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题农学类植物与生产环境简答题与植物生产与环境名词解释
植物生产与环境总结
植物生产与环境总结篇一:植物生产与环境知识点总结植物生产与环境知识点总结绪论1、植物生产在我国农业及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①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②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③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④农业的基础产业⑤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2、植物生产的特点:①系统的复杂性②技术的实用性③生产的连续性④植物生长的个体生命周期性⑤明显的季节性⑥严格的地域性3、环境条件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①光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②温度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③水分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④土壤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⑤肥料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第一章植物体的结构与功能一、名词解释:1、细胞:细胞是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原生质:构成细胞的生活物质称为原生质,它是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3、细胞膜: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外侧与细胞壁紧密相接的一层薄膜称为细胞膜,又称质膜。
4、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统称为细胞质。
5、细胞器:细胞质内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小单位,称为细胞器。
6、无丝分裂:无丝分裂也称直接分裂,无丝分裂过程比较简单,消耗能量少,分裂速度快。
由于分裂过程中午纺锤丝出现,故称无丝分裂。
7、有丝分裂:有丝分裂也称间接分裂,是植物营养细胞最普遍的一种分裂方式。
有丝分裂过称比较复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由于分裂过程中有纺锤丝出现,故称有丝分裂。
8、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有丝分裂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植物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形成性细胞前所进行的细胞分裂。
9、组织:在个体发育中,具有相同来源的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的细胞群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称为组织。
10、生物灾害:11、篇二:6、植物生产与环境- 1 -植物生产与环境(种植类专业适用)教材依据中职及高职种植类专业《植物生长与环境》;中职《植物》《土壤肥料》《农业气象》。
课程内容与规划1.含课程体系结构;2.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3.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1.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植物生长与环境》是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为种植类专业《作物栽培》、《作物遗传育种》、《作物病虫害防治》和《作物种子生产》等专业课程奠定基础(注:作物包括农作物、果树、蔬菜和花卉)。
单元1植物生产与环境概述
单元1 植物生产与环境概述任务一植物生长与植物生产知识目标1.理解植物生长和发育有关概念。
2.了解植物生长的周期性和相关性。
3.了解植物的极性、再生、休眠和衰老等现象。
4.熟悉植物的春化作用、光周期现象、花芽分化等生理作用。
5.了解植物生产的特点和作用能力目标1.掌握植物的春化作用、光周期现象等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熟悉农业生产的基本调查方法。
基础知识植物的概念:植物是一类不能自由移动,但能够利用光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供自身生长发育需要的自养型生物。
1.植物的生长(1)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生长:指由于植物细胞分裂和伸长引起的植物体积和质量上的不可逆增加,如根、茎、叶的增大、增重。
发育:指在植物生长过程中,一些细胞发生变化,分别生成能执行各种不同生理功能的组织与器官的过程,也称形态建成,如花芽分化、幼穗分化等。
生长与发育的关系:生长是发育的基础,发育是生长的必然结果,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2)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营养生长:植物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生长称为营养生长。
生殖生长:植物花、果实、种子等生殖器官的生长称为生殖生长。
关系:植物营养生长进行到一定程度后,就会进入生殖生长阶段。
花芽分化(穗分化)是植物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两个不同阶段,便两者相互重叠,不能截然分开。
2.植物生长的周期性概念:植株或器官生长速率随昼夜或季节变化发生有规律变化的现象,包括生长大周期、昼夜周期和季节周期等。
(1)生长大周期植物的根、茎、叶、花、种子和果实等器官以及一年生植物的整株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初期生长缓慢,以后逐渐加快,生长达到高峰后,又逐渐减慢,以至生长完全停止,形成“慢-快-慢”的规律,称为植物生长大周期。
一年生植物的生长曲线“S”型,即初期生长较慢(细胞分裂),中期较快(细胞伸长和增大),后期慢(细胞分化成熟)。
任何促进或抑制植物生长的措施必须在生长速率达到最高以前采用,否则将没有意义,称“不误农时”。
《植物生产与环境》自测题(含答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自测题一、名词解释第一章1.主根2.侧根3.完全花4.显性性状5.隐性性状6.表现型7.基因型 8.纯合体 9.杂合体10.杂种优势 11.基因突变 12.多倍体第二章1.生长2.发育3.营养生长4.生殖生长5.顶端优势6.植物生长的大周期7.双受精8.春化作用9.光周期现象10.长日照植物(长日性植物) 11.短日照植物(短日性植物) 12.生态型第三章1.光合作用2.光呼吸3.呼吸作用4.植物的光能利用率第四章1.积温2.生物学下限温度3.活动积温4.有效积温5.植物的温周期现象第五章1.伤流现象2.吐水现象3.蒸腾4.空气相对湿度第六章1.土壤肥力2.土壤3.田间持水量4.土壤耕性5.土壤质地6.土壤容重7.土壤孔隙度第七章1.植物必需营养元素2.主动吸收3.被动吸收4.营养临界期5.最大效率期6.复合肥料7.肥料利用率8.配方施肥第八章1.季风2.暖带二、填空题第一章1.植物的细胞由( )和( )构成。
