔联正是诗人关照月亮的思考。
从逻辑上应该“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抬头望月,触想到“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的月下之景,诗歌却从对面飞来着笔昔年往事,描绘出一幅中秋月明、曲江池畔、朝廷盛会欢饮图。
诗歌起笔不同反响,召唤其昔日的觥筹交错、夜夜欢歌的情形,只有这样颔联的今年贬谪的“湓浦沙头水馆前”的失落。
繁华的过去越明朗,对照今日的凄冷就越有感觉,以此造成的昔今悬殊反差,犹如从天堂掉入地狱的悲苦感。
可是两联二十八言中,诗人不烦厌地重复“八月十五夜”,显然它带给诗人的心灵是震撼的,也是惨痛的。
让诗人不堪回首昨日的欢乐,独自苦品着眼前的寂寞和凄苦。
09年高考语文古诗,带问题及全诗解析
09年高考语文古诗,带问题及全诗解析最佳答案一、全国卷Ⅰ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浪迹jianghu,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答:(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简答题目要点】①题目从“语言”“形象”“感情”三个层面考查,有些是显性题目,有些是隐性题目;②回答问题要在解读诗歌的基础上准确答出要点,不要纠缠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上;③备考中,不要盲目以“参考答案”为目标,解读尽量确切,作答要尽量流畅、完美;④考试中要从“语言”入手,以“形象”为核心,归结到“感情”,快速落实题目要求。
⑴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备考答案]这首七言绝句《次石湖书扇韵》描绘了范成大的石湖别墅周边——一幅绿水环绕,清幽静雅的画面。
这幅画面是由小桥、曲水、村落、岸阁、绿萍、荷花、人家、院门等景物,有机组合构成的。
⑵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评分答案示例]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
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
“人”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
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
“人”是只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新高考 语文配套练习册诗歌鉴赏答案及答案解析
新高考语文配套练习册诗歌鉴赏答案及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清明二绝(注)陈与义其一街头女儿双髻鸦①,随蜂趁蝶学夭邪②。
东风也作清明节,开遍来禽③一树花。
其二卷地风抛市井声,病夫危坐了④清明。
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
(注):宣和四年(1122),诗人官擢太学博士、著作佐郎。
诗人名震朝野,众目所瞩,也有些许迹像看来于已不利。
见赏之后,谪监陈留酒税之前,诗人写下这首诗。
①双髻(jì)鸦:又称双鸦,少女头上的双髻。
鸦:比喻黑色,形容妇女鬓发,所谓“双发若鸦”,“云鬓堆鸦”。
②夭(妖)邪:袅娜多姿。
③来禽:即沙果。
也称花红、林檎、文林果。
果味甘美,能招众禽,故名。
④了:了结,度过。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诗描绘的是清明佳节人们户外踏青、游春、快乐嬉戏的美妙情景。
整首诗词句清丽,音节流畅,表情达意浅白酣畅。
B.第一首诗中用一“作”字将东风拟人化,催开了一树树争奇斗艳的花朵,点缀清明节。
C.第二首诗中的“百媚生”,语取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以人拟物,更见出杨柳春意。
D.第二首诗中,与墙外市井之声的喧闹相反,诗人却自称“病夫”,而且拘谨端坐,突出作者的谦虚。
(2)两首诗歌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结合诗句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①作(南宋)叶梦得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
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②,戈戟云横。
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③。
转眄东流水,一顾功成。
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
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
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
东山④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⑤!【注释】①寿阳:今安徽寿县,曾为楚国都城。
八公山:公元383年,东晋谢安以八万精兵大败前秦苻坚八十万众于此。
②芝兰秀发:比喻年轻有为的子弟。
