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国古代史解读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国古代史解读四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张书林

游彪是研究宋元时期历史的,这一阶段是他的强项,我们先看看他的提纲:

第三章中华文明的高峰

第一节唐宋社会变革

一、三省六部的演进

二、门阀士族的衰落

三、府兵制的由盛而衰

四、科举制的兴起与发展

五、大运河与水路交通网

六、坊市制度与城市经济

第二节中华文明的顶峰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

二、科举制的完善

三、文官政治的形成

四、募兵制

五、租佃契约关系的定型

六、空前发展的海外贸易

七、铸钱与纸币

八、科技发展的高峰

九、宋明理学

他把这一章的标题命名为“中华文明的高峰”,赞美之词不遗余力。提纲中,三省六部制、府兵制、科举制、大运河、坊市制度、募兵制、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科技发展的高峰、宋明理学等都是我们教材中的主要内容,门阀制度的衰落、文官政治的形成、租佃契约关系的定型、空前发展的海外贸易、铸钱与纸币等内容则是我们教材的选学内容。

下面我们看一看,他都有哪些新观点和他特别感兴趣的例证。

1】关于三省六部制,所说和我们的教材相比没有什么新意,举了一个避讳的例证:为避父亲杨忠之讳,隋文帝将中书省改为内史省,以监、令为长官,又将门下省长官侍中改为纳言。

2】关于门阀士族的衰落,他分析了四个原因:

其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削弱了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松弛了宗族的血缘纽带”;

其二,“文化的发展和普及使士族失去了以往的文化优势,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士族与平民之间的差距”;

其三,“科举制取代了九品中正制,将选人、用人大权收归中央,剥夺了门阀士族垄断官吏选举的政治特权”;

其四,“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普及使士族失去了在礼法门风上的优势”。

其中,有关经济原因里面谈到均田制他是这样说的:

门阀的盛衰和土地所有制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唐朝中叶,国家土地所有制的统治地位动摇,土地买卖界限松弛,最终导致均田制崩溃,不能保证士族继续占有大量土地和荫客、部曲等劳动人手,士族因此失去了往日的经济地位和特权,其社会、政治地位也必然随之衰落下去。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强调了均田制瓦解的历史进步意义,即打击了门阀士族对国有土地的垄断分配权,这和我们印象中均田制保证农民土地的美好形象有很大的差距,这可能就是均田制由非常重要的考点逐渐变为一般阅读内容的学术原因吧。

3】关于府兵制,只有府兵制形成的过程和它本身内在的弊病值得我们重视:

在形成初期,府兵制并不和均田制结合在一起,府兵不从事耕作,府兵的兵籍和编户齐民的民籍是分开管理的。北周武帝时,为了扩充兵源,征募大量均田农民充当府兵,府兵制开始和均田制结合起来。隋文帝时期,规定军户编入民户,兵民共籍,这是府兵制和均田制进一步结合的结果。

番上繁扰过度,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浪费;士兵长期在外番上,不得回归,使家庭经济负担过于沉重,也使人们视当兵为畏途;军队编组复杂,军府分散,致使指挥不灵、反应迟钝等。

4】关于科举制,有下列几句话值得我们重视:

隋文帝取消了九品中正制,废除了地方长官自辟僚属的制度,官吏的任用不再受门第的限制。

这里强调了先秦以来自辟僚属的制度开始受到了限制,逐渐变为长官僚属都由中央任免的制度。

唐初,通过科举入仕者在官员总数中所占比重很小,门荫和杂色入流是主要的入仕途径。从高宗起,高级官吏特别是宰相中科举出身者所占比重不断增加,但这种上升的趋势并不稳定。宪宗时,高级官吏中科举出身者占多数的局面才得以稳定地持续下去,从而逐渐确立了中国古代社会后期高级官吏由科举出身者担任的格局。

这里强调了科举制地位有一个逐渐加强的过程。关于唐朝科举制的弊病,他是这样说的:

科举考试在唐代虽有较大发展,但在面向社会、公平竞争等方面还不完善,主要表现为它保留了察举制的残余,推荐在科举考试中仍然占有突出地位。

宋朝他强调了科举制的“承上启下、完备定型”,别的和我们的现行教材基本一样。

5】关于大运河,只有下面几句话值得注意:

隋朝统一后面临的形势是全国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而政治、军事重心仍在北方。如何将南北沟通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是隋王朝面临的重大任务。这是隋朝大运河开凿的客观背景。

这里强调的是政治军事中心与经济重心(当然是南方开始与北方持平)的背离导致大运河的开凿。

6】关于坊市制度和城市发展,他没有说明柜坊和邸店出现的时间和地点,倒是强调了唐朝经济格局:

中国古代社会传统市场的特点是以各级城市为中心或枢纽,向下一级城镇或乡村辐射的网络体系,全国或较大区域内的商品经济是以各级城市为中心展开的。唐代城市按其在

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在市场网络体系中的作用,可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是在全国市场体系网络中具有中心或枢纽意义的大都市,如长安、洛阳以及唐中叶以后的扬州等。第二层级是覆盖较大区域性市场的中心城市,如成都、广州、幽州等。第三层级是具有辐射、吸纳周边市场的州县治所。隋唐时期,由于各种条件的成熟,一大批商业都市脱颖而出,形成为都市群,进而构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商业网。这一时期城市的发展,明显具有从西向东、由北向南的趋势,东南地区的都市越来越快地进步,而西北地区的城市渐趋衰落。这种趋势的出现,与经济重心的南移、外族入侵、东南交通的开发及海外贸易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

7】关于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毫无新意,只有一句“削夺地方权力,以‘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为纲领”我们注意一下就行了。

8】关于文官政治,这是他强调的一个重点,我们全文引入:

两宋时期,文臣群体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以科举出身为主体的文官队伍成为政治的中坚力量,独具特色的文臣士大夫政治体制得以确立。

这种政治体制的确立是唐五代以来社会结构变化和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同时也与宋代的科举制度、崇文抑武国策等因素密切相关。宋代处于中国古代社会承上启下的转型时期,从唐代开始的社会经济结构和阶层结构的变化,在宋代得以最终完成。在经济结构上,传统的封建土地国有制崩溃,封建土地私有制得以迅速发展,土地转移和流通的频率加快,租佃契约关系得以确立。这种变化诱发社会结构随之发生变化,传统的门阀士族势力退出历史舞台,庶族地主取而代之,平民社会的因素开始显现,社会流动性空前加强,为宋代士大夫阶层登上政治舞台准备了条件。

唐末五代时期,武人专横跋扈,操纵了由上至下的政权,恣意妄为,其时朝代更替多由武人倚仗军权而实现。宋朝建立后,吸取前代武人拥兵自重而皇权式微的教训,宋太祖确定了以文治国的方针和“右文”、“重文”的价值取向,制定了“兴文教,抑武事”的国策,为后继者以“祖宗家法”的形式继承下来。宋朝统治者对文人采取了比较宽容的态度,宋太祖定下了“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家法,以后的历代皇帝也都秉承这一精神,坚持“与士大夫治天下”,以至“终宋之世,文臣无欧刀之辟”。这种“以儒立国”的政治格局,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重武轻文的风尚,为宋代士大夫政治的确立提供了保障。

两宋时期,科举制度得到了较大发展,削弱了门第血统在科举中的作用,增加了寒门士人仕进的机会,使科举考试向整个社会敞开了大门。科举已经成为国家取士的主要途径,通过科举考试,各个阶层的士人得以入仕参政,成为各级官吏的基本来源。科举制度的蓬勃发展和完善,使大批知识分子进入官僚机构,促使官僚集团的结构由贵族士族型向文人学士型转变,以科举起家的官僚取代士家大族成为社会新贵,把文人政治推向了极致。

此外,宋代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官学、私学的数量和规模都超过了前代,这既提高了社会整体文化水平,也为文官政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宋代文官政治的确立,改变了自汉代以来官僚集团的结构,进而改变了代表士族门阀利益的政权性质,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僚集团的整体素质,酝酿出独树一臶的政治文化,培育出“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使宋代官僚政治展现出区别于各代的特色。

9】关于募兵制,他说到一种情况:

士兵入伍后首先要在面部、手臂、手背处刺上所属军号,日后投换他军,亦须进行“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