2.在高等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体由( )、( )及( )组成。
3.染色体是( )的载体,它决定了生物体的发育和性状表现。
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必须是( )的,否则便会影响到生物体的发育。
4.染色体在细胞中是成对的,同一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结构相同,称为( );不同对的染色体之间形态结构不同,则互称为( )。
5.性细胞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 ),通常以( )和( )分别表示体细胞和性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6.细胞通过( )分裂能使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保持不变;通过( )分裂能使染色体数目有规律地减少一半,( )就是通过这种分裂方式产生的。
7.植物的组织依其生理功能和形态结构特点,可分为( )和( )两大类。
8.( )根系的主根发达,与侧根有明显区别。
9.从靠近地面的茎基部产生的分枝叫( ),它是( )科植物特有的分枝方式。
10.一个完整的叶包括( )、( )和( )三个部分,缺少其中一部分或两部分的叶叫( ) 。
植物生产与环境各章_自测题及答案[1]
植物生产与环境自测题第1章自测题一一、名词解释1.细胞2.原生质体3.减数分裂4.组织5.器官6.纹孔7.胞间连丝8.维管束9.主根10.侧根11.不定根12.须根系13.直根系14.凯氏带15.髓二、填空题1.自然界中现在已知的生物(含微生物)多达_______种,其中高等植物约______种,可供栽培的植物为_______种,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有用植物约 _________ 种。
2.农业生产是由_________生产、_________生产和_________生产三个基本环节组成。
3.农业生产中,绿色植物的生产是 _________的生产,是进行其他农业生产的前提和基础。
4.一般植物细胞是由_______ 和 _______两部分组成,原生质体可分为 _______、和 _ ___ 三部分。
5.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叫__________ 。
在细胞分裂中期浓缩成棒状体,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简称 _______。
6._________与细胞需水量有关,并贮藏各种养料和生命活动产物。
___________ 的成分主要是糖类、水、有机酸、单宁、生物碱等,所以细胞具有酸、甜、涩、苦等味道。
7.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
8.细胞核由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构成,核膜是 ___层膜,膜上有许多小孔,称为_____。
9.质体主要由________ 和_ ____组成,_______层膜。
按其所含色素及生理功能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 、______和_______三种,其中_______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_______是质体中最小的一种,在光下可转化。
10. ______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______是由生物膜构成的网状管道系统,有运输代谢产物的作用,______是蛋白质合成的中心,由_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______与细胞的分泌功能有关,并参与细胞壁的合成。
植物生产与环境复习试题二版
第一章植物体结构与功能一、名词解释1、细胞2、变态3、减数分裂4、组织5、分蘖6、器官7、开花开花期(花期)8、传粉9、自花传粉10、异花传粉11、受精作用12、双受精13、植物生产14、定根15、根系16、不定根二、填空题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和等部分,其中、、总称为。
细胞分为和两类。
2、是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植物细胞壁大体分为、、三层。
线粒体的主要功能是进行。
3、根据色素有无及种类与生理功能不同,将质体分为、、三种。
4、细胞核的结构可分为、、三部分。
5、细胞繁殖的方式有、、。
6、有丝分裂人为地将它划分为、、、、五个时期。
7、分生组织根据分布位置可分为、、三种。
8、根据形态,结构,功能的不同,成熟组织可分为、、、、五种。
9、植物根因其发生部位的不同,可分为、、。
10、根系按其形态不同可分为和两大类。
11、根尖从顶端起依次分为、、、。
12、根生理功能有、、、、、、。
茎的生理功能有、、、、。
叶的生理功能是进行和,同时还具有、等功能。
13、通常茎的生长有、、、四种方式。
14、种子植物的分枝方式有、、三种方式。
15、植物的叶一般由、和组成。
禾本科植物的叶由和组成,并有和。
16、脉序主要有、和三种类型。
叶序有、、和四种类型。
17、双子叶植物的叶片有、和三部分组成。
18、一朵典型的花由、、、、、等部分组成。
19、植物传粉有和两种方式。
20、受精后子房发育成,子房壁发育成,胚珠发育成。
是被子植物有性生殖所特有的现象。
21、果实由和构成。
种子包括、和三部分。
它们分别由、、发育而来的。
22、被子植物的果实大体分为、和三类。
23、根据种子成熟时胚乳的有无将种子分为和两类。
24、植物根的变态主要有、、。
茎的变态可分为和两种类型。
前者又五种变态()、()、()、()、()。
后者有()、()、()、()。
25、常见叶的变态有()、()、()、()、()。
26、导管和管胞的主要功能是,而筛管和伴胞的主要功能是。
植物生产环境-环境条件与植物生产
环境条件与植物生产一、植物生产与自然环境(一)环境1.环境的涵义与某一中心事物相关的周围事物的集合就称为这一中心事物的环境。
对植物而言,其生存地点周围空间的一切因素就是植物的环境。
构成环境的各个因素称为环境因子。
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产生直接或间接作用的环境因子常称为生态因子。
对植物起直接作用的生态因子有光、温度、水、土壤、大气、生物等六大因子。
2.环境的分类环境的不同类型分类依据环境类型环境主体人类环境和生物环境环境范围体内环境、生境(生态环境)、区域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环境要素自然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地质环境等)社会环境(聚落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等)植物对象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二)植物环境1.自然环境农业的自然环境根据其组成可分为:2. 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同的自然条件使农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区域性;造成植物生产的波动性。