③奔鲸:前秦溃兵,④东山:指谢安,他曾隐居东山,⑤桓筝:东晋桓伊善弹筝,曾抚筝而歌《怨歌》,以讽谏晋武帝猜忌谢安。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原文译文及赏析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原文译文及赏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原文译文及赏析赏析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原文译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译文】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园旁边。
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头水馆前。
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
昨天的风吹过没有人理会,今晚清美的风彩就好像以往的那些年。
【作品赏析】歌题目的中心语“望月”,是叙述也是行为,其修饰语时间“八月十五日夜”和地点“湓亭”,它限定了望月的特定环境时,还突出“望”的动作,又强化“望”之月的圆盘貌。
显然是这个“望”月引发了诗人情怀。
其实,诗人就是在特定空间面对这个特定时间的月亮引发的人生感慨,诗歌首颔联正是诗人关照月亮的思考。
从逻辑上应该“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抬头望月,触想到“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的月下之景,诗歌却从对面飞来着笔昔年往事,描绘出一幅中秋月明、曲江池畔、朝廷盛会欢饮图。
诗歌起笔不同反响,召唤其昔日的觥筹交错、夜夜欢歌的情形,只有这样颔联的今年贬谪的“湓浦沙头水馆前”的失落。
繁华的过去越明朗,对照今日的凄冷就越有感觉,以此造成的昔今悬殊反差,犹如从天堂掉入地狱的悲苦感。
可是两联二十八言中,诗人不烦厌地重复“八月十五夜”,显然它带给诗人的心灵是震撼的,也是惨痛的。
让诗人不堪回首昨日的欢乐,独自苦品着眼前的寂寞和凄苦。
诗句一望而知地运用了昔今对比手法,其实每一联都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场景,对比的不仅是时间,更是情景意境的对比,今晚观赏的不单是月亮,而是面对年年望相似的月亮情景下的心情,是一种过去到现在的物是人非的感伤情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入瞿塘峡》白居易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夜入瞿唐峡》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此诗通过描述瞿塘峡之奇险,抒发作者内心的哀愁。
全诗用新颖的比喻创造出崭新的意象。
【原文】
夜入瞿唐峡
瞿唐天下险,夜上信难哉!
岸似双屏合,天如匹练开。
逆风惊浪起,拔稔暗船来。
欲识愁多少,高于滟滪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元和十四年(819年)白居易自江州司马调任忠州刺史,三月经过瞿唐峡(即瞿塘峡)时所作。
【赏析】
大凡诗词抒情状物,或含蓄,或直率。
含蓄的结同耐人回味。
但
当诗人感情非常激动时,就会喷薄而出,一泻无余,不会再用含蓄手法了。
白居易的这首诗,描述瞿塘之险与抒发内心的哀愁,都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堪称为典型的风格直率的作品。
重庆奉节至湖北宜昌之间的长江两岸,重岩叠嶂,有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瞿塘峡是其中最险要者。
《太平寰宇记;夔州》:“瞿塘峡在州东一里,古西陵峡也。
连岸千丈,奔流电激,舟人为之恐惧。
”如此危险的地方,晚上行走艰险程度可想而知。
因而此诗首二句直率地感叹道:“瞿塘天下险,夜上信难哉!”从诗人那沉重的感叹中,读者也会受到感染,想像那令人胆战心惊的旅行,为航行的小舟担忧。
三、四句“岸似双屏合,天如匹练开”十分形象地揭示瞿塘峡的奇险。
因为水流夹在两山中间,从舟中向上望去,两岸如屏风合在一起,偌大的天空仅能看到一条白练,一“开”一“合”,两个动词用得极其精警、传神。
《水经注;江水》载:“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
”足见诗人所言不虚。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性命在此被无情的江水吞噬。
因此过往行人有“船不发声,飨荐神庙”的迷信习俗。
此时的诗人奔波于贬官的途中,政治抱负远未施展,心中本有无限的愁绪,又遇到如此险要的鬼门关,身涉险途,又遇逆风惊浪,前途命运实在难以预卜,所以诗的最后,发出了“欲识愁多少,高于滟滪堆”的感慨。
因景生情,恰切地反映出诗人特定环境下的特定心情。
比喻新颖也是这首小诗的一个特点。
以屏风、匹练喻山峡之险狭,已颇警拔,而诗人更即景设譬,以滟滪堆之高,喻自己愁绪之多,真
可谓妙手天成。
前人喻愁,多用水。
如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白居易却能匠心独运,跳出窠臼,创造出喻愁的崭新意象。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
元和年间任左袷遗及左赞善大夫。
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
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
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其诗语言通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