二、植物生产的环境要素(熟悉内容)1.水分与植物生长水是生命起源的先决条件,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水是植物生产重要的环境因子;水是植物原生质的重要组分;水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水是植物体内各种生化反应的介质;水是植物体内养分输送的载体。
2.光与植物生长直接作用是对植物形态器官建成,如光可以促进需光种子的萌发、幼叶的展开,影响叶芽与花芽的分化、植物的分枝与分蘖等;间接作用是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基础。
光通过光谱成分、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
3.温度与植物生长植物生长发育要求一定的温度。
4.土壤与植物生长土壤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地。
土壤对植物起着“营养库”作用,土壤还具有雨水涵养作用和生物的支撑作用,并在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方面起重要作用。
5.气候与植物生产气候对光、温、水产生综合影响,其变化对植物生产带来直接影响。
6.营养与植物生长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肥料不仅可以促进植物整株生长,也可促进植株某一部位生长。
《植物生产与环境》习题集
第一章植物体结构与功能细胞、组织部分一、名词解释1.细胞:2.原生质:3.原生质体:4.纹孔:5.胞间连丝:6.细胞质:7.细胞器:8.染色质:9.无丝分裂:10.有丝分裂:11.减数分裂:12.组织:13.分生组织:14.成熟组织:15.细胞分化:16.机械组组:17.输导组织:18.分泌组织:19.复合组织:20.维管束:21.木质部:22.韧皮部:二、填空题1.地球上的生物可分为、和三类。
2.农业生产是由生产、生产和生产三个基本环节组成。
3.农业生产中,绿色植物的生产是的生产,是进行其他农业生产的前提和基础。
4. 细胞是植物体和的基本单位,可分为和两大类型,由和两部分组成,其后者可分为、和三部分。
5.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叫。
在细胞分裂中期浓缩成棒状体,其主要成分是,简称。
6. 与细胞需水量有关,并贮藏各种养料和生命活动产物。
的成分主要是糖类、水、有机酸、单宁、生物碱等,所以细胞具有酸、甜、涩、苦等味道。
7.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是、和。
8.植物细胞器中属于显微结构的是、和,属亚显微结构的是、、、、、和,具双层膜的有和,单层膜的有、、、、和。
9.细胞核由、和构成,核膜是 ___层膜,膜上有许多小孔,称为。
10.质体主要由和组成,层膜。
按其所含色素及生理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和三种,其中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质体中最小的一种。
11. 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由生物膜构成的网状管道系统,有运输代谢产物的作用,是蛋白质合成的中心,由和组成,与细胞的分泌功能有关,并参与细胞壁的合成,的功能是消化作用。
12.成熟细胞的细胞壁由外向内依次分为、和三层,其中次生壁可发生、、和。
13.细胞繁殖的方式有、和。
其中是营养细胞最普遍的一种分裂方式,为叙述方便,人为地把它分为五个时期,即、、、、。
是植物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形成性细胞前所进行的细胞分裂。
14.在细胞的无丝分裂中开始部位是,有丝分裂的是观察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的最佳时期。
植物单元一知识点上传
第一单元植物生产与环境概述植物是一类不能自由移动,但能够利用光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供自身生长发育需要的自养型生物。
现已知植物的总数达30余万种。
我国有高等植物4万余种,可供栽培的植物6000-7000种。
生长:是指由于细胞分裂和伸长引起的植物体积和质量上的不可逆增加,如根、茎、叶的增大、增重。
发育:是指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一些细胞发生变化,分别生成能执行各种不同生理功能的组织与器官的过程,也称形态建成,如花芽分化、幼穗分化等。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界限:一般以花芽分化(穗分化)为界限。
营养生长:是指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生长。
它是指以分化、形成营养器官为主的生长。
生长和发育的关系:区别:生长是植物生命过程的量变过程;而发育是植物生命过程的质变过程。
联系:在植物生活周期中,生长和发育是交织在一起进行的,两者互相依存不可分割,具有密切的“互为基础”关系植物生长的周期性:是指植株或器官生长速率随昼夜或季节变化发生有规律变化的现象。
植物生长的周期性类型:生长大周期、昼夜周期、季节周期。
植物的生长大周期: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形成“慢—快—慢”的规律。
生长曲线呈“S”形。
植物的生长速度随昼夜温度变化而发生有规律变化的现象称为植物生长的昼夜周期性或温周期性。
一般来说,在夏季,植物生长白天慢夜间快;冬季,白天快夜间慢。
季节周期:是指在一年四季中,植物生长随季节的变化而呈现一定的周期性规律。
温带树木生长的季节性:春季、初夏快,盛夏慢甚至停止生长,秋季加快,冬季停止生长或进入休眠植物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协调发展的现象称为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植物生长的相关性有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相关性、主茎与侧枝生长的相关性、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等。
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相关性:相互依赖(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相互交流),相互竞争(对水分和营养的竞争)。
根冠比是指地下部分根系的总重与地上部分茎叶等总重的比值。
水分缺乏,氮素缺乏,低温,光照增强会使根冠比增加顶端优势是指由于植物的顶端生长占优势而抑制侧枝或侧根生长的现象。
农学类重点的植物与生产环境简答题与植物生产与环境名词解释(综合)
植物生产与环境名词解释1.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2.原生质体:是细胞壁以内的细胞结构。
3.减数分裂:是指植物性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
4.组织:是形态、结构、功能和来源相同的细胞群。
5.器官:由多种组织组成,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特定生理功能,并易开区分的部分。
6.纹孔:细胞壁不均匀增厚所形成的许多较薄区域。
7.胞间连丝:连接两个纹孔的丝状细胞质。
8.维管束:由纤维、导管、管胞、筛管或伴胞及薄壁细胞聚集在一起而构成的束状结构。
9.主根:由种子里的胚根生长发育而成的根。
10.侧根:是由主根产生的各级大小分枝。
11.不定根:根的产生没有固定的位置,除定根以外,从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长出来的根。
12.须根系:主根早期停止生长或死亡,在茎基部产生很多粗细相似的不定根组成的根系。
13.直根系:主根和侧根区分明显,主根发达,垂直向地生长,主根上生出的各级侧根细小的根系。
14.凯氏带:在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的皮层细胞的侧壁和横壁上有部分木化和栓化增厚,形成带状的现象。
15.髓:根维管柱中央的薄壁细胞。
16.周皮:是木栓形成层、木栓层和栓内形成层的合称。
17.单轴分枝:主茎和枝条比较直立,顶芽生长始终占优势的分枝方式。
18.合轴分枝:枝条比较弯曲,顶芽生长一段时间后由邻近的腋芽代替生长,并依次发展的分枝方式。
19.叶痕:木本植物的枝条,其叶脱落后,在节上留有一定形状的疤痕。
20.叶迹:是指木本植物的枝条上,叶脱落后,在节上留下的痕迹。
21.年轮:在植物的次生木质部中能够看到一圈圈的同心圆环,把这些同心圆环称之为。
22.皮孔:枝条的外表可以看到的一些突起。
23.完全叶: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具全的叶。
24.平行脉:叶片中间有一条中脉,中脉两侧的叶脉大都互相平行的叶脉。
25.栅栏组织:是指位于植物叶子表皮下方排列整齐的一层或多层柱状细胞。
含叶绿体多。
植物生产与环境各章_自测题及答案[1]
植物生产与环境各章_自测题及答案[1](总52页)植物生产与环境自测题第1章自测题一一、名词解释1.细胞2.原生质体3.减数分裂4.组织5.器官6.纹孔7.胞间连丝8.维管束9.主根10.侧根11.不定根12.须根系13.直根系14.凯氏带15.髓二、填空题1.自然界中现在已知的生物(含微生物)多达_______种,其中高等植物约______种,可供栽培的植物为_______种,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有用植物约 _________ 种。
2.农业生产是由_________生产、_________生产和_________生产三个基本环节组成。
3.农业生产中,绿色植物的生产是 _________的生产,是进行其他农业生产的前提和基础。
4.一般植物细胞是由_______ 和 _______两部分组成,原生质体可分为 _______、和 _ ___ 三部分。
5.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叫__________ 。
在细胞分裂中期浓缩成棒状体,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简称 _______。
与细胞需水量有关,并贮藏各种养料和生命活动产物。
___________ 的成分主要是糖类、水、有机酸、单宁、生物碱等,所以细胞具有酸、甜、涩、苦等味道。
7.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
8.细胞核由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构成,核膜是 ___层膜,膜上有许多小孔,称为_____。
9.质体主要由________ 和_ ____组成,_______层膜。
按其所含色素及生理功能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 、______和_______三种,其中_______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_______是质体中最小的一种,在光下可转10. ______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______是由生物膜构成的网状管道系统,有运输代谢产物的作用,______是蛋白质合成的中心,由_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______与细胞的分泌功能有关,并参与细胞壁的合成。
《植物生产与环境》书本之名词解释系列资料
《植物生产与环境》书本之名词解释系列第一章植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第一节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细胞:是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原核细胞:有细胞结构,但没有典型的细胞核。
3.真核细胞:具有被膜包围的细胞核和多种细胞器。
4.原核生物:支原体、细菌、放线菌和蓝藻均由原核细胞构成,是原核生物。
5.真核生物:动、植物体均由真核细胞组成,属于真核生物。
6.原生质:构成细胞的生活物质称为原生质。
7.原生质体: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总称为原生质体。
(旧版注:是细胞内一切有生命物质的总称,它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8.细胞壁: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
(旧版注:细胞壁包在原生质体外面,成为细胞的骨架;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是具有一定硬度和弹性的固体结构,包围在细胞的最外层,它使细胞保持一定形状并保护着原生质体。
)9.细胞后含物(旧版注):随着细胞的生长发育,细胞内出现的贮藏物质或代谢产物称为细胞后含物。
细胞在生命过程中,由于新陈代谢活动,不仅为自身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同时还产生代谢中间产物、贮藏物质和废物等,这些物质统称为细胞后含物。
10.胞间层:是相邻两个细胞初生壁之间所共有的一层,也是细胞壁最外的一层。
11.初生壁:在细胞的生长过程中,原生质体分泌纤维素和少量的果胶质加在胞间层上,构成初生壁。
12.次生壁:植物体中有一部分细胞,当其体积不再增大时,原生质体分泌的纤维素和其他物质,加在初生壁的内侧,就形成了次生壁。
13.纹孔:细胞壁上形成了许多较薄的区域,这种区域称为纹孔。
14胞间连丝: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流的通道称为胞间连丝。
15细胞膜(质膜):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外侧与细胞壁紧密相接的一层薄膜称为细胞膜,又称质膜。
16.生物膜:除细胞膜外,还有细胞内膜,如核膜和各种细胞器的膜,这些膜的基本结构相同,通称为生物膜。
17.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统称为细胞质。
18.细胞器:细胞质内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小单位,称为细胞器。
植物生产与环境简答题(含答案)02.doc
32.如何防治土壤潜育化?(1)开沟排水,消除渍害;(2)多种经营,综合利用;(3)合理施肥;(4)开发种植耐渍水稻品种。
33.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如何治理?(1)通过农田水分调控,调节土壤氧化还原反应以控制土壤重金属毒性;(2)施用石灰、有机物质等土壤改良剂;(3)客土换土法; (4)生物修复。
34.水分在植物生活中有什么重要作用?(1)水是原生质的重要组成成分;(2)水是很好的溶剂;(3)水是某些代谢过程的原料;(4)水能保持植物细胞的稳定状态;(5)水可以调节植物的体温;(6)水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
35.移栽时如何使植物体内水分平衡,提高成活率?(1)尽量避免损伤根系,适量增加土壤水分,改善土壤温度和空气条件,选用壮苗等以促进根系早发。
(2)对大苗要适当剪掉一些枝叶遮阳挡风,增加空气湿度等,尽量降低蒸腾强度,以保证体内水分平衡,提高成活率。
36.合理灌溉有什么重要意义?1)有利于植物的生理活动;(2)促进根系生长,以扩大根的吸收面积;(3)促进茎叶生长,尤其促使叶面积增大,有利于光合作用进行,产生更多的有机物质。
(4)适当降低呼吸作用强度,减少消耗, 利于物质积累;(5)使植物输导组织发达,有利于水分和养分的运输。
37.气孔是如何调节蒸腾作用的?气孔由保卫细胞组成,内含许多叶绿体。
光照时,保卫细胞内的可溶性糖增多,细胞液浓度增大,细胞水势变小,保卫细胞从邻近细胞中吸水膨胀,气孔开放;黑暗时,保卫细胞中溶液浓度降低,水势增大,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关闭。
38.什么是降水?降水的种类及形式是什么?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这就是降水。
常见的降水形式有:雨、雪、霜、冰雹等。
降水的类型:(1)对流降水;(2)地形降水;(3)锋面降水;(4)台风降雨。
39.什么是覆盖?它会产生什么效应?覆盖是利用各种覆盖物,采取不同的覆盖方式,对植物进行保护性种植的一种形式。
植物题农学类植物与生产环境简答题与植物生产与环境名词解释
植物题农学类植物与生产环境简答题与植物生产与环境名词解释植物与生产环境简答题1.什么叫生物膜?简述其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和细胞内膜,包括核膜和各种细胞器的膜,统称为生物膜。
结构:生物膜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按液态镶嵌模式构成生物膜。
两列液态的磷脂分子构成膜的骨架,蛋白质分子镶嵌在磷脂层中,整个膜可以自由地作半液体流动。
功能:(1)生物膜为选择性透过膜,这样就保证了活细胞能与外界进行正常的物质交换。
(2)生物膜把细胞中的细胞器与其他部分隔开,使细胞器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从而保证生命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3)细胞膜占原生质体干重的70%~80%,增大原生质表面积,使各种酶分布在一定位置上,为各种生理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场所。
2.液泡具有哪些作用?(1)液泡与细胞吸胀与萎蔫有关,液泡中的溶液可使细胞保持一定的形态,以利于植物各种生命活动的进行。
(2)贮藏各种养料和生命活动的产物,贮藏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淀粉.脂肪和蛋白质。
(3)含有水解酶,参与细胞内物质的分解。
3.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有丝分裂是一种最普遍的细胞分裂方式.有丝分裂导致植物的生长,而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方式。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1次,细胞核分裂1次,同一母细胞分裂成2个子细胞,子细胞有着和母细胞同样数量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2次,但染色体只复制1次,同一母细胞分裂成4个子细胞,子细胞染色体数只有母细胞的一半。
4.根尖有哪几个分区?各区的特点是什么?根尖可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四个部分。
(1)根冠:根冠形似帽状,套在根的顶部,是根尖的保护结构,根冠由薄壁细胞组成。
能分泌黏液,起润滑的作用,便于根尖向土壤深处伸进。
(2)分生区:分生区位于根冠上方,长1-2mm,属分生组织。
此区细胞体积小、壁薄、质浓、核大、排列紧密,具有强烈的分生能力。
(3)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的上方,是由分生区产生的新细胞分化而成的。
植物生产与环境习题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三章习题一、名词解释:1.土壤:2.3.土壤肥力:4.土壤有机质:5.土壤通气性:6.土壤结构性:7.土壤孔度:8.土壤耕性:9.土壤缓冲性:10.土壤保肥性:11.指示植物:10.土壤孔性:11、土壤酸碱性:12、土壤孔隙性:13、土体结构:14、土壤供肥性:15、团粒结构:二、填空题:1、绿色植物生长发育的五个基本要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
2、自然界土壤由矿物质__________ 【土壤固相】、土壤水分 _________ 和________ 【液相】三相物质组成。
3、土壤矿物质可占固相部分的 _________ %以上,它好似土壤的 ________ 。
4、土壤质地可分为______ 、 _________ 和黏土三类。
5、土壤生物包括_________ 、 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 。
6、根据微生物对养分的需求不同,可分为 _________、—______ 和兼气性微生物。
7、 _______ 是表示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8我国土壤的 PH值大多数在________________ 的范围内。
小麦适宜的PH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 。
9、酸性土壤通常通过使用 ________ 肥料,碱性土壤通常通过使用 ________ 、_____________ 、 _______ 等进行性酸碱中和,改良土壤。
10在农业生产上是靠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来确定宜耕期的。
11构成土壤胶体的微粒由 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组成。
12土粒团聚成棱角比较明显,_____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_较差,大小与团粒结构相似的土团。
《植物生产与环境》试卷与答案
农学专业暑期测试《植物生产与环境》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分值:150分命题人:得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将正确的答案写在对应的题号下面.)题号 1 2 3 4 5 6 7 8 9答案题号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答案1、植物根、茎、叶都具有的功能是。
A、光合B、蒸腾C、支撑D、贮藏2、由胚根发育而成的根是。
A、不定根B、支持根C、主根D、呼吸根3、C4途径CO2的接受体是。
A、R u BPB、PEPC、PGAD、NADP4、化学肥料是二元复合肥料。
A、尿素、硫酸钾B、氯化铵、硝酸铵C、磷酸铵、硝酸钾D、硝酸铵、磷酸二氢钾5、苏南地区的小麦引至淮阴以北地区种植一般会。
A、提早开花成熟B、推迟开花成熟C、开花成熟期不变D、开花有可能提早也有可能推迟6、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一个如果缺乏某营养元素,生长发育受到很大影响而很难弥补损失的时期,称为。
A、作物营养临界期B、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C、作物营养敏感期D、作物营养元素功能期7、水稻三系配套法制种,恢复系和不育系杂交得到的是。
A、雄性不育系B、雄性不育保持系C、雄性不育恢复系D、具有杂种优势的杂交种8、棉花收获结束前,在行间种植小麦、越冬蔬菜的种植方式称为。
A、间作B、套作C、混作D、连作9、下列属于喜温作物的是。
A、水稻、小麦、棉花B、水稻、大豆、棉花C、小麦、油菜、豌豆D、水稻、小麦、油菜10、病原物初次侵染的来源主要是。
A、当年寄主B、当年中间寄主C、越冬越夏的场所D、当年田间杂草11、小麦——早稻——晚稻的复种方式为。
A、一年一熟制B、一年两熟制C、一年三熟制D、两年三熟制12、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土壤水分类型是。
A、吸湿水B、膜状水C、重力水D、毛管水13、土壤中一种养分的存在,有时会抑制植物对另一种养分的吸收,这一现象是。
A、协同作用B、拮抗作用C、替代作用D、主导作用14、在植物施用农药后,害虫取食经口腔通过消化道进入体内,引起其中毒死亡的药剂类型是。
植物生产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植物生产与环境知识点总结第一篇:植物生产与环境知识点总结植物生产与环境知识点总结绪论1、植物生产在我国农业及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① 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② 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③ 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④ 农业的基础产业⑤ 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2、植物生产的特点:① 系统的复杂性② 技术的实用性③ 生产的连续性④ 植物生长的个体生命周期性⑤ 明显的季节性⑥ 严格的地域性3、环境条件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① 光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② 温度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③ 水分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④ 土壤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⑤ 肥料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第一章植物体的结构与功能一、名词解释:1、细胞:细胞是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原生质:构成细胞的生活物质称为原生质,它是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3、细胞膜: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外侧与细胞壁紧密相接的一层薄膜称为细胞膜,又称质膜。
4、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统称为细胞质。
5、细胞器:细胞质内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小单位,称为细胞器。
6、无丝分裂:无丝分裂也称直接分裂,无丝分裂过程比较简单,消耗能量少,分裂速度快。
由于分裂过程中午纺锤丝出现,故称无丝分裂。
7、有丝分裂:有丝分裂也称间接分裂,是植物营养细胞最普遍的一种分裂方式。
有丝分裂过称比较复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由于分裂过程中有纺锤丝出现,故称有丝分裂。
8、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有丝分裂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植物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形成性细胞前所进行的细胞分裂。
9、组织:在个体发育中,具有相同来源的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的细胞群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称为组织。
10、生物灾害:11、第二篇:《植物生产与环境》期末考试试卷江山中专2014年上学期12高考(2)班《植物生产与环境》期末考试试卷命题人:喻峰审核人:祝轶义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50分姓名得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1、原生质2、细胞液3、组织4、维管束5、双受精6、变态根7、叶痕8、完全花9、藤本植物10、真果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60分)11、农业生产是由___、___和___三个基本环节组成的。
《植物生产与环境》重点名词解释
《植物生产与环境》重点名词解释1.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2.纹孔:细胞壁不均匀增厚所形成的许多较薄区域。
3.胞间连丝:连接两个纹孔的丝状细胞质。
4.细胞器:是指细胞质内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功能的小单位。
5.减数分裂:是指植物性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
6.细胞分化:是指由分生组织分裂产生的细胞经过伸长生长,时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逐渐变为成熟组织的过程。
7.组织:是指在植物个体发育中,具有相同来源的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的细胞群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8.器官:由多种组织组成,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特定生理功能,并易开区分的部分。
9.凯氏带:在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的皮层细胞的侧壁和横壁上有部分木化和栓化增厚,形成带状的现象。
10.合轴分枝:枝条比较弯曲,顶芽生长一段时间后由近的腋芽代替生长,并依次发展的分枝方式。
11.分蘖:是指禾本科植物从靠近地面的茎基部产生分枝并在其基部产生不定根的特殊分枝方式。
12.年轮:在植物的次生木质部中能够看到一圈圈的同心圆环,把这些同心圆环称之为。
13.叶序:是指叶在茎上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方式。
14.气孔:是指由两个肾形或半月形(哑铃形)的保卫细胞核它们之间裂生的细胞间隙。
15.器官变态:是指由于长期适应环境使器官在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上发生变化并成为遗传特性的现象。
16.花:是指适应生殖的变态短枝。
17.心皮:是指组成雌蕊一个或几个变态的叶。
18.无限花序:花轴在开花期能继续延长,花由下向上开或由边缘向中央开的花序。
19.花粉败育:花粉粒并未经过正常的发育,不具务生殖功能的现象。
20.植物开花:当花粉粒和胚囊成熟后或其中之一成熟,花被展开,雌雄蕊暴露出来的现象。
21.传粉:植物开花后,花药破裂,成熟的花粉传到雌蕊柱头上过程。
22.受精作用:是指雌雄配子(精卵细胞)相互融合的过程。
23.双受精:到达胚囊的花粉管,管的顶端膨大破裂,管内的精子和内容物散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与生产环境简答题1.什么叫生物膜?简述其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和细胞内膜,包括核膜和各种细胞器的膜,统称为生物膜。
结构:生物膜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按液态镶嵌模式构成生物膜。
两列液态的磷脂分子构成膜的骨架,蛋白质分子镶嵌在磷脂层中,整个膜可以自由地作半液体流动。
功能:(1)生物膜为选择性透过膜,这样就保证了活细胞能与外界进行正常的物质交换。
(2)生物膜把细胞中的细胞器与其他部分隔开,使细胞器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从而保证生命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3)细胞膜占原生质体干重的70%~80%,增大原生质表面积,使各种酶分布在一定位置上,为各种生理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场所。
2.液泡具有哪些作用?(1)液泡与细胞吸胀与萎蔫有关,液泡中的溶液可使细胞保持一定的形态,以利于植物各种生命活动的进行。
(2)贮藏各种养料和生命活动的产物,贮藏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淀粉.脂肪和蛋白质。
(3)含有水解酶,参与细胞内物质的分解。
3.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有丝分裂是一种最普遍的细胞分裂方式.有丝分裂导致植物的生长,而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方式。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1次,细胞核分裂1次,同一母细胞分裂成2个子细胞,子细胞有着和母细胞同样数量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2次,但染色体只复制1次,同一母细胞分裂成4个子细胞,子细胞染色体数只有母细胞的一半。
4.根尖有哪几个分区?各区的特点是什么?根尖可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四个部分。
(1)根冠:根冠形似帽状,套在根的顶部,是根尖的保护结构,根冠由薄壁细胞组成。
能分泌黏液,起润滑的作用,便于根尖向土壤深处伸进。
(2)分生区:分生区位于根冠上方,长1-2mm,属分生组织。
此区细胞体积小、壁薄、质浓、核大、排列紧密,具有强烈的分生能力。
(3)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的上方,是由分生区产生的新细胞分化而成的。
该区细胞剧烈伸长,成为根在土壤中向前推进的动力。
(4)根毛区:位于伸长区的上方,由伸长区细胞进一步分化而来。
细胞不再纵向生长,已分化出各种成熟组织,外表密生根毛,此区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5.根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有何不同?根的初生结构(根毛区的结构)从外到内分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中柱鞘、维管束、髓)三部分。
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都是由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而成的次生分生组织,由它们所形成的结构叫次生结构。
根的次生结构从外到内主要包括以6.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有何不同?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自外向内分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
维管柱由维管束、髓和髓射线三部分组成。
初生结构形成不久,内部便出现了束间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
木栓形成层多数由皮层薄壁细胞转变而来,由它们进行分裂活动形成茎的次生结构,自外向内分为: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皮层(有或无)、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髓(有或无)和维管射线。
7.禾本科植物的茎结构有何特点?禾本科植物茎在形态上有明显的节和节间,内部结构特点有:(1)多数没有次生结构;(2)表皮细胞常硅质化,有的还有蜡质覆盖;(3)皮层和维管柱之间没有明显界限,维管束分散排列于茎内.没有形成层,茎增粗受到一定的限制。
8.禾本科植物叶的结构与双子叶植物有何不同?禾本科植物的叶与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相比,不同之处是:(1)表皮细胞的外壁除角质化外,还充满硅质,使叶表面形成许多粗糙的小突起,所以叶较利;(2)上表皮有许多扇形的薄壁细胞,称为运动细胞;(3)它的保卫细胞是哑铃形,两侧有副卫细胞;(4)叶肉细胞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之分;(5)叶脉为平行脉;(6)维管束也是木质部在上,韧皮部在下,无形成层,外面尚有一层或两层维管束鞘。
9.种子对农业生产有何意义?它由哪几部分构成?种子是作物的繁殖器官,是农作物繁殖后代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扩大再生产的重要物质条件,又是一切粮油作物的收获对象。
果皮与种皮种子胚乳胚芽胚轴胚子叶胚根10.以小麦为例,说明禾本科植物花的结构特点。
禾木科植物花的形态和结构与前面所叙述的花不很一样,如小麦:花集中在麦穗上,构成复状花序,又常以小穗为单位,每小穗外是两个颖片,内包括2~5朵小花,小花又由稃片、浆片、雄蕊3个、雌蕊1个组成,柱头羽毛状,花柱不明显。
11.异花授粉和自花授粉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1)自花授粉由于精子和卵来自同一个体或同一朵花,遗传差异小,后代生活力低,适应性弱,但遗传性较纯。
(2)异花授粉由于精子和卵来自不同个体,遗传差异较大,后代有较强生活力和适应性,但性状变异的概率比较大,遗传稳定性差。
(3)无论自花授粉还是异花授粉,都各自分别保留着一定的异花授粉率和自花授粉率12.什么是双受精?有何生物学意义?双受精:花粉管到达胚囊后,其末端破裂,释放出的两个精子,一个与卵细胞结合,成为二倍体的受精卵,另一个与两个极核融合,形成三倍体的初生胚乳核。
卵细胞、极核同时和2个精子分别完成融合的过程叫做双受精。
双受精作用不仅把双亲的遗传物质传给了胚,而且为胚萌发提供了营养物质——胚乳(3n)同样也具有了双亲的遗传性。
这样产生的子代生活力更强,适应性更广。
双受精作用是植物界有性生殖中最高级的形式,是被子植物所具有的特性。
13.简述种子与果实的形成过程。
受精以后,子房逐渐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花柄发育成果柄,花萼凋谢或宿存,花托或花被也可成为果实的一部分。
整个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合子发育成胚,受精的中央细胞发育为胚乳。
14.植物开花结果与根、茎、叶的生长关系是什么?根、茎、叶的生长即营养生长,开花结果即生殖生长,两者的关系是:(1)营养生长是植物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2)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存在矛盾:①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关系协调;②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关系不协调:营养过旺,生殖不良;③营养生长限制了生殖生长:营养不良,生殖抑制15.简述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
(1)内部条件:①种子的休眠;②种子的成熟度;③种子的寿命。
(2)外部条件:①适当的水分;②适宜的温度;③充足的氧气。
16.植物营养器官生长有哪些特点?(1)植物生长的周期性:①生长大周期;②昼夜周期和季节周期。
(2)植物生长的极性现象。
(3)植物的再生现象。
(4)植物的衰老。
17.什么是顶端生长优势?试述顶端生长优势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植物的顶芽生长快,而侧芽生长较慢或处于潜伏状态,这种顶端生长占优势的现象叫顶端优势。
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①果树栽培中常利用顶端优势进行合理的整形修剪,使枝条均匀合理分布,以形成较为理想的树形。
②棉花生产中打顶、去尖,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并减少蕾铃脱落。
③茶、桑生产上去掉顶端,促进侧枝和叶生长,有利于提高产量。
④在用材林生产上,去掉部分侧枝,以保持其顶端优,使树干挺直。
⑤在蔬菜移栽时,往往切断部分主根,促进侧根形成,扩大根系的吸收面积,提高移栽成活率。
18.对不同类型的幼苗,播种时应注意什么?:①幼苗的类型;②对于子叶出土的种子宜浅播;③对于子叶留土的种子可稍深播,但深度应适当。
19.什么是生态因子?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有哪些?植物的的环境是由很多因素构成的20.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植株调整?举一实例。
①平衡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生长;②抑制非产品器官的生长,促进产品器官的生长并提高品质;③调节植物体自身结构,使之通风透光,提高光能利用率;④可适当增加单位面积内的株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⑤减少病虫危害和机械损伤。
如在棉花栽培上,在生育期过程中进行的打叶枝、摘心、打杈等;在果树栽培上,进行的整枝修剪、疏花、疏果等,都是为了使植物体各器官布局更为合理,充分利用光能,使光合产物更多地运输至产品器官(花蕾、果实),从而提高产品器官的质量和品质。
21.土壤质地分哪几类?各种质地对植物生长的特性如何?沙土、黏土、壤土三种。
(1分)(1)沙土沙粒多,大孔隙多,透水透气性强,保水保肥性差,含养分少;有机质分解快,易脱肥;土温升降速度快,昼夜温差大;种子出苗快,发小苗不发老苗;易耕作,泡水后淀浆板结;宜种植生育期短、耐贫瘠的作物。
(2)黏土:黏粒含量较多,粒间孔隙小,总孔隙度大,透水透气性差;保水保肥性强,矿质养分丰富,有机质分解缓慢,肥效稳长后劲足;水多气少,土温升降速度慢,昼夜温差小;发老苗不发小苗,宜种植生长期长、需肥量大的作物。
(3)壤土: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力强,有机质分解快,供肥性能好,土温较稳定,耕性良好;水、肥、气、热协调,适宜种植各种作物。
22.土壤微生物有哪些作用?(1)分解有机质,形成植物可直接吸收的无机盐类;(2)分解矿物质,使其转化为植物可利用形态;(3)固定大气中游离氮素;(4)利用磷,钾细菌制成生物肥料,施入土壤,促进土壤磷、钾释放;(5)合成土壤腐殖质,培肥土壤;(6)分泌大量的酶,促进土壤养分转化;(7)其代谢产物刺激作物生长,抑制某些病原菌活动。
23.土壤有机质有哪些重要作用?(1)提供作物需要的养分;(2)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3)形成良好的土壤结构,改善土壤物理性质;(4)促进微生物活动,活跃土壤中养分代谢;(5)消除农药残毒及重金属污染,刺激植物生长。
24.土壤空气对植物生长有何影响?(1)影响种子萌发;(2)影响植物根系的发育与吸收功能;(3)影响土壤养分状况;(4)影响作物抗25.农业生产中通过哪些方面判断土壤供肥性好环?如何进行调节才能适应作物高产要求?判断:(1)作物长相;(2)土壤形态;(3)施肥效应;(4)室内化验结果。
调节:土壤保肥性和供肥性是可以改变的,生产上一般通过增加肥料投入,科学耕作,合理灌排,调节交换性阳离子组成等措施来进行调节,同时还可以利用土壤保肥和供肥性的原理,进行土壤改良,培肥。
26.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有哪些作用?如何创造良好的团粒结构?作用:(1)大小孔隙兼备,比例适当;(2)能够协调水分和空气的矛盾;(3)能协调保肥与供肥性能;(4)具有良好的物理性和耕性。
措施:(1)通过深耕等耕作措施,结合施用有机肥,促进团粒结构形成;(2)通过种植绿肥或牧草,实行合理轮作倒茬,增加团粒结构;(3)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并结合深耕,利用干湿交替、冻融交替,利于团粒结构形成;(4)施用土壤结构改良剂,促进团粒结构形成。
27.改良土壤耕性应采取那些措施?(1)增施有机肥料;(2)通过掺沙掺黏,改良土壤质地;(3)创造良好的土壤结构;(4)掌握宜耕含水量和宜耕时期。
28.改良盐碱地的农业措施有哪些?(1)平整土地,深耕深翻;(2)培肥改土;(3)选种耐盐作物,躲盐巧种;(4)植树造林,营造农用防护林。
29.低产水稻土中沤田的改良措施有哪些?(1)掺沙改善质地;(2)增施有机肥,翻压绿肥,改良土壤黏性;(3)适时晒垡和冻垡,改善土壤结构性;(4)适时耕作。